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乌兰好特农民致富好项目我是一个农民种粮食不值钱现在不知干什么好

特色种植铺平农民致富路
15:17:49来源: 赤峰日报作者:张祥熙
阿力玛责任编辑:张涛
近年来,阿旗乌兰哈达乡始终把&庭院经济、土地流转、一村一品&作为引领农民致富的方向标,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倾力打造&特色产业之乡、民主法治之乡、劳务经济之乡&,全乡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农民铺平了致富路。
农家小园成为致富主阵地
&春分时节种蒜忙&已经是该乡温都尔呼舒村农民的一种习惯了,每年春分和清明前后都是这里农民最忙时节。近两年,大蒜市场行情趋于稳定,蒜农持续增收,该村房前屋后的园子都成了大蒜的主产区。
温都尔呼舒村的农户利用自家菜园及&户在人不在&的闲置宅院,轮茬种植大蒜和豆角、反季大葱及香菜等蔬菜,使有限的土地发挥了最大的增收效应,创造了&一亩园十亩田&的可观效益,平均每亩蔬菜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2015年,因为在小园中种菜,全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6900元,其中庭院经济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11户21口人通过庭院蔬菜种植实现稳定脱贫。
村民张发是该村种蒜&老手&,也是村里第一批种蒜人,他家菜园每年可收三茬蔬菜,四月份种蒜和大葱,五月底收获蒜台,六月底收获蒜头,紧接着种植豆角、茄子、辣椒之类的常用蔬菜。张发家种植大葱也是其收入另一个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他种的葱比别人要早一些,大葱还没普遍上市的时候,他家卖葱的钱已经装满了自家的钱包。张发告诉记者,他家现在种了13亩地的蔬菜,一年利润可达十几万元,比起种植粮食,收入增加了很多。
2014年,温都胡舒村注册了&温都胡舒&蔬菜商标。每年,该村的蒜和蔬菜大部分由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最远销售到沈阳市和市等地农贸市场,其余的蔬菜在我市也是供不应求的。
三叶大葱种出美好新生活
近年来,该乡立足于现有的特色产业基础,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双山堡村种植的三叶葱已经成为了该村的支柱产业,村民通过种植大葱实现了脱贫致富。
十几年前,双山堡村的几个村民尝试种大葱,种植后发现大葱产量高,一亩地能产斤,亩收入能达到元。慢慢地,该村种植大葱的人也就多了起来,现在该村60多户村民共种植了500 多亩地三叶葱。优质的土壤使这里的大葱拥有高、大、脆、白的品质,在市场上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为了生产纯天然绿色大葱,在三叶葱种植过程中,该村村民全部使用纯天然的农家肥,并且准确把握好株距,将秧苗人工&插&入土地中,种植、收割、捆绑等工序都是人工操作,因此双山堡大葱因为绿色无公害而闻名。这里的大葱仅在该旗和左旗市场便已供不应求了。
土地流转确保农民增收入
近年来,乌兰哈达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断鼓励引导农牧民采取入股、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形式将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种植合作社以及大型企业耕种,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榆林堡村今年把该村600亩土地流转给外地企业耕种,每亩租金350元,这样,农民既保证了增收,也多了一层收入保障。这600亩耕地属于山坡地,因为农户分散耕种,因此无法打机电井灌溉,农户只能靠天种粮,费力费时产量不高,农民收入也无法保障。土地流转后,该村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其他行业以增加收入,还可以为流转土地的企业打工,加上土地流转费用收入,一年下来,可创双重收入,为农民致富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村农民杨有财今年也把土地流转给了这家企业,他个人非常看好土地流转前景,&以前我们家种绿豆和玉米,一年下来也挣不上钱,还把人工搭了进去,前两年我也试着把地租给别人,但一年一亩地租金仅80元,今年把地流转出去了,可以拿到较高的租金,我还可以在这里为这家企业打工挣钱,多好的事啊&他高兴地说。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其他谈论话题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兴安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