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观音桥镇观音庙庙有什么来历?

旧日的观音庙已被高楼取代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生日这天,合肥南郊的观音庙殿内香火鼎盛,善信络绎不绝,场面极为热闹。老人们对于这个日子,至今还是记忆深刻,说起当年庙会的场景,也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曾是一座颇有名气的古庙宇
&&&&在合肥的包河区,有一处地名叫做“观音庙”,且这名字被运用于各种商店的名字上。纵观四处,庙宇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流传下来的只是这简单的三个字而已。
&&&&某日在观音庙村社居委的门前,遇见龚大爷,他很骄傲地向我说起这观音庙颇为辉煌的历史:我当兵在外地时,与人闲聊时,别人都会客套问句“你是从哪里来的啊?”我说“合肥”,别人就会说:“你们那有座观音庙啊!”
&&&&龚大爷辗转呆过不少城市,有好几次都被如此问过,就像这样。在那个年代,合肥的观音庙在全国不少香客心中,都颇有名气。而每年的庙会,峨眉山几个大的庙也会派出人员前来这儿。
&&&&在骆岗街道附近,逮住老年人问一番,都知道观音庙这处古庙。它有着古老的身躯,久远的年代,红火的过去。它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后来改建成小学,再后来改成加工厂当成车间使用,再后来就被彻底拆除了。像龚大爷这样的人家就从观音庙一旁被拆迁到了附近的回迁楼里。老人们说起来时唏嘘一片。乘着回忆,带着惋惜。
&&&&因为有观音庙,村子被叫做观音庙村。村里的人要赶集,就去附近的义兴集。
&&&&据资料记载,观音庙是一座清代建筑,距离市区8公里,但始建年代不详。观音庙的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解放后,还存有山门、后殿各三间,西厢房七间,但正殿及东厢房已经被拆。在后殿走廊西端墙内侧嵌有石碑一块,为清雍正八年(1730)“杨门吴氏施田碑记”。后殿西端外侧有一小门出北,门槛踏步石阶为一块乾隆二十六年(1761)石碑,碑文磨损严重。后殿东侧一屋内墙上嵌有施田碑两块,两个尺寸大小相同。一为“刘永芳施田碑”,道光六年(1826)十月十六日立,另一个为“刘代施田碑记”,立碑年代为“皇清岁次戊寅年季秋”。
&&&&观音庙村里有一口老井,名叫马望井,盖高楼时被埋入了地下。龚大爷说,这名字的得来是因为兵马路过时,马儿站着那个位置不走,后来就在那个位置打出来井水,由此得名。
&&&&舞狮子踩高跷烧苦香热闹一时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庙的庙会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当时合肥南乡规模最大的庙会。直到今日,经历过当年庙会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那踩高跷才是真的叫高跷,高跷有十岁小童那么高,那才叫真功夫。”
&&&&每年的这一天,四里八乡的香客都聚集于此,很多虔诚的信徒甚至是一路磕头跪过来。比这个更加虔诚的还有一种烧香方式,叫做“烧苦香”。老人们描绘出的模样有些耸人听闻――“把银针从腮帮子穿过嘴巴。”不过,这就是真实的过去。
&&&&除了踩高跷,舞狮也是一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技艺,这项活动在合肥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在合肥南乡的大多数村庄就自发组织起了舞狮队伍,并在抗战胜利以后达到辉煌。当地当时共有舞狮队伍十八支,而且玩法也各有特色。有的舞狮队,可以在高跷上舞狮;有的舞狮队则把十几张桌子层层叠起,从最下面的桌子翻到最上面的一张,然后再从高处翻下。舞狮的灯球也十分讲究,有的是猴子灯,有的是大象灯。
&&&&玩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个是在正月里,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当地俗称“灯下地”,舞狮队要逐户上门向农户拜年。队伍所到之处,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此外,就是在农历二月十七至二月十九日期间的观音庙庙会上。令很多人称道的是,这座观音庙里的观音塑身二个,一为从身,一为闲身,后者是可以移动的。观音庙会成为诸多舞狮队伍交流技艺的主会场。按照传统仪式,在二月十七日这天大设香堂,摆香案,敲锣打鼓,用花轿把观音大士的塑像接到主会场,舞狮队艺人要不吝惜体力,倾力献艺,狮子群舞的火爆场面让人惊叹。像这样的舞狮要历经三天,一直到农历二月十九日,舞狮队再用花轿把观音塑身运送回观音庙,整个仪式才算是结束。
&&&&在解放后,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舞狮活动曾在一段时间内消失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生活逐渐富裕了的村民又自发组成了一支舞狮队,由当地老艺人扯来布匹,扎了一对狮子,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大型演出。
&&&&看庙会拍照片却生出事端
&&&&在查阅资料时,还搜索出一段有关观音庙的典故。
&&&&民国10年,合肥兴建三育男子中学,校长一职最初是由美籍教士柏六如和魏椿甫担任。柏六如接任后,在县城隍庙东侧购买了一块荒地,用来建造操场,但在平整土地时,没有按照地方民俗,通知坟主迁坟,而是直接掘坟平地,导致众多坟主联名到县衙告状。县衙判柏败诉,柏被迫依遵判令,在校东南的城垣处,建造了“百骨塔”,将骷髅放置于塔中,以慰亡魂,民众的愤怒这才得以平息。
&&&&第二年的春天,农历二月十九日,正逢南门外观音庙举办庙会,柏六如携带妻子等三人,乘轿前往观会,庙会现场极为热闹,有烧香的,有踩高跷的,有着古装演戏的。柏六如为了拍照,爬上了树,摄取镜头,当地农民看到此幅情景,认为他照相是不怀好意,便将柏六如从树上拉下来,打倒在地,又夺取相机并且砸毁。柏六如回城后,告状到县政府,县长慑于洋人势力,害怕事态扩大,急忙传庙会会头让其交出殴打洋人的为首者,因无法查明,遂令会首向柏赔礼道歉并罚赔银洋一千元,方平息风波。这次事件之后,南京基督教会考虑到柏六如在合肥仅仅工作一年,就已屡生事端,便将他调离了合肥。
&&&&通过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当年的观音庙庙会,在合肥的确是一次隆重而热闹的民间活动。
安娜 文/摄
(责编:房子妤)观音庙:香火鼎盛,善信不绝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生日这天,合肥南郊的观音庙殿内香火鼎盛,善信络绎不绝,场面极为热闹。老人们对于这个日子,至今还是记忆深刻,说起当年庙会的场景,也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
曾是一座颇有名气的古庙宇
在合肥的包河区,有一处地名叫做&观音庙&,且这名字被运用于各种商店的名字上。纵观四处,庙宇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流传下来的只是这简单的三个字而已。
某日在观音庙村社居委的门前,遇见龚大爷,他很骄傲地向我说起这观音庙颇为辉煌的历史:我当兵在外地时,与人闲聊时,别人都会客套问句&你是从哪里来的啊?&我说&合肥&,别人就会说:&你们那有座观音庙啊!&
龚大爷辗转呆过不少城市,有好几次都被如此问过,就像这样。在那个年代,合肥的观音庙在全国不少香客心中,都颇有名气。而每年的庙会,峨眉山几个大的庙也会派出人员前来这儿。
在骆岗街道附近,逮住老年人问一番,都知道观音庙这处古庙。它有着古老的身躯,久远的年代,红火的过去。它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后来改建成小学,再后来改成加工厂当成车间使用,再后来就被彻底拆除了。像龚大爷这样的人家就从观音庙一旁被拆迁到了附近的回迁楼里。老人们说起来时唏嘘一片。乘着回忆,带着惋惜。
因为有观音庙,村子被叫做观音庙村。村里的人要赶集,就去附近的义兴集。
据资料记载,观音庙是一座清代建筑,距离市区8公里,但始建年代不详。观音庙的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解放后,还存有山门、后殿各三间,西厢房七间,但正殿及东厢房已经被拆。在后殿走廊西端墙内侧嵌有石碑一块,为清雍正八年(1730)&杨门吴氏施田碑记&。后殿西端外侧有一小门出北,门槛踏步石阶为一块乾隆二十六年(1761)石碑,碑文磨损严重。后殿东侧一屋内墙上嵌有施田碑两块,两个尺寸大小相同。一为&刘永芳施田碑&,道光六年(1826)十月十六日立,另一个为&刘代施田碑记&,立碑年代为&皇清岁次戊寅年季秋&。
观音庙村里有一口老井,名叫马望井,盖高楼时被埋入了地下。龚大爷说,这名字的得来是因为兵马路过时,马儿站着那个位置不走,后来就在那个位置打出来井水,由此得名。
舞狮子踩高跷烧苦香热闹一时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庙的庙会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盛会,也是当时合肥南乡规模最大的庙会。直到今日,经历过当年庙会的老人们都赞不绝口:&那踩高跷才是真的叫高跷,高跷有十岁小童那么高,那才叫真功夫。&
每年的这一天,四里八乡的香客都聚集于此,很多虔诚的信徒甚至是一路磕头跪过来。比这个更加虔诚的还有一种烧香方式,叫做&烧苦香&。老人们描绘出的模样有些耸人听闻&&&把银针从腮帮子穿过嘴巴。&不过,这就是真实的过去。
除了踩高跷,舞狮也是一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技艺,这项活动在合肥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在合肥南乡的大多数村庄就自发组织起了舞狮队伍,并在抗战胜利以后达到辉煌。当地当时共有舞狮队伍十八支,而且玩法也各有特色。有的舞狮队,可以在高跷上舞狮;有的舞狮队则把十几张桌子层层叠起,从最下面的桌子翻到最上面的一张,然后再从高处翻下。舞狮的灯球也十分讲究,有的是猴子灯,有的是大象灯。
玩狮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个是在正月里,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当地俗称&灯下地&,舞狮队要逐户上门向农户拜年。队伍所到之处,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此外,就是在农历二月十七至二月十九日期间的观音庙庙会上。令很多人称道的是,这座观音庙里的观音塑身二个,一为从身,一为闲身,后者是可以移动的。观音庙会成为诸多舞狮队伍交流技艺的主会场。按照传统仪式,在二月十七日这天大设香堂,摆香案,敲锣打鼓,用花轿把观音大士的塑像接到主会场,舞狮队艺人要不吝惜体力,倾力献艺,狮子群舞的火爆场面让人惊叹。像这样的舞狮要历经三天,一直到农历二月十九日,舞狮队再用花轿把观音塑身运送回观音庙,整个仪式才算是结束。
在解放后,由于受到文革的冲击,舞狮活动曾在一段时间内消失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生活逐渐富裕了的村民又自发组成了一支舞狮队,由当地老艺人扯来布匹,扎了一对狮子,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大型演出。
看庙会拍照片却生出事端
在查阅资料时,还搜索出一段有关观音庙的典故。
民国10年,合肥兴建三育男子中学,校长一职最初是由美籍教士柏六如和魏椿甫担任。柏六如接任后,在县城隍庙东侧购买了一块荒地,用来建造操场,但在平整土地时,没有按照地方民俗,通知坟主迁坟,而是直接掘坟平地,导致众多坟主联名到县衙告状。县衙判柏败诉,柏被迫依遵判令,在校东南的城垣处,建造了&百骨塔&,将骷髅放置于塔中,以慰亡魂,民众的愤怒这才得以平息。
第二年的春天,农历二月十九日,正逢南门外观音庙举办庙会,柏六如携带妻子等三人,乘轿前往观会,庙会现场极为热闹,有烧香的,有踩高跷的,有着古装演戏的。柏六如为了拍照,爬上了树,摄取镜头,当地农民看到此幅情景,认为他照相是不怀好意,便将柏六如从树上拉下来,打倒在地,又夺取相机并且砸毁。柏六如回城后,告状到县政府,县长慑于洋人势力,害怕事态扩大,急忙传庙会会头让其交出殴打洋人的为首者,因无法查明,遂令会首向柏赔礼道歉并罚赔银洋一千元,方平息风波。这次事件之后,南京基督教会考虑到柏六如在合肥仅仅工作一年,就已屡生事端,便将他调离了合肥。
通过这个小故事也可以看出,当年的观音庙庙会,在合肥的确是一次隆重而热闹的民间活动。
------分隔线----------------------------
手艺只是吸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个道理人人都能感受,但放在身处变革时代的手艺人身上,就多出了一份切肤之痛—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 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音桥镇观音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