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彪可以说林彪是军事天才吗上的天才政治上的迂腐吗?

当前位置: &
红军叛将龚楚眼中的毛泽东:政治军事斗争的天才(1)
扫描到手机
11:12:05 &共识网 & &
从右至左:罗荣桓,龚楚,黄克诚,陆定一,杨尚昆,邓小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林彪唯一看得上的天才战将 连习惯都一模一样|林彪|粟裕|陶铸_新浪军事
林彪唯一看得上的天才战将 连习惯都一模一样
资料图:林彪与粟裕
  军事上的粟裕与林彪,可谓一时瑜亮,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两人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不是一母所生的孪生兄弟,却也几乎就是对方的影子。
  他们都生于1907年,只有月份的细微差别。
  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南,是“无湘不成军”的“南蛮”;一个生于洞庭湖以北,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楚才”。他们的老家,隔八百里洞庭遥遥相望,两千年前就是一家,都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楚国。
  他们的爱好也是一个模子。都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没半点世人最津津乐道、喋喋不休的“儒将风度”;又都沉静好思,不喜欢抛头露面,夸夸其谈。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看地图,一坐一站就是老半天,动作神情都像一母所生的双胞胎。
  粟裕的特型演员谢伟才,为拍摄影片《淮海战役》,登门造访他的夫人楚青,“打探”粟裕生前的“特殊动作”,以便让观众过目不忘。
  楚青说没有。一位秘书说,粟司令员有时候把椅子倒过来骑坐,双手趴在椅背上。
  这当然是开国将帅群里一个极为难得的“特殊动作”,但影片《辽沈战役》拍摄在先,早把它用在林彪身上了。虽然粟裕实有其事,但艺术上雷同却不可取,谢伟才只好忍痛放弃,嗟叹不已。
  林彪与粟裕,尽管像复制或者克隆出来的人,军事上的他们,却从不忌恨争宠,有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惺惺相惜。
  终林彪一生,只与粟裕及老部下陶铸两个人谈得来,尤其和粟裕谈军事时,话匣子就如同拧开的自来水龙头,滔滔不绝,欲罢不能。
  吴法宪回忆说:“林彪这个人自视甚高,但他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林彪之女林立衡也回忆说,林彪在高级别的军事干部中,与粟裕来往最多。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刘少奇有“三宗罪”毛泽东认为不可原谅|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_新浪军事
刘少奇有“三宗罪”毛泽东认为不可原谅
资料图:邓小平与刘少奇
  据李作鹏回忆。913事发后,谈到邓小平复出的问题,有一次毛泽东找汪东兴谈话说:“邓小平与刘少奇有三个区别,第一刘少奇有历史问题,邓小平没有历史问题。第二邓小平有战功,刘少奇没有战功。第三刘少奇发表了不少错误文章,邓小平没有发表什么文章。把邓小平安置在中央办公厅搞点秘书工作,你看怎么样?”汪东兴说:“杨尚昆、童小鹏等人的问题还未解决,邓小平放在中央办公厅不合适。”毛泽东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据《李作鹏回忆录》)
  回首文革的日子,在批判、批斗的声浪中,“党内第一号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遭到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并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被宣布“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刘少奇在被审查期间,完全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他重病在身,受尽折磨,1969年10月被押往开封,11月含冤病逝。他的妻子王光美被关进监狱,几个孩子或被关押,或遭毒打歧视。
  “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邓小平虽遭批判、囚禁,但始终没有把他和患难于共的妻子分开,他没有遭到诸如刘少奇或其他“走资派”所受的人身迫害和摧残。在政治上也对他有所保留。邓小平之所以侥幸有此“待遇”,是与毛泽东的意图分不开的。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虽从60年代以后逐渐增加,并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演变成为进行人事更替的决心,但他对邓小平则始终心存一份赏识。他同意批邓,但在批判和处理邓时,他又与林彪、江青一伙欲把刘、邓一起置于死地的图谋不同,而主张邓小平与刘少奇要有区别。
  1967年7月,毛泽东在单独与中央文革重要成员王力谈话时,曾说过,“林彪要是身体不行了,我还是要邓出来。邓至少是常委。”邓小平被监管后,毛泽东没有让林彪和中央文革插手邓的事情,而只让他信任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负责邓的事情。
  日,毛泽东在与中央文革成员谈关于召开九大和整党问题时,虽然仍把邓小平与刘少奇联系起来,说邓与刘互相合作,不通过大会主席团,不征求他的意见,就通过八大决议;不征求他的意见,搞后十条。并指示:“邓小平要批,请军委准备一篇文章。”但同时,他又说:“我的意见还要把他同刘少奇区别一下,怎样把刘、邓拆开来。”
  在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邓小平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但林彪、江青一伙显然并不满意,他们在会上会下鼓噪煽动,妄图造成一个声势,要求开除邓小平的党籍。毛泽东没有同意,还“保”了邓小平。他在10月13日的开幕会上说:“邓小平这个人,我总是替他说一点话,就是鉴于他在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中间都是打了敌人的,又没有查出他的别的历史问题来。”他在10月31日的闭幕会上又讲道:“邓小平,大家要开除他,我对这一点还有一点保留。我觉得这个人嘛,总要使他跟刘少奇有点区别,事实上是有些区别。”
  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坚持,才遏制了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彻底打倒邓小平的图谋。邓小平在政治上未被判处“死刑”,他保住了党籍,被“挂”了起来。这为他今后的复出,留下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伏笔。同理,毛泽东坚持认为刘少奇即犯过历史问题,又没有战功,更可恶的是还发表了不少错误的文章,有了这“三宗罪”,刘少奇的结局也就可以理解了。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21岁的林彪在井冈山如何崛起成军队第四号人物? 08:47:45  来源:人民网  (责编:黄凌、张祎)
  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林彪【资料图】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
  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让我们慢慢解开这一历史谜团吧!
  陈毅曾救过他一命
  日,林彪出生在湖北省黄岗回龙山镇林家大庄。父亲林明卿给儿子取名“育蓉”,也许是这个名字的女性色彩太浓,林彪每天都病怏怏的,柔弱得像个女孩子。林明卿见状又给儿子取了个学名叫“林彪”。
  常言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林彪的私塾老师李卓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还曾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多次聚首,思想开放、知识渊博,可谓是“林氏三兄弟”的启蒙恩师。“林氏三兄弟”指的是林育南、林育英(张浩)和林育蓉(林彪),他们并非亲兄弟,而是同一个高祖。林育南、林育英两人都比林彪大十多岁。1923年,16岁的林彪在林育南、林育英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又在林育南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日,中共中央发布第62号通告,要求各地选派党、团员前往广州投考第四期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第四期预招新生3000人,分配到湖北省155个名额,就这样,18岁的林彪考进了黄埔军校。日,林彪黄埔军校毕业,由中共武汉军委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三连任见习排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在北伐战争中被称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1927年初,叶挺独立团升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在与奉系军阀的一次战斗中,林彪凭机智、果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七连连长。
  日,汪精卫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随后,党中央授权周恩来组织前敌委员会,全权指挥南昌起义。林彪所在的第二十五师驻扎在马回岭,是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主力之一。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军2万余人发动南昌起义。1日下午,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官兵从马回岭乘火车开进南昌,并在南昌重新整编,由周士弟担任师长,林彪仍任七连连长。
  8月3日,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开始南下。8月10日左右,南昌起义的负责人周恩来找到陈毅,要陈毅到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当团指导员。那时候,团政治首长还不叫党代表,也不叫政治委员,还是按照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叫团指导员。临行时,周恩来对他的这位旅法勤工俭学时的好友说:“七十三团是我们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在北伐战争中有‘铁军’之称。现在有2000多人,你要好好地去工作,不要嫌官小。”陈毅连忙回答说:“什么小哩,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都干,只要搞武装我就干。”
  起义军南下广东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沿途骄阳似火,途中给养、饮水严重不足,刚一出南昌,蔡廷锴的第十师就中途离开革命队伍,接着也有不少士兵偷偷离开部队。
  七十三团的团长叫黄浩声,共产党员,是叶挺的老部下。团参谋长叫余增生,是陈毅留法勤工俭学时的好朋友。陈毅到团部报到的那天,当黄浩声、余增生正在与陈毅打招呼时,一个面色惶恐的青年人急急忙忙跑进来说:“报告团长,我们连120块毫洋的伙食钱给勤务员背跑了,我连的伙食钱现在发不出去。”
  当时,起义部队刚从南昌撤出,战斗频繁,给养十分困难,120毫洋,那是一连人一个月的伙食费。黄浩声听后大发脾气:“林彪,你怎么搞的?自己为什么不背伙食钱,现在经费这么困难!我要枪毙你!”
  这个年轻人正是七连连长林彪。他慌忙回答道:“这个勤务员是我的表弟,以为可以相信,不料却拐款逃跑。”
  这时,余增生征求陈毅的意见,陈毅就说服团长黄浩声补发了林彪连的伙食费。
  当时,陈毅还不认识林彪,于是,就走到林彪的面前问:“你是哪个连的?叫什么名字?”林彪两脚跟一碰,高声回答:“七连连长,林彪。”
  陈毅和蔼地说:“林彪同志,你既然当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你自己不背,让人再拐跑了怎么办?”
  林彪十分感激地回答:“感谢团里的决定,以后,我保证自己背伙食钱!”
  不久,陈毅到林彪的连队去抓工作时,看到林彪和几个人在一起谈私话、打鸡子、吃吃喝喝,就批评了林彪。因此,从那时起,林彪对陈毅这个团指导员就显得很是讨厌,这也是陈毅对林彪的初步印象。这件事,还有下面林彪做逃兵的事,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陈毅在病中接受有关人员的采访时首次披露的。披露前,陈毅着重强调说:“我完全赞成周总理提出的建议,要录音,因为我是四川人,讲话是四川腔,你们听时还是有点麻烦。我希望把记录保存着,作为一种档案,将来写军史、党史可以作参考。”
  他险些成了逃兵
  南昌起义失败后,林彪随部队南下广东,他所在的第二十五师归第九军副军长朱德指挥,留守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第九军及第二十五师与敌军激战数昼夜,被迫撤退,由陈赓率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担任阻击掩护任务,敌4个团的兵力黑压压地朝阵地围上来,双方交战的中下级军官,多是黄埔同学,他们许多还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在肉搏时,竟彼此喊着对方的姓名叫骂。突然,敌人对着陈赓、林彪大喊:“陈赓、林彪,你们不要造反了,蒋校长可以原谅你们的!”
  过了一会,陈赓扫视了一下战场,发现林彪率领的七连正在徐徐后移,而七连的位置正处于阵地中央,如果再后退,后果不堪设想。陈赓对着林彪大声喊道:“林连长,七连是怎么回事啊?”林彪答道:“我连伤亡太大,有生力量仅存三分之一,快撤吧?”陈赓厉声命令道:“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你给我往上冲,填补阵地缺口,否则我枪毙你!”林彪一看,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他操起枪,率领七连士兵投入了战斗。
  部队受挫后,朱德率部沿闽粤边境南下,当部队到达饶平时,得知起义军主力部队在潮汕失利,就会合从潮汕突围出来的少数队伍退出广东,转战闽赣边境。部队在孤立无援和长途跋涉中,困难越来越多,情况也愈来愈严重。经不起考验的人,有不辞而别的,有叛变的,也有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离队的,队伍里的人愈来愈少,到信丰一带时只剩下七八百人了。据粟裕大将后来回忆,林彪就是一个“想跑而没有跑成的逃兵”。
  事情是这样的。当部队到大庾(现大余)县城时,队伍里人数最多的湖南人闹着要回湖南,林彪约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下级军官一起找到陈毅,表示要离开部队另寻出路,还劝陈毅和他们一起走。他们对陈毅说:“队伍不行了,你是个知识分子,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到上海另外去搞。”陈毅说:“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所以,我不能走。”有几个要走的听了陈毅的话后还是留下了,后来他们都阵亡了,林彪与少数几个动摇分子离开了部队,朝梅关方向走去。但在山林中,他们遭到反动民团的搜捕、追杀,林彪也与那几个一起离队的人失去了联系,一人踽踽前行。路上,一位好心的山民告诉他,梅关一带的路隘、关口被地主“挨户团”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操着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去财物痛打一顿,重则砍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林彪只得返回部队。回到部队后,林彪向陈毅检讨说:“现在外面老百姓收腰包打人,有时还要杀人,我还是回队伍里来吧。”陈毅就说:“你现在不走就好,回来我欢迎,还是把你的七连抓好吧。”
  最早发现他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
  1927年10月底,国民党内部粤、桂两系之间爆发战争,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才得以在赣南的大余、崇义一带休整。所有的部队被整编为一个纵队,由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整编后的部队分散在崇义上堡一带的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不久,部队收到中共广东省委要求南下参加广州起义的命令,当部队抵达离韶关30里的犁铺头时,得知广州起义已经失败,他们只得就地驻扎下来。
  为了保存实力,朱德利用和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关系,使部队暂时挂上十六军第一零四团的番号。范石生是朱德云南讲武学堂的同班同学,他让朱德化名为王楷,凭此,范石生给予了部队部分给养。不久,蒋介石发觉驻守在犁铺头的队伍竟然是南昌起义的余部,就严令范石生“就地解决”,朱德只得率部迅速撤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东乳源县北部与湖南宜章县边境。
  日,朱德带领伪装成国民党军的起义部队,开进宜章县城,宜章县长不知真假,还在县咨议局为他们举行接风宴会,酒过数巡,王尔琢指挥一个排按照预定计划,逮捕了反动官吏及地主豪绅20多人。接着,王尔琢又率队包围养正书院,解除了县团防局的武装,收缴了近400支枪,并打开监狱,释放了在押犯人。第二天,全纵队正式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师共1200余人,由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因为智取宜章的时间是在旧历年前十天,所以又被称为“年关暴动”。
  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着后勤辎重从永兴赶往耒阳,走至耒阳东南小水铺时,已是深夜,大地一片漆黑,山路崎岖不平,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突然间,数百名国民党民团团丁从暗处杀出,紧急时刻,林彪命令部队收缩,拼死抵抗,好不容易才将敌人击退。林彪清点一下部队人数,发现伤亡30余人,押运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林彪领着剩余的战士沮丧地来到耒阳城,知道情况后,朱德大为震怒,平时就不善言辞的林彪更是羞愧得一言不发。林彪决心复仇,朱德批准了他的计划。
  3月3日晨,林彪一行化装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向小水铺开来。驻扎在小水铺的民团头头谭孜生,刚刚抢得林彪押运的辎重,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来的这群人是林彪部队化装的,立即设宴款待。宴会上,林彪举杯为号,大厅里的20余名“国军”军官一起举起枪向谭孜生开火。这次行动,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的全部辎重,还俘虏了数百名团丁。
  接下来林彪做的几件事,让朱德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3月初,国民党桂系第十九军李宜煊师将起义军逐出耒阳城。参谋长王尔琢指挥起义军主力从耒阳城西门发起反攻,以收复耒阳城,激战一个多小时,毫无进展。李宜煊从枪声中听出起义军只有少量轻机关枪,根本没有重武器,于是下令打开西门,向我军主动发起冲锋,王尔琢见势不妙,命令起义军撤出阵地。当朱德等人准备放弃耒阳城时,连长林彪站了出来。他对众人分析说:“现在耒阳城内,敌人多半是在领功请赏,戒备必定松懈,我军应该趁敌不备,连夜大举反攻。”按照林彪的设想,朱德所部最终收复了耒阳,消灭敌军百余人,抓获俘虏80余名,缴获枪枝500余支。
  随后,林彪又找到朱德,提出应一鼓作气,兵分三路,把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看着这个20岁的“娃娃”连长,再次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3个连分3路直捣新市街的耒阳县常备队和驻在大陂市的耒阳挨户团总局。耒阳战役后,林彪威镇三湘。朱德发现林彪是个做大事的材料,1928年3月,提拔他为二营营长。如果在军事指挥上把林彪比作“千里马”的话,那么,朱德就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倒下了,他升起来了
  1928年3月底,蒋介石从湘粤桂调集7个师的兵力,从南、北、西三路夹攻朱德、陈毅等人领导的湘南工农革命军。紧急时刻,朱德接到中央发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在桂东的北边茶陵、酃县以至江西莲花,均有毛泽东同志所带领的农军驻扎,不知你们已和他联络否?”“你们应确实联络,共同计划发动群众,以这些武力造成割据的暴动局面,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权。”根据中央指示,朱德决定撤出湘南,与湘南各县的农军一起向井冈山转移。
  1962年朱德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文中说:“日,我们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这部分队伍和湖南地方武装,在宁冈县的砻市同毛泽东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后来,何长工、肖克等老同志的回忆也都认为会师的时间是4月28日。日,两军会师大会和红四军成立大会在砻市举行。会上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设第十、十一、十二师。21岁的林彪任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一营营长,何长工任该营党代表。
  井冈山会师后,革命的武装力量更加壮大了。后来,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军队多次“进剿”井冈山,少的时候有八九个团,最多的时候达18个团。在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中,特别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三打永新和龙源口激战中,林彪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战术风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
  1928年6月,江西的国民党军队发动5个团的兵力“围剿”井冈山,第二十八团奉命前往老七溪岭袭击敌人。由于敌人在老七溪岭有3个团的兵力,地形又对红军不利,这次战斗任务极其艰巨。为此,团长王尔琢召集全团连以上干部开会研究作战方案。会上,几种意见争论不休,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林彪突然站起来说:“不要争了,我建议从全团连排干部中,挑选一部分骨干组成十几个冲锋队,每24人为一个冲锋队,轮流向敌人猛冲猛打。这样,敌人必败无疑。”王尔琢觉得林彪这个意见很好,就采纳了。林彪提出的这一方案果然十分奏效,敌人被打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林彪见敌人已开始溃败,就马上提出组织兵力追歼逃敌。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在作战总结会上,对林彪在这次战斗中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28年6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派代表杜修经、杨开明带着省委的指示来到边界,要红军离开井冈山,“立即向湘南发展”,强迫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必须“毫不犹豫”地执行。为此,特委、军委和永新县委在永新城内召开联席会进行讨论。毛泽东、朱德等人在会上陈述红四军不能轻易离开宁冈、冒进湘南的理由,与杜修经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认为红军远离根据地十分危险,决定仍坚持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原定方针。从安福连夜赶回永新参加会议的王尔琢,也反对冒进湘南,并与杜修经据理力争。
  恰在这时,湘赣国民党军队联合进攻永新,朱德、王尔琢根据军委决定,率领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出击湘东,红军首先攻克湖南的茶陵,后又进占酃县。可是,当部队准备回师宁冈的时候,由宜章农民军编成的第二十九团部分官兵因思念家乡,想取道郴县返回湘南。杜修经坚持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发展的指令,利用第二十九团宜章籍士兵欲回家乡的情绪,引导部队冒进湘南。
  朱德、王尔琢得知信息后,觉得二十九团单独深入湘南,处境将十分危险,遂决定率二十八团前去追赶。7月23日,二十九团抵达郴州,在攻城战斗中先胜后败,幸亏二十八团及时赶到,才免于全团覆灭。但在撤出战斗时,二十九团部分官兵仍然不听指挥,并私自散去,“当日收集的不过百人”。王尔琢与朱德商量后,就将二十九团剩余的人员编入二十八团,然后率队从资兴、桂东回师井冈山。8月23日,在桂东与从湘赣边界赶来接应的毛泽东带领的三十一团三营会合,并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部队重返井冈山。
  二十八团第二营营长是袁崇全,党代表是杜松柏。在部队向井冈山进发途中,由袁崇全率部打前卫。8月25日,当部队到达崇义新地圩时,袁崇全突然改变行军路线,串通营党代表杜松柏,伙同副营长,胁迫该营及一个机枪连、迫击炮连共6个连向敌刘士毅部投降。袁崇全的行踪引起了四连连长粟裕、机枪连党代表何笃才、六连党代表赵尔陆等人的怀疑,他们识破了袁崇全的阴谋,率领4个连设法摆脱了袁崇全,但第五连和迫击炮连还是被袁带走了。
  林彪率部疾追,很快便追赶上了二营,并包围了二营驻扎的思顺圩,袁崇全命令反包围,双方一场血战在即。在这紧要关头,团长王尔琢带领军部警卫排赶到,王尔琢边走边喊:“我是团长王尔琢,是来接你们回去的!”一听到王尔琢的声音,部队没做任何抵抗就回到了王尔琢身边。
  王尔琢向战士们问明情况后,布置警卫排从两侧包围上去,防止袁崇全等人逃走,当时袁崇全等人正在庙里打麻将,王尔琢念及是同乡又是黄埔军校同学,就不顾危险,对着庙里喊道:“袁崇全,你们快出来,我接你们回去!”听到喊话后,袁崇全首先冲出来,他手持双枪,二话没说,对准王尔琢一连打了几枪,王尔琢当场牺牲。
  第二十八团是北伐时期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后补充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精干力量,全团1900多人,是红四军中有名的“钢铁团”,1个团可以与国民党军1个师相抗衡。王尔琢牺牲后,经毛泽东、朱德再三思考,决定由二十八团一营营长林彪接任团长职务,这也充分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这样,年仅21岁的林彪成为了红四军中仅次于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的第四号人物。
  再接下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彭德怀的红五军与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胜利会师。从此,林彪与彭德怀成了毛泽东、朱德军事上的左膀右臂。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苗体君、窦春芳)· · · · · · 
谁最早发现了林彪过人的军事才能(图)
中国网 .cn  时间:
  林彪22岁就担任红四军主力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与彭德怀、伍中豪、黄公略并称为毛泽东麾下的“四骁将”,深受毛泽东器重。年轻的林彪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
  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林彪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了朱德率部发动的湘南起义,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连长。
  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着后勤辎重从永兴赶往耒阳,行至耒阳东南小水铺时,已是深夜。大地一片漆黑,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山路崎岖,又黑又滑。突然间,枪声大作,数百名民团团丁从暗处杀出,将后勤部队截为数段,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林彪命令部队收缩,拼死抵抗,好不容易才将敌人击退。清点人数,伤亡30余人,运送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
  两手空空的林彪所部沮丧地来到耒阳城,朱德大为恼怒,质问林彪道:“你护送的物资呢?你带的部队呢?你在黄埔军校学的本领呢?”
  林彪本来就不善言辞,打了败仗后更是羞愧,低着头,干脆一言不发。过了一会,林彪攥着拳头发狠地说:“我已查明袭击我部的是耒阳县民团谭孜生部,我要他血债血偿。”接着他详细说出了自己的复仇思路。
  听毕,朱德眼睛一亮,对这位不认输的青年人重新打量了几眼,批准了他的计划。
  第三日早晨,一支打着“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旗号的白军向小水铺开来,领头的国民党军官便是化装后的林彪。驻扎在小水铺三公庙的谭孜生早闻十九军将到耒阳“剿”匪,立即率队出迎。他还洋洋得意地汇报如何剿杀起义军后勤部队的功劳。林彪眯着眼听完汇报,大加赞扬,并要开一个庆功宴会,代师长先行犒赏。
  下午3时,庆功宴会在公庙召开,庙内庙外,摆了数十桌酒宴,谭孜生和众头目鱼贯而入,进入庙内大厅,依次落座。酒过三巡,谭孜生恭敬地请国军长官致词。林彪不动声色地走到大厅中央,将手中的酒杯一摔,端坐在大厅的十余名“国军”军官掏出腰中的驳壳枪,一齐开火,把谭孜生和众头目打成血筛。经此一仗,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的全部辎重,还俘虏了数百名团丁。
  朱德对林彪此役大为赞赏。紧接着发生的几件事,更令朱德对林彪刮目相看。
  3月9日,李宜煊带领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将起义军逐出耒阳城。傍晚时分,朱德的参谋长王尔琢指挥主力从西门发起反攻,遇阻于坚城之下。激战一个多小时,毫无进展。李宜煊从密集的枪声中听出革命军只有少量轻机关枪后,就果断下令打开西门,主动向革命军发起冲锋。一时间,兵锋锐不可当。王尔琢见势不妙,命令起义军撤出阵地。
  当晚,军部在灶市街讨论对策,都主张避敌锋芒,唯有朱德没有表态。门外传来敲门声,林彪前来请战,说是愿立军令状,只需一个连,即可击溃李师,收复耒阳。
  林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于是,朱德亲自指挥林彪的第七连和第六连两个排从城西马埠岭出发,潜至西门外,突然发起攻击,突入城内。李宜煊得胜之后骤然间遭到夹击,被揍得摸不清方向,无心恋战,带领残部夺路而逃。
  喘息未定,林彪又找到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风卷残云,将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再次采纳了林彪的建议,令王尔琢带领三个连,兵分三路,直捣耒阳城内新市街的耒阳县常备队和驻在大陂市的耒阳民团总局,经过一天的奋战,革命军荡清了该市的李宜煊残部。
  经此三战,朱德发现林彪沉默寡言的外表下蕴含着过人的才华:此人聪明绝顶,临危不惧,遇乱不慌,沉得住气,稳得住神,非等闲之辈。更为难得的是,林彪机警、敏锐,善于思考问题,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如果假以时日,他会成长为一啸冲天的鹰隼。
  日,朱德在伍家祠堂召开连以上军官和耒阳县委委员以上干部会议,提拔林彪为二营营长。这是林彪人生中很关键的一步。
  1928年4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队伍和湘南起义的农民武装,转战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此时的林彪,一位20岁刚出头的一营之长,资历、声望都不出众,加之性格内向,拘谨腼腆,在会师过程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会师以后,原二十团一营营长李奇中调任他职,林彪调任为一营营长。
  井冈山会师后,一天,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得知这个人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营长,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后来,毛泽东始终对林彪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彪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因素。
  在井冈山的反“围剿”斗争中,特别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三打永新和龙源口激战中,林彪机智灵活、善用疑兵的战术风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赏识。毛泽东赞许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年仅21岁的营长。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1928年夏,湘赣边界遭受了著名的“八月失败”。“八月失败”给我党早期的革命力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却给林彪带来了机遇,使他得以从下级军官的序列之中走进红四军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行列。
  这年7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为了执行上级的“左”倾盲动政策,派杜修经以“特派员”身份来井冈山传达省委指示,欲调部队南下湘南作战。杜修经等人在毛泽东没有到会的情况下,利用二十九团中湘南籍战士思乡心切的情绪,擅自决定井冈山红军主力南下。在决定部队行动的会上,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和一营营长林彪等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未被会议接受。
  部队南进途中,毛泽东派人送来一封长信,请杜修经、朱德和陈毅重新考虑主力南下决策的利弊得失,建议将主力撤回边界。杜修经不听劝阻,坚持主力南下,攻打郴州。7月24日,兵临郴州城下。红二十九团首攻未克,败退下来,王尔琢又率领二十八团再次强攻。上午9时,林彪率领的第一营破关夺旗,率先登城。城内敌人遂仓皇撤至郴州城外北郊山下。
  红四军全军入城后,二十八团二营在营长袁崇全率领下担负警戒任务,其余部队就地休整。不料,时值正午,北郊山之敌趁二营疏于防备,放松警戒之机,突然间发起猛烈的反攻。城内处于休整状态的红军主力猝不及防,来不及组织有效防卫,纷纷向城外退去。二十九团全团覆没,二十八团也溃不成军,仓促退守。见此情形,朱德不敢恋战,他下令部队立即向井冈山撤退。
  俗语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部队在向边界撤退途中,二营长袁崇全惧怕追究失败之责,率部叛逃。在他的诱惑下,共有四个连的部队被拖走。这时的形势十分严峻。
  绝不允许革命的力量就此损失!朱德当机立断,派林彪带一营追踪搜索,王尔琢自告奋勇,单枪匹马追赶袁崇全,对他进行劝阻。
  林彪率部疾追,很快便追赶上了二营,并包围了二营的驻地恩顺圩。袁崇全命令反包围。双方一场血战在即。正在此时,王尔琢也赶到了恩顺圩,他高声喊话,劝二营的士兵们不要受蒙蔽,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红军不打红军。被胁迫和蒙骗反水的二营士兵听到军参谋长的喊话,纷纷放下了武器。袁崇全见事已败露,恼羞成怒,举枪对准王尔琢就是一梭子,然后遁逃投敌。
  王尔琢当场牺牲。他的工作谁来接呢?毛泽东、朱德慎重考虑后,决定由林彪接任王尔琢的职务,担任红二十八团团长的重任。
  1929年春,红四军重新整编,下分三个纵队,林彪担任主力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与伍中豪、黄公略并称为毛泽东手下的“三骁将”,成为毛泽东手中的王牌指挥员。这年,林彪才22岁,从此开始了他作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军事生涯,在中国军事舞台上成功指挥了龙冈伏击战、黄陂草台岗伏击战、四保临江之战、辽沈大战、平津大战、衡宝围歼战、广西追歼战、海南岛登陆战等一系列经典战役,所向披靡,纵横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常胜将军”,蒋介石曾感慨地称这位昔日的学生是“战争的魔鬼”……
文章摘自 《刘继兴读史》 作者:刘继兴 出版社:崇文书局
文章来源: 新浪读书
责任编辑: 雨悦
版权与免责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天才政治白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