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秘书长洪渊简历马希龙简历

赵同云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赵同云,字白云,号希龙,悟言堂主,别号古镜斋主人,又号镜公,汉族,1951年生,湖北仙桃人。
赵同云生平简介
自幼兴趣广泛,酷爱书画,篆刻及古典诗词,好古物鉴藏。习书从入手,师从先生。重视读碑阅贴,心摹手追。文字学受夏渌先生亲授。绘画涉猎花鸟,山水。善作小品,写意为主,讲究变形,追求金石,自然,书卷之气,以小见大,且将诗书画印完美其间。篆刻远宗秦汉,近取明清诸家,
1982年被杨白陶先生纳为弟子,专攻古玺,肖形,封泥,瓦当,古币印信,力求平中见奇,取神遗貌,刀法以冲、切、旋并用。所绘所书所刻,多以自作诗联为主。
赵同云肖像
1985年工艺美术《归来图》立体贝雕获全国百花奖和优秀作品创新二等奖。篆刻作品在1987年获全国“奖”大赛铜奖、入选1987年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1988年编撰的《杨白陶印苑》特精装五卷获中南六省区大学书籍装帧设计评比总体设计一等奖。近期作品亦数次在国内外书展,书赛中参展和获奖。2006年5月草篆&真善美&获首届翰墨养生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金奖.
作品,传略入编《中国古今书法家大辞典》、《篆刻家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世界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古今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辞书。诗书画印作品被国内外有关博物馆收藏。书学理论受先生指导,有论文发表于《书法报》、《湖北书法论文集》。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理事、荆汉诗社创始人、江汉画派创始人,深圳市篆刻研究会顾问、仙桃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仙桃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内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赵同云个人履历
出生于湖北沙湖
毕业于仙桃师范语文班
任教于西圻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团委书记
任教于李之龙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
任教于沙湖中学,任初中语文教师
任教于沙湖中学,任高中历史教师
任教于仙桃市第三中学,任教导主任,副校长
结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首届全国书学研修班,任学习委员
任湖北省幻灯制片厂厂长,总设计师
推选为仙桃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公立私立初中民盟书记
赵同云活动年表
参加沔阳县书法,摄影,美术学会,任常委理事
参加荆州地区书法学会
组织沔阳县及武汉市首届书画家联谊会
《归来图》立体贝雕获轻工业部优秀创新设计,百花二等奖,获全国大连贝雕工艺一等奖,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参加荆州地区教育美育研究学会
参加仙桃市职工书法协会,任顾问
参加湖北省及武汉市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分会
创建荆汉诗社,任常务理事
组织并出席湖北省第二次书学理论研究会
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
受杨白陶先生特邀,主编首部杂志
参加仙桃市古钱币协会,任常务理事
参加仙桃市楹联协会,任常务理事
参加湖北省首届篆刻家研修班,任班长兼主讲
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特邀编撰《杨白陶印苑》特精装五卷高级函本及平装本五卷,获中南六省区书籍装帧唯一的整体设计一等奖
参加仙桃市复州书画研究会,任常务理事
受聘仙桃市书法家协会,任顾问
创办《少年文汇报》,任社长兼总编
结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首届全国书学研修班,任学习委员,创作《枫园印痕》
受聘为荆州地区中小学第三届美育节荆州赛区中小学,大专院校师生美术作品主任评委
参加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创建仙桃市教师书法,摄影,美术协会
创办湖北教育幻灯制片厂,任厂长兼总设计师
参加第四次代表大会,任理事
继任湖北教育幻灯制片厂厂长兼总设计师,在湖北干部管理学院学习
受聘为荆州地区第四届美育节荆州赛区美术作品主任评委
闭门谢客,从事教学,潜心研究文物收藏与鉴赏,书籍装帧,创作《悟言堂格言》,《赵同云印痕》,修订江汉赵氏宗谱,任总顾问。
加入仙桃市美术家协会,任副主席
任仙桃市教育协会中小学美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理事会顾问
《鹤慕名楼》,《宝葫芦》两幅美术作品参加湖北省美术展览
受聘仙桃市书法家协会,任顾问
特邀参加深圳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首届篆刻作品展览,同时被聘为深圳市篆刻研究会顾问
受艺术家,王影特邀,担任深圳大型园林景观《百亭艺术世界》论证专家,是专家组中唯一的诗书画印联,文物鉴赏,园林设计全能艺术家
受聘为湖北美术院艺术工程公司,任副总经理
用三个月时间在广东中山市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辅导广东省一级学校鹤省示范学教晋级工作,业余时间从事绘画创作
绘画作品《平安和顺图》等五幅作品分别被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三所重点高中收藏
被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为理事
受《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先生特邀参加首届翰墨养生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真善美》草篆获金奖
潜心书画篆刻,诗词歌赋,文物考古
赵同云被收入《仙桃市人物志》,《湖北省人物志》
再次出任江汉赵氏续谱建祠总顾问,为赵氏谱牒作序撰跋
整理创作草篆,化石画
再赴深圳,进行艺术创作
赵同云个人作品
《悟言堂格言》,整理自作格言,对联
《赵同云印痕》
《赵同云画集》
《赵同云书法》
《赵同云诗词》
《赵同云书画扇面》
赵同云装帧设计
赵同云主编《杨白陶印苑》
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特邀编撰《杨白陶印苑》特精装五卷高级函本及平装本五卷,获中南六省区书籍装帧唯一的整体设计一等奖。杨白陶先生特聘其高足赵同云完成古玺、汉印部分的钤印,古币印章部分由杨老亲自完成。
函套封面三种龙纹
五卷封面设计
赵同云主编《东湖印社》
受邀请,与杨老共同完成,发行国内外重要印社。
赵同云师承关系
1982年被杨白陶先生纳为弟子。
1985年被吴丈属先生纳为弟子。
1985年被先生纳为弟子。
杨白陶先生
杨白陶 名元波,初字楚玉,别署红梅馆主。1921年9月生,湖北沔阳人。现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社长。
他刻印不拘成法,面目众多,向以多形式多风格称誉印坛。印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有《白陶引首压角印选》行世。在他68岁时《杨白陶印苑》手拓68部以仿古特精装正式出版印坛一时传为美谈。白陶先生治印全凭自学,书本、印谱是他唯一的老师。早岁他主要研习书画,三十年代后期他偶然在亲友家见到一册《毛公鼎》铭文和数件汉砖、汉瓦拓本,辨识品析之中遂对金石文字和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为世界上最美的画、最美的字的蕴致都蕴涵在印面之中。从此他舍画画而专攻印学,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至今仍不能忘情艰辛而充满乐趣的篆刻艺术生涯。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又避居乡野,寻书访师皆不易。一次,好费周折借到一部《古籀汇编》和几本古铜印谱,他如获至宝,天天从早到晚地阅读、抄写、临摹。一个暑期就手抄了一部十二大本的《古籀汇编》,勾摹了百余方古玺汉印,既积累了资料,又加深了对印章艺术特征的把握。白陶先生还将这种勾摹习惯保持了几十年,从那时到「文革」前夕,累计勾摹了三千余方印章和三万余枚古泉。这种苦学的「笨」办法,培养训练了他敏锐的艺术直觉和高超的表现能力。白陶先生曾将摹刻的古泉墨拓装成条屏,劲挺瘦硬的泉文,门类齐全的品式,似白陶先生这样在泉与印之间架起艺术的桥梁者恐无第二人。为求得印艺真谛,白陶先生广涉博采,对古玺、秦汉印与封泥,对浙皖、晚清六家及近代名手的印作均有深入研习,对其中的艺术情趣有平静细微的体味。「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种广泛的汲取使他的印艺日益精湛,在古今印式,各派印风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在篆法上能随印而用,随性而定;在章法上善险处用意,隐处着手;在刀法上可亦冲亦切,无往不适。诚如印学界所评论的,白陶先生的刻印达到了「能大调和者得大自由」的境界地。尤为可贵的是白陶先生在学有所成,声誉日隆的情势下,不甘自我定型,努力发觉自身的艺术创造潜能,打破了历代名家大师在确立自身风格后,往往百印甚至千印,大体重复为一二种面目的习气,开启了一条作无定式的新变之路,做到常刻常新,每刻必佳,一印有一印的风貌。流派篆刻史上,凭借出土日伙的金石文字品类创造出多风格新印风,而推动了晚清篆刻的发展。白陶先生把各种印式和流派提供的艺术类型聪慧地揉合起来,参以自己意随意化出,辟出一片朱白璀璨的新天,成为悲庵之后又一人也。
吴丈蜀先生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大家。字恂子,别署荀芷,汉族,四川泸州人。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书法报》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月公开声明退出书法界,引起世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作为书法家,出版了《吴丈蜀书兰亭序》、《吴丈蜀书法集》、《吴丈蜀书法辑》;作为资深学者,他的专著有《读诗常识》、《词学概说》、《诗词曲格律讲话》;作为知名诗人,他既研究诗词又创作诗词,发表作品2000余首,其代表作有《回春诗词抄》。“学古不意创新,创新不意法度”,这是对自己学书法的训语。他一直认为古人流传下来的范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虽然年幼时家境贫寒,没有购买碑帖纸笔的条件,他未曾临写过一天碑帖,但他却花了很多时间读帖、背帖,一边揣摩一边摹写,对读过的碑帖长久不忘,同时又力求摆脱前人的束缚,这让他的书法“挥毫落墨,雄劲秀实,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理论界认为他的风格贵在将书法艺术与学识学力和文化素养融为一体,他的书道秘诀在于“行笔取法于碑学,构体取法于帖学”,在继承中创新,兼具两者之长。
创造了“古今无此体”的独家书艺,以拙寓巧,以朴寓华,似拙非拙,似朴非朴,富有神韵天趣而蕴含风神独绝之美。笔墨随心而天机随触,富于浑厚而灵秀,古拙而清隽,浑成而超逸的风致;灵机妙造而自然天成,似不求而成,不工而臻,达到似有意而无意,似无法而有法的淳美艺术境界,具有内在超越性而深得艺术哲学之精髓。
这种风格与他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认为“二分笔砚三分看,余事还须广读书”,“须冶千碑方创体,能藏万卷始言家”,“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书法要博采众长而自出新意,要重视法度而又不囿于法度,强调字外功夫的锻炼和培育,认为书家不能为名利所缚而应执著追求书法本体。正是这种心态才使得他真正理解书法中的深邃内涵,体现自己的真性情,最终达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境界。
非常注重把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术研究上,他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侧重诗词格律系统研究,主编了《历代诗词曲佳句名篇大全》,共同主持完成了《楚风补校注》,并参撰《唐宋词大全》、《唐宋词鉴赏辞典》、《文艺轶事辞典》等多部辞书;在创作实践上,他的诗词多取材于深切的社会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底蕴,情感真挚而情调真淳,清新俊朗而雅淡自然,用律严谨,造语坦易,声调和悦,雅俗共赏。
陈方既先生
(1921?9—)别名陈泽浦,湖北仙桃人。擅长油画、版画及美术理论。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西画科。建国后在武汉市文化馆、市文工团、市文化局、市文联从事美术创作及组织工作。1955年后在美协湖北分会从事美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湖北省美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我们当家作主》获全国年画创作三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版画作品曾参加全国历届版画展和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顾问
《书法报》顾问
出版、发行专著有:
《书法艺术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5万字
《书法技法意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1万字
《书法艺术精神》(湖北美术出版社)24万字
《书法美学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60万字
《书法美辨析》(华文出版社)30万字
《古书论选释》(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
《论书法》(四卷本)等。
在全国各书法报刊发表文章近400篇。《论书卷气》一文获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代表性论文:《论书卷气》、《丑书论辨》、《汉字书写何以能成为艺术》、《书法是抽象造型艺术》。
师生合影,赠送诗词
与杨白陶先生 吴丈蜀先生
与杨白陶先生在湖北省首届篆刻家研讨班上
吴丈蜀书法
陈方既书法
赵同云英文传略
赵同云英文传略
Short Biography of Zhaotongyun
Zhaotongyun is a world-famous encyclopaedic artist.His courtesy names are Baiyun(literally meaning is ‘the white and pure cloud’ in Chinese) and Xilong (literally meaning is ‘the valuable and rare dragon’ in Chinese), and his assumed names are Banbao, host of Wuyantang, host of Gujingzhai and Jinggong.Zhao is a citizen of Han nationality. He was born in Xiantao, Hubei, China. Zhao graduated from Xiantao Normal Institute in 1972 and became a senior teacher in middle school. He completed the course which called the first national studying and revising the theory of calligraphy in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in Wuhan University in 1991. Zhao is being widely interest in art from his childhood. Zhao has a deep lov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seals. He is good at anthenticating and collecting ancient objects.Zhao initially practiced Ouyangxun’s calligraphy.(Ouyangxun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alligraphers in ancient China.)Later he was guided by Wuzhangshu in art.(Wuzhangshu is a well-known poet and scholar in contemporary China.) Zhao attaches importance to read inscription on stone tablet and review model for calligraphy and he spends all his life to copy and recreate them with heart and soul. His tutor,Xialu,taught Zhao philology by himself.(Xialu is a celebrated professor of philology of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in Wuhan University.)The objects of Zhao’s paintings are flowers and birds, hills and water.Zhao is adept in producing creations in small size. Zhao’s works are mainly extremely abstract and are exquisite in eff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and are filled with epigraphy, nature, intelligence. The scale of Zhao’s works is limited while the implication they convey is profound and thought-provoking. In a certain production, Zhao apply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seals perfectly and make them match wonderful each other. Zhao studied and absorbed the achievements of seals from important early dynasty, Han and Tang dynasty to Ming and Manchu dynasty. Zhao became the only in-house pupil of Yangbaitao in 1982 and then specialized in ancient imperial jade seals, portrait-painting seals, mud seals, pieces of tile, ancient currency and official seals. Zhao strives for expressing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in his works, which appear ordinary. Zhao reserves personal aura and abandons outward appearance. The methods of rushing, cunning, revolving are utilized together by Zhao in his seals engraving. What he writes, what he engraves, are primarily poems and antithetical couplets, which he originate. In 1985 Zhao’s artistic three-dimensional clamshell statue Yellow Cranes Return was created and he won national Baihua Prize and the second Prize of remarkable creations. In 1987 Zhao won national bronze Yellow Cranes Prize in seals engraving and those creations were selected in the first national exhibition of seals engraving of Xilin Seals Press and in the third national exhibition of calligraphy and seals. In 1988 Zhao compiled and wrote five volumes deluxe edi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Yangbaitao’s Seals and won the first Prize for design in six provinces of South China. Zhao’s works are exhibited and rewarded at home and abroad. Zhao and his creations are recorded into &&the Dictionary of Ancient and Contempoary Calligraphers in China&&, &&the Dictionary of Seals-cutters&&, &&the Art Achievements of Contempoary Calligraphers in China&&, &&the Dictionary of Global Celebrities i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 Dictionary of Contempoary Calligraphers, Painters, and Seals-cutters&&. Zhao’s creations are collected by a lot of museums concerned at home and abroad. Zhao was guided by Professor Chengfangji in theory of calligraphy and he has published plenty of essays on Reports of Calligraphy and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about Calligraphy in Hubei. Now Zhao is a member of China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Donghu Seals-cutter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Jinghan Poets’ Association, a senior consultant of Shenzhen Seal-cutting Association, a senior consultant of Xiantao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Xiantao Artists’ Association, a famous collector and appreciator.
杨白陶先生
吴丈蜀先生
与杨白陶先生,吴丈蜀先生合影
湖北省首届篆刻研讨班开幕会
企业信用信息马约特岛_百度百科
马约特岛(Mayotte )曾经为法国的一个集体领地,全称为马约特集体领地(Territorial Collectivity of Mayotte, 法语作Collectivite Territoriale de Mayotte),亦称马奥霍(Mahore),现为法国的一个海外大区(海外省)。位于莫桑比克海峡,与大科摩罗岛、昂儒昂岛、莫埃利岛共同组成科摩罗群岛。面积为374平方公里,居民约18万人,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生产香子兰等香料,是法国的海外领地之一,马约特岛包括大陆地岛、小陆地岛以及周围一些小岛,首府和最大城市。岛屿也被临近的东非印度洋岛国科摩罗宣称所有,但由法国实际控制。
马约特岛岛屿简介
首府:马穆楚(mamoudzou)。马约特岛位于科摩罗(Comoros)群岛最东
南端岛屿,位于印度洋莫桑比克海峡马达加斯加岛西北方约310公里
处,为法国属地。首府及港口所在地乃一名为德札欧德吉(Dzaoudzi)的礁质露头,与东方约2.5公里处的小岛帕曼德吉(Pamandzi)间有长1.9公里的堤道相连。面积373平方公里,人口约181,000(2005)。
马约特岛上火山山脉为南北走向,有海拔500~600公尺(1,600~2,000呎)的山峰。沿海有珊瑚礁环绕,陆地和珊瑚礁之间的水域有利于水运和渔业。该岛属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8月平均气温24℃(75℉),12月为27℃(81℉);年平均降雨量5,000公里(200吋)。植被为繁茂常绿的热带林。[1]
马约特岛首府
马穆楚(Mamoudzou)是坐落于印度洋上法国海外领地马约特岛的首府,也是马约特岛上人口最多的市镇。 城市位于大陆地岛(Grande-Terre)上,马约特岛早年的首府是位于小陆地岛(Petite-Terre)的,马穆楚在1977年成为了新首府。
马约特岛地理
主要岛屿包括大陆地岛(Grande-Terre)和小陆地岛(La Petite-Terre),地质学上来说,大陆地岛是科摩罗地区最古老的岛屿,有39公里长,22公里宽,最高点为海拔660米高的贝拿勒斯山(Mont Bénara)。由于是火山岩构成的岛屿,一些地区的土地特别的肥沃。珊瑚礁围绕着一些岛屿起到了保护船只和栖息鱼群的作用。
是1977年前科摩罗的首都,位于小陆地岛上,这座岛屿有着10公里长,是大陆地岛周边几个零星小岛中最大的一个。马约特是独立的印度洋委员会成员。
马约特岛居民
大部分人为源自马拉加西(Malagasy)的摩哈莱人(Moharai),他们是深受法国文化影响的穆斯林;另有相
德札欧德吉
当数量的天主教徒。官方语言为法语,但大多人仍操科摩罗语(与斯瓦希里〔Swahili〕语密切相关);马约特沿岸的一些村落则以马拉加西方言为其主要语言。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人口迅速增长。而且20岁以下的人约占总人口的50%,预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峰将会持续到21世纪。主要城镇有德札欧德吉和马穆楚(Mamoudzou),后者为该岛最大的城市和选定的首府。
马约特岛经济
居民主要务农,农业局限于中央和东北部平原。经济作物包括香草、芳香树、椰子和咖啡。另种木薯、香蕉、玉蜀黍和稻米维生。主要出口香精、香草、咖啡和椰仁干。输入品包括稻米、糖、面粉、服装、建筑材料、金属器具、水泥和运输装备。主要贸易伙伴为法国,经济亦大半仰赖法国的援助。岛上有一个连络主要城镇的公路网;在德札欧德吉西南方帕曼德吉岛上则设有一座岛际航空机场。
马约特岛行政与社会状况
自1976年起马约特与法国保持一种特殊的关系,是法国的集体领地,这是一种介乎海外领地与海外省之间的行政建制。它在法国国民议会与参议院中各有一名代表。该领地由一名高级专员和经选举产生的有17名议员的总议会管理。司法制度则仿效法国体制。
马约特有几所小医院和一些诊疗所,主要疾病有疟疾、寄生虫病和肺结核病等。教育体制则包括研习《》的传统伊斯兰学校和法国人创办的中小学。
马约特岛历史
在1500年,马约特岛(阿拉伯语: ????? ????? )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君主领地。
1503年,马约特岛被葡萄牙探险者发现。但未侵占。
15世纪时阿拉伯人入侵该岛,并使该岛居民(可能是早期班图人和马来-印度尼西亚人的後裔)改信伊斯兰教。16世纪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到达马约特。18世纪末,萨卡拉瓦人(Sakalava, 马达加斯加岛上马拉加西族之一支)侵略并定居该岛,同时也传入了马拉加西方言,1843年法国控制马约特,使其成为殖民地;20世纪初期,马约特、科摩罗群岛其他岛屿及马达加斯加岛成为一个法国海外领地。1975年科摩罗群岛最北端三个穆斯林占优势的岛屿片面宣布独立,马约特岛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则选择归属法国;法国遂将马约特与科摩罗其馀各岛分开管理。1976年法国政府给予该岛一个特殊的地位——集体领地。该岛居民原来要求建省,但遭法国政府拒绝。1979年12月法国国民会议投票决议延长该岛的特殊建制5年,5年后再行征求该岛居民的意见。
马约特岛政治
马约特的政治框架为法国海外领地的议会民主制,马约特总领事 (President of the General Council)是岛内的政府首脑,实行多党制,政府拥有最大的行政权力。
在法国国民议会中马约特拥有一个代表资格以及两个法国参议院议员席位。
马约特岛历史和现今地位
马约特的地位与一个省相当,拥有一个省委员会。根据日法律,它确切地应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域”(collectivité départementale),并且有权利在2010年选择成为全权的法国省。马约特下辖17个市镇,组成同样数量的乡。
16世纪起马尔加什人开始统治马约特岛和科摩罗,直到1843年割让给法国。1974年和1976年,马约特岛的两次公民投票分别以63.8%和99.4%表决维持与法国的关系而不独立。科摩罗则宣称拥有马约特岛的主权。在1976年联合国安理会一份关于承认科摩罗对马约特主权的决议草案中,虽获14个会员国支持,但最终被身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法国一票否决。
岛屿的防御完全是由法国政府来承担的,法国军队在马约特岛设有一支小分队。
日,法国海外领地马约特举行全民公决,95.2%的投票者赞成在2011年成为法国的海外省,即法国的第101个省,法国总统萨科齐对这一结果表示欢迎。
马约特岛公决与领土主权无关
在国际法和法国国内法中,马约特都是法国领土,并非独立国家加入法国。法国在这里持续行使主权已达160多年。马约特使用法国国旗,使用法国法定货币——欧元。法国在马约特有驻军,并且征税。法语是当地惟一官方语言,政府机构和学校中只能使用法语。
马约特这次全民公决,只涉及法国政府管理该地区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美国的海外领地波多黎各升级为美国的一个州,成为另一个夏威夷,但不涉及领土主权的变更。
马约特岛科摩罗也想要马约特
法国马约特海外领地(法文是Collectivité départementale de Mayotte)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莫桑比克海峡之中,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之间。1841年,法国舰队在印度洋寻找港口,从当地苏丹手中购买了马约特。当时的法国七月王朝国王路易·菲利普于1843年批准了这一购买,这里随即正式成为法国殖民地。
马约特岛面积约374平方公里,比北京市海淀区的面积还小1/7。
马约特在地理、人种、宗教、文化上是科摩罗群岛的一部分。1974年,经过公民投票,科摩罗群岛大部分地区从法国独立。据法国政府网站介绍,在科摩罗群岛的四大区域中,马约特是惟一愿意继续作为法国领土的一个区域。马约特在1974年的公投中,有63.8%的投票者赞成与法国保持关系,在1976年的公决中,有99.4%的投票者赞成放弃独立。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科摩罗为了获得马约特,和法国在联合国打了20年的官司。1976年,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了马约特的主权归属问题,在当时安理会的15个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包括中国)支持科摩罗对马约特的主权要求,但因为法国的否决(5个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反对票),使得这一决议未能通过。
自1976年至今,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再也没有单独使用否决权,可见当时法国是多么渴望保住马约特。1995年后,联合国大会再未讨论过马约特问题。但直到今天,科摩罗也没放弃对马约特的主权要求。
有意思的是,据2002年的统计,在马约特人口中,来自科摩罗和马达加斯加的移民超过30%。最近两年,科摩罗的非法移民更是大量涌入马约特。
马约特岛马约特改制障碍不少
根据法国宪法,法国的海外属地有5种不同的法律地位,当地居民也因此有着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成为法国的海外省之后,马约特将推行法国本土的法律,获得和法国本土相同的福利和医疗待遇,当然也要交更多的税。马约特的人均预期寿命约65岁,远远低于法国本土的水平。马约特成为海外省,将获得法国政府更多的财政补助,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马约特改制之路还有不少障碍。据法国政府统计,马约特2007年的人口约有18.6万,约97%是穆斯林,只有3%是基督徒(主要是天主教徒);只有35%的人讲法语。
这种民族和文化上的差异让马约特的转型遭遇困难。例如,因为必须适用包括法国民法在内的法律,当地由伊斯兰教法规范的婚姻制度就须改革。
另外,2001年,马约特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960欧元,虽然是邻国科摩罗的9倍,但只是法国本土的16%。
马约特岛全民公决
按照国际法和国际习惯,全民公决只能决定殖民地的独立。主权国家通过公民投票合并进入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例子,在国际关系史中极为罕见,最著名的是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经过公民投票,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但是这一投票被西方人认为是在苏联的军事压力下进行的,因此,西欧国家对合并只给予事实上的承认,一直没有给予法律上的承认,而美国一直没有承认这一合并[2]
1991年8月,一些欧洲共同体国家对这三个国家的独立发表声明时,使用了“热烈欢迎波罗的海三国恢复他们在1940年失去的主权和独立”这样精心斟酌的字眼。
国际关系史上,还有刚刚独立的两个殖民地通过公民投票联合组成新国家的例子,例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殖民地坦葛尼喀和桑给巴尔,合并成立了联邦制的坦桑尼亚共和国,但这种情况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通过投票加入另一国。至于主权国家内部的一个地区通过公决要求独立,更是现有国际法所不承认的。
马约特岛行政
马约特划分为17个市镇行政区,也被划分成了19个行政乡(图中未标示)每个市镇有着对应的一个行政乡,而首府兼最大城市马穆楚有着三个行政乡,这些行政单位都不属于法国21个大区(Arrondissements)的范畴。
1.藻德济(Dzaoudzi)
2. 帕芒济(Pamandzi)
3. 马穆楚(Mamoudzou)
4. 当伯尼(Dembeni)
5. 班代莱(Bandrele)
6. 卡尼-凯利(Kani-Kéli)
7. 布埃尼(Bouéni)
8. 希龙居伊(Chirongui)
9. 萨达(Sada)
10.乌昂加尼(Ouangani)
11.希科尼(Chiconi)
12.辛戈尼(Tsingoni)
13.姆特桑冈乌日(M'Tsangamouji)
14.阿库阿(Acoua)
15.姆特桑博罗(Mtsamboro)
16.邦德拉布阿(Bandraboua)
17.库恩古(Koungou)
马约特岛经济
马约特的官方货币为欧元。
据INSEE的评估,2001年马约特的GDP总计为6.1亿欧元 (根据2001年的汇率约等于5.47亿美元;根据2008年的汇率约等于9.03亿美元)。同一时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960欧元 (2001年时期的3,550美元; 2008年时期的5,859美元),这个数据比同期的科摩罗高出了9倍之多,但也只是临近法国海外省留尼汪GDP的三分之一和法国都市区的16%。
马约特岛交通
马约特未铺设铁路,有着总长度为93公里的公路,其中72公里为铺装公路。马约特岛内没有水道,最大港口是藻德济,并有着一座飞机场。
马约特岛人口统计
在2007年的人口普查中,马约特有着186,452名居民。而在2002年的普查中人口有64.7%出生在本地,3.9%出身在的其他地方,28.1%为科摩罗的移民,2.8%为马达加斯加移民,另外还有0.5%来自其他国家。
历史上的人口数:
1958年:23,364
1966年:32,607
1978年:47,246
1985年:67,205
1991年:94,410
1997年:131,320
2002年:160,265
2007年:186,452
往年人口普查的官方数字
.搜搜百科.[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南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