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联合乡乡波乃姑村基本情况

诗歌鉴赏江村
诗歌鉴赏江村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古诗鉴赏练习题(含答案)11首
古诗鉴赏练习题(含答案)11首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2一23题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下列宋词,读后填空(5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蓼园词选》对这首词有以下评价:“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里“无数曲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词的意境,写出下列人物对话:
词人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捲帘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人又纠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分)
(2)古诗词的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倒置语序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应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2分)
原应顺序为:__________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3分)
意境(6个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感(6个字内):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仔细揣摩词意,简要回答问题(6分)
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2分)
(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6分,每小题2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解】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
(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六、阅读下面容首唐诗,完成(1)-(2)题。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此诗为作者在广西柳州任所,送别即将赴湖北江陵的弟弟柳宗一时所作。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它的四联分别叫什么名称?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3分)
四联分别为:、、、。
表达的主要感情:
(2)这首诗中有两联是对仗联,任选其中一联,说说它的主要内容。(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人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
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改为“十里”。请写出你的看法。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3题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钟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23.(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4分)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九、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①,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②。
[注:①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②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25.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6分)
十、阅读李白的《长相思》,完成后面题目。(6分)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箪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漾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的语言,评点“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孤”字的艺术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评论:“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禄水之波澜”两句,用语似嫌重复,“青冥”即“高天”,写“波澜”也似可不必兼用“禄水”。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钓。
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1)填空:这首诗以&&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1分)
(2)简答:颔联两句展现出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2分)
(3)简答:颈联两句表现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趣。(2分)
(4)简答:诗人构思具有什么特色?(1分)
一、(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2分)侧(2分)'
23.(3分)作者具有济苍生的抱负,也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意思对即可)
二、一首小令,竟写出许多层次:雨疏、风骤、残酒、浓睡、捲帘、海棠等
海棠花怎么样了?/还好,还好,一夜风雨,海棠一点没动。/你再细看看,那红花见少,绿叶见多了吧!
三、(1)五言律诗(或五律)(2)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参考答案: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3)参考答案:寂静、清冷、凄清、洁净等(意思对即可)
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意思对即可)
四、(1)暮春三月(1分),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1分)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1分),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1分),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2分),写得流畅,别致。
五、(1)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意思对即可)
(2)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意思对即可)
(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意思对即可)
六、(1)体裁是七言律诗。
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2)颌联为作者自述身世:远离京城,来到偏僻的柳州,历经坎坷,已有十二年了。
颈联点明送别时间是在春末,并插写柳宗一即将途经之地的景致:山岭多有瘴气,湖水无边无际。
七、本诗题为“江南春”,是泛写江南春色,并不是限于一处。写“千里”即切题,景象也更开阔,诗味也更浓郁。
八、(1)幽静(1分)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分)自然清新质朴(1分)
(2)2分,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由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九、.第一问: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与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2分)
第二问:例一,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例二: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十、(6分)(1)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思念之苦。(2)一个“孤”字,明写一盏昏暗的孤灯,涵蓄着诗人内心的孤苦与无奈,“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眼中总是不明的“孤灯”。(3)可以从充分抒发感情的角度阐发。
十一、(1)幽
(2)写物之幽,燕子自由,悠闲的飞翔,鸥追逐嬉戏,都给江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3)自得自乐
(4)以表面的幽闲衬托出作者内心的优虑篇二: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
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
《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
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
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
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
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
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
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
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
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
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
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
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
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
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
《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
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
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
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
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
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
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
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
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
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
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
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
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
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简说此句描写
3..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
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
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
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
;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
7. 淮中晚泊犊头
宋 ·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
所以这一景的特点是
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
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
8. 鄂州南楼书事
宋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四种自然
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
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
9.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一词总领全诗,
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
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
唐〃王湾篇三:高考诗歌鉴赏最新题型
高考诗歌鉴赏最新题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满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1)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与
齐名,两人素有“
”之称。(2分)
(2)这首绝句通篇写景,景中有情。写景有什么手法?(3分)
(3)透过诗中情景我们看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3分)
答案:(1)李商隐、小李杜
(2)此诗设色多彩而又协调,还动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
(3)在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可见其百无聊赖之情状;而相对戏水的鸳鸯,更映衬出看雨的孤独。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
(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秋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七言绝句(2分)
(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2分)“乐景写衷情”,更 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2分)
(3)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1分)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1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弦歌。
【注释】①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为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作此诗。②《诗经·召南·采》写祭祀情况,滔、藻(水草)都是祭物。”“于以采藻” 、“于以奠之” ③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1)填空。“猿愁鱼踊水翻波”一句既写出了湘江
景象,也渲染出了韩愈被贬后的
心境,他到汨罗来欲借凭吊
予以宣泄。(3分)
(2)从第三、四句看,韩愈的内心并未得到宣泄与慰藉。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
答案:(1)(3分,每空1分)愁惨激荡:哀愤不平;屈原。(意思对即可,各空1分。前两个空的答案,要符合“猿愁鱼踊水翻波”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景)
(2)(5分)因为屈原已逝,江水自流,祭奠“无处”,令诗人怅然若失;渔歌“空闻”,难以排解诗人内心的哀愤不平。本诗只是抒发无端被贬的悲愤与牢骚。
(意思对即可,答案要突出要点,语言顺。要点为:滔藻飘动,要祭奠却找不到祭奠的地方;今日的渔歌也不是当时渔父所唱,听了也没有用处;此诗抒发了内心的悲愤与不平。各方面1分,语言表达1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
,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个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
(3)诗中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答案:(1)绝句或七绝,(1分);渔翁或生活闲适的钓者(隐士、失意者),(1分)。
(2)首句“罢钓归来不系船”: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关键,以下三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是全诗的总起文字。“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承接上句,点明“罢钓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疲倦想睡觉而懒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结合,同样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情趣。“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语,一放一收,把诗歌的意思推进了一层,生动地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字句赏析正确1分,结合主题分析1分,句子流畅有文采1分)
(3)第一问:这首诗歌表现的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调。(1分)
第二问正面回答:诗歌即事抒情,将“罢钓归来不系船”这一事件,与“江村”夜景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看似懒散实际是一种闲适的美好的生活情趣,(1分)这正是现代都市人包括我们特别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1分)
第二问反面回答:可从“看似闲适实际是一种懒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积极进取的激情”“不符合生活真实”等角度回答。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 · 郴州旅舍①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此词约作于1097年,其时秦观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⑴填空:秦观是北宋时等。(请写出一位)(2分)
⑵秦观好友苏轼认为末二句“郴江”之问最为精彩,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更赞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甚至认为苏轼的看法“仅得皮相”。那你更认同谁的评价?请从诗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⑴婉约(词)柳永(李清照)(2分)
⑵苏东坡和王国维二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各有所爱,但都不失为各有一得。答案并不绝对化,示例如下:(6分)
第一种:更认同苏轼的看法。
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解释原句意思,1分)其实是借此问含蓄表达了词人的感情:(以下三种任选其一,3分)
①意即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词人还得羁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零丁。
②意即词人自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政治斗争旋涡中去呢?”
③意即词人感悟到: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
这两句既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山水有情,同情着词人的凄苦命运;同时也采用了象征写法,景物注入词人被贬谪异乡的孤苦凄情、深长怨恨,显得意味深远。(写法,任取其一得2分)
第二种:更认同王国维的看法。
这两句是正面实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馆,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而杜鹃阵阵悲鸣中惨淡夕阳正徐徐落下。(解释原句意思,2分)(以下分析可任选一,4分)
①杜鹃“不如归去”的叫声、“斜阳”都能引起游子归思、乡愁。营造了一种沦落天涯、身世凄凉之感。(内容分析,2分)本词句以用典手法(注:“斜阳”的思乡意味,可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显得含蓄委婉,内涵丰富,引人联想。(写法,2分)
②春寒,即心境寒。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杜鹃声勾起乡愁。斜阳渐沉,表现出词人担心夜晚来临更寂寞难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触动诗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内容分析,2分)本词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色调灰暗,令人生悲伤心的景物,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凉气氛,显得委婉含蓄。(写法,2分)篇四:2015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课案训练:专题三 考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含答案)
专题三 考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幽”是本首诗的“诗眼”,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是怎样紧扣“幽”字写景抒情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眼”的含义,然后围绕“紧扣‘幽’字写景抒情”来组织答案。
答案:一、二句总写“境幽”。三、四句写“物幽”: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五、六句写“人幽”:“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七、八句写“己幽”:诗人自己只求过上太平无虞的生活。整首诗紧紧扣住一个“幽”字,由总写而分写,由写物到写人,由别人到自己,将环境之幽和人情之幽表现得十分鲜明。(意思对即可)
2.(2014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上学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 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要分别指出这两个字表现出的形象特点,然后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寂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3.(2014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雨多极凉冷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分析其表达的内容,又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吐”字运用比拟手法,赋予“山”以生命,把月亮从山间升起的瞬间写得极有动感,极具神韵;②“浮”字不仅表现了雨后水涨的情状,又呼应了题目。
4.(2013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静①,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②,扶衰坐野航。
延缘③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 ①绿静:指水。②新的(dì):菊花始开。③延缘:徘徊流连。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分析本诗颔联第一句“窥”字的精妙之处。
解析:解答本题,内容与效果都要兼顾。
答案:写出了诗人不愿打破宁静的环境,俯身悄悄观水的情态。表现出了诗人对绿水的喜爱与怜惜之情。
5.(2014辽宁实验中学考前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完成问题。
[唐]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诗的首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你认为哪个更好?结合诗歌作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选择文本中使用的词语。答题时,从内容和效果两方面入手。
答案: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杨柳多暗关别离,而
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
6.(2014山东实验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要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分析。
答案: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出了新意。颈联充满神奇的想象,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它能讲述魏晋间的事(此处是化用《桃花源记》中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来),本是枯燥的时间交代就写出了新意。尾联借嘱咐同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仙境之优美迷人,写法也很新颖。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篇五: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本事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并能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诗人的背景与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能背诵;
3.感知诗歌意境,感受是人的洒脱情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情感与价值观:1.了解孟浩然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了解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孟浩然生平,结合课文注释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鉴赏诗句中各别诗句的情感和作用,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辅助: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同学们都有背诵唐诗的经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伴随我们成长,我背诵一首他的诗作,大家看看能不能说出他的名字?(背诵《春晓》)。初中时我们还学习过这位作家的《过故人庄》,请同学们一起背。(略)他是——孟浩然。
看来同学们对孟浩然都比较熟悉,那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他。
二、作者介绍
1.学生介绍
3.好友李白有诗《赠孟浩然》中评价他(ppt显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他的“风流”(古今异义,文采)和“隐逸”的形象。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有人笃定孟浩然确确实实是个隐逸诗人,我们今天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学习孟氏的《夜归鹿门歌》,看看诗歌塑造了怎样的隐士形象,抒发了怎样的隐者情怀。
三、品读课文
1.诗题解读: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题目“夜归鹿门歌”中透露了哪些信息?(生:时间、地点、时间、诗体裁)
2、吟咏诗韵、初步感知
学生齐读,注意字音节奏。
意象是指蕴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而情感的载体和媒介是意象。
诗歌的开篇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中所选意象又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渔梁渡口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达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远离人们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这两句是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山寺钟鸣:安静→禅境 对比
渔梁渡头:喧闹→尘世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
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4、仔细体会3、4句诗,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和世人的不同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句承“渔梁”诗意,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村人归家引出诗人回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
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
诗人归鹿门
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
5、诗人既然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鹿门山的林木被暮霭所笼罩,朦胧而又迷离,山日一出,清光朗照,树影清晰,诗人被如此优美宁静景色所陶醉,他忘情的攀登在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情感解读: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6、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山岩之内,石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这里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公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
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7、“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8、小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这首诗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9再现诗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一位学生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10、感悟诗境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特别是此诗后四句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朗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
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
四、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换成“还”?
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完成课后第三题,分析王维的《归崇山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筠连县联合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