成都央视曝光中脉拉卡视频有实体店吗?

成都、昆明均超10000家关闭,实体店还有活路吗?_P2P内幕_传送门
成都、昆明均超10000家关闭,实体店还有活路吗?
几年前,在昆明,要想娱乐消遣、了解昆明最潮流走势,人们都会想到文林街和钱局街。但对这两条街上经营的店主们来说,当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景象,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衰退了!昔日热闹店铺,如今无人问津现在的文林街和钱局街,每走十几米,就会见到有商铺张贴着店铺转让的告示。还在营业的商铺,也门可罗雀。十年前,左女士在钱局街高价租下了一间铺,开始了自己的经营生涯。店主左女士:但是从去年年底生意就开始直线下滑,房租在涨,员工工资在涨,所有都在涨,但就是生意不好,以前我们这么大间店铺,三个人上班都会很忙,现在两个人都在闲着,发呆。经营状况不好,并不只是左女士的困惑,同样在这条街开了十年服装店的赖女士,目前选择了闭店清货。  店主 赖女士:像往年从来没有过不开张的情况,但今年不开张的时候都会有。  记者:你在这里开店十年了?你们家生意最好最辉煌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是多少?  店主 赖女士:生意好的时候差不多七八千块。左女士和赖女士的说法,在同一条街上的地产中介公司得到了印证。王先生说,从去年开始,这条街铺面转租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房地产中介公司 王宝斌:有的铺面一年要转两三次,以前还有转让费,现在房东直接租都租不出去。小型超市:房租连年上涨  生意难维持而对于经营中小型超市的商家来说,这几年的生意也不好做,房租上涨也成为了困扰他们的难题。 在红菱路上,程女士经营的这家超市已经开了十多年,由于周边的住宅区早已拆迁,客源少了,店铺的面积也随之缩小。  程女士: 一年房租十多万,现在房租谈下来多少,谈下来一年七万多,本来也是承受不了的,很多做超市生意的老乡都说房租太贵了,生意不好做啊,没有以前好做了。  六七年前,七十平方米的商铺一年租金在一万多元,现如今同样路段,同样大小的商铺,租金翻了六七倍。为了能在生意不景气的时期里生存下去,超市经营者们只有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代缴水电费、支付宝付款、送货上门等服务,来稳定或者增加自己的客源。一季度昆明每天72家商铺关停我记得有句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家有小店”。可是在昆明,刚刚我们看到,个体店铺的生意还真是难做。究竟有多难,原因又在哪?  云纺商业中心一楼曾经是昆明市内高档服装的批发集散地,但今年80%的商铺都搬走了。商家告诉记者,云纺商业区每平方米80元的租金在全昆明市都是最低的,可是因为没有人气,很多商铺都处于艰难维持的局面。铺面转了再装修,装修了维持不下去又再转让,这是最近两年昆明实体店生意难做的最真实写照。  实体店商家:空铺多,市场现在好多房地产一开就是商业街,基本上赚到的钱都交了房租。不少中小商户告诉记者,实体店生意难做,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到网络销售的冲击。在昆明正义坊购物中心地下商场,电梯入口多家商铺都打出"转租""转让"的信息。  实体店商家:现在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年纪的都能图方便,不管是几元钱的东西,随便一按鼠标,就能买到送到家,实体店像现在这种状况不奇怪。  实体店商家:网购他又不出房租费,又不用交税,他随便赚一点就卖了,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  记者从昆明市工商局了解到,仅今年一季度,昆明市注销的市场主体有6599个,其中个体工商户注销了4757户,也就是说昆明每天都有72个商铺注销停业。警惕:商铺成了最危险资产!  细心的你会发现,走在大街小巷里,很多门面房是空的。以前空的店什么时候都有,不过没有现在多。而且是很多。有些繁华区域甚至整道街全关掉了。再细心地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店上面写的是出租,而不是转让。新铺出租是正常的,问题是很多店都是老铺。老铺由房东出面直接出租而不是转让,这个不符合常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有些店,写的是出售,而不是出租。而且是老铺。为什么不带租出售?有些SHOPPINGMALL里,不但门可罗雀,而且是好多铺是空的。  直到有一天看了一篇关于万达老板王健林的报道,才算解开了心中的迷团。王健林说:中国现在的年消费市场总额是25万亿,在这个25万亿里面,提袋消费占了三分之一,另外的消费占了三分之二。  在这里先普及两个概念。消费市场总额,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是除房地产和石油外的所有买卖。另外说提袋消费,就是提着袋子能拿走的,非提袋消费就是不能提着袋子拿走的,比如餐饮,旅游。  照这个来算,提袋消费大概是8-9万亿的市场;好,咱再回顾一下去年淘宝天猫的销售额?仅双11就干掉了912亿,全年突破了3万亿。淘宝做的生意基本上是提袋消费,这就占了30%。然后京东呢?苏宁易购呢?另外淘宝的游戏规则破坏了整个提袋消费的生态体系,利润空间没了,都透明了;所以这种趋势只会加速的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随着智能手机的越来越普及,三年内60%也指日可待。到那时,只怕关掉的店更多。  中国式生存和发展真不易。人多,资源少,发展低。王健林说:以后的非提袋消费要占整个万达广场的80%。也就是提袋只占20%(就是那些不透明的逼格BIGGER的,你懂的)。咱再回到这两年苦命的商业地产吧。11年开始兴起的住宅限购,直接造成了两个后果:  1.大家都拼命地开发商业地产和加大商业地产的配比。造成现在SHOPPINGMALL和临街商铺大量过剩。  2.商铺租金在12年开始大幅度上扬。(说的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非正常上扬)。这就说来话长了。  互联网其实是全球新命题。全球都扁平化了,其实大家基本一个起跑线上;我们的电商可能比国外还要走的远。因为市场大,大鱼好活。  大部分的存量地产,当时立项的时候都在五年前,在那五年前的美好时光里,用全中国最聪明的大脑画的大饼是不包括电商的,在给商铺投资人描绘的都是一铺养三代的美丽传说。商铺投资人砸锅卖钱深信不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地产商和商铺投资者都陷入了群体迷失。推高了商铺价格,推高了商铺租金,推多了SHOPPINGMALL,成就了万达神话,推多了社区商铺。再高大的人造神话,也有被揭穿的时候。再美的花朵,也有凋谢时分。  电商的真正发力,是12年下半年开始,充其量也就是13年。走到14年,演变成了一个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大变革。    提袋消费的游戏规则变了,还剩份个生意,就是那些马云等人干不了的。相当多的人出路就是开家店。开啥店呢?生意做遍,不如卖饭。那就开饭店吧。开什么饭店呢?火锅用人少容易标准化利润高,那就开火锅吧。据餐饮老板内参观点,以郑州为例,13年底,共有火锅店1700家,截止目前,已经有4000家了。人不可能不吃火锅,火锅行业也不会死。问题是,哥啊,火锅太多了啊,郑州人民就是一天三顿吃火锅,也养不起这4000家啊。以前去商场,大部分是卖东西的。现在去商场,大部分是吃东西的。以前的临街店面,没空铺,大部分是卖东西的。现的临街店面,好多空铺,不空的,大部分是卖饭的。十个卖饭的老板,只有一个半是赚钱的。另外八个半,要么等着赚钱,要么想着赚钱。全在思考人生。  写到现在,其实有人已经觉醒了。那些有预见的商铺投资人,已经开始在顶峰套现,出逃了;那些有智慧的房东,遇到一个好房客只要不空租哪怕房租低一点也行,大家共渡难关;那些有点闲钱不懂生意却想蠢蠢欲动的人,淡定了;那些陷进去的,开始到处学习取经转型了。那些指手画脚的,更有故事了!延伸阅读:日本实体店打败电商的真正原因!来源:21财闻汇综合自地产与商业、商智库、解放日报、岭南会等相比中国的电商的热火朝天的场面,日本显得冷清很多。大阪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像大阪城、心斋桥、难波、天神桥、梅田等,一到节假日人满为患,店面生意火爆。更不用说购物天堂-东京了。为什么日本的实体商业能抵挡得住电商经济的冲击呢?  最人性化的细节服务日本的商场都拥有十分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以东京为例,东京的百货商店位置集中,因此安排一天专门用于“购物血拼”是最合适的方案。大部分商场从上午10点或11点开始营业,闭店时间为晚上8至10点。达人们会选择在开门时间进店,上午购物的积分可以在商场顶层“大食代”换取免费午餐,节省一笔不小开支。东京每年有两大打折季,分别在6月和12月(由于日本人每年发两次双薪,因此日本每年会有两次打折季),每次持续3至4周。对早有目标的购物狂来说,往往打折季刚刚开始便会迫不及待动手囤货;对节俭至上的精明客,那就要等到Finale Sale(最后清仓)才会出手。和国内商场一样,东京百货店也提供消费换取积分的优惠。不过国内大部分商场要求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方能换购商品,东京商场的积分则可以直接冲抵现金消费,还可以即刻换购饮料和餐食。此外,代客泊车取车、提行李、推婴儿车、为轮椅顾客启用专门电梯等免费服务都是日本百货店必不可少的配套项目,现在东京的大商场还配备了中文总台服务员,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帮助。当然了,说来说去,日本百货店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贴心的基础设施↑木更津三井奥特莱斯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248家商铺5000多辆停车位,维持整个环境的保洁员只有7、8个人。↑7、8名保洁人员负责购物城的全部清扫工作。分类垃圾桶用洁白的抹布擦得一尘不染。这样清洁的环境也让人更乐意一起保持和维护。↑为带孩子和身体状况不佳的顾客准备的婴儿车和轮椅设置于大门的入口附近,下车即可利用,最大限地减轻特殊顾客的体力负担。旁边放着消毒纸巾,用于擦拭婴儿车。↑ 为方便携带旅行箱的外国游客前来购物,免费储物柜特意设计成可以装进旅行箱的大尺寸。↑店家为早来排队的顾客准备了椅子,不必站立等候开门。↑进门处是自动伞套机。防止雨天伞上滴水路滑。↑休息区内专门劈出儿童区。这些小椅子是专门为小顾客准备的。↑儿童区内所有设备尺寸都小一号。桌椅,洗手池都是儿童尺寸。↑这是为妈妈照顾婴幼儿而设的婴儿室。内有哺乳室、换尿不湿台等。↑婴儿室内的自动售货机,比照幼儿身体设计,就连饮料盒都比一般的小,适合孩子的小手拿握。↑婴儿室允许男性进入给孩子冲奶粉,换尿不湿。而哺乳区内是一个个独立的哺乳室,男性止步。墙上有应急按键。↑木更津三井奥特莱斯购物城是一座海滨小镇,很多日本人会带狗前来,这是专门开辟的狗与主人的共同休息区——栓狗桩也很有创意↑购物城内有些店允许携狗进入,为了保持店内清洁,这是专门洗狗爪的池子。让场子融入社会及城市机能大阪新开业EXPOCITY,日本最高的摩天轮、拥有日本最大imax屏幕的4d电影院,日本首个体验型英语教育设施English Village以及小羊肖恩主题娱乐天地等。还植入了最新科技和最新理念,将“娱乐”、“教育”、“购物”完美融合,让场子成为大阪北新娱乐的核心,全面融入居民生活。Grand Front则整合了无数社会功能新业态,高科技实验室、大学研究所、品牌博物馆、创客空间、汽车主题馆、科技体验馆、展廊空间、沙龙空间等。 Grand Front融入各种社会功能,吸引更广区域的消费客群,增加消费粘性,如今已成为了大阪一大热门旅游地。匠人品质打造家的延伸日本实体业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专注。一家寿司店可以经营150年,甚至250年,这在日本很常见。日本的职人以传承和精益求精为傲,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做大生意和小生意的区分,他们能在持续不断的专注中获得满足感,所以心平气和。开店,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好到让自己满意。匠心是日本实体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格林木购物中心是一个最贴切的案例。格林木购物中心远在东京神奈川县武藏小杉地区,开业13天,客流量突破100万,而这个购物中心仅有3.7万平方米,却拥有日本最大的屋顶花园。作为拥有7-11、伊藤洋华堂等公司的董事长铃木先生,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把格林木购物中心建成大家乐意来玩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更重逛的乐趣而不是价格作为中国民众使用电商购物,大多会首要关注注重电商的价格,一般电商的价格要比线下要便宜些。在日本,曾有个机构做过相应的调查,享受逛的乐趣,是日本消费者的首要理由,而第二位的理由才是“比实体店便宜”。日本对电商实施征税政策日本很早就对其境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实施征税政策。而目前中国对于电商企业是否征税仍旧是探讨过程中。由于中国目前并未对网上开店企业征税,因此,在中国网上开店门槛低,从而也使得网上有价格优势。而日本的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也并不是很明显。近日,日本生活杂货品牌“无印良品”全球旗舰店在上海正式营业。开业当天,等待进店的排队长龙刷爆了朋友圈,有网友吐槽称,“这场面堪比2010上海世博会在最热门的沙特馆排队。”在全球电子商务持续升温的当下,日本的实体店不仅没有降温,还愈发显示出其价值感和生命力。“活得好”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品质至上打造特有卖点日本实体业最靠谱的一点还是品牌众多,绝无次品、假货。日本商家对商品质量把关很严,如果你在大商场买到残次品,不但会得到大额补偿,经理还得亲自上门道歉。在日本百货店买东西最大的优势还是放心。譬如热门日本的南前豆腐,在几十年豆腐店手工传承的基础上,打造了特有的视觉体系,推出了男前豆腐、做成像桨一样的「吹风的豆腐店吵架至上汤豆腐小子、男-TOMOTSU、绿大豆制豆腐等、豆乳的摇滚乐、厚炸豆腐队长、豆腐丸队长。南前豆腐扬名日本后,售价比最早高出四倍。更是推出了更多漫画主题的手工豆腐,各种跨界衍生品,俨然成就日本手工豆腐帝国的节奏。费心让消费者满意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精密的内容定位,一开始就要尊重商业定位再出具体设计。就像我们做博物馆、科技馆一样,先做展示设计,再做建筑设计。日本人招商不是做房东的心态,而是共同经营。东京的六本木商业区花了十五年才开业,而中国的有些著名商场从设计到开业就花了半年时间,开业前一天还有2000多人通宵赶工。日本松屋百货是原研哉设计的,其张强调事物的原始状态,坚持商业地产体验话的场景化设计。一反商业设计中以品牌为主的场所设计,强调百货与品牌一起传达高品质的生活气息。消费者当然爱。020思维让电商实体店相融近年来,日本的很多实体店合作都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和实体店同步销售的服务。消费者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的商品可在该百货店的实体店取货,实体店内断货的商品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选购。可见,日本百货商场面对新形势下的顾客消费需求,不是拒绝新的购物模式,而是与时俱进,积极打造网购平台和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应对冲击。互赢合作的生态商业圈以大阪为例,大阪的商业形态有商业街、车站商业生态图、便利店布局。通常商业街集中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同时各商业街通过各车站生态圈相关联,在各车站之间的地带以便利店、shopmall、supermart布局,从而构建地上地下,从区域以点带面的网状商业生态图,经常一个商圈的场子会联合推出营销活动。每家实体店店面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同时日本的商品包装一般都偏小,一个货架从上到下可以隔七八层,所以即是是一般的实体店也能置放绝对数量较大的商品品种,以供顾客挑选。而且线下实体店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作为顾客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多。商场无敌的售后服务买好东西之后,如果不想拎着大包小裹回家,可以委托商场打包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并不局限于家电等大件商品,任何服饰、鞋子、皮包、日用品等等都可以直接送到客人家中或酒店房间。日本的包裹服务商可以借助便利店实现包裹的邮寄,在线零售商也可以利用便利店实现就近配送。正是因为日本的电商配送体系是建立在实体便利店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日本电商体系与实体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来源:商智库 ID:shangretail2016成都上半年计划开业的有34家购物中心,实际开出的则只有两个,分别是成都宜家成华商场、成都蜀都万达广场。目前成都的商业地产去化周期已达到惊人的167.78个月,将近14年的时间才能消化完,而每个月的新增供应该在持续增加。成都在建商业综合体共计132个,而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增加。据悉,受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成都已有10000家实体店倒闭,如今130多家在建商业综合体未来开业就面临着死亡!近几年来,中国商业地产一直处于极度亢奋中,但随着经济的日渐下滑和地产转型加剧,尤其在电商的快速发展下,传统零售商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商铺租金回报出现回落,商业地产之困趋势明显。来看成都,一直是商业地产的重灾区。购物中心总体量超700万方,在建面积超过250万方,已经成为全国商业地产在建规模最大的城市,看似光环,其实然并卵,真相终究会被挖出...晶融汇:太古里旁边的无人区天天都在逛太古里、IFS,随时随地去都跟过年一样人挤人。但一旁还有个购物中心,叫晶融汇,可怜的还是商业地产基金巨头铁狮门的内地首秀。看似高大上,其实人流惨淡,因周边大鳄太多被无视。二楼和负一楼简直不能用“秋”形容,几乎全闲置,显得格外萧条。恒大广场:曾经华人置业的曾经是华人置业打造的THE ONE,去年甩给了恒大,曾经热门过,如今则是,呵呵。商场里面基本处于半空置状态,晚上七八点去逛几乎没人。成都富力广场:太古硬商太多人烟稀少现今的富力天汇中心其来历可谓坎坷,从1993年开始,以巨大商场熊猫城形象就进入成都人视野,烂尾后经过股权变更、富力接手,更名为“成都富力广场,还引入C&A;、H&M;、冠军溜冰场,华丽转身后热过一阵,如今经营早已回归惨淡。成都富力广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出生的先天不足”,主要从几个方面说起,比如硬件设施、布局设计、铺位设计、餐饮比例、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陷。“逛富力广场,犹如进入到一个迷宫”。完全不像一个已经营业了几年的大型购物中心。周边居民表示主要还是因为品牌少,加之很多店铺都还没开,“感觉没什么可逛的”。第一城购物中心:曾经的成都潮牌聚集地成都第一城与IFS国际金融中心仅一街之隔,距离春熙路也仅百米,左邻太古里,右靠王府井,地理位置来说地处春熙路商圈核心位置。其开业之初,可谓商家必争之地,但现在可谓破败萧条,距离开业时间也仅四年。麦当劳旁边的商铺都处于关门闭户状态。整个购物中心都处于半关闭状态,电梯停止运行,三楼漆黑一片, 楼道无人打扫,破旧不堪,天花板都脱落了。vans、paul frant早已关闭,也算昔日繁华的印证。阳光新业中心:太古品牌少逛的也少一环上左靠牛王庙右靠九眼桥,对面就有公交站,其实阳光新业中心的位置还是不错的。然而前有春熙路后有锦华万达,在两大商圈夹击下,两年来商场人气显得格外冷清。稀稀拉拉的人流,从服饰到餐饮空置率都很高,中午时分,电影院没得人,吃饭的地方没得人,儿童娱乐区还是没得人……到处都可以看到空置的和各种关店的商铺,惨目忍睹。101艺术购物中心:成都首家艺术商场2年前打着“成都首家购物艺术综合商场”的旗号,在春熙路核心地段高调亮相。半年就关了,如今成了半死不活的尚美成百货,直接凌乱小商品城的节奏才能勉强生存。339欢乐颂:居然还和华润有一腿339欢乐颂购物中心是华润万家与339业主方的合作项目,一度被称为“成都第三核”,号称打造“成华区现代服务业新商圈”。不过,开业两年多来,成都339欢乐颂的经营却不尽如人意。购物中心内人流稀少,基本上每层都有关门或者打围的店铺。数家尚在营业的店铺工作人员表示,两年前刚开业时生意很好,后来慢慢生意就冷清了,不少店铺就关门走了。华润万家旗下的blt精品超市等品牌已经撤离,而一个打围装修的地方,写着“永辉超市”的字样。成都339欢乐颂经营一般,与其定位有关,这个商圈处于建设路商圈和春熙路商圈之间,位置比较尴尬,稳定客流相对较少,商圈范围有限且此前招商的品牌同质化严重,很难吸引外来人员消费。此外,业主方也没有很好地把西部第一高塔的旅游文化优势与商业结合在一起,造成339项目“孤军奋战”。九方购物中心:空置率40%九方是中航地产在西南地区打造的首个商业项目,当初定位为中高端,确实也招了些好品牌,还有些接地气的创新运营,但始终人气不足。如今,空荡荡的楼层,空无一人。复城国际广场:居只剩下培训中心这是复地集团在成都打造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号称右揽国际城南CBD核心和成都金融后台交汇的7.2万平方米Street Mall。曾经还是很红火的,近百品牌入驻,韩国乐天玛特、保利国际影城、星巴克等等。现如今大部分商铺处于闭门状态,剩下的全是培训中心等。成都并非个案,中国太多城市面临极致商业地产竞争下的高空置现状,特别是之前猛批商用地又缺消费底蕴的二三线城市,太多太多都是要垮不垮的了……砸钱调整?商改住?破罐破摔耗着被收购?舍命被轻资产?总之,困局下,中国商业地产正面临史上最大危机!!!总之,目前成都商业已接近饱和,除少数地段特别占优势和规划、定位、后期营运、招商、连锁化品牌号召力强的商业项目外,很多商业招商和运营压力巨大。商业地产的过剩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将面临“进退两难”的抉择。一窝蜂扎堆导致的商业同质化竞争,造成了成都商业的恶性循环。实体店频倒闭现状堪忧:一月卖2580个包才够交房租来源 北京晚报最近,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在朋友圈广泛流传,零售业萧条、百货关店、达芙妮等本土品牌退败……在电商、房租、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多重作用下,实体店大洗牌的危机又一次被推到台前。专家表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增长仅为4.3%,是历年最低。实体店已突围多年,但前路仍然漫长。高房租撵走店老板新街口北大街两侧一直是服装店林立、购物方便的逛街场所。闲暇时走走逛逛,顺便淘几件款式不错、价格合理的衣服鞋帽,也是一件乐事。可是最近几年,眼看着路旁的小店一家家关闭、换品牌,渐渐冷清,风光不再。昨天中午,刚立秋的北京依然闷热。从地铁积水潭站出来,沿着新街口北大街一直往南走,粗略数过去,十家小店中起码有多一半写着“甩卖”、“清仓”,理由多是“合同到期”,还有两三家已经拉上了卷帘门,完全处于闭店歇业状态。原来熟悉的衣服小店已经换成了一家家卖包子、肉饼的地方。一家服装店从房租更高的沿街店铺退守到胡同内部,为招揽顾客,只好把“全场特价”的红色促销牌挂了一路。通过店门口的转租电话,记者联系到一位要转店面的老板。他告诉记者,虽然租约是到明年4月份到期,但因为生意难做,已经准备搬家了,“主要还是房租太高”。这位老板透露,新街口这边客流量还可以,只是自己所租的店面上下两层一年租金就要150多万,平均一个月12万9千多,再加上前期装修花费,经营压力太大。现在店里正在甩卖女包,卖一单便宜的能挣二十多元,最贵的也就五十多元。即使按照最贵的50元计算,不考虑其他成本,一个月要卖2580单才够交房租。这位老板说,为了分担房租压力,这街上不少店面都是两家或三家合租。“阵亡”名单频现大品牌其实,不止街边小店出现关门潮,位于商圈中的达芙妮、美特斯邦威、李宁、真维斯等品牌鞋服店铺也都在迅速缩减门店。据达芙妮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盈利预警报告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达芙妮就净关店450家,包括400家直营店和50家加盟店。曾经风靡一时的美特斯邦威经营状况也不乐观,2013年还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近5000家,到2015年末已经仅剩3700家,销售店面减少约四分之一。陪伴80后的真维斯,4年之内关闭了1012家店面,到2015年只有2249家零售门店。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份全球实体店阵亡名单,更是透露出实体零售的惨淡。据这份阵亡名单显示,2016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主要零售企业关店超过八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也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万亿元,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了-0.7%的负增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实体店确实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但专卖店、便利店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实体关店并不完全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税费成本高企蚕食本就不高的利润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末,连锁店开始大发展,房租一般10至15年到期,近期大部分房租到期,房租成本增长至少翻番,部分毛利率低的超市百货已经无力续租。北京志起未来咨询集团创始人李志起指出,电商冲击、房租上涨等都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但是比房租、人工、电商冲击更厉害的,是在这些持续因素影响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发生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识,对消费便利性的追求,对技术的依赖等才是更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传统商业在转型方面动作比较缓慢。百货业这些年一直在突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没有跟上消费者的变化。专家建议:转型紧跟消费变化李志起表示,从国内外经验看,目前百货转型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往高端化方向突围,不断收缩战线,更加聚焦对线下体验、服务要求比较高的商业形态;另一个方向是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发展,提供类似shopping mall这样的大型、综合休闲体验场景商业形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一份针对零售业全渠道转型的报告也显示,零售企业正积极寻找转型方向。前几年转型重心是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多业态发展以及发展电商等,现在则转向以移动购物、微信微博社交营销、海外购及跨境电商、门店数字化等为特征的全渠道业务,以应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零售业必须回归质量和服务、提升性价比才能避免被淘汰或陷入单纯的低价竞争。来源:P2P内幕(ID:P2Pinsider)综合爆料邮箱:点击阅读原文关注:P2P日爆(ID: P2PDaily)回复公司名字查看公司内幕防止失联请加内幕君微信:P2Pneimu1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备用公众号↓↓↓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P2P内幕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8月10日 22:59
P2P内幕 最新文章
P2P内幕 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脉拉卡内衣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