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正在建的昆明农贸市场招商在哪里

昆明实时气温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昆明主城菜市场大搜索2 昆明菜市场之最
发布时间:
  生鲜超市引入蔬菜自动喷雾装置保蔬菜新鲜。 记者雷晴摄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内配套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改善。记者周密摄
  整治后的篆新农贸市场道路宽敞,路面整洁,十分清爽。记者杜文蕾摄
    出门就能买到菜,不用再为菜市场的杂乱无章感到头疼,并能享受到更高的蔬菜品质、更便宜的蔬菜价格、更科学的蔬菜分类……近年来,昆明老百姓手中的“菜篮子”正变得越来越轻,很多人认为:“买菜成了件幸福的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昆明主城区最具特点的几个菜市场。  东华新迎农贸市场  最“高大上”  建筑面积最大、菜价公示、蔬菜肉料都有“身份证”,市场里还配备有冷库、污水处理池、监控设施、垃圾房、食堂等,“高大上”的配置完全是现代化标准菜市场的样本。去年12月31日开业的东华新迎农贸市场,是目前昆明主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也是“标准化”最高的农贸市场。  记者在东华新迎农贸市场看到,高大敞亮的屋顶、整齐划一的柜台、醒目统一的门店标志,536个摊位、铺面合理分布,各区域统一悬挂红底黄字的“蔬菜水果区”、“猪肉区”、“熟食卤品区”、“干货区”、“活禽区”等字样的标识。  东华新迎农贸市场管理方介绍,该市场完全按照昆明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要求来建盖,从某些方面来说,其规格还高于标准化市场所定的要求。市场大棚高8米,高于标准化市场所定的6米,这样夏天买菜时,才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和闷热。市场536个摊位统一都是1.2平方米,铺面从9平方米至33平方米不等,门牌统一制作。每个摊位有一个价格公示牌,公示每天所售菜品名称、价格及商户营业执照。地上铺设硬化间隔通道,地面铺设防滑火山石,有防滑、滤水作用。市场里还建有污水处理池,是昆明唯一一家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菜市场。  此外,市场内配有冷库,经营海鲜的商户可以把海鲜存在里面。市场建有两座冷库,每座60平方米,每个冷库可以存放80吨海产品。市场装了24个监控摄像头,起到治安和为购物纠纷提供视频资料的作用,也实现了无死角;设置5.5米宽度的消防通道,方便消防车进出。  市件“硬件”过硬,“软件”也不软,管理服务凸显人性化。  为了给买菜的市民提供消费方便,市场里设置有多家银行的自助取款机,有的海鲜、土特产摊位配置有POS机,市民可以像在商场里一样刷卡买菜。管理方还为市场买了财产安全保险,如果发生火灾、水灾、雷击或被空中坠落物击中,市场可以获赔。此外,为商户和进入市场购物的人购买了公共责任事故保险。为了保证食口安全,市场方每天都会对蔬菜进行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严禁入场。  菜市场开业后,为周边20多万居民服务,解决了新迎、东华、宜龙万象等10多个小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四季鲜”农贸市场  开车买菜最方便  不用为找停车位而烦恼,不用拎着菜走几条街找自己的车,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同设在负一楼,开车族把车停稳后,很快就可走进农贸市场买菜,这便是西山区“四季鲜”农贸市场。  记者在停车场里顺着“四季鲜”农贸市场的指示牌,很快找到市场入口。停车场里光线不是太好,但进入农贸市场顿感豁然开朗,市场里灯光明亮,宽敞整洁,蔬菜区、熟食区、水产区、鲜肉区布局分明,蔬菜区设置在最中间,其余区域的铺面分层围绕着蔬菜区。  市场的蔬菜品种很多,也很新鲜,码放整齐的时鲜蔬菜、琳琅满目的各类食品,可谓色彩斑斓,从质地到外观都散发着诱惑力。  “四季鲜”农贸市场经理杨翔称,市场精选入驻商户,以农产品品牌商家和连锁经营商家为主体,农产品进场机制严格,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每天进场的食品,批批都要查验进货单及检测单,没有检测证明或检测不合格的食品一概拒之门外。已经进场的食品,每星期定时进行抽检,并公布检测结果,发布告示,接受监督。熟食品、制成品、家禽在室内经营,与消费者隔离,防止污染,经营者必须持有健康证,穿戴白色衣帽。”同时,市场建立巡查体系,使食品安全有保障,让消费者放心买菜,买到的都是“放心菜”。  篆新农贸市场  菜品最多人气最旺  提及篆新农贸市场,人们总是冠以主城区经营品种最齐全、销售额最大、最能体现昆明当前物价水平、曾经主城区规模最大的菜市场等名头,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篆新是“最昆明”的农贸市场,这里代表着昆明人的“菜街子”情结。  “来篆新除了因为住在附近,也因为这里菜品齐全,什么都可以买到,而且每个种类的蔬菜、肉都有好几家经营,可以货比三家。”家住新闻路的周女士每天下班都会到篆新农贸市场“淘”上一些菜肉,然后带回家做饭。  品种齐全、种类繁多,这是篆新最吸引人的地方。作为昆明市主城区知名度较高的菜市场,篆新农贸市场可谓是包罗万象,各色蔬菜、水果、干果、调料以及肉类、海鲜、小吃店、杂货店等不胜枚举,市场内甚至还藏着几家“昆明老字号”。“其实篆新农贸市场蔬菜和肉的价格并不便宜,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规模大、营业时间长、菜品齐全。”前来买菜的市民刘女士说。  篆新农贸市场占地约20亩,入场经营商户有1020户。据统计,市场每年农副产品交易量达到62200吨,日交易量高达200余吨。  对于家住马街的钱女士来说,逛篆新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几十年来,几乎每天都来。”对于她这样的老昆明人来说,篆新是他们的最爱。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到篆新可以体验到昆明人的传统生活,可以了解云南人的饮食特点,除了摊位上摆放的新鲜蔬菜,还能碰见菜农挑着自家种植的蔬菜叫卖。尤其是到了周末,篆新就更热闹了,市场内人头攒动,来买菜者络绎不绝,充斥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热闹非凡。“80后”张超甚至将篆新比喻成网购,“来篆新就像淘宝,逛着逛着,即便一开始没有买东西的打算,慢慢也会被其齐全的菜品所吸引,最终淘上几样回家。”  东站农贸市场  菜价最便宜  昆明“最便宜”的菜市场在哪儿?自称“职业买菜人”的刘芬老人给出答案:东站农贸市场。  萝卜每公斤1.5元、团结乡大白菜每公斤1.5元、排骨每公斤26元……走进这个位于东站附近的云南建筑机械厂农贸市场,看着摊位上摆放的价格牌,让初次到此买菜的李女士大吃一惊,“其他菜市场的排骨都是三四十元一公斤,这里竟然才26元,太便宜了,基本上所有的菜价都比其他市场便宜。”她说。  云南建筑机械厂因效益不景气,10多年前三座车间停工闲置,职工就批发一些农副产品在车间销售。随着市场越做越大,这里逐渐因为价格低廉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熟知。  每天上午,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挑拣询价的市民。“这里的菜普遍比其他地方便宜,甚至有的能便宜一半。”虽然家就住在篆新附近,但是刘芬老人每天都会乘坐公交车前往东站农贸市场买菜。“到这里的公交车很方便,菜品也比较全,价格便宜。”她说,因临近东站、菊花村等公交枢纽,交通便利,东站农贸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买菜,甚至有家住北市区的市民也到这里买菜。  一个蔬菜摊位的摊主说,比起其他农贸市场,这里的摊位费算是很低了,此外,“直销”也是菜价低廉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摊主都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卖的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直接拿到菜市场售卖,没有中间环节,价格自然便宜。”  昆明主城菜市场大搜索3  不少市民赞同“不求最大但求最近”  家门口的生鲜超市很受欢迎  不少市民赞同“菜市场不求最大但求最近”的说法。离很多市民最近的是社区生鲜超市,相对于传统农贸市场来说,其经营方式、管理水平、环境卫生等方面比较先进,也更卫生、更安全、更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要求。  如今,走进不少街区,我们会发现,很多小区的超市新建了光亮、整洁的生鲜区域,社区生鲜超市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方便。日前,记者走访了“七彩俊园”和“天骄北麓”小区的生鲜超市,感受到了生鲜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七彩俊园  “来这儿买菜都不用换鞋”  走进“七彩俊园”负一层的日新达生活馆,让人感觉是进入“五星级”商场,洁白的地砖、青蓝色的条灯、摆放整齐的菜品、统一的冰柜、微笑的售货员……“这是生鲜超市吗?”记者有些怀疑地问了工作人员,得到肯定的答复。  “这边真的很漂亮,又比较宽敞,进来购物感觉很好!”家住“七彩俊园”的何女士说,她刚刚搬过新家没多久,听说小区里开了家卖菜的超市就来逛逛,“感觉挺不错,很清爽,环境好、灯光明亮、地面洁净,物品也很整齐,摊位上的肉菜摆放得井井有条,服务员也穿得整整齐齐。”  走到蔬菜区,眼前所有蔬菜成环形摆放在一台“机器”上,“机器”上有很多蓝色的管子,对着蔬菜喷雾。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超市引进的蔬菜保鲜自动喷雾设备,可以24小时对蔬菜喷雾,让蔬菜保持新鲜。机器喷雾比手工喷水干净,而且6摄氏度的雾气保鲜效果更好,喷上去的雾气几乎没有重量,还不会压秤。记者看到,经过“雾化”,台板上的韭菜、大白菜等果然新鲜水灵。  潘女士在附近开了一家蛋糕店,超市去年11月开业后,她经常到这里买菜,“以前到菜市场买菜,我都要把高跟鞋换掉,因为菜市场有污水,并且很滑。现在不用了,这个生鲜超市环境和商场一样,来买菜都不用换鞋,有时穿双拖鞋也来买菜。”让潘女士满意的还有这儿的菜价,“第一次来时还担心,在这么高档的超市买菜,菜价肯定比菜市场贵,可一对比,不但不贵,有的菜品还比菜市便宜。这儿的服务也好,有一次我买得多,工作人员还给我送货上门。”  天骄北麓  “下班后能在家门口买菜”  和“七彩俊园”的时尚生鲜超市相比,“天骄北麓”小区里的生鲜超市设施不错,也同样达到干净、整洁、明码标价的标准。  韭菜5.6元,市场均价8元;菜心5.9元,市场均价6.5元;茄子6.8元,市场均价7.5;大白菜1.5元,市场均价2.5元;萝卜1.8元,市场均价2.5元……记者注意到,超市里的很多菜品,要比市场均价低二至三成。售货员介绍,超市里每天有15种品种的蔬菜要低于市场均价,每周肉品中有2个单品的售价也低于市场售价。  家住“天骄北麓”的高先生说,这附近也有菜市场,可菜市场相对要远一些,超市就在小区门口,“下了班习惯来这里买菜,这里蔬菜品种多,价格也不贵,最主要的是方便。”  工作人员介绍,超市的营业时间从上午8点30分至晚上10点30分,方便附近居民在家门口买菜。除了“天骄北麓”小区,周边的红云社区、华龙社区居民也会来这儿买菜。“以前超市只卖食品百货,去年9月改为生鲜直销超市,人流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平均每天有4000人进店买菜、购物。”工作人员说。  直销超市  菜价和环境有优势  购物环境好、菜价不贵、可以在家门口买菜,社区生鲜超市的确解决了很多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昆明日新达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称,公司2005年开始进驻昆明,经过日用百货、副食生鲜产品和社区便民服务的连锁发展,公司现在昆明有92家门店。去年,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的号召下,公司调整经营模式,在超市里设置平价蔬菜销售店,目前公司已有25家店被评定为“昆明市蔬菜平价商店”,2家店被评定为“生鲜直销超市”。“天骄北麓”、“七彩俊园”里的“生鲜直销超市”就属他们旗下。  据悉,去年全市计划要设100家蔬菜平价商店,日新达商贸有限公司在自己开的或新建的超市里开了25个平价菜点,占了全市任务数的四分之一,是全市开设平价菜店最多的公司。  在菜品价格方面,为了实现“亲民”,公司下了一番工夫。去年,公司建立起直接采购机制,80%的产品直接从沙朗、板桥的农村合作社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自建冷库和加工配送中心,形成了“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连锁经营模式,既保证了产品新鲜,又降低了零售价格,让利于民。  “之前昆明下雪,我们看了天气预报后,提前采购进菜,放到了我们的冷库里储藏。到了下雪天,我们的菜依然能保证不涨价。”该负责人说,公司能做到菜价不会因任何极端天气而涨价,加之超市的购物环境、区位便利、服务质量,都较传统农贸市场有优势,公司对未来社区蔬菜平价商店和社区生鲜直销超市的前景十分看好,今年准备加大设点力度。  昆明主城菜市场大搜索4  传统菜市场  改造提升路  在昆明“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进过程中,一大批传统农贸市场通过改造实现了华丽转身,软硬件都堪称传统“菜篮子”升级版。其中,以2012年改造提升的篆新农贸市场和2013年改造的大树营标准化农贸市场最具代表性。  篆新农贸市场  软硬件齐升级  市场内环境卫生脏乱差、污水四溢、烂菜叶成堆、电线管网老旧……篆新农贸市场曾经一度是脏乱差的典型,这让很多原本对其“情有独钟”的市民逐渐远离。直到2012年升级改造完成后,篆新得以成功“换装”,旧貌换新颜。  篆新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大观街道办事处先后对市场内的路面、下水管网、电线等进行重修、改造,并统一规范店招店牌,对墙体立面重新粉刷、补瓷砖,猪肉大棚的地面铺设了火山石。此外,结合改造和整治,对篆新周边的交通进行调整,缓解了交通压力。随着各项硬件设施的改造,篆新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篆新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有了质的提升。”每天都要到篆新农贸市场买菜的周先生见证了市场的转变。如今,市场路面积水少了、猪肉大棚变干净了、电线管网安全隐患不见了、经营商铺的店招店牌统一了……  大树营标准化农贸市场  纳入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大树营标准化菜市场由原建于1999年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建成,于2013年9月正式营业。市场拥有53个固定铺面和132个摊位,解决了大树营片区近6万居民的“买菜难、买菜贵”问题。  “环境整洁了。”这是改造完成后的大树营标准化菜市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市场内的商铺和摊位全部统一装修风格,划区分类经营。“环境提升只是改造的硬件部分,菜市场还纳入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所售肉菜有了“身份证”——这也是该标准化菜市场与传统菜市场最大的不同。此次改造中,为每家商户统一配发了溯源电子秤,付款后溯源电子秤将打印出一张小票,每张票上都有一个追溯号码,登录商务部门的终端查询平台,就可查到菜品产地、生产日期、销售商等信息。  如今,传统农贸市场的改造,已经不是单纯对脏乱差及管理不到位的改造,而是将逐步建成以蔬菜种植基地为基础,菜市场(生鲜超市)为零售终端,农产品加工配送为重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为保障的农产品流通产销网络体系,从而为市民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本组稿件记者雷晴&贾献培报道“市场环境干净整洁,卖的蔬菜水果品种很丰富,关键是价格还不贵……”这是市民对提升改造后的官渡综合市场的评价。日前,官渡综合市场正式营业,这个能满足周边30万人口买菜需求的“菜篮子”工程,成为了广福路片区最大的农贸市场。走进位于金学东路的官渡综合市场,明亮宽敞的室内农贸市场内,容纳了150多个商铺和320个摊位。各种新鲜的食材被整齐地堆放在台面上,从生鲜蔬菜、肉制品,到土杂、卤味,市场内一应俱全。住在世纪城的张奶奶,是官渡农贸市场的熟客。没改造前,她每次来市场买菜,都要先挤过被小摊贩堵得严严实实的金学东路。如今,以前在外面的小贩大部分都被引摊入市进入市场,进出市场的道路变得宽敞整洁。张奶奶说:“以前农贸市场外面的路被小贩们丢了菜叶,一条路都是脏兮兮的,现在路宽敞了,市场内摊户摆卖的货物也是整整齐齐。”据了解,新建的官渡综合市场,是由原来的官渡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的。通过引摊入市解决了原来市场外占道经营、车辆通行、噪音污染等问题。陶师傅是此次引摊入市的摊户。他说,以前他在路边摆摊,每天风吹日晒,还要随时担心城管的整顿,现在进了市场,不仅环境好,生意也比之前好了。据市场管理方介绍,此次市场内共引入了70多个以前在外摆摊的摊户。而作为官渡区重点打造的“菜篮子”工程,在食品安全方面,新开业的官渡综合市场建立了农残检测室,每天对蔬菜进行农残抽检,杜绝农残超标蔬菜进入市场;对禽肉类检疫实行一猪一票入场。不仅如此,整个市场内实行统一衡器管理,确保不发生缺斤少两。而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市场还实行先行赔付制度,一旦因商品和服务质量出现消费纠纷,市场主办方先行赔付消费者。不仅如此,市场还设置了免费的自行车、电单车停车位,以方便前来买菜的市民;每天市场还会免费发放面值为3元、5元、7元的优惠券。昆明日报记者陈姝羽 通讯员单松松报道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3年来昆明新建200多个菜市场|农贸市场|直销点_凤凰资讯
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3年来昆明新建200多个菜市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天,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潘加智做客“春城热线”,就昆明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商贸服务业发展、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电子商务发展等问题,与市民交流。潘加智表示,2012年至今,昆明已陆续新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200多个。
原标题: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3年来昆明新建200多个菜市场大树营标准化菜市场,蔬菜码放整齐,明码标价 ■ 孟祝斌昨天,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潘加智做客“春城热线”,就昆明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商贸服务业发展、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电子商务发展等问题,与市民交流。潘加智表示,2012年至今,昆明已陆续新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200多个。北门街或建社区菜市场去年11月底,在北门街设立3年之久的一个蔬菜直销点被撤销。该蔬菜直销点撤销时,附近很多居民都舍不得。该直销点售价比农贸市场便宜,购买方便,有人说虽然在螺峰街、钱局街附近也有农贸市场,但从省歌舞团附近到螺峰街菜市场至少也要坐两三个站,对于一些老人来说,确有不便。潘加智说,北门街人气较旺,需要一个菜市场已经通过了实践证明。这个直销点后来被取消,的确导致周围居民买菜不方便,下一步,市商务局会呼吁有实力的企业,到北门街设立社区菜店,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商务局也得看北门街附近居民的需求,需求大就建个大的,需求小就建小的。下一步,我们会到现场看一下,如果确有需要,我们会抓紧落实。”潘加智说。从2012年开始,昆明就掀起了菜市场建设的高潮。2012年全年,昆明市建了101个菜市场;2013年建了51个;2014年建60多个,全部加起来超过200个。“2015年,我们要建设30个以上的菜市场,这是一项长期性的民生工程。”潘加智说,2014年,商务局还组织创建了5条商业街区,这些商业特色街区改造成功后,可以聚集很多业态在里面,也能方便市民购物。潘加智表示,2015年,市商务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建几条商业街区。昆明去年网上交易220亿元昆明市去年网上交易额220亿,包括:外地买进来160亿元,从本地卖出去60亿元。潘加智认为,“买进大于卖出”是不好的现象,说明昆明的电子商务发展得不好。“大家掏钱把外地的好东西买进来,就等于让外地人把昆明人的钱赚了出去,这样一来,昆明人的收益就少了。”这种逆差现象已经存在多年,潘加智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昆明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市民需求。“我们工业不够发达,产品不够丰富,品种也不多。所以,市民只能买其他地方的产品来满足需求。要解决这问题,就必须加快培育昆明市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平台,让更多的人依托本土平台买东西。昆明企业也应生产出更多市民需要的东西,财富才不会外流。”潘加智说。101 2012年昆明建了101个菜市场512013年建了51个602014年建60多个■ 都市时报记者 王海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34457
播放数:1096925
播放数:45676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国务院信息:
省政府信息:
昆明拟建网上农贸市场
& & 日前,昆明市农业局公布《昆明市“互联网+农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昆明将建立网上农贸市场,逐步培育“菜篮子”网购消费群体。同时建立全程网络追溯,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方案》将于10月11日起至27日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并拟于10月27日举行听证。&&&&《方案》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具体表现在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农业经营、互联网+农业服务、互联网+农业管理、互联网+农业创新等方面。&&&&其中,“互联网+农业经营”主要为“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农村电商)”。《方案》提出,昆明要建立网上农贸市场,鼓励网上农贸市场与产地市场、大型批发市场有机结合,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及成本,逐步培育“菜篮子”网购消费群体。&&&&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O2O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到2020年,培育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电商企业25家,基本实现“产运销”一体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格局。&&&&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优势,打通昆明市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从企业直接到农户绿色通道,减少中间商环节,降低农民采购成本。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中的物流运输、供求信息、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成本及单位投入成本。到2020年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网上采购率达到30%。&&&&《方案》还提出对农产品的全程溯源,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二维码、射频识别、定位导航和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和农资质量的电子监管,动物卫生检疫的电子出证管理。&&&&加强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菜篮子生产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统一追溯标识和设置标识查验等关键环节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全程追溯。
本市重要部门网站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昆明市发展改革委
昆明市司法局
昆明市财政局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共青团昆明市委
县区政府网站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本地媒体网站
都市时报网
春城会客厅
昆明信息港
其他省市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农贸市场招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