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96岁抗战老兵穿着军服乞讨现在生活状态

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历史
令人唏嘘!
96岁抗战老兵讲述真实的历史:日军的忍耐与坚毅
[导读]年轻时,曾住在西湖边上的大宅子里,而现他却蜗居在12平方米的房改房中。但比起个人的苦难,老人更愿意讲诉战争之酷、救亡之艰。“死人不会说话”,他说,活着哪怕一天,就要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天气晴好时,杭州老人钱青会到西湖边走走。小时候他家就在西湖边上,足足1600平米的宅子,站在楼上望,“湖水就像地面一样”,船只贴着房子滑过。
现在,他96岁,蜗居在4公里外一处12平方米的房改房。
湖山还是那一片湖山,昔时少年却已老迈,消逝的是光阴,残破的是命运。
其实人生也有过另外一种可能——如果1949年,他没有选择留在大陆,按照他那些去了台湾的黄埔同学的说法,以他的出身和8年抗战经历,“至少也是个中将”。而留下的他,沦为阶下囚。
整整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他身边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白发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直到2011年,一位作家在网络上公开了他的信息,最多时每天一百多个电话、雪片般的书信纷至沓来,有的甚至来自英国、德国、日本。年轻的孩子们对他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想知道真实的历史。
深藏的记忆终于等来迟到的倾听者。比起个人的苦难,老人更愿意讲诉战争之酷、救亡之艰。
“死人不会说话”,他说,活着哪怕一天,就要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耄耋老人的年轻粉丝
上午九时四十分,正是大学里课间休息的时间点,一个叫“青果会”的QQ群开始活跃起来。“早上给爷爷打电话没人接,爷爷会去哪呢?”
这是一个80后女孩建立的粉丝群,年龄最小的90后,最大的50后。他们所“粉”的不是演艺明星,而是一位清贫的杭州老人。老人名叫钱青,他的粉丝自称“青果”。
现年96岁的钱青是一名国军抗战老兵,参加过诸多重要战役。解放战争爆发前,他自愿离开前线去杭州军械仓库当管理,并在1949年把库藏献给解放军。
也是那一年,钱青做出让他后来百感交集的选择,在李济深劝说下,他没有随国民党撤往台湾。现实却与愿望背离,憧憬新生活的他被以“反革命”之名劳动改造,此后近30年失去自由的日子,妻离子散,无尽辛酸。
即便在1979年平反后的又一个30年,钱青也很难感受到一点安慰。直到2011年,寻访抗战老兵的志愿者陪同北京作家方军敲开了他的家门。
随后,方军在博客上公布了钱青的信息,一天之内老人就接到了一百多个电话。
来电的大多是年轻人。钱青曾是复旦大学、黄埔军校的“双料”大学生,如今年近百岁仍思维清晰、谈吐优雅,年轻人很喜欢和他谈论历史。一个河南的小伙子,凌晨三时在网吧看到他的故事,觉得他过得不容易,没多想就拿起了手机。
我采访钱青的第一天,陪他去口腔医院做检查,返回路上,在孩儿巷一处青灰色的老房子,他停下来指给我:“这是陆游故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轻轻地念着,后半句重复了两遍,眼神有些放空。我没有问,他是不是想起了他那未等北伐胜利就牺牲的烈士父亲。
钱青的父亲钱骏,在1911年的辛亥杭州起义参加了敢死队,总指挥是蒋介石。死后被追晋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埋骨岳庙前,并分给钱骏妻儿一座宅院作为抚恤。
钱青的青少年时光就是在那座杭州北山路上的宅院度过的。隔壁原先是袁世凯的房子,位置极佳,紧邻岳庙,前傍西湖,风光绝美。“站在楼上看,那个湖面就像地面一样,船就擦着我家的墙划过去。”钱骏辈份高,来钱家的将官,“中将才能坐,少将都站着。”
与父亲的经历颇为相似,1937年,山河破碎,七七事变,20岁的钱青正在复旦大学读新闻,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6期。毕业后分到的正是父亲原来任团长的、由浙二师演变的国民革命军26集团军75军。
“杀个日本鬼子,要死三四个中国兵”
75军几乎参加了抗日战争所有重大战役。钱青是炮兵连长,战争中炮兵的安全系数高于步兵,八年抗战,他幸得存活,“我命大,活到今天,但是战死疆场的,无数。”
让他伤心之极的,是牺牲不被承认。“我们在正面战场,敌人打来了,哪有地方退?装备再悬殊,也要迎战。我亲眼看到多少人战死。”
关于抗战的故事总把日军描述得很无能,但钱青见证的事实是,双方装备悬殊,杀一个日本鬼子,中国兵要牺牲三四个人。号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枣宜会战,“日寇机枪手死守,毫不退缩。阵地前国军的遗体堆成一片”,后来国军调来德国克虏伯战防炮,德国炮打得准,总算出了气。战事稍平,钱青和军长摸上前看,日军机枪手、供弹手尸体脚踝上都有铁链拴着,铁链钉在地上,以防逃跑。
钱青刻骨铭心:“一条铁链、两个饭团、一个水盆、一堆弹壳,打五天!如此作战,如此用兵,如此忍耐,如此坚毅,闻所未闻。”
根据战报,枣宜会战中日军队的伤亡比例为9:1。采访过多位日本侵华老兵和中国抗战老兵的北京作家方军感叹:“我们的电影、文学传递给青年一代的是:我军以一当十;研究中日战争史,事实是日军以一当十。”
他将数万炮弹交给解放军
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迎来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却又一触即发,不愿同室操戈,钱青自愿离开前线回到杭州,当了一个军械仓库的管理员。
1949年解放在即,他把仓库里的数万颗炮弹全部交给解放军,其中有缴获的日本燃烧硫磺弹,一旦被国民党特务引爆,“整个下城区都要完。”
国民党军队要往台湾撤离,同学们叫钱青一起走,但他父亲的好友李济深等劝说:“你是国家的军人,不属于某派某人,苏联红军中亦有很多旧军官,你很多同学亦在解放军中。”他最后响应毛泽东“放下武器就是朋友”的号召,选择留在杭州。
钱青的两个亲弟弟都去了台湾,他的同学蒋仲苓、朋友郝柏村,后来担任台湾“国防部长”、“行政院长”。很多年后当年去台的老兵回大陆探亲,还特意把钱青在军校的戎装照翻拍带来,同学说,以钱青革命功勋后代的出身和八年抗战履历,“去台湾至少也是个中将”。
留在大陆的钱青遭遇了漫长羁押和精神痛苦。1951年,他被以“利用祖产进行反革命”之名逮捕,发配苏北劳改农场改造。虽然1955年宣布他的罪名不成立,但没收的祖产并不予归还,而钱青在短暂释放3年后,又因右派身份继续劳改,前后整整关了26年。
1979年十一届三中后,钱青重获自由回到杭州,妻子早已带着大儿子改嫁,小儿子出生不久就被送给滨江的农民当养子。他孑然一身,无亲无故。
死人不会说话
钱青还常常想起被捕前的那个夜晚,窗外小雨,他戴着手铐,站在床沿凝视熟睡的幼儿,瘦弱的妻子挺着待产的身孕,含泪将一件抗战中的旧军衣披在他肩上。那以后,漫漫劳改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86岁那年,钱青开始写回忆,断断续续五个多月,“心绞痛,泪纵横,笔千斤,如今白鬓苍苍,独对孤灯,人生如梦,总有醒时”。
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95岁这一年,意外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陌生人的善意和关怀。
最让他老泪纵横的是年轻的孩子们对那场战争的理解。河南某高校整一个班的学生,看了方军的博文后,给钱青合写了一封信。他们说,上大学之前,以为抗战很容易,“看了您的故事,又去查了资料,我们才知道抗战的艰巨,国民党也牺牲了那么多人。”
近年在大陆公开出版的书籍和一些军事专家,已经渐渐正式了国军在正面战场的作用。”
2011年底,演员陈坤和媒体人孙冕来到钱青家中,面对窘迫的斗室,陈坤哭了。
我采访钱青,他谈到战友的死和后来自己的境遇,他都没有落泪,只是谈到抗战历史,96岁老人的眼里隐隐有水光。
上门探访的人多了,钱青得一遍遍地回忆、复述,但他不觉得烦扰。“我活下来,我很高兴”,钱青微微地笑着:“死人不会说话,我活着一天,就替死去的战友说话。”
我的更多文章:
( 17:25:28)( 17:06:09)( 16:53:22)( 07:24:08)( 08:26:44)( 17:33:33)( 17:17:12)( 09:28:11)( 08:23:32)( 17:48:4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失散半个多世纪全州96岁抗战老兵终见亲人(图)
10:31:35 来源:
核心提示:4月30日上午,在全州县凤凰镇湘江边的和平村委建安司村,96岁的抗战老兵段世辉从来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他还能见到自己从未谋面的亲人。为了这一刻,他等了半个多世纪。
   QQ群里的一则寻亲信息,一群热心的志愿者,让从未谋面的爷孙终得相见。从贵阳到全州凤凰只有八百多公里路,然而这段见面的路却走了半个多世纪。
  失散半个多世纪 96岁抗战老兵终见亲人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景碧锋 通讯员卢兰)&爷爷,我们来看你了!&4月30日上午,在全州县凤凰镇湘江边的和平村委建安司村,96岁的抗战老兵段世辉从来没有想到,在有生之年,他还能见到自己从未谋面的亲人。为了这一刻,他等了半个多世纪。
失散半个多世纪,段世辉老人的贵州亲人和全州亲人终于相聚一堂。
段世辉的养子罗仁海小时候的照片。段世辉通过这张照片确定了和贵州亲人的联系。(资料图片)
  一条QQ信息,引发志愿者为全州96岁的抗战老兵,寻找失散了50多年的亲人
  事情还得从一条信息说起。
  今年4月7日,网友刘芳西在QQ群里转发了一条寻亲帖子,帖子上说: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隶属中国远征军总部)抗战老兵段世飞(原远征军战士),现居住在广西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委建安司村,现已96岁高龄。从缅甸抗战回国后,曾在贵州省普安县龙吟乡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并生活了十几年。后因思乡心切,离开家人徒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与贵州亲人从此天各一方,失去音讯。他记得那边的儿子名叫罗定海。希望媒体从关心抗战老兵出发,帮他寻找到自己的亲生儿子。
  这则帖子一出现,马上就引起了长期关注桂林关怀抗战老兵志愿者卢兰的注意。卢兰发现这位段世飞的年龄、部队番号及家乡所在地,跟志愿者曾经寻访到抗战老兵段世辉的各种资料一模一样,加之&飞&&辉&谐音,怀疑是同一人。
  卢兰曾两次拜访过段世辉老人,但却从未听他和家人说起过这件事,一时间也不能确定。随后,她很快联系了另一位桂林关怀抗战老兵志愿者胡洪崧,经过多方确认,寻亲的老兵正是段世辉。
  作为多年的志愿者,助老兵寻亲,圆老兵心愿义不容辞。卢兰决定尽快了解相关详细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老兵。
  第二天一大早,卢兰就和三名志愿者来到了段世辉家。然而,老人记忆基本已经模糊不清,加上他讲的是当地的土话,志愿者根本就听不懂。
  幸运的是,志愿者在段家遇到了在才湾镇政府工作的蒋学军,他正是那份寻亲帖的发帖者。他告诉志愿者,他小时候在跟段世辉放牛时,就曾听段说起过在贵州的经历。十几年前,蒋学军就曾想帮段世辉寻找贵州失散的亲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施行。转眼间,段世辉已经96岁了,如果再不找恐怕就来不及了,蒋学军根据他对段世辉过去的了解,在网上发出了寻亲信息,被刘芳西等网友转发,最终被卢兰等志愿者获悉。
  经过蒋学军和老人家人的介绍,志愿者们了解到,段世辉是广西全州人,1921年出生,1943年7月在桂林全州入伍,之后加入隶属中国远征军总部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的重机枪连,曾在云南保山、河口,并赴缅甸与日军作战。
  1945年,段世辉在贵州独山退伍后,流落贵州黔西南自治州普安县龙吟乡(今龙吟镇)罗家街,因无盘缠回家乡,便入赘一户罗姓人家,与当地女子刘学兰(实为刘座兰)结婚,刘学兰带有一子罗定海(实为罗仁海)。后来,段世辉又与另一女子严满妹共同生活,一夫二妻,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记者注:解放前,民间有这类情况存在)。
  段世辉以做木工为生,在贵州生活了14年,他的思乡情结日益严重,十分挂念家乡亲人,全州老家的哥哥卖了牛,给他筹集了路费,他决定离开贵州,回老家全州看看。此时,养子罗定海已经20多岁了,已结婚并在当地任民兵营长。严满妹也为段世辉生了个儿子,刚出生还没来得及取名字。段世辉就此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却不想,这一去便与家中妻儿一别半个多世纪。
段世辉和以前从未谋面的孙子互相倾诉思念之情。
  从贵阳到全州凤凰八百多公里,却走了半个多世纪。经过志愿者们牵线搭桥,96岁的抗战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亲人
  段世辉辗转回到家乡全州后,亲人团聚,但因家境拮据,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等原因,再也没回到贵州。时间长了,段世辉便与普安的妻儿失去了联系,他在全州开始重组家庭,娶妻生子,开始新的生活。
蒋学军小时候就听段世辉说过他的寻亲梦想,如今终于帮老人圆梦了,蒋学军也很激动。
  几十年过去了,在段世辉的内心深处,种种原因造成的骨肉分离,使他心中一直希望能见到远在贵州的亲人。
  4月9日,卢兰将段世辉的经历梳理成微信,题为&全州老兵段世辉盼寻贵州亲人&,通过&桂林关怀抗战老兵志愿者&公众号推送出来。微信页面上,段世辉年迈沧桑,让人看到不禁潸然泪下。
  很快,微信消息经过大家转发,在桂黔两地蔓延开来。在众多知情人的关心帮助下,上百条信息汇聚而来,经过反复询问、甄别,特别是对两地当事人和健在老人的不断求证,终于联系上了老人在贵州的亲人,然而,他们了解到:老人的养子罗仁海已经于2006年去世。
  4月11日,蒋学军拿着微信上从贵州传来的罗家提供的罗仁海青年时期的照片,经段世辉辨认后,确定是其养子。尽管还有一个儿子还没有找到,但能找到罗仁海的后人,大家都兴奋不已。罗仁海的后人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来探望爷爷。
志愿者卢兰帮助段世辉找到了亲人,她和老人玩起了自拍。
  4月29日,段世辉养子罗仁海的三个孩子罗福贵、罗福英、罗福全,以及罗仁海堂弟罗仁昌、罗仁海侄儿罗福明,一行五人,从贵阳出发,经都匀、三江、龙胜、桂林,于4月30日上午10点多,到达了全州凤凰建安司村段世辉家,失散了50多年的亲人团聚了。
  从贵阳到凤凰只有八百多公里,却走了半个多世纪。段世辉,这位96岁的抗战老兵,在有生之年,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梦想的亲人。这一刻,泪水淹没了他的双眼。
  几十年来的往事,如同放电影一般,一幕幕从来宾的口中被述说而出。
  50多年前,段世辉离开普安回到全州后不久,养子罗仁海便迁到了贵阳定居,四个孩子都在贵阳出生。他们也从父亲口中得知还有一个爷爷,一家人也曾想多方寻找,然而却一直寻找不到。
  刘座兰在段世辉离开后再婚,1976年去世。今年4月,当段世辉寻亲的消息传到贵州,罗仁海的后人难以置信,这个曾经只听说过却从未见过面的爷爷,居然还在人世?在堂叔罗仁昌和堂哥罗福明的佐证下,确定了段世辉就是罗仁海当年想寻找的亲人。
  段世辉在普安生活了14年,与刘座兰结婚时,养子罗仁海已有10多岁,父子俩仅相差9岁,感情更像兄弟和朋友。
  罗仁海的堂弟罗仁昌还记得,段世辉在春节时,曾给孩子们发鞭炮;而身为木匠的他,当年还曾为罗仁昌家做了一条长木凳,这条木凳至今还保留在罗仁昌家中。
  在亲人们的讲述中,大家更进一步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末,段世辉看似因为思乡心切别妻离子离开普安县回家乡,其实,除了这个原因,主要还是与当时国家的政治形势有关。那个年代,各种运动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段世辉是个外乡人,而且由于其抗战经历,是&成分&不好的那类人,对家人深有影响,无奈之际,加上思乡心切,段世辉选择了独自离开贵州。这一别至今再也没能回到贵州。
  延伸阅读:
  桂林大情小事,吃喝玩乐尽在桂林生活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yangyl
社会娱乐国内国际广西桂林
48小时点击排行榜96岁抗战老兵张宝宪:当年我们为国而战是使命
  新华网石家庄8月29日电(记者高博、朱峰)“右眼下方的伤疤,就是当年鬼子子弹留下的。”96岁的抗战老兵张宝宪用手指了指这道伤疤。他对记者说,“在那个国难当头的年代,为自己国家而战,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
  张宝宪是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街村人。抗日战争期间,张宝宪到过河南、山东、陕西等省份,曾参加过100多次战斗和战役,负伤32次。
  1939年10月,20岁的张宝宪报名参加八路军,参军后不久就参加了一场让他刻骨铭心的战斗。
  “1940年入伍不到几个月,有一次跟班长执行任务,在黄河边不远的地方,遇到了二十多个日本鬼子,当时只有我们四五个士兵,武器也不及对方,只能边跑边打。”张宝宪告诉记者,“后来我们被逼到黄河边上,当时我们班长就告诫我们,就是跳进黄河,也不能被日军擒住。”
  张宝宪说,后来部队赶到支援,才把日本兵打跑,虽然我们突围了,但我最亲密的战友小蛋被日本鬼子打死在黄河边上,“那个时候由于情况紧急,不少战友的尸体都来不及掩埋,真觉得对不住他们……”
  1944年张宝宪随部队南下,他们经河南、湖北、湖南到广东。据老人回忆,1945年,南下时和日本军队在湘西一仗打得非常艰苦,王震、王首道亲自指挥战斗,八路军战士们作战非常勇敢,真是不怕死。
  “我那时两次负伤,大腿被日军打了一枪,屁股上还被一个没有被打死的日本兵打了一枪。”
  “父亲身上大概有十几个弹孔,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致使岁数大了总是腿疼。”张宝宪的长子张德江说。
  据张宝宪的子女们介绍,虽然战争已经结束70多年,但留给父亲的创伤远不止身上那十几个枪眼,父亲从战场回来后,经常会做梦,梦见与鬼子厮打,梦见与战友并肩作战。
  今年64岁的张德江告诉记者:“小时候常常听父亲讲其抗日的故事,战争的残酷,父亲对日寇的痛恨,无形中也使我们从小就种下长大要参军保卫祖国的种子。”
  在父亲张宝宪的影响下,张德江16岁参军,现在他们家里祖孙三代共培养了6位军人。
  现在张宝宪在子女的照顾下安享晚年,这位目睹过日寇烧杀抢掠、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兵当年的愿望都已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振兴。
  “我还有一个心愿想再去北京看看,上次去北京还是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领奖。现在北京什么样子啦?肯定更美了吧。”老人最后说。
[责任编辑:96岁抗战老兵:从军为抗日&没战争的晚年很幸福
&&&&来源:&&&&
&&&&&&字号
中新社柳州9月17日电 & 题:广西96岁抗战老兵:从军为抗日 没战争的晚年很幸福
作者 周潇男 韦敏
数年来,每月的16日,在广西柳州市的抗战老兵都会在志愿者的召集下相聚喝早茶。如今,这个城市在世的抗战老兵还剩下36位,但大多身体状况欠佳。9月16日,参加早茶聚会的只有7名“抗战老兵”。
每次聚会,这些老人大多数只聊目前身边的事,而对参加过的抗日战争鲜有提及。在老人的眼里,目前儿孙们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但一说到抗战,曾参加过淞沪会战的梁天恩就难以抑制自己的回忆,这位当年的机枪班班长仍能清楚的讲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我还在上小学。当时全国各地都在集会游行,我也参加了学校举行的集会游行,大家都痛恨日本侵略者。我也从那时起立志从军。”已经96岁的梁天恩讲述自己的经历时思维敏捷表达清晰。
梁天恩原籍广西南宁。1936年,考入当时在广西南宁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一分校,由此踏上了抗战的征程。梁天恩对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记得一清二楚。1937年8月,他在广西第七军170师517旅1020团第2营机枪连弹药排任班长。淞沪抗战爆发后,他被编入部队开赴上海淞沪前线,任第三营重机枪班班长。
惨烈的淞沪会战前后历时三个月,中日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梁天恩依然记得跟随部队进入上海时的情景:“沿途到处看到破落的村庄直冒青烟,四处散落着瓦砾碎片,村边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老百姓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臭味。”
“1937年10月底,我们营在上海与日军对峙拉锯了一个多星期,互有损伤。后来长官命令我们撤退,一路被日军追赶,好多弟兄都死在路上。”说到战友,老人声音很轻,眼里也流露着哀伤。那场战争,与梁天恩同在部队的哥哥永远留在了战场上,淞沪会战也以中国军队死伤30余万人战败告终。对于梁天恩来说,抗战是国难家仇。
已经记不起参加过多少次与日军作战的梁天恩说:“参加抗日战争,能够存活下来,是多不容易的事。”战争结束后,梁天恩在柳州生活至今。梁天恩称,每当想起那些和他一起参与战斗、英勇捐躯的战友,自己还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如今的和平时代,没有战争,就是幸福。
据史料记载,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广西共征兵120多万人出桂杀敌,数量之多按人口所占比例为全国第一。8年间,有45万广西将士英勇牺牲,战争幸存者则多半隐没在广西各地城乡。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的志愿者发起关爱抗战老兵行动,并寻找幸存的抗战老兵。从2007年开始,柳州的志愿者在每个月的16日,都会召集抗战老兵一起喝早茶聚会叙旧。据志愿者介绍,目前目前在广西发现的健在抗战老兵约有100多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一些老兵生活在偏远乡村,生活相对贫困。
今年7月,中国民政部重申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享受同等福利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优先优惠进入敬老院、福利院。(完)
(责编:杨铁虎)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老兵失独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