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是城市户口吗?城镇属于城市还是农村镇户口吗?

晋江市区成熟,这不是岛外各区能比的。反正城市生
[噢解决XMHOUSE网友]
晋江市区成熟,这不是岛外各区能比的。反正城市生活都一个鸟样,晋江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那些没被厦门户口绑死的人
该新闻其他评论(5)
退一步到晋江去XMHOUSE网友
123XMHOUSE网友
网友XMHOUSE网友
我是晋江人,买房被套XMHOUSE网友
我是晋江人,买房被套XMHOUSE网友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放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三级小城镇发展方向,以推动小(城)镇与大城市协调发展。同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对应,形成了完整的城、镇、村三级一体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据介绍,特色小镇发展将重点立足产业、功能、机制等,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另外,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并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强化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有序设市。
(记者 李志勇)
标签:小城镇|落户限制
责任编辑:陈子汉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你至少需要输入
个字&&&&昵称:
特别说明: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即来源未注明“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稿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或来函告知,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个工作日内删除相关内容;编辑电话:02016最新户籍制度改革
2016最新户籍制度改革
&&&&来源:时事政治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提供的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最新消息内容,欢迎阅读了解,希望你喜欢,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发改委:中国已有28地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具体方案  中国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19日在京透露,目前中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2016年官方首要任务是使“所有地方都能够出台具体落实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徐林是在国家发改委介绍“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的发布会上说这番话的。  徐林当天还谈到居住证条例的落实情况。他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督促各地,按照国务院要求不打折扣地出台本地居住证条例的实施办法。  徐林强调,设定居住证制度很重要的要求是不能设前提条件,“如果设很多前提条件就和户籍制度没有什么区别了”。  对于持有户籍的人口和持有居住证的人口所获取公共服务的差别,徐林介绍说,民众如果能够在一个地方落户,那么其享受的公共服务待遇就和当地已有户籍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待遇完全一致。相较而言,居住证条例目前强调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徐林解释说,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地方差距大一些,有的地方可能差距很小。他表示,官方总的制度设计是随着居民在一个地方持有居住证的时间越长,其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户籍人口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差距要逐步缩小。  徐林强调,通过上述安排,也许到某个时段之后,居住证和户籍制度之间就没有什么差别,“那时候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最终可以让位于居住证制度”。  昨天下午,国家发改委就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等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介绍,目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  徐林表示,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务院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后,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有几个地方还没有出,所以今年首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出台具体落实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徐林说,即便是落户一亿人,还有两亿人不能落户,所以居住证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居住证条例出台后,各地也有贯彻落实的问题,发改委也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督促各个地方,全面准确把握好国务院居住证制度条例的要求,出台本地居住证条例的实施办法,不能打折扣。设定居住证制度很重要的前提是不能设前提条件,像户籍那样设很多前提条件,如果设很多前提条件就和户籍制度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要重点推动的工作。  对于持有户籍人口和持有居住证的人口在公共服务上有什么差别的问题,徐林表示,一般来说持有一个地方的户籍,那就和原来的户籍人口享受完全一样的公共服务待遇,对没有户籍的那部分人,持有居住证的人强调的只是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每个地方差距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差距大一些,有的地方可能差距很小。徐林说,“总的想法是随着居民在一个地方持有居住证的时间越长,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户籍人口的水平差距要逐步缩小,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通过这样的安排,也许到了某个时段之后,居住证和户籍制度之间就没有什么差别,那时候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最终可以让位于居住证制度,这是制度上的设想。  晋江探索户籍制度改革 打破“户口=市民待遇”的固有格局  传统的户籍制度下,住房与户籍挂钩,户籍与教育、医疗等福利捆绑――这在国内,基本成为相对“固化”的户籍制度模式。近年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区域,晋江在居住证、积分制、无房落户等方面进行探索,试图剥离捆绑在户籍上的福利,拆除户籍制度的“藩篱”,推动外来人员加快融入当地。  户籍住房脱钩,无房亦可落户  12日下午,在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来自湖北仙桃的赖小华顺利办理了落户手续。“没想到无房也能在晋江落户,手续也很简单,不到15分钟就办好了。”他高兴地说。  赖小华在位于晋江市梅岭街道的露友公司务工6年,在晋江没有房产。最近,了解晋江的无房落户户籍政策后,他决定将户籍从老家仙桃迁来晋江,明年将在老家的儿子转到晋江读书,全家在晋江定居。  从申报材料到正式落户晋江,赖小华前后只花了不到5天的时间。  2013年9月,晋江率先在全省出台流动人口落户管理新政,放宽流动人口落户条件,明确无房也可落户,并要求做到符合落户条件的先接收,再跟进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工作,不得将限制落户作为推动、落实计生工作和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手段。  2014年9月,晋江市公安局下发《晋江市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流动人口落户制度改革,明确要求针对外来工落户,实行户籍与住房脱钩的“先接收落户、后跟进管理”政策。  与住房脱钩,户籍落在哪?  晋江市推出了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集体户的新办法,一企一户,企业的外来工就落在集体户里。企业负责人担任集体户“家长”,在计生、综治等方面全面负责。  对符合落户条件,但没有房屋又没有单位的外来人口,晋江采取将镇(街道)、村(社区)所在地址作为公共地址设立集体户的办法,解决其落户地点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晋江已在19个镇(街道)、392个村(社区)和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集体户,已有26101名流动人口成功申请落户晋江市,成为晋江市的新市民,享有当地市民同等社会福利。  加入积分管理,享受优待项目  2014年9月,为加快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引导一批融入深、贡献大、素质好的流动人口优先落户,晋江市公安局协调相关部门,牵头起草出台了《晋江市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从融入程度、综合素质、发展贡献、社会奉献、杰出表现、行为控制6个方面设置指标,对流动人口实行积分管理。  去年4月,晋江首次对外公布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排名情况。同时,公布1006套安置房房源,供流动人口按积分排名顺序逐次选择购买。  根据管理办法,积分排名靠前的流动人口可享受优待政策。晋江为积分排前1000名的流动人口推出“两个1000”优待项目,即可在政府提供的1000个公办学校就学名额和1000套安置房中,按积分高低依次选择;自行购买商品房的则给予补助。  来自漳平的杨玉火在2014年度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中排第4名。他来晋江已有20年,现在一家私营企业从事财务工作。“我申请了子女入学、购房补助两个优待项目。”杨玉火说,“去年,孩子顺利上了小学,有了积分政策,省去不少麻烦。买商品房,还可以得到政府5万元补助。”  像杨玉火一样享受优待的外来务工者还有不少,来自安徽的许倪梅也是其中之一。她来晋江已有十几年,现任一家食品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按照管理办法,许倪梅在2014年度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管理中排第48名,可以享有安置房购房资格优待。  据统计,截至目前,晋江市申请参加市民化积分优待的流动人口已达52012余名。  办一张居住证,拥有30项市民待遇  与2万多名落户在晋江的外来务工人员相比,更庞大的群体是100多万名持居住证的外来务工者。  记者在晋江采访期间发现,外来务工者到晋江后,都会自觉去所在地的镇(街道)、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或派出所,办理一张类似于身份证的晋江市居住证。  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第一个实施居住证制度,持证流动人口可享受卫生、教育、就业等22项优惠待遇。2014年9月,晋江市拓展了居住证服务内涵,持证者享有的市民化待遇增加至30项。  “流动人口只要年满16周岁、在晋江居住1个月以上,可以就地在‘市、镇、村、企’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站)申领居住证。”晋江市公安局政委黄建辉介绍。  “持有晋江市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得到的实惠之一便是与本市市民享受租住廉租房(公租房)、购买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同等待遇。”黄建辉说,目前,已累计向流动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3830套、占全市配售配租总数的67.4%。  在30项市民待遇中,外来务工人员最看重的是子女的教育。  “这是办理居住证的最大好处!打工的人都特别看重这点。”来自江西赣州的刘文明到晋江已有8年,自己的小孩正在读小学,“我的孩子拥有与晋江本地学生一样的就学升学权益,这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亲近感。”  据了解,目前,晋江的外地学生已达21.53万,占在校生的60%,且93.2%以上就读公办学校,市财政每年投入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教育经费达17亿余元,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  截至目前,晋江市已累计办理居住证240余万张,超过80%的流动人口办理了居住证。  期待更多改革红利  晋江从无房落户、居住证、积分制三方面入手,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外来人口融入,是我省县级政府探索社会治理模式改革的一个生动案例。  目前,在不少地方,户口意味着市民待遇,而住房与户籍挂钩的制度,无疑抬高了户籍准入门槛。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生活,一本户口簿,成为他们融入当地的现实障碍。这,正是晋江户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  从晋江的经验看,让社会福利政策与户籍逐步脱钩,是户籍改革的核心问题。由此看来,户籍制度改革绝不是一个部门单兵突进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各地公安、民政、卫计等相关部门协力作战,才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百万外来工,是晋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晋江市户籍改革举措,打破“户口=市民待遇”的固有格局,加快了广大外来工的融入,有利于提升晋江的城市吸引力和活力,从而激活更多改革红利,为晋江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
读了《2016最新户籍制度改革》的人还读了:
与2016最新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文章
相关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户口与城镇户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