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县有多少农村道路硬化申请范文硬化道路

&>&&>&&>&正文
贵州平坝县黄土桥村:依靠群众建设新农村
http://www.jiaodong.net
15:14:45 贵州日报
  依靠群众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新农村
  ――平坝县黄土桥村调查
  “条条大路通米缸,吃饭穿衣靠卖粮,村寨破烂思想旧,有女不嫁黄土郎”――这是昔日黄土桥村的真实写照。
  “修池改灶建新庄,黄土村寨易旧裳,生产发展钱袋鼓,有女争嫁黄土郎”――这是今日黄土桥村的真实景象。两句顺口溜道出了黄土桥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
  黄土桥村位于平坝县城西南部,距县城8公里,有7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组,村民438户,1820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黄土桥村抓住被列为贵州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机遇,凭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信念,艰苦创业,建设家园,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全村社会风气良好,社会治安稳定,无违反计划生育国策的行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连续在年被平坝县委、县政府评为“十无模范村”,该村党支部也被安顺市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一、寻找村庄个性,推动群众参与
  建设之初,黄土桥村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逐户开展摸底调查,共收集群众意见70多条,尤其是群众强烈要求的“少拆房,少砍树,少占用耕地,不能劳民伤财”等建议,受到高度重视,从群众最关心的村寨整治工作入手美化村寨环境,在省建设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编制了《黄土桥村村庄整治规划》、《黄土桥村产业发展规划》。与村庄实际结合,与生态环境结合,突出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做足山水文章,弘扬生态魅力,彰显个性特色,做到村庄布局显山露水,道路建设依山傍水,资源利用保山护水。坚持打基础、管长远,不搞短期行为;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盲目模仿;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去年8月以来,村里先后投入97.6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必备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23个村寨整治项目,其中修建了迎宾寨门、休闲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厕、花池,完成房屋外墙整治2000多平方米,连户路硬化3560平方米,4公里通组路正在建设。通过治理,黄土桥村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村变绿了、景变美了,“畜禽满村走,垃圾随处丢,晴天灰尘飘,雨天污水流”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人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目前,仅黄土桥组就已形成灰墙、白缝、小桥、垂柳、路灯、步行道的特色,一大批农民从单纯的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餐饮、交通、销售、娱乐等旅游服务行业,并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现在,村子里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村里又吸引了农民资金进行农俗景点的开发建设。如今的黄土桥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良好的生态、整洁的村貌和百姓殷实的生活,2006年黄土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80.00元。
  二、突出产业特色,打牢建设根基
  黄土桥村精心选准发展模式,一方面巩固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水稻、油菜、脱毒马铃薯,充分利用无公害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水资源条件较好的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优质油菜200亩、无公害蔬菜10亩,白沙枇杷40亩;桃树、李树等经果林25亩;125亩早熟脱毒马铃薯已收,产值20多万元;饲养二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猪、麻鸭、灰鹅、鸡等畜禽;建钢架大棚600多平方米,种植花卉和黄瓜、白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养殖平坝灰鹅,平坝麻鸭,产业结构调整中抓农业多元化生产。同时,结合平坝是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较早、产品和市场成长较成熟的地方之一的实际,围绕“农”字创特色,整合乡土文化资源,注重把农村的典型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农业旅游产品,初步建成了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农民蔬菜园,描绘了一幅“学校像乐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大公园”的美丽乡村图景。黄土桥村抓住乡村旅游最吸引人的核心魅力是农耕景象、农家习俗、农民的憨厚淳朴和城里人要从乡村旅游中体验的是天然、野趣、清新、恬静、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原汁原味的乡土本色,新型的农业劳作体验和农民淳朴、勤劳的风貌的特点,着力呈现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呈现一派新农村景象。目前全村已开办农家乐4家,自办景点丰富了村里的农业旅游内容。“农家乐”年收入达10多万元,今年“五一”期间,黄土桥村接待贵阳、安顺等地游客近3000人,实现经济收入1.8多万元。
  三、突出环境整治,提升建设水准
  一是从垃圾分类开始,改变生活陋习。黄土桥村曾经是望山山低头,望水水断流,望人人发愁的地方,路上垃圾成堆,河里污水横流,苍蝇到处乱飞。现在,该村家家门口设有垃圾筒,到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路边、田头看不到垃圾,水泥路宽敞洁净,庭院舒适美观,农家小楼新颖别致,村里的小河清澈见底。自去年以来,黄土桥村农民一起进行了一场生态文明的建设,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融入了农民的衣食住行之中。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对村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每个组设一个垃圾中心,对有害垃圾集中存储,统一销毁或填埋,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乡村环境大为改观。
  二是从“一建四改”(建沼气池、改灶、改水、改厕、改圈)入手,改善民居环境,对条件受限的农户,主要是改灶,目前通过改煤灶的农户已有116户。同时推行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利用养殖畜禽的粪便搞种植。
  三是从基础设施抓起,整治村容村貌,着眼于和谐统一。
  四、突出育人重点,丰富建设内涵
  黄土桥村的改变是观念的改变,是内心的改变。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党支部突出育人重点,采取知情、明理、参与、持续,先生活后生产,先安居后乐业的方法开启民智,推进工作,丰富建设内涵。依靠政府但又不依赖政府,严格按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作好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搞好村务公开,每季度公布一次村委收支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遇大事、难事都召开群众大会后再作决定。倡导求真务实,恢复村规民约。党员做到吃苦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刘树政虽年过七旬仍奔忙在施工第一线;党员刘灿华主动让出自家的0.6亩责任田作为村里的公共绿化地。
  着眼于培养新型农民,黄土桥村一方面以村文化活动室为阵地,利用村现有的5支文艺表演队自编自演村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杜绝发生赌博、封建迷信、打架斗殴等现象。同时,立足布依族、苗族特色,从布依族、苗族的饮食、起居、生产生活状况宣传民族文化;利用书画之乡的特色,挖掘民间书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外请技术人员或派到外面学习的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目前,全村经过培训后掌握一至二门农村适用技术的人数有600人左右。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现为460人,平均每人每年有4500元左右的纯收入,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8%。
  综观黄土桥村模式,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财力有限,民力无限。群策、群力、群管、群享,村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动力。
  新农村建设不等于大拆大建,所干的事都是农民自己想做的事。
  以人为本,少花钱多办事,从小事做起,改变传统陋习和生活方式,让文明走进农民的心灵,融入农民的生活。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寻求一种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贵州特点农村的新农村发展模式。(罗凌)
责任编辑:王大鹏
[] [] [
&[视频新闻]
&[要闻导读]
&[网上民声]
&[频道精选]
&[胶东社区]
新闻热线:
&| &&| &&| &&| &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您当前的位置:
平坝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6可行性报告实力雄厚
来源:| 阅读量:14
平坝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6可行性报告实力雄厚
平坝区,隶属于贵州省安顺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中部,因“地多平旷”而得名。东临省会贵阳、西靠西秀区,沪昆高速公路、厦蓉高速、沪昆高铁等国家交通大动脉横贯全境,是贵州省乃至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西部黄金通道,黔中文化走廊”之称。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35.88万人(2013年),政府驻安平街道中山南路。
平坝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6可行性报告实力雄厚
针对项目,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环评、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 键 词】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可研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等多种模式
【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F格式,精美装订成册的书
【编制团队】资深注册工程咨询师、数据分析师、会计师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协商确定,欢迎来电咨询。
【编写单位】金兰企划、金兰工程管理
【推荐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评估报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平坝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6可行性报告实力雄厚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专业经验,不能出差错。我们长期以来坚持从客户的角度着想,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的策划和撰写团队中有多人在企业担任过中层及以上管理者,拥有硕士学历,在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
我们的撰写服务不打折,不追求最低价,在合理的价格上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我们对客户的商业信息持着绝对保密的态度,保障客户的商业秘密,并灵活的对客户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详情咨询:祝工平坝县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情况
天龙镇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努力打造创建活动升级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大山蔬菜基地建设,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的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打造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带给了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不搞简单照抄照搬、不搞形式主义,推动了天龙镇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将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龙镇位于平坝县城西南,距县城13公里,总面积65.02平方公里,全镇共6670户, 2.63万人,辖6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组。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75元,市、县级示范点已分别达到8000元以上。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中国古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全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先进村镇,中国屯堡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村镇,全省“双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贵州省十大影响力乡镇”。
二、主要做法
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启动以来,天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把握创建工作的丰富内涵,既抓设施建设,也抓产业发
展,既抓环境整治也抓素质提升,既抓典型也抓普及,给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创建层次,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广泛凝聚各方合力统筹推进,长效管理,切实为农民群众谋福祉。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启动至今,天龙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进行调研,并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就示范村建设进行指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抓人员及示范村驻村干部学习各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熟悉掌握创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制定“领导包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责任制,至少确保由2名班子成员定点挂帮一个示范村的帮扶制度,各示范村至少有3名驻村干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把帮扶工作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上,帮出成效。
(二)多形式加大宣传
1、有针对性的规范、完善信息宣传工作
加强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为确保信息宣传工作质量,明确专人主抓,挑选各股、室、站文化功底厚、写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天龙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专题简报编撰小组。
2、多形式宣传报道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并根据屯堡特色制定宣传碟
片及编写山歌传唱,让广大村民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真正做到人人参与,户户共建。
二是天龙村及时召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群众动员会,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用实际行动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坚决遏制乱倒垃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动及乱搭乱建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各村宣传栏的作用,利用赶集、节假日宣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率;
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宣传融入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共制作宣传牌20块,喷绘9幅,宣传架3个,横幅5条,共花费资金8022元。
(三)高起点谋划,分类指导,突出示范效应
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编制上,因地制宜,注重天龙屯堡特色。结合天龙村实际,投入资金3.6万元,重新测绘了合并后的天龙村地形图,聘请上海东方设计院对天龙村做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规划。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与保护屯堡民居文化、景观整治、拆违控违等工作相结合,突出屯堡文化特色。对于屯堡景区和景观大道沿线,核心景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通过加强拆违控违,规划建房审批程序,规划集中建房点,目前无违法违章建筑。 (四)全面把握创建工作内涵,进一步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内容
“富在农家”优结构、树品牌,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以来,我镇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提质量、树品牌、增收入上下功夫,不断巩固和提升现代农业,积极抓好沪昆高速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2014年,烤烟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6000担;蔬菜面积35000亩,总产70000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450亩;新增水果1000亩;新辟茶园500亩,绿肥种植面积1000亩,金刺梨1000亩。预计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以上。
“学在农家”重成效,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加强道德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融入创建活动,深化“道德讲堂”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等约束引导作用。一是以“雨露计划”为平台,举办了阳光工程(蔬菜)培训,参训人次400余人,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份。二是举办了“妇女之家――屯堡文化传承〃妇女手工刺绣”培训,投入资金8万余元,培训150人次。三是以“道德讲堂”为契机,结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大力倡导仁、义、诚、敬、孝等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乐在农家”为纽带,逐步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档次。结合节假日开展“三八”“六六屯堡文化活动节”等各种宣传活动。如天龙村举办了大型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活动内容涉及文艺汇演,歌唱、象棋比赛,书画展以及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展示(屯堡绣花鞋、银饰等民间技艺精品);高田村举办了篮球运动会、苗族“跳花”活动;合旺村举办了歌舞比赛、拔河等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道路硬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