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户,要易地搬迁,可是建房占用了基本农田,这样还能享受

易地搬迁助力精准扶贫----凉山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A03版:区域新闻·会东周刊
&&&&标题目录
易地搬迁助力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在金阳之基础扶贫专项篇(一)
  采取“自主搬迁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房屋。
  加强集中安置点的公路建设。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时,易地搬迁势在必行。  日前,&金阳县严格按照省州建房、资金补助等标准,采取“自主搬迁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鼓励贫困户科学有序自主搬迁,实施好今年23个乡镇38个村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人需搬迁&&  该县规划2016年搬迁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搬迁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155户620人;2018年,搬迁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160户640人;2019年,搬迁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118户470人。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人口稳定脱贫。  今年,易地扶贫搬迁涉及38个重点贫困村,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覆盖23个乡(镇)38个计划脱贫村。  “对居住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部分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改善居住环境,增加经济收入,对我县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将发挥重要作用。”该县主要分管领导说。  金阳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时期为年,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涉及全县34个乡(镇)165个村,重点为150个省确定的精准扶贫贫困村。力争到2019年,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搬迁其他农户433户1730人;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人口稳定脱贫。  记者在该县发改局获悉,此次易地搬迁计划修建安置住房114552平方米,附属设施32280平方米;建设道路102.7公里,铺设饮水管网241.1公里,其他村级服务设施5786平方米;改造基本农田289.3亩,新增及改善灌面578.6亩;复垦拆除的原旧房宅基地215.2亩;对原宅基地复垦进行生态修复107.6亩。  自主搬迁为主&集中安置为辅  据了解,现已初步确定群众自愿搬迁安置41个集中安置点。针对搬迁实施步骤等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我们这里离县城太远,有些十多岁的孩子还没有去过县城,全村有42户人家,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外出务工,剩下的村民都想离开这个“穷窝”,想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高峰乡舌觉村村长告诉记者。  据了解,高峰乡地广人稀,就舌觉村就有一半以上的村民外出务工,留下大都是老人和孩子,因该地区除了养殖业比较适宜外,就只适宜种植土豆、荞麦和少量的地膜玉米。村民靠种地难以致富,只能外出务工。  今年上半年,该县已完成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及搬迁户安置点规划。按照“以自主搬迁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总体原则,各乡镇从实际出发,兼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及搬迁对象意愿,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无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组内就近集中安置220户1034人;跨乡镇依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无地质灾害隐患的集中安置60户225人、分散安置240户1020人;依托县城周边及乡镇公路沿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方分散安置302户1331人;搬迁到县外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分散安置254户1163人。  2016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计划投资29603万元,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投资13746.24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36.67万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578.6万元,土地整治投资144.65万元,迁出区生态修复(含宅基地复垦)投资96.84万元。  易地搬迁让扶贫工作更精准  金阳县幅员面积1588.23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4076米,最低海拔601米,海拔的落差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我们这个村户均10亩以上耕地,但海拔太高只适宜种植土豆跟荞麦,即使是有几十亩地的农户也只能自给自足。”金阳县寨子乡古恩村村长告诉记者。  像古恩村这样海拔高的地区产业单一,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上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许多青年外出务工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待业,针对这些地区最好的扶贫就是实施易地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脱贫。  易地搬迁是扶贫的有力手段,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目的。金阳县以易地移民搬迁等项目为抓手,立足贫困人口增收,用好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统筹推进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记者在该县“重点项目推进会”上获悉,2016年,金阳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筹资2960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818.4万元,承接省级投融资主体项目资本金8124.5万元(其中:省政府筹集的债务资金5738万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2386.5万元),承接省国农公司转贷的长期低息贷款资金16705.5万元,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建房资金954.6万元。  对建档立卡的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国家给予县外搬迁人均4万元补助,县内中心集镇搬迁人均3.5万元补助;乡外搬迁人均3万元补助,乡内(2500米以下)搬迁2万元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措施。  同时,对有特色农业资源的安置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通过项目引领、示范带动、结对帮扶、技术服务及资金支持等方式,支持当地发展一村一品、农民合作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技培训等,优先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并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同时,改善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引导搬迁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奔康的目标。
Copyright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凉山日报社汉滨区2016年易地搬迁精准脱贫行动计划-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政府
您当前位置: >>
汉滨区2016年易地搬迁精准脱贫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日 &&&&
信息来源:
汉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印发《汉滨区2016年易地搬迁精准脱贫
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镇办党委,各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区委和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汉滨区2016年易地搬迁精准脱贫行动计划》已经区委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汉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 日
汉滨区2016年易地搬迁精准脱贫行动计划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为切实加快推进全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如期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根据《汉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汉发〔2016〕1号)和《汉滨区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汉发〔2016〕2号)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为指导,坚持把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与陕南避灾移民搬迁紧密结合,不断完善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规划、建设、管理、产业配套、资金监管等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加快精准搬迁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围绕《汉滨区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和2016年避灾扶贫搬迁计划,2016年我区计划搬迁安置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人(其中2016年脱贫的45个贫困村贫困户搬迁人)。在政府扶持和群众努力下,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善迁出区的生态环境,解决搬迁群众基本的生产条件和必要的生活设施,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稳定解决搬迁人口的贫困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镇(办)目标任务
汉滨区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贫困户精准脱贫计划表
2016年贫困户搬迁脱贫计划
其中:当年脱贫村搬迁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自愿搬迁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谋划和资源整合,动员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贫困群众自觉主动参与易地扶贫搬迁。
(二)避灾减贫,有业安置的原则。把消除安全隐患、减少贫困人口、实现长治久安作为贫困群众扶贫搬迁安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贫困群众实际能力,引导搬迁安置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让贫困群众通过搬迁安置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持续发展。
(三)分类指导,集中安置的原则。根据贫困群众不同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生活习惯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集中安置,充分利用现有安置点多余土地妥善安置。用足用活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政策,争取各类补助资金,统一规划,统规统建,集中安置,鼓励楼房化安置,杜绝单庄独户安置。
(四)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根据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明确的搬迁安置范围和标准,公平、公正地确定搬迁安置对象,严格执行建房补助标准,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四、安置方式
根据贫困群众的搬迁意愿,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六种方式安置好贫困搬迁群众。
1.进城入镇安置。对于有意愿进入城镇,且有劳动能力和一定经济来源的贫困群众,采取进城入镇购买保障房或商品房进行安置。
2.集中安置点安置。对于有条件集中安置,且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的贫困户,采取新建集中安置点或在现有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必须达到30户以上且离周边集镇或现有安置点5公里以上。
3.&小集中&安置。对当年脱贫摘帽的45个贫困村中确无能力、无条件实施集中安置和离土谋生能力差的绝对贫困户,依托本村已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引导其搬迁到居住相对集中地,按照&&集中连片、合理布局、节约用地、讲求实用&的原则建设,采取多户联建、相对集中的安置方式进行安置。&小集中&安置的规划采取&大规划、小集中&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选址必须安全可靠、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备以地兴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要与现有村庄院落有机结合。&小集中&安置点建房必须达到3&5户以上,坚决杜绝新的单庄独户和在不具备安置条件的地方原址重建。&小集中&安置指标必须控制在当年应搬迁脱贫贫困户的10%以内,超过比例的不予认可。
4.&交钥匙&工程安置。对于无劳动能力、无任何经济来源的贫困户、低保户、成年残疾人特困户,采取由政府建设&交钥匙&房进行安置。新规划的&交钥匙&工程在选址上一定要靠集镇、靠村庄、靠园区,方便生产生活,方便后续管理。
5.敬老院结合安置。对于个别分散供养五保户、&三孤&(孤老、孤残、孤儿)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可以通过与敬老院建设有机结合的形式进行妥善兜底安置。
6.提升改造安置。对当年脱贫摘帽的45个贫困村中居住在安全地带,住房局部需改建或维修加固,且改善居住条件意愿较强的贫困户,以及一些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结合危房改造政策进行就地提升改造。改造后的房屋要体现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注重保持田园和传统特色。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和基本功能齐全。就地提升改造指标原则上控制在当年应搬迁脱贫贫困户的10%以内。享受就地提升改造补助的贫困户,以后不得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政策。
五、资金支持
(一)资金筹措。
1.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补助资金。2016年度中、省、市、区拨付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区财政局、扶贫局要进一步落实好财政补助资金,确保按时到位。
2.银行信贷支持。一是区信用联社及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搬迁安置户的信贷扶持力度,支持搬迁安置户搬迁建房和创业就业。二是区扶贫局要主动与区城投公司和市农发行沟通对接,争取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贷款支持。
3.财政扶贫切块资金。区政府从年度财政扶贫切块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贫困户房屋改造。
4.群众自筹资金。要动员搬迁农户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投料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二)补助政策。
1.对贫困户进城入镇安置、集中安置点安置、&小集中&安置、交钥匙工程安置和敬老院结合安置的贫困户建房补助,在省市没有新的政策出台之前,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暂按避灾扶贫搬迁安置项目现行规定的标准兑付补助资金,待省市新的补助政策出台后,按新的补助标准执行。
2.对贫困户提升改造安置的,区政府从财政扶贫切块资金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每户补助1.5万元。
六、严格程序
1.符合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严格按照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对象审定程序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分级负责的原则。总体程序为&本人申请、三级评定、分类把关、审批备案、协议搬迁&。即由本人申请,村组评议,镇(办)政府初审,区级各相关部门复审,区搬迁办备案,区政府批复确定。
2.符合提升改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按照&个人申请、镇村核查、区级审批&的程序进行。要全面落实&谁审定、谁签字、谁负责&责任制,确保审查工作依据规定、严格程序、符合政策、群众公认。
七、实施步骤
共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精准识别、确定对象(2016年1月&2016年3月)
各镇办要按照避灾扶贫搬迁精准识别的要求,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搬迁户进行锁定管理,报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审核汇总,锁定对象,确定全区搬迁总规模。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年度搬迁规模,制定详细的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报区脱贫指挥部备案。
(二)第二阶段科学选址、完善方案(2016年4月&5月)
1.科学选址。根据审核后需搬迁的贫困户规模和搬迁意向,科学规划选定搬迁地址。对2016年新建集中安置社区,由区搬迁办组织区水利、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抽派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入村进镇,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交通、土地、地质、防洪、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建成本等因素,在选址安全前提下,做好2016年集中安置社区选址报审工作。安置社区建设地址审批确定后,尽快完善地质灾害、洪灾报告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必备手续,迅速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按程序做好建设规划技术审查。
2.编制规划、方案、计划。区搬迁办负责编制完成《汉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汉滨区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行动计划》、《汉滨区2016年易地搬迁精准脱贫行动方案》,报区政府审定。
(三)第三阶段组织实施、加快进度(2016年6月&11月)
各镇办要在2016年5月初,根据区政府下达的年度脱贫实施计划,严格按照我区避灾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三精&工作要求,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力争2016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年度搬迁任务。
(四)第四阶段加强验收、兑现补助(2016年12月&2017年1月)
检查考核并验收销号。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考核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销号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工作严格按照避灾扶贫搬迁项目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区级统筹、镇(办)负责的管理体制。各镇办要按照国家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切实履行&一把手&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任务,采取&销号制&的办法,集中解决贫困群众搬迁安置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在2016年底全面完成本镇当年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脱贫任务。
(二)&加强部门协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多项建设内容,仅靠国家专项资金补助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的原则,积极整合行业资金,共同用于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形成合力,集中攻坚。区扶贫局要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平台,组织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实施方案中单项工程的对口衔接和上报争取工作,为落实整合资金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各镇办要严格按照避灾扶贫搬迁相关政策严格规范操作,根据易地搬迁精准脱贫年度任务,采取挂图作战方式,逐项倒排工期计划,明确每项建设任务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实施主体和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招标采购关、施工工序关和竣工验收关,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强化产业配套。在产业发展扶持上,按照《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安置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有关政策,优先扶持贫困户搬迁群众,支持贫困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促进创业兴业,确保贫困搬迁户增收致富。
(四)落实配套措施。
1.优先安排土地使用。主动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迁出区和安置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2.搬迁户宅基地及房屋处置与管理。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新房建好后,旧房必须立即拆除,并复垦宅基地。退出的宅基地经复垦整理后,原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可流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房屋产权由职能部门联合乡镇,指导建房户按规定及时办理。
3.搬迁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与管理。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相关规定自愿搬迁的,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依法享有对原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益。原则上依法通过转包、互换、入股等方式使其相对集中连片,引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搬迁户林地处置与管理。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迁出地在林权制度改革中确权发证的承包林地,继续归搬迁户承包经营。可依法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股本,对林地、林木进行开发利用。
5.搬迁户户口管理。易地搬迁至县城或镇(办)集镇的农户,可选择城镇户口在新居住地上户登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纳入社区管理,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五)坚持督查考核。区委、区政府已将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工作纳入了区对镇(办)政府和区政府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推动乡镇和部门责任落实。各镇(办)党委书记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改造工程质量、资金的使用等负总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按时完成、群众满意、成效明显的乡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凡当年贫困群众搬迁安置任务欠帐的,视为年度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任务没有完成,相应扣减年度目标考核得分,并按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问责。区扶贫局(搬迁办)、考核办要进一步完善避灾扶贫搬迁安置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
(六)加强舆论宣传。各镇(办)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宣传力度,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上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信息,尤其要认真总结对口帮扶、干部驻村工作经验,表扬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良好氛围。
版权所有:汉滨区信息办
技术支持:汉滨区信息中心 ICP备案号:陕ICP备号
未经本站允许,请勿转载相关内容!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还要能发展可脱贫_湘声报-爱微帮
&& &&&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还要能发展可脱贫
点击上方“湘声报”&可以关注哦!  作为2016年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完善与落实”重点课题调研已铺开。在未来数月内,省政协各调研组通过对7个方面(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组织劳务输出脱贫、发展教育扶贫、抓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推进社会兜底扶贫、推动生态补偿脱贫)的调研,掌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分析原因,将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和建议案。    为深入反映这一课题的调研情况,湘声报的多路记者将与各调研组同行。从本期开始,特开设“承诺20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调研”栏目,陆续刊发湘声报记者记录的一线调研情况,敬请关注。张家界贫困山区的扶贫搬迁探索与经验 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还要能发展可脱贫   包公山村、氽水溪村、墨砚村……这几个在张家界区域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山村,迎来了“建村以来最高规格的调研组”。    4月25日至29日,由省政协副主席杨维刚带队、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省政协调研组在张家界市围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开展调研。该课题是今年省政协“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完善与落实”重点调研课题的7个子课题之一。    调研组成员由部分在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组成,并邀请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水库移民局及张家界市、县区政协的相关人员参加,开展省、市、县区政协组织三级联动及各部门协同调研。调研组分成4个小分队,走访了张家界市4个县区的8个镇、18个村。    “横纵联合的协同调研模式是调研方法的创新,也是亮点。”一位参加调研的县政协主席这样说。    被李克强总理称为“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举措——易地扶贫搬迁,今年开始驶入“快车道”。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湖南易地扶贫搬迁有着“扶贫工作首战”的意味。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生态保护的长远需要,符合百姓安居乐业的迫切愿望。确保迁移一处、成功一处、脱贫一处。”杨维刚表示。    建档立卡户如何识别?扶贫搬迁效果如何?搬得出,如何稳得住?易地扶贫搬迁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湘声报记者跟随调研组,深入贫困山区,记录下张家界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摸索与经验。    搬出来才有脱贫致富希望    4月27日,大雨过后,汽车无法在山道行驶。调研组一行只能在泥泞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慈利县墨砚村走访。  墨砚村位于慈利县城西北部边远山区,村域境内地形较为复杂,最高海拔900多米,植被覆盖率达85%,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村。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长期以来村里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较多。全村19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1户;贫困人口140人,低保户51户63人,五保户5户6人;因身残智弱、自然条件恶劣等多种原因,居住在年久失修的D级危房的有101户。    村支书钟安平介绍,全村有8.5公里盘山道路未硬化,且弯多面窄;村里4000多米沟渠无法灌溉,村民饮水用电困难;而种养殖等致富产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所以这里靠山吃不了山,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就地脱贫无望。    上学、就医等问题也让墨砚村群众犯难。村里的会计告诉湘声报记者,住在这座大山最远、最偏僻的孩子,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走路去上学。山高路远,冬天一下雪就封山,孩子们因此上不了学;村里人若得了危重急症,无法往县城医院送,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情被耽误。穷山恶水,因看不到脱贫希望,外边的姑娘不愿嫁进来,本村的姑娘一心要嫁到山外,光棍多也成了这座大山的困惑。    “不搬迁,深山里的贫困家庭辈辈受穷,山把人都给困死了,搬出来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钟安平坦言。    从山脚下步行一个多小时,调研组到达颜家山山腰一处较为开阔的平地,一排集中安置的楼房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几位站在工地旁的村民打量着新房,眼里满是喜悦与期盼。原来,他们将是入住新家的搬迁户。    其中有一位老大爷,自从房子开建,几乎每天都走十几里山路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看一看尚未建好的新房。大爷告诉湘声报记者,他的家在远处的深山里,一到下雨天,年久失修的木屋里就会下起小雨来。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有机会住新房!”说到这,大爷有些激动,连连为村支书点赞。    2014年,墨砚村被确定为农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示范试点村。目前已经建好的第一期工程在村7组境内陶家大院,投资60万元,新建房屋12套,总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集中安置了12户,解决了村里部分弱智低保户、五保户及无房户26人的居住问题。    正在建的安置房是第二期工程,位于墨砚村一组颜家山境内,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可集中安置22户、分散户2户,共69人。主要面向年久失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户、特困户及赤贫户,做到自愿有序安置,均采取统筹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集中连片整推进的办法。    建档立卡户应实行动态管理    调研组发现,几乎每个村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均制作了一本信息详尽、文图并茂的档案资料。每个村的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部都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领会得比较清楚。    根据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提供的数据,我省2016年国家批准的湖南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确定为16万人,其中张家界市需要易地搬迁脱贫的约2.7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3.8%。    “精准识别、准确核定搬迁对象,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和基础。”省扶贫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必须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主席汪业元介绍,张家界各县区据此以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予以具体确认。为此,省里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方案,对搬迁对象的确认进行了认真的“回头看”。    调研组在走访中了解到,易地搬迁户建档立卡工作依然是调研中群众呼声最多、意见最为集中的一个问题。    “2014年建档立卡工作分指标、下任务的做法,让许多地区无法将所有真正贫困的对象纳入建档立卡户。”慈利县政协主席吴淑元反映,由于农村人口收入难以准确衡量,加之指标限制,部分地区确定的贫困人口与群众的感性认知有差异,易引发矛盾,使建档立卡工作在精准识别上存在难度。    吴淑元说,由于政策原因,往往造成村里最困难、最需要搬迁的对象无法成为建档立卡户。“比如政策规定‘建档立卡对象必须是家中有60岁以下的劳动力’,就将许多更加需要扶贫搬迁的对象排除在政策之外。”    以慈利县三合镇邻矿村为例,该村因境内雄磺矿而得名,也因雄磺矿的污染造成生存环境恶劣难以居住。全村266户,803人,村里因病致贫现象较为严重。然而,由于指标的限制,该村建档立卡户仅有51户180人,全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的仅有2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户。搬迁指标的核定与实际需求不一致,仍不能满足该村群众的实际搬迁需要。    调研组还发现,建档立卡户能进能出的科学管理机制还未形成。以慈利县零溪镇庙岗村为例,该村村民龚呈权家中5人,只有3人为建档立卡户。由于龚呈权结婚生子在建档立卡核定工作之后,因此导致其妻儿未能纳入建档立卡户。另一起较为典型的案例是该村村民朱永富,家中5口人出现了“一户两制”,母亲一人不是建档立卡户,原因是其母与其不在同一个户口上,造成其母无法成为建档立卡户。    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商学院经贸系主任冯正强认为,建档立卡对象应该实现动态管理机制。而吴淑元建议,下半年有必要对建档立卡户进行一次“回头看”,对确实有需求的搬迁对象进行一次建档立卡的追加政策。    搬迁中的新问题不容忽视    调研组观察到,各地村民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都非常欢迎,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疑虑。    省发改委湘西处挂职副处长万剑发现,政策规定与群众在住房面积上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几乎每个调研村的村支书都提出,国家政策规定安置住房人均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我省放宽至一户4口人可酌情增加不超过25平方米。但一个4口之家的农户,由于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一般需求至少在150平方米左右。    “出于对将来另建新房的较低预期与家庭添丁进口等心理预期,农户对住房面积普遍要求较高,与政策规定形成了明显反差。”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副主任李国雄说。    目前,建档立卡户可享受每人6万元的补助,其中2万元用以建房,4万元用于整体搬迁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陈益枝看来,很多非建档立卡户也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一定政策扶持的迫切愿望。而需要同步搬迁的非建档立卡户,虽然可以分享到配套基础设施和和公共服务设施,但其建房资金只能由农户自筹和地方政府统筹解决,若地方政府的统筹能力不足,其与建档立卡户补助标准差距将会很大。    事实上,同步整村搬迁的建档立卡户与非建档立卡户,由于两个群体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之下,部分人员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别并不大,而这种政策身份上带来的巨大待遇差距,则很可能造成部分非建档立卡户心理失衡,诱发新的群体矛盾,影响搬迁工作正常开展。    出于发挥搬迁资金最大使用效益的考虑,目前各地在搬迁方式上更倾向于统规统建。“其实部分地区群众更希望就近分散安置,一方面是农户希望迁入地离自家生产资料尽量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旧有的生活习惯和故土难离的情结,农民并不愿迁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陈益枝说。    易地集中安置选址难,也是制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重要障碍。慈利县三合镇党委负责人向调研组反映,由于国土规划指标控制,乡村的建设用地指标非常紧张,稍稍平整开阔一点的地一般都是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如果使用这些地搞易地集中安置建设,需要到省国土资源厅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交耕地占用税,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其中程序非常复杂,搬迁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调研组成员、《中国国土资源报》湖南记者站站长黄远峰建议,在各地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应把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专门纳入建设用地调整范围,重点予以保障。    调研组成员普遍认为,对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离开现有生活区域,将面临生产不便、无新收入来源等问题。加之扶贫搬迁对象普遍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其后续自我发展的能力让人担忧。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能停留在一搬了之的状态,如何保证搬迁群体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脱贫,是下一步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杨维刚表示。链接:“阳光院”建设经验   目前,张家界市正在大力推介桑植县建“阳光院”的成功经验,将“阳光院”安置作为集中安置的方式之一。    “阳光院”是桑植县针对特困户,尝试推出的“产权归公、免费入住;进退有序、滚动周转”的安居模式,每套30-60平方米不等。自2015年初,第一个试点——桑植县舒家坪“阳光院”建成后,收获诸多好评。省扶贫办对阳光院的评价是“节约土地,整合资金,创新精准扶贫,在全省是首创。”    此项建设是针对不具备劳动能力,无法通过现有建房能力补助政策改善居住条件的特困易地扶贫搬迁户,按照“村评、乡审、区县复核”的程序,筛选出“老弱病残”无建房能力的特困户,由区县政府负责筹资建房,搬迁户免费拎包入住,实现建房“零成本”。同时,市财政将按照每平米100元的标准,对完成“阳光院”年度建设的区县给予奖补,奖补资金由区县统筹用于“阳光院”建设。文/图 湘声报记者 寻晓燕关于我们湘声报是湖南省政协机关报,创办于1987年。其前身湖南政协报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报名。湘声报坚持“立足政协、面向社会”的办报宗旨,践行“民意反映、民生关怀、民主监督”,崇尚理性、思想性、建设性,与时俱进,稳健发展,已成长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报,在湖南政界、商界、学界等人群中具有广泛影响。更多新闻可浏览湘声报官网:湖南政协新闻网湘声报微信公众号:hn-xiang (长按右图3秒识别二维码)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前行中国,精彩湘声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异地搬迁简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