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宗教问题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09-12-20 &匿名提问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    
: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到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直到“光荣革命”也离不开宗教的因素。 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天主教;国教;清教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 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 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⑶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二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⑷ 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 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 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 ⑹ 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 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⑺ 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三 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 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 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 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⑻ 从17世纪,特别是30年代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对新教徒进行大肆屠杀的传闻。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反对派就指控斯特拉夫伯爵在爱尔兰招募军队,计划借爱尔兰的天主教军队颠覆英格兰新教在教会和国家领域中的地位。⑼爱尔兰起义使查理一世受到传闻的不利影响。 1641年10月,爱尔兰因担心国王在与议会的斗争中失败而殃及天主教徒,发动了起义。议会坚信,爱尔兰“叛乱”是罗马天主教徒干的事情,同时也是“万恶的国王的谋士们”搞的阴谋。⑽ 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和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这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他欲利用爱尔兰天主教军队来摧毁英格兰议会。⑾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议会的保卫基督事业、抵御天主教的反扑的号召下,加入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队伍。不论是克伦威尔的“铁骑军”,还是以后的新模范军,其中大多数是信奉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 其次,议会实施了有利的宗教政策,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赢得了胜利。 内战爆发后,由长老会把持了长期议会。1642年12月首先将主教赶出议会,接着取消英国国教。1646年废除主教制。为了得到苏格兰的军事支持,双方议会于1643年9月签定了“庄严的同盟和圣约”。苏格兰派出2万多人的军队,帮助议会军,王党军队在两军打击下失败。此后长老派把长老会确定为英国国教,禁止其他教派举行“圣会”,其宗教政策同时引起了以独立派为首的社会各阶层以及苏格兰的不满。苏格兰长老会倒向国王,而长老派为保政权只得与国王和苏格兰妥协,下令解散受独立派控制的军队。国王乘机发动第二次内战,独立派与平等派捐弃前嫌,取得内战胜利,并将长老派赶出议会。独立派上台后实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这种宽容是有限的,他们拒绝废除什一税,坚决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其政策的失误和军队的腐化最终招致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⑿
 四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英国国内一片混乱。1660年5月,查理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统治。 1661年,查理二世颁布“市镇团体法”,要求各城市公务人员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的圣餐仪式。1664年又要求一切牧师必须承认国教的基本教义,并宣誓绝不反对国王和国教教会。上述法令的颁布并非出于单纯的宗教狂热,而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在经过两次内战之后,许多城镇的市政权力掌握在长老派和独立派手中,法令的颁布意在取消资产阶级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并以信奉英国国教的封建贵族代之。⒀1665年,颁布“五哩法案”,严禁清教徒进入重要城市,使国内工商业一片萧条。 在年召开的一届议会中,就天主教徒詹姆斯伯爵的王位继承权问题,议会分成两派:以丹比伯爵为首的托利党和以莎夫茨伯里伯爵为首的辉格党。托利党主要反映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层僧侣的利益,他们拥护詹姆斯继位,在宗教上多为英国国教徒;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及一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反对詹姆斯继位,在宗教观上多为激进的国教徒和清教徒。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斯继位,开始着手恢复天主教。日詹姆斯二世发布一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罗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徒以信教自由。日发布第二个宽容宣言,宗教界哗然。詹姆斯二世此举几乎遭到包括托利党和辉格党在内的英国社会其他各阶级人士的反对。⒁ 日,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妻子,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摩德纳的玛丽,生了一个儿子。人们原来认为在詹姆斯二世死后,把王位传给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的希望破灭了。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伦敦主教联名发出一封邀请信,恳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到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富”。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登陆,12月10日,詹姆斯二世在众叛亲离的状态下,逃往法国,这次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1689年、1701年又先后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立,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 宗教改革后的国教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于是将能反映其要求的加尔文教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清教运动成了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革命的导火线的苏格兰起义也是由于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引起的,同时宗教的因素又影响着王党与议会的成败。而作为革命尾声的“光荣革命”也是在维护“宗教、自由和财富”的名义下发动的。 综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倡导什么宗教,反对什么宗教,并非完全出于宗教的狂热,更主要的是出于夺取政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宗教斗争的实质就是各阶级间的政权斗争。⒂
       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⑵董小川:《清教徒考辨》,载《松辽学刊》,1992年第2期,第97页 ⑶陈祖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关系问题》,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6卷第3期 ⑷刘波:《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月第35卷第2期 ⑸L.J.特林特鲁德:《伊丽莎白时代的清教主义——新思想文库》纽约 1971年版,第8页 ⑹[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卷,第391页 ⑻同⑷ ⑼王觉非主编《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⑽[苏]叶·阿·科斯明斯基等主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3页 ⑾同⑼第147页 ⑿⒀同⑷ ⒁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⒂同⑷
   
: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到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直到“光荣革命”也离不开宗教的因素。 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天主教;国教;清教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 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 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⑶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二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⑷ 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 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 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 ⑹ 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 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⑺ 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三 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 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 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 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⑻ 从17世纪,特别是30年代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对新教徒进行大肆屠杀的传闻。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反对派就指控斯特拉夫伯爵在爱尔兰招募军队,计划借爱尔兰的天主教军队颠覆英格兰新教在教会和国家领域中的地位。⑼爱尔兰起义使查理一世受到传闻的不利影响。 1641年10月,爱尔兰因担心国王在与议会的斗争中失败而殃及天主教徒,发动了起义。议会坚信,爱尔兰“叛乱”是罗马天主教徒干的事情,同时也是“万恶的国王的谋士们”搞的阴谋。⑽ 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和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这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他欲利用爱尔兰天主教军队来摧毁英格兰议会。⑾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议会的保卫基督事业、抵御天主教的反扑的号召下,加入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队伍。不论是克伦威尔的“铁骑军”,还是以后的新模范军,其中大多数是信奉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 其次,议会实施了有利的宗教政策,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赢得了胜利。 内战爆发后,由长老会把持了长期议会。1642年12月首先将主教赶出议会,接着取消英国国教。1646年废除主教制。为了得到苏格兰的军事支持,双方议会于1643年9月签定了“庄严的同盟和圣约”。苏格兰派出2万多人的军队,帮助议会军,王党军队在两军打击下失败。此后长老派把长老会确定为英国国教,禁止其他教派举行“圣会”,其宗教政策同时引起了以独立派为首的社会各阶层以及苏格兰的不满。苏格兰长老会倒向国王,而长老派为保政权只得与国王和苏格兰妥协,下令解散受独立派控制的军队。国王乘机发动第二次内战,独立派与平等派捐弃前嫌,取得内战胜利,并将长老派赶出议会。独立派上台后实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这种宽容是有限的,他们拒绝废除什一税,坚决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其政策的失误和军队的腐化最终招致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⑿
 四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英国国内一片混乱。1660年5月,查理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统治。 1661年,查理二世颁布“市镇团体法”,要求各城市公务人员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的圣餐仪式。1664年又要求一切牧师必须承认国教的基本教义,并宣誓绝不反对国王和国教教会。上述法令的颁布并非出于单纯的宗教狂热,而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在经过两次内战之后,许多城镇的市政权力掌握在长老派和独立派手中,法令的颁布意在取消资产阶级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并以信奉英国国教的封建贵族代之。⒀1665年,颁布“五哩法案”,严禁清教徒进入重要城市,使国内工商业一片萧条。 在年召开的一届议会中,就天主教徒詹姆斯伯爵的王位继承权问题,议会分成两派:以丹比伯爵为首的托利党和以莎夫茨伯里伯爵为首的辉格党。托利党主要反映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层僧侣的利益,他们拥护詹姆斯继位,在宗教上多为英国国教徒;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及一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反对詹姆斯继位,在宗教观上多为激进的国教徒和清教徒。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斯继位,开始着手恢复天主教。日詹姆斯二世发布一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罗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徒以信教自由。日发布第二个宽容宣言,宗教界哗然。詹姆斯二世此举几乎遭到包括托利党和辉格党在内的英国社会其他各阶级人士的反对。⒁ 日,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妻子,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摩德纳的玛丽,生了一个儿子。人们原来认为在詹姆斯二世死后,把王位传给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的希望破灭了。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伦敦主教联名发出一封邀请信,恳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到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富”。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登陆,12月10日,詹姆斯二世在众叛亲离的状态下,逃往法国,这次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1689年、1701年又先后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立,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 宗教改革后的国教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于是将能反映其要求的加尔文教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清教运动成了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革命的导火线的苏格兰起义也是由于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引起的,同时宗教的因素又影响着王党与议会的成败。而作为革命尾声的“光荣革命”也是在维护“宗教、自由和财富”的名义下发动的。 综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倡导什么宗教,反对什么宗教,并非完全出于宗教的狂热,更主要的是出于夺取政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宗教斗争的实质就是各阶级间的政权斗争。⒂
       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⑵董小川:《清教徒考辨》,载《松辽学刊》,1992年第2期,第97页 ⑶陈祖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关系问题》,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6卷第3期 ⑷刘波:《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月第35卷第2期 ⑸L.J.特林特鲁德:《伊丽莎白时代的清教主义——新思想文库》纽约 1971年版,第8页 ⑹[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卷,第391页 ⑻同⑷ ⑼王觉非主编《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⑽[苏]叶·阿·科斯明斯基等主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3页 ⑾同⑼第147页 ⑿⒀同⑷ ⒁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⒂同⑷
 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⑵董小川:《清教徒考辨》,载《松辽学刊》,1992年第2期,第97页 ⑶陈祖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关系问题》,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6卷第3期 ⑷刘波:《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月第35卷第2期 ⑸L.J.特林特鲁德:《伊丽莎白时代的清教主义——新思想文库》纽约 1971年版,第8页 ⑹[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卷,第391页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克伦威尔  (2)革命战争阶段  ①革命开始于1640-1642年议会斗争,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1642-1649内战期间。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溃王党军。  ③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来,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3)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  (5)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编辑本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的局面,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 5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根本解决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性,反而与反动贵族联合镇压英国人民起义。[编辑本段]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历史背景:  ①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  权利法案②《权利法案》的颁布。  (2)《权利法案》  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宣布人民应该享有权利。  时间:1689年。  作用:为了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  颁发机构:英国议会。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的种种规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和控制议会的权利,确立了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  前身:《权利宣言》,于日,议会为威廉夫妇(威廉三世、玛丽三世)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时呈递的,它继承了《大宪章》的精神,不久,它就成为了著名的《权利法案》  影响:  ①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②英国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逐步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编辑本段]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1)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①率领骑兵加入议会军,马斯顿荒原之战大败王军。  ②掌握议会军领导权,纳西比战役大败王军。  ③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2)进行独裁统治,激化了矛盾。  ①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  ②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不顾人民的死活,镇压人民起义。[编辑本段]对世界的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极大促进欧洲各国反封建努力,起到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毕竟是不彻底革命,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彻底铲除封建主义毒瘤。但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编辑本段]英国对民主与法制的贡献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制约,人类社会由专制转向民主,由人治转向法制。[编辑本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 打着宗教的旗号,革命前期掀起了清教运动。   2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英国封建君主专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  3 革命曲折反复。  4 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编辑本段]知识深探  问题一:英国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关系。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社会变 革,反对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1640----1688年,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初步掌握政权,1689年后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这些现象的内在联系:  (1)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2)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政治经济制度的里开辟了道路。(3)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取得殖民霸权打下基础。  问题二: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区别是什么?  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经济特征是商品生产和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政治特征是自由、平等、民主、议会制度;文化特征是,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是一个靠剥削无产阶级,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阶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答:社会主义对人类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而深刻的影响。2)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各国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社会主义推动了民族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从此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4)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生命力的体现,就在于他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640年英国革命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