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余集光伏发电站多余的电招人吗

&&&新闻热线:021-
阜南大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线讯据阜阳新闻网报道,这段时间,阜南县王化镇卢寨村的贫困农户卢文芳,一有时间就要到屋后的电表箱看一看屋顶的光伏板发了多少电。“太阳能发电板装好才3个多月,现在已经发了1100多度电,今年脱贫有希望了。”今年45岁的卢文芳笑着告诉记者。&nbsp&nbsp&nbsp&nbsp去年秋天,卢文芳家被确定为村里的低保贫困户,当地决定采取光伏扶贫的帮扶措施,帮助她在今年实现脱贫。紧接着,卢文芳按照个人贷款8000元、政府补贴8000元、企业捐赠8000元的筹资方式,在自家平房顶上建了3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并于今年3月6日并入国家电网。“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发15度电,按照每度电1块钱计算,一个月至少能收入400多元,一年下来就能增收5000多块钱。”卢文芳说。&nbsp&nbsp&nbsp&nbsp据了解,目前,像卢文芳这样采用光伏扶贫的贫困户,在卢寨村有72户,他们房顶上光伏发电装置发的电全部通过前期建设的王化卢寨台区380V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nbsp&nbsp&nbsp&nbsp不仅如此,今年春季,卢寨村还建设了60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集体经济也终于有了新的收入来源。采访当日,在距离村委会不足百米的一处旧宅基地看到,6排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拿出村集体土地,然后政府补贴16万元、县发改委对口帮扶16万元、企业捐赠16万元,建成了这个光伏发电站,并于今年3月份并网发电。”在卢寨村负责人卢浩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隐藏在太阳能发电板背后的一个电表箱,从当时显示的数据看,截至11时45分,当日累计发电165.9度,总发电量达到21549度。“2万多度电就是2万多块钱,对于卢寨村这样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贫困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卢浩告诉记者,村级电站发的电同样通过前期建设的输电线路输入国家电网,结算的依据就是太阳能发电板背后电表箱。“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来源,以后村里搞“一事一议”、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这些项目,都可以拿出来帮助那些没有脱贫的农户,同时也可以用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nbsp&nbsp&nbsp&nbsp同样是在王化镇,在距离卢寨村约3公里的张集、万沟、夹道三村交界处,一处占地1000多亩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即将并网发电。“从目前的建设进展来看,所有发电设备已经完毕,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近日就能并网发电。”阜南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佐健告诉记者,去年10月,苏州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阜南县政府签署了光伏扶贫PPP项目,决定在魍荨⒑橥12个乡镇率先建设5000个3千瓦户用扶贫光伏电站和30个60千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同时,企业还在王化镇境内投资8亿元建设10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座。&nbsp&nbsp&nbsp&nbsp阜南县有关同志表示,短短9个多月时间,5000个户用扶贫光伏电站和30个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均已并网发电,1座集中式光伏电站也即将并网发电,建设速度之快、工程效益之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期。同时,企业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每年还将为地方财政带来不小的贡献,对于加快阜南县扶贫攻坚步伐必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nbsp&nbsp&nbsp&nbsp“今年,我们又从省里争取到了4000个3千瓦户用扶贫光伏电站,覆盖全县28个乡镇的60个贫困村。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统一招投标阶段,预计9月底之前能够全部落实到位。”阜南县扶贫办负责人曾晓彬表示,按照合同约定,户用扶贫光伏电站每年收入不低于5000元,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而且这项收入将一直持续25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实施光伏扶贫的地方将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扶贫攻坚目标。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阜南大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
日 15:11 来源:中安在线
&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线讯据阜阳新闻网报道,这段时间,阜南县王化镇卢寨村的贫困农户卢文芳,一有时间就要到屋后的电表箱看一看屋顶的光伏板发了多少电。“太阳能发电板装好才3个多月,现在已经发了1100多度电,今年脱贫有希望了。”今年45岁的卢文芳笑着告诉记者。&nbsp&nbsp&nbsp&nbsp去年秋天,卢文芳家被确定为村里的低保贫困户,当地决定采取光伏扶贫的帮扶措施,帮助她在今年实现脱贫。紧接着,卢文芳按照个人贷款8000元、政府补贴8000元、企业捐赠8000元的筹资方式,在自家平房顶上建了3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并于今年3月6日并入国家电网。“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发15度电,按照每度电1块钱计算,一个月至少能收入400多元,一年下来就能增收5000多块钱。”卢文芳说。&nbsp&nbsp&nbsp&nbsp据了解,目前,像卢文芳这样采用光伏扶贫的贫困户,在卢寨村有72户,他们房顶上光伏发电装置发的电全部通过前期建设的王化卢寨台区380V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nbsp&nbsp&nbsp&nbsp不仅如此,今年春季,卢寨村还建设了60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集体经济也终于有了新的收入来源。采访当日,在距离村委会不足百米的一处旧宅基地看到,6排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拿出村集体土地,然后政府补贴16万元、县发改委对口帮扶16万元、企业捐赠16万元,建成了这个光伏发电站,并于今年3月份并网发电。”在卢寨村负责人卢浩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隐藏在太阳能发电板背后的一个电表箱,从当时显示的数据看,截至11时45分,当日累计发电165.9度,总发电量达到21549度。“2万多度电就是2万多块钱,对于卢寨村这样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贫困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卢浩告诉记者,村级电站发的电同样通过前期建设的输电线路输入国家电网,结算的依据就是太阳能发电板背后电表箱。“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来源,以后村里搞“一事一议”、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这些项目,都可以拿出来帮助那些没有脱贫的农户,同时也可以用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nbsp&nbsp&nbsp&nbsp同样是在王化镇,在距离卢寨村约3公里的张集、万沟、夹道三村交界处,一处占地1000多亩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即将并网发电。“从目前的建设进展来看,所有发电设备已经完毕,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近日就能并网发电。”阜南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佐健告诉记者,去年10月,苏州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阜南县政府签署了光伏扶贫PPP项目,决定在魍荨⒑橥12个乡镇率先建设5000个3千瓦户用扶贫光伏电站和30个60千瓦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同时,企业还在王化镇境内投资8亿元建设100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座。&nbsp&nbsp&nbsp&nbsp阜南县有关同志表示,短短9个多月时间,5000个户用扶贫光伏电站和30个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均已并网发电,1座集中式光伏电站也即将并网发电,建设速度之快、工程效益之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期。同时,企业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每年还将为地方财政带来不小的贡献,对于加快阜南县扶贫攻坚步伐必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nbsp&nbsp&nbsp&nbsp“今年,我们又从省里争取到了4000个3千瓦户用扶贫光伏电站,覆盖全县28个乡镇的60个贫困村。目前,项目已经进入统一招投标阶段,预计9月底之前能够全部落实到位。”阜南县扶贫办负责人曾晓彬表示,按照合同约定,户用扶贫光伏电站每年收入不低于5000元,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而且这项收入将一直持续25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实施光伏扶贫的地方将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的扶贫攻坚目标。临泉县人民政府为您服务!
阜阳计划光伏帮扶万余贫困户
文章来源:阜阳市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161
&&& 今年该市将继续实施光伏扶贫,以光伏发电稳定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家庭收入,全年计划建设211个村级光伏电站、10800个户用光伏电站。
&&& 去年,该市启动光伏扶贫,重点支持无资源、无劳动力、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增加贫困户和贫困村收入。按照《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光伏扶贫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8个县市区对77500户贫困户、258个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实现受益贫困户家庭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左右。
&&& 2015年,全市光伏扶贫项目安排实施98个村级电站、11002个户用电站。据统计,这些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有61个村级电站、8314个户用电站已并网发电;34个村级电站、1790个户用电站已完成安装,正在办理有关手续,加快并网;另有3个村级电站、898个户用电站在建。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工作,力争尽快建成并网发电。
&&&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今年该市计划再建设211个村级光伏电站、10800个户用光伏电站,其中阜南、颍上、太和等县实施规模较大,阜南县计划建设60个村级光伏电站、4000个户用光伏电站。目前,部分县市区今年实施项目已完成招标,不久将开工建设。除省安排计划外,各地还将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在计划外实施一批光伏扶贫项目,预计今年全市将实际实施261个村级光伏电站、23904个户用电站。
&&& 光伏项目投资不小,资金从哪里来?据介绍,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每户投资2.4万元,采取省级补助、市县配套和贫困户自筹各1/3的办法筹资。其中,省级财政负担8000元,市县一级分摊8000元,剩下的部分由贫困户承担。实际上,光伏项目经过招投标后,每户建设成本有所降低,贫困户自身承担的部分也可通过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和社会帮扶等途径解决。
上一篇:[ 05-10 ]
下一篇:[ 05-11 ]中国储能网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位于阜南县公桥乡偏西的罗郢村,是该县9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之一,如今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该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光伏电站&站上&了屋顶,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阳光收入,还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突破,也节约了土地资源,可谓一举多得。&草长莺飞的季节,罗郢村第一书记张展带着记者去看村里新建起来的光伏电站。
&屋顶架起了家庭光伏电站,一天能发10元钱的电,每个月都有三四百元的稳定收入。村里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俺家参观取经,也想建一个。&村民李广玉老人笑逐颜开地说。从去年4月10日并入电网开始发电,李广玉家成了全村首批光伏扶贫的受益者。
李广玉老人年过六旬,儿子早逝,他又生了一场大病,家中一贫如洗。在他家的屋顶上,架满了光伏电池板,12片深蓝色的&铠甲&排列成阵,迎着正午的阳光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表液晶屏上,显示已经累计发电2552千瓦时。&这几天太阳好,俺家的电站每天能发十五六度电。直接卖给电网,一度电一块钱。&李广玉说,目前已经增收两千多元。
罗郢村地理位置偏远,土壤贫瘠,贫困面广、贫困程度较深,全村共有1141户、6036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到257户、869人。&罗郢村是省发改委的对口扶贫点,去年省能源局帮助村里建设了17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项目,这也是全县首个村级光伏电站,随着该项目的建成,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张展说。
记者爬上公桥职高的顶楼,但见三百多平方米的屋顶上,布满了一块块多晶硅电池组件,接入就近的交流配电柜。&这个村级光伏电站总投资137万元,工程装机容量170千瓦,从去年8月7日建成并网发电,截至去年底,发电量近6万度,直接经济效益达6万元。&张展说,项目产生效益后,不仅解决了秸秆禁烧、救济解决贫困户等实际问题,还拓宽了全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据了解,去年底,罗郢村用光伏发电产生的效益投资3万多元,购买种苗、化肥,探索进行中药材白术的种植,迈出了特色种植业的新路。
&采用PPP模式运作光伏扶贫项目是一大亮点,也给解决项目融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阜南县发改委主任乔印勤说,阜南县是2015年全国30个光伏扶贫试点县之一,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县里实施了光伏扶贫PPP项目。&项目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公开招标,苏州协鑫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标。协鑫公司对阜南捐赠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扶贫光伏电站,承担十年免费运行维护,并配套建设100MW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受益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以上。&
相关阅读:
【该信息共被浏览了232次】 【】 【】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 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 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 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您当前的位置:
阜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阜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阜南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着力跨越、努力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关键阶段,是我们充分发挥发展奠定的初步平台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共阜南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阜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和行动纲领。《纲要》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抓住并用好重要机遇期,推进阜南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大开放&战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经济总量跨上新平台,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大幅提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工业强县战略顺利实施,工业经济快速起步,成功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县的工业化道路。&十一五&时期,是蓄能聚势、加快发展的五年,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的五年,是内增信心、外塑形象的五年。五年的不懈奋斗,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县域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25元,年均增长12.8%;财政收入3.26亿元,年均增长20.6%;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年均增长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年均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3140元,年均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由43.1:19.3:37.6,调整为38:29:33。
(二)工业经济迅猛推进,园区建设蓬勃兴起
&十一五&时期是阜南历史上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突破四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起跳,初步摸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县的工业化道路。规模工业企业从2005年的37家增加到2010年的144家,规模工业产值从7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加值从2亿元增加到13.1亿元,年均分别递增46.9%、39.7%。初步形成了林木产品、纺织服装、卫浴洁具、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机电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建设突飞猛进,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一期5.23平方公里实现&五通一平&,二期8.85平方公里内的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完成,1.2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入园企业达到136家,协议利用外资60.3亿元。同时,黄岗、曹集、会龙、中岗等乡镇工业功能区规划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已初步形成&一园多区、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强力引擎。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布局日趋合理
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交通、教育、园林、给排水、环卫、燃气等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2.8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2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13万人增加到22.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5.8%。规划建设了城市新区。实施了路网建设、园林绿化、污水处理、沟河塘治理和美化亮化工程,城区新修道路26条、改造道路12条,新增城市绿地8.7万平方米,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并配套污水管网35公里。实施了银达御景园、现代商贸城、欧陆花园、世纪家园、尚鼎国际等一批商住小区建设。启动实施了体育主题公园、富陂大道和三塔北路改造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庄布点规划和建设试点工作有序实施。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4.1%;粮食总产量86.5万吨,较&十五&末增加21.8万吨;粮经作物面积比例达到3:1;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升至63%;农机化率达80%;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达60多万亩;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阜南荣获&中国柳编之乡&称号,并获批&中国农业(林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县&、&全省林业产业十强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五年来共治理耕地21.8万亩,建成大中型桥梁259座,新建灌溉站12座,滚水坝7座及一批小涵桥。
(五)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建设的&第一抓手&,大力开展领导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会展招商、专业招商,着力打造投资环境,荣获&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10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提升了阜南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沪千、杉杉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先后入驻。五年来,全县招商引资总额达到79.2亿元,年均增长45.7%;完成出口总额1亿美元,年均增长54.7%。
(六)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6亿元,年均增长38.8%,投资率由2005年的22.4%提高到58.9%。&十一五&期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49个,总投资233亿元,其中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47个,列入市&6611&工程重点项目164个。实施了临淮岗北副坝工程、蒙河治理、洪汝河治理、中岗大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土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建设914.2公里,改建县乡道路66.6公里、危桥711座。
(七)商贸流通日益活跃,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
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建成新百购物、皖北建材、黄岗柳编、皖西北物流大市场等大中型商贸物流基地。餐饮服务业品位不断提高,中介、保险、金融、物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功能持续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加快,2005年以来,共建设乡村农家店486家,综合配送中心2个。家电、摩托车、汽车下乡工程顺利实施。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2010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亿元,贷款余额36亿元。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经营。
(八)民生民享得到保障,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五年来全县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0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得到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征缴,被征地农民社保工作扎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标准逐年提高。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和住房保障工程等扎实实施。积极实施省政府部署的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6.4亿元,150万城乡居民受益。城市居民人均住房由2005年的21平方米扩大到2010年的3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由21.2平方米扩大到25.4平方米。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2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0元,年均分别增长14.3%和13.7%。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阜南建设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126.1%,新建校舍29.3万平方米,改造危房20.5万平方米,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0%。新建城区公办学校5所,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所、示范职业高中2所,补充教师2251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家,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0所,村卫生室288个。建立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工作连续三年荣获省先进。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共申请专利286件,获得省认定科技成果38件。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共建成农家书屋130家,乡镇综合文化站8家,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文化先进县&。计生、体育、广电、民族宗教、工青妇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尽管&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严重滞后仍是当前阜南最大的县情和最突出的矛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和质量远不能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牵动力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力还较弱。三是城市品位和档次不高,基础设施不配套,建设秩序不规范,特别是全社会的规划意识淡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镇规划的执行和城镇建设的进程。四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模式依然居主导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较缓。五是社会各类矛盾和各种遗留问题相互交织,信访维稳任务艰巨,全社会守法观念亟需加强,依法治县任重道远。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了阜南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阜南的发展呈现出以下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增长进一步提速,经济发展将进入加速推进的快车道。二是投资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三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可支配购买力不断增强。四是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现代物流、旅游、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将不断涌现。五是绿色增长紧迫性增强,环境硬性约束逐年强化。六是和谐发展要求更高。
未来五年,阜南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国际国内经济稳步向好,国家依然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特别是扩大内需政策继续深入实施,对地处内陆中部的阜南将起到重要的经济拉动作用;二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部转移,沿江、沿淮将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布局的主轴;三是省委省政府重视皖北、主攻皖北的力度空前,加快振兴皖北成为省里的重大战略,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对沿淮地区将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四是我县经济社会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蓄积了强大的能量和后劲,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起步和稳步推进,全县经济迅猛发展、成效卓著,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连跨新台阶,为加速发展构筑了坚实基础,跨越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五是&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在王家坝精神的激励下,全县人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干部作风不断好转,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愿望更加强烈,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但同时,阜南未来发展也面临一系列压力挑战:一是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周边县市发展势头强劲,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形势咄咄逼人。三是要素约束趋紧。&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更加严厉的土地政策,环境容量偏小对工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将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而进一步显现。四是节能减排压力逐年增大。我县资源类产业比重较高,社会低碳意识淡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绿色增长压力。五是抗灾减灾任务繁重。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未来发展增加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六是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将不断涌现,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叠加,和谐稳定的压力将不断增大。
综合来看,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工业化推进的跨越期、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强于压力,只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顺势作为、奋发进取,完全可以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发展。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形势的分析,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速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工业为主导,以城镇为载体,以农业为基础,以招商为抓手,以项目为支撑,以和谐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大开放与和谐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在&扩投入、快增长、促创新、惠民生&等方面实施攻坚突破,全面提升经济的规模和水平,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和谐发展,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及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同时,实事求是地立足阜南县情及阶段性特征,时刻牢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突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超常规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迅速提升、经济规模的扩张膨胀,尽快缩小与全省、全市和周边县市的差距。
&&坚持&双轮驱动&。牢固树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理念,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城镇人口与产业同步扩张,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共进、互动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辟广阔路径、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开放创新。&十二五&阜南将进入大开放时代,开放合作将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加速融入国内、省内经济大循环,把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坚持共建共享。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总体要求,把改善民生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通过民生的切实改善,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发展,彰显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三)重大战略
&&工业化战略。继续坚持&工业强县&主战略不动摇,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努力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带动力。继续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区,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步伐,把园区和功能区进一步打造成为阜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增长极。
&&城镇化战略。集中力量实施城市建设新突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淮上工贸园林新城和豫皖交界明星县城,强化县城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快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集聚,加速提升城镇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大开放战略。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第一抓手,以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贸易为辅助手段,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县内、县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切实增强县域经济的外向度和竞争力。
&&和谐发展战略。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绿色发展,完善节约能源、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强化社会保障,持续改善民生。坚持依法治县,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建设平安阜南,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县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指标增速要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逐步缩小与全省、全市和周边县市的差距。三次产业的比例基本趋于合理,人均水平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经济增长。&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价计算达到175亿元,年均增长14%,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00元,年均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年均增长35%;财政收入10亿元,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9:44.4:32.7。
&&城乡发展。&十二五&末县城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长到3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3%,初步建成淮上工贸园林新城和豫皖交界明星县城。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合作。全面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和黄淮海经济合作和与合肥肥东县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成果更丰富,招商引资成绩更突出。力争&十二五&期间利用县外资金3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出口总额4亿美元,年均增长25%以上。
&&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重点减排、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农村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十二五&末在岗职工工资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45元,年均增长14%;贫困人口减少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社会建设。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感普遍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三、加速实施工业化战略,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
国民经济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工业化程度迅速提升的关键阶段,必须抢抓机遇、乘势快上,着力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完成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工业化初级阶段跨越的各项发展任务。
(一)全力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
科学制定并全力实施&工业倍增五年计划&,力争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五年翻两番。以壮大规模为主线,以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为手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中,着力打造皖北地区具有较强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新兴工业县。重点围绕林木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卫浴洁具、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机电制造六大支柱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大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努力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以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带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258亿元、65亿元,分别年均增长40%、35%。实现工业上交税金6亿元,新增年纳税超1000万元企业10个,工业化率达38.5%。
(二)强化&一园多区&工业发展格局
加快阜南工业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势工业产业升级,巩固发展&一园多区、多点支撑&的工业格局。继续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区,拓展空间,完善设施,优化布局,强化功能,使之能够承载大规模、高强度的产业转移,建成具有较强吸纳力、辐射力、竞争力的明星产业园区,力争&十二五&末,入园企业总数达到400家以上,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财税收入5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吸纳劳动力就业5万人。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大规划、大框架、大投入的要求,将园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使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集聚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全面完成园区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实现&五通一平&。加快路网、水系建设和改造,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打造绿化、园艺、灯光、雕塑&四位一体&的园区景观,提升园区功能和品位。筹建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1.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并建成经济效益好、承载能力强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原有基础上,规划建设锁具产业园、精密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和物流园。构筑四通八达的园区交通网络,实现园区南北东西贯通,并与阜新高速连接。通过优化布局,完善配套,提高综合利用率,促进园区从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化发展转变。
---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全力发挥比较优势、产业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产业特色化,培育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千方百计增强园区的发展活力和吸引力。要严把项目质量关,做到高标准建设。对优势项目,不受投资规模限制,一般性项目原则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要在3000万元以上。着力提升投入产出比。更加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利税、高成长性项目,提高园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强化产业配套。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六大支柱产业核心企业相配套的产业,加速支柱产业快速裂变扩张,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不失时机地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科学合理用地,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适应产业升级、集聚、配套的需要,进园项目必须按照园区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建设,提倡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盘活力度,严格控制可利用土地。健全企业用工机制,加快职教中心建设,健全适应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督促企业按政策提高员工待遇,确保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园区文化建设,实现园区经济与园区文化同步发展,打造园区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
---加速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加快黄岗、曹集、中岗、会龙、田集、三塔、张寨、鹿城、龙王等乡镇功能区建设步伐,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完善配套功能,促进产业集聚。黄岗工业功能区要充分利用&柳编功能区&享受省级工业园区待遇的优势,大力发展柳编加工业;会龙和中岗工业功能区要依托农副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和清真食品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乡镇工业功能区。
(三)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
进一步壮大林木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卫浴洁具、食品加工、精细化工、机电制造六大支柱产业,通过扩大投入、技术改造、协作配套,迅速扩张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实力,培育壮大成为支柱产业和财源产业。到&十二五&末,力争六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200亿元。
&&林木产品加工业:围绕阜南活立木蓄积量达190万立方的资源优势和&中国柳编之乡&影响力,提高林木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做大做长林产品产业链条,提高新产品附加值。以沪千木业、大亚集团、双乔木业、中华铅笔、鹏程文教、光辉文教等企业为龙头,以全县百家木材加工企业为支撑,巩固发展中高密度板材加工,形成林业种植、板材加工、家具生产、文具制造、废料利用等产业配套、链条完整的板材加工企业集群,打造&安徽板材产业集聚基地&。以8万亩杞柳基地为基础,以70家柳编企业为支撑,通过扩大杞柳种植面积,壮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国外市场占有率。到2015年,林木综合利用率达95%,林木产品加工业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
&&纺织服装业:立足杉杉集团、宏南色纺、荣泰制衣、东久服装、皓辉印染、森仕服装、恒畅纺织、华隆化纤等重点企业,依托人力资源大县优势,重点培育品牌和配套产业链,形成纺纱、织布、印染、制衣、销售、物流&一条龙&的生产方式,打造&安徽服装产业生产基地&。到2015年,纺织服装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安置就业3万人左右。
&&卫浴洁具制造业:立足雪雨洁具、亚林洁具、大鹏洁具等卫浴洁具及配套生产企业,着力提升卫浴洁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一批卫浴洁具生产骨干企业,引进更多卫浴企业加盟入驻,强化洁具产业园企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打造&全省优质洁具产品生产示范区&。到2015年,卫浴洁具制造业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食品加工业:发挥江淮粮仓优势,依托龙虎尊酒业、王家坝酒业、百事嘉、郑利园、四季旺、鹿泉油脂、郜台板鸭、金铃工贸、三泰面粉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巩固壮大白酒酿造、方便食品、粮油加工、绿色食品等原料基地建设,大力提高资源就地转化能力,努力实现由农产品种养殖大县向食品加工强县的转变。到2015年,食品加工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精细化工制造业: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中心,以新天化工、合成化工、明环化工、绿原化工、富林精细化工、弘安消毒液、富鑫化工等企业为基础,引进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改步伐,实现化工企业之间以及相关产业之间产品相互配套、资源相互利用。到2015年,精细化工制造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机电制造业:围绕锁具产业园、精密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建设,依托万航汽配、伟晔机械、申通机械、梅花锁具、杰尔斯工贸、金博锅炉、恒达五金、方圣电子、美琳电子、陆发微电机等机械、电子企业,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机械零配件制造业、锁具制造业、锅炉制造业等,加强与大企业集团的配套协作,发挥大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实现机电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有质的飞跃,到2015年,机电制造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四)提升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照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低碳化的导向,优化工业结构,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支柱行业的&领头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提高配套能力,促进集群发展。确保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数达300家,培育6个超20亿元的产业集群和20个超亿元企业。
---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坚持&引进吸纳&和&培育孵化&并重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和完善化工、林木、洁具、机电制造等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改项目,加快企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争五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以上。全面推动和鼓励企业申请ISO质量体系认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联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促进&两化&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广重点行业、重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先进经验,在亿元企业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在规模以上企业逐步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鼓励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工程,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促进产品营销、搜集市场信息、扩大招商引资。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产品创新、品牌创建的指导与服务,打造阜南工业发展的名片。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对名牌产品、知名产品生产企业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安徽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在信贷、技改、科技、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争五年培育和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各5个以上。
四、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强化&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加速推进城镇化,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集镇为依托,梯度发展、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化互动格局。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打造工贸园林新城市,提升城镇化的水平
把城市建设作为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实施城市大开发、大建设,努力把阜南县城建设成为体量大、功能强、品位高、辐射广、宜居宜业的淮上工贸园林新城和豫皖交界明星县城,大幅提升城市对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承载力、带动力。到2015年,城区框架拉大到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33万人。
&&完善城市规划。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全面修订和编制环卫、园林、给排水、交通、卫生、教育、市场、燃气、广告等专项规划。全面编制禁建区、棚户区、新城区及主要区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区控规的全覆盖。加强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强化城市规划的刚性和约束性,依法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法制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拉开城市框架。着眼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的需求,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扩张城市的体量和容量。坚持城区&北进东拓、南优西控&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重点扩展、建设城市新区,启动城北新区(省道328以北、京九铁路以南)、城东新区(鹿城路以东)和城西双龙桥生态园林新区的规划建设。
&&增强城市功能。加强以水、电、路、气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城市畅通工程。拓展完善城市路网,形成奇泉路(北环)、王家坝路(东环)、贺胜路(南环)、京九路(西环)相连接的外环路网,建设高速路出入口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城北新区、城东新区道路19条;延伸老城区道路6条,拓宽道路4条,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城市路网。积极发展城市交通,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方便市民出行。二是实施供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城南水厂和城北水厂。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加快对新老城区供水管网、污水管网的改造,确保&十二五&末城区人口的安全饮水。全面配套城区排水工程,实现老城区污水截留全覆盖,新区全面实行雨污分流。三是实施环卫工程。规划建设合理高效的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发电厂,配套垃圾运输转运车辆,建立环境清扫保洁制度和农村垃圾处理机制。新增公厕48座,垃圾中转站12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厂1个,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四是实施供气工程。编制和完善燃气规划,加快城区供气管网建设。新城区中的新建居民区全部铺设燃气管网。
&&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县城高标准、高品位开发建设。高档次规划沿富陂大道、老城区改造道路和新区主要道路两侧街区,加大土地收储力度,优化沿线街景设计,建设环境好、品位高、景观美的商业走廊和高档小区。以居民住宅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普通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建设规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鼓励高层建设,规划建设高层、小高层楼房100座。拓展城市地下空间,结合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城市地下通道、地下商场。实施高标准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园林式学校、工厂和单位。加快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合理布局、规划实施社区旧村庄改造,扩充老城区绿化美化空间,逐步解决老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拥塞问题。规划建设新城区、改造旧城区农贸市场。实施&活水&亲水&工程,贯通城区7条河道水系,打造滨河景观绿带,建设4个公园和6个绿地游园,形成遍布城区的休闲景点和绿色廊道,塑造皖北水乡的生态阜南。2015年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绿地率达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坚持建管并举,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增加投入,加强城市管理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违章建设查处和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清理整治城区建设秩序、交通秩序、环卫秩序和经营秩序,彻底整治脏、乱、差,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城市整洁度和文明度。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城镇化的基础
&&突出重点,发展农村集镇。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深化完善集镇、村庄和工业功能区规划,加强扩权镇、中心镇、示范镇等一类乡镇集镇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加快重点镇建设力度,做大做强沿328和202省道集镇。建设和完善集镇道路、电力、电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集镇整体开发,增强城镇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的能力。
&&以点带面,建设示范村庄。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新农村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小康农宅建设。重点在省道沿线培育一批&村庄建设示范村&。加强乡村道路、供排水、沼气、电讯工程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十二五&末,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25平方米提升到30平方米。
&&美化净化,改造农村环境。推进村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四化&工程。对省道沿线集镇进行系统治理,改善公路环境和村镇环境质量。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碧水工程。配套建设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治理&脏、乱、差&,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三)推进基础设施新建设,增强城镇化的支撑
&&健全交通体系。着力构建支撑和保障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交通体系。抓好粮食物流大市场项目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建设;主动服务、积极配合完成阜新高速公路阜南段、阜南至淮滨高速公路及阜南至阜阳高等级快速通道建设;巩固发展淮河航运,实现&公、铁、水&联运。实施并完成阜阳至曹集、阜南至中岗、阜南至陶老、三塔至欧庙等公路建设,扩建、改建阜南至淮滨、阜南至南照等公路建设,形成县境内外公路大循环、乡镇村之间公路小循环的路网结构。建立健全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管护体系,新建改建及养护公路2500公里,改建危桥462座,新建桥梁137座。到2015年底行政村(居)通车率100%;农村公路达到3600公里;路面铺装率达95%;90%以上县道达三级以上标准,乡道达四级以上标准。
&&强化电力保障。推进城乡电网适当超前发展,扩大供电能力。新建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5座35千伏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45万千伏安。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变电容量不足、变电站布点少的问题。
&&加强水利建设。抢抓新一轮治淮工程机遇,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加强界南河等中小河治理,加大洪、蒙、谷、润、陶洼地治理力度,实施蒙河拓浚工程,完成大中小沟疏浚,健全完善水利设施体系。实施防洪保安工程,整治河道,加固堤防,修建蒙洼防汛撤退道路77.6公里,洪洼防汛撤退道路47.l公里。
&&完善通信设施。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合理布局和同步建设,推进移动TD-SCDMA、联通WCDMA、电信CDMA2000-EVDO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应用普及,建立高效、快捷、绿色的信息通道。
(四)构建城乡一体新机制,强化城镇化的保障
抓好城镇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的衔接,实现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统一规划和一体建设,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市资本技术向农村扩散。积极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在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保障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用地。发挥县城和集镇在吸纳人口、集聚产业、创造就业方面的聚合功能,消除就业、社保、户籍、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障碍,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农民和返乡创业人员入城进镇。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统一开放、相互衔接的社保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社区生产生活服务、社区平安服务和社区文化服务。
五、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推动从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的演进
从统筹城乡发展、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的高度,重视和发展农业。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推进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实施集约经营,提高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以农促工。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45元,年均增长14%。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固农业大县地位
&&发展粮食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抓住我县被列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机遇,实施35万亩玉米振兴计划和10万亩水稻提升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推广优质、抗病、高产粮食品种,提高统一供种率和良种覆盖率,推进粮食生产优质化、产业化经营。十二五期间,建立沿省道两侧的200万亩中北部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沿洪淮河及蒙洼蓄洪区的南部2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30万亩,粮食总产达100万吨,水稻、小麦、玉米优质率均达到70%以上。
&&发展畜牧水产,提高畜牧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坚持把畜牧养殖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建立沿省道328、202两线辐射苗集、焦陂、张寨、三塔、田集、鹿城、龙王、地城等乡镇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牛、山羊、蛋鸡等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县出栏生猪110万头、肉牛10万头、山羊40万只,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建立沿淮河、洪河、谷河、润河、陶孜河、界南河沿线乡镇的水禽生产集中区,生产优质鹅鸭220万只。发展渔业生产,促进洪河、润河、界南河等内河及沟塘水面资源增值,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
&&发展林业生产,为林木加工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发挥&中国农业(林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县&、&全省林业发展十强县&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型防护林比例,推进混交林、生态林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优化林粮、林菜、林禽、林菌模式,提高林下产出效益。新增造林5万亩,改造低产林5万亩,现有林培育1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50万亩,完成沿路、沿河、沿渠500公里绿色长廊建设。到2015年,有林地面积达到75万亩,森林覆盖率28.3%,林业总产值30亿元。
&&发展特色种植,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以特色、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依托,培育建立辣椒、瓜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扩大深冬菜、时差菜、精特菜种植面积,沿西部乡镇建立5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抓好王家坝毛豆、方集花生、田集萝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培育商品菜品牌6个。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在赵集、田集等中部乡镇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积极引进新品种,开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构建产供销一条龙的食用菌生产格局。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培育品牌,推进科技创新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阜南柳编集团、沪千、大亚、双鹿、天食面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特色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培育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1亿元以上的5家。以百事嘉食品、郜台板鸭、王家坝板鸭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抓好肉类、蛋类深加工。以会龙辣椒、田集食用菌等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5个,创省级名牌3个,主要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35%以上。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措施,支持并扶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基层干部等牵头创办协会及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建设A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
&& &&&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投放品综合整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三项制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农资市场。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产品。
&&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促进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普及。建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示范片。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引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走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道路。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乡村基层农机服务网络。优化农机资源,培育扶持农机大户。积极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到&十二五&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5万千瓦,农机化率达85%。
&&推广应用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科教兴农以及科技入户、科普惠农、农业良种工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节水节肥、无污染等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户。实施示范化工程,建成县级农业产业区3个以上,乡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0个以上,科技示范户10000户以上。
(三)健全和强化支农保护体系,提高农业发展的保障水平
&&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集中更多的财政、金融和社会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吸附和杠杆作用,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筛选如柳编产业、蔬菜及食用菌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辐射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技改扩产支持、规模种养基地建设补贴等方式进行扶持。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低洼地治理力度,推进节制闸、排灌站、排涝沟、抽水站等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推广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新筑老站灌区防渗渠18万米;更新改造6座中型节制闸、110座小型节制闸,更新维修4座橡胶坝;新建7座排涝站、68座抽水站,新打机井l673眼,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96.3万亩。
&&优化农村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引导科研单位和社会力量向农业服务领域延伸,鼓励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开展代耕代管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经营、动物诊疗等服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规范动物卫生行政许可,完善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报检制度和卫生监督机制。到2015年,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20%。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强农机农技培训、农技推广,推广农技人员联企业、联基地、联大户制度,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劳务输出体系建设,加快就业培训和就业市场建设,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强农业信息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县乡两级信息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向村级、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延伸,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内外交流,定期组织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博览会、广交会等,扩大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
六、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水平
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培育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文化理念、体制机制,坚持开放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阜南加速崛起。
(一)提升招商水平,全力承接产业转移
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眼界、更广的胸怀迎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高潮,强化招商引资&第一抓手&地位,把阜南打造成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的优选区,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高点。一要靠科学规划招商。在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转移趋势的大背景下,审时度势、科学规划招商引资工作,合理确定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用力方向、战略重点、承接方式和策略手段。突出工业招商,通过招商壮大工业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实施东向战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辐射。科学编排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客商库,提高招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要靠资源优势招商。叫响&中国柳编之乡&、劳动力资源大县、粮食生产大县、林业大县等品牌,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三要靠产业配套招商。立足现有的支柱产业,增强其承接转移的产业配套能力。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园、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形式的战略投资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层次。四要靠投资环境招商。推介阜南&中国农业(林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县&、&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投资潜力城市&、&2010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等名片,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五要靠健全机制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对有功人员实行重奖。坚持行之有效的领导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会展招商、亲情招商、专业招商,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六要靠创新精神招商。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的转变,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产业升级。敢于&招大引强&,高标准定位,瞄准行业龙头、高端人才、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让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落地生根,培育引导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扩大对外贸易,提升经济外向度
加强对柳编、纺织服装、洁具、脱水蔬菜等出口加工企业的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建立外贸出口通道,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加强柳编产业集群、洁具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三大出口基地建设,加大出口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和出口品牌培育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出口竞争力。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外贸出口企业,扶持出口企业参与国际性展会,扩大新兴市场份额。引导企业和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五年期间,力争新增对外贸易登记备案企业30家。
(三)活跃商贸流通,提高消费需求。
以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满足居民生活消费需求为目标,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农村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努力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一、繁荣商贸物流业。加快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继续实施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程。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壮大物流业规模,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新建大中型物流中心5个以上。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二、拓展金融服务业。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等地方金融机构组建,引进外资和县外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和融资,多形式开展银企合作,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民间商业性担保机构。三、推进中介服务业。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以中介服务组织为载体,着力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信息提供、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加快培育完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发展家政、维修、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养老托幼、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业。四、培育开发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重点实施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及抗洪纪念馆、吕蒙公园、息园和田集旅游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建设,筹建集营销、会展、工艺展示等于一体的黄岗柳编艺术园,逐步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好国家收入分配机制、财税金融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等改革政策的落实。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国有资产向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集中,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培育多元化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经济向集约化方向转变。有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规范行政秩序。积极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整合政府用于投资的存量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源。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等项改革。
(五)繁荣要素市场,提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
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等地方金融机构组建步伐,大力引进外资和县外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支持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规范土地市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完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网上人力市场,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切实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六)发展非公经济,推进全民创业
建立和完善平等竞争的体制机制,降低非公企业创业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和金融服务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在融资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和融资,增强投资拉动的可持续性。
七、着力实施和谐发展战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
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增进百姓福祉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一)不断促进绿色发展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相适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促进代际公平和永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以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以生态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在家庭、企业、园区、行业和社会等层面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完成我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的任务。重点提升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平台,完善四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五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项目引进,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鼓励应用节水、节肥、免耕、低毒农药等农业新技术,推广沼气工程和多重能量转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
&&加强耕地保护。增强全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推动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农民向县城和集镇集中。抓好土地复垦整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保障建设用地。到2015年,耕地总量保持在10.7万公顷。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大对水、大气、工业&三废&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推进规划环境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把握好产业选择,防止&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盲目上马,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强化节能减排。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和太阳能利用体系,推进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强化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统计分析、监测预警、评价考核。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省市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等节能减排指标。
&&推进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强化队伍、装备、设施建设,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健全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完善和落实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及安全生产监管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全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亿元GDP死亡率下降到0.36以下。
(二)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推进科技进步。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学技术普及,确保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落实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初步建立以就业、创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到2015年,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新建城区公办学校10所,完成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创建1个国家级示范高中、2个省级示范高中、2个国家级示范职高、2个省级示范职高、2个省级示范初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全县城区幼儿入园率达到96%以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高中阶段升学率达85%。
&&繁荣文化事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做好申遗工作。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大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县体育主题公园并投入多元化经营,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大众传媒健康发展,规划建设广播影视中心大楼。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城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
&&促进卫生事业。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形成县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抓好县疾控培训实验楼、县医院综合门诊楼、县中医院新建、县妇幼保健所新建等重点项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村卫生室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提升计生事业。扎实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进一步落实利益导向机制和&村为主&工作机制,全县总人口控制在172万人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三)切实保障民生民享
&&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帮扶、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高度重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和权益保障,建成残疾人就业培训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逐步将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认真开展&双拥&工作,落实优抚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让困难群众有房住。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以&整村推进&为主题,推进产业化扶贫攻坚,重点落实140个行政村的脱贫任务。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
&&扩大社会就业。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就业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开拓劳务市场,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引导帮助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
&&实施民生工程。按照省政府部署,扎实实施民生工程,及时足额筹集配套资金。完善工程类项目实施和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公开招标、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制度。强化资金管理,杜绝截留、挤占、挪用民生工程资金现象,保障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发放类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工程类项目按质按量完工,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惠及城乡居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县理念,积极推进法治阜南建设,整治和规范社会秩序。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大普法和法制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理念。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大力整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完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舆论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十二五&规划纲要
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阜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推进科学发展、加速阜南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把握住这个&黄金五年&,树立阜南&开放、创新、崛起&的新形象,必须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巩固支撑、优化环境,完善监督、强化考核,扎实推进规划的有序、有力实施。
第一,强化思想保障
教育和引导广大干群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开放意识,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二五&规划上来,把干劲凝聚到落实规划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汇集到谋划阜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来,增强服从规划、执行规划、服务规划、支持规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阜南发展的思想障碍、体制壁垒,引领跨越崛起的源头活水。大力弘扬伟大的&王家坝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斗志、鼓舞士气、坚定信心,真正把&王家坝精神&转化为推进阜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强化机制保障
&&组织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并有效组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围绕规划目标,及时制定并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对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工作指标,分门别类量化、细化到部门和单位。按照规划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加强分工合作,凝聚推进规划落实的强大合力,为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调度评估机制。建立对纲要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检查评估制度,对增长速度、就业水平、物价水平、财政安全、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适时实施跟踪分析、评估。根据上级政策、发展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方案的方向和力度,以保证重点领域、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健全领导、群众、专家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论证制度,推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制度。
&&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有利于推进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奖惩机制。坚持阶段性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例行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严格运用考核结果,对执行规划、落实规划、完成规划的有功单位、人员坚持重奖到位;对漠视规划、贻误时机,导致规划落实不力的,坚决实施责任追究。
第三,强化项目保障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并精心组织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做到&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瞄准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导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进入国家或省、市&十二五&规划以及省&861计划&、市&6611&工程的盘子,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影响全局、支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第四,强化要素保障
&&人才保障。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本培育、发掘、引进。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培育大批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形成大批人才智慧涌流、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
&&投入保障。积极整合行政资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对关系长远发展、市场难以有效配置资源的牵动性项目和重大领域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投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公共投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强化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引领和拉动作用,放大财政资金的效能。建立工业发展基金,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力度。
&&土地保障。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合理使用建设用地计划。进一步加大农村荒宅、荒滩、荒地改造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力度,增加土地有效供给,优先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用地,确保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第五,强化环境保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打造规范、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方面的制度措施,营造平等互利、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大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干预中小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环境的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六,强化法制保障
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规划意识,提高按法办事、依规划办事的自觉性和约束力,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扬民主,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对&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奋力赶超的机遇期,也是我县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县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业余足球队招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