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战争电影战争时期即墨老县长是谁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县委书记李健民任政委,各区成立区中队,人数三四十不等,全县发展到1千多人。同年9月,驻大泽山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东大田村南河滩进行了整编,番号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吴克华任旅长,高锦纯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赵一萍任参谋长,辖设13、14、15三个团。
(一)南海、西海地委所属机构&& 1939年4月,中共南海特委在大泽山成立,书记谢明钦、组织部长常溪苹,宣传部长李芸生,青年部长鲁光。区辖莱阳、即墨、平度、胶县等地,常驻大泽山的庙东、九里夼、套子、石桥、王仙庄一带;1940年10月,中共西海地委(专署、指挥部)在大泽山高家相继成立,先后住在大疃、韭园一带。西海区辖设掖县、昌邑、潍县等地,地委书记丛烈光,组织部长粱岐山,宣传兼统战部长刘启云,专员胡亦农。
(二)平度四县机构建置&& 1941年1月,中共胶东区委决定调整区划。9月,胶东区委书记林浩在西海、南海两地委书记联席会议上,公布了区党委的决定,将平度划分为平北、平南、平西三个县。会后不久,平北县委、平南县工委相继成立。平西县工委成立前,暂由平北代管,平北、平南隶属南海地委。1945年1月,平南县析置平东县。时值平度东部地区,有顽军李德元部驻丈岭、柳行等据点袭扰。西部塔丘、高家营等受平度城日伪军威胁,形势动荡,政府成立
&时机尚不成熟,故只成立平东县行政公署,主任赵千里。同年8月,正式成立平东县政府,平西、平东隶属西海地委。
(三)平东县区划变动&& 1940年9月,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组建了平度县大队,1941年9月,胶东区委将平度县分为平北、平南、平西三县。各县相继成立了县大队,人员均达200多,尔后各区成立区中队。1942年,各县陆续成立了民兵组织。1943年8月和1945年1月,平南县、平北县大队,先后改变为“独立营”。1942年2月、1943年8月和10月,先后成立平北县、平南县、平西县武委会,1945年1月,胶东区党决定,将平南县划分为平南、平东两县,成了平东县工委,鲁光任书记,隶属南海地委,工委先后驻傅家丘、仁兆一带。同年7月,又将平南县的南六区(后改称“柳林区”)、北六区(后改为“杜家区”)、运河区划归平东县,8月又将莱西南县的河套区一部及平东县的和平区部分村庄合并为“管村区”,平东县共计辖设11区。同时,平东县成立武委会。这些组织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2700多次,歼敌2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2万5千多支。日,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率部解放了平度城,歼灭伪治安军第八集团军中将司令王铁相及以下六千多人,平度全境解放。
三、抗战后期南村划归平东县
据《即墨县志》(1991年出版),1898年即墨县地图载,清末,现平度境内的毛家庄、于家疃(属仁兆镇)、南村、凤凰屯等村庄,均属即墨县西移乡。1931年后,毛家庄、于家疃、南村、凤凰屯等村庄属于即墨县第八区(驻地刘家庄)。据《平度组织史资料》, 1945年8月,时置即墨境(那时属于莱西南县的河套区)的毛家庄、于家疃、南村、凤凰屯等,大沽河以西部分村庄划归平东县,调整后归入平东县“管村区”。1946年9月,管村区调整后改为“民主区”,同年10月增设“南村镇”,1947年9月增设“古岘镇”,到1949年9月,平东县共辖13个区、镇。
(一)平东县县政府、区公所所在地&& 1946年6月至1948年2月,平东县政府驻仁兆、大丘、鲁家丘、郭家埠后一带。赵荫华(南海地委派)任平东县委书记;1945年至1949年9月,平东县政府先后驻傅家丘、仁兆、郭家埠后、南村等地。
1945年后平东县各区委和区公所驻地:白沙区,1945年8月
&至1949年9月,驻前李家、邹家坡村(麻兰);峰山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水泊村(现张戈庄镇);和平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冷戈庄村一带;仁兆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仁兆村;洪兰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洪兰村(现属南村镇);麻兰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麻兰村;古岘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古岘;柳林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辛庄、庞戈庄(兰底镇);杜家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杜家村(张戈庄镇);运河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驻吴家口村(兰底镇);管村区,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1945年8月由莱西南县河套区一部及平东县和和平区部分村庄合并为“管村区”,区委驻管村(今仁兆镇);民主区,1946年9月至1949年9月,1946年9月由管村区改称“民主区”,驻管村一带。
南村镇,1946年10月至1949年9月,1946年10月设,驻南村;
50.3驻南村古岘镇,1947年9月至1949年9月,1947年9月设,驻古岘村;
(二)建国后平东县政府、区所在地&& 1949年10月至1951年1月,中共平东县委、县政府驻南村,隶属中共南海地委,1950年5月后,隶属莱阳地委;1950年4月,平东县将13个区镇以序列命名,改划为12个区,除了十二区委外,其他区委驻地不变。
1950年后平东县各区名称及驻地:平东县一区,白沙区改称,53.9;平东县二区,麻兰区改称,53.9;平东县三区.由古岘镇委和古岘区委合并,53.9;平东县四区,和平区改称,53.9;平东县五区,民主区改称,53.9;平东县六区,仁兆区改称,53.9;平东县七区,洪兰区改称,53.9;平东县八区,南村镇改称,53.9;平东县九区,运河区改称,53.9;平东县十区,柳林区改称,53.9;平东县第十一区,杜家区改称,53.9;平东县第十二区,峰山区改称,驻张戈庄,53.9;
1952年2月,平东县委由南村迁至古岘,隶属莱阳专署。1953年平东县与平度县合并,合并后称平度县。56年3月,平度县第十八区,驻南村。1956年3月至1958年2月,蓼蓝县与平度县合并,称平度县,平度县辖21个区,南村区委,驻地南村;1957年3月,周戈庄区划归高密县,1958年2月,平度县共辖20个区、镇。区镇名称一般以驻地村命名。1958年2月,平度撤区建乡,平度县共辖45处乡镇,南村乡委,驻南村。同年9月,平度县成立29处人民公社,同时,成立南村人民公社。1958年11月撤销许丘公社,1959年1月,撤销徐里公社,1962年4月,划出蟠桃公社,1964年3月,划出宅科公社,到1966年平度共辖设29处人民公社。
四、人物简介
乔天华&& (),原名乔永祥。平度乔家村人。1919年春,乔天华入山东省立第九中
&学(掖县)学习,1920年转平度知务中学,1922年兼任小学教师,勤工俭学就读于黄县崇实中学。在此深受青年教师刘谦初爱国主义思想影响。1929年到烟台培真中学任教。1931年春在烟台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学校党组织暴露,1932年10月被派往青岛崇德中学(今青岛11中)任美术教员,同时任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兼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党团书记,通过中共党员秘密编印《灯塔》等进步文学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同时多方关心在青岛的老作家沈从文、王统照等。1933年7月任潍县广文学校教师,通过校内中共党员很快恢复了潍县、博兴等地党组织,成立了潍县中心县委并任书记。1934年秋因博兴党组织遭破坏而被捕,先后羁押于国民党潍县县党部、山东省党部捕共队、山东省高等法院等处,备受酷刑。“七七”事变后被释放回家,与罗竹风、刘炳章等组建平度抗日游击队。1938年11月至年间,曾先后组建过7支抗日武装,总数达3000余人,为胶东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员。后从平度抗日救国会会长升为南海独立团团长,期间率部作战数十次。1943年3月始任平度县政府县长,在任期间(年)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减租减息、土改复查、生产自救、参军支前等重大社会运动,成为西海地区的试点县。1950年先后任山东省农林厅办公室主任、特产处处长。1958
&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受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山东省委为其彻底平反。日病逝。
罗竹风&& 早年在求学,1937年从中学罢教回乡,同乔天华组织起平度第一支抗日游击队。1938年加入。任胶东文化联合社编委、胶东文化协会常务委员,1940年任平度县长,1943年任胶东文化协会研究部部长。期间任军代表等职。解放后,曾先后任上海市出版局代局长,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常务副主
编等职,主编《》。他曾担任华东局宗教处处长,全国宗教学科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总编委兼宗教卷主编,是理论学科带头人之一。主持编著有《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宗教通史简编》、《宗教学概论》等。日在逝世。逝世前为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上海宗教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
姜北海&& (1894——1943),革命烈士,胶东镇河西店村人。1927年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回乡开展
革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姜黎川(
系姜北海之叔)部抗日游击队。翌年春,任游击队第二大队副大队长。1939 年秋,任第二团团长。 1940年5月,中共胶县县委成立,负责掩护县委的工作。1
94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下半年,姜黎川开始反共
。姜北海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欲带领第二团千余人投奔解放区,引起姜黎川的忌恨,撤销了他
&的团长职务,降为工兵大队长。他带领40余人的工兵大队积极配合胶县独立营抗击日本侵略军。1943 年1月 28日 ,工兵大队在杨家庄遭日伪军包围,姜北海不甘做日军俘虏,服毒身亡。 1984 年 1 月,被收入《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
韩复渠&& 即韩复榘(1891年-1938年),字向方,霸县(今霸州市)东台山村人。中国近代史上军阀之一,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声震西北、华北、中原各地,曾叱咤风云一时,后投靠蒋介石,官至国民党陆军上将。抗日战争中,因其不战而放弃济南并密谋反蒋,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处决。
张宗昌&& 1932年8月,张学良召集华北驻军诸将领到参加军事会议。在会议期间,经的介绍,认识了韩复榘。其后,又经石友三的撮合,张宗昌、韩复榘、、结成盟兄弟。张宗昌比韩复榘年长几岁,遂以大哥自居,曾在席间向老弟说了这么一段话:“俺的许多老部下现在都散驻在山东各处,俺只要去招呼一下,立即可以汇合成一支队伍!”听了这话,韩复榘表面不动声色,然而,内心已动了杀机,他知道张宗昌会对自己在山东的统治构成威胁。两天后,韩复榘由北平返回济南。又过了几天,张宗昌便收到韩复榘派出人送来的许多礼物和一封亲笔信,邀请张宗昌速到,“共谋大事”。张宗昌看信后,觉得机会来临,决定南下山东。然而,张宗昌的旧部金寿昌、徐晓楼、他的母亲祝巫婆、下野军阀、,张学良等,全都反对张宗昌回山东,认为韩复榘不怀好意。但张宗昌东山再起之心急切,并不理会众人的劝阻,于8月底携带原参谋长金寿昌到达济南。张宗昌到济南后,受到韩复榘的盛情款待,石友三也被邀来作陪。几天下来,也没听韩复榘提到“共谋大事”,张宗昌感到很失望。张学良得知张宗昌南下山东,十分着急。9月2日,张学良借张宗昌姨太太之名给张宗昌发一电报,假称祝巫婆病危,让他马上返回北平。3日上午,张宗昌接到电报,万分焦急,即向韩复榘说明及辞行。韩复榘也显得很焦急和同情,当即派人为张宗昌订了下午5点37分的火车票。下午5点钟,韩复榘通知了山东省军政要员在济南火车站为张宗昌送行。张宗昌与韩复榘等握别,返身登车时,张宗昌突然遭到刺客的枪击,当即死亡。刺客举枪高呼:“我是的儿子,为父报仇!现在投案自首!”原来,韩复榘邀张宗昌到济南时,即已计划由省议员郑继成在张宗昌离开时将其枪杀,郑继成为报父仇(叔父,过继为子),也乐于担当此任。 9月4日后,郑继成为父报仇,刺杀张宗昌,投案自首的消息传遍全国,郑继成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经冯玉祥等奔走帮助,一个月后,郑继成被国民政府特赦,无罪释放。
赵保原&& ()字玉泉,后改玉全,汉奸,山东蓬莱县(今蓬莱市)芦洋大赵家村人。军阀张宗昌之余孽,后在东北当土匪、日伪军。曾任国民党陆军暂编第十二师师长。赵保原少时就读于省立八中,17岁入东北吉林绥芬军官讲习所,毕业后在东北军任职,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过直奉战争和抗拒北伐军的松江战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靠伪满充当汉奸,曾任伪满国军第3旅骑兵6团团长,多次参与镇压抗日义勇军。
张&& 山东省定陶县人,七七事变前,任平度县立中学校长。1937年底,日军大举进攻山东,国民党平度县县长姬春堂携带家眷细软逃回鲁南老家。平度县政府及所属各区公所分崩离析。此间,张金铭与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取得联系,受命出任第五战区第十六支队中将司令,随后去沂水县东里店谒见刚就职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受命兼任平度县长。1938年1月返回平度,以东乡祝沟村为基地分别设立了第十六支队司令部和平度县政府两套机构。3月,第十六支队很快发展到14个纵队,8个直属支队,活动在招远、莱阳、掖县、即墨、平度等地。27日,张金铭命令第三纵队司令唐俊峰袭击平度城。唐俊峰指挥支队长许殿臣带领80余人的突击队,自己又率100余人,在乔天华抗日游击队的配合下,于深夜进抵城关。夜12时,突击队由城
&墙阴沟突入城内,唐俊峰率部突袭并控制了城东门及两侧的城墙。但由于事前侦察有误,突击队扑空。日军发现后,立即组织反击,双方展开激战。唐部因缺乏巷战与夜战经验,仓惶撤出战斗。突击队30余人被困城内,拂晓在群众帮助下从城墙下阴沟里撤出。此次战斗虽然未达到预期目的,但给日军极大震慑。日军受到多次打击,4月撤离平度城,退向高密、胶县等地。5月张金铭率部返回平度城,继续扩大抗日武装。张金铭一时得势,自封“胶东王”,此行径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得知后,大为震怒,下令撤销其一切职务,并通令各游击队对其进行讨伐。张金铭畏罪求饶,沈鸿烈鉴于严峻的抗日形势和张金铭的悔过态度,批准了他的悔过书,并于9月重新委任他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十八旅旅长兼平度县县长。1938年5月,张金铭为扩展地盘,纠合莱阳县刘东阳部、栖霞县秦毓堂部、招远县焦盛卿部等3000余人,分四路联合进攻驻掖县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三支队在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八支队(马保三、韩明柱分任支队长)和“三军”的支援下,在夏邱堡一带给予迎头痛击,毙伤国民党顽固派300余人。张金铭败回平度,不敢再犯。8月,国民党山东省第八区专员厉文礼部进驻平度北部的高望山一带,企图吞并张金铭部,占据平度。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张金铭向胶东八路军提出求和。胶东特委为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张金铭宽大为怀,不咎既往。山东纵队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派乔天华、刘文卿,率小七支队由掖县到平度城与张金铭谈判。途中,乔天华、刘文卿部被驻扎在的十六支队二支队李德元部包围缴械,乔天华、刘文卿两人坚持宣传抗战主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有理有节,终于说服了李部官兵,让他俩进城,与张金铭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张金铭同意与中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此后,双方在平度、掖县设立办事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在平度境内打开。10月,中共平度县工委进驻平度,书记李辰之以八路军平度县民运工作团负责人身份,率10余人到十八旅政治部做统战工作。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八路军代表积极向十八旅官兵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士兵中教唱革命歌曲,使广大官兵的抗日热情极大高涨。双方团结合作,几次击败日伪军的搔扰。
1939年3月,胶东区党委派军事政治处主任仲曦东率慰问团,赴十八旅慰问。与此同时,张金铭也派其政治部正、副主任李晋臣、白筱易与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交际处陈迈千、侯林翼联络,交流情况,进行统战工作。同年五六月间,白筱易经李辰之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白筱易以政治部副主任的合法身份积极掩护李辰之等的工作,同时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并以十八旅联络员的身份,将十八旅内部及民运工作团在十八旅的统战工作情况及时向五支队汇报。由于八路军真心诚意地与友军合作抗日,使张金铭与中共团结合作了一年多时间。此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打开了平度的抗战局面,加强了组织建设,广泛动员了群众,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为开辟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39年冬到1940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胶东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也蠢蠢欲动。11月,顽固派赵保原组织了“抗八联军”,大规模向胶东八路军部队进犯,张金铭也食言反目,于年底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并使八路军平度民运工作团无法工作。为了坚持团结抗战,胶东党组织一再规劝张金铭,敦促其以民族利益为重,但张金铭执迷不悟,一意孤行。为此,驻十八旅八路军代表声明撤出该部,中共平度县委的工作也由公开转入地下。鉴于张金铭反共反人民的行动有增无减,无可挽救,为巩固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在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940年8月,八路军胶东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将十八旅打垮。自此,国民党反动势力在平度东北部的统治宣告结束。
姜黎川&& 胶县大店村人,七七事变前,在青岛任《青岛时报》记者,后为青岛市政府科员,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抗日队伍。他顺应了历史潮流,人心所向,一呼百应,不到一年时间,在胶县、即墨、平度三县边区拉起5千多人的抗日队伍,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游击队”(任司令)。日,日军300余人,在4架飞机掩护下,进攻驻防在沙梁村的姜黎川部,姜部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为此胶东特委派统战部长柳云光、交际处长侯林翼等,赴姜部慰问,共商统战大计,姜表示欢迎,当即表示接受共产党的指导。不久胶东特委派柳运光等八路军代表,进驻姜部作统战工作,柳运光住姜部司令部,其他人派到各大队担任政治指导员,为进一步提高姜部官兵的思想,在柳运光的帮助下,姜黎川在洪兰村举办了多期军政干部培训班。1938年8月,姜黎川的旧交,原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干事谭明华,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到胶东进行百般拉拢,从此姜黎川的态度明显逆转,先是与八路军搞摩擦,寻衅滋事,继而排斥党组织工作人员,柳运光等不得不被迫撤出。同年9月,姜黎川部改变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十四旅(后改变第七旅、第一旅),根据沈鸿烈的指示姜部改变后移驻胶县南部山区。
姜黎川自从与八路军分道扬镳后,处境艰难,部下分崩离析,一团团长隋永胥被汉奸赵保原诱降,率部叛姜投赵,并欲夺姜的军权……,在四面楚歌之时,姜黎川为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不得不走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1941年冬姜黎川派姜致和(中共党员、营长)、綦官浩等人北上与八路军试探联络,在平南娄子庄找到了八路军指挥部,王侯山等热情接待了他们,不久胶东区委同意与姜部再次谈判合作事宜。1942年7月,姜黎川由侯林翼陪同,率部到胶东根据地进行整训,受到热烈欢迎。中共胶东区委书记林浩,军区副司令员王彬、参谋长贾若瑜等与姜黎川进行了亲切交谈,并议定合作抗日。胶东军区派朱开印、李培芝等10余名军政干部协助姜黎川整训部队,建立政治工作体制。同时接济姜部军服1000套,手榴弹每人6枚。并按姜的申请,报经山东分局批准,同意接受姜黎川为中共特别党员,胶东行政公署推荐为胶东参议会参议员。
为帮助姜黎川打开平南局面,胶东军区将五旅13、14、15团调来平南,在南海军分区和平度各县地方武装配合下,于8月14、17日,先后攻克了平南冷冠荣的娄子庄、大万家等据点。在安子丘、辛庄一带给国民党顽固派第四纵队王尚志以重创,在平西击败了国民党第九纵队阎珂卿、董希瞻等部的进攻,此时,南村据点日军头目“箕轮”惧于被歼,经偷偷与八路军及姜部联系,以不打击抗日力量和供应抗日部队部分军火等为条件,求的八路军不拔掉南村据点。此时,姜(黎川)部正处在名威俱震的全盛时期,受到抗日军民的拥护和欢迎。群众称姜部为“七路半”。
1943年1月,国民党92军李仙洲入鲁后,授予姜部“苏鲁战区独立挺进第二纵队”番号,从此姜黎川有了新靠山,他决意背叛人民,先否定了张渐九、王景宋、姜北海等继续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主张,提出与共产党决裂的统战关系,驱逐八路军代表,接着在内部清共,手段卑鄙毒辣,先后谋杀地下党员、二团团长姜北海,又一莫须有的罪名枪杀姜北海的胞弟、营长姜致和。日,胶东军区发出《告胶东抗日友军书》同年七月胶东临时参议会召开大会,罢免了姜黎川胶东参议长职务。8月南海军分区奉命对姜黎川继续武装反击,一举击溃姜部,姜连夜率部逃窜到胶县南乡一带。(整理初稿)
阅读(724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抗日战争时期平度地区机构',
blogAbstract:'
1937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渠,接受中共代表意见,达成释放政治犯等三项协议,山东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0月,山东省委在济南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发动武装起义和分区举行起义计划,会后省委派林一山、张加洛回到胶东,贯彻会议精神,发动武装起义。根据释放政治犯协议的规定,理琪、宋澄、宋竹
&庭等党员干部出狱后,被派回胶东恢复发展党组织。同年10月,时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的韩复渠率部稍作抵抗,即命令部队及地方官员撤至黄河以南,并炸毁洛河大桥,与敌对峙。11月初,日军再度南犯鲁北',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戎马兰台',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您现在的位置:
追寻红色记忆:老县长的红色印迹
& ()&|& &&
一九四六年二月,黄县县委、县政府部分工作人员合影(第二排右起第二位是孙执中)。
水母网讯(YMG记者 刘洁 通讯员 郭晓华 摄影报道) “这里山连着山,岗连着岗,山外有沟,山内有夼
。军民团结抗战,全民武装,村村为营,庄庄联防,布下了人民战争天罗地网……”这是84岁高龄的黄县老县长孙执中在散文诗《可爱的家乡》中描写的当年带领人民抗战的场景,这位在革命战争时期在龙口任职时间最长的县长,曾自己在家架起无线电收音机收集抗日信息,曾领导黄县人民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普选,曾没费一枪一弹实现了黄县城的和平解放。虽然现在家中仅存几张当年工作时的老照片,但这些经历已深深地烙印在了孙执中的脑海里。
为革命毅然休学
孙执中是龙口市中村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11岁的孙执中正在潍坊广文中学读书。“那时候,我就组织同学办墙报闹学潮,却遭到了学校的制止和国民党的镇压。”孙执中告诉记者。迫于形势,他毅然决定休学,回到家乡小学帮助教书。为了收集抗日信息,他还利用课本所学知识在家里架起了无线电收音机。
1938年8月,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始在黄县中学举办国防教育训练班,孙执中同全县500多名小学教师参加了学习。随后,孙执中加入“民先”组织、青年救国会,并先后担任乡青救会主任、胶东区党委民运部宣传干事。1939年6月,孙执中被调回黄县工作,先后担任黄县民动会主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
同年10月,黄县选举委员会成立,孙执中担任首任主任,负责根据地乡村政权选举工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首次普选运动,为全力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军民开展游击战
“1941年7月,我被推选为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当时,黄县正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据孙执中介绍,敌人在根据地周围交通要道和中心地区设置了十余处据点,频繁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县委县政府常驻地黄城阳村首当其冲地遭受涂炭。同年秋季,孙执中又兼任了黄县地方武装部队———黄县抗日大队大队长。
担任大队长之后,孙执中带领抗日军民进行游击战争,因地制宜地开展麻雀战、地雷战、伏击战,不断赢得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胜利。“那时候,日军还经常到群众家中抢夺粮食,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带领县大队开展了‘反抢粮’斗争。”孙执中告诉记者,每逢夏收、秋收季节,就将县大队化整为零,以排为单位,深入各区各村,一边警戒,一边帮助群众突击抢收粮食。
黄县城和平解放
为加强对敌政治攻势,鼓舞抗战情绪,孙执中还带领县大队多次到敌占区进行武装大游行。经过武装大游行,抗日政府和县大队声威大振,敌占区不少乡、村开始向抗日政府缴粮纳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行政工作的开展。
1943年,抗战形势逐渐好转,孙执中继续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强有力的对敌政治攻势,通过送宣传灯、对敌喊话、记“红黑”点、一封信等活动,加速了日伪组织的分崩瓦解。1945年8月,利用盘踞黄县城的敌寇军心浮动的时机,孙执中以县政府的名义发信给居住在县城的社会名流士绅,申明党的政策,规劝敌伪投诚。在各方努力下,21日下午,孙执中在城西松岚村与敌军代表谈判成功,近千名日伪军携械投降,没费一枪一弹实现了黄县城的和平解放。
责任编辑:安雨山
■ “烟台资讯365”让您随时随地用手机轻松掌握烟台最新鲜的事儿
■ 订阅方式:发送ytzx到&&
■ 取消方式:发送qxytzx到
■ 资费:0元/月 &&
■ 仅限山东移动用户
·····
·····
········
48小时排行榜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鲁ICP备02000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期战争电视剧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