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梅花的句子大和尚的句子

《无心法师》经典语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无心法师》经典语录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 佛弟子文库┊┊┊┊┊┊┊┊┊┊┊┊┊┊┊┊┊┊┊┊┊┊┊┊┊┊┊┊
广钦老和尚100句行持语录
1、我们修行主要是专心于佛号,心心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心则渐入西方境。
2、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强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听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3、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4、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5、娑婆世界是我们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实,如戏梦一场,到头总是空,不要贪恋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万缘,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是我们的故乡。
6、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
7、我们现在虽然出家,但是仍带有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劫数。怨亲债主,这些都会来讨,我们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关一关地打破。
8、参我们对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别,不起烦恼,得无烦恼心、无挂碍心,是心参。
9、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
10、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判别人,自己岂不也与他人同一类?
11、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12、念佛是最简便的,不像持咒还须费脑筋,无论做什么事,心内默念佛号,有念像没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13、只有那些不开化、不明理的人,才会把不实在、没有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
14、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15、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身也是半斤八两。
16、你看看过去祖师们的书,那些祖师并没有走,他们还在对我们说法。
17、在俗家,我们是享受惯了,受骄纵惯了,什么事情都受不得委屈,总是固执自己的意思,刚愎自用,受不住约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无始以来,所带的这种习气种子换成佛种子。而培养种子并不是简单的事,要用我们的信、愿、行的力量慢慢改过,拔除习气种子,让佛的种子逐渐地发芽茁壮。
18、我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抱著愿意吃苦的心态,愿意忍一切辱,吃一切亏,不畏艰苦,则照样会进步
19、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20、妄想多的人,须要做一些杂务事,将念头有个寄托,否则妄念纷飞,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静静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会渐渐地不觉得在工作,而且自然会生起平等心。
21、寺庙是个十方道场,十方人聚集一处,一个人一个样子,我们要自己去应付这个环境,不可能环境来适合我们的意思,在家里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顺己意,何况十方人?处处要能忍,能顺承,心才会安。
22、自以为是,从文字般若上去学佛,而不躬行的人,终为文字所缚,心不得解脱。
23、念佛,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无其他杂思想,便能预知时至。
24、世俗人得富贵的,是过去生中布施的功德来的,今生享受福报,若没有无常的磨难,种种的挫折来刺激,便会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种来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寿尽,便会堕落,反而是福中藏祸。钱是无生命的东西,人则是万物之灵。所以,我们要会利用钱,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要会布施,脑中才会清爽息念,才会消业障。否则,整天为钱烦恼,一直绞业障,这就是被钱利用了。
25、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26、看经书仅是寻一入道门户,而念佛才是切实了生死之行。
27、什么事都要学习放下,不要执著,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紧的事,不必去理会别人在演什么戏。否则,自己跟著起烦恼,一起堕到三恶道去。
28、我们得了这个人身,是要来修行的,是要过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这个人身来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这人身,再造贪嗔痴的业,贪好吃、贪美服、贪享受。贪子女儿孙福,在六根尘中做梦,不知回头修行,那么这番人身过去,四生之中就有我们的份。畜生道中,牛、马、猪、狗等是我们人去做的,饿鬼道也是我们去投的,乃至地狱道、化生类、湿生类,一切都是我们这个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们这人身所造的各种业去形成的。所以说,我们是在过人身劫,由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业堕四生轮回。我们现在出家了,就该依著佛法,找到一条修行的途径,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轮回,脱离娑婆苦。
29、现在你既然晓得学佛、拜佛,也会供佛、供法、供僧,这也是过去有种善根,学佛了更应知道来拥护佛法。居士在家学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们要知所节度,食但饱腹,衣足御寒,一切能过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钱财拿来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个护法,这才是在家居士所应做的本分事。
30、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一来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
31、现在人学佛,自度尚未成,自身还是一团泥沼,就想度自己的亲眷,结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学佛人自度无暇,还去牵绊挂碍亲眷,这样子,世俗念头不易转过来,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为难了。
32、你看看这个世界,大家都沉在迷梦中,追逐名利,你争我夺,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强,我要比你更强,每个人都在比赛,看看谁的梦做得最大。结果,这些名、这些利,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恶业,而此番再堕下去,人身也就难得了
33、学佛要有像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的誓愿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愿吃的苦,这样,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萨的,往往都是那些让人家看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34、别人来与你谈论是非,我们唯唯诺诺就好,不去参与,则对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别人走错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35、看经讲法,如果自己不实修,还是他人的东西,等于在数他人的家宝,仍然不能脱出生死牢。
36、万法归一宗,到最后还是要念阿弥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37、以前的祖师总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无名,越是少攀缘,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缘,则意根散乱,心多骄满则易失败。道业若不成就,也枉费我们来出家。
38、如果我们真为修行,龙天护法自然拥护,自然身心无所畏惧,外物亦不能伤害我们。真正有修行的人,心无种种心,众生皆乐见,人人皆有缘。
39、心若至诚,则念佛时,不但有异香华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为香柱,也会发出香味来,佛菩萨是遍满虚空的,不只在寺内,心至诚,就与佛相应。
40、一切法门中,以专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41、既然知道进佛门,听了佛法,便当多念佛、拜佛、布施,将来才有个好去处。学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纷纷扰扰的六根尘中,寻出一条超越生死轮回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长,才不会随妄念业障流转,才有办法了生死。
42、要成佛道并非单纯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种子,善根利的人,将来还会有因缘入佛门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还须受种种的病难与劫厄,以消宿世来的业报,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种种的劫报,方能成就佛道。释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经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43、念佛才能了生死。对于耳闻、眼见、鼻嗅、舌味、身触、意念等,不去分别挂碍,则能得到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意思。
44、离俗出家,若不能舍掉俗缘,仍挂碍家里的人与事,则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离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门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舍弃比较胜负的世俗习气,一切言语事务中怕吃亏,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争执,仍是俗气未脱。
45、在大丛林,当家、知客、库头有权统领,他们说的话,不论对或错、是或非,只有听从,没有第二句话。
46、既已出家,当思解脱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种西方莲池的种子,切不可随他人的业障烦恼而转,否则,业障越绞越深,将来堕落得也越深。
47、在厨房是在行普贤行愿的,以前,观音、文殊等诸大菩萨,都是从厨房中苦行出来的。在厨房要惜福,米泔莱叶不可轻损,不要说丢了可吃的食物没有因果,戒神、监斋菩萨可都把你记入帐里,将来还得做鸡、鸭、猪、狗来吃这些。
48、如果我们自心安定,则自然没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无所求,但随缘一天过一天,心里自然快乐、欢喜,这个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处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内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则常常会有事情发生,到哪里都不会安定。
49、在胎、卵、湿、化四生中,我们每个都曾去做过,在别道中受完业报,投入父母胎中转为人身。所以,今天我们所得的这人身是从哪一道来的,我们不知道,每个人都带著不同的业障来,若不知归命佛、法、僧,持斋、戒杀,勤心念佛,此身受报尽,将转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带著新的罪业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难保了。
50、不要说这色身是我,这色身是要来受这娑婆劫的,而这个心,却是要拿佛心出来应对一切。
51、烦恼时,要一句佛号提起不断,这样念头才有个归处,烦恼才能对治,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则烦恼自然渐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条解脱路,免再堕入生死轮回,而我们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个目的。
52、诸位在家学佛,还是以念佛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简单,业感重的人,会念得索然无味,而起烦恼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简单的事。
53、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若再提起,论是论非,批评好坏,便是造口业,就是我们的过失。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54、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若还执著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我慢贡高,还是很危险。
55、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语、结党、背后论人是非等,否则易让大家不安,造成闹众。
56、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头。佛号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发愿生西方,离开苦尘,不要太爱惜这个肉体。
57、念佛定来即是禅,故说要有禅有净土。念佛随缘,什么事情都在念佛中随缘,没有说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么&&,心心不离佛,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脚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达三昧,念佛三昧不简单。每个人带种种业障来,不要再带新业而去。
58、每个人都是带因果而来,带因果而去,我们的父母眷属都在四生中轮回,故我们要赶快修行,去度脱他们。
59、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见生欢喜,亦可感化人。
60、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发心做常住工作、不计较,如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如不计较,我们的福慧就会增加出来了。
61、师父修到现在,一直有一种感觉,即修行万一走错路,很危险,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错路,人身难得,有很多人错误了。
62、看你行持到哪种程度,跟你说一些话:临终时要无所挂碍才能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要度众生也是一个执著、一个挂碍。
63、要放下这个臭皮囊,心是心,不管这个身子变成圆的或扁的,不要记惦著它。不要说得到什么,如果有所得,那就还不是。
64、我们这里(指著心)没有东西,他们(指在家居士)这里有东西,现在大家是晚上作梦,白天也梦,像在演电影一样,跟晚上的梦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较长而已。
65、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无自体,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来,我们人要学坏很容易,学好的很难。一个人如果吃太饱,头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后变蛇。
66、有时间就看点经书,看经是要了解,知道要怎么修,不是看了以后去讲说。有些人看经如社会人一样,心没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时间不空过,可看经书、念佛、拜佛、静坐、诵经等。
67、受戒不是受那几个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错了要赶快忏悔,戒持清净就没有男女相。
68、自己有烦恼要自己解脱,把师父开示的话,拿来应用来解。不是师父说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够灵活应用拿来转。
69、烦恼、生气时,不要执著追究烦恼是哪里来,若执著则心不开,不能安心办道。往前进,什么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还是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才是最要紧的。
70、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71、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
72、佛教中最怕是非,说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业,所以不要说是非,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后即像自己的父母,带著烦恼入轮回中。
73、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弥陀佛,这样慢慢修,心无烦恼,到后来也和阿弥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74、同修师兄弟间吩咐他人做事时,要依佛法,互相客气,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75、出家要时时刻刻做事念佛,调这个心
76、处事要谨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东西给扔掉或放坏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丝毫不爽,谁也替不了谁。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77、这些业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挤在临终时出现。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实出家就是要除这些贪、嗔、痴,及消我们的业障。例如:在擦椅子时,师父说再擦干净点,你们会想:已经擦得很好了,怎么还这样说?这种想法是俗人的见识,修行要直心,要说:&好!好!我再擦好。&这也是在考验你们的心,所以,修行贵在直心。
78、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不要太纵容它。愈惜它,它愈坏,有了这个东西就会坏,不要被它利用了,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
79、比较率直,智慧易开。
80、修到要去的时候,不挂碍任何一样,每一样都无挂碍,只灵灵觉觉的去
81、每一法师都有其度众生的法门,不可随便毁谤批评,因而影响别人对佛法的信心。
82、别人好的要赞成他,如不好的也赞成他,则自己的罪会加倍。
83、天人看我们像黑毒虫,我们像厕所里的虫一样,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要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但我们却贪恋这娑婆世界,认苦为乐,就如同厕所的虫,我们认为臭秽不堪,但虫却贪恋臭秽的地方,若把虫放在清水里,虫会死亡。
84、不用多看书,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你心中。
85、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对任何事无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要继续轮回了。
86、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亦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87、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人生就完了,赶快勇猛精进,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
88、虚云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补,补了穿,胡子留了那么长,有一餐没一餐的,只为了了生脱死,勇猛精进,把身体都舍了。
89、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90、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恶业。
91、若你将地扫干净,师长硬说你没扫干净,这时你若和他辩,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说:&好!好!我把它扫干净。&这就是修行。
92、做什么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就是修苦行。
93、行住坐卧皆在念佛,定下心来念,便可觉悟到: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94、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骂他们是疯和尚乱讲话。他叫一只猪过去世的名字,那只猪真的走过来,确实有轮回。
95、学佛是师父开示一句,自己有所觉悟、体会,不是说得多,说多了那还在转。
96、念佛有很多障碍、妄想,念一句都不简单。
97、身为徒弟的人,若师父有再大的过失,我们也不能说,若我们听人家说他们师父怎么样&&,其实真把这些话说出去,则他们的罪都归于我们,说四众过罪。
98、修行要修无碍的,像鸟在做巢,&笼鸡有食锅汤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他飞到哪里即到哪里,随处也就飞走,是最自在的一种鸟。修行要处处不挂碍,心才静,才会念佛,如如不动。
99、听开示不是听得多不多,而是听得进,听不进,听得进也要会应用
100、如果有一个人修得好,则其他人也会沾福(一人有福带满屋),则人人也会起勇猛心,向他学习,每个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励,否则起是非、嫉妒、愚痴,大家都不安定。下篇: 上篇: 欢迎转载 QQ:  一位老和尚真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一位老和尚真言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描写和尚、寺庙景色的诗句
(第一首)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汤镬,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身自当。
(第二首)
以我栖迟处,幽深谁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第三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四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 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 小儿啼索树上莺。
(第五首)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第六首)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第七首)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第八首)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九首)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第十首)
天明去来如春露,
去似朝霞无觅处。
(第十一首)
迢迢山径峻,万仞险隘危。
石桥莓苔绿,时见白云飞。
瀑布悬如练,日影落潭晖。
更登华顶上,犹待孤鹤飞。
(第十二首)
身归土、气随风,一片顽皮裹臭脓。
生有一、死无二,休向人前跨伶俐。
在生置下万顷田,死后只得三步地。
宽八尺、长丈二,仔细思量真个是。
(第十三首)
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
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第十四首)
人以身为本,本以心为柄。
本在心莫邪,心邪丧本命。
(第十五首)
我见轮转王,千子常围绕。
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七宝镇随身,庄严甚妙好。
(第十六首)
天也空,地也空,包容有情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生发万物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留予后世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善恶种子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无缘咫尺不相逢。
朝走西,暮行东,此躯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挥洒甘甜我本空。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第十七首)
野客同舟楫,相携复一归。
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晖。
不道还山是,谁云向郭非?
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
(第十八首)
适意行,安心坐,
渴时饮,饥时餐,
醉时饮,困未时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第十九首)
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
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
(第二十首)
千生万死凡几生,生死来去转迷情。
不识心中无价宝,犹似盲驴信脚行。
(第二十一首)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第二十二首)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行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第二十三首)
携锡西山步绿莎,禅心未了奈情何?
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
(第二十四首)
至道无机但杳冥,孤灯寒竹自青荧。
不知何处笑称可,一夜风来闻诵经。
(第二十五首)
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需与我心同。
隋家古柳数株在,看取人间万事空。
(第二十六首)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欲赏芳菲肯待晨,忘情人访有情人。
西林岂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
(第二十七首)
古寺天寒度一宵,风冷不禁雪飘飘,
既无舍利何奇特?且取寺中木佛烧。
(第二十八首)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
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
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来源于网络)
(作者:佚名 编辑:jddxx118)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节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春天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