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上彷参战人员退休新规定的规定

2016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
2016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 招人难,留人更难
“在过去三年,中国大陆的员工离职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我们没有看到在2008年这种趋势有减缓的迹象。”前程无忧副总裁吕楠表示,如何在保证业务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人才,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 HR 们最大的挑战。由吕楠领导的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新近发布了《2008版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下称“《薪酬报告》”),另一份《2007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下称“《离职率报告》”)同时出炉。
和往年一样,《薪酬报告》选取全国26个城市的200万个收入样本,今年又对全国300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进行征询。《薪酬报告》提供国内21个行业500多个职位的收入水平和排名,并对构成薪酬水平的福利(培训安排、医疗保险、股票期权、房贴、分红、车和带薪假期等)提供详细分析类比。在同一基础上,前程无忧首个《离职率报告》 同步推出。 离职率调查结论
1.行业离职率比较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丧失”的报道越来越多,毫无疑问,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导致了劳动力需求的上涨,但是劳动力增长已经过了最高峰,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高预期让很多人宁愿不工作也不向低收入妥协。“民工荒”“技工荒”... 劳动力的短缺从熟练的生产线工人、技术员到管理者、高级专业人员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岗位。
传统制造业(代表行业:纺织、五金和家电)
“在福建的运动鞋产区,工人的人均月薪已经达到了1500元,只要再过两年,很快就会达到2000元。人工的成本,很多当地企业已经无法承受。”这是一家台资制鞋企业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所说。但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产品供大于求、竞争残酷、利润微薄和缓慢转型的境遇。由民营和私营企业主要支撑的制造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却不愿、不能较大幅度增加员工收入。事实上,根据官方统计,在年传统制造行业的员工年收入的增长达到14%,已经超过了 GDP 的增长速度。但是,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要的更多。
收入、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成为员工离职的主要考量,后两者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时候离职只因为“厌倦加班,厌倦干重复的活”。2007年传统制造业中的操作人员类离职率最高,达到31.5%;生产管理类其次,为27.1%,主动离职率最高的5大主管职能分别为财务、市场营销、IT、销售、人力资源。制造业的车间主任成为企业挖角的热门,但是平均年收入只有 5.2万元,平均管理员工达到34人。非企业所有权或股份拥有者的工厂经理/厂长的平均年薪为7.3万元,平均管理员工129人。
现代服务业(代表行业:金融、物流)
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发端较晚但发展很快,优秀人才十分紧缺,由于外部企业愿意给付更优厚的薪酬,使得员工很难抵挡外在的大量机会,跳槽带来的收入增长普遍不低于10%,薪资的膨胀和和雇佣成本的持续走高,让行业的竞争力暗含危机。
金融业的离职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20%,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得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2007年在金融业比较集中的大城市金融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离职率达到28.3%,远高于高层管理人员12.6%和一般员工20.7%的比例。
物流服务业在最近的三年市场发展平稳,但是物流业是很多行业的配套服务,很多压力都集中在这最后一环,加上收益分配比较集中在企业管理层,行业内和企业内的收入差异比较大,类似像报关员这样的基层员工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2007达到29.7%。所以,你会看见在这个行业充斥着大量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不断上涨的薪酬,逐月递增的离职率以及客户们对物流服务的不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虽然花重金从外资同行搜猎成熟人才,但是由于企业文化不合,职责不明或者环境不理想,中高级物流人才离开民营企业也不少。
高科技行业(代表行业:互联网、IT)
什么是高科技行业?一个通俗又非常模糊的大行业。前程无忧按照习惯约定把互联网、通讯电信、软件及系统集成和生物科技等归入其中,但是如果你向此间的从业人员发问“你现在从事的是高科技行业吗?”十之八九的回答是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行业离职率高的原因,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更像是传统制造业或者现代服务业。
多年来,IT 一直是三高(高学历、高能力、高收入)行业的代表,但是今天中国的 IT 业已经是个低利润的行业了,中国的 IT 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组装和贴牌生产,从电脑、笔记本到手机、数码产品无一不是,价格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核心。十年前 PC 时代的高薪到今天已经无法复制,但是“过劳死”却更多属于 IT 人,很多人满心欢喜跳进来却又伤心疲惫地跳出去。 另一个典型行业是互联网。互联网吸引了很多想一夜创富的年轻人,但是互联网泡沫破裂,风险投资的转向,让很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把控制成本和提高营业收入作为首要任务,能省则省,行业的薪酬水平远低于跨国科技型公司!很多人因为对互联网公司的压力和漫长的暴富远景失去耐心而离职!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2007该行业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8岁,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年,年轻资历浅的员工在企业比重大的现象也使得行业的整体收入偏低。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情况是,一直被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却造就了上万个单调、技术含量低的低薪职位。比如 call center、内容录入等,这些不需要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大批“熟练工”,但是长时间简单重复又低收入的工作让年轻人很快产生厌倦。
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在上述两个行业,销售、网站运营和设计岗位的人员离职率最高,均超过25%。《离职率报告》预计,在2008年,中国高科技行业将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承担投资过度导致的产能过剩局面,压缩薪酬支出,更高的离职率很难避免。 2.不同工作年限的离职率比较
《离职率报告》显示,员工离职在几个特定工作年限里更容易出现。第一个离职高发期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2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由于这部分人基本是80年代生人,比较自我和随性,引发离职常常起于一些小事件。比如突然感觉上班太累,索性辞职,而离职成本低也是这个年龄层频繁离职的一个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刚开始工作的人群在企业中的职责多数繁琐而被轻视,不合兴趣加上收入不高,难怪职场中有 “80年代人能在一家公司做五年就是奇迹”的说法。
工作2~3年的人群离职率最高。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解释认为,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在发挥才华和技能的同时,他们希望快速的职业发展,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为了寻求“升位”。
另一个离职的高发阶段在工作5~8年间。一方面职业的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却感到发展迷茫和职业倦怠。企业里的策略制定者常常出自于一定阶层的人,而非依据工作业绩提拔,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折旧,这个年龄层人的离职,更多是出于职业突破或职业和家庭稳定的考虑。而这部分人群不仅有较为丰富的行业和专业经验,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发达的客户资源,他们的离职在企业内常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前程无忧《离职率报告》说,虽然很多案例显示,企业努力向这样的员工提供发展计划,比如增加新职能,调动去新区域担任更高职位,但是愿意从一线城市去二三线城市的人非常少。事实上,中国的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已经居世界前列。而猎头的“运作”对这个年龄层人群的离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部分职位离职率比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销售能力和产品形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销售和研发人才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竞相“挖掘”的对象。而与之配套相关的“客户服务”和“工程技术”岗位却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原因,近年也成为热招职位排行榜上的“常客”。
4.不同职位类别的离职率比较
从人才需求来看,中国企业最需要善于能执行企业战略和决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而非策略的制定。企业间挖角造成了专业人员的频繁离职和跳槽。另一方面,尽管策略的执行也需要高超的管理、技术等综合能力,并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至关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工作压力显得偏低的收入,以及企业内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向中高级管理者转变的困难,让很多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走”。
2007年是高管离职多发的一年,被动离职率达到35%,企业的并购、转型是主导原因,业绩不佳列第二,第三大原因是身体不适。比例上,高层管理者的离职率仅占8.4%,但是带给企业的“阵痛”却远远超出了8.4%带给人们的想象。
控制离职率方案
1. 加薪仍然留人的最有效手段
员工离职时阐述的理由大抵如下 1) 薪水低 2) 发展空间不够 3) 去读书或者移民 4) 人际关系 5) 个人身体原因
但是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受访员工表示,如果薪水更高他们愿意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愿意长时间工作和愿意忍受讨厌的同事和上司。另一个结论是,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薪水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5%的企业员工离职率比薪水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低约20个百分点。
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和《薪酬报告》均显示,缺人总是和居高不下的离职率相伴而行。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员工最易受到薪酬增长和职业晋升的激励,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更容易离职。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报告说,由于多数行业的利润率下降,竞争加剧,一线人员(销售、生产工人等)的紧缺将会继续。在涨工资的同时,改善工作环境不啻是一个好方法。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建议企业增加收入中的奖金比例,让收入变得更有弹性和激励作用。同时,在提供员工整体薪酬的同时,更关注20%的精英员工的收入,而随着中国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员工奖励期权计划重新成为留住优秀人才的一大法宝。
事实上,不管是工资、期权还是工作环境,实际上都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即使较低的工资,员工也要忍受。当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就必须迅速采取更优厚的措施来留住人才,提供更高的工资和福利,更加友善地对待雇员。
2.培训和内部提提拔
加薪大概可以暂时解决80%的离职率问题。但是问题又来了!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新,通货膨胀率升高,员工的加薪期望膨胀。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员工2008年加薪的期望值超过30%。但是,企业无法把上涨的成本完全转移到终端消费者。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至2007年10月,中国工业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仅1.1%, 而原材料(钢铁、水泥和燃料等)价格增长3.6%,消费指数涨了6.5%。企业为了保护和扩大市场份额宁愿牺牲一部分利润,这使得员工工资大幅增长的愿望很可能落空。另一方面,员工的频频跳槽也令企业的留才策略不敢仅依赖“加薪”。
增加内部提拔的比例实际是增加优秀员工发展空间,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升职当然也会带来加薪。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企业员工比加薪更看重升职,而这部分人的工作年限半数以上超过三年。但是企业常会顾虑,升职可能增加员工被挖角和增加员工跳槽的要价能力。
同样面临尴尬的还有企业培训。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显示,在三年里,企业投入员工专业技能的长期培训(三个月以上)逐年下降,企业害拍提供培训是在为竞争对手提供人才,而员工更恐惧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学识技能折旧而失去职场竞争能力。65.1%的受访员工说,他们自费培训是主于自己能力的提高,打算换个好工作,而与现在的工作无关。 是否需要为每个有潜力的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这很难说。但是前程无忧的《离职率报告》建议,除了培训技能,企业更要花心思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理解力,对业绩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对低于行业平均离职率的企业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提供有计划的培训,培训涉及的员工数量超过50%。培训率和离职率并未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那些离职率低的企业人事经理几乎一致地说,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害怕员工强大和聪明的企业是留不住人的。
3.帮助满足员工非收入性要求篇二:离职率调查报告
生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离职率调查报告
13级工商管理专升本班(第八组) 组长:薛庆保 组员:张静云 杨倩
史世娟刘媛媛 张珂
杨雪原目录
一、前言 1、关于离职率分析 2、报告导读 二、分析目的 三、正文 1、离职类别分析 2、不同工作年限离职率分析 3、不同岗位层级离职率分析 4、不同学历离职率分析 5、不同年龄层离职率分析 6、离职原因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前言 1、关于离职率分析 目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更多的精力是投入到招聘优秀人才和对在职员工的考核与激励方面,以期望在职员工能够为企业目标实现作出贡献,却忽略或轻视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和分析。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对离职的分析是企业对人才“选育用留”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前三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离职率分析企业不仅可以了解员工的离职数量和离职高峰,更可以深入发掘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排除隐患。 2、报告导读 本篇报告从全体和不同属性员工的离职率和离职原因进行分析,从数字中分析出隐含在员工离职背后的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状况提供依据。离职率分析以全体员工为统计对象,统计出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离职率和离职原因,及时掌握企业员工流动状况。各分类员工的离职率分析是按、年龄、层级、学历、司龄等属性,将员工分类进行统计,旨在分析不同背景、不同特征员工的离职率和离职原因,以便于企业对不同的员工采取有针对性的留人措施。
二、分析目的 1、通过对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2、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正文 1、离职类别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员工主动离职率对总体离职率的贡献远高于被动离职率和试用期员工离职率。这说明企业对主动辞退员工很慎重,并给予试用期员工较多的尝试机会。尽管如此,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仍会迫于工作压力或者被更好的工作条件吸引而主动提出离职,这表明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2、不同工作年限离职率分析篇三:2013年度员工离职率分析报告 2013年度员工离职率分析报告 通过对2013年度公司月度、年度员工离职率及原因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发展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流动状况。通过对各层面的离职分析,总结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以此发现公司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分析内容如下: 一、离职数据分析 为更全面地反映2013年度员工的离职情况,本部分将从年度离职率、月度离职率、各岗位离职率、各职务等级离职率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年度离职率(总体离职率) 计算公式:员工年度离职率=年度累计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度内累计入职人数 2013年度公司总体离职率=22人/(38人+23人)*100%=3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年度总体离职率呈现偏高,已超过公司发展中正常的人员流失率(30%)。 (二)各月份离职率(具体数据见下图)
从以上数据上看,公司在2013年上半年度离职率较高,下半年度离职率呈现明显偏底趋势。其中,在2月、7月、9月、11月及12月这五个月份的离职率均为0,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受临近春节人才市场需求量不大、年终奖金发放等因素影响,员工在2月离职的愿望不强。 同时,公司在4月、5月、6月及10月这四个月份员工的离职率明显偏高,离职率均超过8%。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在3月份,春节过后,本地区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明显上升,齐鲁晚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主要媒体均出现大篇幅的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招聘。受此因素的影响,公司在3月份出现员工离职率明显偏高的趋势。 (三)各岗位序列离职率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流程,本部分将公司各岗位划分为项目类、业务类、后勤类(财务、办公室)三个岗位序列,以便于对公司各岗位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各岗位序列的(年度)离职情况如下图: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项目部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最低,而工业务类、后期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明显偏高,其中业务类岗位的总体离职率已超过公司的总体流失率。可见,公司业务类人员的流失率已远远超过职能类人员的流失率。对一个高速发展的房地产投资企业来说,此种人员结构流失极为不合理的现象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各职务等级的离职率 为便于对人员离职率的分析及统计,本部分将公司的职务等级分为中高层人员及员工两大部分,其中,中高层人员指各部门副职及以上。具体数据见下图: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在公司总体离职率偏高的情况下,公司中高层人员的离职率也呈明显偏高的趋势。其中,在2013年度部门正职人员的离职总人数为4人,占中高层人员离职率的40%。可见,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稳定性不高,以致出现部门频频“换帅”现象。 三、员工离职因素分析 很多员工在离职时,简单写下“个人原因”四个字,但实际上这个人原因背后有很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根据员工离职面谈,产生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下级沟通不畅。从对部分离职人员面谈的结果上看,员工与直接上级的沟通不足,是导致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中层人员尚缺乏主动和下属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尤其是在工作技能指导方面,以致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信息不足时,不能得到部门领导的及时帮助。此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必然引起员工在心理上的不满。第二、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关于公司基层员工建议、投诉等信息,我公司尚无一套完整的沟通渠道。虽实施了总经理信箱制度,但实施的效果明显不佳。第三,离职管理水平欠缺。在员工提出 离职或公司主动劝退过程中,部门负责人未能与离职人员进行充分的离职面谈,这就增大了员工离职的可能性。 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人员也未及时的进行有效的跟进,了解员工离职的一些具体的想法,最终导致了员工流失。在2013年度离职的22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在离职前人资人员未发现员工的异常情绪及行为,没有做到及时的关注。 (二)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三)公司凝聚力不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关系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公司在经历了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员工的凝聚力问题一直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理念不明确、公司发展战略传达不到位及各部门沟通协调度不够等方面。 四、建议结合以上离职原因分析及公司发展现状,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一)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这为项目储备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尤为有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加强公司的职位体系管理,明确划分职位级别(如:总经理级、副总经理级、经理级及主管级别等)并严格区分工资待遇。第二,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二)清晰的定位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由公司制定针对各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严格规定其职责分工。除业务上的工作职责外,建议强调以下几点职责:第一,管理者作为“导师”要担负起辅导本部门员工业务工作的职责。第二、上传下达角色。认真传达有关公司战略会议的精神,让本部门员工知晓公司重大方针政策(保密事项除外)。第三,营造部门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办公室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多组织面向中层管理人员有关管理技能提高方面的培训。 (三) 加强员工离职管理。员工的离职管理一直是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总结2013年度人力资源工作将从三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离职数据的统计。人力资源应定期统计公司范围内的人员流失数据(包含年度/季度人员流失率、人员离职面谈记录),以有利监控公司人员流失情况。 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关注,日常多同员工进行工作交流和心理沟通,做到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人格上篇四:2007_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
国 企 业 离 职 调 查 报 告
(道生智精选) 率中
[道生智点评] 企业HR又要招人又要留人,还要考虑老板的资源限制,实在很辛苦。 本篇的意义也许在于,HR负责人可以转发给企业老总,来争取更大的员工福利吧。 同时小乐应广大HR的要求,将把以前精选文摘(1-57期)陆续都放在网上,供大家下载,请大家经常登陆以下网站下载资料:
我主持的[HR精选文摘]栏目。注意,需要发帖才有下载积分。 ——助理小乐,HR好朋友
招人难,留人更难 《2007 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 —— 上海 2007 年11 月21 日 “在过去三年,中国大陆的员工离职率呈上升趋势,而且我们没有看到在2008 年这种趋势有减缓的迹象。”QC咨询副总裁表示,如何在保证业务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人才,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HR 们最大的挑战。 一、离职率调查结论 1.行业离职率比较 (数据来源: 年QC咨询企业薪酬调查)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丧失”的报道越来越多,毫无疑问,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导致了劳动力需求的上涨,但是劳动力增长已经过了最高峰,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迅速提高,对收入的高预期让很多人宁愿不工作也不向低收入妥协。“民工荒”“技工荒”?? , 劳动力的短缺从熟练的生产线工人、技术员到管理者、高级专业人员几乎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岗位。 传统制造业(代表行业:纺织、五金和家电) “在福建的运动鞋产区,工人的人均月薪已经达到了1500 元,只要再过两年,很快就会达到2000 元。人工的成本,很多当地企业已经无法承受。”这是一家台资制鞋企业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所说。但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产品供大于求、竞争残酷、利润微薄和缓慢转型的境遇。由民营和私营企业主要支撑的制造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却不愿、不能较大幅度增加员工收入。事实上,根据官方统计,在 年传统制造行业的员工年收入的 增长达到14%,已经超过了GDP 的增长速度。但是,年轻、受过教育的员工要的更多。收入、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成为员工离职的主要考量,后两者的比重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时候离职只因为“厌倦加班,厌倦干重复的活”。2007 年传统制造业中的操作人员类离职率最高,达到31.5%;生产管理类其次,为27.1%,主动离职率最高的5 大 主管职能分别为财务、市场营销、IT、销售、人力资源。制造业的车间主任成为企业挖角的热门,但是平均年收入只有5.2 万元,平均管理员工达到34 人。非企业所有权或股份拥有者的工厂经理/厂长的平均年薪为7.3 万元,平均管理员工129 人。
现代服务业(代表行业:金融、物流) 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发端较晚但发展很快,优秀人才十分紧缺,由于外部企业愿意给付更优厚的薪酬,使得员工很难抵挡外在的大量机会,跳槽带来的收入增长普遍不低于10%,薪资的膨胀和和雇佣成本的持续走高,让行业的竞争力暗含危机。 金融业的离职率已经连续两年超过20%,由于专业特征强,多数企业不愿跨行业招募,而行业内人员的频繁流动又使得企业不愿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薪酬成为招人、留人的最好手段。2007 年在金融业比较集中的大城市金融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离职率达到28.3%,远高于高层管理人员12.6%和一般员工20.7%的比例。 物流服务业在最近的三年市场发展平稳,但是物流业是很多行业的配套服务,很多压力都集中在这最后一环,加上收益分配比较集中在企业管理层,行业内和企业内的收入差异比较大,类似像报关员这样的基层员工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2007 达到29.7%。所以,你会看见在这个行业充斥着大量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不断上涨的薪酬,逐月递增的离职率以及客户们对物流服务的不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虽然花重金从外资同行搜猎成熟人才,但是由于企业文化不合,职责不明或者环境不理想,中高级物流人才离开民营企业也不少。 高科技行业(代表行业:互联网、IT) 什么是高科技行业?一个通俗又非常模糊的大行业。QC咨询按照习惯约定把互联网、通讯电信、软件及系统集成和生物科技等归入其中,但是如果你向此间的从业人员发问“你现在从事的是高科技行业吗?”十之八九的回答是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个行业离职率高的原因,中国的高科技行业更像是传统制造业或者现代服务业。 多年来,IT 一直是三高(高学历、高能力、高收入)行业的代表,但是今天中国的IT业已经是个低利润的行业了,中国的IT 生产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组装和贴牌生产,从电脑、笔记本到手机、数码产品无一不是,价格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核心。十年前PC 时代的高薪到今天已经无法复制,但是“过劳死”却更多属于IT 人,很多人满心欢喜跳进来却又伤心疲惫地跳出去。 另一个典型行业是互联网。互联网吸引了很多想一夜创富的年轻人,但是互联网泡沫破裂,风险投资的转向,让很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企业把控制成本和提高营业收入作为首要任务,能省则省,行业的薪酬水平远低于跨国科技型公司!很多人因为对互联网公司的压力和漫长的暴富远景失去耐心而离职!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显示,2007 该行业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8 岁,平均任职时间不足2 年,年轻资历浅的员工在企业比重大的现象也使得行业的整体收入偏低。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情况是,一直被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却造就了上万个单调、技术含量低的低薪职位。比如call center、内容录入等,这些不需要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大批“熟练工”,但是长时间简单重复又低收入的工作让年轻人很快产生厌倦。 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显示,在上述两个行业,销售、网站运营和设计岗位的人员离职率最高,均超过25%。《离职率报告》预计,在2008 年,中国高科技行业将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承担投资过度导致的产能过剩局面,压缩薪酬支出,更高的离职率很难避免。
2.不同工作年限的离职率比较 (数据来源: 年QC咨询企业薪酬调查) 《离职率报告》显示,员工离职在几个特定工作年限里更容易出现。第一个离职高发期出现在初涉职场未满2 年的时间段。主要受尝试性就业心理的影响,很多人抱着“先找份工作做起来,不好就换”的心态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想象这个行业或这家公司“不错”而进入企业,当发现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和强度等不能适应时,便果断离职。由于这部分人基本是80 年代生人,比较自我和随性,引发离职常常起于一些小事件。比如突然感觉上班太累,索性辞职,而离职成本低也是这个年龄层频繁离职的一个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刚开始工作的人群在企业中的职责多数繁琐而被轻视,不合兴趣加上收入不高,难怪职场中有 “80 年代人能在一家公司做五年就是奇迹”的说法。 工作2~3 年的人群离职率最高。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解释认为,经过两三年的成长,不少人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升值资本。在发挥才华和技能的同时,他们希望快速的职业发展,希望拥有更大的职权。在中国,很多人认为如果不能在两三年里获得提升,那就意味在这家企业的前途终结。这个年龄层的离职常常为了寻求“升位”。 另一个离职的高发阶段在工作5~8 年间。一方面职业的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却感到发展迷茫和职业倦怠。企业里的策略制定者常常出自于一定阶层的人,而非依据工作业绩提拔,随着知识和技能的折旧,这个年龄层人的离职,更多是出于职业突破或职业和家庭稳定的考虑。而这部分人群不仅有较为丰富的行业和专业经验,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发达的客户资源,他们的离职在企业内常会产生很大的波动。QC咨询《离职率报告》说,虽然很多案例显示,企业努力向这样的员工提供发展计划,比如增加新职能,调动去新区域担任更高职位,但是愿意从一线城市去二三线城市的人非常少。事实上,中国的中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已经居世界前列。而猎头的“运作”对这个年龄层人群的离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部分职位离职率比较 (数据来源: 年QC咨询企业薪酬调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销售能力和产品形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销售和研发人才毫无疑问成为企业竞相“挖掘”的对象。而与之配套相关的“客户服务”和“工程技术”岗位却是因为工作强度大,收入分配不均衡的原因,近年也成为热招职位排行榜上的“常客”。 4.不同职位类别的离职率比较 (数据来源: 年QC咨询企业薪酬调查) 从人才需求来看,中国企业最需要善于能执行企业战略和决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而非策略的制定。企业间挖角造成了专业人员的频繁离职和跳槽。另一方面,尽管策略的执行也需要高超的管理、技术等综合能力,并对企业经营结果产生至关的影响,但是相对于工作压力显得偏低的收入,以及企业内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向中高级管理者转变的困难,让很多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出走”。
2007 年是高管离职多发的一年,被动离职率达到35%,企业的并购、转型是主导原因,业绩不佳列第二,第三大原因是身体不适。比例上,高层管理者的离职率仅占 8.4%,但是带给企业的“阵痛”却远远超出了8.4%带给人们的想象。
二、控制离职率方案 1. 加薪仍然留人的最有效手段 员工离职时阐述的理由大抵如下 1) 薪水低 2) 发展空间不够 3) 去读书或者移民 4) 人际关系 5) 个人身体原因 但是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受访员工表示,如果薪水更高他们愿意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愿意长时间工作和愿意忍受讨厌的同事和上司。另一个结论是,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薪水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5%的企业员工离职率比薪水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低约20 个百分点。 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和《薪酬报告》均显示,缺人总是和居高不下的离职率相伴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普通职员操作人员而行。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中国企业的员工最易受到薪酬增长和职业晋升的激励,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更容易离职。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报告说,由于多数行业的利润率下降,竞争加剧,一线人员(销售、生产工人等)的紧缺将会继续。在涨工资的同时,改善工作环境不啻是一个好方法。 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建议企业增加收入中的奖金比例,让收入变得更有弹性和激励作用。同时,在提供员工整体薪酬的同时,更关注20%的精英员工的收入,而随着中国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员工奖励期权计划重新成为留住优秀人才的一大法宝。 事实上,不管是工资、期权还是工作环境,实际上都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即使较低的工资,员工也要忍受。当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就必须迅速采取更优厚的措施来留住人才,提供更高的工资和福利,更加友善地对待雇员。 2.培训和内部提提拔 加薪大概可以暂时解决80%的离职率问题。但是问题又来了!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新,通货膨胀率升高,员工的加薪期望膨胀。QC咨询的《离职率报告》显示,一线城市的员工2008年加薪的期望值超过30%。但是,企业无法把上涨的成本完全转移到终端消费者。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至2007 年10 月,中国工业品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仅1.1%, 而原材料(钢铁、水泥和燃料等)价格增长3.6%,消费指数涨了6.5%。篇五:2014离职分析报告
[离职分析报告]
2014年一、 员工离职信息分析 我们主要从离职员工流失率、在公司服务年限、职务级别、学历、离职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公司员工的离职情况统计显示,公司员工离职人数为168人,其中公司减员政策调整流失47人,出现合同终止情况流失26人,无法胜任工作流失13人,自愿性离职流失82人。年率离职率为37.4%,且本年度由于个人原因(如:健康、结婚、进修、自行 、家庭因素)离职54人,离职率为32.1%。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导致公司总体流失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1 离职员工汇总表
备注:2014年离职人员明细:按照离职原因进行统计,见附件1。 (一)离职员工在公司服务年限分析 表2 离职员工服务年限分析表分析: 本年度,离职高峰期发生在员工进入公司初期。根据分析公司一年以下离职的员工占的比例为48.2%。一个员工在进入新公司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最容易出现波动,因为他在加入公司前对公司有一个期望或一个理想模式,进入公司以后可能会感到现实的公司与他的期望是不一样的,或者他对企业文化或工作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人容易变得浮躁或彷徨,外界稍有刺激或内部突遇不顺,员工会容易离职。再者,自7月开始,生产车间由于项目生产的需要,在原有定岗定编的基础上进行了扩编,试用期内单位与个人双向选择不适合应招的有56人,占不足一年的员工离职率69%,应招岗位试用期内试用人员的流动性大,是造成员工在进入新公司后不到一年离职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离职高峰期发生在服务年限5年以上,占比14.3%。经过5年多的积累,员工个人能力、经验已有了一定的沉淀,在这期间,如果这个阶段公司不能激发起员工新的工作热情,或者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机会,他们会容易离开。加之佳隆公司的历史沿革比较久远,2007年重组之后企业中有绝大部分前身企业的员工继续留任,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老员工的身体、能力状况已经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岗位,部分老员工选择卸任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同时公司对已经不符合岗位条件的老员工在4-5月人员调整期间进行了劝退。以上三大原因是此阶段人员离职率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 (二)、离职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表3离职员工学历结构分析表分析: 根据图表统计,在离职员工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为48.8%,高中/中专学历比例为30.3%,这部分人群在公司组织架构中多为一线生产员工,其文化程度不高,不会过多的考虑长远的发展问题,多是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流动性比较大,当公司的薪资福利不能达到其原本的期望时,他不会过多的考虑公司是否给与其稳定的工作环境,正规的社保福利等因素,在同等强度劳动力作业的前提下,他们更会愿意选择每日高报酬的临时工,一旦找到比现有岗位工资高而且可以用他们的企业(本文来自: 池 锝网:2016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哪怕是临时工,大部分存在这种想法的员工就会选择辞职。同样这类人群在社会上的应招面比较广,当公司发现其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时,公司会选择辞退。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率在20.9%,大专及以上的人员流失,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人员拥有一定的学历,当他们在企业积累到经验时,往往会觉得自己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公司不能激发起其工作热情,或者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机会,他们会容易离开。另一方面,这部分人员多集中在重工机械两厂的技能人才上(15人),占大专以上人员流失率的42.9%,针对车间的数控操作工、钳工、焊工,公司今年进行了扩编,在新进人员时,一方面陆续淘汰新入职技能偏差的人员,一方面淘汰进入公司1-2年但是劳动纪律不强、对公司集团归属感不强、技能相对老员工有所不足的人员,这就出现大专以上技能人员的离职;再者公司在4-5月份进行人员调整时,此部分被调整人员有12人,流失率占大专以上人员离职率的34.3%。 (三)离职人数月度分布情况分析 表4 离职员工月份分析表分析: 针对各月离职人数及离职率统计状况,截止2014年11月份总离职人数为168人,其中2月份、3月份、4月份员工离职率相对较高,原因分析为: 1、本年度2月初为春节,春节后一个半月是员工发生思想异动最常见的时间段,这一时间段是人才市场举行大型春季招聘会次数频繁、企业开始招聘新人或做人才储备的最佳阶段,对已有思想异动的员工来说,无疑是寻找新工作外部环境最佳的时间。这样就导致了年初2-3月份员工离职率的增大。 2、4月份离职人员占全年总离职人员的25.6%,居全年之首。原因在于4月份公司进行了人员调整,调整后劝退的人数在4月份离职总人数中占了97.7%的比重,这是导致4月份离职率高的直接原因。 3、其他几个月份员工离职率基本平稳。 (四)离职人员年龄情况比较分析 表5 离职员工年龄结构分析表 分析: 以上图表反出在公司服务平均年龄在40-50岁的员工离职率最大,20岁以下的员工离职比率最小,据调查得出结论: 1、年龄在20岁年龄段的员工,公司招聘人数本就不多,其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非常小,多为刚出校门的学徒工,其思想还处在未完全成熟状态,玩心重,本就属于频繁跳槽的群体。
2、而年龄处于21-30岁这阶段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绝大比例,而这部分人群的年龄段正处在与其职业心里发生冲突,因此阶段的职业心里波动较大,并且此年龄段深受阅历, 相关热词搜索:
[2016中国企业员工离职率调查报告]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调查报告】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人员辞职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