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读诵作者是谁

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阿弥陀经_百度百科
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阿弥陀经
《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阿弥陀经》是出版的图书,ISBN是7
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阿弥陀经内容简介
当前,正值末法,五浊繁兴,三灾频显;众生贪、瞋、痴炽盛;追名逐利、好色贪食、违法乱纪、损人利己者比比皆是;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求真务实、行善积德者寡之又寡。就佛教而言,持戒修行弘法者屡遭障碍,贪恋红尘、欺诳众生、无惭无愧、拨无因果者反得其便。呜呼!如此恶劣因缘,必定阻碍成就,反助堕落。佛教弟子及修行人士,当多持佛诵经。然佛经虽多,但皆文言法语,自非初机浅识之人能得实益。黄智海居士利人心切,将《阿弥陀经》以白话释之,以利大众!
《》为修行人士生动地描绘了成就者的殊胜境界,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妙果,令闻者生信、发愿、执持佛名,求生净土。信、愿、行,是净土法门的纲领宗旨。具此三资粮,不论是毕生执持而现生就得“一心不乱”,或临终方闻而只称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黄智海居士在注解此经时,先以浅近苦切之词,说明两土苦乐形容,俾知此土有“三毒”“四倒”“六道轮回”之苦,而生厌离;彼国有“七珍”“八德”“九品莲华”之乐,而生欣慕;详言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三途”“八难”,瓦砾泥砂,纯以珍宝而为庄严;其人无有“九恼”“十缠”“死生老病”,纯以圣贤而为眷属。文字浅显,语甚夷易,事出常谈。
道本无言,非言不显。愿众持名念佛者,得偿所愿,莲生极乐!
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阿弥陀经作者简介
黄智海居士,名庆澜,上海人。前清贡生,曾任湖北德安、宜昌知府。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南华书局。民国以后,历任火药局局长、上海高级审判厅厅长等职,后到上海任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随印光大师学佛,对净土宗尤有研究,弘扬不遗余力。1949年后,任上海佛教净业社社长,1961年病逝。
黄智海居士毕生弘扬净土著作甚多,主要有《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阿弥陀经白话解》《普贤行愿品白话解》《朝暮课诵白话解》《佛法大意》及《初机净业指南》等。其著作均以浅显通俗白话写作,颇受欢迎,流通极广。其中尤以《阿弥陀经白话解》《朝暮课诵白话解》及《初机净业指南》三书影响最大。
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阿弥陀经目录
企业信用信息晋美彭措法王:万法的作者是谁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万法的作者是谁
发表时间:
作者:晋美彭措法王
  月称菩萨说过:&经说外境悉非有,变为种种事。&释迦牟尼佛在当中也曾指出:&心为一切诸法之源,故名为普作王。&为什么称为普作呢?因为它既能作的,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萨哈尊者说:&心乃轮涅之根。&
  如《大幻化网》中对心和所作的分析,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的根本,是一种明现。由此,我们知道不清净轮回中的一切显现是不的显现,同样清净的涅和智慧的显现是清净心的一种显现。我们若详加观察外面的一切显现,将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实有的事物,所以清净和不清净的根本,都是自己的心。
  心能显现轮回和涅的一切诸法,如果能将自己的心转到方面,那将获得善趣和究竟的,如果我们不通达心的,也不能自心,经常会造贪嗔痴等各种,结果必定会堕入三,因此一切的作者就是心。
  &&敬录自《窍诀宝藏海》
本周阅读排行榜
本月阅读排行榜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何时仗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是哪句诗里的?作者是谁
网友回复:
意思是:什么时候随着手杖散步看南雪,我和梅花两个都是白头。梅花是因雪而白,我是因愁而白,二者相映成趣。 是一句出自《清稗类钞》的诗 《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报章、说部中,广搜博采,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例,编辑而成。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馀条。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编者态度比较严肃,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下层社会、民情风俗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社会历史,很有参考价值。全书事以类分,类以年次,分类详细,纲目明晰,颇便查阅。文字简约,清畅可读。
  《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汇辑野史和当时新闻报刊中关于有清一代的朝野遗闻、以及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的事迹,时间上至顺治下至宣统,间有上溯天命、天聪、崇德者。本书分门别类,按事情的性质、年代先后,以事类从,共有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余条,记载较为完备。既有稗于遗闻,也可以资为谈助,对研究清代历史的学者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普通读者而言亦具备相当的阅读价值。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徐珂(1869~1928)珂原名昌,字仲可,别署中可、仲玉。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光绪举人,为《辞源》编辑之一。著述甚多,除《清稗类钞》外,还有《国难稗钞》、《晚清祸乱稗史》、《小自立斋文》、《康居笔记》、《可言》、《岁时景物日咏大全》、《佛说阿弥陀经会要》、《历代白话诗选》、《古今词选集评》、《清词选集评》、《天苏阁丛刊》初集、二集等十馀种。
  稗 bài
  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喻微小的,琐碎的:~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野史”)。~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原诗为查辛香咏罗浮藤杖所作,见录于《清稗类钞》“物品类”。 ================================================ 罗浮籐杖
道光时,海宁查辛香茂才冬荣以家贫亲老,橐笔远游,尝至广东,得罗浮籐杖,因咏以诗,诗云:
博罗城外四百三十二峯插空碧,老人星精堕地化为石。
麻姑玉女弱腕扶不起,葛陂之龙夭矫乃作籐百尺。
石楼铁桥高嵯峨,老人腾空去无迹。
却遗此杖落空山,瑶童僚妇采药丹。
梯还拾来市上百钱买,道逢黄发开心颜。
吾闻蛮籐百种番禺产,钩带寒崖与石栈。
一枝挑得罗浮云,落地铿然谁所铲。
当时见尔酥醪观外饫霜露,惟有鲍姑帬边蝴蝶眼。
即看此杖挂壁蟠蛟虬,楖栗太輭桄榔柔。
朝斗坛前山月幽,师雄有梦生清愁。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出自《清稗类钞》的诗:“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查辛香咏罗浮藤杖所作的《清稗类钞》
原诗为查辛香咏罗浮藤杖所作,见录于《清稗类钞》“物品类”。
历史上的今天:安士全书_百度百科
《安士全书》是一本出版的图书,作者周安士居士,本书由先生,包括译文、注解和补充。全书共分四部,约60万字。
安士全书内容简介
本书被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了许多历史故事,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儒释道,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本书没有空洞的说教,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会使您消除烦恼、,让您爱不释手!
清朝居士所著,包括“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被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原书全部为古文,不便今人阅读,所以在社会上已经很少有人看到。[1]
苏州弘化社印本《安士全书》
本书分为四部,即《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白话解、《万善先资》白话解、《》白话解、《》白话解。
安士全书作者简介
周安士居士传
怀西居士周安士遗像
周梦颜,一名思仁,字,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戒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资》,言多恳切深痛。自言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一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殛(jí),诛杀〗,迅雷击碎所著书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临河见鱼,仰面见鸟,不思救度,反萌杀机,亦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若梦寐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救度心,而反欢喜赞成其事,亦同此誓。”其戒,名《》。劝诸淫者,先观胎狱,了种种苦,是为息淫原始方便。次观此身,诸虫〖猬集,象刺猬毛一样聚集,喻众多〗,宛转游行,食人,是为初开不净方便。次观男女,脓血涕唾,恶露中满,犹如溷(hùn)厕,粪秽所都,是为息淫对治方便。次想死人正值仰卧,寒冰彻骨;黄水流出,臭不可闻;遍体生虫,处处钻啮;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乃至冢破骨出,人兽践踏。而我此身,终亦如是。次念《》所说因缘,生相、灭相,与不生灭,是为断淫穷原方便。次观自身,在内莲华之中,莲华,见阿弥陀佛,坐宝莲华,及诸种种庄严瑞相,亦见自身,礼拜供养于佛。作是观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永脱淫阱,是为究竟解脱方便。又著《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云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异香满一室,年八十四。
安士全书作品鉴赏
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一、《》以为指归
《安士全书》为清代周安士先生所著,清末民初曾广为流传。此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受到广泛推崇,号称中国净土宗十三祖的民国高僧印光法师在序言中说:‘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
,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他倡印的第一部书就是《安士全书》,发行后迅即流通达三百多万册。许多名人也深受其影响。鲁迅先生早年爱读《安士全书》;弘一大师()、夏丏尊、等名人对其极为推崇。
作者,又名思仁,字安士,读书人。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为怀西居士。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别,说自己就要归西了,家人请以香水沐浴,他阻止说:‘我已经香水沐浴很久了!’谈笑而逝,奇异香气非常浓郁,充满了房间,时年八十四岁。这是安士居士传记所记载的史实,从安士居士一生的行持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并且以净土法门作为最后的皈依。所以在《安士全书》的四部书中,《西归直指》才写出了作者最后的本意。
因为《安士全书》前三部书是写如何做好一个人,一般读者还不会明白安士居士的本意,所以作者最后和盘托出,写出《西归直指》,指归净土。读《安士全书》,真是一步一个台阶,到最后直登解脱的殿堂。印光大师在序言中说:‘泛修世善,止获人天之福,福尽堕落,苦毒何所底极?乃宗净土经论,采其逗机语言,集为一书,名曰《西归直指》。普使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或智或愚,若缁若素,同念阿弥陀佛,求生,迥出轮回,直登不退。谢妄业所感之苦,享吾心固有之乐。’
净土法门是佛教里面流传最广、信众最多的宗派,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即说明了佛教净土法门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深远影响。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故名净土宗。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到印光为止,共有莲宗十三祖。按近代印光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省常、祩(zhu)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
《》将佛教净土经典精要、净土疑难问答、历代往生记录等汇编一处,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虽然净土法门修行简单,但是由于历史悠久,众多,使它的思想体系变得博大精深起来。要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就必须先读《》。《》将净土宗的精华提供给了读者,不管是研究者,还是信仰者,都能够从这里了解佛教净土宗的奥义。
《》从‘净土纲要’开始,其内容包括了,即《》(小本)、《》(大本阿弥陀经)、《》的基本内容,有阿弥陀佛得名和成佛的来历,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的具体情形,修行几种常见的宗教仪式。读者通过《》,将对佛教当今修行最多的净土宗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安士全书》教我们先做好一个人
佛教,门门可以走上解脱之道。但是,不管是学哪个法门,都需要打好基础,这就是先要做好一个人,不能做好一个人,就谈不上出世,所谓出世不离入世。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做人很重要。怎么做好人呢?最重要就是要戒杀和戒淫,因为杀和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安士全书》就专门写了《》和《万善先资》两部书。这是修行下手的根本啊!印光大师在序言中说:‘欲使斯民推忠恕以笃胞与,息刀兵而享天年;守礼义以叙彝伦,好令德而远美色。因著戒杀之书,曰《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曰《》。良由世人最多,易犯。以故不惮烦劳,谆谆告诫。’作者花大力气来写这两部书,是不是有点呢?没有!印光大师说得好:‘前三种虽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后一种虽明了生死法,而亦须修行世善。’即要想,还需要修行世善。
《万善先资》的中心主题为戒杀,从戒杀出发,提倡人类的慈悲和平。 戒杀是中国的重要内容。儒家认为君子仁民爱物,,先从小事做起。《论语》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待物如此,待人可知。说:‘君子之于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也。’他见不忍牛之觳觳而就死地,就称赞齐宣王‘是心足以王矣!’他认为行,先当仁心不杀,‘兽相食,且人恶之。’即禽兽互相吞食,人且厌恶它,何况人类互相残杀?孔子说‘始作佣者,其无后乎!’即是说第一个造作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一定会断子绝孙的!孟子解释说‘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因为偶像是人形,却用来殉葬,非仁也。孟子说‘仁者无敌’,能王天下。而欲仁于天下者,首当戒杀。‘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谁能御之?’(《·梁惠王》)佛教把戒杀列为重要戒律,非常重视戒杀。《》说:‘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普贤行愿品》云:‘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能救众生身命,则能成就诸佛心愿。’《智度论》曰:‘诸余罪中,最重。’《婆沙论》曰:‘若持不杀戒,于当来世中,决不遇刀兵灾。’
《》极谈邪淫的危害性,旁征博引,指点迷津,向迷者点破:食色,性也;邪淫,万恶之源也。孔子说:‘,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攀缘声色,心被物转,失去如来清净本性。《》发掘圣人的说法,汇集三教典籍之精华,引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和故事,从现象到本质将邪淫的危害和盘托出,,发人深省。
所谓邪淫即是指超出正统夫妻关系之外的淫乱。例如与有夫之妇或者有妇之夫发生关系,都属于邪淫。其他如强奸、手淫、、同性恋等都属于邪淫之列。佛教在家信徒的居士五戒,包括戒杀、戒盗、戒淫、戒、戒饮酒。其中戒淫一条,即是指戒邪淫。因为在家信徒,都有妻室儿女,夫妻不可能没有性关系,所以佛教把夫妻之间的性关系叫做正淫,把夫妻之外的性关系叫做邪淫,正淫是允许的,邪淫是不允许的,要戒除。
《》旨在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出世与入世不相脱离,所以此集内容,正如安士先生所说:有为保家而发者,有为保身而发者,有为获福消灾而发者,有为修身养性而发者,有为超生死出三界而发者。譬如药草店中,万物皆备。惟在其病者取之罢了。
三大教的中国文化精神
《》第一部书是《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俗称‘’,是中国历史上信仰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神。他主宰人间功名利禄、文运科名,被广大文人儒士所崇拜。同时他被列入系统中一位重要的神,劝人广行,致力于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从而实现最高理想。在《文昌化书》中又记载了文昌帝君遇佛授记,那么文昌帝君与佛教也有不解之缘了。既然文昌帝君在三教中都有如此高的地位,那么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各阶层人们共同崇拜的物件,就理所当然了。要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能忽视这一历史现象。
文昌信仰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在《》中,这本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与《》、《》同为过去社会上十分流行的劝善书。《》是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范本,它以入世为基础,以因果律为准绳,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为何清朝大居士周安士所著《》四册,把《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放在最前面呢?印光大师在序言中说:‘又欲同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将《》,详加注释,俾日用云为,居心行事,大而治国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备法戒,悉存。由兹古圣先贤之主敬慎独,正心诚意,不至徒空谈而已。’又在第二序中说:‘其震聋发聩之情,有更切于拯溺救焚之势。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印光大师称安士先生是菩萨再来,那么其所著《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便体现了大乘佛教的精神。事实上‘’即是菩萨精神的代名字,‘阴骘’即是‘阴德’之意。‘阴’者,不求人知也,默默无闻地奉献,做了好事不留名,正如《金刚经》所反覆阐述的度无量众生而不作有度之相。所以,印光大师将《》等同佛经。《》具有中国文化的特征,是中国的佛经,更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在中国历史上,三教并行发展,并有三教同源之说,其中虽也有争论,但不管哪位读书人,或者自称与佛道无缘的人,他们的案头上无不摆上《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本书为什么成为历代家庭教育的范本呢?因为人们普遍地认为科名禄位、文章学问,无不从阴德中来,不积阴德,,便无以自立,这本书是对为善者的鞭策,是对为恶者的警诫,反覆说明了积阴德的道理,适应了传统文化的共同要求。
四、《》需要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被印光法师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奇书,在佛教界被认为是准佛经。全书以佛教思想为主线,融汇诸宗,归心净土,深刻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汇集了许多传说轶闻、历史故事,契理契机,雅俗共赏、启迪智慧,有益于劝人为善、济世救人、净化心灵。本书不仅适合于佛教界人士阅读,对广大普通读者也会有所教益。但是,像这样一本对社会道德极有劝化作用的善书,在近代渐渐消逝,今天的读书人就很少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了。这就是我要写作《》的初衷。
回忆我学佛的历史,把我引入佛门的应该就是《》。回想我当初在老家湖南时,书生意气,找不到人生的归宿,很是苦闷。有一天,经人引见,遇到一位老出家人,经他开导后,即送我一套安士全书,从此我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大千世界原来如此,不觉悲从中来,此时即发愿要此书,让这一文化瑰宝以崭新的面貌再出现在世人面前。当时我赴广东帮助香港居士何泽霖先生弘法,与《广东佛教》编辑部主编黄礼烈居士相识,黄主编催促我完成这一愿望,译注一部分,他就在《》上刊登,并发动助印,没有多久就出版了《》。此书第一版出来后,很受欢迎。他的弟子为他建塔,三年后发现他肉身不腐。
2000年,重阅旧作,发现广东的版本还有不完美的地方,发愿修订再版。为了这套书的公开出版,从定稿到审批,花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这次审批通过得以公开出版,算完成了我一桩心愿。我的,包括原文、译文、注解,另外还有我自己的发挥。仍旧按照《》的原来体例,分为四部,约60多万字(不包括原文)。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佛教界知名人士的支援。研究所所长《》主编教授题写书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先生在重病中为本书提字,常务副院长为本书作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主编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在此一一表示谢意!正如传印法师在序言中所说:‘愿《》的出版,带给读者诸多人生的启迪,让传统美德在今天继续发扬光大!’
.经书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阿弥陀佛的故事_百度百科
阿弥陀佛的故事
基本信息书名:阿弥陀佛的故事定价:15.00元作者:光亮
著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3字数:160000页码:254版次:1装帧:平装内容简介本书以人生佛教为题材,以阿弥陀佛的故事、释迦牟尼佛的故事、释迦牟尼佛讲述因果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关于现世人的……等点滴为题材,用白话文的形式把2500多年来呈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让世人了解释迦牟尼,理解释迦牟尼,学习释迦牟尼,进而在中成就与释迦牟尼如来,给无量的有情带来无量无边的利益。
阿弥陀佛的故事本书目录
释迦开示缘起
一、舍王出家
二、发大誓愿
三、功德圆满
四、殊胜庄亚
五、皆可往生
六、有情德行
七、现世状况
八、当下未来
九、修法缘起
十、修持方法
三 卷第十七/
阿弥陀佛的故事作者简介
光亮,积庆寺常住,1998年投现方丈新成大师座下。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