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论文与前景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强大生命力-新华网
|||||||||||
最新播报: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强大生命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晚在华盛顿布莱尔国宾馆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主席指出,事实充分表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目标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双方应该坚定沿着这个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下阶段,双方应该继续加强高层交往,积极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加强舆论引导,保持中美关系发展良好势头,并为今后更长时期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双方达成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2014年11月,在奥巴马总统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从6个重点方向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理念,是用一种新思维、新眼光来看待和规划中美关系前景。这种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其中,不冲突不对抗是底线,相互尊重是交往准则,实现合作共赢是努力目标。这是中美两国元首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国情和世界大势出发,共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双方决心打破大国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两年多来,在两国元首的亲自推动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双方不断推进各领域协调和合作,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政治领域,双方各层次对话交流不断加强,在伊朗核、朝核、南苏丹、阿富汗、中东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以及抗击埃博拉病毒、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在经贸领域,双方利益汇合面不断扩大,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超过5500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超过1200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在人文领域,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突出,去年人员往来超过430万人次,并相互为对方国家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为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签证。在军事领域,双方相对薄弱的关系取得明显改善,两国防长和总参谋长实现互访,中国军队2014年首次参加由美方主导的“环太平洋军演”,并积极推进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建设。这些成果有力展现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当然,中美两国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发展”“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只要中美双方能从大处着眼,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坚持以建设性方式妥善处理,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维护,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就可以得到加强。实现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符合中美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相信只要中美双方守住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筑牢相互尊重的基础,就一定能做好合作共赢这篇大文章。
  中美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历史高度,如何在新起点上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为此提出四点主张,不仅明确了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路径,更为处于关键节点的中美关系注入信心和动力,让人们对世界和平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一是正确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加深对彼此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邻盗斧,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合作共赢,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三是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四是广泛培植人民友谊,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中美友好的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中美建交36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全世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事业。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秉承大国担当,登高望远,始终坚持正确方向,采取扎实措施不断充实中美关系战略内涵,不断增强战略互信,就一定能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南方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img src=&/50/dad6682acdd3673bfc2d04eb_b.jpg& data-rawwidth=&566&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6& data-original=&/50/dad6682acdd3673bfc2d04eb_r.jpg&&&p&今年以来,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力度明显加大。即便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ISIS的现实挑战和威胁,在2月初公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太再平衡”依然被列为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同时,白宫高调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等亚太四国领导人年内访美,这一非同寻常的外交举动也充分表明了美国全力推进“亚太再平衡”、并与相关国家加强联系的决心。&/p&&p&对于美国而言,中美关系既是“亚太再平衡”框架下的一个方面,也是需要单独慎重考虑的一个变量: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关系到“亚太再平衡”的步骤和效果。对于中国来说,“亚太再平衡”不仅关系到中美关系,更关乎外部政治安全环境和力量格局变化,所以其冲击和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如何在“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维护、巩固、发展好中美关系,是两国在双边关系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p&&p&尽管当前两国领导层沟通互访相对频繁和密切,但目前双边关系发展远谈不上顺畅,特别是双方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上迟迟难以形成共识。近日,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strong&史蒂夫o哈德利(Stephen Hadley)&/strong&和清华卡内基中心研究员&strong&韩磊(Paul Haenle)&/strong&在《外交事务》杂志网站联合发表文章,指出中方提出的“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表述已成中美关系的 “第22条军规”(Catch-22),不仅阻碍两国达成“新型大国关系”共识,更可能为两国关系发展埋下隐患。&/p&&p&文章开篇即指出,中美关系常常陷于某种“里子”和“面子”之争。2009年奥巴马刚上台,其亚洲政策团队在与中国官员讨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方向时,中国官员就提出将中美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试图以此体现双方互信以及美国对中国大国地位的尊重。中方官员当时表示,只有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美双方才可以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并开展务实合作。美方观点却正好相反,认为只有先开展建设性合作,双方才能称得上“战略合作伙伴”。谈判不出意料地无果而终。&/p&&p&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后,又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这也遇到了类似困难。总体上,美方认真对待中方“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但对其中“尊重双方核心利益”一条有所顾虑。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双方确实长期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存在分歧,同意中方的倡议则意味着美方在这些议题上让步。这不仅有损美国国家利益,也会使美国政府在国内遭受压力。另一方面,美方认为中方的“核心利益”概念过于宽泛,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所指的“核心利益”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台湾、新疆、西藏等议题,甚至还一度想把钓鱼岛、南海列为“核心利益”。这无疑将损害美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同盟/准同盟关系,与美国现行政策相悖。&/p&&p&研究者指出,中方已经意识到“新型大国关系”表述过于空泛以及美方的顾虑,因此在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来访的奥巴马总统会谈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的表述由三点增加到六点,并指明伊朗核问题、反恐、气候变化等中美两国可以开展务实合作的领域。然而,尽管“不做损害彼此核心利益的事”这一表述在中方六点内涵中的排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方而言,除非中方彻底去除“核心利益”这一概念,或对“核心利益”内涵做出明确解释,否则这依然将是中美达成“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主要障碍。&/p&&p&研究者注意到,其实中国官员在私下表态中也承认,让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其实是让美国给中国开“空白支票”,在政治上是“有毒”的。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大多敏感而复杂,需要双方共同仔细审视、妥善应对,在这些问题上开展创造性合作的难度也很大。事实上,从中美两国多年来的交往历史看,“求同存异”才是双方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条件。在涉及“核心利益”的敏感议题上锱铢必较,并不利于双方互信的建立,更不利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达成。&/p&&p&文章最后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亲自提出的倡议,无论对于中国对美政策还是他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美方应该高度重视。如果中方愿意在“核心利益”定义上做出妥协,美方也应积极跟进。早日承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表述,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双赢”局面。&/p&&br&&h4&参考文献&/h4&&ul&&li&Hadley, S., & Haenle,P. (2015). The Catch-22 in U.S.-Chinese relations: The future of bilateral ties.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s/143167/stephen-hadley-and-paul-haenle/the-catch-22-in-us-chinese-relatio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ephen Hadley and Paul Haenle&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
今年以来,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力度明显加大。即便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ISIS的现实挑战和威胁,在2月初公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太再平衡”依然被列为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同时,白宫高调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等亚太四国领导人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729 条内容
2123 人关注
1222 条内容
8301 人关注
375 条内容
195 条内容
1249 人关注
466 条内容其五:把握中美外交的全局性,中国一直把中美关系放在中国整体外交环境下,放在中国国家发展外部环境上加以对待。因此在对美外交思想中特别注重全局思维:一是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美工作追求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稳定的,表现在两国没有出现剧烈的突发事件,并且两国的关系定位得到提升,中国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在看待中美关系上需要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二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方针及政策是全面的,着眼两国大局发展的需要。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外交思想涉及范围是广泛的,不仅在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层面,同时也包括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不仅仅在政府层面,在两国市民和两个社会之间的交流发展也不落后。三是中国对美外交思想还着眼于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外交思想而是着眼于两国关系的未来,着眼于世界发展的趋势。中方提出中美两国要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即是针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其六:中国应灵活的应对美国。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中方在处理中美分歧做法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存在分歧和矛盾是正常的。本身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就存在巨大差距。在新世纪,两国间的分歧和矛盾新旧问题并存,概括而言,两国分歧与矛盾主要分布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上:在双边层面上主要有经贸上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问题、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政治上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和人权问题等;军事上军控和防扩散问题、美国对台军售及两军海上摩擦等。对两国之间的分歧,中国主张“妥善处理和管控分歧”。通过两国的协商谈判,采用平等和平的方式消除两国分歧,尽量降低分歧带来的消极影响,防止其对中美关系大局造成冲击。
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要求,是突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是维护亚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要求,是拓展中美共同利益的要求,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国家战略的要求。构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个大国在新形势下不得不面对的新命题。塑造大国相处之道需要日积月累。中美之间实现战略互信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是一个有可能出现反复的过程。中美之间合作会持续增加,竞争也会同步增加。两国要确保合作是互利共赢的,竞争是良性互动的,避免零和思维和游戏。中美在两国关系定位上有了基本共识,在推进两国关系发展上有了积极承诺,关键是将原则落实到实际,将言语落实到行动,避免“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我们期待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在塑造相互尊重、良性互动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进程中,不负重任,继续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教您如何写好一份策划书,为您提供策划书格式、范文、模板。营销方案策划书,公司活动策划书,创业策划书模板...写好这些策划书不再是难事。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