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投矛很厉害吗?热血传奇弓箭手厉害吗吗

,中国专业门户!
热点推荐:
2a 苹果下载 @
C《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安卓版下载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一款和《部落冲突》有着相同世界观的即时卡牌对战手游
L当前位置:
& &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弓箭手VS哥布林投矛手VS火枪手哪个好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弓箭手VS哥布林投矛手VS火枪手哪个好,游戏中的兵种很多,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对比分析一下这3类兵种,经常使用他们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啦!
1、弓箭手:屌丝流必备卡牌,玉米配合电磁塔或者公主塔来打龙的。因为龙和炸弹人都需要两次攻击才会跪,所以趁这个间隙就能把对方的龙和炸弹人灭了,即使塔掉一点血也没关系。毕竟龙的输出并不是很高,炸弹人投弹速度也是相对比较慢的。所以首选弓箭手,虽然比哥布林多出1费,但着实实用。
2、火枪手:相比弓箭手和哥布林投手,4费的火枪手用着也是比较卡手的。但是对空能力还是比其他两张牌好,所以如果你手上没有飞龙、女巫、法师等防空能力较强的卡牌,那还是带上吧。虽然单兵的生存能力比较弱,不过玉米在前期没有龙的时候,都是巨人或者胡人群在前,火枪手在后截杀的。。
3、哥布林矛手:2费3只的哥布林怎么用怎么顺手,玉米用的最多的就是起手探路。或者王子在前冲锋的时候,后面哥布林投手补刀。甚至对方出骷髅巨人的时候,站在远处把骷髅巨人引开也是不错的选择,用法非常多。
总而言之,九游玉米是从1阶竞技场就带弓箭手和哥布林矛手两张牌的,现在偶尔也会把哥布林矛手换成近战哥布林挡刀。
《Calsh Royale皇室战争》热点阅读
还等什么,直接分享好文给朋友
铁骨网官方微信
扫我!精品游戏礼包领取!
大家都在玩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皇室战争弓箭手怎么样 皇室战争弓箭手好还是哥布林投矛手好_9669手游网
> 皇室战争弓箭手怎么样 皇室战争弓箭手好还是哥布林投矛手好
皇室战争弓箭手怎么样 皇室战争弓箭手好还是哥布林投矛手好
来源:9669
  皇室战争弓箭手怎么样 皇室战争弓箭手好还是哥布林投矛手好
  弓箭手
  一对姐妹花,轻装上阵,却勇于攻击所有陆空目标,不过可别奢望她们分享美发秘诀!
  攻击目标:空中/地面
  解锁杯数:训练关
  攻击速度:1.2秒
  攻击距离:5.5
  消耗圣水:3
  移动速度:中等
  参战数量:2
  参战时间:1秒
  战术组合
  弓箭手是前期性价比很高的防空部队,主要用于配合其他地面单位,躲在骑士或野蛮人的身后,会使弓箭手获得更好的输出环境。
  克制卡牌
  弓箭手可以非常有效的克制亡灵或亡灵群,并且在面对哥布林时也能从容应对。
  小编总结:弓箭手:三星,中规中矩的一张卡,血量不错,伤害也还OK,胜在能对空,不会大赚也不会怎么亏。
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类型:策略古代战争为什么会有很悬殊的伤亡比例?
都是冷兵器对砍,有些典型战例中弓箭手甚至骑兵都很少,都是手持剑盾的步兵,为什么有时甚至有好几万比十几的伤亡比?那几万人都是怎么死的?例如坎尼会战,都知道罗马士兵被汉尼拔包围,但是再怎么包围也得面对面的砍啊,为啥都是罗马人被砍死了呢?难道是罗马人自己发生了踩踏事故?
按时间排序
因为题主提到了坎尼会战,我就单从坎尼会战讲一讲,以下资料均来自《罗马人的故事II 汉尼拔战记》首先,这是坎尼会战时期两军的布阵图此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16年,罗马方面几乎是倾尽全力,组成了87200人的部队,其中罗马市民兵40000人骑兵2000人,同盟国士兵步兵40000人骑兵4800人所以总共步骑比利为11:1。汉尼拔方面步兵40000人骑兵10000人,其中汉尼拔的嫡系部队20000人步兵6000人骑兵,剩下的就是高卢佣兵。汉尼拔方面步骑比利达到了4:1,并且汉尼拔方面的骑兵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要优与罗马方面。而且在指挥方面罗马因为其共和制早期的特殊性,8.72w人是由两位执政官每天轮流担任,并且两人在此前都没有特别漂亮的战绩。在会战开始之前汉尼拔经常派出2000左右的高卢人去挑逗罗马人,罗马人则派出相同人数予以对战,但是这种小规模战役通常是由训练有素阵型严密的罗马人获胜,一次会战罗马人只伤亡了100多人!而高卢方面则被消灭1700多人,正是这种一次次小胜利使得罗马人越来越乐观,由指挥官到普通士兵都开始认为最终的胜利是属于自己的。其实这都是汉尼拔的计谋,要知道死伤的都是高卢人,真正的精锐可是未损一兵一将。汉尼利用罗马人的心理,总能让罗马人出现在自己想要让他们出现的地方,然而每次战斗汉尼拔都会装作畏首畏尾的状态,这让罗马人更为确定自己将要胜利。在BC216年8月2日,坎尼会战正式拉开了序幕,罗马人的阵型与此前不同,执政官瓦罗将部署在中间的步兵团改为纵向的长方形,想要以优势兵力突破敌人的中央,但是为了配合这一战术他的2400名骑兵就要在狭小的战场上面对3倍于己的迦太基骑兵作战,瓦罗在大本营内还留有1w人的预备队。但是汉尼拔的阵型则略有不同他将部队部署成下图这样的弓形在战斗初期,罗马人占尽风头,但是汉尼拔只是想让高卢人来消耗罗马人的精力,在战斗了一段时间后,高卢开始慢慢后撤,阵型变成了向后凹的弓形,并且两边的骑兵也开始交战,虽然不敌迦太基人,但是罗马骑兵们也在奋勇作战。在罗马人步兵的猛烈攻势下高卢士兵彻底失去了战斗力,开始后撤,而气势汹汹的罗马人还在进攻,这时一直后退的高卢人突然散开,汉尼拔的精锐重装步兵出现在了罗马人面前并且以2w人的兵力挡住了罗马人7w人的进攻。但是此时罗马人的骑兵几乎都已经被消灭殆尽在战场边缘的迦太基骑兵迅速调头,包围了罗马人,原来溃散的高卢人也重新迂回到了侧翼,罗马人被完全包围,在一段时间的战斗后,7w罗马人步兵全部被杀,三位指挥官,80多位元老院议员也无一幸免,1w的预备队也全部被俘,迦太基方面只伤亡了5500人,大部分还是高卢士兵。冷兵器战场上,特别是这种阵型战中,每次两军能够互相接敌的数量有限,都是第一排的士兵在交战。这时考验的就是两军的日常训练,士气以及指挥阶层的战术领导能力上,就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掉更多的敌人,消耗对方的士气。通常在一直部队减员超过三分之一的时候士气就要开始崩溃了,而且此战罗马人还是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作战,其士气可想而知,再加上此前汉尼拔对罗马的几次歼灭战,早已对罗马人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影响。战斗到这个时候,罗马人早已无法维持阵型,他们想要撤出战斗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被死死围住想跑也没地方,所以他们早已无心恋战,被消灭是早晚的事。凯撒大帝的著作《高卢战记》中也提到,部队伤亡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溃退的时候,一旦开始大溃退,兵败如山倒根本没人能够控制的住,这时骑兵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骑兵砍那些毫无防备的溃军就跟砍瓜切菜一样毫无压力,在《高卢战记》中凯撒本人也坦言有几次大胜都是在对面开始溃退自己的骑兵砍杀溃兵换来的战绩
克制性战术的结果。战争难免有人力的消耗,而一旦出现克制性战术,则有可能产生完胜。任何民族都不存在人力的克制,因而克制性战术只能围绕装备、时间以及空间展开,更好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远的射程,强大的火力压制,夜袭,以及包围,也就是现代战争理论中的不对称作战。夜袭、火攻、水攻、焚粮,是中国古代战争传统套路。游牧民族擅长夜袭、突袭、包抄,以及生物病毒。由于西方古代商业经济导致的城镇密集、道路维护度高,两城交战,出兵百里,夜袭、火攻、水攻、焚粮、包抄、突袭等等很难奏效,因而更倾向于装备,由于更多的硬碰硬,使得防护和火力压制上比东方更受重视。古希腊的青铜铠,古罗马的环片甲,中世纪的锁子甲,文艺复兴的板甲,防御力普遍比同期中国高,当然这也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单人弩太强,被动防御没有好下场。西方的防御力虽然高,但不见得远程火力就失去价值,因为致命率低,更强调密集火力压制,阻碍敌人的进攻,使敌方受伤减员,使用投石器、投矛器、短单体弓,敌方步骑冲锋通常会因火力压制而减速受阻。以皮兜绳索甩动打磨了的鹅卵石,还有以投矛器投掷的标枪,威力都不可小视,反而是短单体弓因为地中海沿岸的潮湿气候,威力比前两者要弱的多。战国就大规模装备的弩机,威力大、频率低,从而走向了精准射击的道路。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英法交战,英国以5000长弓手,900步战骑士,对法国11000重甲骑兵、18000步战骑士、7000弓弩手。英军在山坡上,土地因暴雨而泥泞不堪,用木桩阻拦骑兵冲锋,以射程优势对敌人宣泄火力,决战两个小时就赢了。损失比估计为48至360。优秀的反骑兵战术和良好的地理环境,使逃难般的英军瞬间逆转局势,完成史诗大捷。如果兵力、体力、装备、环境、士气、粮食等等,一概处于劣势,是否可以实现克制性战术、完胜敌人?这点古罗马共和国做到了。卢库卢斯征小亚细亚时,因为同僚的贪功冒进,使局势崩败,多年努力一朝丧尽,卢库卢斯不得不以一半的主力强行展开决战。和阿金库尔战役一样,在开战前,几乎是丧家之犬的情形,被敌人逼迫逃窜。卢库卢斯军2万步兵,亚美尼亚军约20万,大多是召集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地区部落的骑兵,交战地点是亚美尼亚王城附近(补给、城防优势),这一战怎么看都没戏。然而卢库卢斯军大胜,死伤仅5人,敌人多是骑兵,迅速溃散,难以追杀,不过亚美尼亚王被俘,王城望风而降。古罗马在共和国时期,武器并不比敌人先进,没有希腊人的精致、西班牙人的威猛,甚至还比不上高卢人。军力上,常常境外作战、粮食匮乏、兵力不足、地形不熟,面临各种困境。古罗马人是南欧人,体型矮小,体能被北欧巨汉完虐。罗马士兵来自自耕农、仆从、破产公民、奴隶等,勇气、武技比不过部落勇士和雇佣老兵。古罗马向来缺少合格的骑兵和弓箭手,也缺少水手。然而面临种种困难,古罗马人通过优秀的反步兵战术发家,将古罗马军打造成地中海最强陆军。古罗马反步兵战术,师承古希腊的步兵方阵,将圆盾改为方盾,长矛改为短剑和标枪。龟甲阵抵御远程武器,方阵不适合冲锋,会等敌人冲锋时射一波标枪用以破坏阵型,标枪也适合与骑兵交战。严密的盾墙抵御各种伤害,迅捷的短剑刺杀可以一击致命,士兵受伤或体力不支从两列夹缝中侧身后撤,后一排顶上。这样严密的反步兵战术,使蛮族勇士像飞蛾扑火一样死去,而古罗马军死亡率通常不足5%,但受伤比率高达80%。同样,也正是因此,方阵被冲垮后,人人带伤,难以反抗,古罗马军必然遭受一场屠杀,逃出去的寥寥无几。
很多时候是一方的心态崩溃导致全线溃散,结果被另一方撵杀。
高组织度的军队和低组织度的军队差别非常大,不仅是在古代,对于现代也是。军队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机器,他们为利益而战,一支强有力军队的大前提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战。所以近代发展了民族主义,让近代军队在封建军队面前做到了团结勇进。其实古代也是这样,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军团是为罗马而战,士兵可以通过服役得到田宅奴隶,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在确保了基本利益一致的大前提下,罗马军团的作战热情大大提高,然后高强度的训练,严密的纪律,才能作用在这支军队的身上。像釆邑制下的服役制度,连口粮都要自带,鬼才给你卖命。于是一支有理想,有追求,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在面对一支屈从于强权且疏于训练的军队时,基本就是吊打。在冷兵器时代与半冷不热时代,近身博斗中的配合十分重要。比如十八世纪以后格斗骑兵的密集队型,可以在等距的战斗阵型接触面上发挥最大的杀伤力。通俗的讲就是,你一把刀砍过来,对面七八柄刀捅回去。而配合是需要经过严明纪律的约束与长期训练的。再举一个例子,古代罗马军团作战时,能做到第一排人打累了第二排顶上,第一排下去饮个茶食个包。而这样的军队也是不容易击溃的,毕竟组织度高。无论是罗马军团在面对蛮族部落还是在英法军队面对清军时,这个伤亡比一下就出来了。现代战争也一样,比如美国打伊拉克,虽然美军的武器先进很多,但也没有屌到天顶星科技,一样在正面战场打出对方几千几千的死,这边就死个位数。毕竟当年我国打朝鲜战争时的总伤亡比也基本吃平。
近代也有,各国在清末战场开无双
为什么大都是外国战争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看楼主的描述应该是在说罗马或者类似的重步兵作战。几个原因:1,军团的纪律性和作战方式在古典的重步兵战术中是极其关键的因素,而且相辅相成。一般纪律性更好的部队意味着更多的训练,以及胜任更多的战术配合,容易形成战场上的对抗优势;2,古代战场大部分的伤亡来自于溃败而非正面对抗。综合1,训练有素的部队更难被击溃,更容易击溃对方。很多众寡悬殊的反杀都是因为人数多的一方先溃败;3,疲劳,恐惧,不团结。战场三大败因,越多负面因素崩溃越快。大部分战场胜负其实在场外就决定了,悬殊的案例往往这些因素在败方特别突出(淝水、法鲁西斯等等);4,类似的战争其实往往不统计盟军伤亡。比如罗马就不统计,一是罗马人为夸耀武功经常不把征服的部族当罗马人看,二是很多时候盟友没有数学概念……一问你们来了多少人,回答可能是带着自豪的:我们的人满坑满谷!实际冷兵器战争中,大部分都是用炮灰部队去磨掉对方主力精锐的体力和精力,再投入核心部队实施致命打击的,炮灰不一定算人头,因为便宜量又足;5,训练完善的部队通常后勤更好,指挥者的水平更有保障(否则训练也做不好),对伤员的处理和抢救更及时;6,出于政治或者军事目的的夸张作假。
冷兵器时代,鏖战时候伤亡比率差不多的,大的伤亡比其实主要都是一方溃败一方追杀时候开始。
历史上伤亡最悬殊的战争,恐怕应该是罗马将军苏拉对决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梯的奥尔赫门涅斯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米特里达梯的军队被杀和被俘虏接近十万人,而苏拉的军队阵亡仅仅……仅仅十二个人。更有甚者,苏拉的部将鲁库鲁斯打了一场类似的战役,对手是亚美尼亚盟军,杀敌十万,自己人损失五个人,比苏拉还厉害。我相信这应该是伤亡比例最悬殊的了吧。究其原因,我想,最接近的真相的解释应该是,古代冷兵器的队形作战形式(非散兵作战),前锋接敌对砍的人数并不多,但一旦败相一露即全军溃退,完整的队形反而成为最大的撤退阻碍,因为后面的人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惊恐失错和自相践踏对造成恶性循环,成为一场战胜者的屠杀。
题主应该是游戏玩得比较多,游戏里面的小兵都是没有感情的,往往是死战到底,不会逃跑,不用吃饭,不会恐惧。而现实中一支军队的作战能力不仅士兵个人有关,还与其组织程度有关,部队在体制被打乱以后基本是没有作战能力了的。冷兵器时代正面作战死亡的士兵比较少,战果的大部分都是逃亡追击的时候取得的。古典时代一场战斗一方阵亡率达到10%左右部队就会崩溃,中世纪大概是5%左右,而近现代军纪最严酷的英国红衣军可以达到惊人的40%。
在看历史小说《李自成》时,潼关战役是李自成死里逃生的一场战役。战斗中双方靠兵线推,靠冲开对方的阵型。像电影中双方冲锋对垒的战斗很少。战斗大体就是,双方短兵相接后,靠兵线对峙。前线的步兵靠长兵器,比如矛,阻止对方冲入己阵,而对方也差不多,也用矛往前突突。兵线对垒很胶着,但伤亡不大,阵亡的基本都是兵线被冲垮后落单的散兵。这种战法对于主将的军事素养要求高,排兵布阵决定战斗胜败。讲究奇兵制胜,奇袭可以快速瓦解对方兵线,将对方步兵分而治之。骑兵,讲究快速冲锋,在对方步兵阵型还未稳固时,快速冲垮对方阵型。而一旦对方步兵密集,且阵型稳固,骑兵上去就是送死。
我觉得读一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有些帮助
因为只有胜者才有权力打扫战场,清点尸体。
淝水之战就是这样子的,后退一点都不行。何奈古代通信不行,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自乱阵脚,大溃败。最要命的是苻坚用的还是五胡的兵,语言可能都不通。在发生败走时,基层军官想约束部队,可能都做不到。
士气崩溃的一方 通常都会出现极大的伤亡 这些多数是战败后逃往是被追击所照成的伤害 正面作战伤亡应该很相似
有答案里写了坎尼之战我来搬运一阿庇安笔下的坎尼之战,写的非常精彩!多图预警!!!阿庇安在末尾回答了楼主的问题++++++++++++++++++++++++++++++++++++++这也看出盐野的书和实际还是有些区别的,居然没提伏兵的事!最后要说的是,盐野的书不是正史,所以叫故事,莫被她洗脑啊。这也看出盐野的书和实际还是有些区别的,居然没提伏兵的事!最后要说的是,盐野的书不是正史,所以叫故事,莫被她洗脑啊。
打仗和打架不一样,人多固然有优势,但是并不绝对。群体的思维是情绪化的,是不理智的。古代军队的通信不发达,做不到让每个士兵都知道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一旦总体感觉到了失败,就算没有失败也会造成军心动摇,士气低落乃至溃败。一旦形成了这种追击战,那么溃退的一方必然损失惨重,因为跑在前面的必然不会救落在后面的,落在后面的必然打不过追杀自己的
多图,慎入推荐一本书 :《罗马人的故事》,
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耗费15年所著,共15本。
凯撒时代(下),所以就拿凯撒和庞培的法萨卢斯大决战举例吧,这场战役基本决定了当时罗马内战的成王败寇。Ⅰ.基本信息介绍:一、作战场地法萨卢斯平原,处于北希腊南端,和色萨利地区多见的山间平原一样平常,周围由500米高不到的丘陵围绕,中间的开阔平原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17公里。在平原的北部边缘附近,有条没有桥也可以照渡不误的小河,向东缓缓流淌。
率先从西边到达战场的凯撒方在平原的正中央构筑阵地,而从北部抵达的庞培,虽然也在平原的中央构筑营地,但是他选择了在地势更高的地方。二、战力对比双方的战斗力对比如下:——庞培军——110个大队的重装步兵共4.5万人庞培过去的部下2000人骑兵7000人共计5.4万人投入大决战——凯撒军——80个大队的重装步兵共2.2万人骑兵1000人共计2.3万人其中500名步兵留守营地
至此法萨卢平原上出现了步兵4.7万对2.2万,骑兵的大决战。
需要提出的是,庞培方平均每个大队有430人,而凯撒方平均只有275人。庞培方军队数量多,而平均质量并没有凯撒方高。三、阵型布局
两军的营地大约相距7公里,如果把法萨卢斯平原一分为二的话,庞培方的营地就在东半部分,凯撒方的营地在西半部分,因此,这个从营地中将敌人引出来的布阵,有一条河位于庞培方的右边,凯撒方的左边。双方阵型布局:——庞培方——
离河较近的是庞培军的右翼,由来自奇里乞亚和西班牙的雇佣兵组成,庞培认为他们的战斗力冠绝全军,因此将他们安排在没有骑兵守卫的右翼。
中央是从叙利亚过来的两个军团。
左翼是两年前借出兵帕提亚为由从凯撒手中夺来的两个军团。除上述兵力以外,其他的步兵,包括庞培手中的2000名老兵,都平等地分配给左、中、右三个部分。
重装步兵团的最左边是7000名骑兵,并且由十分熟悉凯撒指挥习性的、前凯撒得力副手拉比埃努斯担任指挥。
庞培自任总指挥,扎营于大军左翼背后的矮山丘上。——凯撒方——左翼——第八、第九军团担当主力中央——第十一军团担当主力右翼——第十军团、第十二军团担当主力最右——骑兵
总指挥是凯撒,他的位置和庞培遥相呼应,坐镇于右翼的背后。但是凯撒不是扎营在高地上,而是骑在马上。四、战术想法双方基本战术想法:庞培方战术想法:骑兵团在战斗刚刚打响时猛攻凯撒方的右翼。在主力部队投石之前(即在主力部队加入战斗之前),右翼进攻必须要把凯撒方逼入崩溃的境地。之后,骑兵团绕道敌军背后,抢在敌方之前到达河边,完成对敌包围,以期在主力重装步兵陷入危险之前结束战斗。这个想法是建立在庞培方骑兵兵力优势的基础上的,并且可能参考了伊苏斯会战、坎尼会战、扎马会战等经典会战,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步兵未动之前由骑兵从背后包抄,然后全歼敌人。凯撒方战术想法:将经过高卢战役洗礼的重装步兵打造得更具机动性,也就是说,当庞培方的骑兵按照“教科书”绕到其背后进行攻击之前的这段时间内,他们能够一直支撑着威胁敌人两侧和正面的步兵,并且从三个方向进攻,进行包围战。同时通过特殊手段,消灭敌人骑兵的机动性,以期瓦解敌人的核心战斗力,从而赢得胜利。五、凯撒方“秘密武器”。1、“步骑混合队”
将平时守护队旗的轻装步兵共400人从日常任务中调离,这些身手矫健的士兵被添加进1000名骑兵之中,组成步骑混合队。他们都是年轻人,又都是轻武装,因此行动迅捷,既可以在骑兵身后和骑兵共乘一匹马,也可以突然从马上跃下,战斗力惊人。
这是凯撒在反复布阵时不断演戏积累经验才迸发出的战法。2、“人肉栅栏”
挑选出从高卢战役第一年就跟随他,身经百战的近2000名精兵,编成了一个特别军团,目的是在敌人7000名骑兵猛攻时,这些老兵们要张开双臂站在敌人面前阻挡攻势。为了出其不意,凯撒将这个特别军团安置在右翼的 背后,也就是自己的近前。
凯撒年少时曾以两手放在头后交叉的姿势骑乘裸马,之后又和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努米底亚骑兵或日耳曼骑兵拔刀交战,并且士兵们都是有口皆碑的,所以这是凭借他对马这种动物的习性了如指掌才想出的法子。
面对数量上占压倒性优势的庞培方骑兵,凯撒的战略方案是:首先让“步骑混合队”假装抵抗同时闪开,让敌方骑兵认为由此可以轻易地绕行到凯撒方背后。就在此刻,2000名精兵站出挡住骑兵攻势。与此同时, “步骑混合队”也到达了敌方骑兵的身后,这样,就将敌人的7000名骑兵迫入了“栅栏”之中,从而消灭敌人骑兵机动性的突击力。Ⅱ.会战经过:一、开战准备
凯撒方迅速建营后,凯撒为了一扫之前在都拉斯包围战中吃了败仗的低落士气,庞培方在法萨卢斯平原安营扎寨的第二天,凯撒就让自己的军队在阵前掰开战斗阵势。通过逐渐前移阵型,一方面使得军中士兵能够习惯敌人,另一方面则是方便自己观察敌人阵型,从而想出破敌之计。二、决战开始
庞培军的营地构筑在一个较高的山丘上。从他的营地到下面的平原之间,是一片开阔而不太陡峭的坡路。凯撒在反复操练布阵的同时,庞培也将自己的军队拉到小坡度的开阔山脊,而不是平原上进行布阵。这样的局势令凯撒不能开战,而凯撒也一直找不到有利战机。
为了避免持久战从而导致自己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凯撒尝试诱敌作战。拔营出发的军号吹响后,凯撒军有意识地让满载物资的运输车队横穿平原,从敌人的眼皮底下路过。
另一方面,庞培的军营内也早已充满了打决战的气氛。士气高昂的庞培方在凯撒方的诱敌刺激下开始从营地中出来活动,布阵位置比前几天更远离了营地的栅栏。
终于,凯撒在知道己方已离开不利的战斗地形后,立刻命令军队停止行动,将所有的非战斗物品统统都放下,简单动员后下令展开战斗阵型。布阵结束后又骑马趋至全军阵前,进行了简短的演说。随后凯撒方发起攻势。三、决战历程1、会战第一阶段
两军之间,还隔着一段足够双方军队奔走激战的距离。此时发起攻势的只有凯撒的军队,而庞培禁止己方军队有所行动。庞培考虑让凯撒方的步兵持械奔袭两倍的距离,等他们到了庞培军面前时,应该会有些疲劳和困乏,会导致本来排成一线的阵型溃散,那时再进行迎击,应该是对己方最有利的。不过,这个战略对早已身经百战的凯撒精英们来说并不适用。
凯撒方的第八、第九、第十一、第十二、第十军团的精英作为先头部队出征。飞奔到一半时,他们注意到庞培军依旧岿然未动,凭借多年征战的经验,他们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突然停止了。他们停下奔跑的脚步,调整呼吸,整理队列,之后再持枪,开始突击。因此当他们到达敌人面前时,气息不乱、阵型不乱,十分整齐。
虽然如此,庞培军还是抵挡住了这次进攻,毕竟他拥有3倍于敌的兵力。同时庞培方阵型也没有溃散,全线压上应战。2、会战第二阶段庞培随即命令最左的7000骑兵发动总攻。攻击开始的同时,轻装步兵们开始漫天射箭,以掩护骑兵的攻势。3、会战第三阶段
凯撒方的“步骑混合队”装出惊恐的样子迅速撤退,庞培方的骑兵乘胜追击,突然,凯撒一声令下,一直处于隐藏状态的2000名精英开始行动,装作害怕逃走的“步骑混合队”也配合着反击,就这样,把庞培方骑兵赶入蓄谋已久的“栅栏”战斗开始了。
负责掩护骑兵的庞培方弓箭手们首先被击退,接着,7000骑兵没有任何一骑可以轻易从“栅栏”中突围。凯撒的“栅栏”兵手持长枪(而非通常那样把其作为标枪投掷出去)逐渐缩小包围圈。
但是这毕竟是由人组成的“栅栏”。最终,得以逃脱的庞培方骑兵三三两两地朝平原逃去,凯撒方士兵也无法追击。4、会战第四阶段
凯撒命令瓦解敌方骑兵的“栅栏”们从侧面进攻敌人左翼。
庞培方的左翼正与凯撒方的右翼厮杀正酣,因此,此次进攻和庞培左翼的正面攻击相加,让庞培军陷入了正、左面,背后三面受敌的困境。
庞培方的中央和右翼仍然保持了不溃散的队型坚持战斗,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凯撒方还保留了一部分实力强劲的老兵没有上阵。迎击数量三倍于己之敌的较年轻的士兵和中坚士兵此时被换下休息,老兵数量虽少,但是疲劳度为零,反观庞培方的士兵早已十分疲惫。就在他们苦于招架时,刚刚经过休整的凯撒方士兵再度上场,从庞培方的两侧和背后夹击。
至此,庞培军的左、中、右三军全盘崩溃,再无一人能保持战斗姿态。5、追击
庞培方完败的士兵弃大本营于不顾往河边高地逃去,凯撒方则决心追击到底,向庞培方大本营发起进攻。
进入敌方营地后,凯撒禁止士兵掠夺敌人逃走时放弃的物品,紧接着令人追击从营地后面脱身北逃的庞培,最终没有捉到。
同时,凯撒将自己军队三分,一部分驻守机房大本营,另一部分驻守庞培方大本营,亲自率领最后一部分共四个军团渡河向敌人逃走的高地方向追击。
凯撒命令士兵们在高地与河流之间挖掘壕沟,让逃窜在高地之上的敌军欲靠近河流而不可得,逼得敌方逃兵投降。四、战果与分析————庞培方————战死6000人,被俘虏2.4万人,损失9面军旗,加上大队旗和中队旗,总共有180面。而庞培共计11个军团,11面旗只有两面得以幸免。————凯撒方————战死200人,其中30人是百人队队长,精锐老兵。
和上文提及的伊苏斯会战、坎尼会战、扎马会战相比, 法萨卢斯会战战败方的死亡人数非常少。不仅是绝对数量上的人数少,而且这也是唯一一次俘虏的人数大于战死人数的战役。更何况,还有2.4万人逃走。但这并不能说明胜利一方,即凯撒方能力不够。凯撒出于以下几点,考虑进行怀柔政策而非赶尽杀绝:1、这是场与同胞进行的战争,也是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打的一场仗,他对庞培方并没有强烈的憎恶感;2、逃亡的2.4万士兵,仅仅与庞培有着clientes关系(两者相互照顾,但是又有着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而且从东方诸城邦前来的援兵也在里面,随后的逃亡也是奔往各自的祖国,凯撒想利用这些现场目击者,传播法萨卢斯会战的结果,此外,如果进行追击,这些人说不定回国后会和以前一样,继续站在庞培的clientes立场上; 3、避免无谓的牺牲,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势。好了,举完栗子,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古代战争为什么会有很悬殊的伤亡比例?分析上面的会战,我总结出几个关键的点:1、指挥官与将士的协作能力为什么凯撒的“秘密武器”能够发挥作用?信任,这是凯撒和士兵沟通的保障。一般的军队,指挥官下达类似的指令,士兵们就会想:“什么,你让我区区步兵站在冲锋的骑兵面前,还是七千匹马,这不送死吗?”但是那些和凯撒历经风雨,打了十年高卢战役的老兵们,不会有这些情绪,他们会说:“将军,请你亲睹我们今日之表现。不论是生是死,相信您都一定会对我们心存感激。”这浓浓的军旅情可以无限壮大军势,稳定军心。反观庞培,兵败而亡时,连大本营都没人守,各奔东西。2、军队的整体素质从文中所述可以看出,凯撒方的士兵们能够以一敌三,从而使凯撒的战术能发挥至顶。凯撒认为,军队在于质量上的精,而非数量上的巨。凯撒在组编军团时,不会往原有的军团赛人以填充空位,而是保持军团各自的作战风貌,让其更具凝聚力,从而在作战时高效运转。3、指挥官实力庞培并非庸庸无为,他也曾征服过东方诸城邦,肃清海盗,从而荣获了“凯旋仪式”,甚至在一个月前的都拉斯包围战中还把凯撒打得落荒而逃。可以说这场会战之前,在他的人生字典上,没有“失败”一说。也就是因为他的盲目自信,遮蔽了自己的双眼,以为通过“教科书”上经典战役使用的骑兵包围法加上自己兵多就能轻松取胜。凯撒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针对庞培的战术想出了破解之道,瓦解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赢得胜利。以上三点有一点悬殊,那么悬殊的伤亡比例就很容易出现。那么是怎样出现的呢?不管如何,只要最终能够实现包围战,被包围的一方分身乏术只能任人宰割,兵败如山倒,人心惶惶,军心不稳,此时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心就会四处溃散,而毫无纪律对军队而言是最致命的。往往并非是干架的时候死掉,而是在逃跑时被追杀致死。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以下几点基础之上的。1、原本有足以称为悬殊的兵力差2、双方将士们原本都拥有战斗欲望3、并非攻城、偷袭等强迫性战役(一方在战场等方面没有选择余地)……………………………………再具体讲一点坎尼会战的………………………………坎尼会战,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下图最右),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Ⅰ.基本信息介绍:一、作战场地靠近亚得里亚海、奥方托河右岸、环绕坎尼村后面的丘陵下比较狭窄之地。二、战力对比双方的战斗力对比如下:——罗马军——罗马市民步兵4万人罗马市民骑兵2400人同盟国士兵4万人同盟国骑兵4800人共计步兵8万人、骑兵7200人,比例为11:1——汉尼拔军——作为汉尼拔部下的步兵2万人作为汉尼拔部下的骑兵6000人高卢步兵佣兵2万人高卢骑兵佣兵4000人共计步兵4万人、骑兵1万人,比例为4:1需要提出的是,作为汉尼拔部下的士兵是经历过重重考验的战场老手,经验丰富体格健壮,并且汉尼拔方骑兵不仅数量多而且有了努米底亚骑兵的加入质量也高于罗马方骑兵。但是高卢雇佣兵的水准相比罗马方就差了一截。三、阵型布局双方都是步兵居中,骑兵处于两翼。但具体分配有所区别。——罗马方——横向一条直线,部署在中间的步兵团呈纵向长方形。——汉尼拔方—— 弓形,中间凸起,中央由高卢雇佣步兵担任前排,作为精锐的重装步兵作为坚实的后盾排在后面。四、战术想法双方基本战术想法:罗马方战术想法:当骑兵顶住敌人的进攻,步兵又成功突破敌人中央时,再投入守营的1万兵力,争取一口气取得会战的胜利。汉尼拔方战术想法:通过弓形布阵、精锐步兵部队拖延住罗马重装步兵,化解其主要战斗力,并充分发挥骑兵优势,最后实现对敌包围,一举歼灭。Ⅱ.会战经过:一、开战准备汉尼拔方在会战开始前两个月的对峙时期中,通过频繁的小规模战斗,让罗马方尝点甜头,使之放松警惕,随后逐渐将罗马方引入到自己希望的地方进行会战。罗马方则在奥方托河的两岸都建立了自己的营地,认为据此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数量占优势的兵力。二、会战开始两军首先采用了常规的战术,分别与正面的敌人交战。汉尼拔的左翼对罗马的右翼,中央的轻装步兵对中央的轻装步兵,汉尼拔的右翼对罗马的左翼。第一回合是在汉尼拔弓形阵型中的高卢雇佣兵与罗马的轻装步兵之间展开。三、会战历程1、会战第一阶段战斗的展开罗马方面占尽上风,随后重装步兵团也加入战斗中。由高卢雇佣兵组成的汉尼拔前卫,在罗马全体步兵的凌厉攻势下,突起的弓形变成了凹陷的弓形。此时弓形阵型的作用发挥出来,高卢步兵虽然步步后退,却还在抵抗。步兵交战开始后不久,左右两翼的骑兵也加入了战斗。近3倍于敌的汉尼拔左翼从一开始就占尽先机,罗马骑兵一步步地被逼到河边。然而由于罗马右翼骑兵多由罗马贵族子弟构成,所以依然能够顽强奋战。而罗马军的左翼对阵汉尼拔右翼努米底亚骑兵,也许因为数量相当,双方都奋力作战,没有后退。2、会战第二阶段终于,汉尼拔军中央位置的高卢士兵彻底失去战斗力,罗马步兵乘胜追击节节后退的敌人。突然,一直后退的高卢兵突然向战线两侧散开,汉尼拔的精锐重装步兵出现在罗马重装步兵面前,2万人抵住了7万罗马士兵的进攻。此外,罗马方右翼的2400骑兵被汉尼拔方6000骑兵切断退路,致使被包围在岸边后消灭,只有小部分人跳进河里,逃脱了追杀。指挥罗马骑兵团的执政官埃米利乌斯失去坐骑,但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加入了重装步兵团继续战斗。同时罗马方左翼的同盟国4800骑兵终究不敌骑术精湛的努米底亚人,由于没有河流阻挡,他们逃跑摆脱了努米底亚骑兵的追击。3、会战最终阶段汉尼拔的精锐部队抵制住罗马重装步兵猛烈进攻的同时,看似已经撤离战线的高卢兵及轻装步兵转移到了罗马军团的两侧,取代了先前罗马骑兵所在的位置。接着,汉尼拔的左翼骑兵在击退罗马军的右翼骑兵后,也绕到了罗马步兵团的背后。最后,赶走罗马方同盟国骑兵的努米底亚骑兵也回到了包围战中。至此,汉尼拔设计的包围圈已经完成,7万罗马步兵被汉尼拔的5万士兵团团围住。4、围歼罗马市民兵是罗马联盟的核心,尽管遭到敌人的包围,但是,他们绝不轻言放弃,举手投降。而汉尼拔想要的,就是对罗马军实施歼灭。四、战果许多官员被杀,加入骑兵队及重装步兵团的80位元老议员几乎无一幸存,只有极少数人冲破汉尼拔的包围圈,得以逃生。未接到总指挥的命令,一直在营地待命的1万士兵悉数被俘。罗马方牺牲人数多达7万人汉尼拔方战死者只有5500人,其中约三分之二还是高卢兵纵观整个历史,罗马军团遭受如此重创,坎尼会战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面一句话有争议,有人
指出阿劳西奥战役罗马损失的人数更多,在查阅了一下资料后(具体看评论,底部有链接),我认为应该这样说吧:纵观整个历史,罗马军团遭受如此重创,坎尼会战是第一次。盐野七生有时候确实话说得很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而且有些前面讲过的她也会反复提及((我在知道 她是为了让读者在不背书的情况之下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在阅的信息之前,一度怀疑是不是编辑为了凑字数加进去的)),何况任何一个研究历史的都不敢自称是客观描述,所以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翻翻资料查查典故:)-~~~~~~~~~~~~~~~~~~~~~~~~~~~~~~~~~~~~~~~~~~~~~~~~~~~~~~~~~~~~~~~~~~~~-可能答主不亲临战场很难体会(当然我也是),现在让我们来脑补一下画面:此时听从队长的命令,围绕自己的队旗在和对面厮杀。正畅快着呢,突然从右边飞来一箭,你前面的老王膝盖中箭了!心里大喊不好,刚想看看是谁使阴招就感觉耳边生风,呼呼两击你左边小李被砍成三份,定睛一看原来左边已有一大堆敌军赶到。此时哪还有心思抢人头,巧妙走位勉强躲掉几个关键技能之后终于撤到了旗手身边。“小黑,咱是不是被包围了?”“小黑你说话呀!”“小黑…你…”抓住空隙你扭头一看,我去,真男人啊,站着死的?没辙了,旗手都挂了,还打毛线。你强忍着痛,从小黑手中将军旗拔下,大声喊着队长的名字。无奈此时杀声四起,声音完全被覆盖了。无论如何,就算逃跑我也不能让军旗落入敌手!你在心里呐喊着,一咬牙,拔掉了肩膀上的一只箭,带着军旗想暂时脱离战场。但是你看见了自己的指挥官。他的红色披风像是被血染得更红了。他的头盔不知落入何处,头发凌乱,随风乱舞。他看向了你。他在嘶吼着什么。你甚至能透过阳光看到飞溅的吐沫星子。你想起那天大家一起宣誓。你想起指挥官发表演讲时的神采飞扬。你想起那天受到责罚和战友一起吃马粮。…………………………………现在哪有时间想这么多东西!……………指挥官都来激励我们了!…………既然旗拿不走就血战到底!………和他们拼了!但当你回过神来时。整个世界旋转了九十度。天黑了。参考资料:、、(阿劳西奥战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布林投矛手和弓箭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