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巴兰基亚做什么生意比较好呢

Lily的个人博客/space/?userid=31577
193){this.height=193/this.width*this.this.width=193;}" />
Lily的个人博客
会员积分:0
博客访问:1405
热门点击线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
巴兰基亚()
所 在 地:
南美洲【South America】-
哥伦比亚[Colombia]
[Atl&ntico Department]
[Barranquilla]
必去理由:哥伦比亚大西洋省的首府
巴兰基亚坐落于哥伦比亚北部加勒比海畔的马格达莱纳河三角洲,是大西洋省的首府。该城市为哥伦比亚加勒比海沿岸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为哥伦比亚人口最多的第四大城市。
巴兰基亚的建筑大部分建造于20世纪,也有部分建造于殖民时期,但是大部分建筑的风格为为19世纪晚期的风格,受到了居住于此的美洲人、欧洲人、中东和亚洲人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巴兰基亚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中心,在狂欢节和元旦的时候人尤其的多,可以参观巴兰基亚动物园、现代艺术博物馆、狂欢节博物馆、航空博物馆、加勒比文化公园、人类学和民族学博物馆等。
巴兰基亚是哥伦比亚最大的文化节日---巴兰基亚狂欢节的举办之地,这个重大的节日于2001年被列为哥伦比亚文化遗产,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
| 分类:默认分类 | 阅读: | 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更多评论!
CopyRight & && 回归旅游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旅游经营许可证号:L-HUN-CJ00025&&&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车站北路万象新天2910室
出境旅游咨询:1 &&&国内周边游咨询:0 &&&签证商务预订:3哥伦比亚概况
当前位置: &nbsp>&nbsp
索&引&号:
hnagri/940
主&题&词:
发文日期:
所属主题:
&公开方式:
所属机构:
公开范围:
公开责任部门:
&文&&&&号:
类&&&&别:
农业、林业、水利
哥伦比亚概况
&&&&【国名】哥伦比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olombia)
&&&&【独立日】7月20日(1810年)&&&&&&
&&&&【国庆日】7月20日(1810年) &&&&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自上而下由黄、蓝、红三个平行横长方形相连而成,黄色部分占旗面的一半,蓝色、红色各占旗面的1/4,黄色象征金色的阳光、谷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蓝色代表蓝天、海洋和河流;红色象征爱国者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洒下的鲜血。&&&&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中间是一顶“自由之帽”,象征自由和解放。盾面上部为两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中间一颗红石榴。哥伦比亚曾称“新格拉纳达共和国”,“格拉纳达”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石榴”。盾面下部的图案描绘哥伦比亚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的地理位置。盾徽上端为一只美洲神鹰叼着月桂枝叶花环,象征国家的独立和光荣;鹰爪下的绶带上用西班牙文写着“自由、秩序”,意为在秩序下实行自由。盾徽两侧各悬挂两面国旗。
&&&&【国家政要】总统,2010年8月。2014年6月连任,8月宣誓,任期至2018年。
&&& 【自然地理】114万多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邻委内瑞拉、巴西,南接厄瓜多尔、秘鲁,西北与巴拿马接壤,北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
&&& 首都波哥大玻利瓦尔广场的节日彩灯。
&&& 【人口】4600万。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60%,其余为白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
&&&&【首都】,人口736万。年平均气温14℃。
&&&&【简史】哥伦比亚古代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536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7月20日,哥伦比亚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但遭到镇压。1819年,哥伦比亚重获解放。1821年,哥伦比亚曾与现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巴拿马组成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此后,委、厄先后退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1886年,哥伦比亚改为现名(1903年巴拿马独立)。独立后,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2002年5月,独立人士乌里韦当选总统并于2006年连任。2010年6月,民族团结社会党候选人桑托斯当选总统并于8月就职,2014年6月连任,8月。任期至2018年。
&&&&政 治 
  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统帅,任期4年。现任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卡尔德龙。副总统安赫利诺?加尔松。内阁由16名部长组成。桑托斯总统执政以来,加大反腐力度,继续推行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吸引外资,创造就业和消除贫困,保持较高民意支持率。
  哥国内长期存在非法武装问题。近年来,哥政府推行“民主安全政策”,遣散准军事组织“联合自卫军”,对哥反政府游击队实施军事打击,国内安全形势趋于好转。2012年10月,哥政府与国内最大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重启和谈,国内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2013年11月6日,哥伦比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哥武”)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谈判中就保障反政府武装的政治参与权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双方当天发表的声明,哥政府与“哥武”已就签署和平协议后保障反政府武装的政治参与权利、建立民众参与的机制、实行有效措施推动武装冲突地区民众参与政治等三个方面问题达成一致。
  【宪法】现行宪法是在1886年宪法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于1991年颁布。新宪法扩大民主参与范围,并加强司法权力。主要内容有:实行代议制民主,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亦是武装部队统帅,由直接选举产生,不能连任;恢复设立副总统;省市长改为直接选举产生;保障人身安全、人权以及信仰、结社、劳动、思想和教育自由。2004年11月,哥议会通过了总统连选连任法案;2005年10月,宪法法院批准了该法案。
  【议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行使国家立法权,审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政府工作。本届国会于2010年7月20日成立,任期4年。参议员102名,众议员166名,均由直接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参议长和众议长任期1年。现任国会主席兼参议长胡安?费尔南多?克里斯托(Juan Fernando Cristo)、众议长埃尔南?佩纳戈斯?希拉尔多(Hernán Penagos Giraldo)。
  【政府】本届政府于2010年8月组成,现内阁成员为:内政部长奥雷利奥?伊拉戈里?巴伦西亚,外交部长玛利亚?安赫拉?奥尔古因,财政与公共信贷部长毛里西奥?卡德纳斯?圣?玛丽亚,国防部长胡安?卡洛斯?平松?布埃诺,司法部长阿方索?戈麦斯?梅内斯等。
  【司法机构】&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宪法法院、高级司法委员会和总检察院组成哥司法体系。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由23名大法官组成。国家行政法院和宪法法院分别由26名和9名大法官组成。高级司法委员会由13名大法官组成。各法院院长均由大法官选举产生,任期1年。总检察院属哥司法系统的组成部分,但享有行政和预算自治权。最高法院院长 路易斯?加布里埃尔?米兰达(Luis Gabriel MIRANDA ),宪法法院院长路易斯?埃内斯托?巴尔加斯?席尔瓦(Luis Ernesto VARGAS Silva),总检察长维维安?莫拉莱斯?霍约斯( title="Viviane Morales"Viviane MORALES Hoyos),国家总监察长胡安?卡洛斯?贝拉斯克斯(Juan Carlos Velásquez)。
  【政党】全国主要政党如下:
  (1)民族团结社会党(Partido Social de la Unidad Nacional):2005年成立,党的创始人为现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卡尔德龙(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简称“U”党,议会第一大党。该党在参议院有28个议席,在众议院有47个议席。该党纲领强调代表广大民众利益,尊重政治发展多元化,重视社会民主建设,监督政府机构,巩固民主宪政,推动建设公正、自由、繁荣的国家和社会。现任党主席西蒙?加维里亚?穆尼奥斯(Simón GAVIRIA Mú?oz)。
  (2)保守党(Partido Conservador):哥主要传统政党。1849年成立。1987年曾易名为社会保守党,1992年改回原名。现有党员160万。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意识形态多样化。党主席费尔南德?阿劳霍?佩尔多莫(Fernando ARAUJO Perdomo)。
  (3)自由党(Partido Liberal):19世纪40年代成立,哥主要传统政党。现有党员400万左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实行政治及经济改革。1989年6月,该党加入社会党国际。哥独立以后,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党主席拉斐尔?帕尔多?鲁埃达(Rafael PARDO Rueda)。
  (4)民族统一党(Partido Integración de la Nación):2009年11月成立。该党在2010年3月的议会选举得票位居第四。党主席安赫尔?阿利里奥?莫雷诺(ángel Alirio MORENO)。
  (5)激进变革党(Partido Cambio Radical):成立于1998年。党主席卡洛斯?费尔南多?加兰?帕琼(Carlos Fernando GALáN Pachón)。
  (6)民主变革中心党( Polo DemocráticoAlternativo):2006年成立。该党为哥伦比亚左翼政党代表,主要支持力量为工会、企业行会和中下阶层人士等。主席克拉拉?洛佩斯?奥夫雷贡(Clara LOPEZ Obregón)。&
  (7)绿党(Partido Verde):2009年9月成立。在2010年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该党候选人安塔纳斯?莫克库斯得票率位居第二。总书记路易斯?爱德华多?加尔松(Luis Eduardo Garzón)。
&&&&军 事 
  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武装力量总司令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最高军事咨询机构为最高国防委员会。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年。
  现任武装力量总司令亚历杭德罗?纳瓦斯(Alejandro NAVAS)上将,陆军司令赛尔西奥?曼蒂利亚?圣米格尔(Sergio MANTILLA Sanmiguel)上将,海军司令罗伯托?加西亚?马克斯(Roberto GARCIA Márquez)上将,空军司令蒂托?萨乌尔?皮尼利亚(Tito Seúl PINILLA)上将,国家警察局长何塞?罗伯托?里亚尼奥(José Roberto León Ria?o)少将。
  三军总兵力28.52万人。陆军23.75万,编有步兵旅、独立机械化营、别动营、伞兵营和高炮营等。海军3.46万人,编为2支舰队、2个陆战营和海军航空队、1支海军陆战队;拥有各型舰艇90余艘,其中潜艇4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4艘,装备各型飞机10架。空军1.31万人,装备各型飞机2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72架、武装直升机72架。此外,准军事部队(国民警察)14.41万人。
  2011年,哥国防预算122.13亿美元,占政府预算总额的14.92%。
行军礼的哥伦比亚军人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多元化的外交政策。实施外交为国内和平进程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努力提高哥的国际地位,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重视同美国的关系,加强同拉美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合作,巩固同欧盟的传统联系,增进与亚太国家的交流合作。现任2011-2012年度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哥现与171个国家保持外交关系。&
&&&&【与中国关系】1980年2月7日,哥伦比亚同中国建交。建交后,双边关系继续顺利发展,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2013年,双边贸易额1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中方出口68.3亿美元,同比增长9.6%,进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2005年4月,。2005年5月,2009年2月,。2012年4月,。同年5月,桑托斯总统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2年5月,桑托斯总统。
  【同美国的关系】 哥美于1822年6月17日建交。两国传统关系密切,美是哥第一大投资国和贸易伙伴。2006年2月,哥美签署双边自贸协定,2011年10月获美国国会批准。2009年10月,哥美签署《防务和安全合作与技术援助补充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哥境内的7个军事基地。2010年,美通过《哥伦比亚计划》继续向哥提供军事和发展援助。2011年,哥美自贸协定获美国会通过。2012年,双方高层交往密切,美总统奥巴马、众议长博纳、国防部长帕内塔、副国务卿奥特罗、舍曼、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访哥。哥副总统加尔松访美。5月,哥美自贸协定正式生效。2013年,桑托斯总统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会见来访的美国际发展署署长拉吉夫?沙赫、美副总统拜登和美国务卿克里。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欧盟是哥重要合作伙伴。2012年,哥伦比亚与欧盟签署自贸协定。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达哈尼、葡萄牙总理科埃略访哥。桑托斯总统访问葡萄牙。2013年,葡萄牙总统席尔瓦、德国总统高克、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夫妇访哥。桑托斯总统访问英国、瑞士。哥外长奥尔古因访问奥地利、德国、葡萄牙。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哥。
  【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与拉美国家保持密切的传统关系,与各国高层互访不断。哥同委内瑞拉、智利签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厄瓜多尔建立自由贸易区。同墨、委签有三国自由贸易协定。同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取得显著进展。哥积极谋求加强同南方共同市场的关系。2011年,哥与智利、墨西哥、秘鲁成立“太平洋联盟”,与智利、秘鲁三国联合股票市场正式运营。  &
  2013年,哥伦比亚同域内国家交往活跃。桑托斯总统先后出席南美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委总统马杜罗就职仪式、加勒比国家联盟第五次首脑会议、拉美“太平洋联盟”第七届峰会、厄总统科雷亚就职仪式、第23届伊比利亚美洲峰会。哥外长奥尔古因访问厄瓜多尔、秘鲁、乌拉圭、阿根廷和智利。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巴西外长帕特里奥塔、危地马拉外长卡雷拉、厄瓜多尔外长帕蒂尼奥访哥。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近年来,哥重视发展与亚太国家的政治和经贸合作关系。2012年,桑托斯总统访问中国、新加坡;奥尔古因外长访问中国、日本、越南。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哥。哥伦比亚与韩国完成自贸协定谈判。2013年,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部长茂木敏充访哥。  
&&&经 济 
一名农民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参加鲜花节上传统的“背花人游行”活动&&
  历史上是以生产咖啡为主的农业国。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3%~6%的增长速度。
  桑托斯政府继续将施政重心锁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把矿业、建筑业、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五大动力。进行矿业权益金分配改革,实行税制改革,加强汇市调控,抑制本币过度升值,增强出口竞争力。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巩固。2013年经济增长4.3%。
  &货币: 汇率:1美元=1965.90比索(2014年3月)&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油、绿宝石为主要矿藏。绿宝石储量世界第一。已探明煤炭储量约70.64亿吨,居拉美首位。石油储量18亿桶,天然气储量187亿立方米,铝矾土储量1亿吨,铀储量4万吨。此外还有金、银、镍、铂、铁等矿藏。森林面积约4923万公顷。
  【工矿业】&以制造业为主。采矿业有石油、煤炭、黄金、绿宝石、铀、镍、铝矾土、铁和铂等。2012年制造业产值439.3亿美元, 矿业产值416.2亿美元,建筑业产值286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油业发展迅速,成为哥支柱产业之一。
  【农业】&耕地面积467万公顷,占国土的8.5%。是世界第二大鲜花出口国,香蕉和咖啡出口居世界第三位。2012年农牧林渔业产值220.4亿美元,其中咖啡产值20亿美元。
  【服务业】&服务业发展较快。主要包括供电、煤气和水,商业餐饮和旅馆,金融部门,社区、社会与个体服务等。
  【旅游业】 哥是拉美重要的旅游国之一。2013年,哥伦比亚共接待外国游客374万人次,同比增长7.34%。主要旅游区有:波哥大、卡塔赫纳、麦德林、卡利、圣玛尔塔、圣安德烈斯、巴兰基亚和库库塔等。&&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2012年交通运输业产值129.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3.6%,同比增长4%。
  铁路:总长3468公里。1992年停止客运。2007年运营车厢749节,机车40台。2008年运营里程1672公里,货运量5847万吨。1995年麦德林市地铁建成运营。
  公路:总长16.4万公里,车辆总数为539万辆。2005年客运量15657万人次,货运量13973万吨。
  水运: 内河可通航里程18225公里。2002年拥有各类内河船只2003艘;海船23艘,总吨位17.7万吨;2010年内河货运量261万吨,海运货运量1.31亿吨。主要海港有布埃纳文图拉、圣玛尔塔、卡塔赫纳和巴兰基亚。
  空运:2011年国内客运2150万人次,同比增长4.8%;国际客运616.1万人次,同比增长11.5%。国内货运11.3万吨,同比增长3.8%;国际货运47.9万吨,同比增长11.2%。共有163个机场,其中12个国际机场,飞机1691架。主要机场有埃尔多拉多和普恩特阿埃雷奥。有四家航空公司,阿维安卡是拉美最早成立的航空公司,与17个国家通航。
  管道运输:现有输油管道5467公里,多用途管道3106公里。
  2011年,哥政府公共预算818.33亿美元,财政赤字66亿美元,公共债务总额427.69亿美元,同比增长8.15%。截至2012年底,哥外汇储备余额为374.7亿美元,同比增加51.7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对外贸易】哥政府以推动外贸出口为其经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和石油产品、化工产品、煤炭、咖啡、农副产品和纺织品等。其中,绿宝石出口占世界第一位,鲜花出口占世界第二位、咖啡出口占世界第三位。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农副产品、纺织品和金属材料等。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中国、墨西哥和日本等。2013年哥伦比亚对外贸易总额为1182.2亿美元,同比下降0.9%, 其中哥出口588.2亿美元,同比下降2.2%, 进口594亿美元,同比增长0.5%。
  【对外投资】哥主要投资对象依次为墨西哥、智利、美国、乌拉圭、秘鲁、开曼群岛和西班牙,主要投资领域为金融和企业服务、水电气、制造业、旅馆业和矿产开发。2011年,哥对外投资82.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39%。
  【外国资本】2013年,哥伦比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68.22亿美元。主要投向石油、矿业、贸易、交通和金融等领域。
  【人民生活】1991年起,对全国不满周岁的婴儿予以免费医疗,并全面推行医疗保险制,每人每月需缴纳工资5.5~7%的医疗保险金。医院共1010所,医生34862名,护士11164名;平均每1200人拥有1名医生,共有病床46610张。但医生和病床地区分布不平衡,专业不全,护士短缺。1996年,哥专门设立为500万贫困人口提供医疗补贴的卫生体系。2011年,哥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7%。2006年,哥手机用户增至2790万。2011年,哥宽带用户达到410万。&哥伦比亚是个怎样的国家?首都波哥大是个怎样的城市?哥伦比亚人有什么比较普遍的特点?
昨天晚上和群友一起聊天,聊到哥伦比亚这个国家,根据群友的各种神回答,让我大跌眼镜,好像与当地人说的有点出入。有没有大神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个国家?
按时间排序
在哥伦比亚做了六个星期的义工,说些主观的感受吧。我的项目是在当地的一家中学和老师一起教英语,一同的还有其他三个志愿者。学校:工作的学校是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两点,中间没有Lunch Break,学生们早上五六点就起床,下午两点多才回家吃饭,课间的时候就到小卖部买零食,因为和国内的作息很不一样,一开始还蛮难适应的。一开始并不会说西语,学生们的英文也不是很好,交流还是比较难的。但是哥伦比亚的人都很热情,我和我的学生们每次见面都会拥抱亲吻,没有很多语言的交流,但能一起玩得很开心。他们会耐心地等你用各种英文讲解,或者实在不行我们只能用Google Translator来交流。他们教我跳拉丁美洲的舞蹈,Salsa、Champeta、Vallenato…教我西班牙语,也很好奇自己的名字用中文怎么写,排着队等着我把中文名字写在他们的本子上,他们很好奇中国人是不是都吃狗肉,他们还让我教他们说中文,然后用中文对我讲我爱你…放假的时候他们陪我逛博物馆,用有限的英语尽量解释那些全是西语的标示,回家前陪我逛集市买纪念品,帮我砍价还价…学校里大家感情很好,男女同学打成一片,不用顾忌早恋这件事情,甚至学生在FB上发男女朋友的照片,老师还在下面点赞。男女生很亲密,像朋友一样拥抱、亲吻脸颊,大胆地说出我像朋友一样喜欢你,但对于男女朋友的事情,他们考虑得很认真。我接触的哥伦比亚的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比较不在意的。住在寄宿家庭六周,寄宿家庭妈妈很少管孩子念书的事情,到了高中作业还是很少,很少见寄宿家庭的弟弟写作业。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讲话各种玩的都有,跟我们端端正正坐着认认真真听课的画风有明显不同。日常生活:讲讲在巴兰基亚的日常生活吧~巴兰基亚大多数家庭没有热水没有空调,因为电费太贵了。在每天都快三十几度的天气里没有空调照样可以过日子。作息习惯跟我们不同,早上很早,五六点就起床,一大早就会放奔放的拉丁音乐,到了周末就更欢乐了。家家户户开大音响放着自己的音乐,嗨到凌晨。下午两点左右吃午饭,需要午睡,晚上十一点左右睡觉。早餐他们喜欢吃Arepa, Patacones, 面包, Cereal等等。PataconesArepaArepa中午是重要的一餐,一般都会吃的很丰盛,去餐厅最常见的套餐就是:一大碗汤、Main Course、果汁。中午是重要的一餐,一般都会吃的很丰盛,去餐厅最常见的套餐就是:一大碗汤、Main Course、果汁。Main Course常常是椰汁饭/鸡肉饭+沙拉+鱼肉/鸡肉/肉丸/牛肉+Patacones/Arepa哥伦比亚的果汁非常棒,很多都是鲜榨,水果也很好吃,非常推荐!!!Lulu 一种在亚洲少见的水果,果子很酸,但是果汁很好喝。Lulu 一种在亚洲少见的水果,果子很酸,但是果汁很好喝。Zapote Zapote 哥伦比亚盛产水果蔬菜,味道鲜美,但是当地人吃蔬菜确较少,喝果汁比较多,街头很容易能买到,而且价格不贵,3000Peso一杯(大概7.5RMB)。哥伦比亚还盛产咖啡,咖啡加奶不加奶油(Cafe con leche)是当地人很喜欢的早餐饮品。晚餐通常吃得很简单,晚上很多人喜欢去Bar跳Salsa/社交/看球。文化:巴兰基亚人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跳舞!!!一言不合就跳舞!!!LZ在学校的时候,每次全校集会,前面演讲表演啥的大家都不怎么在意,一有跳舞的环节大家都High了起来。第一周去学校的时候刚好是Independence Day,LZ就一脸懵逼地被拉上台上跳舞((((;?Д?)))))))谈恋爱男生最重要的技能——会跳舞!开草地音乐会的时候大家不坐下来,为什么呢?要跳舞!晚上去Bar/Club,跳舞跳舞跳舞!那天LZ去餐厅吃饭,听着欢快的拉丁音乐,看到一对母女在等厕所,听着音乐,等着等着妈妈就牵着女儿的手跳起了舞~到了二月狂欢节的时候,那就是全民跳舞全民喝醉好几天的欢乐时刻了!(LZ目前还没机会参加,听寄宿家庭讲的)下面来讲两种LZ强烈感受到Cultural Shock的舞种:Champeta & Reggaeton是的,第一周我跟着我的巴西荷兰智利墨西哥朋友们开始泡Bar了,然后就被这两种贴身舞蹈给Shocked到了,连奔放热情的巴西朋友们都感觉到了Cultural Shock。Champeta跳起来是这样的Reggaeton这样的还有这样的LZ当时就(°_°) 真的是隔着裤子啪啪啪的即视感啊!LZ当时就(°_°) 真的是隔着裤子啪啪啪的即视感啊!其他几样比较常见的舞种就是:SalsaCumbiamapalemapale除了跳舞,就是足球了!有足球赛的日子,家家户户开着电视机,看现场比赛千万要注意安全!因为球迷的力量是可怕的!!!总之,去哥伦比亚旅游的话,有机会就到Bar跳舞吧!!!安全问题:毒品和黑手党一直都是哥伦比亚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在游人聚集的地方常有人兜售大麻。因为当地比较贫穷,治安很乱,旅游的话千万要注意安全!!!小偷很多,当地人出门都不敢把手机拿在手上,要收在包包里,时刻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出门找地址要写在纸上,打电话要等到走进店里或者商场里,即便是大商场也要小心。打的士不能随便在街上叫,打电话给的士公司或者用Uber和Easy taxi。打的很多不打表,最好让当地人事先问好价钱,或者自己要讨价还价。在没有明码标价的地方买东西,一定要砍价,要不然外国人肯定会被坑。P.S: LZ就被抢劫过,丢失了手机钱包和护照,非常麻烦。哥伦比亚的亚洲人比较少,人们会对你很好奇,在旅游景点的时候会被路人邀请一起照相。女生在路上要小心,虽然拉丁美洲很开放,性骚扰的事情比较少,但是言语调戏之类还是有的。其他:哥伦比亚人出门前一定要洗头洗澡。
如果Dating的话,男生一定要给女生买单。年龄在爱情面前不是问题。女生比男生大也没有关系。每次见面基本上都会迟到。迟到半个小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打算两点见面,就要跟朋友说一点见。但是如果 Dating的话,男生一定要早到一些等女生。见面Greeting是贴面礼,吻右脸颊一次。女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都行贴面礼,男生之间握手比较多。朋友和恋人间都可以讲“te quiero" 我喜欢你,但是"te amo" 我爱你 这句话就很重了,一般对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夫妻之间才说。哥伦比亚有个节日"dia de amor y amistad" Day of Love and Friendship 是九月的第三个周六,庆祝亲情爱情友谊的节日~旅游:每周末LZ都会出去溜达,推荐个适合旅游的地方吧~麦德林:Medellin 哥伦比亚的春城,气候清爽宜人,鲜花盛开,水果鲜美。便宜的滑翔伞 20分钟 大概200RMB左右像童话一样的小镇Guatape (离麦德林中心有点远) 但是整个小镇都充满童心 非常可爱。像童话一样的小镇Guatape (离麦德林中心有点远) 但是整个小镇都充满童心 非常可爱。尽管六周发生了很多事情,被抢劫,重新申请签证等等,但遇到了很多很棒的人们:免费提供住宿的当地家庭、可爱的学生们、一起工作旅游的其他志愿者们… 回国后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希望几年后能再回去看看你们~我真的很喜欢也很想你们呢~
在波哥大呆了一个星期,回来以后在自己的专栏上发了篇文章,也贴到这里,供题主参考。——————————————————————————————没有马尔克斯的波哥大陈不为我远不是第一个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而前往哥伦比亚的中国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70年前,20岁的马尔克斯来到波哥大,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进修法律的同时,读卡夫卡。1948年,自由党总统候选人盖坦遇刺,哥伦比亚再次陷入自由党与保守党的内战之中。国立大学被迫停课,马尔克斯也离开了波哥大。波哥大与老马,彼此都是过客般的存在。波哥大与我,又何尝不是过客;我本想去哥伦比亚北部的卡塔赫纳,在马尔克斯长眠的地方,献上一支黄色的玫瑰。去过卡塔赫纳的友人说那里过度商业化,而8月的加勒比海地区又正值飓风季。我想起老马谈写作的话;读者往往对他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避重就轻,只看到了魔幻,却没有看到现实——而这两者又不可分割。我于是改变计划,把全部行程献给波哥大,在这座老马短暂生活过的城市里,对着南美洲的现实捕风捉影。波哥大有20个区,我住在中部的Teusaquillo;这里遍布教育机构与政府部门,在波哥大,算得上是闹中取静。附近有个叫“独孤(La Soledad)”的地方,一条欧式林荫路从中穿过,两旁有不少咖啡厅与餐馆。波哥大每周日的早上7点到下午2点,会关闭一定数量的机动车道,供热爱骑行的市民们运动;这个时候的林荫路,是最热闹的。小贩们推来卖牛油果的车子,滑旱冰的小女孩高声尖叫;横躺在长椅上的年轻人专心读书,灵魂早已去了别处。我曾在林荫路上被一个卖艺的老吉他手拦下,问我想不想听音乐;老吉他手西装革履,不懂英语,身旁的一位女士负责翻译。几首据说是哥伦比亚的名曲弹下来,我问女士,该给老者多少小费,女士说2000个比索。如今美元强势,一个美元能换3000个比索;只是我一介天朝子民,向来不忘提高革命警惕,就明知故问,“2000比索等于多少个美元?”女士被问得措手不及,不得不向周围的人群求助;七嘴八舌过后,女士一脸诚恳地说:“9美元。”接过2000比索的老者笑开了花,双手捂脸,做出“受之不起”的样子,又狠狠的跟我握了握手。回民宿的路上,我觉得自己比葛朗台还小气。民宿老板听了,表示习以为常;工薪阶层去最普通的小餐馆吃饭,一顿也就吃6000个比索。对卖艺人来说,2000个比索,是相当不错的一笔收入了。波哥大的物价确实是低。我未曾去过6000个比索一顿的馆子,但在热门旅游景点玻利瓦尔广场附近的餐厅,用9500个比索,吃过一顿包含鲜榨果汁、水果头盘与烧烤牛肉的丰盛午餐。高档餐厅也是去过的,当地朋友带我去了一间哪怕放在纽约或香港、也不显得掉价的牛排馆。“这是波哥大最贵的餐厅之一,一般人来不起的。”朋友伸着脖子朝我大喊,试图盖过一旁正在演奏骚莎音乐的乐队。酒足饭饱,我接过数额上万的账单,用计算器把金额转换成美金:一共是14块钱。奢侈品也是有的;奔驰汽车、路易威登、四季酒店——波哥大不缺让人花钱的地方。进口汽车的价位,和国内不分伯仲。当地朋友家住北边富人区的高档公寓,一百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要价50万美金——而如今早已翻倍。如果投胎到了波哥大的寻常人家,不知要到哪辈子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这就是波哥大最典型的特征:一座充满了反差的城市。
“北富南穷”是当地普遍的说法,可只要随意在城里走几个街区,就可以从独门独院的精致住宅区,走到遍地站街女与流浪汉的贫民窟。地处高原的波哥大四面环山,山上的房子也逃不出这个规律;不是富豪的别墅,就是穷人的寮屋。到了晚上,从城里看山上的万家灯火,不知哪家在品高级红酒,哪家还在为生计发愁。从民宿步行到景点云集的老城区La
Candelaria,大概是40分钟左右的路程。这途中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景致,我却尤其喜欢看波哥大普通的一面。这段步行的经历,也是波哥大最让我觉得舒服的一点——我这张在当地少见的亚洲面孔,哪怕走在游人罕至的街道,也从不曾招来任何异样的目光。在人群中,我近乎隐形。我往往会从Santa
Fe穿过;只要不下大雨,街上总是特别热闹。在路边演奏的摇滚乐团引得行人驻足,却不曾让一旁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激战正酣的棋友们分神片刻。如果嫌吵,只消随意走进一间天主教堂,整个波哥大就安静了下来。原住民模样的信徒跪在祭坛前,一言不发。最多的当属摆地摊的小贩,向路人兜售背包、手机壳和抱枕。卖小雕像的小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以为会是国父玻利瓦尔与桑坦德尔将军,近看却发觉他们叫贝多芬与莫扎特,而且看上去都有义乌血统。这份热闹勾起了我的怀旧情绪;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气儿”,在美国生活久了,已经对这份“人气儿”有了几分生疏。这街市上近乎混乱的喧嚣,是潜伏在我骨子里的乡愁。有许多卖盗版光盘与书籍的小摊。我想起访华时被中国人“肆无忌惮”的盗版所激怒的马尔克斯——“诸位都是盗版贩子啊,”据说老马当着钱钟书与一众高官的面,半开玩笑的抛出这么一句。“我死以后150年,都不会授权中国人出版我的书籍。”老马死前4年,身为“盗版贩子”的中国人还是和他的经纪人谈妥了出版条件。就是不知老马本人对祖国首都这随处可见的盗版贩子们,又是怎样一番看法——可有人盗版莫言的书么?旧书摊也很常见。波哥大教育机构林立,素有“南美雅典”的美誉;跟“旧世界”沾边的东西,都不自觉地显得“高级”了起来——“欧洲波哥大”又在哪呢?旧书摊的摊主看上去和卖盗版的小贩们明显不是一类人,哪怕没打领带,也多半套件不合身的西装,脸上写满落魄知识分子的怀才不遇。书摊上有不少宣传左派思想的书籍,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的脸频繁出镜——哥伦比亚向来是美国在南美洲最坚定的盟友,可这里毕竟还是南美洲;特产香蕉,也特产革命者。在黄金博物馆前的桑坦德尔公园,不论是在写字楼上班的高级白领,还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都会在这里花上500个比索,让小贩给自己倒一杯用暖壶装着的tinto。Tinto是哥伦比亚的黑咖啡,也有人说这是哥伦比亚内销咖啡里的残次品——这话不算全错,因为这个国家质量最上乘的咖啡,都拿去出口了。我学起当地人的样子,从小贩手里接过tinto。这独特的哥伦比亚黑咖啡在我的口腔里持续发酵——这味道,也太像板蓝根了。2014年,星巴克在哥伦比亚开设了第一家店面;这家星巴克据说是全世界第一家全部使用当地咖啡豆的星巴克,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星巴克的美国身份,就足以让年轻人趋之若慕。在波哥大街头看见两家发廊,一家叫“曼哈顿发廊(也不管曼哈顿地铁里到处跑老鼠)”,另一家叫“Facelook(商标都和Facebook一样,谁说只有中国人搞山寨)”,这“崇洋媚外”的大潮,还是刘瑜总结的精辟;哪有什么全球化,明明就是“美国化”。在货币博物馆附近,有座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心;这栋落成于2008年的建筑,集图书馆与文化中心于一身,是当地知识分子出没的场所。店里有两个老马作品的专柜,分别卖老马著作的西班牙语及英语版本。墙上挂了好看的绘本插画,我问店员是否有存货,再次被语言关所难倒,要旁边好心又懂英语的顾客帮我解围。语言是桥,不懂就是墙。次日再去,店员认出了我,主动用蹩脚的英语与我交流;“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很有名”,我算是把这句话的意思给传达过去了,店员露出开心的样子。临走前,碰到正在布置讲座的员工,用流利的英语邀请我参加接下来的免费短片放映活动,我又忍不住和他说起了老马;“马尔克斯在中国很受欢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员工的语气中透出一丝骄傲,却让我感到欢喜。临行前,在林荫路吃最后的晚餐。餐厅老板一样不善英语,还是得请出马尔克斯先生,帮我们在语言不通之间,寻找几分默契。听到老马的大名,老板掏出纸笔。片刻过后,就有了这么一张字条,上面用英语写道:“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最美的作家。”
我接触的哥伦比亚人都挺友好的,不过时间观念差,还有特别喜欢占便宜的,这些人让我对这个民族产生了偏见。。。除了比较好的几个朋友外,看到其他哥伦比亚人我会躲远点
哥伦比亚靠近赤道,但是由于海拔很高,在洛基山脉附近,气温并不高,10-30度之间。没有夏季和冬季的区分。气候是非常好。
在哥伦比亚去过三个城市,波哥大、麦德林和卡里。
波哥大是首都,海波较高,气温在10-20之间。波哥大是一个扁平化的城市,和国内的大城市比起来,高楼很少,其实整个哥伦比亚,包括拉美的城市,高楼都很少。波哥大最有名的是玻利瓦尔广场,在广场附近有做小山,山上有个非常有名的山顶教堂。在小山上可以俯瞰整个波哥大全景,城市绵延到远方,非常壮观。由于波哥大的扁平化,高速公路很少,没有地铁,交通是非常差,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堵车。
麦德林是一座山谷中的城市,不是很大,是一个狭长形,顺着山谷延伸,两边有些地方延展到半山腰。如果波哥大是北京,麦德林就是上海,经济是哥伦比亚最好的。麦德林的气候更好,比波哥大稍微高一些,不冷不热。麦德林非常漂亮,在半山腰的有些地区,是富人区,红砖的小高楼,整洁漂亮。
卡里是哥伦比亚第三大城市,海拔较低,约1000米,所以气温高一些。上午和晚上还好,下午的时候会感觉到炎热。最高可以到35、36度。卡里的人非常热情友善(据说整个哥伦比亚的人都很热情,只有波哥大的人相对冷淡),在小区附近的小路上,遇到行人,会主动和你打招呼(部分老年人和中年人会主动和你打招呼,年轻人不会),在超市里买东西,结帐的时候收银员也会报以微笑。卡里的城市规模和经济明显不如以上两个城市,很多地区路边都是低矮破旧的平房。但是哥伦比亚人,也许是拉美人对色彩的感觉很好,他们喜欢用整块整块的颜色刷墙,绿色、红色......这使得虽然是破旧的平房,但是由于色彩的装饰,没有显得难看。
哥伦比亚人也吃米饭,还可以看到很多中餐馆。不过这些中餐馆是否正宗就不知道了。走进过其中一家,发现没有中国菜,都是哥伦比亚当地的各种炒饭。餐馆里也没有看到中国人。
哥伦比亚人很快乐,可以感到,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他们的快乐阈值很低。有一种理论,热带地区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寒带地区的人则相反。想想很符合现实状况。据去过非洲的同事说,小黑们也是天天都很开心,拿到钱就去happy,没有什么长期规划。比较国内而言,拉美人的工作量是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到点下班,晚上不会加班。但是他们的工作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虽然做的事情少,做事慢,但是会一件件来,确认一件是一件,也许这是殖民时期留下的好习惯?
其实哪里的人都分不同的类型,拉美人也有精英、中产阶层,有每天勤勉工作、奋斗向上的。这是一个比例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整个大环境,国家国运的影响。对于国力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努力奋斗的人自然就多,因为上升机会多。
刚在波哥大被抢劫遇刺的我来说几句,不要独行不要独行不要独行!尤其是女生!去过四十多个国家的我一路都平安无事却在刚落地波哥大两个小时的时候在主街被抢然后被捅了一刀!后来hostel聊天原来好多人都被抢过~被抢的时候千万不要反抗!千万不要反抗!千万不要反抗!我就是把那个小贼的脸打破了,结果围上来两个同伙把我抢了又捅了一刀!
Espa?olme parece ofensivo ese comentario, somos un país en desarrollo que lleva menos tiempo que ustedes, si lo piensas bien y conoces de historia, si colon no hubiera llegado a América del sur estaríamos en el top 3 de países mas ricos cerca de dubai, me parece que en su país hay mas corrupción y bullyng :,( me da un poco de lastima por gente tan ignorante, nuestro país aliado (que nos podría ayudar en una guerra u otra cosa parecida) es estados unidos.我覺得攻勢評論,我們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花費較少的時間比你,如果你想想看,知道歷史,如果結腸沒有到南美來到我們將在迪拜附近的前3名最富有的國家,我似乎有更多的腐敗和bullyng在您的國家(讓我對無知的人作為我們的盟友(這可以幫助我們在戰爭或任何類似)是美國的一個小遺憾。我觉得攻势评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花费较少的时间比你,如果你想想看,知道历史,如果结肠没有到南美来到我们将在迪拜附近的前3名最富有的国家,我似乎有更多的腐败和bullyng在您的国家(让我对无知的人作为我们的盟友(这可以帮助我们在战争或任何类似)是美国的一个小遗憾。I find it offensive that comment, we are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 takes less time than you, if you think about it and know history, if colon had not come to South America we would be in the top 3 richest countries near dubai, me it seems that there is more corruption and bullyng in your country: (gives me a little sorry for ignorant people as our ally (which could help us in a war or anything similar) is America.The pricipal problem is that u listen bad of ass PS: I too lazy to translate thinking.
拉美各国好像治安问题都是特别严重,我大天朝的治安真的要甩他们几条街
那么,各位大侠?哥伦比亚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子的?还有家庭观念呢?和中国比较有什么不同?跪谢……
我现在生活在哥伦比亚,巴兰基亚,海边城市,大三暑假来交换到现在。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好人,但有许多坏人,犯罪现象很严重,是哥伦比亚的特点之一,因为法律太松,今天抢劫明天出狱,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刚刚来我家的当地警察说的。没错,我家下午三点四十五,对你没看错,就是大白天,被入室抢劫,当时我们几个中国人在学校,不在家,就一个中国女同学在,被抢了好多,乱翻房间的时候我女同学藏在床底下没被发现,然后幸亏房东回来,他们放下了抢的电脑赶紧跑了,但抢了同住中国同学的二千美元,家里 全被撬了,被翻的乱7?八糟,可能还是熟悉的人干的,因为上午那个待在家的女同学接到一个当地人电话,叫了她名字,装作认识的人,问她在哪里,试探下午在不在家。想想好可怕,真的应该是认识的人呢。警察分析是我们认识的人还跟踪了。
我现在很失落,其他中国人都走了,就一个丢钱的男孩一个墨西哥女孩一个房东在家,其他人都赶紧走了,不敢住这里,行李放我房间,明天来拿。
我到的第一个月被偷了iphone6plus,和小偷斗智斗勇,聊人生聊理想聊感情,就是互相骗,然后约好了见面,报警,警察培训我,设了埋伏,见面时抓住他们一伙儿人,和电影一样。
前不久在波哥大的学长大白天在一个还属于很安全的区被抢劫,腹部被划了个口子,幸亏不深。
我还遭遇过,帮我的朋友同时在偷我的钱,另外,这里人借钱也不还成了习惯,因为大家都不还。
上届的学姐学长基本都被抢过,学姐刚买的iphone6 在最安全的领馆6区被抢。
以前学长还开门看见一滩血,原来夜里有人报复枪杀,他吓死了。我“朋友”(一边帮我一边透我钱的那个)的男朋友的兄弟被黑社会打死了。
来的学长学姐所有都被抢过这点最让我们惊惧。去年的juan学长被和我们一样入室抢劫。我会说之前在巴兰基亚的一个上外女生做汉语志愿者被抢劫 被捅了几刀差点死掉吗 幸亏两个路人帮助了她但是,我真的喜欢这里,我觉得这里非常好,让我有很多人生不一样的体验,人们都很幽默,很有意思,我喜欢他们,但不得不提防他们,我想说,除了让我感到不安全,要时刻小心,我觉得这里很好。我可以说,这是个很有魅力的地方吗。真的。————————儿童节更新————————今天和一个中国女孩,一个哥伦比亚美国波多黎各混血朋友去totumo火山,泡火山泥浴。一路上多收车费就算了,整个火山就我们三个人泡泥的情况下,(不懂为什么只有我们三个人)那些当地拉美土黑小伙儿大娘都虎视眈眈,宰你。在火山泥塘口一堆儿帮人做马杀鸡的黑土人,后来我听混血女孩说,当帮我们管包的黑人大叔把我包背后面,另一个黑土小伙儿就试图翻我包,拿我手机,幸亏那个黑人大叔制止了他,真坏,这些人,超级危险,就我们三个,没政府管辖的著名旅游景点,大家一起抢劫你,又没有人保护你。后来赶紧多给点小费,防止黑人大叔后悔,开始一起抢劫我们。混血女孩说,她朋友,美国人,在巴兰基亚古城,那么著名的景点,直接被用武器威胁交出iphone6p,就是我这种手机,叫我千万小心。可能是当地人,一辈子也没看过这么好的手机吧,老要抢。老要抢。这里人捡到东西,会问你要钱再给你,而且大家认为这个很正常,我身份证掉了,背面写了电话,直接打电话问我要多少多少钱再还给我,最可怕的是我老师和我说,我应该感到幸运,说这个人善良,一般人早卖掉丢掉我的证件了,它还愿意还给我,给点钱正常。尼玛,中国人接受的教育都是拾金不昧,原物奉还的好嘛!!!这里什么社会价值观!!!意大利交换生Alex在disco丢了证件,那个小伙儿也是要钱再给,她叫警察都没用。就算她刚掉。。。Aprovecha。。。抓住一切机会。。。坏人很坏的,好人很好的,关键大家穷归穷,这是个异常异常开心的国家。90%的加勒比海岸区年轻人,都是周末先去朋友家聚会喝酒fiesta,喝完酒去disco/bar/再换个场子继续跳舞狂欢喝酒聊天抽某些东东,特别欢乐加疯狂。没有存款,真的都没有啥存款,交学费什么的,都是信用卡,分几次还很普遍,大家都没有存款呀。。。大家都很开心啊。。。有钱了咱们就fiesta呀,朋友的朋友军队里被军火误伤,只有120刀每月月光木有存款的他某天突然国家补偿了他7000刀,三天后,又没有存款了,呵呵呵呵,三天,又没有存款了,今天的钱今天花完,实在不行再透支透支明天的,传统。很多价值观念,看问题的角度,对一件事的看法,家庭教育方式,真的很大不同,深入和他们交流,了解,简直有时候会震惊,怎么可以这样!这什么活法!这什么行为!这什么做法!这什么文化!这什么传统!很有意思的。。。非常非常担心自己一个人去medellín旅游几天的事,呜呜呜呜,危险的拉美,呜呜————————————更新,我六月中旬回到了中国,这篇答案是我好几次遭遇危险被价值观冲击后的吐槽,然而我非常非常喜欢哥伦比亚!另外在麦德林自己玩儿的非常愉快,麦德林是我最喜欢的城市,特别漂亮气候舒适人长得好看又友善大伙儿非常幽默口音还很好听,超级想再去那里,我也非常想念哥伦比亚,是非常有魅力的一块神奇土地,我希望大家不要光看到危险这面被吓住了,更多的是它有魅力精彩难忘的一面,什么事还是要自己体验了才知道到底喜不喜欢 ,尽管发生了以上危险的事让我吐槽的事,但更多忘不了的事发生了这些事当地人民对我们的热心帮助,还有平时在那里生活的各种新鲜快乐, 嘻嘻
正好最近西语课写作文查了资料,那就贴过来吧。################波哥大是哥伦比亚的首都,当地的人民比较热情,喜欢足球、salsa舞,它们的特产是咖啡和玉米。1
当地有很多博物馆:1. 1哥伦比亚是“黄金之国”,所以具有本土特色的博物馆之一就是Museo del Oro(黄金博物馆)据说是世界最大的金器博物馆,藏有55000件金制品。1.2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是Museo Botero(波特罗博物馆),藏有哥伦比亚艺术家Fernando Botero的画作。他的画以胖型人为特色,来一张胖胖的蒙娜丽莎吧。。2. 除了博物馆,另一个很受欢迎的地方是Monserrate山。当地人很喜欢带家人和情侣到山上俯瞰城市景色,我的哥伦比亚朋友说他们有个说法是但凡结伴登山的情侣当年要么结婚要么分手,好吧谁信谁试试去。3. 另外一个很多人去的地方呢就是Plaza de Bolivar(玻利瓦尔广场),著名建筑有希腊风格的国民大厦、司法院、Alcaldia市长办公室和教堂。本人很喜欢下面这张图~
我觉得大部分拉美让人比欧洲更热情,欧洲始终有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觉,哥伦比亚人感觉真的都挺热心,友好,
波哥大是800万人口的大都市,人口跟纽约一样。它各处充斥的拥堵和不安。乍看不论老城还是新区的街头,都发展中家的景象,这里有钱人也可以过着像美国一样的生活,但掩饰不掉的是悬殊的贫富差距。波哥大从来就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城市没有给游客的做戏和假象。哥伦比亚的的天安门广场-玻利瓦尔广场不靠海/河的首都世界上没有几个首都是不靠海不靠河的,波哥大是其中之一。为何在即临大西洋又临太平洋的国度选择了一个如此交通不利的首都?哥伦比亚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有如中国闽南,但波哥大却极为例外。它是世界海拔第三高的首都,2600米,东面临山,常年气温10摄氏度左右,毫无四季而言。有人说这是2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试图在南美扎根,发现波哥大的气候少蚊虫,土地肥沃,故定居下来。也有人说是因为波哥大人相对勤劳..可能波哥大今天给人的第一印象仍然是毒品、绑架和暴力。其实八十年代,波哥大曾经危险更多,情况很像目前委内瑞拉的首都拉斯加斯。那时的有钱人家住在相对安全的北部,出门开车,绝对不会路边上走,也不会去城南。随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和平谈判进程和有几个作为的市长如Penalosa和Mockus的改造,波哥大今天是南美继巴西、墨西哥和墨西哥的首都之后经济发展较不错的地方,安全也大有提高(仍然不是特别安全)。哥伦比亚很奇怪的地方是它的城市管理者的权利如此集中。不知道还有哪些城市一个市长可以如此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地方面貌。学过城市规划的人大都知道麦德林是个很好的例子。90年代末,对交通,教育和一些列社会改革将麦德林从一个毒枭老巢和绑架暗杀天堂变成了一个"和谐"城市。波哥大深受麦德林成功案例的影响,两任市长Penalosa和Mockus都在城市规划上对波哥大做出过很多贡献,比如创建了快速公交系统(BRT), 修建自行车道连接贫民区和城市中心等。纪录片Bogota Change讲述了这段历史和这两任市长的故事。( 需要翻墙 )可惜波哥大之后的几任市长并不给力,城市依旧问题重重。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城市交通”和“不安全感(insecurity)”是波哥大最大的两个问题。大部分民众并不认可目前的市长Gustavo Petro,他在就任后不久就因为城市垃圾问题被弹劾过。在波哥大的路边拿出手机是不甚安全的事情,遍布各处的警卫提醒着安全仍旧是这个城市的挑战。其中原因之一,是内战时游击队的很多人游击队撤退之后,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人愿意雇他们,这些人成了这个城市的危险分子。交通问题是另一大问题,波哥大是拉美为数不多没有地铁的城市,堵车的程度与北京和伊斯坦布尔有的一拼。每天高峰时刻连接南北的主干道七号大道上挪动一个小时很正常。2000年,波哥大修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快速公交车系统(BRT),取了一个性感的名字叫TransMilenio, 每天运输超过200万人,一度缓解了波哥大的交通问题。现在这种红色的公交车也被戏称为TransMijano, 读音跟"拥堵"很像,当地人用来形容其拥挤程度,已经无法满足城市需要。另外一个叫做SITP的蓝色的公交车覆盖更细的地区,在高峰期也同样拥挤,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倒也不觉得这如何特别。当地人普遍反应政府并不作为,腐败严重。2015年10月又是四年一届的波哥大市长选举时候。不知今年哥伦比亚第二有权利的人物会花落谁家,是否能让波哥大重新振作起来。TransMilenio 图片来源 快速交通系统TransMilenio上(居然没多少人,其实外面在堵车)La Nogol,Santa Ana是波哥大的两个富人区,这附近的超市充满了美国商品,设施于美国无异。La Nogol附近的商业街是波哥大地价最高的地方,集聚LV等大牌,哥伦比亚近些年在奢侈品消费上涨势迅猛,大牌纷纷在此开店。Santa Ana有新的金融区,靠近山边,十几年前还是Useque小村。相对环境优美和安静的波哥大北城,南边老城区La Candelaria,总统府和一系列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以及各大博物馆的所在地,仍然是一片混乱,马路凹凸不平,垃圾遍地。这唯一能看到不多游客的地方,初来乍到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首都的心脏地区。沿街叫卖的小贩和西装革履的政府银行白领比肩接踵在泥泞的街道上。很多人印象中的南美街景,只有在这附近能看到很多波哥大人,尤其是有点文艺范的,喜欢一个叫La Soledad的区,翻译过来是孤独的意思,不明白为何如此诗意。这个区域保存了很多欧式两三层小楼房,是当年二战时期欧洲移民影响。很多房子是曾经的社会福利住宅(Social Housing), 现在被各家改造成了不同的样式,但仍能看出Social Housing的痕迹。这里正吸引着一批波哥大情怀店和工作室的驻扎。Park Way是波哥大唯一一个两边是公路中间是人行道和公园的街道,这种设计在欧洲很普遍,北京二环似乎也有。这是哥伦比亚战后1950年在社会发展上跟风美国的一个表现。波哥大的主色调是红砖。现在大部分是小高层公寓楼,像La Soledad这样的区已经所剩不多。南美第一高楼,某银行大厦,也正在波哥大建设中。上图-La Soledad街边上图-La Soledad街边上图- Park Way或称Twenty avenue, 20大街。上图-Santa Ana小山上俯瞰上图-老城区上图-老城区社会阶级 (Social Class)哥伦比亚社会等级依然非常分明。这里遍布大街的小贩兜售着从一颗烟到任何你能想到的零碎东西,大量的佣人和警卫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中产阶级生存尚可,也雇得起廉价的佣人,但大都人数梦想着移民到美国。大学的扩招导致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最好的国立大学让很多穷人望尘莫及。与之对照,哥伦比亚的上层社会过着与美国无异的生活,在郊外有自己的度假别墅(vocation house)和农场。他们中很多人在国外生活过,有着美国或者欧洲的护照,定期出国,讲着流利的英语,送小孩到私立国际学校读书。这些人并不想移民国外,他们在波哥大能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哥伦比亚在二战时期收留了很多欧洲移民,很多人继承了父辈的欧洲护照,保留了父辈的语言(德语等),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也相对富庶。扫一眼哥国的历任总统,不难发现几个家族的名字轮番出现,渗透到金融、媒体等行业,这种社会阶层一代传一代,坚不可摧,或许是殖民的后遗症。保守的开放社会周日的早晨,教堂钟声传来,提醒着我这是个传统的国家。虽然性开放,歌曲里唱着mas y mas(more and more), 但父母辈很多人依旧每周末去教堂,无法接受同性恋。婚前社会默认男女朋友不同居。俯瞰波哥大的Monserrate很多虔诚的教徒是一路跪上去的。大雨中的周日大早圣母山圣歌混着雨声。
楼上的大神已经答的很全面的,我做一点小小的补充吧,照片都在手机,这里就不上图了。1、波哥大是红色的,你到了这个城市,就会发现,整个城市的色调的就是红砖色,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道路都会用红砖来修建或者点缀,据说红砖建筑及风格是来自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一直保留下来,不知道是否准确。2、人口密度很低,我在6区居住了一段时间,这边的住房都是那种小2楼,带个小院子,非常惬意的感觉,生活非常舒服,这边的公寓也和国内有很大不同,非常干净,透亮,不过极少高层公寓,很多都是五层左右住的很舒服,每个公寓都配有专门的保安。3、老城区,波哥大的老城区很多本地人都不愿意过去,主要是治安不好,而且很混乱,我曾经步行穿过老城区摩托车配件市场和手机批发市场那边的几条街道,说实话,心里真的没底,你可以看到和很多美国电影描述的那种场景,满墙的涂鸦,紧紧锁闭的卷帘门,妓女站在昏暗的门洞招揽客人,等等。4、水电费,波哥大不同地区的水电费也是不同的,富人区所需要缴纳的水电费有可能是其他地域的2倍甚至更多。6、波哥大居住和生活质量是分等级的,根据本地同事介绍,好像是有1-7个级别。7、治安,晚上天黑过了8点之后,最好不要出门瞎逛,虽然我没有遇到过抢劫,不过听说晚上治安会不好,其实全世界都是这样啦,晚上不要到人少的地方去。8、波哥大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回头看看自己的回答,现在刚好手里有图片,就补充一下。第一组,波哥大的天气,波哥大海拔两千多米,这里的紫外线要比其他地方略强,但是空气非常好,大家看看我用手机随便拍的天空,蓝得发紫啊。肉眼可视的距离超远,远处的山都看得一清二楚呢,也可以看到波哥大都是红砖色的吧。第二组,随手拍摄的波哥大街道第三组,波哥大的好吃的,肉类为主,当然,我没有拍那些餐厅里面高端的东西了:)第四组,教堂和西班牙风格的周边小城第五组,你懂的第六组,真的太美了美图太多,就不一一传了,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我非常喜欢这里!
说说波哥大(Bogotá)吧。酌情加一些图片,有的是我拍的有的是网络上找的。1.哥伦比亚的首都是整个国家里最不哥伦比亚的城市。你能在 Frommer's guide 里找到一句话:(波哥大)阴沉的天空,频繁的降水以及附近山上的松树,让伦敦都像是个阳光灿烂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夸张。将近3000米的海拔导致城市的气温常年位于10 - 18度。每年,一半的日子会下雨,而4-5月和10-11月的降雨几乎连绵不绝。整个城市因此处于一种阴郁冷漠的状态。六十多年前,青年时期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第一次从家乡来到波哥大,被这里的环境折磨的嚎啕大哭。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成年后的作品里总是会描绘出一个阴冷多雨令人厌烦的首都。2 其实波哥大的年降水比上海还要少一些,但是阴天太多,全年日照时间反而只有上海的70%。不过阴天的景色也有可看之处。风从山间呼啸而来,搅得灰白色的碎云翻涌起伏,布满整个视野,像是一口开了的锅倒扣在天地间。3 温度稳定,降水频繁,高原气候变化剧烈,所以天气预报在波哥大几乎派不上用场。你完全可以每天都穿着一套西装再带把伞出门——不带也没关系,一旦下雨就有许多人不知从哪里神奇的冒出来,背着伞叫卖:Sombrilla!Paraguas!(前者是折叠伞,后者是长柄伞)。4 波哥大坐落在山间的平原,东边是 Monserrate 山,屏障一般陡然而起,也是城市的天然灯塔。因此绝不担心有失去方向一事。晴天的下午,阳光从西边照到山峰上,像是金色洒到翠绿的屏风上,非常漂亮。早晨太阳出来之前,或者阴雨天,山间会有雾气弥散。似乎 “岚” 字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这种景色的。5. 哥伦比亚的食材极佳,肉类只要简单一烤就十分美味。颇有几道有代表性的食物(有些是整个拉美都有的),只列出我吃过的:Pantacón:炸芭蕉片。也是常见主食之一。另外常见的主食是米(籼米),薯条,烤香蕉,木薯,以及玉米饼(arepa)。Chicharrón - 深度油炸带皮五花肉。图我就不放了。不爱吃肥肉的朋友们恐怕看到图片都会觉得恶心。这个词在方言里是 “麻烦” 的意思,可见本地人也不怎么喜欢它。Empanada:炸(烤)饺子。玉米面皮儿,馅儿主要是碎牛肉和鸡肉丁两种,辅以米,洋葱,土豆,奶酪。Arroz con Coco:椰汁煮饭。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做甜点。Ajiaco:土豆玉米炖鸡。Mondongo:土豆牛肚汤。这个很好。Cazuela de Mariscos:算是最好吃的。贝壳和虾等小海鲜加上各种配料以及奶酪放在小碗里炖熟,配米饭吃。Lechona:把米、豌豆、洋葱塞到乳猪肚子里,烤熟,然后米饭、猪肉、猪皮配上玉米饼一起吃。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大点的超市里就有得卖。Bandeja Paisa:一大盘东西,从下到上包括米饭、烩红豆、碎牛肉、煎蛋、香肠、炸芭蕉片、香蕉、牛油果(鳄梨),玉米饼。此外就是各种烤肉了。不得不佩服哥伦比亚人,上好的肉质,绝大多数时候烤出来都比较难吃。至于甜品,我不是很爱吃。不够有一种冰淇淋 Helado de Ron con Pasas,朗姆酒口味加葡萄干,味道不错。6. 我最喜欢波哥大的地方是街头随处可见的水果小摊。卖橙汁和切块的水果,多半是芒果、木瓜、香蕉、哈密瓜,放在塑料杯里,根据口味浇上酱或者洒奶酪。价格在1-2美元。国内也有类似的,不过比较少。上海地铁南浦大桥站附近的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周围就有。不过价格贵得多。7. 我最不喜欢波哥大的是交通情况,尤其是人们的开车习惯。很难理解为什么平时里彬彬有礼节奏舒缓的哥伦比亚人一旦上了车仿佛都变成了疯子。我曾经目击过下列情景:* 在十字路口不到人行横道的地方招手打车,出租车没注意,过路口了才发现。司机立刻停下,倒车回来穿过路口来接乘客;* 还是十字路口,绿灯,正常通行。一司机发现手机响了,于是一脚刹车停在人行横道上,不顾身后一片鸣笛和骂声,接了大概5分钟电话才走。* 过马路的时候发现一辆出租车缓慢的顺坡而下,在路上斜着走。仔细一看,车门开着,车上没有司机。随后发现后方一人手拿果汁狂奔而来。原来是司机下车买喝的直接把车停在路边,还忘了拉手刹。至于开车变道不打灯,甚至打左灯向右转,已经司空见惯了。据解释,大家这么做是有苦衷的。因为如果正常打转向灯,其他车就会纷纷加速,不给变道转向的机会,所以只好采用这种方式曲线救国了。另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些问题。路口的红绿灯不是设在对面,而是在路的同侧,人行横道正上方)。也就意味着停在第一位的车永远看不到红绿灯(几乎就在车顶正上方),不知道何时红灯变绿。只有听到身后的车辆鸣笛按喇叭才明白,该起步了。路况差简直是一定的。某条主干道上有个不小的坑,同事指着说这坑大概存在了3年,害死了至少3个开摩托车的。什么?为什么不修?政府嘛。8. 波哥大人非常喜欢自行车。每周日下午2点前,许多路段都会封闭禁止机动车通行,让市民骑车运动。9. 哥伦比亚大部分人讨厌波哥大。前两天在上海某西班牙菜馆。来自哥伦比亚的侍者小哥发现我曾经在他的祖国工作过几年,甚为惊喜,和我聊了挺久。后来他问到我主要待在哪个城市。我说波哥大,他撇嘴笑了笑说,没人喜欢那地方。波哥大人恐怕也不喜欢甚至讨厌外地人。我的同事曾经在过马路时向我道歉:本来城市没有这么脏乱,也没有这么多胡乱开车的人。都是外地人一窝蜂的跑到波哥大来,把这里搞坏了10. 不守时。即使是商务会议和面试也不守时。当然,社会上层人士的时间观念要好得多。有趣的是,如果一个非上层又没有在国外生活过的哥伦比亚人很守时,那么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其他方面多半也很靠谱。11. 哥伦比亚的法律很注重保护劳动者。举个例子,如果签署了3年合同,公司1年后想要让员工走人,除非举证证明此人工作上有重大失误,否则剩下2年的工资也得付了。这就导致了雇主一般不愿意与员工签长期合同,最多一年。而员工介于此也对雇主心怀警惕,不时就想着跳槽。于是公民的工作情况反而不稳定。我一共面试了几十个人,高中低层都有,看他们的简历,基本上 1-2 年就换一家公司。12. 这个国家的绝大部分人都混了黑人和土著血统。不过越是社会上层的人混血越少。接触过的高官、高管、文化人士里99%完全是欧洲长相,而街头乞讨卖艺的人种有色人种血统明显多得多。不知道这算不算阶级固化的表现。13. 毒品和内战是两个复杂的问题。幸运的是现在的哥伦比亚已经逐步摆脱了两个阴影。14. 办事效率太低。比如修改银行密码,需要电话或者去网点当面办理,2个工作日后生效。在这段时间内账户处于冻结状态。15. 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石油、矿产等资源。中化集团和中石化在哥伦比亚都有油田投资,另外大量煤炭出口到欧洲。于此同时工业并不发达,整个国家截止2013年好像只有2座炼油厂,而且油品质量低劣。于是乎哥伦比亚最大的出口货物是原油,最大的进口货物是成品油。暂时就相当这么多。以后再补充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前做什么生意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