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没念起的佛号今天补上行吗?

查看: 7399|回复: 5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07 小时威望365 点注册时间积分453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45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47 积分
今天听一信佛的朋友说,念佛号一定要在佛像前上香,这样念才有用。请各位师兄帮助我解惑:是否真的是这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390 小时威望3651 点注册时间积分6129帖子精华0日志
中级会员, 积分 61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71 积分
念佛号先上香,那是最好。有立早晚课,早晚上功课的同修,应该先上香,然后念佛。
但是。并不是说,不上香就不可以念佛号。佛经上没有这样说过。不上香,也可以念佛号。因为净土宗祖师法师都是号召大家要“一心不乱”,“一向专念”,“净念相继”,“佛号不离口”等,有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户外活动,或者是在工作单位活动,是不适合上香的。如果说不上香就没有用,岂不是佛菩萨、祖师法师们打妄语?“一心不乱”是《佛说阿弥陀经》上说的,“一向专念”是《佛说无量寿经》上说的,“净念相继”是《佛说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的,“佛号不离口”是法师祖师们说的,相信好了。佛经上,祖师法师们没有说过“不上香,念佛号没有作用”的话。楼主提到的那位信佛的朋友所说,是按照最严密的方式所说,也就是说,条件和环境都许可,最好是先上香,然后念佛。这个是上早晚功课的要求。但是,并不是说,早晚功课以外,不上香就不能念佛。在早晚功课之外的其他时间,不上香也可以念佛。只要念佛,就有功德利益,不是没有作用。祖师法师们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不管是么时候念佛,不管是否上香,只有念佛,就会和佛相应。和佛相应,哪能没有作用?不要怀疑,尽管念佛好了。
请多念南无阿弥陀佛!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2 小时威望74 点注册时间积分144帖子精华0日志
注册会员, 积分 14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6 积分
上香是为了表示虔诚和敬意,没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心里诚心诚意地“上心香一炷”。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987 小时威望8887 点注册时间积分14175帖子精华0日志
高级会员, 积分 141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25 积分
什么“有用吗”?怎么用?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53 小时威望22938 点注册时间积分34966帖子精华0日志
一念万法,万法一念,无佛无众生,即佛即众生,现佛现众生,南无
金牌会员, 积分 349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34 积分
念佛是念念不忘自性佛,分解“念”字乃今下心,实乃当下的这个心,佛表法“觉悟”,念佛乃念念在觉,念念不离自性,念念自性佛才是如理如行,上香与否那是助缘,不是根本,共勉之,阿弥陀佛!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3 小时威望663 点注册时间积分596帖子精华0日志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原创大师勋章
Medal No.4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佛号人人都会念,但人人还都念得不太明白、不太得力。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佛号人人都会念,但人人还都念得不太明白、不太得力。
什么叫真正念佛?无心念佛是真念佛。什么是无心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真念佛是无念哪,有个念佛的念头就是第六识在念佛。第六识(意)是管分别的,有分别就是凡夫,用凡夫的分别心来念佛,怎么能得力呢?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念佛千千万万不要计数。今天念一万声,念完撂下不念了;明天再精进一层,念一万五千声,念完又撂下不念了。这些都叫有计量。另外以时间来规定用功,每天念两小时,念完即全天“修行”结束,这样做也叫有计量。岫岩的居士有时在一起念佛一天一夜,他们叫做“打佛一”。那么打佛七、佛一是不是有计量呢?我认为是有计量。我问过岫岩居士:“一天一宿坚持的了吗?”他们说:“困。”“那‘佛一’念完以后呢?”他们说:“念完了回家得趴两天两宿……”
念佛时有分别心掺杂其中,就远离了清净心、平等心,如此所念的佛号籽粒不会饱满,肯定都是瘪子。念佛怎样才能使籽粒达到饱满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得非常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就是六根要清净,要捆住六根不要和六尘起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觉,意生法,此六根照样起作用,但是不要和六尘挂钩。根本来是清净的,尘是不净染污的,要把六根看住。如何做到呢?净念相继!要用清净心来念佛,没有念佛的念头,也没有不念佛的念头,一天天从早到晚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始终不间断。工作照样干,家务事照常做,而佛号在心里时刻连绵不绝。
有人说做生意时有顾客进来,这时候佛号断了怎么办?顾客来了我专心应付顾客,心还是定在一点上,顾客不买我不生嗔恨心,买了我也不生欢喜心,处理事情用根不用识,心依旧是清净的。不要顾客买了东西我非常高兴,不买就心里老大不高兴。买和不买是一不是二,如此平等不分别,“清净、平等心就是佛”。处理完事情再把佛号重新提起来。如此身做事心不动,佛号不间断方为“净念相继”。
曾经有居士跟我讲,说洗衣服不能念佛,上厕所不能念佛,切菜不能念佛……我说这么多不能念,咱们干脆就别念了。“不念哪行啊!”念佛还想念,又有这么多的不能念,那可怎么办哪?我告诉同修,我身体为什么这么好?就是佛号始终不间断。赏花阿弥陀佛,打乒乓球阿弥陀佛,逛马路阿弥陀佛……做什么事情都是阿弥陀佛。上厕所也要念,要默念,一定要念!没有恭敬不恭敬,恭敬不恭敬在你的心。你想不想成佛?想当生成就想成佛就是恭敬心!什么是庄严佛净土?不是把鲜花摆到佛堂叫庄严佛净土,成佛的心就是庄严佛净土!佛的净土没有人去,那叫什么庄严佛净土?我们去的人越多,佛菩萨越高兴。佛菩萨可不像我们世间人嫉妒别人成就,他们恨不得我们众生都能快快成佛,佛菩萨都是这样的心。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叫庄严佛净土。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就不会有分别了,也用不着让念珠总在手中调来调去(佛头前调念珠),“弥陀弥陀只念去”,只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但如果哪位大德善知识告诉你这只带穗的珠子是佛头,你阿赖耶识里已经装上这个影像,不敢越过佛头,那你就不要按照我讲的方法去念。如果你想放下分别心,早得清净心,你就不要管它,也不用把它摘下。因为一切唯心造,你怎么看它怎么是佛你就把它供上。总之一句话,念佛怎样念都对,不念肯定不对,用纯正心来念佛,质量肯定会好一些。
昨晚有位居士说他们那里有位佛友身边总有冥界众生捣乱,我问那人是念佛的人吗?他说也念佛也供佛。我说真念佛不会有这样的事。纯印老人讲:“心正即佛,心邪即魔,佛和魔都在自心而不在外。”你虽然念佛,心里却想着如何坑、蒙、拐、骗,那你所念的佛号也就变成了魔号。心是能变,事是所变,一切唯心造。
如果同修真心要到极乐世界去,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佛,不要想一天要念多长时间、念多少声、应该怎样念、怎样不念……不要想这些,只管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地念念念念。
顺便讲一下,有同修问佛像应该放在哪里?只要地方洁净,放哪都可以。位置是我们众生分别出来的,不要执著于坐西朝东或者坐北朝南,哪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分别出来的。你要想往生,佛像放在哪都可以。往这边看是阿弥陀佛,往那边看是阿弥陀佛,往哪里看都是阿弥陀佛,这多好啊!时刻提醒我们忆佛念佛嘛。如果同修想当生成就,立志往生,那么佛像放在寝室也无妨碍。如果只是想让阿弥陀佛保佑你平安,来世想得个富贵人身,不想成佛,也不想上极乐世界去,那你就不要放在寝室,不恭敬。如果你想到阿弥陀佛身边去做佛的学生,那老师和学生毫无分别,也没有什么恭敬不恭敬,所以连“南无”两字都不必念,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只想得人天福报,只想种个金刚种子,那么还是恭敬些,念上“南无”吧。“南无”表示恭敬、皈依。
就这样一天天老老实实地念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佛,住也阿弥陀佛,坐也阿弥陀佛,卧也阿弥陀佛……不论是净地、秽地,也不管做什么事情,心中始终都是阿弥陀佛。怎么念?就这么念!“念头如珠,佛号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片”。佛号就像念珠,念头就是这根线,要把佛号用念头一个一个穿起来,不要让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念头一间断,珠子就散乱了。就像织衣服似的,佛号不散乱、不分离了,经纬即能成片。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搞分别,没有什么念也没有什么不念,佛号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下去就对了。
同修把基础搞清楚了,下面就是我供养同修的。
我们同修念佛现在都没能达到功夫成片。你说你修得挺好,天天念佛,那么你睡觉的时候念不念?睡觉没念佛就叫间断,就不是功夫成片。念佛为什么一万人中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就是功夫未能成片。为了保证我们念佛法门万人修万人去,在此讲一讲呼吸念佛。
我是从入佛门的第二年用呼吸念佛方法得到法益,我不吝法,我就到处宣扬呼吸念佛方法,受益很多。直到今年,我的老同修(老伴)看见一本念佛开示,因为我眼睛不好看不见,她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倓虚法师都弘扬呼吸念佛方法,提倡呼吸念佛。但是他们不叫呼吸念佛,叫出息入息念佛,所以被我们忽略了。出息入息念佛就是呼吸念佛。虚云老和尚讲:“净土法门,用出息入息念佛方法最稳妥、最有把握、最有效。”可见这个念佛方法,这些大德们早就发现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没能理解,所以出现万人修不能万人去这个问题。
呼吸念佛培养什么呢?培养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是执着识。说到末那识,其实我们同修现在已经在培养,而且大部分同修已经培养成了。你想一想,走路时自己是不是不自觉地就念起佛号,随着脚步迈动的规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下楼梯也“阿弥—陀佛”……你并没有刻意去想走路、上下楼我得念佛,而这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在起作用,你已经把它培养成了。既然走路能培养成,现在我们用呼吸念佛方法,把自己的呼吸也培养成念这一句佛号。
呼吸念佛方法怎样来培养呢?要记住几个要点:
首先必须在静止的状态下练习呼吸念佛方法。打坐时、睡觉没入睡之前或者醒时未起床时用呼吸念佛方法。切记切记,呼吸念佛方法不能在“动”的状态下使用,走路我们可以随着脚步念佛,切菜可以随着手动的频率念佛。同修要记住,如果你不在静止状态下强用呼吸念佛方法,弄不好容易得癔病,所以同修们一定要注意。而现在有好多同修用呼吸念佛方法时感到胸部发胀、发闷,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不如法,方法没掌握住。
所谓呼吸念佛方法,不是让你憋气念佛,也不是让你专精用脑袋去“想”这一句佛号。你平常怎么呼吸,现在还怎么呼吸,也就是在静止时随着正常呼吸的一出一入加进两个字“阿弥—陀佛”,出气加“阿弥”也行,入气加“阿弥”也行。先用第六识“意”去念,念来念去日子长久了,把第七识末那识就培养成了,末那识一接手就好办了!那时不用再去想先把呼吸调匀,再“阿弥—陀佛”那么念,不用了,只要静止下来,自然一呼吸就是“阿弥陀佛”。一定要注意,不要“憋气”念佛,憋气念佛念久了会感到胸胀、胸闷。要顺着自然呼吸“阿弥(吸)—陀佛(呼)”、“阿弥(吸)—陀佛(呼)”……或者这样,“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先用第六识“意”去培养,念到三、五个月,呼吸念佛方法就修成了,你说快不快?
呼吸念佛方法修成以后,可能会转入一个新的状态。但同修切记!一切都不要强求,因为这个呼吸念佛方法已经足够我们修一辈子了,一切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出更好,也更稳妥。但我必须要讲,不讲如果你遇到会感到害怕。出现什么境界呢?当呼吸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时,会感到心脏突然有这么一天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只是打坐时会出现),“咣当、咣当”……这个声音震脑海!这时就把你的呼吸念佛给搅乱了。这个时候怎么办?马上转,随着你心脏的跳动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转多长时间呢?三到五天即可消失。如果长期这样,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心脏会不会有什么毛病。三到五天消失以后恢复平静,还是用呼吸念佛方法。当然这是极少数人出现的。
如果有的同修根性非常,这个境界过去以后还会达到另一个新境界——无我的境界。打坐时会突然感觉自己的呼吸没有了,先亡四肢,后亡身体……这个时候同修千万不要害怕,那不是往生,往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有什么害怕的。千万不要惊恐,“怎么我的手没有了……怎么我的身体没有了……怎么我不念佛了呢……”这是一个好的境界,实际你念没念佛呢?念佛!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念和不念的念头,是你自己不觉而已。“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到时候同修即可自己去体悟。千万不要“唿”地一下起来了,“我的手在这哪!我的腿在这哪……”要顺其自然,慢慢还会回来。另外,要钝化耳根。呼吸念佛方法已经学会,佛号也成片了,这时对外边的声音不要刻意去捕捉。要钝化耳根,耳根钝化了,我们的心就清净了。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修的耳根圆通章。
纯印老人现在我分析她就是用这个法门。她只要一坐下来,你喊她听不见,推她也没有感觉,可能修的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亦即佛菩萨所修的“闻、思、修”三慧。
曾经有外地居士到我家去探讨“闻、思、修”三慧,他说:“犟牛居士,我听了很多经典,净空法师的磁带、你的磁带好几十套我也都听了。我现在‘闻’得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是不是该‘闭关’思去了?”我说你“思”完了呢?他说“思”完了再去做,再去“修”呀……我告诉他:“闻思修三慧你一样也没得,闻思修三慧和觉正净三宝是完全一样的,是一而不是二。所谓三慧并不是让你先闻再去闭关去思、去想,想就是凡夫,凡夫修凡夫,你不用修就是凡夫。闻思修是一非二更非三,你真要得到‘闻’了,‘思’和‘修’肯定都得到了,它们是一体,千万不要错解了佛法真实义。”
呼吸念佛修成了,睡觉没有?睡了,但睡觉也要喘气吧,喘气就是念佛。最后生到哪里呢?至少是凡圣同居土的中上品往生,下品没你份。另外呼吸念佛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身无病苦,意不颠倒,自在往生。呼吸念佛修好了肯定没有病,说走就走;修不好,有病也无苦,肯定往生!我见过好多老修行修了几十年,到临终时不念佛了,而我们用呼吸念佛方法的人,即使临终前神魂颠倒,什么也不知道了,但肯定要喘气吧?喘气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始终和阿弥陀佛的频道相应,佛肯定会来接引。频道对上了,你一要去佛就知道了,就会前来接你,就像电话早就沟通了,决定往生。这个法门同修们如果坚定信心豁出来,半年时间就能修成。
为了同修便于记忆,我写了一首偈子,但我们这个方法不叫坐禅,叫静坐念佛。我就念一念不再解释了,下面提到的一些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千万千万不要求!要一切顺其自然。“以有所求之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不可得;以无所求之心修一切法,一切法皆可得”。
抵腭闭目坐端身:抵腭——舌尖往上腭处稍稍一抵;闭目——两眼微闭;坐端身——不是非要正襟危坐,身不动就叫坐端身。躺着也行,坐着也行,趴着也行,卧着也行,就是不用呼吸念佛方法不行!单盘也行,双盘也行,不盘还行,就是念佛!
气出气入调本心:调本心——气出气入时要和自性相应,也就是把佛号融入到呼吸当中去。呼吸念佛我们就是修这两句,前面已经解释过,下面我就总结一下,简单念一念就行了。
专闻内心突突跳,随声默念一梵音:当呼吸念佛方法被心脏强烈的跳动声所干扰时,随着心脏跳动的声音念这四字佛号。
凝神内观清净地:清净地就是本性、真心。
耳根闭塞勿分神:要钝化耳根,不要去捕捉。
外音入耳犹幻境:外面的声音听到了不要理会,如梦幻泡影,像做梦一样,似觉非觉,非觉而觉。
动静由它不去分:动和静都不要去管它,先亡动后亡静,此为“入流亡所”。实际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导入声尘闻自性:始觉和本觉合一。
久习空寂大千心:你如果始终这样去修,你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了。
但我这里加一个小注解——初学佛、无定力者勿用。
呼吸念佛方法怎样修?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在一呼一吸中加进两个字。有人说我加一个字行不行?“阿—弥—陀—佛”——行!有人说我加四个字行不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行!为什么?法无定法。
这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同修如果把这个方法学会,你就得到了去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书!
阿弥陀佛!念佛回向……
-----------------------
呼吸念佛方法
&&&抵腭闭目坐端身
&&&气出气入调本心(呼吸念佛)
&&&专闻自心突突跳(反闻自性)
& 随声默念一梵音(四字佛号)
&&&凝神内观清净地(本性真心)
&&&耳根闭塞勿分神(钝化耳根)
&&&外音入耳犹幻境(似梦非梦)
&&&动静由它不去分(先亡动,后亡静,动静双亡,入流亡所)
&&&导入声尘闻自性(始觉本觉归一)
&&&久习空寂大千心
&&&下面我们讲一讲念佛的方法。
&&&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我们现在念佛不得力的原因是什么呢?总是掺杂着分别心来念佛。念佛念到念珠的小坠儿总要想着调一下头,要么用一张纸画上好多小圆圈,念一万声涂满一个圆圈,每天都要数一数自己念了多少声……这种念佛法对不对呢?对。这是对不明理或者刚入佛门的人,督促他念佛的一种方法。但对真正想在当生成就的人,这样念佛法不能往生,能得人天福报。执着于每天念多少万声、多画几个小圆圈,这是为完成任务,是执着心在作怪,它和净心不相应。所以要记住,“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
&&&念佛不要有分别想,只管念念念念,念到比你执著的数目还要多……方才我们讲过,你念的那个数目是有计量的,而这一口气直下念去是无计量的。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也不要把这个念珠调来调去,“别越过佛头呀”……每念十八句还要提醒自己停一下调转念珠,这样念佛,你的心什么时候才能净下来呢。
&&&因为万法心想生,如果你认为这个小坠儿是佛头,我必须要恭敬,那你念佛时就别去碰摸。如果你认为它只是一个装饰品,那么你只管往下念吧,毫无妨碍。你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你认为每念十八声分别一下保险,你就去搞分别。如果你想放下分别心,早得清净心,你就不要管它,也不用把它摘下。
&&&&&&&&有的同修见到我这样念佛就跟我讲:“犟牛居士,你这样念佛不如法呀。”我说怎么不如法?“你越过佛头了。”我说:“那是佛告诉你的吗?如果佛没这样讲,那我还是执行佛所讲的吧。”“弥陀弥陀直念去”,佛号只管一直念下去,心不分别意不散乱,这样念佛心才能清净。
&&&有位居士问念佛时妄念很多怎么办?不碍事,念佛时涌出妄念,马上出声把它压下去。佛号好比是大米,妄念好比是高梁米,高粱米一露头,我们马上捏上一把儿大米把它盖上;再出来,再出来我再捏上一小把儿……当你装粮的这个“器皿”快要盛满时,你随便抓一把看看,是大米多?还是高梁米多?妄念起不要害怕,“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念佛时昏沉也不要紧,如果在打坐,可以起来经行,慢慢走着念佛,清醒了再去静念。提到静念,我们修净土不要执于单盘、双盘,因为我们念佛修的是心,不是修腿。曾经有一位居士告诉我:“我现在念佛可精进了,以前打坐时腿疼得不得了,现在能压下去了。”我说我们念佛修的是心,而你修的是大腿,修腿有什么用啊,这些都是相嘛。我们念佛时为什么要打坐呢?打坐是稳住心神的一种方法,但念佛不打坐也能往生。盘不盘没多大关系,单盘、双盘盘不上非要硬盘,那不是让骨头受罪吗?不要在这些相上执著,怎么样都好,就是佛号不入心不行。能够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叫做佛号入心,但还没有达到成片。
&&&没有念和不念,心中发出的每一句佛号要让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后再入心,佛号一定要听清楚,而且要钝化耳根,不要让自己的耳朵太灵敏。念佛就是念佛,要专注于由内心发出的佛号声,不要去捕捉外面出现的境缘声,这样念佛,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是净心,相继是不断;“不假方便”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再用其他法门加以补助。什么是夹杂呢?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讲得很清楚:“修净土之人,最忌夹杂,又是诵经,又是持咒,又是做法会……”这些为什么是夹杂呢?因为有分别心、执着心掺杂在里面。有分别心、执着心就不能清净,所以我们要“净念相继,不假方便”,真想当生成就,就不要搞这些。但是为了度众生,我们偶尔表演表演也可以,并不是绝对。
&&&我们去某个寺院,他们那里的护法穿的衣服上都有“护法”两个字,还挂着牌。我问一些老居士有没有把握往生,佛号念得怎么样?他们说不知道,佛号也没有时间念,就是一天天忙得头昏脑涨。我跟他们讲:“你们这样护法护来护去的谁来护持你们呢?将来到哪里去呢?”他们想想也不知道将来到哪里去。我说你们已经听闻佛法,再不老老实实念佛,到时候就很危险了。他们说:“犟牛居士你给想想办法,寺院没人护持能行吗?师父们怎么办呢?”我说:“寺院师父们正修正念,肯定会有人来护持,你们年老的撤下来新人肯定接上去。如果师父们不是正修正念也不会饿死,法界众生中也有天魔波旬的弟子,也会给他们供养。只要正修正念,自有韦驮菩萨护法,你们都七老八十了,佛号未成片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念佛去吧……”直心是道场,这样讲就是慈悲。
&&&纯印老人住世一百零八年,天天给我们示现清净心、平等心,表演布施、忍辱、禅定。如何能达到她老人家的境界?念佛!不老老实实念佛,一天天地忙于事务,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啊。什么是佛门兴盛?佛门以无事为兴盛。你别看这个寺院小,香火不济,这里天天没事,清净啊!无事才能老老实实念佛,才能认认真真修行。表面看上去忙忙乎乎,香火鼎盛,这些地方最好少去,有场未必有道。尤其是那些旅游景点,天天总围着游客们转来转去,哪里会有修行的时间。如果发愿当生成就,为什么不找一个清静的寺院呢?我们这座寺院不要再翻修扩建了,你费九牛二虎之力,二十年之内不会批不下来文件,二十年之后,这个寺院肯定有人管。这些话你们年轻人可以记下,我是赶不上了,二十年之后你们印证,老师父要把证件好好保管,会有那么一天,但不是现在。现在的师徒解决不了,你们跑到中央也解决不了,这个寺院法运未到。
&&&昨天有位居士好心,说犟牛居士你给他们也化化缘吧,用不了多少钱。我没讲话,法运未至有什么办法,非是人力所能为。我们佛家也是如此,一九九五年以前是佛法最衰微的时代,现在一点一点转变了,但也会有挫折和困难。如今我们国家有宗教政策,我们佛门弟子也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要爱国爱教,所作所为不要给佛门脸上抹黑。依智不依识,我们学佛人一定要用智慧、用理智,不要用感情。为了让大家念佛都能功夫成片,下面我讲一讲呼吸念佛方法,这就是我所到之处供养同修的一个特殊法门。
&&&所谓呼吸念佛方法,前两个月我才搞清楚,不是我推广的,也不是我发明的。我老伴看虚云老和尚开示,里面讲一个出息入息念佛,还有弘一大师也这样讲,出息入息念佛就是呼吸念佛。四川刘洙源老菩萨修呼吸念佛方法是站着往生的。这都说明呼吸念佛方法古大德们早已开始弘扬,只可惜没有推广开,现在看来机缘成熟了。呼吸念佛经过这几年实践的检验,确确实实是好,在梅河、吉林好多人都在运用呼吸念佛方法,尤其是吉林,这次我到那里一看,老居士们好像都年轻了十岁,红光满面,一看就和一般人不一样。
&&&什么叫呼吸念佛?首先要讲清楚,呼吸念佛不是修禅定。以前我们念佛是用第六识——意。意是起分别作用的,而我们现在用呼吸念佛方法,是用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起的作用是执著。顺便简单讲一讲转八识为四智。我们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识就是妄想、分别和执著。迷时称为八识,悟时八识就转为四智。昨天有位居士讲自己总有妄念,我说你如果没有妄念你的自性和菩提心也就没有了,它们是一码事。迷的时候八识起作用,悟的时候四智起作用,关键是如何做到转识成智。如何转呢?如果抓住主要矛盾,转并不难。要找到主因,由因上起修,果自然转。
&&&首先让第六识的意不起分别,不起分别,意即转为妙观察。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觉、意生法此六根照样起作用,但是不要和六尘挂钩。根本来是清净的,尘是不净染污的。当你的眼睛看见东西时首先是根性起作用,但紧接着就变成尘了,眼见到色,色尘起作用了。这棵小树有多高,多少枝叶……根被尘所扰就产生了分别。所以我们要把第六识意转为妙观察,就是要回光返照,舍识用根。
&&&第七识是末那识,末那识是执着识。如果把阿赖耶识比喻一个大仓库,末那识起的作用就是搬运工,而且这个搬运工非常执著,不管好坏,在尘起作用以后,马上把它们搬进阿赖耶识里面去。起心动念,言语造做,好坏一起装。为什么我们不要总是忏悔呢,忏悔即安乐,后不更造就可以了。如果忏悔起来没完没了,忏悔一次末那识就给你搬一次,搬来搬去,阿赖耶识里全都是这些忏悔的业障。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现在运用第七识末那识来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样就能把末那识转为平等性了。如果能把第六和第七这两识转过来,阿赖耶识就变成大圆镜智,大圆镜智一转,前五识就能转为成所作智。转八识为四智我就不详细讲了。
&&&呼吸念佛就是运用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不是起执着作用吗?我们现在就在呼吸之中让它往阿赖耶识里面搬佛号,把佛号和呼吸融合在一起,一喘气“阿弥—陀佛”,一喘气“阿弥—陀佛”……我们培养第七识,把佛号融入到呼吸中,在一呼一吸时加两个字。一定要记住,不要改变正常的呼吸,也就是要让佛号随顺自然呼吸:“阿弥(吸)—阿弥(呼)”;或者这样“阿弥(呼)—陀佛(吸)”……出气加“阿弥”也行,入气加“阿弥”也行。先用第六识意来培养它,渐渐地末那识就要接手了,只要把末那识培养成,一切就好办了。只要能坚持,根性好的三个月,根性差的半年,不用再去想,一喘气就是“阿弥—陀佛”!自然而然一呼一吸就是“阿弥陀佛”了。
&&&这个方法在什么时候运用呢?诸位同修一定要注意,在静止状态下用。你的身体不再动了,睡前、醒后或者打坐的时候用,单盘也行,双盘也行,闭上眼睛端坐在沙发、椅子上也行,就是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中加入阿弥陀佛名号。这就是呼吸念佛方法,也叫出息入息念佛。但我们不要搞错,这不是修禅,修禅我们的根性不够。还有一点,身体活动的时候不能用呼吸念佛方法。走路我们可以随着脚步念佛,切菜可以随着手动的频率念佛……总之,身体活动的时候不能用,如果在身体活动的时候强加意念,弄不好容易得癔病,所以同修们一定要注意。另外,法无定法,呼吸念佛要根据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根性来修,有的同修呼吸很缓慢,觉得念四个字比较适合,那么就念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如果觉得念一个字感觉好,念一个字也可以,“阿—弥—陀—佛”……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你认为哪样适合自己就选择哪样。学会以后同修可以回去试一试,练习一个月以后,你就会有心得了。
&&&如果同修们能够坚持,最长半年,你可以走到凡圣同居土的中上品往生,肯定往生!如果呼吸念佛方法能够运用自如,一般情况下不会得疾病,即使你业障深重,得了疾病也不会有痛苦。
&&&我们已经得到了验证,现在吉林、梅河有许多居士都是用呼吸念佛方法往生的,有疾病的同修走时也没有痛苦。丰满有一位老居士叫李桂芬,她跟自己的女儿说话时还提到我:“犟牛居士让我出院,我现在明白他讲的这个念佛方法了……”讲讲话闭上眼睛了。她女儿说我妈睡着了,她老伴走过来一看,“什么睡着了?你妈妈走了……”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呀,这就给我们验证这个方法确实好!李老居士得的是直肠癌,大夫说已经不能治愈了,她就让人找到我,非要跟我结法缘不可。那天张居士跟我受了好多苦,大雪没到膝盖,我们一路踩着雪走到医院。到那一看老太太确实不行了,我说:“你要听我的话就赶快回家吧,不要治了,在这躺着也是活受罪。”那时她对呼吸念佛方法已经明白一些了,再加上整天躺在病床上不动弹,所以不到几天功夫就成片了,佛号功夫成片,人还有不往生的道理吗?
&&&所以我劝同修们一定要学。呼吸念佛就是培养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因为它非常执着,你一喘气它就给你往阿赖耶识里搬佛号(阿赖耶识掌管我们的转世),而到运用纯熟时,它也不管你有没有佛号了,只要一喘气它就给你搬“阿弥陀佛”……但所有这些我们千万不要去求,一切顺其自然,如果一求,不但不能往生,恐怕连呼吸念佛方法也要扔掉。所以呼吸念佛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先亡四肢,后亡身体(只是在打坐时会出现)。在这个时候同修千万不要害怕,“怎么我的手没有了……怎么我的身体没有了……怎么我不念佛了呢……”这是一个好的境界,实际你念没念佛呢?念佛!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念和不念的念头,是你自己不觉而已。“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到时候同修即可自己去体悟。
&&&这个时候你可不要想着去找自己的身体,有一位居士出现过这个境界,马上找起身体来了,结果连呼吸念佛方法也不会了。我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我们的根性不同,有一些老居士很快就能达到这个境界,可你千万不要害怕、惊恐,“我是不是往生了?!”往生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有什么可害怕的?其实不会往生,慢慢就会回来的。打坐前你可以告诉家里人,如果想要招唤你,不要用手拍打,可以在你耳边三弹指,一弹就可以回来了。如果根性好弹不回来,可以用引磬,在耳边“当”地一敲就回来了。如果还不行,入到了甚深境界怎么办?找位居士念一遍《心经》,肯定回来。如果说周围没有人怎么办?那你就“睡”吧,睡三个小时也就回来了。修到这种程度,吃饭、睡眠都会很少,因为你的心已经达到一定的静止状态。其实我们的体力大多消耗在妄想上,心能清净,吃一点点就可以了,不吃也不饿,吃了也不饱。
&&&呼吸念佛方法修好了即可达到这样的境界。外地有位居士曾经打电话问我,他说:“犟牛居士,我打坐已经七年了,怎么从没出现你讲的这种情况,你是不是骗人呢?”我说:“《康熙字典》你看过没有?”他说没有看过,只经常看《新华字典》。我说:“《新华字典》上的字你是不是都认识?”他说哪能都认识,都认识就不查字典了。我说:“你不认识的字是不是《新华字典》记错了?”他一听没有讲话,啪一声把电话撂了……这位居士还是很有悟性。所以想问题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自己达不到并不等于那个境界就没有。不会就要好好去修,呼吸念佛如果修得如法,三个月就会有心得。另外,在我们呼吸念佛的时候,一定要钝化耳根,“外音入耳犹幻境”。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眼睛有墙挡着我们看不见,耳朵可不行,十里八村的声音也能马上捕捉到。所以呼吸念佛时我们要钝化耳根,因为声尘入耳就干扰了心性。
&&&同修们一定要把呼吸念佛方法告诉还没有闻到的同修,千万千万不要吝法呀!要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样都能当生成就。
&&&另外,打坐时如果有自己所求得的境界出现,我劝同修赶快放下,什么一片空白了、轻安了……不要去管这些,只管踏踏实实地念佛,放下贪求之心,以免心魔作怪。
&&&佛法讲“教理行果”,佛的教诲起源于不变的真理,明白道理我们就要去身体力行,明理以后去行去做,一定得果。想要契入真如本性,证得菩提果位也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和“教理行果”四个字相对应。信,佛的教诲相信了,我们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不相信那就别学了,佛讲那叫一阐提。“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往生的三资粮即起始于信,相信极乐世界美好才发愿要去,信要绝对相信。解,佛理我们要“解”,解要靠自悟,不要依外缘。行,佛理我们理解了,还要去做。对我们修净土来讲行就是念佛。证,努力去行去做,得果后就有证了。我们明白呼吸念佛方法的道理,如法去行去做,往生以后我们就能证得果位。
&&&如果不相信这个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净念相继”这一条你能不能达到?相继就是佛号不间断。你说自己念佛功夫很好,已经“相继不断”了,但白天不断晚上佛号断不断?晚上断也是断,断就没有相继。古大德讲“佛号如珠,念头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串”。我们念佛不求成片,但必须要首先达到不断,如果晚上不念佛,穿好的“珠子”就断掉了。不只是晚上,还有人讲在不洁净的地方不能念佛,这不也是断吗?哪有净和不净啊?上厕所也必须要念!不要出声在心里默念。
&&&我去某个寺院,男众的厕所建在院墙外面,晚上锁大门以后,男众上厕所出不去,出不去怎么办?憋一宿也够呛啊……一位小师父看见我了,说:“老居士你怎么可以这样啊,这里是净土……”我跟他说:“那就麻烦小师父给我找个秽土的地方好不好?”哪里有净土和秽土啊?哪里又有没有佛的地方呢?佛在微尘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粒细沙、一个针尖上都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转大法-轮!针尖没有扩大,佛的法身也没缩小,你怎么理解?本来无大无小,“芥子纳须弥”。一个芥菜子把须弥山装在里面,芥菜子没有变大,须弥山也没变小,你能不能理解呢?这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我们搞不明白,也不要硬往里钻。一如一如,不要分别,行与不行是我们凡夫心分别出来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再去念佛试一试,境界肯定会提升很快。念佛如果有了心得,有些事情你就可以自己去处理了。呼吸念佛方法掌握以后,可以达到凡圣同居土的中上品,下品和你没份。如果功夫更近一层,达到事一心不乱,可生到方便有余土。所以同修们为了避免无量劫的修行,还是好好用些功夫,老老实实念一念吧。但是不要求,求不得、求不得,求决定不得!悟得、证得、修得。如果能念到理一心不乱,往生就是实报庄严土。但是这个可以肯定,在座的没份,我也没份,那是十回向品位菩萨们的境界。再往上就是常寂光土,就是佛了。不管品位如何,只要往生到了那里,“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纯印老人一生修学的是什么呢?可以肯定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如果这个法门和她老人家没缘,我也不会得到,也不会传这个法。记得老人家一坐在小垫子上就开始“睡觉”,我小时候淘气,看到老人家一坐下来“没气儿”了,我就趴到她鼻孔那里去听,半天半天出来一点点气息……半天半天又收回一点点气息……把我憋得心里非常难受。我曾经告诉我老伴,让他把我关到佛堂里七天,锁上门,七天之后,不要把我送去火化场,你用引謦敲我,我肯定能回来。但她不敢,说一天一宿可以,七天舍不得。我说别一天一宿,七天没有问题,为什么?呼吸很少,身体所需的能量从毛孔进出,都可以保持住,七天绝对不会有问题,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议。但七天以后送到火化场可就麻烦了,那可真是回不来了,所以同修们千万试验不得。
&&&我劝同修,一定要学会呼吸念佛方法,往生好有保票。我们现在这样念佛未必真有把握往生,也许少量人能走,而且走得也很困难,要那么多人连敲带喊地助念,实在是太麻烦。你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身体这个臭皮襄随便让他们鼓捣,因为佛号连成片,绝对没有中阴身。儿女、家亲眷属不信佛法也没有太大关系,命终的时候在念佛当中走,佛早就在那等着呢!呼吸一停就跟着佛走啦,还要这个臭皮囊干什么!这是真正的自救法,靠别人不行,我们要自己救自己。
&&&呼吸念佛方法大家听明白没有?记住这几句话:一定要在静止状态下练习,要把佛号融入到呼吸之中;再一个,不要求新的境界,千万不要求!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昨天今天明天台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