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台湾最好从那个省逃回台湾的

相关的文章还有:蒋介石退守台湾带了多少人,都是什么人,比例大致是多少?
人员类别比如可以是军队、政府人员、科技人员......
国共内战后兵荒马乱,大陆各省份军民移入台湾人数难以有效统计,各方统计众说纷纭,从最少的50万到最多300万都有。除了部队之外,当时因为整个大陆都被共产党袭卷,国民政府为避免共产党渗入台湾,对于大陆人来台采取严格限制,须有批令才能上船:一、党政官职员、中高级军官、中央及省民意代表、国营企业主管及技术人员。二、上述人员之眷属。三、先烈遗属、具有殊勋及声望人士。四、外国大使馆人员及眷属。五、教授、高校以上教师、文化人士、法务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医疗人员、新闻人员、金融家、实业(工商业)家、营造技术人员。某些地区甚至直接派党工或军队邀请(或裹胁)这些民间人士前来。于是,当时很大一批中国社会菁英阶层,就跟着国民政府的部队一起来台湾。由于对于共产党的不熟悉及恐惧,许多民众也设法逃难到台湾,或花钱包船、或央求伪装成党政军人员家属;有些则越境进入香港,再伺机进入台湾。台湾历史学者林桶法在其著作《一九四九大撤退》中提到:「究竟有多少军人来台?若以作为粗估的断限,大抵有50万、60万、80万到100万等各种不同的说法。综合各种资料作如下分析:年间,国军到台湾者大约50万人;其后又有军队陆续退至台湾,1950年5月部署于舟山群岛的军队7万余人,另有约5万青壮民众随军来台,合计约12万人。从海南岛撤退约2万余人,1953年黄杰的部队从越南富国岛来台的军民约26,028人,加上1953年之后有些军队陆续转进来台,如1954年1月从韩战的华籍战俘来台近万人(有说1万4千人),滇缅李弥的残部约3千人。总共部队约60余万人。」「至于公务人员及一般民众,据估计年年底来台的外省人大约为17万,1949年大约为30余万人,合计年年底从大陆来台的人数约50万人,加上年大约有10余万人辗转来台。故以此推估,两者迁台的人数大约60余万人。军民合计约120余万人。」军队的部分,根据中华军史学会郑为元教授《撤台前后的陆军整编(1949-58)》一文统计,陆军撤台约有49万8千人,这数字尚未计入海空军。「徐蚌会战后,国军精锐尽失,但还有相当部队守备长江。剩余的华东部队,包括从东北华北撤出的部队,在长江下游有20个军番号,55个师番号……1949年5月,这20个军的残余从上海和浙江福建撤退到舟山和台湾。……在上海有8个军25个师(不含崇明岛及横沙列岛),有14.6万人。依据《戡乱》,国军从上海撤出7.9万人,是预定载运人数,而非实际撤出人数。戡乱战史记载52A撤出2.05万人,54A撤出1.7万人,但54A军长阙汉骞自传称,54A三个师『第八师已在上海全部牺牲,二九一师所余无几,只剩整个一九八师矣。』又据52A25D团长张晴光回忆,25D只撤出一个团,他负责殿后,全团来台只有二百人。52A排长郭宗富说,2D和25D一共只撤出5千人,296D则撤出5千人,合计1万人。共军《三野战史》则称上海国军撤出5万人。」「广东区军5(新编练军4)师13:青岛区军2师6(4师新编,另有保安旅4,独立团1)。青岛刘安祺部当时正在海上撤往广东、海南途中。上海原来以为可以防守数月,却只守了半个月,由于青岛与上海撤退几乎同时,结果船只调配不及,使得数万上海国军无船可搭;西南区军13师32;华中区军17师44;关中区军l2师32;绥远榆林区军l师5。这些部队,最后只有华东、广东、海南、青岛部队的能够有组织的撤退来台。其余地区有华中部队的两万多人经越南富国岛来台。西南部队有云南数千从缅甸来台,甚至新疆还有数百人经印度中东辗转来台。」「有些地方官员,为来台不惜入伍当兵。晚到的有韩战的1万4千反共义士(相当比例的是前国军),越南富国岛和缅北接回的4万人。其余三分之一到四成就未必是自愿来台者。徐蚌会战后,国军成立九个兵团级编练司令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就占六个,分区征兵。这四成估计自陆军撤退来台约40万人(依据刘安祺的访谈纪录)中,胡琏第二编练司令部改编的第12兵团部队就有3个军9个师,有9万余人,绝大多数是江西福建的征兵。这些被征召之兵,原订服役二年,期满退役。来台后却不准退伍,后来被列为「志愿役」,事实上退役后也有家归不得。其它重建和新编练的军,征召不足且撤退中溃散,来台不多。其中多是既有省保安团队整编,而非另外征兵,如江苏暂l军(T1A),123A、闽南莆田的121A,广东重建的4A、62A、63A、64A和新建的109A。此外,还要加上国军撤退途中被拉夫、抓兵来台者、山东流亡青年学生被强征入伍者,及金门古宁头的7千共军俘虏。」至此结论,国民政府撤台军队约60万上下,而1949年经由政府安排来台的党政、眷属、社会菁英人士有登记者约30余万,而年赴台人数无法统计,年透过其它管道进入台湾者亦无法估计。于是,我们只剩下一个方法,就是从人口统计下手。根据台湾省政府资料,1940年日本的台湾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人口普查,台湾总人口为587万2084人;1946年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统计为609万0860人,但这次统计极为粗略,只知道未计入军队,无法确认是否包含当时仍留居台湾的日本人,及大陆赴台人士。(台湾省政府,《中华民国台闽地区人口经计》,1984年。)1956年,台湾局势稳固,进行第一次正式人口普查,总人口(含军队)为936万7661人。(行政院主计处,《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历次普查结果》,2000年。)1956年的人口有了,但拿1940年或1946年的数字当作比较基数,都有很大瑕疵。幸好该次户口普查中,还登记了「籍贯」,非台籍人口约93万人,加上未设籍军人27万人,共约121万人,约占当时台湾人口937万人中的13%;这应该给了我们一个比较精确的答案。
总数大概200w,其中60w军队。
从道家角度看:带走了大批道家文化传承人(连龙虎山第六十三代当年的张天师都跟去了台湾,现在的张天师是六十三代天师的堂侄),都知道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带走了很多经书典籍... 也是很多人谬误的认为道学在大陆已经失传的原因。
珍宝倒是难以计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当时蒋介石最为头疼的问题是:如何选择一个既能避免中共的致命打击,又能维持其残余力量以作其“反攻大陆”的新基地。   
该何去何从,退逃何地?是国外?海南?台湾?还是国内其他地区?面对这蒋家王朝即将崩溃,蒋介石的幕僚们开始着手议定退倒方案:     
一 西撤和南撤方案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从东北、华北、华中节节败退,蒋家集团开始着手撤退问题。蒋介石大部分幕僚凭经验主义主张撤向大西北或大西南,依据是在抗战期间当首都南京被日军攻克后,国民党便移师西南重庆作为反抗日军的基地,最终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今之他们还想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取居高临下的防守之势,以负隅顽抗。这样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其难度当然很大;也可以以此偷袭中原,东南之便。还有的幕僚建议移师广州或海南,即南撤方案,南撤方案是将首府移向广州或海南,这是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及其幕僚的主张。但蒋介石并未采纳这两种方案。为什么蒋氏不采纳西撤和南撤方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 一) 从地理知识方面来看,中国西部地广人稀,工业基础薄弱,且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业部门和工业设施,尽管有大量潜在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但对于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开发是很困难的。而且该地区多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平原很少,就成都平原为其最大,也只不过9000平方公里,粮食不能自给,这穷乡避壤的地方远远不能满足国民党上百万人员的需要。再者,由于该地区人口稀少,对于长期与共军对抗的国民党军队而言,后备军事力量又是一大问题。       
海南岛也属于国民党的势力范围,蒋介石要退到海南岛也是可以的,但是海南岛无法与台湾相比,一方面当时的海南岛是荒岛一座,少有人烟,土地贫瘠,又小。无现代工业基础,也没有什么工业部门和设施,交通极其落后,粮食不能自给,根本养活不了好几百万人(蒋介石当时辙退到台湾的有大量的部队,官僚,家属,还有各行各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尽管海南岛与大陆之间有一琼州海峡之险,但琼州海峡只有26到29公里宽,海南岛易登陆,不易防守,尽管当时人民解放军没有实际意义的海军,对解放海南有一定的难度,但最终在日海南岛还是被人民解放军用征集来的渔船木船登陆解放了。       
(二) 从政治军事方面来看,当时大西北有国民党嫡系胡宗南的军队,但已是强弩之末,节节败退。再说,陕甘宁乃共产党的根据地,其民心所向乃共产党。而大西南尽管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但西南各军阀各有各的打算,坐观国共之争,以保存实力,与蒋介石非一心。蒋介石在经过三大战役后。自己损失了150多万的嫡系部队,大部分已失,剩下的战斗力很差,恐有移师西南,其地位不保。我国西部与前苏联相邻,而距离美军基地甚远,这对一贯依靠美援反对苏俄的国民党是很不利的。倘若对共军实施反攻,恐有来自苏联的威胁,如果中共与苏联从东西夹攻,其亡指日可待。   
海南岛和台湾岛素有祖国东南海防线上“双目”的称号。占领海南就能控制南海诸岛,战略位置也是相当不错,但海南和两广地区是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喜的势力范围、老地盘,这对于当时蒋桂激烈争权的形势下,此方案蒋介石是不同意的。尽管在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老巢南京,其将首府一度迁往了广州,但不久又被移往了重庆。     
(三) 从社会关系方面来看,大西南和两广地区是我国民族成分非常复杂的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各民族发展又不尽相同,有的处于奴隶社会,如藏族等,甚至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对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在国民政府以前的统治时期亦未处理好,以后这仍然是国民党最为头疼的问题,做好“后院”工作还需来日方长,这对国民党尽快反攻而言,是不适宜的。   
二 东撤方案       
东撤方案也就是撤向台湾的方案,这是以历史地理学者张其昀为首的蒋介石幕僚的充分论证,他们认为台湾具备祖国其他地区所不具备优越条件,作为其“反共救国的复兴基地”,并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       (一) 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东南的一个行省,他位于我国东南海滨,同大陆只有一水相隔,台湾省陆地面积约35961平方公里,人口达两千万。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比海南岛略大,他的地形长似倾梭,东西最宽约140公里(新港至新社以南),南北最长约380公里(富贵角至鹅峦鼻),东临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临近,东北与琉球群岛相接,蜿蜒直达日本,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最近距离福建省,仅150公里,晴朗天气,登上福州鼓山大顶峰,极目远眺,便依稀可见高耸在台湾北部的鸡笼山。       (二) 从政治军事角度来看,台湾具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台湾具有攻防兼备,它和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等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作战回旋的空间比较大,起着防御骨干的支撑作用,这种作用为历代军事家称之为我国“东南之锁钥”“腹地数省之屏蔽”“安全之屏”。这种国防的重要性,早在清朝施琅就向清政府提出了,他说“中国东南形势,在海不在陆,陆之为患有形,海之数奸莫测。台湾虽一岛,实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则不归吾,不归贼,而必归于红毛(指荷兰),待恃其戈船大器,又据形膏沃为巢穴,是借寇兵而资盗粮也”。       
日本作为中国近邻,早就意识到了台湾的战略价值,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台湾是其首先侵略的对象。188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其重要的企图就是攫取台湾。日本前首相松方正义当时就毫不掩饰地说:“台湾非永久归我国不可”“台湾之于我国正如南门之锁钥,如欲向南发展以扩大日本帝国之版图,非闯过此一门户不可”。在二战期间,日本战机也是以台湾为基地,起飞轰炸美国驻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的。日本是一资源缺乏的岛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海上运输,而且大部分进口船只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台湾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日本有人把台湾称之为“东方的直布罗陀”,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对台湾的野心。     
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一海峡——台湾海峡,它南北长约370千米,东西宽约130——140千米,台湾海峡海水比较深,风高浪大,多海礁,不易登陆,是大陆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这对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难度是相当大。       
蒋介石是个精明之人,他也早就意识到了台湾的战略位置。蒋介石对台湾的地位一直就很重视,早在1946年大规模内战爆发不久,蒋介石偕同宋美龄到台湾巡视,看到了台湾情况后,他很高兴地说:“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加以建设,便之成为一模范省,则俄,共狡诈百出,必亡我国家而甘心者,其将无如我何乎!”他还说:“巡视台湾之收获,较诸巡视东北之收获犹大,得知全国民心之所向”。当时蒋介石还没有料到3年之后他会被赶到台湾,但他却已看到台湾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企图把它作为进行内战的后盾的想法已经形成。台湾岛与大陆之间有台湾海峡之险,这对于当时没有海军的人民解放军攻打台湾而言,宽宽的海峡无疑是一道不易克服的天堑。因为当时人民解放军大部分用的是征来的渔船和木舟,尽管也有少数国民党投降过来的舰只,但数量甚少,从某中意义上说,人民解放军不具备渡海作战的能力,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海军,而对于有条件渡过海峡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来说,可以暂时避开中共的致命打击,以保存国民党残余势力,形成对大陆的持久威胁。       
另外,台湾距离美国驻琉球群岛和关岛的军事基地更近一些,一直依靠美国的蒋介石而言,无疑是恰好地利。假如中共攻取台湾,妄想得到美国的援助,而且也容易逃往海外。       
(三) 台湾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自给自足,交通便利,可以长期割据一方。清朝统一台湾后,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发展其经济,岛内新兴了许多大市镇,“舟车辐辏,百货充盈”,乾隆之后“贸易甚盛,出入之货岁率数百万元”,煤糖茶稻米等,是输出大宗,樟脑在十九世纪末占世界销量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有记载乾隆初年“盖缘拨运四库 各营兵饷之外,内地采买既多,并商船所带,每年不下四五十万,又南北各港来台小船,巧借尖风名色,私装米谷,透越内地”。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也曾使中国社会经济产生微妙的“繁荣”,台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收益,到日本割占台湾之前“在台湾曾出现全国第一家机器煤矿,第一条电线,第一台电话,第一盏电灯,第一家现代邮局,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铁桥(淡水河大桥,长463米)等等”。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出现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台湾人口和生产都有了较大发展。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乾隆后期的一个世纪间,台湾人口增加了70.80万。1893年即日本占据台湾前两年,台湾汉族人口达507505户,2545731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接管台湾。随着国民党军队进驻台湾,又陆续有大批大陆外省籍人口移住台湾。年迁台湾者达483373人。对于长期与共军对抗的国民党军队而言,后备军事力量是很充足的。       
台湾在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中,虽然日本对台湾实行剥削掠夺之政策,但日本为了其扩张的需要也对台湾进行了一些适合它所需要的“改革”,这对台湾的现代化进程多少也有点影响。而且日本失败后,台湾是国民党蒋介石对日军受降之范围,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设施,这为台湾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四) 台湾距离原国民政府首府南京较近,容易撤退,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陆的黄金,美钞和工业设施等物资移往台湾,较其他地区要便易,再加上台湾位于大陆沿海地带的中部,蒋介石想以台湾为军事基地,对大陆漫长的沿海地区进行轰炸或骚扰。   
(五)有效法先人郑成功之举。1659年,郑成功兴师北伐,从崇明入江直捣南京。在围攻南京之役失败而还,为了发展反清势力,郑成功决计进取台湾,“复先人之故土”以为根据。而蒋介石在大陆失败后也想效仿郑公之举,举残师移往台湾,以保存和发展势力,“反共救国的复兴民国”以为根据。       
(六)“内战不出湾,外战不出川”       
在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已经意识到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他牢记着孙中山先生曾经告诉他的“内战不出湾,外战不出川”,大陆局势越紧张,台湾地位就会越重要的话。在下野前后蒋介石主要精力放在经营台湾上,以预备将来大陆失败后的退身之地和反攻大陆的反共基地。     
三 准备撤台事宜   
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下野,更坚定了他把台湾建成反共基地的想法。他说;“我下野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台湾地位的重要,在俄帝集团侵略下,宁可失去整个大陆,而台湾是不可不保的。如果我不下野,死守南京,那台湾就不能兼顾,亦就不能成为反共抗俄的坚强堡垒,三十六年我到台湾看了以后,在日记上记着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有了台湾,共产党就无奈我何’。就算是整个大陆被共产党拿去了,只要保着台湾,我就可以用来恢复大陆,因此,我就不顾一切毅然下野”。他特别强调:“在台湾要做最坏的打算,与万一的准备,使台湾成为复兴民族的基地”。于是,蒋介石便开始着手于撤台事宜的准备。       
早在蒋介石下野前,于1948年12月便任命其心腹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蒋经国为台湾省国民党党部主任委员。对于陈诚的任命,李宗仁感到意外,他说:“次此新职突然发表,前主席魏道明事前竟毫无所知,陈诚得令后,立即自草山迁入台北就职视事,行动之敏捷,为国民党执政以来所鲜见,由此可知,蒋先生事前布置的周密”。接着在号又任命陈诚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三月陈诚又兼任了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行政院,又授权陈诚指挥监督中央驻台各机构,陈诚便总揽了台湾全岛的党政军大权,蒋把其亲信陈诚安放在台湾,就为他后来退台作好了准备。   
为了在台湾生存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蒋介石将大批的重工业设施运往台湾,国民党还从大陆搬运了难以记数的物资。蒋介石还亲自派长子蒋经国与中央银行行长俞鸿钧,令中央银行将库存黄金和美钞全部移存台湾 ,据不完全统计,抢运走的中央银行金库的库存就有黄金90吨左右,银洋1500万元,美钞1.5亿元,而且又将大批北平故宫博物馆内抢运走了40万箱珍贵文物,这些均为从文物宝库故宫中挑了又挑的稀世珍宝。       
另外,蒋介石还严令对出入台湾的人员进行限制,为的是杜绝共党分子的渗透。蒋介石在退逃台湾时,还将大批的科技人员强行带入台湾。   
蒋介石最终逃到了台湾,1950年当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台湾受挫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使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了,导致台湾与大陆分离一直到现在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        台湾是祖国大陆地形自然延伸的一部分      据地质学家分析,台湾岛本来与祖国大陆相连,在更新世时期,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台湾岛,台湾和福建、浙江沿海地区的地质情况是一致的。因此,台湾岛、台湾海峡与祖国东南沿海属同一地质构造,是祖国大陆地形自然伸延的一部分。按国际法院1969年欧洲北海大陆架划界案例,“大陆架的主权界限之划定,应符合沿海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台湾主权属于中国。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      中国在历史上很早就在台湾建立起行政机构,行使对其的管辖权。史书记载,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就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余人航海到台湾。在六、七世纪之交的隋代,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1662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驱逐荷兰入侵者,在台湾设“承天府”,台湾进入“明郑时期”。1683年清将施琅率军入台,台湾又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此后,清廷逐步在台扩增行政机构,加强对台湾的治理,1727年(清雍正5年)定“台湾”为官方统一名称,1885年(清光绪11年)划台湾为单一行省。1895年,清政府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被迫将中国的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英勇不屈的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对日本占领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基于以上事实,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世界上绝大数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承认中国只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这种承认的基础上,联合国这个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在1971年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益。近日在李登辉彻底剥下伪装、完全露出分裂祖国的真面目,鼓吹将台湾与大陆间的“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之后,美国政府仍重申其“一个中国”政策,重申克林顿总统在去年访华时公开承诺的对台“三不支持”,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 、‘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日本政府也申明其“一个中国”的对台政策没有改变。  
  於是校長乃欲東渡台灣。福建省長檥船待,謂校長曰:“台灣雖小,地方三萬里,眾數六百萬,亦足王也。願校長急渡。今獨學生有船,共軍至,無以渡。”校長笑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台灣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待我回台灣修整,他日定會捲土重來!
  关于西南人口稀少一段 纯属瞎球扯
  算命的和他说的
  如果是退到越南,缅甸等地建国,说不定现在东南亚都是中国的了      可惜了    
  当初还打算去舟山的。
  学习了
  真可惜,没退到日本,否则AV我们也能听懂了
  你们傻啊,谁不愿意住大房子?
  作者:@短兵相接前哨战 回复日期: 14:05:37  回复
      真可惜,没退到日本,否则AV我们也能听懂了        兄台高见
  @杏林一问  13:56:56    如果是退到越南,缅甸等地建国,说不定现在东南亚都是中国的了            可惜了    ......  -----------------------------  此议甚好
  因为台湾是台湾
  没脑子啊,共军的优势就是陆上部队,你到越南和缅甸,不是被全歼的命吗?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选海南或台湾的原因。其实当初他应该选吕宋或者婆罗洲
  没脑子啊,共军的优势就是陆上部队,你到越南和缅甸,不是被全歼的命吗?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选海南或台湾的原因。其实当初他应该选吕宋或者婆罗洲
  外战跑四川,内战跑台湾,    孙中山教的。
  应该去东南亚的。。
  看下历史,,是个人都要退守台湾
  退首米国就好了
  军事弱国,难以服人。
  退到袋鼠国嘿嘿
  校长英明。    华夏文明的根基在台湾。    自由民主的希望在台湾    中国的未来在台湾
  也有人说是
,败不离湾
看来是有几种解读啊
  我听说的是 “生不离川 死不离湾”
  去海南,怕解放军游过去
  海南岛是海瑞的老家,常凯申公公与海大人格格不入,怎么可能去海南呢?
  作者:而立之年来逛网 回复日期: 14:13:16  回复
      作者:@短兵相接前哨战 回复日期: 14:05:37  回复           真可惜,没退到日本,否则AV我们也能听懂了                兄台高见   ------------------------------  只怪总菜当年没根很久了,,, 否则今日,,,
  操!那个近那个远还不知道吗?没朝鲜战争老蒋就去夏威夷当寓公了!
  @yang楼
14:22:24  外战跑四川,内战跑台湾,  孙中山教的。  -----------------------------  汗,这也太能扯了吧!  孙中山逝世的时候台湾还在日本鬼子占领者  能跑到台湾?
  假设如果蒋公逃往海南,那么若干年后在某论坛上出现的楼主2.0发了另一篇帖子,为什么蒋公逃往海南而不是台湾?  楼主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为什么蒋家王位传到二世就没了,而没有三世四世?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蒋光头的宿命,没有为什么
  @杏林一问 9楼
13:56:56  如果是退到越南,缅甸等地建国,说不定现在东南亚都是中国的了  可惜了  -----------------------------  哈哈哈
  听说蒋介石也预备了台湾守不住的方案,就是买下菲律宾的某个大岛建立流亡政府,当时的菲律宾也是贫穷战争混乱不堪,想一想这个传闻还真靠谱。  如果真在菲律宾建立了流亡政府,再占领了菲律宾全境,还真有可能,因为当时的菲律宾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打仗,那就是鸡蛋碰石头,肯定被打得丢盔弃甲。以后整个菲律宾都是蒋总统的,哪里还有今天的南海纠纷啊。想到这里真是高兴。
  @呼啸之风 33楼
22:13:56  假设如果蒋公逃往海南,那么若干年后在某论坛上出现的楼主2.0发了另一篇帖子,为什么蒋公逃往海南而不是台湾?  楼主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  逃到海南楼主就不需要发帖子了,就那琼州海峡的宽度,想必老蒋早早就会做了阶下囚。
  @怪叔叔成长史 21楼
14:37:46  看下历史,,是个人都要退守台湾  -----------------------------  看地图就知道,,
  @tmaxapple 8楼
13:54:19  算命的和他说的  -----------------------------  哈哈!我也想这么说,不是算命的和他说的吗
  @自由是一切
21:20:08  校长英明。  华夏文明的根基在台湾。  自由民主的希望在台湾  中国的未来在台湾  -----------------------------  你赶紧去台湾吧,现在去很简单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败逃台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