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展外部环境

导读: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5.(2012?北京文综卷?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 1. 八七会议 时间: 内容:
2. 工农武装割据包括哪些内容:
3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4.长征胜利的意义
1. (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4.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5. (2012?北京文综卷?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6. (2012?全国大纲卷?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7. (2011?浙江文综?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 2
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8. (2011?上海文综?2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9. (2010?重庆文综?18)《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0. (2009?上海单科?2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11. (2009?山东基能?40)《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
) A.五四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救亡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 (2008?广东单科?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15. (2014?陕西宝鸡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1年5月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在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在1942年2月毛泽东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会议和报告中,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 材料二
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全会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2)不送礼。(3)少敬酒。(4)少拍掌。(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相关史实,指出党内长期以来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的表现以及危害。(8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规定有何历史意义
CA 【答案】(1)表现及危害: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后期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8分) (2)历史:在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之机,在全党做了思想的充分准备,让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思想高度的团结统一,对于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5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文档下载、旅游景点、教学研究、考试资料、应用文书、党团工作以及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百度题库_智能考试题库_让每个人都能高效提分的智能题库
职业资格类
职业资格类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知识点】中共在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
1.南昌起义
原因,反击国民党屠杀,掌握军队重要性。过程,日南昌,周恩来、贺龙等,南下,余部由朱德、陈毅领导,后上井冈山。意义,第一枪,标志武装夺权开始。
2.八七会议
背景,大革命失败,陈独秀右倾错误,南昌起义。
内容,清算右倾错误,土地革命,武装反抗,秋收起义。
意义,指明方向,工作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3.土地革命
1】湘赣边秋收起义,毛泽东,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第一个。
3】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条件,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根据地巩固,粉碎三次围剿。
建立,1931年11月,瑞金,宪法大纲,毛泽东为政府主席,朱德为军委主席。
意义,工农革命政权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
原因,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博古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1934年10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
意义,粉碎围剿,转危为安,播种,新局面开始。
6.遵义会议
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巨大损失,1935年初占领遵义。
内容,纠正左倾军事路线,取消博古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成为转折点;中共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7.毛泽东要点
1】毛泽东思想萌芽。年,1920年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11月创立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参加中共一大、三大,国民党一大二大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研究农民问题组织农民运动,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10月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1月《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1月《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阐述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31年11月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被左倾路线排挤,直到遵义会议被选进常委。
3】毛泽东思想成熟。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后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论述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1940年发表《新民主主义论》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1942年主持延安整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国情结合,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阐述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随后领导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4】毛泽东思想新发展。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做好转变为执政党的准备,7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新中国性质及其内外政策。10月建立新中国,领导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准备计划经济建设,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4年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原则,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错误。随后发动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发动文化大革命,犯下严重左倾错误。
8.中国年经济、文化知识表格
1927年国民政府提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农业、农业、运输业;关税自主;1935年改革币制;提倡国货。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春国联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最后建议国际共管中国东北;1933年希特勒、罗斯福上台;1935年华北事变;年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9.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与国共十年对峙的关系
1】国民党屠杀政策导致中共武装反抗,学习苏联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结果屡次失败。
2】毛泽东等人在实践苏联城市中心革命道路过程中得出必须转入农村的教训,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集聚革命力量的新道路。
3】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坚持苏联革命道路,结果导致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等人的领导地位,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逐渐成为中共的共识。
想参加“高考志愿填报分享讲座”的家长可以添加小助手进社群。
账号ID:gkls100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与答题技巧宝典,还有题型精练、答题模版,只要你需要的这里都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资料总量:9315772
昨日更新:1400
&&&2009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作者姓名:
文件类型:
文件大小:
更新时间:
所属类别:
积分类型:
非课件页:
积分数量:
下载次数:
1.只要点击“下载资料”,系统就确认您下载了该资料。因此,在未确定是否下载该资料之前,一定不要点击“下载资料”。
2.本站提供的电子书后缀名为.ceb的资料,需使用方正ceb阅读器阅读。后缀名为.pdf,需使用pdf阅读器阅读。后缀名为.docx或.pptx,需安装兼容包。请点击下面链接下载
2009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2009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2009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近代现代史第五单元&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7月~1937年7月)阶段特征分析本期历史是指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7年全面抗战前夕的中国历史,它主要包括1927——1937年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和由此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基本史实。国共的内战对峙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最基本特征。(一)、在中国社会性质方面,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人民肩负的仍然是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独立,实现国家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1、从帝国主义侵华方面看:体现出了扶植反动势力打内战和大规模武装侵略并用、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相结合,政治侵略同经济侵略同步进行的总体特征。第一、“改订新约”运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列强从中国历代反动政府那里取得的特权仍然有效。第二、帝国主义继续采取“以华制华”的政治侵略策略,扶植其统治中国的工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一致扶持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建立第二个“满洲国”。第三、在这一时期的侵华国家中,形成争夺之势的仍然是日美两国。第四、当日本步步紧逼,加紧侵华的时候,美、英等西方政策推行纵容日本侵略,欲把日本帝国主义的祸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的绥靖政策,从而助长了日本侵华的气焰。第五、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2、从统治中国的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方面看,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平均分:0.00
投票人数:0
您的申请须代表学校或培训机构等
申请人须为学校领导或其委托的老师
确保所填信息均为真实有效的1.15讲 国共十年对峙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3页
第十五讲 国共十年对峙 导学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1937年)
【考纲解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1937年之前) ①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实践;③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基础知识梳理】
一、南昌起义(日)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解,大革命失败;党认识到掌握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决定发动起义唤醒民众走出革命的低潮。
日,周恩来、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后兵分两路转战湘南和海陆丰地区。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两支军队的对峙)
二、八七会议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清算陈独秀的 右倾
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党指明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三、工农武装割据(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1、背景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湘赣边_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在这里毛泽东分析形势,决定放弃攻长沙到山区开展游击战,进行土地革命,史称文家市决策,在转移的过程中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主要内容是党指挥枪,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二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进入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中共领导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照搬苏俄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最大的启示应该是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
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先后有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盲动、教条、“左”倾,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坚持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不认可农村革命道路,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白区)不断遭受失败,最终无法立足,于1933年迁入中央苏区,“左”倾危害全面加剧。
①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②根据地建设
政治建设: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井冈山_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呈星火燎原之势,中共开辟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力量壮大;1931年,成立了_中华苏维埃共和国_临时中央政府(根据地又称“苏区”),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标志中国境内存在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两个政权的对峙);
经济建设:针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展互助合作,建立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展同国统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建立银行,发行根据地自己的货币。
③武装斗争
从1930年10月开始,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都被粉碎;1932年12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毛泽东此时已被解除红军军事指挥权,周恩来、朱德坚持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粉碎了第四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调兵百万对各根据地发动第五期围剿。红军仓促应战,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知识补充 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名称变化
国民革命军【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革命军【井冈山 初期】——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抗日 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至今】
四、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初期处于极度危险中。
3、转折:遵义会议
①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拨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后,张闻天总负责党的工作,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军事。红军长征急于解决军事路线的问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由毛泽东负责军事,因此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未解决思想问题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_吴起镇_,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播下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③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为外战(十年对峙——合作抗日)
这十年除国共对峙外,中国的总体状况是: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但29年——30年间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等爆发新军阀混战;国民经济虽然处于资本主义大萧条中仍然迎来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十年;日本通过制造“九一八”、扶植伪“满洲国”、策动“华北自治”等激化中日矛盾。 【深化探究】
主题一民主革命中的形势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图片中包含很多历史信息。
第1页/共3页
寻找更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