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王母是谁?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来历_百度知道如来佛 王母娘娘 玉皇大帝 观音谁官最大,谁的小啊_百度知道是夫妻关系,也不是夫妻关系 。神话和宗教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并非一直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神话也是开源的,有众多的版本。最早的神话里,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不仅不是夫妻关系,连绯闻都没传过。玉皇大帝出现的比王母娘娘晚,开始是道教的大神,次于三清,被奉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他的成长历程跟一般的技术宅差不多,每天主攻修炼,不怎么研究搭讪泡妞。当上领导人之后他也是日理万机,无瑕顾及个人生活。他没有妻子,全人类的福祉是他的唯一的牵挂。王母娘娘,aka西王母。开始她都不在天界,而是住在昆仑山。《山海经》里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比什么芙姐凤姐、河东狮吼彪悍多了,也就周穆王胆大跟她会晤过。后来被道教奉为「西元九灵上真仙母」,但依然未婚,大龄了几千年了还是剩女。到了宋元明清,民间文艺事业大发展,各种古代版的《故事会》、《知音》什么的都来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才渐渐出于剧情需要被编成了夫妻(好像还是姐弟恋)。当然,最要感谢的,还是《西游记》,让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的这个版本成为评分和安装量最高的版本。
实名反对(我一直想吐槽这句话,我没匿名,当然就是实名,何以有人还总加上这句话。) &a data-hash=&632ae0df2ca091dee45a36fb& href=&///people/632ae0df2ca091dee45a36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甘震& data-tip=&p$b$632ae0df2ca091dee45a36fb& data-hovercard=&p$b$632ae0df2ca091dee45a36fb&&@甘震&/a& 的回答。纵观整部《西游记》,作者从来没有白纸黑字写过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有的话请列原文,或把什么古代的《故事会》和《知音》列出来。有的人最多就只拿玉帝下的是圣旨,王母下的懿旨来说明二者是夫妻。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天庭不止一个神称帝,什么真武大帝、紫微大帝级别虽然比不上玉皇大帝,但都是各领一片天的大牛。《西游记》的作者对中国神话比较了解,虽然他已经非常颠覆传统,但是在《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有东华大帝登场,这东华大帝才是西王母的配对神,一个主阳一个主阴,虽然在他们是姐弟,但是这正好说明了玉皇大帝的存在根本就不是配对西王母,也就是说西王母和玉皇大帝不是对等的CP。要知道从历史考证来看待,西王母很可能是中国远古西方部落的首领,实实在在的人,玉皇大帝则全然没有人的原型,形象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br&&br&玉皇大帝凭空出现主宰宇宙中所有神灵,其实是儒家文化的渗透所致,结合汉朝崛起大一统思想的出现,这个世界则必须有主宰,天庭的体制也是依照历代王朝制度编造出来的。玉皇大帝其地位在西王母和东华大帝之上,也就是说西王母应该是玉皇大帝的辅佐神,各种传说西王母是玉皇大帝母亲的更是胡说八道了。按照中国太极阴阳的观念,玉皇大帝就处于太极的虚空之位,西王母和东华大帝位于阴阳。更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玉皇大帝是张无忌,西王母是杨逍,东华大帝是范遥。&br&&br&牛郎织女的故事全篇只出现西王母,在变化中才出现玉皇大帝,而且是玉帝和王母斗诡计,如何能说明王母娘娘和玉帝是夫妻,难道只因为她有女儿?拜托,在远古战争时西王母就派自己的女儿九天玄女助皇帝打败了蚩尤,她的女儿比玉皇大帝出现得还早。如果还有什么民间故事明写玉皇大帝和王母是夫妻,大可举例出来一块讨论,别跟我说是现在没文化的编剧整出来的电视剧就成。要不是这些电视剧近年给玉皇大帝和西王母塑造的CP形象,从宗教历史的轨迹中都找不到太多依据说明玉皇大帝和西王母是夫妻的关系。&br&&br&从一大堆记载来看西王母生了一大堆女儿,从来没生过男儿,西王母本就有西方先天灵气化生,认盘古为父,她的爸爸也就是三清中的元始天尊。西王母以灵妙之气生出一些仙女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们难道还想补脑西王母和玉皇大帝啪啪啪的画面?&br&&br&还有,西王母不是凶神,她掌刑罚和疾病是为维护世界和平,比如帮黄帝干掉蚩尤,就是因为蚩尤是坏蛋。后人对西王母的崇拜源自于长生不老的传说,就是那蟠桃,在明清时期对西王母的崇拜更加的繁盛。而且豹尾、虎牙、蓬头不一定很丑好不好,你们都是些什么想象力,我的女神怎么可能那么丑,你就不允许那是猫系萌娘吗?道藏中记载西王母姓自然,字君思。女神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女娲风格一样是很原始的女神。从汉代开始才逐渐将西王母打造成贵妇人形象,因为上古时期是母系社会,到了汉代儒家开始推行三从四德,自此西王母当然也不管刑罚、战争那些事,形象大转变为辅佐系的神。但从她教黄帝干掉蚩尤来看,分明很能打,什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的法术全都会,我看是女神不和猴子一般见识,要是她出手早把猴子打到跪下喊妈妈。西王母的女儿九天玄女就是中国最早的战神之一,她直接帮助黄帝打蚩尤,很显然战斗力不一般,九天玄女的故事本来就很多,也确实被当做战斗力方面的神来塑造。孙悟空能否打得过九天玄女都不一定。你们别不服,首先白猿是九天玄女的宠物,就是白猿教阿青剑法,然后阿青教越国士兵剑法打赢了吴国。诸葛亮、鬼谷子、张良、吕尚、刘基这些逆天人物的奇门遁甲之术,最早的源头就是九天玄女所传。薛仁贵东征时得九天玄女传授了一大堆装备。九天玄女由始至终都在教别人怎么打仗,说到底她很可能只是在执行西王母惩罚锄奸的任务,我女神难道不更强得多了?&br&&br&刚看 &a data-hash=&eb3c10ca7eaeff55bb9b& href=&///people/eb3c10ca7eaeff55bb9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侯振清& data-tip=&p$b$eb3c10ca7eaeff55bb9b& data-hovercard=&p$b$eb3c10ca7eaeff55bb9b&&@侯振清&/a& 给出的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一些资料,发现维基对西王母和玉帝关系的分析谬误之处有很多。其实主要就是针对与《西游记》和《天仙配》就有误解,维基说:【《神仙传》、《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文献中记载天帝与王母共育有二十四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已明确身份】和百度百科的说法只多了天帝二字。&br&&br&你们去看《墉城集仙录》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里头的记载都说仙女是西王母的女儿,并没有提到玉皇大帝什么事。《西游记》也并没有把东王公和玉皇大帝弄混,去翻《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是孙悟空去东方十洲三岛求复活人参树时遇到东华大帝,书中还提到西池圣母常来蓬莱仙境,介绍东华大帝时又说【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西游记作者把这对CP白纸黑字写在书上,他根本就没把东王公和玉皇大帝弄混。南朝梁·殷芸《小说》:【天河之东有&b&&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BB%%25A5%25B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织女&i class=&icon-external&&&/i&&/a&&/b&,天帝之子也。】这天帝就有可能是东华大帝、真武大帝、北极紫微大帝、李毅大帝以及三皇五帝,并没特指是玉皇大帝。只是民间读者认为天帝只有一人,所以王母以之为配,这些仙帝各自修行,并不一定结婚,王母娘娘只是对西王母尊称,因为天上只有她少数几位与帝齐肩的女神就被传绯闻了。而且孙悟空就是走错地方了,东华大帝也不老实,他主阳能复活世上的人,可是主阴的西王母就应该有复活人参树的本事,女神好歹是种树方面的专家,品种还比人参树要好。《西游记》还有一个细节,东方朔是东华大帝的徒弟,他也偷吃了蟠桃,可没被西王母处罚,应是因为西王母大量之余跟东华大帝关系友好。孙悟空骂东方朔偷桃,自己到不敢去昆仑山见西王母。《封神演义》编的不如《西游记》严谨是明摆着的事,作者大有可能就是看了《西游记》产生误解的源头。玉皇大帝的CP是四御中的后土娘娘,西王母和东王公是西对东,玉皇大帝和后土娘娘是天对地,不过在级别上玉皇大帝比后土娘娘高,也并不一定是夫妻。在历史演变中后土是共工的儿子,还不是女的,逐渐成为大帝之神以后才变成后土娘娘。后土娘娘掌握大地间的阴阳和万物滋润,其实民间求子都是向皇天后土去求,才把王母娘娘搞错了。民间百姓乱求对象也不是一回两回,关二哥本是三界伏魔将军,后来降雨、发财、避祸什么都求二爷去管,二爷爱面子推不掉,所有黑白两道全都罩。&br&&br&西王母就该是配图下的模样,原始不失庄严,和谐自然不失威武,与仙鸟灵兽相伴,最重要的是举着一把兵器,符合远古神能战斗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也更令我能产生对女性产生崇拜感,而不是那摆在台面上的贵妇人形象。&br&&br&配图来自,侵权则删。&a href=&///?target=http%3A///WebPage/content/art.aspx%3Fid%3D76340%26cn%3D9%26tag%3D%25E5%25A9%25B5%25E5%E6%25B4%25A4%25E6%25BE%25B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传统奇幻造型设计
西王母 由 dongx 创作&i class=&icon-external&&&/i&&/a& 作者:徐晓东&br&&img src=&/8efc92fed7da16b39bebdd11e1ba8cb8_b.jpg& data-rawwidth=&283& data-rawheight=&4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
实名反对(我一直想吐槽这句话,我没匿名,当然就是实名,何以有人还总加上这句话。)
的回答。纵观整部《西游记》,作者从来没有白纸黑字写过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有的话请列原文,或把什么古代的《故事会》和《知音》列出来。有的人最多就只…
反对所有用“书套书”的方法考证的答案,你们没有分清楚那些书先成书,那先后成书,不是说哪封神榜套西游记就可以梳理出道教神系的好不?很多远古的神反而是几百年才编出来的好不?&br&&br&&br&&b&------------------嫌太多的请直接看黑体字部分---------------&/b&&br&&br&本人姿势也不够用,只能说个大概,欢迎大神教育,&br&&br&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宗教发展的大体脉络:佛教传入对道教起到了加速效果。&br&&br&我以前有没想明白,后来读了《中国哲学简史》这么一本科普读物,里面详细讲述了佛教,道教,儒家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发展。&br&&br&你随便找一个神,比如玉帝,你找到的所有关于玉帝的常见传说神话,都不超过汉朝(就是姓张的那个),实际上汉朝的五斗米教是当时道教的最先进理论,里面完全没有涉及玉帝,周朝有一个天帝的概念,但是天帝的神话体系在秦以后已经不存在了,考察起来,”玉帝“这个词大范围出现时是唐朝,在宋朝的最大的一轮造神运动时期,玉帝是真宗和徽宗官方授权的”真神“。这个时候才真正得到了民间普及,到了元以后市民文化的兴起,说书人话本中的神系是当时的文人参照当时道教”造神成果“带入的,所以会出现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玉帝到底是什么地位,鸿钧老祖比他如何,女娲伏羲比他如何,盘古比他又何如?&br&&br&&br&鸿钧是晚期创造的神,玉帝算中期,女娲伏羲是先秦时期的神,盘古是南方神话,汉朝加入中华神系列,所以,你看先秦的时候诸子百家就没有一个说鸿钧老祖的,因为那个时候鸿钧没有被创造出来,也没有玉帝,只有天帝,五帝,三皇这些。同理,当时又炎黄子孙的先祖 黄帝,黄帝是升天成神的,但是黄帝也不是玉帝,&br&&br&&b&说的不太文雅点,玉皇大帝跟武圣人关公是大体上同一批进入神仙编制的,鸿钧老祖通天教主这类进入编制更晚,他们进入编制的时候,伏羲女娲这类早就都是老干部了。&/b&&br&&br&&br&我们所知的绝大多数神都是东晋朝以后的,因为佛教的神话体系过于庞大和完善,道教产生了造神运动,现在所知的大部分道教神从名字到故事都是参照设定的,切不要说道教,连儒家都参考佛教产生到“道统&体系。&br&&br&&br&然后是西王母,由于山海经成书时间不明,暂定为东晋以后,那么最早的应该是穆天子传(这个文章是古代从坟墓里出土的竹书纪年里的一篇,是考古级别的文献,通常看的四书五经,史记,二十四史的文献价值都不如这个)。穆天子传里就是周朝的一个叫穆天子的周王出去旅游到了西边,遇到西王母”约炮“吃蟠桃的故事(约炮是我脑补的哈哈哈)。&br&&br&&b&可以不负责任的解释下,西王母就是周朝的时候,西边的一个母系社会的性感美丽女王大人,仅此而已。&/b&&br&&br&&br&&br&&br&&b&顺便说下,东皇太一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神话的人物,东王(皇)公和西王母没有半毛钱关系。&/b&&br&&br&&br&&br&&br&我这里说这些神仙进入编制的时间,就是说他们被创造的时间,换句话了说,后来编出来的神,可以强行套进早期编好的神话里,比如玉帝跟西王母的关系,分为几个时间段:&br&&br&1,先有西王母,是周天子的朋友(paoyou),周天子是天帝的儿子&br&2,后来有了玉帝代替天帝一段时间,后来玉帝是玉帝,天帝是天帝,又分开了。&br&3,西王母与玉帝的”同居“一段时间,关系不明,&br&4,后来有了西王母和玉帝”领证“的说法。&br&5,近代又有了西王母很东王公(东皇太一)是合法夫妻的说法。&br&&br&&br&1-5是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是后人不断创造神话的过程,按照现代主流奇幻背景设定的规则(龙与地下城DND那种)新设定可以覆盖旧设定。所以说玉帝跟西王母是两口子没有错,也是也不能说对,以为还会又更新的设定再次覆盖旧设定。&br&&br&&br&另外,神话是可以发展和创造的,指环王就是托尔金设定的英国神话体系,,可惜没写完,,,最后成了小说。
反对所有用“书套书”的方法考证的答案,你们没有分清楚那些书先成书,那先后成书,不是说哪封神榜套西游记就可以梳理出道教神系的好不?很多远古的神反而是几百年才编出来的好不? ------------------嫌太多的请直接看黑体字部分--------------- 本人姿势…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最佳路人甲简介/紫微大帝
神,全称。紫微又叫紫垣、紫宫,在
上属帝王之所居,皇宫又叫
即是这一来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诸天中的形象都是一中年帝王像。地位仅次于
基本概况/紫微大帝
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玉清圣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灵宝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地位仅次于“三清”,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天皇大帝和后土黄地祗。四御之首为玉皇大帝,其次为
紫微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日月
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
佛教在汉化过程中,自然不可忽视这样一位深受崇敬的执掌自然界的天神,故在水陆画中、将他请进上堂,可见佛教在流传过程中的灵活变通、兼容并蓄。但假如将玉皇大帝请进法会,则位置可能就不太好摆放了。
到了,的护法神队伍又有了大的扩展,除了已将古神话中的二十位天神纳入佛教惩恶扬善的护法队伍(称二十诸天)外,又增加了道教的三位神明,即紫微大帝、东岳大帝及,使紫微大帝成为佛教二十四天之一而享受人间烟火。
紫微北极大帝在全国许多地区供奉,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极是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微垣内。卷四十八谓:“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后来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道教认为,北辰是永久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它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上》谓:“,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后最尊者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颖达《书?说命中》疏:“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候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道经中说: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是: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礼相,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把。现在四川的大足等地,还可见到许多来代刻造的道教神像,其中就有紫微大帝。《明史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徽大帝的神诞日相传是四月十八日。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古来的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所以命宫主星是紫微的人就是帝王之相。
紫徽星/紫微大帝
“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因为天上恒星中的三垣,紫禁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
自诩为天子。“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所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又叫紫禁城。
紫微星属己土,乃南北斗中天之帝王星,为官禄主,有解厄、延寿、制化之功。喜左辅、右弼为其辅佐,天相、文昌、文曲为之部从,天魁、天钺为之传令,日月为之分司,更喜会合禄存、天府,其威能制火铃为善,能降七杀为权。于人之身命,主人忠厚,耿直。若得府相昌曲左右禄存三合,巨富大贵。若落在疾厄、、兄弟、交友、四宫,主人劳碌。与羊、陀、火、铃冲合,吉多亦主发财。无左右为孤君。
紫微斗数命盘的组合很特殊,紫微单星坐命的,在所有命盘组合里只占七十二分之一,与其他独坐的主星组合二十四分之一比起来,相差三倍,表示紫微独坐的人确实比较少。
道教四御/紫微大帝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中说:“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的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南极
协助玉皇执掌人间寿天祸福,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大地河山之秀。
在比较著名的道教宫观中,主要大殿除、玉皇阁外,还建有专门供奉四御的四御殿,四御神像头戴冕旒,身着朝服,雍窖华贵,为人间帝王形象。三清、四御作为道教尊神群体,常被合称。此外,道教还有“六御”之说。他们为: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祗。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指的巨大空间,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刘用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对此的排列顺序为:玉清上帝、上清上帝、太清大帝、玉皇上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即青华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
前三尊为三清,后六尊则构成了上(玉皇)、下(后土)、四方的“六合”布局。道教称之为“昊天六御宸尊”,加上三清,合为“九皇御号”。后来,为了符台道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了“玉皇大帝”和“青华大帝”,成今日之“四御”。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又称“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北极星君”,四御之一。
紫微北极大帝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北极即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徽垣内。《上清灵宝大法》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故天得以动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后汉书》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为紫微宫,后来皇帝亦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
道教认为北辰是永远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他极为尊崇。《晋书o天文志》称:“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辰最尊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常居也”。唐孔颖达《书o说命》中疏曰:“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至于紫微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曰:“昔,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忽感莲蕊九苞,一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性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壮冠乃各修,园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徽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道经中称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为: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由此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现在大足等地,还可见到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o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为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微大帝的神诞日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
南极长生大帝全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简称神雷玉府。
对于南极长生大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元始天王长子之说。据道经《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序》载:“昔太空未成,元炁未生,元始天王为昊莽溟律大梵之祖,凝神结胎,名曰。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炁,方名混虚。元始天王,运化开图,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精,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万炁祖母太玄玉极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长曰南极长生大帝。亦号九龙扶桑日宫大帝。亦号高上神霄玉清王。一身三名,其圣一也。”这位真王,凝神金阙,思念世间一切众生三灾八难,一切众苦酆,一切罪魂受报缘对。又因牿劫相求,无量众苦,不舍昼夜,生死往来,如旋车轮。故真王以神通力,悯三界一切众生,即诣玉清天中元始上帝,金阀之下,礼请殷勤,乞问紫微上宫紫玉琼蕊之笈,于九霄宝箓之内,请《神霄真王秘法》一部三卷……元始上帝即敕太皇万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长生护命秘法》传付下世。其二为元始天王第九子之说。据道经《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元始天王“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统领”。同时,《高上神雷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卷一《元始八子封职》中对南极长生大帝的神职亦有记载,谓南极长生大帝任高上神雷玉清王,职太阳九炁玉贤君、玉清保仙王,讳棍洞,字曜华。同卷《八帝封号官职位》中亦称:“第一子任神霄玉清天王,绰霄太平应化道主大帝,遥领太阳九炁神君。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紫微大帝
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我国古代星辰崇拜,《上精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口(左先右刂)。”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星经》称:“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
。又住天子六将军,又主三公。”所以后人又以勾陈为后宫。《晋书o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道教吸收了这些信仰,称龙汉年问有一国王名叫同御,圣德无边,时人禀受八万四千大劫;国王有一玉妃,明哲慈慧,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
,以裨造化;后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温玉池边,脱服澡盥,忽有所感,
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为众星之主领。是说见于道经《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中。另宋张君房《云笈七羲》卷二十四称:“璇玑星君,字处行,勾陈六星主之,常陈天之虎责也。”并列勾陈上宫目天皇大帝名目,列为四御之一。
勾陈大帝的职能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后土信仰源于中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礼记o都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古代人们生括有赖于地,故“亲于地”,并加以“美报、献祭”,遂有“后土”崇拜,大约始于时期。
关于后土的记载很多,大多集中在《左传》、《礼记》、《山梅经》、《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称后土为共工氏之子,为中央之神。如:
《左传o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日,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礼记o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礼记o月令》:“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郑注:此黄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
《山梅经o梅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岁名名之,故云然。袁珂《山梅经全译》案:古神话当谓噎鸣生十二岁或噎鸣生一岁之十二月。
《山梅经o大荒西经》:“黎(后土)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鸣,盖时间之神也。)
《山梅经o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后土生信,信生夸父。”郝懿行注:后土,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见昭十九年《左传》,又见《山梅经》。
《山梅经o梅内经》:“共工生。”袁珂《山梅经全译》案:《国语o鲁语》云:“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即此经“生后土”之历史。
《楚辞o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故称幽都。
《淮南子o天文训》:“土也,其帝,其佐后土。”
以上关于后土的记载,有的是作为神仙出现的,有的是作为一般人出现的,有的则记官名,均为男性。但是中国古代传统,以天阳地阴,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后”字均为女人形状。至于“土”,《释名o释天》曰:“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
三官大帝/紫微大帝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在中,有几位出现时间比三清尊神还早,且神阶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渊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人类无法生存生活,因此人们常怀敬畏之心,虔诚地顶礼膜拜。如《仪礼o觐礼》:“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其注疏燔柴为:“升、沉、瘗”祭礼,是天子。在国行会同之礼及诸侯之盟神也,晋氐族苻坚和羌族姚苌等笃信“三官”,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订盟时,《盟文》开始“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滨,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
中后期,外戚专权,朝野黑暗,人民灾难深重,反抗情绪激烈,于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并结台民间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书,馥革当地民族原有的巫道,开创五斗米道。因其最初主要以道术祷祝和赳鬼,并以符水为人治病,故被称为道教符箓派,又因道教徒尊称张陵为天师,故五斗米道以后又称为“天师道”。五斗米道一方面尊为教祖,祭酒传授老子;另一方面以天、地、水为三官,信其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请祷。祷请方法主要见于《三国志o张鲁传》注引《典略》书中说:“书写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于天,著山上,其一埋于地;其一沉于水,谓之三官手书。”认为三官能为人赐福、赫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后来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目介绍太守张鲁时,就详细叙述了其祖张陵宣扬三官敬仰之事。此后这种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顶上发现一通唐武则天时的金简,内窖即为乞求“三官九府”,为武则天兑罪祈福之用。这正是其一上于天,著山上“请祷法”的印证。另外有一种说法,说三官为金、土、水三官,《古今图书集成o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为生,候地气,土为成,候地气,水为化,候水气。……故曰三官也。”若将其具体化则是守卫天门的唐、葛、周三将军,据《铸鼎余闻》记载:三官俱周幽王谏巨,号天门三将军,死后为神,各地多有庙。也有说三官指尧、舜、禹的,《历代神仙通鉴》云元始天尊:“复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阳,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阳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台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当春一月月望之雷,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又于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这三子就是尧、舜、禹,“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后来元始天尊吐气化成的尧、舜、禹被人们封“三官大帝”。
时,寇谦之改革天师道,清整“三张伪法”,于是将三官与三元相结台。《古今图书集成o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盖天气主生,地气主成,水气主化,用司于三界。而三时月之望候之。……三元正当三归宫,故曰三官也。”故以衣历的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因缘经》:“正月十五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炁赫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 同时,刘宋陆修静还有“三官所执,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说。又与“三清境相”结合,《四注》卷二《三元品诫经说》:“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徽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结黄之清而成,其中宫名洞灵,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宫号扬俗洞泉宫,一曰青华方诸宫,总水帝扬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还和道教元气说结合,《云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同时,《重增授神记》和《三教授神大全》中还详细记载了三官的纪历、神职及统辖对象和范围。书中称:陈子祷与龙王三女自结为室,生下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后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显现无穷。于是元始天尊封老大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即诞生之符始阳之气结成至真,住玄都元阳七宝紫微上宫,总主天帝神王上圣高真及三罗万象天君,封老二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住九土恫空清虚之宫,总主并二十四治山,九地土皇、四维八极神君;封老三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住金灵长乐宫,总主九江水帝、君、十二溪真及三河四梅神君。并说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亲临神坛,考籍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之中的神仙升临、人品考限与万类化生之事,天官喝福紫微帝君、地官赦罪青灵帝君、水官解厄暘谷帝君,俨然为神灵世界主宰一切的最高尊神。
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三元节由皇帝下敕天下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由于天官被封为赐福紫微大帝,民间遂将其视为“福神”,与禄、寿二神并列。至于三官神的职掌范围,宋明以后又自于三清四御的确立,而有所缩小,一般认为掌管人间祸福、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但民间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来,各地建有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时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清代,三官信仰更为普遍,“天官赐福”的
、民惜画,多种多样。画中天官,身著大红官服,
玉带。手持如意,五绺虬须,面窖慈祥,一派雍窖华贵的气质。一些图中,天官还慈祥地携带五个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
、佛手、春梅和吉庆
灯。过去民间每逢新春时,皆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长寿。有时天官还被当作财神。清代流行一种“赐福财神”,图中间为天官手执如意端坐
之上,金山、银山、
、云龙和一个大“福”字陈于上方,
、手持“日日生财”旗子的童子位于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财仙官、利市仙官立于两旁。画中充满着福气和财气,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富裕理想生括。近代,天官又和员外目郎(表官禄)、南极仙翁合称为福、禄、寿三星。旧时农历新年,三星图常挂于堂中,象征“”,显示多福、多寿、喜庆临门。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图像和“三星”工艺品喜进千家万户,成了颇受欢迎的装饰品。现在台湾的庙宇中,一般称三官大帝为三界公,据说敬奉的人特别多。相关记载
《三国志o张鲁传》称五斗米道"师君"张鲁"雄据巴汉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为病者请祷时曰:"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此请祷之法,盖仿效古代仪礼。战国成书的《仪礼o觐礼》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唐贾公彦疏云:"案《尔雅》云:祭山曰?悬,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瘗"亦埋藏之意。
至南北朝时,"三官"与"三元"相结合而为三位天帝。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
"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种道书,又以两汉流行的元气论对其神格进行刻画。《三元品戒经》称"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据所出之《因缘经》等所载,三官大帝的主要职责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气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设三宫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o开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据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万类种种,皆归三官大帝管辖。
三官信仰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唐宋犹存其余绪。现存《太上灵宝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即出之唐宋间。
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一云:
"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骈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郡(指吴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释氏奉香火,至日,舆舫络绎,香湖尤盛。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烛,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三官的职能
天官赐福: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玉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06:1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皇大帝 王母娘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