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丈夫去世,一人养三个孩子,还有年迈的父亲,生活艰苦,政府不帮助,将低保和精准扶贫和低保给有钱人,怎么办

您的当前位置: >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来源: 长江日报&
3他们有了底气憧憬新年生活在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第一个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第三次探访4个新城区的10户贫困者家庭,感受他们对新的一年生活的憧憬,倾听他们需要扶助解决的问题。记者探访看到,这10户贫困者都在为迎接春节忙碌,有人正在粉刷房屋、改善生活环境,有人正在备年货喜迎新春佳节,也有人正在归家途中。他们正一步步与贫困告别,同时脱贫路上也遇到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三访蔡甸区张湾街新集场村滕方远]每周获技术人员帮扶记者王亚欣滕方远一家被作为精准扶贫对象3个半月后,生活、生产环境已大不相同。滕方远感叹道,上一次家里粉刷还是1990年左右。这25年来,没有闲钱改变居住环境,更别提给女儿腾个空间出来,今年这些愿望竟都实现了。3年前,滕方远放弃开车手艺回乡创业,希望通过养猪来改善一家六口的生活现状,谁料因为市场变化、技术缺乏等原因,欠下了18万元借债,成了村里最大的贫困户。前两次到蔡甸区张湾街新集场村,无需问滕方远家住哪里,远远看去最旧的一栋便是。昨日,滕方远一家被作为精准扶贫对象3个半月后,记者第三次探访发现,滕方远的生活、生产环境已大不相同。记者见到滕方远时,他正带着两位工人粉刷房子,两层砖瓦楼的外立面被崭新石灰覆盖,常年失修的窗户有4扇换成了铝合金。除了边上多了一间堆放装饲料的房屋外,从外表看上去,滕方远家已和村里大多数房屋并无差异。滕方远高兴地把记者迎进屋,“你们快来看看,我们家变化可大了”。在二楼,原本2间房隔成了3间,两个女儿正在看电视,因为换了新窗户,房间暖和、被子厚实,孩子们有说有笑地一起玩闹。另一间房被隔成了两个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工人们正在其中一间安装地板。“女儿大了,不方便和我们挤在一起,要给她们一个温馨、独立的空间。”滕方远感叹道,上一次家里粉刷还是1990年左右。这25年来,没有闲钱改变居住环境,更别提给女儿腾个空间出来,今年这些愿望竟都实现了。滕方远的生产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屋后苍蝇成群、臭气熏人的猪圈,如今已颇具现代化养猪场的标准。猪圈变为半密封式,设置了消毒池;小猪们住进了保育室,不仅有“浴霸”取暖,还做到了干湿分离,猪粪直接下渗入槽,小猪们的脚不会泡在水中,这极大提高了小猪成活率;猪圈下方打通,与沼气池连接,猪粪成为燃料,可发电供周边居民使用。滕方远称,这多亏了市政府法制办、蔡甸区张湾街以及新集场村村委会的帮扶,盖猪圈、协调猪饲料、借贷购买运输车、减免孩子学费,为我们家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特别是区、街两级畜牧部门,每周上门帮扶技术难题,让养猪存活率从40%提高到90%。上月,滕方远家的45头成年猪顺利出栏,获益8.4万元,一部分已用于还款,一部分预计用于购买猪仔。滕方说,如果市场波动不大,照此势头,有信心今年就通过养猪还清外债。[三访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邹树波]获5万元免息贷款记者马振华兰家兴举债数万元的虾塘,在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挖塘、清淤等准备后,即将于春节后投入使用。邹树波说,往年春节前半个月都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在家等过年,每年的春节都无聊又没有希望。今年春节前非常忙,但感觉充实又充满希望。2016年春节,对于蔡甸区成功管委会三屋台村贫困户邹树波来说,注定不平凡:举债数万元的虾塘,在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挖塘、清淤等准备后,即将于春节后投入使用。举债的压力与脱贫的希望交织在一起,让邹树波热切地盼望着春天的到来。邹树波此前帮人养鱼,可鱼价一直不高,常常忙活一年收入微薄,家里老人和孩子开支不小,让他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务,成为村里贫困户。他看到其他村养鱼村民转型养虾,赚了不少钱,也很想养虾脱贫,可考察了一番不得不放弃:养虾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他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只能作罢。2015年10月,我市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战,给邹树波带来脱贫希望。蔡甸区农业局水产养殖中心专家实地考察鱼塘后认为,鱼塘养虾的基础条件比较成熟,由此确定了邹树波养虾脱贫的路径。“旧债未还又要借新债来养虾,搞还是不搞?”邹树波心里有些犹豫,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不能再雪上加霜了,但是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以后家里想脱贫就更难了。2015年12月,蔡甸区农业局送邹树波来武汉小龙虾养殖协会免费培训了一周,回家后邹树波坚定了决心:在全村第一个养虾。邹树波说,这一周的培训学到了很多养虾专业知识,再加上有区农业局专家全程指导,养虾心里有了底。说干就干,邹树波这一个月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鱼塘改造上,每天吃住都在鱼塘边搭的棚子里,晚上就在棚里看养虾方面的专业书籍。邹树波说,往年春节前半个月都没有什么事情,就是在家等过年,可过完年又不知道干什么能赚到钱,每年的春节都是无聊又没有希望。今年春节前非常忙,但感觉充实又充满希望。昨日,邹树波与区农业局的专家盘算着2016年的收成。到七八月小龙虾上市时,1亩能产两三百斤,一斤至少能卖15元,扣除各种养殖成本,如果没有意外,纯收入至少有2万元。半年就能赚过去几年赚的钱,让邹树波兴奋不已。昨日,三屋台村村支书周汉明告诉邹树波,已帮他联系了5万元的免息贷款,为资金发愁的邹树波收到了最好的春节“大红包”,连连表示感谢。周汉明说,三屋台村很多养鱼户都想转型养虾,苦于不懂技术,没人敢“吃螃蟹”。听说邹树波在村里第一个养虾,村民们表示,等新年他摸索出了养虾经验,就准备跟着邹树波一起养虾。“到时候你就带领大家致富啦。”周汉明对邹树波说。邹树波有些不好意思,说这是政府扶贫政策好。【三访黄陂区木兰乡同兴集村李常学】苗圃基地给他涨了年薪记者汪文汉黄斌债务还清了,来年就轻松许多。李常学透露,他刚花了1700元买了两头小猪,还准备养200只土鸡。对未来,李常学充满向往。去年10月19日、26日报道同兴集村贫困户李常学的故事后,本报记者2日第三次探访因孩子患病致贫的李常学一家。1月31日,记者将李常学的故事消息发到微信朋友圈后,武汉小蓝鲸集团董事长刘国梁、武汉立新中医院院长侯立新和武汉艳阳天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震彦等纷纷与记者联系,表示愿意帮助李常学一家。2日上午,侯立新带着医疗设备和药品,小蓝鲸集团工会主席陈换民等与记者一同驱车前往同兴集村。上午10时,记者来到李常学家,李常学站在家门口,远远地迎着我们,一脸喜气。大儿子李涛带着老三李军去湖边捞鱼去了,老二李海在外打短工。李常学告诉记者,他打工的湖北牧童蓝莓科技有限公司苗圃基地给他发了工资,原本说年薪1.8万元,看到本报去年报道,年薪涨到了2.1万元;大儿子李涛去年11月份随村里一个装修老板到襄阳做工干了一个月,拿了近4000元;卖猪赚了4000多元,过两天准备杀头年猪,卖一部分给自己兄弟,算下来一年全家收入将近4万元,今年基本上可以将欠债还清。陈换民将一提年货和3000元现金交到李常学手里。记者也将艳阳天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震彦委托带来的年货交到他的手上。李常学一脸感激地说:“太感谢了,原来准备再过两天办年货,现在都齐了。”债务还清了,来年就轻松许多。李常学透露,他刚花了1700元买了两头小猪,还准备养200只土鸡。对未来,李常学充满向往。家门口阳光很好,大家把椅子从屋里搬到外面,身着白大褂的侯立新在暖暖的阳光中,查看李涛的片子和病历。李涛曾被医院诊断为“右胫骨髁间嵴处密度不均匀”,右小腿一遇阴雨天,就莫名疼痛。侯立新给赶回家的李涛扎上针后,配了一些中药,又再三嘱咐了后期注意事项。针对李常学肩部疼痛,侯立新也为他扎针配药。一些村民闻讯赶来,侯立新来者不拒,先后送出价值2000多元的各类植物袋泡茶、中药。他表示,愿意帮助李常学一家及其他村民免费治病。村党支部书记詹才权介绍,江岸区扶贫工作组进驻后,对原来上报的35个贫困家庭逐个甄别,经村民大会讨论,最后确定了包括李常学在内的30个贫困家庭。“扶贫工作组协助村里制订了3年脱贫计划,今年上半年李常学基本脱贫,到年底一共有5个家庭脱贫,到2018年底村里基本全部脱贫”。【三访黄陂区长岭街官田村陈慧君】多家企业伸援手记者魏娜“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的第二个月,低保标准就从个人转为了家庭,我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现在看病有国家兜底,生活能自食其力,这样的日子过起来怎么会没信心呢?”陈慧君的一番话让本报记者很是欣慰。昨日,本报记者随黄陂区长岭街和官田村的负责人去探望精准扶贫对象陈慧君和王华明一家。陈慧君的丈夫王华明患尿毒症,一天要做4次腹膜透析,属因病至贫户。2日上午10时许,长岭街办主任叶明壮和村支书黄文权赶到他们家,“现在生活好过点没?低保补助都到位了吗?过年的慰问金到账了吗?”陈慧君笑着回答:“有了社会的帮助,我们的生活已经跟正常家庭差不多了。上次长江日报报道了之后,很多好心人关心我们,报道后的第二个月低保补助就从王华明1个人,转为了家庭3个人。这个月又多收到一笔600元的春节慰问金,太谢谢大家了。”之前陈慧君最迫切的需求——找工作,现在也解决了。陈慧君现在是汉英高速收费站保洁员,这份工作是街办主任叶明壮帮助找到的。叶明壮说,陈慧君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工作时间不能太固定,也不能离住处太远。她又没有太多技能,工作确实不好找。叶明壮为此拜访了武湖农场附近的各家企业,得知陈慧君的困难后,武英高速收费站决定将保洁工作“承包”给她,上班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只要保证清洁就行,每个月1000元薪酬。最重要的是,收费站离她的住处骑车只要10多分钟。解决了工作问题,加上每个月家庭低保的600元,生活来源也就解决了。陈慧君说:“现在政策好,看病的钱政府出了大半,我再努力一点,生活就没什么问题了!”从长江日报上得知陈慧君家的困难后,官田村的农家乐老板们也伸出了援手。昨天,4位在木兰天池附近开农家乐的村民筹了3000元,交到回家过年的陈慧君夫妇手中,“大家帮一把,困难就过去了!”还有一件事让王华明感动,小学同学黄建军从广州给他寄来2000元。黄建军也是尿毒症患者,治疗后,现在生活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黄建军非常理解王华明的痛苦,用自己的经历鼓励老同学:“困难都是暂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昨日,黄陂区扶贫部门也给陈慧君一家送去50斤米、10斤油、8斤猪肉、20斤活鱼和1提鸡蛋,让他们过个欢欢喜喜的新年。【三访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专家多次上门增底气记者蔡传雄章鸽“我们不能光靠党和政府的帮助,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精准扶贫的帮扶,激发了自己生态立体养殖的创业激情”。高计才盘算着养殖事业,眼睛发亮。“2016年要把小龙虾、猪、鱼立体养殖搞起来。你看,这是我的成本核算表。”2日,在蔡甸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家中,他脸上荡漾起暖暖的笑意。递给记者一本新年计划书,打印的项目和成本列示清晰而精确。高计才说,水产养殖专家多次上门是我最大的底气。“冬至开始,8万斤鲜鱼卖了20多万元钱,30多万元因治病欠下的债务已开始偿还,让人松了一口气。”他笑着告诉记者,近期家中的变化来自多方的温暖。村支书陈为炳知道他愁资金,主动帮忙联系挖掘机人员,现在两块近50亩虾池已挖好。稻田的周边,老高细心地用塑料布和木桩砌成50厘米高的围墙,“这可是防止龙虾逃跑的好装备,我忙乎了好几天呢。”水产专家指导他购买种植虾草,现在已经储存了一些在稻田里,提前为鱼、虾准备好绿色食品。谈起扶贫带来的最大感受,这个因患癌致贫的汉子一脸坚毅,“我们不能光靠党和政府的帮助,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老高说,市区乡对自己精准扶贫的帮扶,激发了自己生态立体养殖的创业激情。他盘算着,养鱼的行市不太好,草鱼是不能养了,卖不出好价钱,今年就以白鲢和花鲢养殖为主。饲料价格的一路走低,让他对重拾老本行信心十足,前些时有人想租他修好的猪栏,他硬是没答应。这个猪栏可养近千头猪,旁边还有个援建的沼气池,和他的鱼塘连在一起,可循环利用。“今年养猪是比较适合的年份,就是资金缺口有点大。”在他的核算表中,详细记载了引进20头母猪和100头仔猪的养殖计划。小龙虾的养殖则包括虾苗、植草、饲料等。“这两项要按照我的计划发展起来,需要约35万元资金,按年出栏400头商品猪计算,如果今年猪价还是9元/斤左右,光养猪我就能有约40万元利润。”老高说着,眼睛发亮,充满着对养殖成功的希冀。蔡甸区消泗乡政协联络委员会主任高进斌告诉老高,关于精准扶贫养殖项目贷款,区农商行已在各个贫困村进行摸查,将尽力与金融部门协调,为他争取免息。作为蔡甸区消泗乡对口扶贫单位,市财政局表示将尽力对老高的养殖项目给予最大帮助。市、区财政将从扶贫专项资金中分别安排贫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和风险保证金,鼓励金融机构对贫困户发放“10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得知资金有可能通过贷款解决一部分,老高十分高兴。迎着农历小年的暖阳,老高腼腆一笑,“新年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得到贷款实现立体养殖梦。”【三访江夏区舒安街大安村南贩余湾余善江】种地收入供不起孩子读书记者黄征刘敏通讯员周虹“现在种的水稻、棉花、玉米收入不多,希望能种点收入高的农作物。”2日上午,听到余善江的愿望,对口帮扶的江夏区纪委常委李萍当场表示,将请农业专家为他做规划。余善江一家四口人就他一个劳动力,家里有9亩地。为增加收入,他又在湾子里的6亩荒地上种粮食,种的是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等。每年种地的主要收入来自卖水稻,加上打零工一年能挣3万多元,但这些钱远远不够两个孩子读书的开销。去年,余善江的女儿余玲从农业学校毕业了,儿子余延安今年6月毕业。前不久,李萍到余善江家了解情况,余善江说,他希望能种些收入高的经济作物,但不知道种什么合适,另外大安村离城关纸坊比较远,即使种了也怕运不出去。李萍说:“只要你愿意用自己的劳动脱贫,我们可以帮你找农业专家,根据你家田地的情况专门规划一下,其他的困难我们再想办法。”根据江夏区对精准扶贫对象的有关规定,余善江一家四口每人每年140元的新农合费用免掉了,总计560元。李萍还给余善江送去了500元春节慰问金。上个月,儿子余延安放寒假了,他和姐姐现在还在城里打工。余善江这两个月没有给两个孩子生活费,他用前段时间打工挣的钱买了一张带席梦思的新床,用自家种的棉花打了两床新棉被,又买了4条鱼、灌了几斤腊肠,“去年过年手头很紧,只买了两条鱼一斤肉,今年买得多一些,可以给两个伢加强营养了”。余善江说,儿子和女儿腊月二十六回家过年。对余家两个孩子的情况,李萍很关心,她告诉记者,年后会找个时间再次到余善江家,最好能与这两个孩子当面聊一聊,“余延安就要毕业了,我们可以通过区团委、社保局等单位,帮他推荐合适的工作。如果余玲愿意,也可以帮助她再进行技能培训或介绍工作”。余善江家的房子是祖上留下的,由于年久失修,天井和两间房的屋顶已经塌了。去年,他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维修,但卧室的天花板上还是经常往下掉渣滓,只能钉上旧床单接着。前几天下雪,大安村的负责人安立胜等人专门到余善江家看望,提醒他注意安全。对余家房屋的情况,李萍表示,年后会找相关部门专门研究一下,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三访黄陂区王家河街小寨村王雄】领取时被要求提供发票记者刘智宇王雄兴奋之余也有苦恼,几万元的茶园补助已拨付到王家河街,街里要他领茶园补助时提供发票,但他还是“个体户”没有发票可拿,不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些家事,王雄和妻子去了苏州两天,夫妻俩惦记着下雪后的茶园便匆忙往家赶,前晚10时多抵达小寨村,两人径直爬上红岗山,围着茶园转了一圈,确认刚刚落下的这场大雪,满园茶树无碍,这才回到家中歇息。距离长江日报记者上次走访,已过去3个多月,小两口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前几天和老婆盘算了下,家里的收入比上一年又增加了大几千。”王雄说,增加的除了账面上的数字,更有创业的信心。几个月来,区、街扶贫办的同志几乎每天都在村里,商量全村脱贫方案落实,更一点点帮助王雄遇到的各种困难。目前,区里几万元的茶园补助已经拨付到了王家河街,同时,王雄购买红茶生产设备的报告已送至区扶贫办,扶贫办的同志承诺,春节后一定到位。王雄和妻子告诉记者,现在也让他们生出苦恼:街里面要他领茶园补助时,需提供发票,但他现在还是个“个体户”没有发票可拿,不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眼见红茶梦越来越真实,王雄兴奋之余,保持着一份冷静。他知道,为了迎接新设备的到来,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秋茶过后,茶树们处在休眠期,王雄和妻子却闲不下来。王雄一面到附近工地打短工挣钱,一面和妻子精心呵护茶园:不舍得雇工人,两人在茶园里忙活了十几天,将杂树杂草清理干净。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将3吨多肥料下到30亩茶园中。为了掌握红茶制作技艺,稍有空闲,王雄便到附近一家茶场“取经”。回到家,他埋头上网检索资料,琢磨、消化红茶制作的各个环节——发酵、解块、揉捻、烘焙、萎凋、包装……此外,他还在网上考察制茶设备,对各厂家整套设备的优劣都了然于胸。快过年了,有哪些准备?面对记者的提问,王雄的回答依旧没离开“茶”。“正月初七、初八,就要去邻村到处‘拜年’了。”顿了一下,王雄接着说,“提前聘请采茶工,不然到清明前后的采茶季,人手就不够了”。一心琢磨“茶”,王雄说,完全没有时间准备年货。这个春节,夫妻俩准备到岳父家过。“过年就是辞旧迎新,过了年,就又有了新的希望。”对于未来,王雄满心憧憬。【三访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易有德】村里帮筹专项资金记者宋磊翟晓林通讯员周虹焦录明在外打工的易有德与记者通电话时说,“家里的苗木正在休眠期,不用怎么打理。我没理由在家闲着,能挣点就挣点。过年就用打工挣的钱,很安心,反正一年比一年好。”2日上午,江夏区山坡街高峰村路旁残雪覆土,记者驱车来到贫困户易有德家。四代五口人正在二楼围炉烤火,记者第一次见到易有德的父亲易学仁。一个月前去新洲汪集镇打工的易有德还没着家,其妻杨海燕说,他过两天才回来,回来就开始办年货。种苗木的农户家不缺柴火,炉子旁坐一会儿,全身都暖和过来。但其他屋子阴冷,两个小女孩的手都长了冻疮,大女儿易思杨感冒了,恹恹的。杨海燕和女儿们睡的主卧室,也就一床厚被加两床毛毯,一摸,垫絮潮气很重。杨海燕说,棉被多盖两床就好了。厨房灶台边放着小半袋3元一斤的大米,两小包杂粮,一棵大白菜,冰箱里有一袋豆腐泡。楼道里挂着刚腌的十斤腊肉和两条大草鱼,准备吃到春天。杨海燕说,孩子的大姑、小姑给她们买了衣服;过两天,易有德能带工钱回,买点鞭炮、新鲜菜、奶粉、纸尿裤,来客时再割点肉,年货就够了。易有德正在一条在建公路上,指导工人种植绿化带。这次外出务工,他能挣到4000多元钱。跟记者通电话时易有德说,去年全年,他家苗木种植净收入有4万多元,比前年增长了1倍。节余2万多元钱,要用来改造种植大棚。三四月份是苗木需求旺季,他准备合理规划种植品种,把种植规模由去年的30万株提升到50万—60万株。谈到眼前的困难,易有德说,为提升产量,自家近两亩地里自制大棚需要升级为钢制大棚,改造预算为5万—6万元,他能出资2万元,其余的希望村里给予扶持。高峰村村委会副书记李中杰回应,村里筹措的5万元专项资金已到位,只等天气转好动工。去年向易有德承诺的碎石路改造,今年也会兑现。4月,村里还将送易有德到市农校培训一周,以提升生产管理、销售能力。李中杰说,去年苗木销路普遍不好,村委会调查发现,低端苗木需求饱和,将在今年引导易有德等苗木种植户转型,多种植高端苗木,提供技术指导。近日,村委会还通过一项新政策:对于贫困户创业资金需求,3万元以内,村委会可借支;3万元以上,由村委会出面信贷。“组织和引导是村里的扶贫重点,满足贫困户实际所需,解决问题,精准扶贫才有效”。当记者把村里的帮扶政策告诉易有德时,他说:“有这么多人关心、帮助我们,今年我更有信心了!”去年10月,记者第一次走进朱哲良的副食小店时,老朱还是一脸迷茫困惑,不懂怎么进货盘存。现在小店已被他盘得有模有样了,还添置了烤肠箱。【三访新洲区辛冲街朱岗村朱哲良】悔没听指导吃了亏记者林敏通讯员周友珍黄保华沿着弯弯折折的村路,进入新洲区辛冲街朱岗村。去年10月,记者第一次走进朱哲良的副食小店时,老朱还是一脸迷茫困惑,不懂怎么进货盘存,不知什么东西好卖。现在小店显然已被他盘得有模有样了,还紧跟孩子们的喜好添置了烤肠箱。现在想走进老朱的店不是个容易事,里三层外三层都堆满了米面油和各色零食的货箱。“进小年了,马上打工的人也要回村,我多进了些年货卖。”老朱正盘货时,门口开来一辆红色大卡车,他又进了1000元的饮料。朱哲良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里一次爬上3米高的电线杆装天线时,不慎摔下,后被诊断为脑部萎缩和腰椎肥大。妻子因病离世后,朱哲良自己不能做重活,又得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越发难熬。现在三个子女都已成人,儿子患脑积水,在邾城街一个亲戚开的摩托车里帮工,好歹能顾上自己。去年秋季,老朱照例从河南买了一万袋白灵菇菌袋,种了三个棚子,怎料遇上前些时的极寒天,菇子冻坏了一半,这让老朱心疼不已。走进菇棚,一排排白肉肉的菇子层层列列,手掌大小,活像一朵朵云。朱哲良蹲下身一个个地看菇子长势,白灵菇已经摘过了一两轮,过年这段时间一斤可卖到10多元。但寒冷的天气冻坏了一批幼菇,虽然年后还能再长一批,也错过了最佳上市期,这是笔不小的损失。老朱算了下,一个棚现在只能出2000多斤菇子了,刨开成本,勉勉强强能赚一万多元。去年10月19日,本报报道了老朱盼望脱贫的心愿后,新洲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左细明来到老朱家教他科学养鸡种植白灵菇。前些时天太冷,左细明专门惦记着老朱种的菇子,提醒他注意在棚上多铺些干草给菇棚防寒。老朱说,不听专家的话还真的会吃亏。去年初老朱曾买了1400只鸡苗,第一次养鸡没经验,折了一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兽医师程锦华去年10月至今多次上门指导老朱养鸡,让他也懂些了规模养鸡的科学知识。他说等新年开春,去买一批小鸡苗,将养鸡的事拾起来继续干。老朱盘算着新年的脱贫计划,需要投入上十万元,钱从哪儿来?这让他有些发愁。但他相信,2016年肯定能有好年景。【三访新洲区李集街熊家湾村熊常东】专家提醒要学技术记者潘红柳通讯员程书雄喻国顺想一切能想的心思,做自己能做的活,熊常东的目的就是想早一天攒下钱把债还了,尽快脱贫。雪后,群山素裹。尽管山里的风还是有些刺人,不过,太阳下,村口熊常东家的那8亩鱼塘,未见结冰甚至也看不到一丝水波纹。进入农历小年了,熊家湾村有如这口鱼塘般静谧,家家户户屋瓦上的雪正化成水在太阳下闪动着光滴落下来。熊家主妇李秋梅正借着滴落的雪水把屋前几个平方的地面打扫干净。去年10月16日,记者第一次到靠近红安的这个武汉不为人知的小村湾,探访贫困户熊常东家的那天,妻子李秋梅当时抱着才一岁多的孙子,而熊常东坐在门前晒着太阳。2月1日,当记者第三次来到熊家时,三个多月前初见熊常东时他一脸的沮丧已不见了。去年10月24日,记者与新洲区卫计委负责人和农业专家第二次到熊家时,卫计委负责人动员熊常东抓紧时间把至今还留在腿里的固定钢管取出。2003年,熊常东爬上一棵8米高的榆树,想砍下一根碗口粗的枝干变卖,不料从约4米高处摔下,导致右腿骨折。熊常东前后四次做了手术,腿里还有一根固定钢管未取出,为治这次骨折,家里扛上6万多元的债务。去年11月,本该去医院检查把腿里固定钢管取出来的熊常东,打听到有家私营苗木公司在仓埠招人种树,就当上了临时园林工。每天清早骑摩托出门先到倒水河桥桥头,然后公司再来车把他和临时工们接走,种树,干一天活,工钱110元。“一天做下来能落个八九十元。”熊常东很高兴地算给记者听,他这次临时工做了40多天,能有个3000块钱收入。“腊月二十六七就能拿到工钱了,拿到后就去办年货。”固定钢管还在老熊的腿里,却也没耽搁他谋划今年的生活。就在这场雪前,他赶着在自家的地里挖了个两亩大的池子。“不是有个鱼塘吗?”“哦,挖这个池是为了来年起虾子后,起到小的养起来,等大了才好卖个好价钱。”从2014年5月开始,熊常东学着村里一些年轻人,每晚在沟渠小塘下虾笼、捉小龙虾,补贴生活。想一切能想的心思,做自己能做的活,熊常东的目的就是想早一天攒下钱把债还了,尽快脱贫。熊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那口鱼塘,不过去年10月底养鱼专家来看后,提醒过老熊一定要学技术,不然养不好,还希望老熊参加区里组织的培训,包伙食包住宿免费教技术。老熊总觉得自己还可以,生怕学习耽误了挣钱的工夫。也是赶在雪前,熊常东刚把鲢子鱼苗投了千多尾,等过了节后再投几百尾。不过老熊说,要是今年养鱼还是“起不来”,来年就搞莲蓬。熊常东已经摸过了市场行情,8亩多的鱼塘,种莲蓬可能比养鱼能挣到更多的钱。
责任编辑:汉网低保我是离婚的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小学三年级我是父亲在自家开小卖店就是这个条件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 低保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