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1年入学 南京GDP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南通海门政府工作报告:到2021年实现GDP1500亿
日10:46&&来源: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中共海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2亿元(预计数,下同),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10.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1亿元,继续保持南通六县市第一。位居县域经济和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18位,五年前移12位,跻身全省8强。全面小康建设综合得分超过98分,持续领跑苏中苏北。201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3.2亿元,五年实现翻番,共招引超亿元项目近300个,香港招商局江苏重工实现我市百亿级项目历史性突破。全市奖牌企业、规模企业五年分别净增20家和40家。名列工信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17位。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年均增长10.7%。完成建安产值16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新增各级资质建筑企业82家,南通三建、中南集团和龙信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和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标杆单位。累计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7家、挂牌上市企业12家,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稳居全省69家参评县市区首位。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三次产业比优化为5:51:44。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稳居全省前列,高效设施农业面积从21.3万亩提高到31万亩,建成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国家级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农业部列为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7.8个和8个百分点。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51%,累计提高0.51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总数达123 家。七度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和省创新型试点城市,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速卖通叠石桥家纺专区、中国质造叠石桥家纺产业带成功上线,阿里巴巴1688叠石桥实力产业群示范园区揭牌运行。玲珑湾创客中心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建立北美海外人才工作站,建成院士工作站6 家、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9家。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32名,省“双创”人才32名。2016年,每万名劳动力中拥有高技能人才803人,五年新增430人,持续保持南通第一。
(责编:唐璐、张鑫)
24小时排行榜2021年县域GDP破千亿
来源: 作者: 
  (原标题:2021年县域GDP破千亿)
  江南新城加快建设,万达广场、义乌小商品城等项目相继落地,城市扩容让客都换新颜;足球运动小镇、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特色旅游产品即将诞生,旅游产业迈向高端;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成为省级发展平台,全市9个产业园(集聚地)均享受省级产业转移政策,县域经济有了重要支撑,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一系列“进行时”的背后,振兴发展的梅州展现出良好的态势。未来5年,是梅州实现崛起的关键航程。处在战略机遇期的梅州如何乘势而起,如何破解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薄弱等挑战,在梅州第七次党代会上成为热议的话题。
  扭紧“三大抓手”,落实“两大政策”,坚守“两条底线”,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新格局,加快振兴发展,成为梅州上下当前的共识。“必须抢抓国家和省促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机遇,聚焦产业和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后劲。”梅州市委书记谭君铁道出了梅州加速发展的核心要义。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摄影:何森垚(除署名外)
  创新引领 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振兴发展
  “一定要扭转观念,越是落后地区,越要创造条件发展先进生产力。”9月20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梅州调研时强调,梅州市要把交通条件改善的优势尽快转变成产业发展优势,围绕珠三角“两小时交通圈”打造“两小时经济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梅州人民没有忘记嘱托。在梅州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前的11月24日,梅州市专利技术孵化产业园揭牌,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宣布和梅州联手,共建知识产权服务粤东西北创新驱动发展实验市。
  这是梅州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
  面对结构调整期和增速换挡期,广东率先迈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步伐,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重新构建新一轮发展的领先优势。当前,梅州正在谋划产业布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力求振兴发展。
  加快振兴发展,亟待补齐工业“短板”。目前,梅州市的六大支柱产业,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和矿冶加工,不仅与梅州的生态优势关联不大,与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能不相一致,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牵引力严重不足。
  事实上,烟草、电力属于垄断行业,在管理体制上是垂直管理,不具备横向拓展和深度开发的潜力。建材行业规模扩张的成本高、产业带动性低,水泥是梅州建材业的核心产品,对交通依赖性大,而交通正是梅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靠什么实现弯道超车?今年初,梅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指出,围绕“一区两带”战略,加快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此次党代会报告也指出,要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必须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省《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应用,改造升级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矿冶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电子等新兴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作为先锋产业在异军突起。这5年,梅州新增3A景区14家、4A景区6家、5A景区1家,雁洋镇获评国际慢城和中国特色小镇。2015年,梅州旅游总收入313.46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带动就业约20万。此外,梅州市还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190亿元,新增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名牌产品占全省近十分之一。
  扭紧“三大抓手”,落实“两大政策”,坚守“两条底线”,加快振兴发展,成为梅州上下当前的共识。如何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突出新型工业地位,提高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农业结构,在探索中,梅州市的发展蓝图逐渐明晰。
  传承梅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一区两带”的基础上,11月28日,“一区两带六组团”的思路,成为梅州市第七次党代会的最强音,受到广大党代表的支持。
  城市升值 立足功能定位 打造经济平台
  在梅县区代表团上,梅州市市长方利旭表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战略,既是传承也是创新,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力争实现更大的成效。
  根据“一区两带六组团”的布局,立足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梅州将以构建快速交通体系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发展新型工业为主导,以发展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为特色,以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引擎,以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支持县域和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城市升值。
  2013年,梅县撤县设区,梅州市区面积从298平方公里扩展至3053平方公里。然而,城区的“质”却未提升,受历史发展影响,中心城区空间狭小、城市建设滞后。城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与地级市城区地位极不相称。
  “一区”即建设梅州中心城区,以梅江、梅县两个市辖区为主体,重点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梅县新城、芹洋半岛建设,同步打造雁洋、畲江两个卫星城,建设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这无疑拓展了梅州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将视线南移至畲江镇,申报中的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约2.52平方公里,定位为粤东开放型经济的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区域性物流中心,有口岸物流、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和贸易多元化功能,有望发展外向型经济。
  畲江工业园正是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一角。梅州市重视产业发展,从生产端入手,构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
  审格局,决一世之荣枯。根据规划,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将建设为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带动梅县、兴宁、五华、丰顺的工业协调发展。至2020年,产业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培育形成百亿元产业集群。
  梅州市在重点推进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及周边四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要加快建成综合保税区、创新创业孵化园、铁路货场物流园,打通园区快速干线,高标准建设集聚带水务环保等基础设施。通过努力,争取产业园区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主导全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以梅江和韩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为纽带,以“国家养生休闲产业创新区”为定位,统筹规划开发丰顺、大埔、梅县、梅江、蕉岭、平远等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
  “六组团”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于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六个县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县城为核心,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党代表刘玉涛认为,“一区两带六组团”蕴含着一、二、三产业的有机布局。其中,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分布在土壤贫瘠的地方,农业的发展潜力较低。土地肥沃的地方现在全部规划为农旅结合的绿色产业,符合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六组团”则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谋划利用现有的资源。
  空间布局 补齐县域短板 筑牢产业基础
  “六组团”引起关注。报告指出,以组团式发展为特色,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实施主体功能区划,集中县域优势资源和开发条件,重点培育发展2至3个特色工业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推进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特色化发展。
  在广东的经济版图上,与珠三角“神话般崛起的一座座城”相比,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县”似乎是与弱质的农业、杂乱的村镇联系在一起的,县域经济成为一块短板。近年来,梅州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5年,梅州县域GDP总值为580.5亿元,为2010年的1.68倍,占全市GDP约六成。作为农业人口超过70%的山区大市,梅州6个县(市)的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市八成以上,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梅州市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
  郡县治,天下安。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本质是民生经济,目的是富民强县。梅州市内生动力不足、区域间发展欠协调等问题依然存在,短板之短意味着潜力,这需要决策者下大决心把县域经济发展起来。
  报告也指出,至2021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
  在参与兴宁代表团的讨论时,谭君铁表示,兴宁代表团要认真研究报告,特别是对报告中把兴宁定位为“梅州副中心城市”要有深刻认识,这将对兴宁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区扩容提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东涛认为,“六组团”是梅州外延发展的承接空间,作为支撑“一区两带”的基础。县域经济是一个广泛的命题,“六组团”更为实际、具体,应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实事求是地发展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产业上。和大埔县毗邻的潮州市枫溪区,陶瓷产业持续发挥主导带动效应,去年实现规模以上陶瓷工业增加值51.03亿元,人均GDP达7.87万元。在珠三角地区,南海铝材、中山灯具等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不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换成本,还能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各县可以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通过规划、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丘东涛表示,因地制宜培育产业集群,是化解梅州经济地缘劣势的手段,应对本地优势产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
  事实上,兴宁、五华、丰顺正是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组团”。根据规划,兴宁重点发展机电产业,丰顺县发展电声、饲料加工产业,五华县重点发展五金机电。随着特色产业体系成形,将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
  另外,平远、蕉岭、大埔也是以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为依托,发展旅游产业。其中,蕉岭是围绕建设山水绿城,统筹桂岭新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擦亮世界长寿乡品牌,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全力培育百亿长寿健康产业。平远则围绕建设精致休闲山水城镇,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名词解释
  即建设梅州中心城区,以梅江、梅县两个市辖区为主体,重点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江南新城、梅县新城、芹洋半岛建设,同步打造雁洋、畲江两个卫星城,以交通互联推动产城联动,建设粤东北门户枢纽城市。
  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面积22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43平方公里,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珠三角与原中央苏区经济合作新平台”为定位,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区,以梅县水车工业园、兴宁水口工业园、五华河东工业园、丰顺埔寨工业园为重点,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空港区、高铁商务区、现代创新创业孵化园,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依托梅州生态良好、文化厚重、红色苏区的优势,以梅江和韩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为纽带,以“国家养生休闲产业创新区”为定位,统筹规划开发丰顺、大埔、梅县、梅江、蕉岭、平远等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推进大健康产业和体育休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发展以生态资源和客家文化为特色、以养生健康休闲为重点、以文化旅游产业为载体的现代旅游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六组团
  立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依托兴宁、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六个县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县域为核心,以中心镇、专业镇为节点,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交通、水利、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为支撑,打造特色主导产业,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促进县域经济特色化、组团式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至2018年,各县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水平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组团如何发力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六组团”既是“一区两带”外延发展的承接空间,也是“一区两带”建设的基础支撑。“六组团”未来将如何发力?
  兴宁组团
  打造“一轴四组团”的产业发展轴带,构建产城联动、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第一,打造兴宁新城经济发展“一个轴心”,加快推进新城扩容提质,力争至2020年建成33.2平方公里、容纳35万人的现代中等城市,建设梅州副中心城市。
  第二,打造产业“四个组团”。工业产业两组团方面,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发展以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和食品药品、五金电子为主的主导产业,水口工业园重点发展工艺、纺织、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电子信息等产业,力争至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税收14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方面,重点打造东部养生度假旅游产业、中部客家文化旅游产业两个文化旅游产业组团,力争至2020年旅游人数达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
  平远组团
  围绕建设精致休闲山水城镇,统筹县城和石正、东石、仁居三镇发展,推进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五指石景区建设,重点发展稀土新材料、家居建材和旅游产业,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第一,高标准定位。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平远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城市景区化、乡村园林化、基础设施景观化”要求,编制具体细化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全域化整治。整治环境、整治秩序,统筹整合新农村建设以及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项目资源,增加休闲步道、绿道、湿地公园等景观节点,推动果园变公园、林区变景区、乡村田园变休闲旅游区,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营造处处是景,处处见景的乡村休闲旅游绿带,推进“全景平远、全域旅游”建设。
  蕉岭组团
  主攻“两区两业”。坚持把“两区两业”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塔牌600万吨水泥项目等建材产业项目,以及铁汉生态健康产业园、健康养生养老、高端健康饮用水等健康长寿产业项目,着力把“两区”打造成创新、创造和创业的重要平台,把“两业”培养成百亿产业。
  建设美丽寿乡。有序推进桂岭新区建设,抓好奥园广场、保利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以“世界寿乡·美丽蕉岭”统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各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境。
  大埔组团
  围绕建设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旺县、和谐兴县”发展思路,推动红色大埔实现绿色崛起。
  一抓产业建设,重点打造电力、陶瓷百亿产业。
  二抓全域旅游,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农耕文化等主题,抓好韩江(大埔)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
  三抓“三农”工作,突出抓好蜜柚、茶叶、烤烟等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四抓交通水利,推进大潮(含大漳支线)、大丰华、平蕉大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举全县之力,抓好高陂水利枢纽工程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工作,确保无障碍施工。
  五抓新型城镇化,抓好县城和高陂、大麻、茶阳三个具有县城功能的中心镇建设,着力构建“一主三附”模式。
  丰顺组团
  加快建设一区(丰顺新区)一带(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丰顺片区)三组团(温泉宜居城、新型工业园、留隍旅游区),努力当好梅州振兴发展生力军。
  通过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县域扩容提质、海珠(丰顺)产业园扩能增效,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休闲温泉旅游产业培育“四个百亿”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留隍镇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留隍国家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电声之都”,形成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龙头带动效应,不断巩固形成创业大潮、投入大潮好势头,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五华组团
  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全力加快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河东工业园建设和安流、华城工业园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五金机电、自行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竭力打造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桥头堡和核心区。
  打好城区扩容提质攻坚战。围绕建设“宜居五华”,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功能优先、集约高效的原则,抓好“产城联动、产城融合”牌,抓好中心城区和琴江新城建设,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在新区建设中,融入五华特色的足球元素,以足球文化公园、足球小镇等项目展现足球特色,做大足球产业,擦亮“球王故里”品牌。
  专家观点
  “六组团”是“一区两带”外延发展的承接空间
  作为粤北山区大市,梅州农业基础深厚,近年来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振兴发展水平有所提升。在进行产业调整、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梅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新格局,战略意义为何?为此,南方日报采访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丘东涛。
  南方日报:梅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新格局,相对比之前“一区两带”有何不同之处?“一区两带六组团”的内在联系为何?
  丘东涛:“一区两带六组团”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对今后5年发展全面性的战略部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其中,“一区”是建设梅州中心城区,这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引擎,以梅州中心城区和中国特色小镇雁洋、全国重点镇畲江为平台,服务“两带”产业建设,辐射引领“六组团”互动发展。“两带”是产业成长带,以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一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人口规模发展,带动“六组团”振兴发展。“六组团”是“一区两带”外延发展的承接空间,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
  南方日报:“六组团”和以往的县域经济有何不同?
  丘东涛:县域经济是一个广泛的命题,“六组团”更为实际、具体。各县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方向,不断吸引产业转移,吸引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最终形成一批大的产业集群和城镇群,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产业的集聚效益,提高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能力。目前,各县都已作出科学的部署,尤其是部分地区提出了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样的思路很符合梅州的发展实际。
对《2021年县域GDP破千亿》表态
对《2021年县域GDP破千亿》发表评论
·····
·····
·····
全国两会 百名企业家建言2016两会
机器人秘书读两会 中超揭幕战
供给侧改革 史上最萌美人鱼
奥斯卡颁奖典礼 小李夺奥斯卡奖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年是什么生肖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