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年在南京当兵去了第一天就后悔的,去没去过抗美援朝,铁道兵第一师。

《铁道兵之歌》解说词(4)
因为是纪录片,每集没有明显的内容“独立性”。本集前半部分是抗美援朝,后半部分是黎湛铁路、鹰厦铁路建设。
铁道兵的使命就是战争与建设。孰更英勇悲壮、孰奉献牺牲更大?无法比较。但铁道兵历史,和平建设的年月远远超过参加战争的时间。因此,论贡献,说功勋,铁道兵和平年代一点不比战争时期逊色;在军史上,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铁道兵载誉凯旋。祖国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召唤英雄的铁道兵。黎湛铁路、鹰厦铁路,建设时期的铁道兵首战告捷,名满华夏。
为了确保运输线不致中断,工程设计人员根据敌机的破坏规律,研究出多种切实有效的抢修方案,提高了抢修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掌握抢修主动权,部队还创造并普遍运用了“预测量、预设计、预备料、预施工”的“四预”经验,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任何破坏。
所有能用的手段都用尽了,所有策划的阴谋都破产了,其势汹汹的“绞杀战”也无可奈何地失败了。敌人不得不惊呼我军表现了“不可思议的技巧和决心”,他们“虽然使出了最后的力气,但却无法阻止和切断”我后方的军事供应。
是的,在这样一支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部队面前,对于侵朝美军来说,这不幸的结局,早在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哀叹正是战场上的验证。
满载物资的军用列车,在高射炮火的掩护下开往前线。
一九五二年底,为了粉碎美帝妄图在我侧后登陆作战的阴谋,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所属部队进入紧急战备,除抢建便线、便桥和迂回线以加强重点地区通过能力外,还在朝鲜北部腹地,抢建了龟城至殷山的铁路。
在三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铁道部队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粉碎了敌人的所谓“绞杀战”,战胜了数以万计的艰难困苦,共抢修、抢建桥梁二万三千六百多座次,隧道一百二十多座次,线路一万四千六百多处次,新建铁路二百一十二公里,保障了铁路运输畅通无阻,创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一举震惊中外,引为奇迹。通过这条钢铁运输线,奔腾不息的列车,满载着支援战争的物资,满载着祖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送到战士们的手中,变成了克敌制胜、排山倒海的力量!
日,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6个铁道工程师,开始抢建殷龟铁路。图为抢建部队在滔滔的清川江上修建新线大桥。
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停战以后,我铁道部队在撤回国内的时候,留下部分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恢复了战争中遭受破坏的铁路,并新建了德八铁路和其他铁路设施,以支援朝鲜人民胜利后的建设。他们用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架起了中朝友谊的桥梁,铺筑了一条通向和平之路。
一九五三年九月,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团与铁道工程部队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为陆军诸兵种之一。铁道兵从朝鲜回国以后,汗水没干,征尘未洗,又响应祖国的召唤,背上行装,奔向新中国铁路建设工地。仅仅九个月的时间,北起广西黎塘,南达广东湛江,全长三百一十五点六公里的黎湛铁路,便首战告捷。
第4师、6师两支铺轨队,于5月19日在粤西廉江南6公里处胜利会师。图为铺轨队在进行最后的接轨。
黎湛线通车的汽笛尚未拉响,铁道兵又踏着当年红军的脚印,转战闽赣,抢建具有战略意义的鹰厦铁路。
鹰厦铁路起自江西鹰潭,穿越奇峰如画的武夷山脉,通往富饶而美丽的东南海疆,最后,跨海直抵厦门岛,全长六百九十七点七公里。就在这令人陶醉的美丽风光里,铁道兵将展开一场移山填海的激战。
一九五五年初冬,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偕同专家视察了筑路工地,审时度势,决定把一九五七年修通鹰厦线的计划,提前为一九五六年完成。这些催人奋斗的豪言壮语,不但写上了悬崖陡壁,也伴着战士的汗水洒向繁忙的工地。
这里是戴云山的心脏,也是鹰厦线的咽喉地带,悬崖连着悬崖,峭壁接着峭壁,甚至连灵巧的猿猴都难以攀援。战士们仅仅为开劈一条上工的小路就化费了三千个工。
只要筑路英雄在,高山哪能不低头!气势雄壮的大爆破,移走了高山,填平了深谷。这对保证一九五六年修通鹰厦铁路起了重要的作用。
日,铁道兵铺轨队将铁路铺到鹰厦铁路南端终点厦门站。
厦门,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南海疆。她得天独厚,风景秀丽,有人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她的优美多姿,这是当之无愧的。
移山填海的神话,伴随着人们的理想和希望,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只有今天,在最富有创造性的伟大时代,它才第一次真正变成生活的现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副主席陈嘉庚先生健步登上十里长堤,他为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华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抢修现场铁道兵座座屯兵坑道。
百岭川大桥,76天遭轰炸26次,投下炸弹7000多枚,炸得河水改流,石山削矮。铁道兵团第1师1团9连坚守76昼夜,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保证了铁路运输,荣立集体二等功。
为确保军运,战士们凿开冰层,下木笼,抢建大桥。
日,副连长杨连第(右2)在抢修东清川江大桥时,定时弹爆炸,当场牺牲。
大批物资不断运往前线 。
反美军登陆,铁道兵抢建铁路。1师抢修部队将推土机开上工地,加快抢修便线。
抢修部队破冰筑墩 。
铁道工程第11师担负的高填土工程。
突击修筑德八线路基。
日,德八铁路全线通车。图为中朝两国战友欢庆在一起。
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后,第4师抢修部队抢修开城车站。
推土机开上工地,施工效率大提高。
从祖国开来架桥机,加快了架梁速度。
志愿军铁道兵团召开首届英模大会,表彰和奖励了英雄模范人物,选出24名英模代表,出席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参加国庆观礼。
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招待志愿军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英模代表并合影。
在3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铁道部队共有1485人光荣牺牲。图为修建在朝鲜新安州市区中心一块高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部队烈士纪念碑。
铁道兵独立桥梁团第一次在江宽水深的郁江使用气压沉箱修建桥墩。图为战士们在水下气压沉箱里作业。
隧道施工。
铁道兵第1师部队在鸣水隧道工地。
第6师铺轨队日创日进铺轨6.616公里的新纪录。
完成黎湛线抢建任务的铁道兵第1、2、6、10、11师和独立桥梁团,挥师东进,相继开进鹰厦线,投入施工。图为紧张施工的大拉沟。
大禾山隧道石质坚硬。张明万风枪组创特坚石每11分钟打眼1米的纪录,隧道开挖进度逐步加快。张明万(左)被选为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代表。
移山填谷工程。
铁道兵第3、5、7 师先行开进鹰厦线北段工地。1955年 2月21日,鹰潭到资溪间正式开工,劈山削岭战斗打响。
火车开进邵武车站。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少年儿童,纷纷登上机车插花欢迎,向铁道兵致敬。
军民日夜奋战修筑通向厦门的十里海堤。
十里海堤露出水面。
自古以来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 同大陆永远连接起来了。
由铁道兵第1、5、10、11师和当地民工修建的外(洋)福(州)铁路全长194公里,是鹰厦线的重要连接线,日铺轨通车。图为火车开进闽北古城南平,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雯去看当兵的崔始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