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威集团化解去产能职工安置政策办法

去产能,人去哪儿?—— 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分流安置职工
分流 新华社发
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2日表示,今年两会将围绕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安置工作主题,举办一次提案办理协商会。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
稳妥安置职工政策密集出台,中央财政千亿元奖补安置
人社部近期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
去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省,据预测到2017年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行业42.6万人。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去年全区140处煤矿停产半停产、7家钢铁企业停产,共涉及职工3.4万人。
记者梳理统计发现,在今年初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均提出“积极应对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等职工安置就业要求。
河北省此前出台的职工安置分流相关政策要求,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规定比例或人数的,须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关停并转的,应当预先制定职工安置分流方案。
江苏、湖北、广西等省份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纷纷制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如江苏省明确,对兼并重组、产能化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
内部安置、外部转岗、扶持创业,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
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如何安置?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内部安置。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各地通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重组等方式,鼓励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作为职工安置主要渠道。在河北省,截至去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
——外部转岗。一位社保业内人士表示,去产能涉及职工的安置分流,尤其是关停破产企业,需要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组织专项招聘会,将人员需求企业和去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帮助职工外部转岗。此外,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指导,协调小额创业贷款,鼓励有意愿、有技能的职工自主创业。
据悉,近年来,武钢集团在前期安排部分员工到地方就业的基础上,还与劳动、工会部门组织专项招聘会。仅2月底的一场招聘会,就有超过1500名职工与其他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协议。天津市安排10亿元资金,对参加职业培训的企业职工给予80%到100%的培训费补贴。
——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于部分临近退休、就业困难的人员,要通过内部退养和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托底”。
一位国企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政策,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由企业提供生活费并缴纳社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年龄偏大、技能不足或身有残疾的职工,则推荐参与政府公益性岗位应聘。
吸纳就业有较大空间,政府职责重在引导和“兜底”
在不久前的G20财长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财政有预算给予下岗工人足够的支持。还有不少与会权威人士认为,除了财政托底,此轮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并不大,中国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有可能吸纳产能过剩行业分流人员。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强调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解决好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问题。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东部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吸纳就业的渠道比较多,即使某些行业企业出现比较集中的减员,也可以平稳过渡,不会有明显的压力出现,“但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方,职工安置再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郑东亮表示,除了煤炭和钢铁行业,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也存在去产能压力,加上处置“僵尸企业”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些行业与企业都面临职工安置问题,具体涉及职工规模尚不清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朝克认为,当前建立标准、摸清底数、制定系统性方案仍是职工安置的首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
(记者李劲峰、秦交锋、刘硕、乌梦达、翟永冠、张丽娜)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去产能,人去哪儿?—— 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分流安置职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去产能,人去哪儿?—— 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分流安置职工
分流 新华社发
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2日表示,今年两会将围绕积极稳妥做好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安置工作主题,举办一次提案办理协商会。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
稳妥安置职工政策密集出台,中央财政千亿元奖补安置
人社部近期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
去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省,据预测到2017年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行业42.6万人。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去年全区140处煤矿停产半停产、7家钢铁企业停产,共涉及职工3.4万人。
记者梳理统计发现,在今年初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均提出“积极应对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等职工安置就业要求。
河北省此前出台的职工安置分流相关政策要求,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规定比例或人数的,须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关停并转的,应当预先制定职工安置分流方案。
江苏、湖北、广西等省份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纷纷制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如江苏省明确,对兼并重组、产能化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
内部安置、外部转岗、扶持创业,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
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如何安置?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内部安置。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各地通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重组等方式,鼓励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作为职工安置主要渠道。在河北省,截至去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
——外部转岗。一位社保业内人士表示,去产能涉及职工的安置分流,尤其是关停破产企业,需要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组织专项招聘会,将人员需求企业和去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帮助职工外部转岗。此外,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指导,协调小额创业贷款,鼓励有意愿、有技能的职工自主创业。
据悉,近年来,武钢集团在前期安排部分员工到地方就业的基础上,还与劳动、工会部门组织专项招聘会。仅2月底的一场招聘会,就有超过1500名职工与其他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协议。天津市安排10亿元资金,对参加职业培训的企业职工给予80%到100%的培训费补贴。
——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于部分临近退休、就业困难的人员,要通过内部退养和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来“托底”。
一位国企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政策,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由企业提供生活费并缴纳社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年龄偏大、技能不足或身有残疾的职工,则推荐参与政府公益性岗位应聘。
吸纳就业有较大空间,政府职责重在引导和“兜底”
在不久前的G20财长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财政有预算给予下岗工人足够的支持。还有不少与会权威人士认为,除了财政托底,此轮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并不大,中国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有可能吸纳产能过剩行业分流人员。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强调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解决好职工的转岗、技能培训等方面问题。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东部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吸纳就业的渠道比较多,即使某些行业企业出现比较集中的减员,也可以平稳过渡,不会有明显的压力出现,“但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方,职工安置再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郑东亮表示,除了煤炭和钢铁行业,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也存在去产能压力,加上处置“僵尸企业”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些行业与企业都面临职工安置问题,具体涉及职工规模尚不清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朝克认为,当前建立标准、摸清底数、制定系统性方案仍是职工安置的首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政府职责在于政策引导与“兜底”保障。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
(记者李劲峰、秦交锋、刘硕、乌梦达、翟永冠、张丽娜)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本届全国两会,华龙网派出3名首席记者和1名摄像记者组成的实力团队,将通过全媒体的方式传递两会声音。除常规的文图、视频报道外,还将推出全媒体脱口秀《龙哥说两会》,同时还将邀请代表做客节目,推出《龙哥说两会之代表面对面》、《全国两会微访谈》等系列报道。
·······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加快去产能、加速&僵尸企业&退出,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难免带来阵痛,如何应对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热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有30个省份提出去产能安排,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稳定岗位和分流安置职工相关政策。
  地方密集出台安置政策中央财政奖补千亿元
  人社部近期披露,初步统计全国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亿元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
  去产能任务艰巨的河北省,据预测到2017年化解产能过剩,涉及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行业42.6万人。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去年全区140处煤矿停产半停产、7家钢铁企业停产,共涉及职工3.4万人。
  记者统计发现,在今年初地方两会上公布的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均提出&积极应对化解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妥善做好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等职工安置就业要求。
  河北省此前出台的职工安置分流政策要求,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过规定比例或人数的,须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方可实施。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关停并转的,应当预先制定职工安置分流方案。
  江苏、湖北、广西等省份在国家政策基础上,纷纷制定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的政策。如江苏省明确,对兼并重组、产能化解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
  三大转岗安置主要渠道内退和公益岗位托底
  去产能后的企业职工如何安置?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内部安置。当前各地通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支持企业重组等方式,鼓励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作为职工安置主要渠道。在河北省,截至去年10月底产业结构调整涉及职工51.8万人中,企业内部转岗留用达24.87万人,占比接近一半。
  &&&外部转岗。一位社保业内人士表示,去产能涉及职工的安置分流,尤其是关停破产企业,需要社保、工会等部门积极组织专项招聘会,将人员需求企业和去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帮助职工外部转岗。此外,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创业技能培训指导,协调小额创业贷款,鼓励有意愿、有技能的职工自主创业。
  据悉,近年来,武钢集团在前期安排部分员工到地方就业的基础上,还与劳动、工会部门组织专项招聘会。仅2月底的一场招聘会,就有超过1500名职工与其他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协议。天津市安排10亿元资金,对参加职业培训的企业职工给予80%到100%的培训费补贴。  &&&内退和公益性岗位&托底&。一位国企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政策,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岗位休养,由企业提供生活费并缴纳社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年龄偏大、技能不足或身有残疾的职工,则推荐参与政府公益性岗位应聘。
  吸纳就业还有较大空间政府要提供技能培训
  在不久前的G20财长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中国财政有预算给予下岗工人足够的支持。不少与会权威人士认为,除了财政托底,此轮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并不大,高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有可能吸纳产能过剩行业分流人员。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强调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东部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吸纳就业的渠道比较多,也可以平稳过渡,&但在一些产业单一的地方,职工安置再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朝克认为,当前建立标准、摸清底数、制定系统性方案仍是职工安置的首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为安置职工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选择,让这些人员不仅有去处,更能有出路。关于在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苏人社发〔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关于在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苏人社发〔号)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栏目导航
&&共有 4924 位读者读过此文&&&&&&&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集团公司四煤矿通过去产能职工安置方案
&&发表日期:日&&
作者:吴艳辉
&&&&【编辑录入:】
&  “51票同意,2票不同意,2票弃权。”11月18日上午,《黄冲煤矿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方案》经该矿八届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一次性高票通过。截至当天,宜萍、杨桥、巨源和黄冲四家去产能煤矿的《职工安置方案》在本级职代会上一次性获得通过,为集团公司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创造了条件。  在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集团公司成立了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4个督导组,各去产能煤矿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政策宣传、职工安置和矿区维稳等专业工作组,整合精干力量,分工负责,按照任务清单精心做好职代会召开的前期准备工作,详细制定工作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  集团公司加强政策宣讲,做实思想工作。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站等各类宣传媒介,以及中心组学习和动员大会等,广泛宣传、详细解读《职工安置方案》,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准确领会政策、吃透精神。萍矿集团和各矿党政主要领导深入矿区一对一交流,面对面谈心,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正面回应热点焦点问题,疏导职工情绪,有针对性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周密细致组织职工代表集中学习讨论,收集整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设立安置政策宣传咨询台, 接待职工群众咨询,释疑解惑。  集团公司强化督导到位,督导组坚持每天深入各煤矿督导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进度;强化工作纪律,统一政策口径,严守政策底线;强化完善协商沟通机制,严格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切实保障职工民主权益;强化信息反馈,建立信息日报制,公司去产能办坚持每天调度一次工作推进情况,编写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日报,每晚七点半召开情况汇报会,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的对策与措施;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履职到位,严格追责问责,积极化解各类矛盾,为职代会的召开营造稳定的环境。  集团公司还积极对接地方党委和政府,争取公益性岗位托底、落实职工“双创”等就业帮扶政策支持。注重人文关怀,实行刚性制度有情操作,特别是对困难职工和零就业家庭,加大精准帮扶力度,进门入户为特困职工建立帮扶档案。集团公司和去产能煤矿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积极为职工寻找上岗机会;政企联手举办大型招聘会,用市场化办法引导职工自主择业;争取政府补贴举办技能培训班,拓展职工再就业空间,使职工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赢得了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相关专题:
?&专题2信息无
& 热门文章:
&? [166729]
&? [119618]
&? [99093]
&? [97354]
&相关文章: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6]
&?[<font color=#4]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制作
E-mail: Tel: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原标题: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华晔迪)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而是这项工作的。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与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也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千方百计把这项工作做好。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投资拉动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多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数百万钢铁职工功不可没。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回落,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扩大,化解过剩产能,已成为钢铁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
这一过程中,广大职工最关心的就是自身安置问题,这涉及他们今后的生活来源和社会保障,对许多职工来说,这是家庭最根本的生计问题。而如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争取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直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务院4日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多项举措要求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意见强调“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不得实施”。
化解产能过剩,成败关键在执行。人们期待,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能够妥善处理好企业关停、产能化解中的职工权益问题。人们更加期待,经过去产能洗礼,钢铁行业能够实现跨越式提升,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 黄林昊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齐栋梁_NF286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产能职工安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