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法国赫娜朵联合创始人人

如何找技术联合创始人?
我设计了一款帮助更多人实现“兴趣即事业”的产品,准确形容是入口。这款产品绝非一个想法,我过去一年多时间都在研究/设计它,而支撑我做下去的根本动力是『无知』,正因为无知所以不清楚何时该放弃,于是只能继续前进。其它的辅助因素是『商业头脑,艺术追求,家境,性格』,在这里就不说明缘由了。 &br&&br&互联网的高度文明将解放更多人自我;约定俗成的规则更容易被打破;工作与生活方式更趋于自由;兴趣不再是文凭工作的跳板;选择把兴趣当事业会更容易生存。这是未来的趋势,我相信多数人直觉这是五十年后的工作方式,但我敢肯定,这会发生在五年内。 &br&&br&今天的中国还处于传统向互联网过渡的年代,多数人对互联网的利用处于初级水平,即利用互联网让自己变得更“懒惰”,只有极少数人在利用互联网实现自我。『懒惰,好色,贪婪,欺骗等』都属于低级人性,『勇敢,冒险,正直,坚持等』属于高级人性,而能引导高级人性的产品很少。多数人的创业是以改变世界为盾牌的盈利,少数人是以改变世界为目标的赢利。 &br&&br&我的产品即是在引导高级人性,所以才会花费一年时间颠覆大量约定俗成的功能与设计,并处理好它们的逻辑,因此它是产品导向型。但仅通过一款互联网产品就想实现“兴趣即事业”的目标吗?不可能,战略规划是重中之重,它只是一个入口,里面的复杂即是生态链条。 &br&&br&对于抄袭者而说,他们只能抄袭一个空壳,或许只能帮助平台上0.5%的天赋异禀者实现仅利用互联网变现生存的目标。而我今天已经告诉大家“兴趣即事业”的梦想很容易实现,但大家还是不明白怎么做(很多创业者会把我做的事情归纳在兴趣社交类)。后来大家知道我是这么做的,于是某些人抄袭了它,却不知道这仅是一个入口,里面的路千千万万,究竟走哪条才能最快到达山顶,于是……&br&&br& 我相信某一天,多数人的社会标签将被互联网标签替代,原因是它更公平。我还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牛的一群人是从这里被发现的,因为兴趣是前进最大的驱动力。 &br&&br&我正在寻找技术联合创始人,而不是技术合伙人,我们要实现的不是一款产品,而是一个兴趣即事业的生态圈。我为什么不像多数创业者一样,一有想法就努力执行?却选择用一年多时间交出四十多页UI界面?因为我想缔造一个需求,而不是解决一个需求。 &br&&br&&br&我刚开始并不清楚如何实现兴趣即事业的梦想,我的初衷是为了影响直至改变教育。说来惭愧,我创业失败了三次,但并非普遍认知上的失败,因为第四次创业的产品就是从第一个产品上迭代而来,所以你们会发现当兴趣即事业成为可能后,对教育体制的影响绝不会小。 &br&&br&我想找的不是技术合伙人,而是技术联合创始人,深知团队的重要性。对我而言,单打独斗只能做出个产品,然后气绝身亡~
我设计了一款帮助更多人实现“兴趣即事业”的产品,准确形容是入口。这款产品绝非一个想法,我过去一年多时间都在研究/设计它,而支撑我做下去的根本动力是『无知』,正因为无知所以不清楚何时该放弃,于是只能继续前进。其它的辅助因素是『商业头脑,艺术追求,家境,性格』,在这里就不说明缘由了。 互联网的高度文明将解放更多人自我;约定俗成的规则更容易被打破;工作与生活方式更趋于自由;兴趣不再是文凭工作的跳板;选择把兴趣当事业会更容易生存。这是未来的趋势,我相信多数人直觉这是五十年后的工作方式,但我敢肯定,这会发生在五年内。 今天的中国还处于传统向互联网过渡的年代,多数人对互联网的利用处于初级水平,即利用互联网让自己变得更“懒惰”,只有极少数人在利用互联网实现自我。『懒惰,好色,贪婪,欺骗等』都属于低级人性,『勇敢,冒险,正直,坚持等』属于高级人性,而能引导高级人性的产品很少。多数人的创业是以改变世界为盾牌的盈利,少数人是以改变世界为目标的赢利。 我的产品即是在引导高级人性,所以才会花费一年时间颠覆大量约定俗成的功能与设计,并处理好它们的逻辑,因此它是产品导向型。但仅通过一款互联网产品就想实现“兴趣即事业”的目标吗?不可能,战略规划是重中之重,它只是一个入口,里面的复杂即是生态链条。 对于抄袭者而说,他们只能抄袭一个空壳,或许只能帮助平台上0.5%的天赋异禀者实现仅利用互联网变现生存的目标。而我今天已经告诉大家“兴趣即事业”的梦想很容易实现,但大家还是不明白怎么做(很多创业者会把我做的事情归纳在兴趣社交类)。后来大家知道我是这么做的,于是某些人抄袭…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创业热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势头不减,尽管每个人都怀揣彻底改变世界的天才构想,期望成为下一个Facebook、AirBnB或者Uber,但是却很少有人具备将这一切变为实体产品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诸如新加坡等深陷人才匮乏困境的地区,这是一个更大的麻烦。因此,网络上对此的探讨通常涉及生意之道,那些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们试图找出为何找不到技术派一起创业的原因。关于为什么会这样,观点因人而异:一些人认为没被落实的想法那就是一文不值;有些人仅仅是因为不愿承担风险或是不乐意无薪工作;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当下的环境对于技术人员而言有着太多的绝佳机会,以至于他们没时间去关心你的奇思妙想。虽然说这些论调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非常简单,那就是技术联合创始人对自己处理&技术&方面事务的能力具有信心,但却对你在&业务方面&的能力表示怀疑。在对偏见和不公假设表达强烈不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一位好的技术创始人关于应对你在&技术方面&的任何需求具有99%的把握。虽然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研发,但在代码和逻辑性方面,绝大多数的app或者网页实际上都非常简单。除非你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全新的突破性技术,不过这不太可能,特别是对于非技术出身的创始人来说,产品的研发和完成其实完全是在技术联合创始人的掌控之下。现在换你来回答同样的问题:你有多大的信心来满足一切&业务&方面的需求以使企业获得成功?这其中包括让用户数量达到临界值、获得付费用户、筹集资金,以及在对抗新兴和现有竞争对手的同时发展企业,所有的这一切困难任务都是基于诸多远远超出你控制之外的因素之上。在所有的可能性中,实现以上所有目标的乐观概率都不到20%。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位好的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的确定性是百分之百,但是业务方面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实现所有目标的概率也是非常低,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心甘情愿地进入到这样一个不平衡的情境中去?所以,你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且说服技术联合创始人加入到你的团队中来?在前期就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强调并且主动证明你的能力。组织早期使用者进行注册(无需太多的技术知识就可以在WordPress、SquareSpace等网站上制作简单的登录界面)、让付费用户以及(或者)投资者做好产品一经问世就进行支付的准备,此外还要对市场有着清楚的认知,并且已经为企业的增长、扩展以及竞争制定好了战略。所有的这些都将有助于你在寻找联合创始人的道路上领先于他人,同时也展示了你具备带领企业走向成功所需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同样重要的是,在取得成功之前,不要把技术产品看做是某种需要克服的微小困难或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的技术人员讨厌这个。说什么&有了能够基于定位对用户进行匹配的app,我们将会是下一个Tinder&就等同于我们告诉你&把这一百万个苹果以高于成本一美元的价格卖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百万美元&。这真的是毫无任何意义可言,轻视对方所作出的贡献会使得你在面对真正的创业挑战时显得无比幼稚。无论是在找寻潜在共同创始人还是未来投资者的道路上,通过上述步骤证明你的眼光和能力将会让你在维持均衡上走的更远,并且能够从那些同样具有&不错主意&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虽然在业务方面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让我们直面这一切吧,预测或者控制人类的行为要比操控电脑复杂的多,你将会以一种更好的姿态向你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顾客,即你的联合创始人,推销你的构想。免责声明:我并不是说技术联合创始人在业务方面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在创业早期阶段,特别是只有两个人的创业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投身到一切事物中去,无论是技术还是非技术方面。但是在一个供需严重不均衡的巨大市场之中,企业脱颖而出的重担还是落在了最初起草创业构思的那个人身上。(编辑:Zoey)
24小时报不停
国内首个法律机器人亮相云栖:实现智能案情分析和律师遴选
美议员要求司法部等机构就雅虎电邮扫描计划作出解释
Salesforce CEO:不会对Twitter发起收购
锤子科技否认卖身网易,新机配置曝光跑分超小米最新旗舰5S要找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创始人?
08:10:23&&
    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我想先回答一些人们通过邮件发来的关于上次讲座的问题。  问: 我如何判断一个市场是否现在和未来10年都有着较快的增长率?  答:好消息是,这正是年轻创业者的优势,你应该相信直觉。年长的人对于新技术都不太熟悉,而年轻人则每天都在使用这些新技术。你只需要看看你每天都在使用什么科技产品,你身边的朋友每天都在使用什么科技产品,这样你就能比年长的人获得更加准确的直觉。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相信直觉,你和身边的人正在使用的新产品,它很可能就是未来将非常流行的产品。  问:如何在自己心力交瘁的时候仍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  答: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就是你必须一直向前。作为学生,当你心力交瘁的时候,你可以举起双手,接受在期末的时候取得坏成绩。而创业则不行,创业最难的一点,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必须继续前行。最权威的建议,是去休假,但是对于初创企业创始人来说,休假也无法解决问题。  所以你应该做的,就是硬着头皮继续向前。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你需要人们的帮助,创始人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而你在此时更需要一个支持网络。另外,感觉自己被掏空,实际上也是一个应对挑战的过程,当你克服了这个挑战的时候,你将会感觉好很多。  如何寻找联合创始人  上一次讲座,我们讨论了创意和产品,我想要强调一下,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和产品,什么创业技巧也救不了你。今天,我将讨论招聘和裁员的问题,但是希望你在今后不用解雇你的员工。  首先,我想讨论一下创始人。在一家公司中,你和联合创始人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关系。所有人都在说,你必须维持好自己和联合创始人的关系,如果你们之间出现了裂痕,你必须马上修补。这句话非常对,YC也看到过许多因为联合创始人失和而宣告失败的企业。事实上,初创企业在早期就破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联合创始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有些人并不重视联合创始人的寻找,认为寻找联合创始人的重要性并不如普通员工的招聘,对此我想说的是,不要这样做!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让谁来当你的联合创始人,这是你所作出的作重要的决定之一,因此你必须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联合创始人。  由于某些原因,还处于校园的青年创业者们并不擅长此道,他们只是会随便选一个人。他们通常是:&我想要成立一家企业,你也想成立一家企业,那我们就一起创业吧!&他们甚至还会搞一些联合创始人速配活动,随便找一个人然后说:&你来当我的联合创始人吧。&这种事情简直是太草率了。无论是招聘员工,还是寻找联合创始人,你都不可以用这种方式。随机选择联合创始人,选择一个你不熟悉的人,选择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当企业运营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们之间将无法相互扶持,然后一起走向灾难。  曾经有一次,75个初创企业加入了YC,其中9个初创企业是在匆忙的情况下找到的联合创始人。仅仅一年之后,这9个企业的团队无一例外全都解散了。选择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联合创始人,是一个非常非常糟糕的决定。  寻找联合创始人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大学校园里。如果你已经毕业,还没有找到联合创始人,那么你可以先在一家有意思的公司里工作。例如如果你曾经在Facebook或是谷歌工作,那么你会发现,这里优秀的人才随处都是。找一个糟糕的联合创始人,还不如不找,但是你要记得,无论到什么时候,独自创业都不是太好的事情。在开始这次讲座之前,我一直在看数据。我发现,从YC走出去的最成功的20家企业,他们都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创始人。而我们资助过的所有企业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只有一位创始人。  总而言之,最好的情况是找一个你熟悉的联合创始人,然后是独自创。而随便找一个人来做你的联合创始人,这是最糟糕的情况。  我们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创始人?在YC我们有一个结论,所有人都听过这个说法,那就是要找一个足智多谋的联合创始人。  你的联合创始人应该做到处变不惊、勇往直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随时准备好变化。最后我们在一部电影中找到了这种人的代表。也许这个人物你们看上去很俗套,但是一个优秀的联合创始人确实应该拥有这个人的气质。  这个人就是007。虽然听上去很傻,但是一个类似007的联合创始人,能够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帮助。而且用007作比方,也能让你更好的记住一个优秀联合创始人的特质。  正如我之前所言,你应该与联合创始人有一段时间的私人交往,最好是数年的交往。其实寻找初期的员工也应该秉承这样的理念。但是讽刺的是,很多创业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能记住这一点,而在寻找联合创始人的时候却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因此,如果你还在上学,那么应该开始在校园里就开始给自己寻找联合创始人。  除了足智多谋之外,优秀的联合创始人还应该沉着冷静。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那你更应该给自己找一个这样的联合创始人。你的联合创始人应该与你形成良好的互补,如果你自己对技术不熟悉,那就找一个技术类联合创始人。现在的初创企业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创业者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技术类联合创始人,他们希望通过招聘解决技术问题,然后自己做管理者。  然而从我的经验来看,这种做法的效果并不好。优秀的软件公司需要懂得软件的创始人,优秀的媒体公司需要懂得媒体的创始人。YC接触过大量的初创企业,在我们看来,一家企业最完美的创始人数量应该是2-3个。1个创始人,很显然不是很好。5个创始人,非常糟。4个创始人,有时能成功。最适合的数量就是2-3个。  如何招聘  关于如何招聘,我第一个建议就是先不要急着招聘员工。在创业过程中,你经常会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总是有人问你现在有多少员工。人们会通过员工的数量来衡量你企业的规模。如果你告诉他们你有很多员工,他们会对你印象深刻。如果你告诉他们你只有1个员工,他们会认为你的企业就是个笑话。但是实际上,拥有大量员工并不是什么好事,员工数量少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员工数量太多意味着复杂、决策程序缓慢等不利因素。  而在员工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你依然能够完成所有工作,这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很多YC内部最优秀的初创企业,他们在成立第一年的时候员工数量都很少,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员工,只有几个创始人在工作。他们试图尽可能长时间的将企业人数维持在最低的范围。在企业成立初期,你只有在最最需要的时候才应该尝试招聘。在度过这个阶段之后,你才应该学习如何快速的进行招聘,扩大企业规模。重申一下,在成立初期,你应该试着不去招聘。初期不招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成立初期,一个错误的人才招聘,将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事实上,我接触过许多这样的初创企业,他们在企业成立的初期进行了一次错误的招聘,找来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然后他们从此一蹶不振,一次招聘就毁了这些企业。  Airbnb在进行第一次招聘的时候,前后进行了5个月的面试。在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内,他们只招了两名员工。他们在进行招聘之前,甚至写了一张单子,单子上列举了所有Airbnb员工都应该有的文化价值观。如果你不认同这些价值观,他们就不会招聘你。Airbnb的CEO Brian Chesky甚至曾问过面试者,如果医生诊断你还剩下一年的生命,你是否还会加入公司。之后他自己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太吓人,于是他把问题换了一下,变成了:&如果医生诊断你还剩下10年的生命,你是否还会加入公司?&  企业成立初期你所招聘来的人非常重要,他们代表了企业的人才发展基调,因此你需要找到的,是那些和你一样相信的人。Chesky所问的问题虽然听上去有些疯狂,但是他成功的为企业找到了优秀的人才,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这些人可以团结在一起。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当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所有人几乎都要住在办公室,每天朝夕相对努力工作,直到度过危机那一天。Airbnb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如果你和他们最初的50名员工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这家企业的创始团队之一,换句话说,他们有着高度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只有提高招聘的门槛,放慢招聘的速度,你才能够给自己找到这样的人才。也就是说,在企业成立的初期,你不应该急着招聘员工。只有在不得不进行招聘的情况下,你才应该进行招聘工作。而当你在未来的某一天将要进入招聘程序的时候,你的首要目标就是找到最好的员工。就像是当你在开发产品的时候,你的首要目标就是开发最好的产品;而当你需要融资的时候,获得足够的融资也就成为了你的首要目标。  创业者总是会忽略的一件事情,就是招聘的难度。你觉得自己找到了最优秀的创意,所有人都愿意加入你的团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那些最优秀的员工,他们手上往往都有很多选择,并非只有你一家在进行招聘。有的时候,为了找到最好的员工,你可能要在一个职位上招聘一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必须让候选人认同你的使命,并且让他们相信这个使命比其他所有因素都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你要在进行其他工作前先做出优秀的产品的原因之一,优秀的人才希望加入一家犹如火箭的企业,而不是一家前进速度比牛车还慢的公司。
关注创业网微信、微博,每天与您分享创业中的点点滴滴!
创业网新浪微博
创业网腾讯微博
微信“扫一扫”添加关注
搜公共号:创业网cy580
搜微信号:cy58088
有问必答,用心服务
创业项目导航如何找到联合创始人?-毕友网
如何找到联合创始人?
   【毕友导读】本文由惠泽天下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高鹏推荐。创业为什么要有联合创始人?什么样的人适合你?选择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又如何说服目标人选加入?本文给出了几点tips,与创业的朋友一起分享探讨。
为什么要有联合创始人?
   分工:产品找技术,内容找市场,内向的找能说会道的,有关系的找干活的。创始人与合伙人各司其职,不求全才,但求专业、负责。
  分劳:一些细小的工作难以定位,企业日常管理也很难粗暴地由一个人全盘负责。大体上,CEO 总揽全局,但这不代表其他合伙人只是像部门总监一样自扫门前雪,他们仍然是领袖。此外,当 CEO 过于繁忙,或因故难以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时,合伙人有资格担起这份责任。
  分忧:像朋友一样互相支持吧。理想的合伙人应成为你不同寻常的好友,你们互相提供精神上的援助,在繁忙的初创期避免感到孤独和恐惧。
  更可信:你认为投资人敢轻易投资给一个人占股的公司吗?共和是个好东西,独断专行的风险是很高的——至少一般人都会这么认为。
选择联合创始人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先到先得:一些人才更早对你的项目产生兴趣,但可能缺乏领导能力,或者很难与你亲近。他们适合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而不是你的合伙人。要与他们明确说明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创始伙伴。
  闪婚闪离:我们无法避免一个很尴尬的事实:不是每个人都有知人之明。你可能不慎将一个第一印象很好的人拉入团队,但接触半年就开始对其不满。这就是我们常说「选择合伙人要接触至少三个月」的原因。
  分权管理:创始人必须保证自己的股权足够控制公司,并且需要和合伙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各自管理小团队、各自下命令对公司是极其有害的。较好的情况下,创始人丧失对公司前进方向的控制,公司战略动摇;更糟的时候,创始人遭受董事会的排挤,比如年轻的乔帮主被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踢出公司。
  分工不明:三个创始人都是技术也许还能挽救,三个创始人全是公关的话,到底谁去见媒体?创始人的技能并非不允许重叠,形象良好能说会道的技术大牛也不是没有,但他不能包揽所有事务,让其他人无事可做。确定分工后各自负责是必须的,否则你会发现股权浪费在一堆低效的人手里。
  股权兑现制度不完善:一定要建立类似于「合伙人基金」的股权兑现制度,或者至少设立股权的成熟期(分 4 年兑现成熟的股权,一个占 20% 股的人如果 1 年就走,则只能拿到 5%)。否则,大量股权到手的合伙人若选择离职,又不同意交还股权,也不允许公司回购,将会为公司带来极大损失,也会影响其他合伙人及员工的士气——我们接下来要为一个没贡献的人打工了。
什么样的联合创始人适合你?
  定位明确:他是投资人、核心员工还是合伙人?他能负责技术、产品还是公关?如果他有明确的能力和愿望,就可以考虑。不要将你的投资人(尤其是纯粹的财务投资人!)选作合伙人,即便他很有才能。你应该把投资人视作老板和导师,你们的地位并不平等,将他作为合伙人会带给你压力。
  知根知底:你的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你们不用耽误太多时间试探对方的人品和才能,彼此深厚的关系更是加强了互信。如果一定要考虑认识不久的人,在和他聊股权之前,请先把他当作核心员工对待。
  可控:可控不代表他必须听你的,你不需要一个傀儡。可控指的是你们有良好的沟通方式,不会因情绪或性格问题大吵一架,在出现分歧时可以坐下来协调。此外,不要选那些懒惰或者爱说谎的人,他们非常难控制。
  灵活:他愿意接受公司的新决定,愿意调整自己的工作,愿意应对预料之外的情况。在出现最严重的危机,不管是因为理念还是其他原因,你们被迫拆伙的时候,你要确保你与他可以妥善处理这些事务,而不是闹出大事毁灭公司。
哪些渠道可以找到联合创始人?
  身边: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还有亲戚。我们不推荐你将亲戚作为联合创始人,一方面,你们容易闹出事业之外的纠纷,一方面,其他合伙人会感觉与你们之间有距离。但是亲戚也有亲戚的好处,尤其当你的亲戚有钱或有地位时。创业者可以自行斟酌。
  行业:如果你要做垂直细分,深耕某个领域,你就需要在这个领域寻找人才了。首先你要接触这个行业的各种人,多与他们交流,听从他们的推荐,你就有机会发掘到该领域的一些大牛。通过引荐或主动联系,你可以向大牛探讨、学习。如果调性相合,毫不犹豫地拉他们入伙吧。
  网上:好网友恰如灵魂伴侣,你们长期在网上的交流也使彼此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在网上接受推荐以及联系到某人的可能性更高,成本也更低。但是在决定合伙人人选之前,你们一定要见面,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线下接触。不要轻视网络,但也不要盲信网络。
如何说服目标人选加入?
  人们会自然想到一个词「威逼利诱」。我们先讲利诱。用股权、领导力和理想来吸引一个人往往已足够,只要你具备一定的说服力。麻烦之处可能出于对方对短期财务的担忧,所以那些风险厌恶者恐怕难以被说服——但是,据天使汇 AngelCrunch 透露,创业保险很快就会在国内出现,这些保险由投资人购买,创业者将不必担心项目失败时的困窘。
  偶尔打打感情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让那些和你很亲近的人才因为你而加入并非不好的行为,只要这确实对企业有利。
  感情牌还有另外一种打法,就是你难以说服其人,但可以说服他的家人(比如妻子)。事实上,我所认识的不止一个创业者用这种方法挖到了合伙人,并且关系很牢靠。
  很多人认为威逼是不可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用他本身所处行业的衰落、他本身职务前途的黯淡来刺激他。怀才不遇的人最容易跟你创业,你要告诉他:凭你的才能,你本应获得更多。
热门排行榜
我想将来跟着心走的人会越来越多吧!!那个时候每个人才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7:02:13
充满活力就永远年轻 14:21:53
普通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了工作,而成功的人是把工作当成了事业。 14:10:36
我希望知道更多的失败经验!成功不可复制,失败让人警醒! 16:58:45
父母,需要用心去对待,任何时候他们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都不会变! 14:06:20
身有体会,须办事谨慎 22:54:06
这是未来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之一,以我等传统思维甚为浓厚的人群来说,确实需要改弦易辙、适时接轨了。 09:12:04
大环境和我们的文化是没法剥离的,也是我们价值观产生的原因,环境让我们知道最快速适应它的途径,中国企业很多的做法最多的是无奈,如果一个企业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那能谈价值? 09:16:54
是个内心多么孤单而又孝顺的人啊! 11:38:59
好文章,杨超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来诠释和分析如何对待工作。推荐阅读。 14:32:13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腾讯微博:
欢迎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QQ超级群:
提供有价值的交流平台
* 您对毕友网的意见和反馈:
提交反馈  点击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