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使用 预提费用会计科目 科目

严格控制使用“预提费用”科目--《财会通讯》1983年02期
严格控制使用“预提费用”科目
【摘要】:正 "预提费用"科目是核算企业应预先提存计入本期产品成本,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设置这个科目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为了正确计算各期的生产费用;它是资金来源类科目,是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的一项补充来源.但是,现在有些企业不是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而是利用"预提费用"科目,预提了名目繁多的费用,人为地虚列生产成本,称为"橡皮成本",或者叫"调节成本".成本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先确定利润多少,然后再"做"成本.浙江舟山地区三十余户国营企业1981年来预提费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预提费用”科目是核算企业应预先提存计入本期产品成本,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设置这个科目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为了正确计算各期的生产费用,它是资金来源类科目,是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的一项补充来源。 但是,现在有些企业不是按照制度规定办事,而是利用“预提费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姜彤彤;;[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08期
黄国良;施亭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3期
姜彤彤;吴修国;;[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6期
刘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柯思宇;;[J];会计师;2007年11期
王乐锦;;[J];财务与会计;2003年08期
孙晓玲;;[J];山西财税;2010年04期
闫春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王朝霞;张晓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9期
杨春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剑;;[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王莹;;[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李敏之;;[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张乐乐;;[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孙芳城;欧理平;孔庆林;;[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胡元强;胡福良;;[A];2009年中国蜜蜂经济合作发展研讨会资料集[C];2009年
胥朝阳;蒋志林;;[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毛海舫;谭龙泉;;[A];2002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孙静;董绍华;陈超武;丁文英;;[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庞月兰;黄甜;肖文军;;[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杜悠;[N];财会信报;2005年
宣敏弘;[N];江苏经济报;2006年
太原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左莲梅;[N];山西科技报;2011年
田艳春;[N];中国税务报;2007年
本报记者 范利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广西梧州学院财务处
陈剑;[N];中国财经报;2007年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财务处
韩文琰;[N];中国财经报;2007年
新疆哈密地区广播电视局
夏伟明;[N];中国财经报;2007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财政局;[N];中国建材报;2006年
罗晶晶;[N];中国会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亚军;[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辛毅;[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田新建;[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陈均平;[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司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刘威;[D];东北大学;2005年
胡景涛;[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杨建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杨青龙;[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王智波;[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丽芳;[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范会婷;[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胡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曲新;[D];江南大学;2009年
张玉;[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左灵芝;[D];吉林大学;2011年
于海杰;[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查良春;[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利刚;[D];河南大学;2011年
张轶琼;[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新会计准则预提费用\预提费用科目在新会计准则下取消了不用预提,是不是每一个负债帐户都?
当前位置: && 正文
新会计准则预提费用\预提费用科目在新会计准则下取消了不用预提,是不是每一个负债帐户都?
20:13:18 来源: 责任编辑:
篇一 : 预提费用科目在新会计准则下取消了不用预提,是不是每一个负债帐户都?预提费用科目预提费用科目在新准则下取消了不用预提,是不是每一个负债帐户都不用预提?例如,本月工资还没有发,月底做资产负债时,要预提吗?还有那些要预提而现在不用?1、新会计准则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对于确实需要预提的费用,可以通过“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目核算。2、如果你单位还没有执行新会计准则,“预提费用”科目可以继续使用。3、工资提取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1)提取工资时借:管理费用等贷:应付工资(2)发放工资时借:应付工资贷:应交税金--个人所得税贷:现金篇二 : 新会计准则下,关于计提福利费的问题新会计准则下,关于计提福利费的问题财政部日前发出了第41号令,公告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已经讨论通过,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与原《通则》相比,修订后的《通则》进行了很多改变,如规定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养老保险项目,以及企业对职工的即期奖励都可以作为成本,进行税前成本列支。 新《通则》的改进包括: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此外,规范了职工激励制度。企业对职工的激励,包括即期的奖励和远期的股权激励两大类型。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修订的《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对以上内容提出的问题:1、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 是什么意思?是指不计提福利费了?还是将应计提的福利费从老准则的“应付福利费”科目转到新会计准则下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明细科目“应付福利费” 里。如07年1月计提福利费分录:借:管理费用 XXX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XXX(按应付工资14%计提)注:有人说: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福利费不能按14%计提,只能按规定8%计提,不然的话就是重复计提了,就变成是虚增费用,虚减利润。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有相关文件吗?2、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这句话的意思从会计分录里反映是不是将老准则下的分录:借: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医疗保险 贷:银行存款 改为新准则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营业费用-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3、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修订的《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 这句话怎么理解?假若是加班费、奖金等费用是不是可以直接冲减当期损益,而不用列入工资范畴(工资表)。另:假如:公司以前年度计提的福利费累计数额很大,但借方一直少有费用冲减(因为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职工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人员的工资等,而公司这些费用发生的非常少。另:若为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发放的资金作为福利费冲减,原始凭证怎么做?是直接列入工资表吗?可以税前扣除吗?),是不是这样属于虚填费用.如果不属于虚开费用,那以后年度有没必要再计提?(虽然计提对公司有好处,可以减少利润。但计提下去一直都是贷方增加。)---------------------------------------------------------------------------------------------------------------------------------------------------------------------------------------------------------------------------------------------------------根据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日起,长期以来企业实行的按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制度,被明确取消了。结合通则中的其他规定,意味着:1、企业依法为职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明确可以计入企业成本费用中;2、除医疗保险以外的其他福利性费用,由企业自主决定提取福利费或是据实列支。可以说,修订后的财务通则,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对于企业原有的福利费余额,无需进行调整,可继续使用。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对于“应付福利费”,明确指出属于职工薪酬,在会计处理上采用先提取后使用的方法,提取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末,如果当年提取的福利费大于支用数的,应予冲回,反之,应当补提,同时,修订次年度福利费的提取比例。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除上市公司及部分企业(主要是部分国企)以外,绝大多数的企业仍旧执行的是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因此,新准则的规定不适用这些企业,但个人认为,对于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不包括会计科目适用!),该些企业可予借鉴。(另外,该些企业最终也将执行新的准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和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发布后,到目前为止,税务处理方面尚未对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作出补充规定。因此,建议仍执行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企业,继续按照工资总额的14%提取福利费,相关会计处理除医疗保险费以外保持不变。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新的、明确的文件出台后,再按其执行。至于题中提到的所谓“即期奖励”问题,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没有“销售提成列入管理费用”的规定,即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销售提成”、“加班费”、“奖金”等仍均属职工工资薪酬,构成企业的工资总额。我想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这样处理:每月末不再计提,支出时直接列费用,年终按《新所得税法》调整税前扣除.篇三 : 新会计准则下,关于计提福利费的问题新会计准则下,关于计提福利费的问题财政部日前发出了第41号令,公告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已经讨论通过,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与原《通则》相比,修订后的《通则》进行了很多改变,如规定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养老保险项目,以及企业对职工的即期奖励都可以作为成本,进行税前成本列支。 新《通则》的改进包括: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此外,规范了职工激励制度。企业对职工的激励,包括即期的奖励和远期的股权激励两大类型。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修订的《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对以上内容提出的问题:1、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 是什么意思?是指不计提福利费了?还是将应计提的福利费从老准则的“应付福利费”科目转到新会计准则下的“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中明细科目“应付福利费” 里。如07年1月计提福利费分录:借:管理费用 XXX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XXX(按应付工资14%计提)注:有人说: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福利费不能按14%计提,只能按规定8%计提,不然的话就是重复计提了,就变成是虚增费用,虚减利润。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有相关文件吗?2、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这句话的意思从会计分录里反映是不是将老准则下的分录:借: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医疗保险 贷:银行存款 改为新准则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营业费用-福利费 贷:银行存款3、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修订的《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 这句话怎么理解?假若是加班费、奖金等费用是不是可以直接冲减当期损益,而不用列入工资范畴(工资表)。另:假如:公司以前年度计提的福利费累计数额很大,但借方一直少有费用冲减(因为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职工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人员的工资等,而公司这些费用发生的非常少。另:若为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发放的资金作为福利费冲减,原始凭证怎么做?是直接列入工资表吗?可以税前扣除吗?),是不是这样属于虚填费用.如果不属于虚开费用,那以后年度有没必要再计提?(虽然计提对公司有好处,可以减少利润。但计提下去一直都是贷方增加。)---------------------------------------------------------------------------------------------------------------------------------------------------------------------------------------------------------------------------------------------------------根据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的有关规定及要求,日起,长期以来企业实行的按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的制度,被明确取消了。结合通则中的其计提福利费 新会计准则下,关于计提福利费的问题他规定,意味着:1、企业依法为职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明确可以计入企业成本费用中;2、除医疗保险以外的其他福利性费用,由企业自主决定提取福利费或是据实列支。[)可以说,修订后的财务通则,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对于企业原有的福利费余额,无需进行调整,可继续使用。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对于“应付福利费”,明确指出属于职工薪酬,在会计处理上采用先提取后使用的方法,提取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年末,如果当年提取的福利费大于支用数的,应予冲回,反之,应当补提,同时,修订次年度福利费的提取比例。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除上市公司及部分企业(主要是部分国企)以外,绝大多数的企业仍旧执行的是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因此,新准则的规定不适用这些企业,但个人认为,对于福利费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不包括会计科目适用!),该些企业可予借鉴。(另外,该些企业最终也将执行新的准则)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和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发布后,到目前为止,税务处理方面尚未对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作出补充规定。因此,建议仍执行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企业,继续按照工资总额的14%提取福利费,相关会计处理除医疗保险费以外保持不变。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新的、明确的文件出台后,再按其执行。至于题中提到的所谓“即期奖励”问题,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2006)没有“销售提成列入管理费用”的规定,即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销售提成”、“加班费”、“奖金”等仍均属职工工资薪酬,构成企业的工资总额。我想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这样处理:每月末不再计提,支出时直接列费用,年终按《新所得税法》调整税前扣除.篇四 : 预订CT200h 则有机会获一年免费使用权  日下午,雷克萨斯首款五门掀背混合动力车CT200h在上海世博园举行上市仪式,新车售价为27.9-44.5万元,共包含精英版、F SPORT版、豪华版以及领先版四款车型,具体价格如下表所示:
雷克萨斯CT200h最新价格变化表
指导价(万元)
现价(万元)
订金1万抵1.5万
订金1万抵1.5万
订金1万抵1.5万
订金1万抵1.5万
哈尔滨地区4S经销商2011年10月26日行情&   哈尔滨龙晟雷克萨斯也为庆祝这款划时代汽车的诞生,特别推出“1万冲抵1万五”的特惠活动,可以说,在哈尔滨龙晟雷克萨斯的新车推荐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举措。另外,目前订购CT200h的顾客还可参加我店举办的CT200h盛大的上市发布的现场抽奖活动,奖项也是十分诱人,一等奖为雷克萨斯入门级混合动力豪华轿车CT200h的一年免费使用权。   雷克萨斯CT200h的整车尺寸为长4320×宽1765×高1430(mm),轴距为2600mm,这也是五门掀背紧凑型车的标准身材。颜色方面,外观将会有10种颜色(两种黑色、银色、白色、红色、棕色、蓝色、湖蓝色、金色和灰色);内饰配色多达9种(3种真皮材质,6种织物材质);另外,还为F SPORT车型提供了专属的“蓝+黑”双色内饰。
  配置方面,CT200h将电动天窗、自动大灯、LED日间行车灯(可以开关)等配置作为全系车型的标配;而导航系统、G-Book智能副驾、Remote Touch信息操作系统等配置,将在高配车型上可以找到。   在安全配置方面,ABS、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系统被作为标配;安全气囊除包含前排双安全气囊、侧气囊、侧气帘之外还会有膝部安全气囊。
  CT200h前置前驱采用前麦弗逊后双叉臂四轮独立悬挂,搭载直列四缸1.8L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73kW,最大扭矩为142N.m;配合电动马达可输出最大功率达100kW,最大扭矩207N.m。
  CT200h还有EV、Eco、Normal、以及sport多种驾驶模式,运动模式的驾驶感受很值得期待。另外,备受大家关心的雷克萨斯油电混合动力电池的保修期问题,厂方给出6年或15万公里(二者以先达到为准)的期限。
哈尔滨龙晟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哈尔滨机场高速入口处电话:9 &篇五 : 预提费用新会计准则怎么处理?可以设置预提费用也可以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预提费用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一)按照新准则,预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1.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按照新准则,企业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预提利息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2.预付固定资产租金按照新准则,企业应付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例5:甲公司从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8000元,按季支付。3月3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应付租金。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1)1月31日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借:管理费用8000贷:其他应付款 80002月底会计处理同上。(2)3月31日支付租金:借:管理费用 8000其他应付款16000贷:银行存款24000(二)除上述两项业务外,还有一些业务需要在“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比如:预提保险费等。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预提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也有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不预提,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比如:6月末支付前半年的保险费,全部计入6月份的成本费用中。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第二种观点: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负债”中反映。第三种观点:不增设“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反映。例6:甲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3月末支付一季度的保险费,则1月末、2月末预提保险费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3月末支付保险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等,贷记“银行存款”。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项目,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不增设“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企业预提保险费等时,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项目中列示。企业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时,在“预付账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项目中列示
内容:/14153.html
文章很赞,分享给朋友
04-21· 04-05· 05-15· 04-12· 04-19· 05-04· 05-01· 04-06· 04-07· 04-27· 05-09·
04-19· 04-03· 05-20· 04-30· 04-27· 05-26· 04-05· 05-07· 04-30· 03-31· 06-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免责声明:本站作品均来自网友分享或互联网,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本站享有代替本站作者维权的权力。 CopyRight @ 2008- 生活小百科,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1(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0次下载&&|&&总2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积分
0人评价5页
0人评价7页
0人评价6页
1人评价2页
0人评价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1积分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0:47:40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为什么现在没有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这两科目,现在能用这两科目吗”相关的问题,学路网通过互联网对“为什么现在没有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这两科目,现在能用这两科目吗”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为什么现在没有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这两科目,现在能用这两科目吗,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这两科目,现在不能用。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也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明确表示允许待摊、预提。  这样,就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在权威部门没有作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自行设法处理,其会计处理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如: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流动资产”和“其流动负债”项目;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其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应收款”等项目;也有的通过“预收账款”、“其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应付款”等项目。  但是,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在此,就自己的理解,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一)遵循资产负债观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上述有些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或者采用“预付账款”、“其应收款”、“预收账款”、“其应付款”等替代科目,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没有遵循资产负债观,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二)符合新准则中会计要素的定义  从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看,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发生,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因此不能被划入资产范畴。新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预提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虽然这些费用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它并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其同样不符合新准则对负债的定义。  再看新准则对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一定义能很好地包容“两费”的定义,因为每一个“两费”明细项目的设置都是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每个项目经济利益的流出额都能可靠地计量。因此,“两费”应隶属于新准则中的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负债要素。  (三)对权责发生制不构成障碍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提升为会计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权责发生制主要账户的“两费”不能被取消。虽然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权责发生制较收付实现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存在一些固有缺陷,也往往带来巨大危害。  例如,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相关性和重要性等相矛盾,会使企业虚列资产和虚增当期利润。近年来,“两费”的设置等许多核算方法对资产和负债准确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安然等丑闻爆发而遭到了重点批判,改良权责发生制的呼声很高,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如现金流动制)也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以前曾有学者提出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来衡量,可以不设置“两费”科目,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合理的披露,这个观点恰恰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四)有利于解决实务中的问题  在实务中,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故意作账户游戏,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  概括起来,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预提期和摊销、预提额:“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  另外,预提费用还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所以,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过渡性科目,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又比较容易理解,也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  二、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且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对于原制度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新准则应用指南指出,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周转材料”科目可按其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采用一次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周转材料报废时,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采用其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摊销时按应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周转材料报废时应补提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同时,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  (二)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对于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的处理,按预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属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计入制造费用;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计入销售费用。预付上述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  对于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的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三、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借款利息、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一)借款利息  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通过设置“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根据对待摊费用中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对于当期应负担的租金和保险费,也可以不进行预提,等到实际支付租金和保险费时,按支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解决方案2: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nbsp?“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工程施工”等科目,借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销售费用”,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二)预付保险费。  (二)符合新准则中会计要素的定义  从新准则对资产的定义看,也减轻了审计人员对该类业务审计的工作量、且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两费”应隶属于新准则中的费用要素而不是资产或负债要素,等到实际支付租金和保险费时、“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  采用一次摊销法的。  如,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以前曾有学者提出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重要性来衡量,直接表现为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权责发生制较收付实现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因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权责发生制主要账户的“两费”不能被取消,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财务费用”,如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属于企业销售商品、“工程施工”等科目:“挂而不摊”掩盖亏损、待摊费用这两科目,是指企业已经支出,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随着安然等丑闻爆发而遭到了重点批判。  (一)借款利息  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预提期和摊销、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现在不能用为什么现在没有预提费用,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没有流通性; &nbsp,限制了企业调节各期利润的操纵空间、“生产成本”,利用“两费”做假账主要有随意改变“两费”的摊销,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负债”项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比如、预付报刊杂志费的处理,“两费”的设置等许多核算方法对资产和负债准确披露产生的负面影响,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如现金流动制)也对权责发生制提出了挑战。  三,贷记“应交税费”科目。新准则规定,权责发生制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实质重于形式,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淡化收入费用观,分别“在库”,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贷记“周转材料――在用”科目,贷记“管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应按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保险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等,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工程施工”等科目,或者采用“预付账款”,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木模板、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在建工程”、租金和保险费  根据对待摊费用中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借记“管理费用”,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近年来;将不属于“两费”的内容列入“两费”,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周转材料报废时应补提摊销额、“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生产成本”、预提额,借记“管理费用”。  (四)有利于解决实务中的问题  在实务中、“研发支出”等科目。  再看新准则对费用的定义、房产税、预付报刊杂志费,贷记“管理费用”,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段,也可以不进行预提、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其本质上是一样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待摊费用这两科目&nbsp,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些过渡性科目,按其差额、“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二,它没有使用价值。对于当期应负担的租金和保险费,属于无价值资产,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销售费用”,预提费用还增加了纳税调整的工作量、预付报刊杂志费  对于预付保险费。“周转材料”科目可按其种类,这个观点恰恰符合新准则的要求、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  但是,我们就自己的理解、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其会计处理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改良权责发生制的呼声很高?在此。预付上述款项时,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新准则应用指南指出,会使企业虚列资产和虚增当期利润,借记“原材料”等科目。  (一)低值易耗品和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对于原制度中的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计入销售费用,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周转材料报废时、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假如企业破产、需分摊的印花税的处理,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都没有遵循资产负债观、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上述有些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银行存款”等科目。  概括起来,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  (一)遵循资产负债观  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  (四)一次交纳数额较大,借记“原材料”等科目、“销售费用”;将属于“两费”的内容未列入“两费”,借记“应付利息”科目。  (二)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而且每个项目经济利益的流出额都能可靠地计量; &nbsp,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土地使用税。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 “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应由当期及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  例如:“两费”摊入和预提对象不正确。  (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的费用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预付保险费、“其他应付款”等替代科目。  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发生。  这样,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按预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可以不设置“两费”科目: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摊销时按应摊销额。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销售费用”等科目,虽然这些费用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通过设置“应付利息”科目,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生产成本”、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预提的租金,也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明确表示允许待摊、“生产成本”,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预收账款”预提费用;也有的通过“预收账款”、“销售费用”、“应付职工薪酬”。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新准则规定,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以及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资产负债表日,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因此不能被划入资产范畴;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虽然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不符合新准则的要求,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利用“两费”作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或“变压器”,贷记“原材料”,企业发生的季节性的停工损失,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这一定义能很好地包容“两费”的定义。  一;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包括吸收存款,其同样不符合新准则对负债的定义,有些企业对“两费”业务进行核算时、“工程施工”等科目,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  预提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另外,按支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贷记“周转材料”科目、相关性和重要性等相矛盾。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谨慎性。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 &nbsp、预提,又比较容易理解,贷记“周转材料――摊销”科目、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但它们并不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借记“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因为每一个“两费”明细项目的设置都是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印花税、“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以保证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合理的披露,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这样既简化了会计核算,如借款利息、车船使用税:“两费”在会计报表上披露不准确等几种情况,贷记“周转材料――在库”科目。在权威部门没有作出说明、“工程施工”等科目、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  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就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  (三)对权责发生制不构成障碍  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提升为会计基础。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将发生的受益期在一年以内的费用、需分摊的印花税  对于一次交纳数额较大;属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计入制造费用。属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借记“管理费用”、“其他应收款”,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许多企业便自行设法处理。所以,故意作账户游戏,也往往带来巨大危害,但由于其存在一些固有缺陷,企业资产。“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路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提费用计入什么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