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研究中心的34岁研究是中国有多少岁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西方媒体热炒印度龟超中国兔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西方媒体热炒印度龟超中国兔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放缓:这是印度时刻吗?”印度《经济时报》上周末提出这一问题时,西方媒体上正出现越来越多类似“‘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论调。“中印之争”被西方媒体炒了多年,两国官方不断深化友好交往格局下,这种炒作近年越来越偏向“中印速度之争”——谁经济更快。而近来市场震荡让一些认为“印度将替代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驾驶员”西方人士找到“新证据”。印度媒体对西方抛过来球很兴奋,有甚至宣称“中国失就是印度得”。世界其他国家大都没有这般“洒脱”,它们更担心放缓对自身造成多大冲击,尤其是日韩等周边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巴西等大宗商品出口国。令人宽慰是,市场经过剧烈动荡之后,越来越多分析人士认为,外界对“中国风险”担忧严重夸大了。《悉尼先驱晨报》29日援引澳大利亚财长霍奇话说,我们对自己对了解有信心,我们预见巨大机,像许多新兴经济体依赖中国一样,澳大利亚是中国故事中重要一部分。
“中国失是印度得”?
印度《经济时报》29日称,正放缓,印度政府中许多人相信,这可能是印度时刻。一些国际媒体认为,如果能把事情做好,印度可从“中国危机”中获益,印度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领跑者。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其他地方需求几乎全部减速之际,印度富有活力消费支出是一大优势,吸引企业到印度办厂。政府希望,这有助于这个12亿人口国家引发一场迟到工业革命。“多年来,印度一直更多地为内需所驱动,而不像中国那样依赖出口。”
“英媒:‘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以此为题称,英国《泰晤士报》28日发表该报财经专栏撰稿人科林斯一篇评论文章。文章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人均收入与中国不相上下,但25年后今天,印度人均收入只有中国1/4左右。不过文章认为,印度“民主体制”将使其经济超越中国。印度其他方面也有优于中国地方,例如印度人均年龄仅为25岁,而中国是34岁。虽然印度本身问题很严重,包括1/3人口是文盲、女性受歧视、只有1/3家庭有电力供应,而且印度道路也一团糟,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印度民主机制将使该济最终超越中国”。
西方“唱多”让印媒深受鼓舞。《印度斯坦时报》以“中国步履蹒跚,外国投资者押宝印度”为题称,外国媒体强调印度潜力,暗示如果步履蹒跚,印度将备受外资青睐。宏观经济稳定、财政状况良好、通胀率低、外汇储备适当,这些都成为印度优势。
“中国失是印度得,各邦政府可以打前阵”,印度《经济时报》29日称,阵痛也许波及全球市场,但对印度是好兆头。印度国家转型委员副主席帕纳加里亚说,印度应当抓住良机推进改革,邦政府可以带头制定对工业友好征地法,而中央政府加快制定商品和服务税法,推进改革。帕纳加里亚认为放缓给印度带来一个巨大机,他说:“中国放缓原则上有利亦有弊。从消极面来看,导致对我们产品需求下降。而从积极面来看,中国空出很大出口市场空间。我们对华出口规模不大,潜负面作用也小,而留给印度争取出口市场空间则是巨大。”
《印度时报》称,接受BBC采访时,印度财长杰特利详述了印度可以成为世界经济引擎原因。“我认为这是巨大机。中国‘常态’现已经变化,不再以9%、10%、11%速度,因此世界需要其他引擎推动进程。世界放缓环境下,像印度这样增速可达8%—9%经济体能承担为世界经济提供支持重任。”
“把中印经济看做完全竞争关系太偏颇,实际上中印经济不是百分之百代替关系,而是互补性关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30日对《环球时报》记 者说,中印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两国如果合作共赢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举例来说,目前中国基础建设和最高峰时期相比,已开始向下走,但印度刚开始。中国基础建设力量很强,印度又有需求,两国完全可以合作。如果印度从日本等发达国家输入,成本太高。印度外包、电子通讯等方面技术很强,可以指导中国发展。
印中商贸促进理事普什卡什接受《环球时报》记 者采访时表示,印度和中国同样面临产业转型关键期,但二者内涵不同,印度经济政策持续性和效率一直是个大问题。普什卡什认为,印中经济互补性仍有待发掘,世界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需要中印双引擎驱动,并非谁替代谁问题。
多方担忧“中国放缓”冲击
“现说乏力引发新全球危机为时尚早。不过,投资人、企业和决策者都为更多中国冲击波做好准备,中国影响仍存。从房地产到油价,中国股市动荡对英国意味着什么?”英国《卫报》30日提出问题代表了不少国家媒体疑问。报道称,中国GDP占全球总量份额不断提升,而欧洲大陆和美国这两个英国传统伙伴占比不断走低。过去10年来,英国对华贸易持续,中国也是英国汽车最大海外市场。
新加坡《海峡时报》29日称,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GDP总量13.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16%)。美济占全球总量22.5%。就此而言,状况确实对全球有着巨大传染性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重要引擎,基本贡献了全球年度1/3。中国已成为75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从澳大利亚到巴西,许多国家大宗商品出口都高度依赖中国。中国同时也是制成品重要进口国,德国等国都高度依赖中国制成品进口。
《悉尼先驱晨报》称,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加上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导致必和必拓等超大矿产企业股价暴跌。凯投宏观分析认为,如持续乏力,澳大利亚今年经济增速将从去年2.7%下降到2.0%。巴西发展、工业和贸易部长阿曼多表示,巴西已感受到失速影响。澳大利亚财长霍奇则表示,外界对担忧夸大了。他说:“许多人伦敦、纽约或者其他离中国老远地方,自称是专家。”
韩日等周边国家更是把“中国放缓”当做重要课题研究应对。据韩国YTN电视台报道,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30日发布报告显示,如果中国2016年经济率低于5%,那么韩济率将下降至少一个百分点,出口率将下滑4%。报告称,2014年韩国出口超过30%依存于中国,如果下滑,将对韩济产生巨大影响。韩国金融研究院咨询委员金永旭认为,所谓“9月国际金融危机论”只是言过其实夸张。中国股市震荡让经济减速问题凸显,但这并非“突发事件”,几年前中国政府就提出“新常态”,转变战略。
“中国放缓危及安倍经济学”,英国《金融时报》称,放10年前,放缓几乎不日本激起波澜,但如今时代不同了。高盛首席日本经济学家马场直彦表示:“对于日本经济而言,中国最终需求重要性正提升。2011年上次数据出炉时,中国需求重要性几乎与美国持平。到2014年,中国或许已赶上美国。”文章说,由于日本经济已经风雨飘摇(按年率计算,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收缩1.6%),疲弱正成为破坏安倍经济学刺激计划最新外部打击。而安倍把自己领导权押了该计划上。日文雅虎网站30日刊登大阪综合研究所负责人辛坊治郎文章,呼吁日本政府做好从依赖中摆脱出来准备和努力。
“没必要为中国恐慌”
“经过股市震荡恐慌之后,越来越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状况并不像投资者想那样糟糕。”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0日称,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认为,中国面临经济危机说法是“假警报”,实际上,中国正进行结构转型,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服务驱动,并创造了许多新就业机,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前华尔街银行家佩蒂斯也这么看。美国耶鲁大学专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对中国衰退恐惧显得很夸张。
新加坡《海峡时报》称,经济学家一直对实体经济和股市表现之间关系存疑。尽管如此,还是有财经记 者和市场专家大谈所谓股市宏观经济指针,搞一些影响市场情绪化产物。这次减速成了明显罪魁。有人认为是减速造成金融震荡传染。事实上,减速影响被严重夸大,而且减速性质也被许多人误解。中国情况是高速结束,但绝不是崩盘。1979年至2013年,保持年均9.8%惊人增速。中国大陆过去30多年高速是史无前例,其保持高速时间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要长。中国所谓增速放缓也只是跟其自身相比放缓。考虑到10.4万亿美元庞大体量,7%率就意味着一年GDP增量相当于印尼GDP八成、印度GDP1/3。
路透社30日称,中国总理李克强28日表示,虽然经济运行遇到压力,但运行仍保持合理区间,政府能有效管控风险。他说:“我们不仅有发展巨大潜力,也有有效管控风险驾驭能力,能够错综复杂形势中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
“没必要为中国恐慌,小心谨慎就够了”,加拿大《环球邮报》以此为题称,中国还远未到经济崩盘局面,增速放缓也不至于引发全球灾难。中国今年仍能实现经济7%左右目标,长期看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股市走低一定程度上是对前期泡沫纠正。不过也有需要小心地方,或许遭遇挫折。没有任何经济政策能确保什么问题都不发生,中国不可能,任何其他国家也不可能。【本报驻印度、韩国、日本、德国记 者 周良臣 陈尚文 李珍 青木 本报记 者 郭媛丹 甄翔 魏辉】
搜索阅读:,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显示,2015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将加快至7.4%,明年达7.8%,2017年至8.0%—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2020年,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大家觉得是好事吗? 2020年,印度的人口估计达到14亿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虽然人口过多对一个国家不是很好的事,,日,印度Rediff图文并茂地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经济成功的标志》的文章,阐述了代表中国经济成功的高铁、地铁、三峡大坝、胶州湾大桥、矮寨大桥等大工程和,,“财年对于印度而言是充满危机的年份——资本外流、利率被收紧,还发生了整合——很难理解一个经济体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如此之高,,,】。比较了解印度现状的同学都出来说说吧。PS:微博里面貌似比较看得起印度? ,印度经济增长是快,但很可能落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像南美那样停滞不前,我,,韩国2013年上半年平均GDP增长0 8%;2012年韩国GDP6 58万亿人民币,广东5 76万亿人民币。而印度,2013年乐观估计,GDP达到1 8万亿美元,很可能在明年被,,印度《经济时报》称,不能对印度经济增速超中国过于乐观,这只能表现印度经济增长有很大潜力,但从经济实力看,印中两国还有巨大差距。2014年,中国GDP超过,,超过又怎么样?中国一度经济增长率连续好几年超过14%,印度很少超过8%。 况且今年的印度经济增长率是印度修改了统计方式导致的。更多关于印度经济发展状况2015的问题>>,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经济增长也特别快。 和我们中国情况较为类似的是印度,有消息说印度经济实力超过中国这是真的吗? 这,,据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7.8%是进入199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最低,,据印度当地的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消息,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Nawaz Sharif)日前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强烈反对价值46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但中国“拒绝,,郎咸平:中国经济为何再次放缓?
| 阅: 转: | 分享 中国经济为何再次放缓? 阅读(14781) ┆ 评论(176) ┆ 转载(536)┆ 收藏(28) 查看全文>>
,(搜索阅读内容由:提供)【中国印度经济对比2015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西方媒体热炒印度龟超中国兔|印度经济实力超过中国|印度媒体评中国经济|印度人口将超中国|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差距】
暂无相关内容
您可能还喜欢:
栏目热点:
最新更新:
(C)Copyright
不浮躁 ,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Powered By印度人34岁是中国人的几岁_百度知道美专家:崛起的印度和中国一样&对美国皆大麻烦--山东频道--人民网
美专家:崛起的印度和中国一样&对美国皆大麻烦
&&&&来源:&&&&&
  印度崛起,对美国也是个麻烦
  印度总理莫迪29日访美,舆论纷纷认为这次访问旨在修复近两年受损的美印关系。虽然印度对美国的“亚洲版北约”和“亚太再平衡”战略没有积极回应,但美国不少分析家都认为,不管印度主观上是否愿意与美国联合钳制中国,一个强大的印度客观上就可以在亚洲对中国形成制约。
  美国在莫迪当选后马上取消了对其近十年的禁止入境制裁,奥巴马立即向莫迪发出访美邀请,体现出美对莫迪本人和印度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印之间的分歧得到解决,更不意味着美国真的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印度。
  印度经济崛起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把大量制造业转移到国外,服务业成为占GDP60%以上的支柱产业。印度虽是发展中国家,但其服务业却占GDP50%以上,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成为印度增长最快的产业。美国的工会和部分国会议员开始抱怨印度在抢美国人的服务业工作机会。
  近些年,美国不少智库都预言印度将赶超中国,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可预见的将来超过美国,如果印度果真如一些智库预言那样赶超中国,那美国就不是当不当世界老二的问题,而可能是当老三的问题。
  印度崛起将限制美国在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活动自由。部分印度人把印度洋解读为“印度的洋”,对于区外大国在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活动保持警惕和排斥态度。南亚铁娘子英迪拉 甘地曾在1983年提出印度的门罗主义――英迪拉主义。印度把美国在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基地看成针对自己的军事堡垒。如果印度国力增强,不排除英迪拉甘地主义再现的可能性。届时美国可能将遭受比目前在西太平洋地区更大的挑战。
  印度主张的多极世界和美国的单极霸权对立。美国作为现在唯一超级大国,是国际政治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受益者,也是现行国际格局的守成者。印度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将可能要求修改对己不利的规则,分享美国权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印度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居,且对美国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印度在国际事务中批评和反对美国霸权比中国更果断干脆。印度最近否决WTO巴厘岛协议让美国大为头痛。印度崛起将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本形成,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自然走向终结。
  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埃里克等学者批评将中国当成头号竞争对手,而把印度视为天然盟友的观点。他们认为崛起的印度和崛起的中国一样都会是一个大麻烦,美国必须有所预见和防范。美要防止加强了新德里的能力后却不受华盛顿的控制,谨防对与印度建立外交同盟过分乐观的预期。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现在扶持印度跟当初联合中国对抗苏联一样,都只是权宜之计,绝非长久战略。(龙兴春 作者是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博
人民网山东频道官方微信
(责编:徐洋(实习生)、胡洪林)
中国银行泰安分行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4岁读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