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南海问题的博弈扩大的原因

吴士存: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考
日09:36&&&
E-mail推荐:
南海问题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实质是南沙争端。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5国6方”。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由越南单方面挑起,是其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纵观20世纪后半叶的南海局势,尽管南海及其周边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争议,也曾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南海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也十分有限,表现为一般性的区域问题。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有关争议问题逐步显化;加之全球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力度加大,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逐步加剧,南海问题进一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2012年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马尼拉宣言》30周年,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0周年。深入梳理、分析当前南海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我国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践行我国和平解决有关领土主权争端的政策主张,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
我国作为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海上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稳定的战略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南海方向,尽管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可控,但消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面临新的巨大挑战。
(一)周边国家加大南沙主权声索和管控力度
自上个世纪南沙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的表现形式以主张争议为主,即有关当事方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来声索主权。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沙争端有从主张争议向管辖争议转变的趋势。有关周边国家加大了对南海的法理声索力度,通过国内立法形式提出所谓的主权声索。例如,日菲律宾国内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黄岩岛纳入到菲律宾所谓的领土管辖范围。日,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将我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我国政府对此均提出了严正抗议,并且重申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上述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关南海声索国强化对所占岛礁和附近海域的实际管辖,增加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南海有关争议问题已由单纯的外交斗争转变为政治、外交、法理、资源、军事等各领域的全方位较量,“明争”与“暗斗”相结合,斗争更加复杂,手法更加隐蔽,处理更加困难。在资源开发方面,南沙油气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南海声索国近年来加快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特别是马来西亚、越南海洋油气开发正在从近海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开发方式主要是自主开发、联合国外石油公司开发和对外招标,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区块已侵入到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目前在南沙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的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地区近年来呈现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有关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演习、军事管控等海上军事活动,推动军事现代化战略转型。这种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持续发展,必将使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未来引发南海局部地区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增加,对南海地区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区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亚太地区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问题,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纵观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不是短期政策作为,而是受美国亚太战略的支配。美国为防范和排挤中国渐进式地扩增地区影响力,继而谋求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一直以来都将东南亚有关南海声索国与中国视为两大对立阵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而治之”的均势政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主动试水,但避免被拖下水”的策略,继台海问题之后,南海问题很有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又一个抓手。2012年6月举办的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明确表示,美国在2020年前将60%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未来中美围绕西太平洋海权之争势必显化。美军加强在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的前沿军事部署,旨在提升美国在南海地区、巽他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影响力,从而构成对以中国为首要防范目标的东亚新兴大国的战略威慑力,最终目的在于谋求美国亚太主导权的战略目标。在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追随或呼应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问题,通过与部分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将军事力量的触角延伸至南海,不断增加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藉此作为加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力的突破口。南海地区大国利益的错综交织使得地区局势有“巴尔干化”的隐忧,其结果是,一旦南海区域有关摩擦、冲突事件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大国的角力,很大程度上将危及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三)区域内外国家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
越南、菲律宾等有关南海声索国背靠东盟,企图凭借东盟一体化“抱团”制华。其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争端中的介入程度;或者利用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机会和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国际化,从而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在区域内外势力的交织作用下,一些看似影响有限的局部事件可能将会持续发酵,从而使南海问题从区域热点迅速升温成为国际热点,引发区域内外强烈反应。
总而言之,区域内外力量交叉借重应对所谓“中国因素”,借南海问题对中国进行战略防范、牵制与平衡,由此推动了南海问题的显著升温,同时也给南海问题的妥善解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应对南海方向挑战的几点思考
伴随着南海问题的升温,南海问题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在上升。与此同时,南海问题的妥善处理也涉及到国内稳定问题。因此,中国必须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南海问题。
(一)制定并出台南海总体战略规划,积极应对挑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使国际海洋秩序及其斗争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深刻变革。新世纪以来,众多海洋国家先后出台海洋战略,扩张本国海洋战略利益,制定和实施海洋战略已成世界性潮流。国家海洋战略是一个国家用于筹划和指导海洋安全、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世界上的主要海洋大国如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制定出台了国家海洋战略和政策,对我国发展海洋事业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发展与海洋政治、安全、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可分割,海洋利益成为重要的国家利益。一方面,我国与海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互相依存度高,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周边国家争夺海洋权益和区域外势力介入的巨大挑战,我国海洋开发活动尤其是争议区海洋开发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在海洋立法、海洋执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着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这在宏观层面上反映出我国由于海洋战略缺失,一直面临着海洋领域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在与周边国家发生海上突发事件时,应对上有时处于被动。在当前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应该首先制定并出台南海总体战略,从而统筹南海各项事务,积极应对南海方向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提升海洋事务综合管理水平,强化顶层设计
我国应强化海洋综合治理,特别是要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海洋事务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成功经验,逐步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例如,日本近年来加快海洋事务管理机制的改革,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涉海部门内部协调和整合,海洋管理机制实现了从传统的松散型向当前集约高效型的重大转变,有效地解决了海洋事务政出多门的弊端,提升了海洋管控效率。我国应研究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强化顶层政策设计,优化我国海洋事务决策和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协调、管理海洋事务的一整套管理和制度体系,推动海洋事务的统一决策和统筹协调,解决阻碍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现存的体制障碍。特别是我国涉海部门要形成“大海洋”的观念,从国家安全p国际关系等角度把握海洋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以适应21世纪全球海洋竞争的新形势,争取我国在海洋上的有利态势和战略利益。
(三)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整合与统一,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
整合与统一海上执法力量,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当前海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应贯彻大海防战略,形成岸上、岛上和海上作战能力强,支持保障机制健全的海防体系。应建立科学的海上安全预警机制,以西沙群岛为基点和依托,加大海、空巡视力度,不间断地宣示我国南海诸岛主权。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切实加强海上安全工作,确保我国渔民等有关海域从事正常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由于我国在海洋维权执法方面存在多头管理、力量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整合与统一。通过组建海岸警卫队管控海上事务,既可充分体现海上维权执法行为的民事特征,也可避免海军前出引发冲突升级的可能,外交方面能够保持应有的弹性空间。着眼于我国当前现实需要和未来长远发展的考量,组建中国海岸警卫队需要明确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是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海洋维权执法上面临被动局面的必然之举。
(四)加快推进三沙市发展建设,强化行政管辖
日,我国民政部对外宣布,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此举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南海问题和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强化实际管辖。横向对比来看,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东南亚有关南海声索国就一直在南海侵占的岛礁上强化基层行政建制,加大所谓的“行政管辖”力度。菲律宾将其侵占的我国南沙岛屿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78年在帕加萨岛(我中业岛)上设立卡拉延市,归属菲律宾巴拉望省管辖。2009年越南分别宣布任命黄沙(我西沙)主席和长沙(我南沙)副主席,通过向所占岛礁上移民、公开组织旅游等活动宣示所谓的“主权”。而且,在国际法判例上,判定岛屿主权归属越来越倾向于实际控制和有效占领,设立行政建制和开展包括旅游等经济活动是实施有效管辖和宣示主权的重要方式。从南海法理斗争和长期维权需要出发,应加快推进三沙市发展建设,加强三沙市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完善加强三沙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沙市渔业养殖、油气开发、海岛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加快落实南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从而强化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行政管辖。
(五)加强我国海洋立法建设,依法争取海权
开发利用海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保障。过去二十多年来,尽管我国在海洋立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我国整体海洋意识相对淡薄、海洋领域立法实践经验少以及环境条件差等因素,我国海洋法制建设仍待加强,涉海诸多领域还存在着法律空白,一些已出台的涉海法律由于缺乏理论指导、操作性差、法律适用度低等原因,立法实践效果有待提升,执法方面也需要优化。一方面,我国涉海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渔业法》 《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制定并优化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执法程序;另一方面应根据海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推动《海洋基本法》《无居民岛屿开发利用条例》和《西南中沙群岛旅游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特别是在当前越南、菲律宾在我国南海侵渔、侵权力度加大,南海维权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亟待加强海洋立法建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我国南海权益,进一步争取我国海权。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7期
(责任编辑:秦华、高巍)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南海为何总是麻烦不断?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度曝光
南海麻烦不断背后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向中国提出领土主权诉求。他们一面侵占着南中国海的岛礁不放,另一面几近疯狂的掠夺南海资源为己所用。目前,越南占据中国的南海岛礁有28个,菲律宾7个、马来西亚3个、印尼2个,文莱1个。
这些侵占和掠夺行为于法无据、于理由亏,除了扩大其在南海海域的海洋权益外,也试图凝聚东盟以及相关声索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共识和力量,从而迫使中国接受以“联合国海洋公约”为南海争端解决的准据。
全世界需要划定的海洋边界有150多条,岛屿争端更是遍布全球海洋,共约有60个岛礁(47个岛屿和11个群岛)存在争端,涉及60余个国家。在这样大量的争端中,唯独南海争端在世界范围的关注度高居不下,这显然是一个恶意炒作的结果。
因此, 有必要追问,究竟是谁在大力炒作“南海问题”?南海麻烦不断背后的深层原因何在?
南海被侵占岛礁情况
从周边国家的角度看,中国国家综合实力不断上升,担心中国在未来地区事务中的议价能力不断加强。而与中国有领海争议的国家,对中国的焦虑心态尤其突出。自然地会认为争议“搁置”或现状维持的时间越长对中国越有利。因此,为了避免未来中国会主导争议领土、领海的解决方式和规则,它们倾向于在中国实力获得压倒性优势之前,将己方对于争议海域和岛礁的实际控制巩固为法理控制。
从国际形势来看, 近年来,美国积极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近年来,美国积极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
在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美国不断加强政治、军事支持,挑动相关国家尤其是菲律宾和越南公开在南海挑衅和对抗中国、利用东盟多边平台和各种场合渲染南海地区局势紧张、影射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公开无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甚至扬言派兵进入中国南海扩建岛礁12海里范围之内。
这显示出了美国大力炒作南海问题,并企图以军事化行动,胁迫或武力方式掌控有争议的南海海域的野心。
然而,美国的行为是极端无理的。长期以来,越南和菲律宾等国都在其非法侵占的南沙岛礁上进行填海造地,并修建机场等工程建设,甚至部署进攻性武器。美国却视而不见、缄口不言,这显然是在在搞双重标准。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此前一边大肆指责他国网络攻击,一边通过“棱镜”把包括自己盟友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一网打尽”。在岛礁建设上的双重标准,显然又一次暴露了美方部分势力欲借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冷战思维。
美国在南海并没有领土要求,中国也没有否定美国在南海航道的通行权。
美国把军事触角伸至中国家门口,其激进情绪比其他东盟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个别南海岛屿主权声索国撑腰打气,推动他们在海洋问题上的挑衅行为,搅乱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局势,继而为其“再平衡”战略提供支点。
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撑腰打气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巩固其在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围堵。由此可见,美国为了一己私利大力炒作南海问题,并有意强行介入地区岛屿争端,这不仅是对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无端干涉和无理挑衅,同时也是一次次导致南海局势紧张深层原因。
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国及其操纵的极少数蠢蠢欲动的周边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冷静应对。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中国必须冷静应对
首先要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强化自身的软硬实力。
同时在海洋问题上,既不过分强硬,也不过分柔弱。对于美国及其代理人的直接挑衅行为,要坚决予以回击。
只有让他们尝到“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滋味,今后才会对中国有所收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
中国为何不愿意参加南海仲裁看完后懂了
上周六,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Scott Swift乘坐P-8A巡航机,在南海上空进行了七小时的所谓侦察巡航。这是他对菲律宾四天访问的一部分。
这是Swift就任后首次访问这一地区,并将菲律宾将为第一站。对此,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Herminio Coloma视为支持其“追求和平解决”的“额外声音”,是菲律宾所获得的“增加中的国际支持”一部分。
Herminio Coloma有理由沾沾自喜,因为在有关南海争端的这场国际舆论战中,菲律宾似乎占据了上风。目前正在海牙联合国海洋法常设仲裁庭进行的仲裁案,成为菲律宾诉诸国际舆论的一大利器。
事实上,政治谈判与国际仲裁都是解决国际纠纷的可选择的手段,两者在法律上、道德上并没有截然的高下之分。 中国之所以不愿意参加仲裁,是因为它认为菲方主张涉及主权争议,而中方早就联合国海洋法适应主权问题做出了排除适用的保留。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Scott Swift乘坐P-8A巡航机南海探查
菲律宾之所以能够占据舆论高地, 主要是利用了美国支持、小国容易得到天然的同情以及自身媒体的英语优势。
进一步看,所谓的法律战,不但是宣传战,而且还是一场外交战。那就是菲律宾可能希望通过国际仲裁获得有利于它的判决,以作为未来与中国交涉的筹码。国际仲裁没有强制实施机制,即使菲律宾的主张获得支持,要最终解决问题还得依靠双边协商。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
菲律宾在发动法律、宣传和外交三位一体战方面取得了部分成功。但是,这种技巧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其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对双边关系和地区稳定的潜在损害。
首先,中国不会被菲律宾的国际仲裁牵着鼻子走,也会积极寻求积累自己的谈判筹码。当前的中方岛礁建设活动既是对越南、菲律宾以前建设活动的一种“求偿”,也是对菲律宾坚持国际仲裁的回应。谈判搁置的时间越久,菲律宾就越可能在未来谈判桌上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通过渲染争端严重恶化了两国关系的整体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双边的其他关系以及整体合作势必也无法正常进行。当前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动议推动利益共享的巨大海外投资计划,而菲律宾很可能因为在南海争端上的僵持错过这班车。
最后,强化美国甚至日本的介入,其最终结果可能与菲律宾所寻求的“和平”目的背道而驰。在中美战略互信本来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美国军事介入越来越深,中美发生摩擦甚至是意外冲突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这种前景显然不是和平的,不利于南海争端的解决与地区的和平稳定。而且,作为当事国的菲律宾,显然也无法隔岸观火,反而可能身受其害。
自从黄岩岛对峙以来,中菲南海主权争端已持续三年多的时间,这对双方都不利。明年阿基诺三世将要卸任,新的总统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值得关注。
国际法庭仲裁
不管如何,作为一个理性的政治家,阿基诺三世应该在最后一年里为未来的中菲关系转寰制造空间和埋下伏笔,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将两国关系的结越打越紧。
当然, 中国也不能对当前的困局无动于衷。事实上,菲律宾策略已对中国外交造成了不少困扰。与菲律宾相比,中国的宣传确实需要改进。
例如,媒体的灵活性有限,在国际舆论中发出的声音相对单一,很快就被淹没在一波接一波的批评声浪里。
中国军舰南海军演
在外交上,中国也应该通过更加灵活的措施与态度,将自己的和平诚意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
当双边关系趋于恶劣时,中国习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如减少互访的数量、降低交流人员的级别等。
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不但掩盖了中国追求和平的诚意,而且减少了推动对方政策转变的机会。
所以,中方有必要在坚持自身原则立场的同时,与菲律宾以及相关国家展开灵活的交流与互动。接下来的一个机会是,APEC峰会将于11月在马尼拉召开,双方应该为此营造必要的气氛,而不是让南海争端遮盖中菲关系的现实与未来。
中国拿回南海易如反掌为何不出手?看完懂了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南海该打,钓岛该打,军队并不是够不到那里。从单纯的实力上说, 中国海军拿两个小岛,拔几个据点还是小菜一碟的,南海各国,海军真能和我们抗衡的不多。但是很少有主战的愿意去想一想,如果战端轻起,该如何控制战争,结束战争。
我们有没有能力二十四小时的控制南海?有没有能力打消南海各国对南海的野心?
有没有能力保证南海收复不被国际反华者宣传成为中国的战争欲望从而利用?
有没有把握从政治军事上阻止美日澳印等国借南海战争为借口在南海兴风作浪?
南海舰队出动庞大登陆舰队大练抢滩
美国是不承认任何国家对任何争议领土的所有权的,这是美国人的圆滑和阴谋,我们现在又有没有实力去挫败这种阴谋呢? 南海若主动挑起战事,则中国将搁置和平发展,被迫放弃整合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圈,并将美国有借口直接插手南海各国,对我南海主权继续挑衅,这样能解决南海问题吗?
只能使我们占领南海小岛而放弃了东南亚利益,并促使南海的国土争端复杂化,国际化,从国家领土争端上升至国际问题。美国一直强调所谓的南海通行自由,实际上就是国际化该问题的明显做法。整个东北亚有多少物资资源要从南海走?鼓吹南海航行自由就是挑动整个东亚对中国的敌意。
中国逐渐掌控整个南海
试问简单的打下南海有用吗?收复国土不是简单的战争游戏,不是打下岛屿就是胜利,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没有优势,军事上尚不成熟,就轻易言战,极不慎重。 让羽翼未丰的海军空军现在就去收复南海,面对国际强军的干涉,将置子弟兵于不利。
现在中国应该做的是军事上加紧准备斗争,政治继续上宣布和谈, 用海监船和常规手段去挑动,坚决不打第一枪。
南海的价值不仅在资源,更重要的是南海宽阔的纵深,关键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未知资源,这些对于大国更加重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石油。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在南海一直进行着各种军事演习,演习规模庞大,针对性强。事实上,今年以来在南海的演习、演练就不少。今年6月,我国就实施了一次通过民用滚装船由沈阳军区向南海大规模投送兵力的演练。
7月份,据最新报道,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乘坐P-8A侦察机巡航南海7个小时后,中国就展开了大规模的军演,出动数十艘舰艇展开立体登陆,其中世界最大的军用气垫船——“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加入解放军海军后首次亮相演习,载着装甲车展开登陆夺岛。而根据中国海事部门发出航行警告称,将在本月22日至31日,在南海海南岛东部海域进行军事训练,其间禁止驶入。
解放军报在7月28日也对相关演习情况作了报道,根据报道, 7月28当天,我国海军在南海某海空域成功举行了一场实兵对抗演练。一百多艘舰艇、数十架飞机和部分信息作战兵力,以及第二炮兵数个导弹发射营、广州军区部分电子对抗兵力组成的红蓝双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展开“背靠背”自主对抗,先后进行了多波次实弹攻防,实射各型导弹、鱼雷战雷数十枚,发射各类炮弹、干扰弹等数千发。
28日,一艘中国军舰在南海演习中发射导弹。
请注意上述解放军报的报道,一百多艘舰艇、数十架飞机、信息化作战兵力、二炮数个导弹发射营、电子对抗兵······这种演习,显然是一场局部战争的兵力投入规模,而在海上值得中国如此下手的国家凤毛麟角。 那么,此时中国在南海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在占豪看来,此时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军演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综合来看主要想实现如下四大目标:
中国军舰实射导弹
一、对冲美国施压,避免更大被动。
今年上半年,为了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从过去在后台怂恿、推波助澜转向前台,赤膊上阵在南海与中国进行军事角力,并针对中国在南海自己岛礁上进行的吹砂填海恢复性建设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甚至不断拉拢南海国家与中国对抗,试图引发更大级别的南海争端。
6月下旬,中美举行了新一轮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为了友好气氛才放低调门。但是,进入7月后,美国高官的言论多次出格,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甚至在近期乘坐P-8A侦察机高调巡航侦查7小时。在这种时候,中国如果不能展现出强势和决心,不能对冲美国在南海的行动,那将会影响中美博弈的大局,会对中国在大国博弈的地位构成负面影响。同时,中国在南海越显得软弱,相关小国就会越猖狂,而美国正是想达到这种一大带多小“群殴”中国的国际效应。
中国在此时军演,从演习规模上看显然目标对手不是简单针对菲律宾和越南,而是军事实力更加抢进的对手。此时,中国只有与美国你来我往,才能在南海震慑住对手,形成对冲,稳住局势。
二、为习总访问华盛顿增加谈判筹码。
美国之所以在南海频频施压,除了之前分析文章中阐明的情况外,其核心目的之一,就是想在习总9月份访问华盛顿前,能在军事上给中国制造更大的压力。通过给中国制造军事压力,以寻求在9月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实现与中国谈判时更高的要价。
习近平会见奥巴马
中国此时如此大规模的军演,表明中国有不惜在南海与任何对手放手一搏勇气和决心,表明中国已经准备好在南海顶住一切压力。战略上放出这样的决心,那么以中美在南海的力量对比,就能对冲掉美国在军事上给中国施加的压力,中国政府在与美国谈判时就不会吃亏,习总9月访问华盛顿就有筹码与奥巴马谈。
中国逐渐掌控整个南海
三、震慑南海挑衅国家。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南海国家当中菲律宾挑衅得非常猖狂;越南虽然没有像菲律宾那样猖狂挑衅中国,但其一直支持菲律宾对中国的挑衅,并在努力改善与美国、日本的关系。甚至,在7月份越共中央主席阮富仲访问美国时,美越两国还达成了军事援助、军购协议。
而在东盟峰会后的主席声明上,也第一次提到了南海,这显然是针对中国。种种迹象表明,美国介入南海越来越深,试图影响东南亚国家政治态度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时候,中国保持在南海的军事高压,有助于南海相关国家保持清醒头脑,不至于做出不利于中国更不利于自己的昏头之事。这种震慑,是不言之言,是用行动告诉相关方中国的态度。
四、争夺反封锁的筹码。
对中国来说,对南海具有绝对掌控能力越来越有必要。原因很简单,随着大国博弈越来越激烈,如果中国的贸易航线被切断,中国必须有强力手段反制。中国虽然不会主动阻碍航行自由,但如果有的国家在世界其它海域无端阻碍中国的航行自由,中国就能立足于在南海的实力予以报复。
如若中国没有这种手段,待相关国家有了经济封锁中国的准备,一旦发生,对中国来说即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中国必须修炼反击手段,必须拥有反击手段。在封锁与反封锁的手段上,掌控反击能力的前提就是对南海拥有足够强大的控制能力。
即,一旦有国家封锁中国,中国就能在军事上反封锁相关国家。譬如,若有人封锁了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那么中国就能封锁南沙到台湾海峡的这些航线以反制。中国有了这样的反制能力,相关国家就不敢再轻易做出如此的冒险。
基于这种逻辑,中国在南海不但要建岛屿、军事基地,还要快速提升海空军的能力,这都是战略层面必须保证万无一失的。近两年,中国在南海的造岛速度被网友比喻为长蘑菇,造舰速度被比喻为下饺子,而背后加速的原因都是基于这种现实紧迫性。而7月南海如此大规模的军演,展现的是就是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实力,展现的是中国军队对南海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会迫使相关国家、相关对手在做相关决策时,不得不做更多考量,避免伤人害己。
菲日在南海蠢蠢欲动中国海军军演震慑美日
中评社北京7月23日电/美国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和福布斯21日也分别就南海问题“说三道四”。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一向对华强硬,他21日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讲话时称,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一个长远的策略,美国“在短期内难以阻挡中国的领土扩张野心”。他还胡猜称,“ 中国先在南海大举填海造岛,再实施军事化,准备就绪后就会宣布南海防空识别区”。
当天,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福布斯也在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演讲称,美国政府 “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中国问题上小心翼翼地措辞,却没有仔细思考具体得出如何对付这个对手国家的策略”。他称,这是让中国在“(定义中美关系的)辞令战争”上占据了上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于美国和日本的指责,中国用南海军演回应”。“德国之声”22日称,美日菲近来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摩擦不断: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访菲时乘巡逻机侦察南海7小时;菲律宾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出南海问题仲裁案,?在仁爱礁上加固“坐滩”的登陆舰;日本防卫白皮书也对中国进行指责。
这些都引起中国的不满和强烈批评。报道称,正值南海情势紧张之时,中国海军22日开始举行训练演习,演习为期10天。演习期间禁止船只进入有关海域。
德国全球新闻网22日称,中国南海军演有两个目标: 一方面是为了海事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对美菲日在该地区活动的强硬表态。报道称,不久前,美日菲已在南海举行了两次军事演习。21日,美日澳大型军演也刚结束。
中国海军22日的南海演习到底剑指何方,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军演习与目前南海形势没有关系,是年度例行演习。他说,如此规模的军事演习至少需要三四个月的准备。中国海军这类演习通常会进行实弹射击等课目,主要是测试海军战术素养及武器装备。22日,中国三艘军舰组成的远海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也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该编队是18日穿越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的。张军社称,中国在此类演习前一般会提前发布航行通告,其目的在于保障通过该海域的舰机安全,同时体现中国的军事透明度。
原标题:美军高官对华唱完白脸唱红脸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考特·斯威夫特上周末刚唱完在南海上空侦察的“白脸”后,21日又对华唱起了“红脸”,强调中美关系的积极面。
斯威夫特当天在日本访问时告诉媒体记者: “相比竞争,我们(两国)有更多共同之处。”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斯威夫特向中国发出了“和解”的声音。而就在18日,这名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在访问菲律宾期间登上P-8A“海神”反潜侦察机, 亲自参加了在南海上空7个小时的所谓“例行”侦察行动。
斯威夫特在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美关系正在取得进展,比如,两国商定的海上意外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已经实施。只是,双方的“摩擦”经常给这些进展蒙上阴影。
中美两国国防部去年签署两个互信机制谅解备忘录,即“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
今年5月11日,美国海军“沃斯堡”号濒海战斗舰驶近中国南沙群岛岛礁之一南威岛,中国海军一艘护卫舰紧密监视。新华国际客户端注意到, 美方舰长事后说,双方按照既定相遇准则进行了“专业”的沟通,彼此表明意图,以防误判。
最近,菲律宾的“南海仲裁案”闹剧在海牙似乎一时打不开场面,在仁爱礁“坐滩”破船排演的苦情戏又沦为国际笑柄。菲律宾媒体转而搬出美军军舰“救场”。7月14日,菲律宾ABS-CBN新闻网兴奋难掩地打出标题“快看!美国军舰巡航争议海域”。
报道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14日宣称, 两艘美国军舰对南海“争议水域”完成了首次联合巡航。参与巡航的“沃思堡”号濒海战斗舰和“拉森”号导弹驱逐舰9日荷枪实弹地进入南海“争议水域”。
“沃思堡”号滨海战斗舰舰长瑞奇o杰瑞特向媒体表示:“我们同‘拉森’号的行动彰显了我们对印度-亚太地区的承诺,并强调了我们在公海具备自由航行的能力。”他还补充道,“为期16个月的轮换部署活动通过提供持续的存在为整个地区的海上稳定做出了贡献”。
巡航期间,这两艘军舰举行了联合演习,包括派出搭载的MH-60R“海鹰”直升机开展联合飞行任务。
图为美国“沃斯堡”号滨海战斗舰
美国海军表示,第七舰队定期开展海上“前沿部署”行动以保障美国在印度-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
美舰提前放风:在南海同解放军互动如家常便饭
美国海军“拉森”号驱逐舰9日发表在舰务公开的新闻稿中表示,“拉森”号驱逐舰在南海执行任务期间,多次与解放军舰船互动,直升机飞行也频遭质问,这已是“家常便饭”,美军强调在“国际海域和空域航行符合国际公法”。
美国海军认为,“拉森”号依据美军对航海安全的承诺,谨慎处理互动行为,并反复向中方舰船宣称,美国海军在国际海域上可自由航行。
“拉森”号舰长罗伯特o佛朗西斯表示,这是该舰船员了解美国国防政策的特?机会,也是执行政策的先锋,年轻军官将学到宝贵经验,未来有能力领导美国海军。
此外,“拉森”号在任务中还协助“海鹰”直升机在南海飞行,直升机飞行期间不断遭到中国方面的质问,这已是美军在南海执行任务时的家常便饭。
在“拉森”号上负责空中控制台的操作员史密斯,对多次这样的经历总结称,这不过是在南海的一般工作。 在“拉森”号上的战斗信息中心,经常可以听到中国人通过清晰、流利的英语与该舰进行无线电通话。
中国外长一句话披露南海命运日菲冒冷汗
中国外长演讲为何让日本学者吃惊?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在中国外交界乃至更广泛领域,“直言外交”似乎正成为一个讨论话题,中国外交底气也越来越足。王毅的演讲算是这种外交语言的一次集中展示。
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由于会议内容主要是当下最火爆的国际安全话题,因而吸引了数百名全球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特别是中国出席会议的官员层级很高,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成了外界解读的对象。
笔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因而了解到,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该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外长王毅出席午餐会并发表演讲;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前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唐家璇则是世界和平论坛主席。这种规模的大学主办的论坛,在中国并不多见。
在此背景下,中方无论是官员还是学者的表态,多多少少也被外界解读成观察中国外交走向的风向标。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其中,作为外交主管部门的领导,王毅的演讲最为外国人关注。简而言之,王毅主要谈到了最近中国主要周边安全问题。其中,对中日关系问题和南海问题的回答最为引人注目。
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王毅针对中日关系的表态比以往更加直接。
他专门谈到:“从根本上来讲,问题是在于日本能不能够真正接受和欢迎最大的邻国——中国重新发展和崛起……就心态上而言,我认为日本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中日间很多问题,从根上来讲与这个问题有关。”
笔者观察,这是中国负责外交部门的高级官员少有地对中日之间深层次矛盾的明确阐述。既表达了对日本社会的某些失望和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的一种自信状态,那就是中国发展壮大的现实,不再藏着掖着,而是公开对质疑者把心里话说出来。
这种表态似乎让参加论坛的一些日本学者感到了一种“不一样”。比如东京大学的“中国通”高原教授。王毅的上述表态实际上是针对他的提问。
王毅谈到亚太经济发展不允许被打断——“本地区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共同需求。
我们不能允许难得的发展机遇被打断,不能让那些被渲染,甚至制造出来的紧张干扰我们的发展。”
其实在笔者看来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强大,在中国外交界乃至更广泛的领域,“直言外交”似乎正成为一个讨论话题,中国外交的底气也越来越足。王毅的演讲算是这种外交语言的一次集中展示。
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再如,在谈到中国维护海外利益问题时,王毅公开表示,中国将继续维护当代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我们当然不会推翻自己亲手建立的成果,也无意另起炉灶,再搞一套,而是会与各国一道真正把它维护好,建设好。”
中国前驻日本大使陈健
这让包括高原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感到了吃惊。而王毅的这种表态,其实无疑展示了中国外交更加“直来直去”的语言风格。
参加论坛讨论的中国前驻日本大使陈健,对王毅表态的这种风格“点赞”。他称:王毅的讲话体现中国最近一段时间里表现出来的自信和透明度,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长期的要求。
自信与透明,还体现在王毅对南海问题的表达上。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王毅更是有备而来,提出了6点看法。
比如他说:中国对于南沙群岛主权的要求,并没有扩大,但也绝不会缩小,否则我们无法面对先人和前辈,同时那种蚕食和侵犯中国主权和权益的现象,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因为我们将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在南海侵犯中国主权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是王毅在本次演讲中的一大亮点。
陈健也认为,中国的强大不是建筑在别人衰弱的基础上的,而是中国的强大带动了别人一起强大。所以讲中国强大了“我们不脸红、不理亏”。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王毅还称,“二战期间日本军队侵占了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等一系列国际条约协议依法公开收复了南沙群岛,当时中国和美国是盟友,中国军队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的朋友应该非常的清楚。”
中国对于南沙群岛主权的要求,并没有扩大,但也绝不会缩小。
利用美国此前的政策来回击美国、日本在南海地区最近的一系列动作,足见王毅的讲话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与缜密安排。
从中透露出的是,中国外交方面对王毅利用世界和平论坛这个众多外国高官、学者聚会的场合发表讲话十分重视,通过“民间外交”的方式来表达官方利益诉求,给各方预留了充足的讨论与转圜空间。这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外交方式灵活性的一种展现。
据香港媒体报道,6月28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陈小工中将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在南海存在争端的情况下,2014年,美军飞机对中国海域实施抵近侦察1200架次。
军事专家张召忠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如此高频度的抵近侦察体现出美国对中国的不信任,美国侦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中国核潜艇基地、航母基地以及岛礁建设的进展情况。这种抵近侦察一旦引发误判或海空意外事件,则可能引起局部冲突和战争。
美军高密度抵近侦察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陈小工表示,美军飞机对中国实施高强度抵近侦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09年派出侦察飞机约260余架次,而2014年超过1200架次,“这个数字超过了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抵近侦察的强度”。
军事专家张召忠
据美国媒体报道,5月20日,美国一架侦察机飞越中国正在开展建设活动的南海岛礁上空,遭到中国海军8次警告。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5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军机对中方岛礁抵近侦察的举动,极易引发误判和海空意外事件,十分危险和不负责任。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种挑衅行为。
“一年1200架次除以365天,平均每天美方对中国海域抵近侦察三四次。”
张召忠说, 这证明美国对南海太过关注。除了飞机意外,美国水面舰艇、潜艇等也在对中国海域进行抵近侦察,一年下来美国对中国海域的抵近侦察次数估计达到数千次,这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南海问题的博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