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摩托车高级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技师,只是不知道上哪去学?

如何评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
按时间排序
本书是一位喜欢看F1的Performance Engineer老友推荐的,最近又重新拿来看。首先因为第一遍读的时候只看懂了摩托车修理的部分,其二也是想为最近的状态灌点鸡汤。性能优化和调整赛车一样,需要工匠技艺才能做好。这种原则和书里提到的摩托车维修艺术非常贴切,所以这书由那位老友推荐太适合不过。在这样混搭的书名下,作者Pirsig把一趟与儿子和两位朋友摩托车骑行作为引子,然后进入良质(Quality)这个概念,再慢慢引申到其他哲学命题。对于我这样没有哲学基础的人来说,读起来有些散漫和艰涩,这种感觉会随着后半程涉及更多哲学的命题而更加强烈。不过作为一本哲学入门书,它至少能让积极参与的读者开始想这些问题,也算个不错的开始,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说回写作背景,书里传奇的故事并非虚构,而是作者自己的经历。书中经常提到的Chautauqua是在美国流行于十九及二十世纪早期的“成年人教育运动”。看WIKI上列着的最著名的Chautauqua看简介像是成功学演讲活动。Pirsig在书中把Chautauqua做为一次次哲学探索。旅程一开始,Pirsig给我们带来的是理性(经典)与感性(浪漫)明晰分开的世界。骑行旅途中的好友John从浪漫世界而来,干着一份艺术相关的工作。John看待摩托车就是一堆不知道怎么焊接起来的铜铁,炫酷的外形,还带着点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基因。他看不到组成摩托车的功能和零配件,不清楚工作原理,不愿意看甚至都不愿意想象如何维修。Pirsig困惑为什么会有人对经典的世界完全不感兴趣,在他看来所有这些都可以那么恰如其分地被一份份地划归到不同的模块功能中去。甚至连二元世界的感性和理性都是这么分出来的。与此同时,为什么同样拥有这些知识的专业技师不一定能够修好摩托车呢?作者渐渐发现有一种理性与感性世界兼有的东西,不好解释,但又一定存在,在背后驱动着一切。他把这个叫做良质(Quality)。按作者的描述,良质是在理性之后(过去、经验),又在感性之前的那一刹那(未来、直觉)。从物体到达感官系统,直到大脑接收到之间的过程。这是一种既感性又理性,在二元的世界里也能指明方向的东西。至于如何发现良质,Pirsig推崇要后退一步,站到把感性和理性统筹的角度来看待。越是宁静的心灵,越能发现良质。书说到这里,已经挺玄的了,后面更多的哲学命题方面的思考,估计得等到下次看的时候才能有更多体会。不过从现在开始,倒是尝试愿意站在经典与浪漫的角度,去发现事物,希望能有所收获。
小弟看到很多软件开发的书后参考文献都有这本书, 就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摩托车维修技术的书. 后来又看到很多犇人(Code
Complete2中也有)都推荐这本书(Joel和Plauger的推荐在文末), 于是找来看了. 读后觉得不愧是经典,
不光研究形而上,思考人生意义的人可以读,而且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 对技术人员(不光是软件开发人员)甚至任何有工作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Pirsig说,要把工作变为艺术,选择良质.
正如一本投资经典书里作者告诉我们, 投资者投机者(市场本质上是需要理性和非理性的人群,
因此本书中的非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很有用)要把交易视为一种艺术, 如果仅仅看到了盈利和损失,
是不能成为好的trader的,好的trader应该专注于他/她的交易艺术, 这点做好了,自然能带来好的回报.下面是小弟带了软件开发的有色眼镜来读这本书的笔记:p229. 摩托车的组件和功能分析. 从组件来看一辆摩托车,要了解这些组件的作用, 必须进一步解释它的功能.p233. 你必须先压制住自己的看法,否则你就无法读下去, 它是一个比沟里的死水还要沉闷的东西, 你会读到化油器, 齿轮, 压缩里等等,活塞,火花塞,进气等等, 如果从浪漫的角度来看就会觉得非常沉闷,丑陋而且十分笨拙,浪漫的人很少能突破这一点. [软件框架的api文档,
锁, 线程池, 实体, 关系, nLn(n), 抽象代数中的群环域, 初读都很枯燥,
难怪文科的人大都理工不行(如钱钟书数学很差),浪漫过头了. 达芬奇这种文理通吃的是天才.
很枯燥,读不下去的时候要控制住自己的厌倦想停下来的念头. 站桩也类似, 要继续站下去, 甜头就会来了.]但是一旦你能控制最初的反应,就会继续发现其他的内涵. [先苦后甜]p251. 如果你直接面对一个疯子,你所了解的就是他疯了, 这等于是根本不了解他. 要了解他,你就必须从他的角度看事情.[要用好框架, 要了解它, 就必须从框架的角度来看程序]p281. 不可以在大太阳下直接修理车子,或者在你累了一整天下来脑筋不清楚的时候修理.[要在脑子清醒和好的环境下进行软件调试]p287. 精确的仪器是为了表达一种理念而设计的.约翰认为我接触到的是各种零件,实际我接触的是各种观念.[程序员面对的类库或code base并不是一砣砣代码, 而是各种观念]p290. 所有相互牵动的结构整体地被称为系统.摩托车也是一种系统,一种真正的系统.p292. 这就是所谓的摩托车,它是由一组钢铁制的零件所组成的观念体系, 其中任何一部分, 任何一种形状都是由人所设计出来的.p298. 我说:"他要把这些零件组合起来,一定对摩托车有相当的了解" 比尔笑着说:"这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深入源代码, 是最好的学习方式]p306. 在这里要提到逻辑的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要解决一般思维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要通过你的观察和手册当中所提供的结构, 不断交替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如此才能找到解决之道.这种交织混杂的正确程序,如果正统化,就是所谓的科学方法.p309. 你先拿出一个笔记本, 把所有的状况都写下来,这样你就知道情况如何,问题要怎么解决.[相当于在调试卡住时, 跟同事或玩具熊闲聊,把问题讲给他/它听]p310. 要把问题正确的写下来,起码要兼顾到六方面:
(1) 问题是什么.
(2) 假设问题的原因
(3) 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
(4) 预测实验的结果
(5) 观察实验的结果
(6) 由实验得出结论p784. 用这种二分法来修理摩托车,听起来似乎错不了, 因为我们已经很习惯它了.但是这不是正确的态度.p789. 所以,一个人在修理摩托车的时候,对车子的了解分分秒秒都在改变,因而得到了全新知识,其中蕴涵了更多的良质.p790. 如果你想修一辆摩托车,不会发生被卡住的情形,那么古典的二分法,虽然必要,但是不足以满足你的需要.你必须对工作的品质有某种情感,你必须能判断什么才是好的,注意点才能促使你行动.[如果调试中充满对bug的痛恨心理,是不好的]p794. 你的心灵中就会很自然的找到解决的办法,除非你非常容易被卡住.其实怕被卡住是不必要的,因为被卡住越久,你就越能看清楚让你脱困的良质.[软件调试过程被一个bug卡住很久, 也不是坏事]要想了解良质,不论是在技术工作上或是其他方面,无私的接纳这种被卡住的现象是各关键.无师自通的技术人员就是因为常常被卡住,才比接受学院训练的人员更了解良质.[例如John Carmack, Jamie Zawinski]p797. 现在为了要把螺丝拿下来,你对它究竟是什么已经不感兴趣了.它的功能才是你研究的重点.于是你会提出有关功能方面的问题,由你的问题就可以知道你对良质的分辨能力.p808.
当然,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并不一定要接触摩托车,单纯到磨一把菜刀,缝一件衣服或是修补一张坏掉的椅子,它们背后的问题都是一样的.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把它做的很漂亮,或是很丑陋.如果你想要有高水平的表现,就必须具备鉴赏力和达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同时具有对良质的古典和浪漫的认识.我们的文化只会给你古典的认知方法,然而它把鉴赏力给忽略了.[斯宾诺莎磨镜片也算吧? 程序员喜欢做木匠活(The Pragmatic Programmer作者之一)也是出于这个?]p810. 你得经常跟上流行而不厌倦,所以你落入了流行的陷阱之中.[在技术上喜欢跟风, 学习各种流行的类库, 框架]p813. 解决之道就在裴德络的论点当中.古典的认知不应该仅套上浪漫的外壳.古典和浪漫必须从根本上融合在一起.p815.
保持内心的宁静在机械工作上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高级的手艺,反之就是低级的.而最后真正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内心的平静,除此之外别无它物.因为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要想具有鉴赏力,了解如何完成高级的工作,体会和工作融为一体的感觉,就要培养内心的宁静.[在敲Quick and Dirty的代码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厌烦; 而在重构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笔记本,键盘,手指和大脑融为一体的宁静感觉]p820. 优秀的技术人员就不会如此.如果他对手中的工作很感兴趣,他就会沉浸在工作之中,而不会产生主客观之间的对立.[就像好的和尚念经肯定也能沉浸进去, 老太念经时就未必了]p822. 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宁静.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都会变得很自然.内心的平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的工作就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平静.[在浮躁的软件开发环境里, 在项目压力下, 不当的项目管理下, 还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吗?][好的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大都很安静, 听耳机敲代码的程序员和书里开着录音机瞎修摩托的修理工一样具有破坏力]p837. 如果你想要修理一部摩托车,那么充足的进取心是最重要的工具.如果你还没有足够的热忱,你最好收拾工具暂放一边.因为它们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进取心是精神的补给品,能够推动事情的进行,如果你没有它,就不可能修理摩托车.但是如果你有了它,你就可会知道如何运用它,那么无论如何一定能修好这部摩托车.所以在开始之前,最重要就是要有热忱.p839. 在你修理机器时,经常会出现劣质的状况:关节生锈了,零件无法组合. 这些意外都会消耗一个人的进取心,减少你得热忱,让你觉得十分沮丧,以至于想放弃.我称这些为进取心的陷阱.
维修摩托车容易让人受挫,也容易让人愤怒,但这正是它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软件开发调试中也容易让人受挫, 遗留代码, 需求变化...]p841. 进取心的陷阱可以定义为,因无法意识到良质,从而使人丧失做事的热忱.陷阱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因外在的环境使你放弃了良质,称为挫折;第二种是你内在的因素引起的,称为忧虑.p844.
第一次拆卸部件可能会有许多不利,因为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应付意外的损害.但是毫无疑问,下一回你就会远远超过专家了.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你对它已经有了感情,
这是专家不可能拥有的.
避开陷阱的第一个技巧是拿出你的笔记本,写下拆卸的每一个步骤,然后记下以后重新组合时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二个技巧是在地上铺一张报纸,把所有的零件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排列整齐.[维护代码的技巧]p852. 最后,如果你和我一样吃过零件的不少苦头,而且又有投资的能力,那么你也可以学着自己制造零件.自己制造不但不会破坏进取心,反而会激励自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内心因素的陷阱有三个:价值陷阱, 真理陷阱, 肌肉陷阱.[开发自己的类库]p863. 在修理机器这方面,如果你得自我太强,往往无法把工作做好.[做程序员,要Humble]p866.
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不安,你可以告诉自己,没有哪一个技术人员不会犯错的.
如果你自己犯了错,你最起码还有学习的机会.当你觉得厌倦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看场表演,打开电视机或者和朋友联络一下,暂时离开那台机器.
医治枯燥的最好方法就是睡觉,第二个选择是喝咖啡.[开发,调试累了,应该休息, 但是像华为那样在桌子下面放铺盖太过分了点]p869. 我听说有两种焊接工:生产线上的和维修的.前者不喜欢复杂的事,喜欢重复同样的动作,而维修焊接工却很讨厌重复相同的动作.[coder和developer的区别]p871. 摒除烦躁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工作时间,如果要赶时间,那么尽可能增加预定的时间,然后降低过高的期望.p880. 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往往你提出的许多问题,都会碰到无法解决的状况,因而你就可能丧失信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果你一时找不到答案, 就表明你设计的问题无法替你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因而你对问题的了解必须更广泛. 所以你要做的是进一步研究你的问题,而不是摈弃这些无法回答的状况,它们和是与否的答案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它们能够让你成长!p889. 你想知道怎样画一张完美的画吗?很简单,你先让自己变得完美,然后再顺其自然画出来.这就是所有专家的方式.如果一周当中有六天你都很懒散,不去照顾你得摩托车,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使你在第七天突然变得敏锐起来呢?[要勤拂拭, 技术领域顿悟几率很低吧. 像鸠摩罗什他妈怀他的时候突然无师自通会梵语简直是天上掉馅饼.McGrady这样的天才训练懒散, 能力也会下降.所以要勤敲键盘, 少上网]p950. 理性是指建立我们对世界的了解的方式,而神话则是指史前人类的世界观.p972. 造成这种寂寞的主要原因就是科技.真正的祸首并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所带来的一种趋势,物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p973. 如果有的人工作很枯燥,为了让自己过得愉快些,他就会开始选择良质,然后悄悄地为自身着想而追寻这个目标,使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很多应用软件或工具软件都是这样来滴, 典范是Unix Shell下的工具]Joel推荐书目()里有这本书,下面是他的评价:Some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programming is that it's a nifty way to pay
the bills. For others, that's not enough... our work is a significant a
part of our lives, and we need a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to make
sense of it. This book goes a long way towards relating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P. J. Plauger的评价(Programming On Purpose I page 174):I have yet to find a good book on debugging computer programs.
Until one comes along, you should read this one, which has next to
nothing to do with computers. It is, just as its title says, about Zen
and maintaining motorcycles. If you happen not to enjoy reading essays,
or if you don't get caught up in inner quests by introspective people
who happen to be good writers, then you may find this book heavy going.
If you find that to be the case, please don't put the book down
unfinished. At the very least, skip to the chapter on debugging
motorcycles. You will learn more about the process of debugging software
there than anywhere else I can point you. Don't put the book down until you understand what Pirsig means by "gumption traps," or until you accept the fact that a 59-cent bolt can be worth far more than the contents of your wallet. Particularly if you strip its threads alongside the road, 50 miles from civilization in either direction. If you finish the book, you will also get a first-rate sermon on Quality (with a capital Q, by all means). After all that has been written in recent years about how the Japanese are beating us on quality this and quality that, Pirsig can put you back in touch with Quality. 还有一个是amazon上一个读者的评价:Whenever
I interview someone I ask them what book has most influenced the way
they develop software. If they answer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or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then they have the job!
我真没有感觉到这本书好在哪里。作者的哲学观点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唯心主义。文笔枯燥,我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也许是我不懂得欣赏。
论如何有效的装逼.
总体印象就是“不明觉厉”,打四星。因为觉厉,所以给五星;因为不明,所以扣一星。抛开美国70年代大背景对本书及其畅销力的影响不说,只论内容本身,我自认为还有一点点哲学基础,看起来都这么费劲,十不能得其一,我不知道这书全球800多万册的销量,是怎么卖出去的,有多少人是跟风买的,又有多少人真能看懂了?包括给五星的、给一星的,洋洋洒洒写满一页纸书评的人。这本书给人一种给新诞生的宗教写教义的感觉,就像《论语》或者《传习录》。但是,别的教义都是弟子采集“教主”的言论加以舔菊,而这本有种自己给自己唱赞歌的不舒服感,即使我可以认为作者和斐德洛是不同的两个人,读的时候我还是摆脱不了作者自卖自夸的想法。另外,书名有“禅”字,内容却没怎么太提及禅。我理解是因为西方人长期受二元论的影响,初次接触东方的一元论会感到很新鲜,另外作者在书中说到的二元论下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西方人也会感同身受,所以就更希望有一种新的世界观能拯救他们。这一点,东方人可能没办法理解。最后,我承认我真的没太看懂。我还算有点精神不正常,都理解不了一个精神病的思路。所以我在想,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精神分裂者,才能深切的体会、真正的走进一个精神分裂者的世界,知道他真的想表达什么。
读完这本书很感动,作者带着儿子一路骑车旅行的经历,其实也是一个与自我和解的过程。书中涉及了大量哲学的讨论,强调良质,强调物我合一,引人思考。但是感触更深的作者一路的挣扎与追寻,每每徘徊在崩溃的边缘而又峰回路转。生命自有其韧性,生活自有其光明。而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在当今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或许人类逐渐遗失了那些原初的纯粹的特质,但是仍旧要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希望每个困境中的个体都可以找到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重塑自己的信仰。
看这本书的机缘,也是14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听了一节北大张松蔚的关于拖延症的讲座,我才有兴趣在网上找了这本书来看,记得14-15两年,我断断续续的翻看了几十页,说实话很平淡很平淡,平淡的我中间隔上几个月都快忘了它的存在的时候,才会偶尔翻出来看上两页。就这样一直到今年,又是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般若波罗蜜心经,抄写了好几天(其实我信基督教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心经很感兴趣,很奇怪是吧?呵呵……我也感觉很起奇怪)。然后,又在网上听了一遍北大那教授的讲座,然后我就又开始读这本书,然后一口气读完了前两百页,然后,我感觉我理解的还不到位,还需要继续研读下,看电子书左右翻实在是太麻烦了,就再当当上买了一本纸质的,然后这本书被我画满了圈圈和线线,再然后我发现从来不在知乎上说话的我,这会儿变得超级能说……呵呵,不过这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他真的触动了很多人……谢谢
这本书基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旅途见闻,主要是路上的风景以及食宿。2.和儿子克里斯的亲情。3.自己的哲学思想。即古典与浪漫,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良质。作者想要阐述的是3,同时还想要表达的是2。而1作为3和2的载体,提供了表达3和2的时间和空间。对于读者来讲,最关键的是3。不过这本书真的相当枯燥,并且相当难懂。我作为一个24岁的普通理工科的青年大学生,表示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基本是蒙逼的,隐隐约约看到了生命中似乎有大和谐存在。然而那种思想就像无尽黑夜远处隐现的一道闪电,稍纵即逝。我仿佛懂了什么,仔细琢磨琢磨,啥也没明白。但我有一种感觉,这本书应该是有价值的。目前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1.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其内核都是一个“道”字。但是如何,即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掌握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呢?2.学习工科里的某一专业,必须学会其工程语言,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3.主观和客观最好的状态是通过良质融为一体,个人理解是人要对手里的工作或学习投入热情,发自内心地喜欢它,这样才能让自己达到一个比较和谐快乐的状态。回头一看,我写的,真TM枯燥。( ̄ε(# ̄)
昨天去书店买这本书。老板快下班了,问我找啥书?-----////---------///--------------------哦哦,我们这里没有修摩托车的书。
现在敲着这个答案实际上是在看完这本书的五天后。我觉得它和大多数哲学书一样,有点神神叨叨,但并不妨碍我在其中获得了一些启示。我最近处于一种自我矛盾之中,很多时候我无法开解我自己哪里错了,哪里又是对的,我被我骨子里的懒散控制着,什么都不想干。碰上了急性子的队友,那就更痛苦了,一边她那里在恼怒,一边我实在不知道要如何改变,只好愈加消沉。1.关于良质昨天晚上爬了趟山,是学地理的老友发现的偏僻道路,邀我一起,其时天色将晚,道路阴湿,但最坑的是,山间土路几乎被雨冲刷得毫无痕迹,还好有些碎石子。老友一边前瞻后顾,怕山的前后方出现精神病患者把我们推下山崖(不用怀疑,爬山的人被歹徒所害是有的。),一边召唤我看身后我们走过的山路是有多壮观。我一边被她突然提高的音量吓着,一面提醒我自己不要去想山边的陡崖,全神贯注于眼前一级一级的模糊的台阶。美感就在那时发生了,快爬上山的时候看见了山下的灯火,影影绰绰,像是在云里雾里。万家灯火尽在心头,只想时间就此停驻。曾经看过一个概念,叫做不属于世界的时间,我想描述地就是这番情景吧。也许是所谓的良质。2.关于自我周末的时候干了两天的志愿工作,机缘巧合之下,我成为了一个志愿者小分队的组长,结束的时候,我的组员,一个男生跟我说,又要回到痛苦的现实中去了。他现在大三,绩点不高,压力很大。但还是愿意跨一个城市来完成一项志愿工作我觉得他很棒。我并不觉得现实是痛苦的,但我知道那个两天的志愿活动也是对自我的一个抽离。我本人是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但当选为组长、在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带着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最后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处理的事情虽然不多也还是有的,感觉像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觉得作者也是在陷于精神困境中找到的另一个自我吧。回归正常生活的那天晚上和学长结伴同行,因为活动很大,地方很偏僻,打车的人漫山遍野。我们跋涉了一段路程,后来抄了一条小路走到立交桥底,等着接单的司机师傅。夜空中没有星月,学长突发感叹,我们三好像有蛮落魄。诶,真是奇妙的境地。3.关于烦忧最近一直处于的烦恼状态可能还是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不匹配。一心想要做出点什么,但可惜路程太长,不会知道自己到底弄成了什么样。一直在告诉自己,会好的,一切都不那么坏。一直引以为傲的某些东西被轻易地否定掉,纵然我觉得过程是重要的,但看不到尽头的时候还是会有挫败感,世界上最无可奈何的事情也许就是事与愿违。还是埋头干活吧,实力不足以撑起野心的时候还是得补落下的点点滴滴。但又会想,我是为了什么呢, 聒噪的同伴、强势的老师、也没有天赋、努力似乎没有任何效果。4.关于超脱从小学起就有做不出难题就先逃避的习惯。现在惯用的方式是吃一大盒西瓜,写一些字、听一点歌。嗯,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最后的那句,人生总是充满着问题。但歇一歇,说不定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我一点都不想孤立地看待问题,我知道一系列的东西都是有因果的,某一个环节不对就会错掉后面的所有。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牺牲掉其他的每一种可能性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同样的,我们以后可以成为任何一个想成为的人,但是只有一个是你会成为的。就像一条直线走过了一个端点,可以有无数条,但只能画一条。so,还是做好每一步吧,从每一步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与美感,然后发现自己的自己。good luck!see you later。
这本书的叙事技巧十分独特,也就是说它不是那种一根筋到底的简单结构,但也不是复杂的网状结构(比如《红楼梦》),我觉得《末代皇帝》的展开回忆的方式,受了《禅》的极大启发。当然,要将这一技巧运用好,还要裁剪内容和深挖主题等——这是一部求索主题的书籍,好在所有内容都比较统一,德波顿让我想起了中国汨罗江畔的伟大诗人曲平。
这是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的书,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想起了《苏菲的世界》。看到后半部分,也许作者话锋一转的缘故,我脑海里面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法海你不懂爱”。
看了那么多答案 其实我觉得这本书就是单纯的因吹丝挺而已...
还行吧,这书挺有意思的
【长答案导读】这是一本刷新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书,还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到斯蒂芬霍金给这本书的推荐语的时候,我非常惊诧它居然得到了如此之高的赞誉: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斯蒂芬霍金的评语简直恰到好处,当你拿起这本书,你就不再“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定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完全沉浸在一件事中,时刻想着它,不知疲倦,废寝忘食的想要完成它。比如看到好看的小说或者情节很棒的电视剧,看得酣畅淋漓的时候,代入感会非常强,好像你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主角,你对他感同身受,你关心着故事的发展,你会脑补之后情节的走向,然后恨不得一口气把这本书或者这部剧看完。还有写文章或者做实验,据说大仲马经常会为他笔下的人物被他写死了而忏悔哭泣,我自己经常在写作小说的时候也会把我代入到我写的人物当中,想着如果我是他,我在那种环境下我会如何如何;而身边学理科的同学,有人在实验室里做一个实验做到快成功的时候一天都不出来,连饭也忘记吃。在这种全身心的投入状态下,你对这本书,或者这部剧,或者这篇文章,或者这个实验,过程一定是印象深刻的,结果也大多令人满意。但有过这种神奇体验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果我掌握了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方法,那岂不是我做什么事都可以无往而不利了吗?实际上,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窥了哲学的殿堂,这个问题,用哲学化的语言来说,叫做“如何破除物自体与世界的二元对立”。初看《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个书名,你肯定会感到很不理解,但如果你有过那种神奇的体验,明白了刚刚提出的那个问题,你用理解文学意象的思考方式来看,你就会明白:禅是一种人修养内心的活动,而摩托车维修则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就是以哲学和摩托车维修相结合的方式为例,讲述如何将人主观的内心世界和客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俗的说,它就是告诉你如何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方法。这本书的讲述形式非常有意思,它一半是游记,讲述的是波西格带着他儿子克里斯横穿美国,从明尼苏达州一路骑着摩托车到加州的旅行,完全可以当成小说来看;另一半则是非常有趣的“第三人称回忆录”,专业的说叫做“肖陶扩”,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回忆自己早年探索哲学真理的过程。这本书还创下一项吉尼斯纪录:因为它刚刚写出来的时候遭到了121家出版社的拒绝出版,但出版后却狂销1000万册,成为《时代》周刊评选的美国七十年代十大畅销书之一,所以它被评为“世界上被拒稿次数最多的畅销书”。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梅纳德·波西格被誉为“七十年代的梭罗”,同样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先是他的学习经历,他的学习领域可谓横跨文理,纵贯东西:他本科时期在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生物化学,辅修了哲学,之后硕士学的是传播学,而博士则是到了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学成之后担任的却是修辞学教授。也正是由于他如此丰富的学习经历,在他的这本《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表达了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等等多方面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波西格早年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这些问题长久折磨着他并让他焦虑又烦躁,最终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治疗。这也提醒我们,太投入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禅与摩托车维修的关系对于初读这本书的人来说,理解其书名的含义也许是第一要务。佛教的禅宗有三句非常著名的话:第一句,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第二句,是出自禅宗经典《传灯录》的一句话:“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第三句,是禅宗经典《坛经》里所强调的一句话:“物我两忘。”对于第一句话,其实我以前是似懂非懂的,并不明白究竟什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很想知道这种境界的转换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波西格在书中给出了他的答案:普通人看摩托车就是一辆摩托车的样子;摩托车维修技师看摩托车是一堆机械的组合,是零件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我看我的摩托车,它是存在于我心中的一条因果线,从它被我购买,到将来它会变得老旧,每个时期它是什么样子,都在我心里有对应的面貌,我一想到摩托车,我的这辆车就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仔细思考,竟然果真如此:第一重境界只在表象,山就是岩石聚合,水就是水流成川;第二重境界已破表象,山是石,石是元素,山是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组合,水亦然;第三重境界已直达本质,山作为一段关系始终存在,是从起因到结束之间的一条线,再看一座山,纵然没有到过,那山上的一切生灵,都在心中活跃起来。明白了第一句话,第二句话自然就很好理解了。波西格以摩托车维修艺术参禅,那生活中挑柴运水,行住坐卧,当然无不可参禅。以前我一直也不理解借鉴禅宗发源出来的中国宋代时期理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这个所谓“格物”到底是什么?曾经王阳明对着竹子格了七天,最后格出一场大病也没明白。但现在我却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即物穷理”,那就是万事万物,都要破除表象,将其化为一段关系,使其永远的存在于你心中。而第三句话“物我两忘”,佛教的禅宗以打坐的形式来实现“物我两忘”,打坐就是要什么都不想,将自己的内心倒空,以求得心灵的宁静。而波西格所提出的“摩托车维修艺术”,就是当你专注地修理车子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一旦真正地投入了工作之中,就可以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关心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手中的工作产生了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系的另一面——良质。”良质的探寻良质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这本书真正的核心的所在,但是请允许我在此停笔。我仅仅将这个问题提出,而不做阐述,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就连作者都不知道答案。他在书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花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只为了跟读者一同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此就算我来写,那也只是我的理解,也许会妨碍到各位自身的想法。第二个原因,是不写才符合作者的本意。因为虽然作者也不知道答案,但他最终给出的答案是良质是“不可以被定义的”。一切的言说,反而会破坏对其的理解。这种想法,也跟作者想要打破理性与浪漫的二元对立、物自体和世界二元对立的立场是相辅相成的。至于,这个良质到底是什么?还是请大家自己读完,自己体悟吧。---------精彩片段的选读,欢迎移步我的微信公众号“历史饭”,一个吃货写的一点关于历史的玩意~
霍金的评价就很中肯至于纠结洋大人到底是修摩托还是讲禅还是讲道,还是讲名,讲佛,讲神,讲灵。其实都是同处一门的玄妙。汉语里有一句话叫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英语里没有这句吧,也是这几年洋大人太出风头了,也就傲娇了起来。书作者写的是很棒的,强名之为良质,而且让大家能看了一遍,引起广泛的影响,很不错。书里两个很感慨的地方,一个是意识到裴德洛就是得了精神病的作者。一个是突然拿出道德经的时候,感觉像是 不同时空 不同语言种族的人 隔空相望,虽不得见,却相互理解
少年,你确定不是受我启发,问的这个问题?
亲子关系的矛盾和人格分裂的矛盾是相似的…
这翻译真的好读?也许是我语感太差,50页,难受而止。
每次拿起,看了不到一小时就睡意昏沉,据说是本好书,奈何脑力不够,跟不上节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