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n-back任务和工作记忆广度实验报告任务的区别

任务、工作记忆与重铸感知--《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任务、工作记忆与重铸感知
【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如何纠正错误一直以来都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常见的、也最具争议的修正性反馈,重铸是老师对学习者语言表达中所犯的错误进行的隐性纠正。但是关于重铸的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争论的焦点。由于反馈信息以及反馈方式的模糊性,使得重铸无法成功地被所有学习者感知,最后导致错误无法成功被纠正。本文主要从任务复杂度和工作记忆容量两个方面重点讨论阻碍重铸感知的认知因素,希望以此能找出提高重铸感知的方法,进而优化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本文选取了76名初二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到以下四个实验组:有情景重铸组,无情景重铸组,有情景非重铸组,无情景非重铸组。76名被试接受了为期三周的实验课程。整个实验都发生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过去进行时态的习得。教师根据分组不同,针对不同被试适当使用情景描述。最后通过后测来检验被试的学习成果。
实验结果如下:
(1)两个重铸实验组的后测成绩都优于非重铸组,语法习得的结果更好;
(2)任务复杂度与重铸感知成负相关。随着任务复杂度的提高,参与者往往不能成功感知到重铸;
(3)工作记忆容量与重铸感知成正相关。工作记忆容量越高的参与者越容易成功感知到重铸。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可以看出适当降低任务的复杂程度能有助于重铸感知。工作记忆容量越高的学生重铸感知的效果越好,学习效果也更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33.41【目录】:
摘要4-5Abstract5-7Acknowledgements7-8Table of Contents8-11List of Abbreviations11-12List of Tables12-13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9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13-15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7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7 1.4 Layout of the Study17-19Chapter Two Introduction to Recast, Task complexity and Working Memory19-27 2.1 Introduction to Recast19-23
2.1.1 Definition of Recast19-21
2.1.2 Characteristic of Recast21-23 2.2 Introduction to Task Complexity23-25
2.2.1 Definition of Task Complexity23-24
2.2.2 The influence of Task Complexit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24-25 2.3 Introduction to Working Memory25-26 2.4 Summary26-27Chapter Three Literature Review27-41 3.1 Previous Researchers on Recast27-32
3.1.1 Recast for Language Learning27-29
3.1.2 Previous Studies on Recast29-31
3.1.3 Comments31-32 3.2 Previous Researchers on Task Complexity32-35
3.2.1 General Researches on Task Complexity32-34
3.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 Complexity and Recast34-35
3.2.3 Comments35 3.3 Previous Researches on Working Memory35-38
3.3.1 General Researches on Working Memory35-36
3.3.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M and Recast36-37
3.3.3 Comments37-38 3.4 Recast, Task Complexity and Working Memory38-39 3.5 Summary39-41Chapter Four Methodology41-52 4.1 Variables and Their Operational Definition41-42 4.2 Research Question42 4.3 Participants42-43 4.4 Research Design43-45 4.5 Target Form45-46 4.6 Instruments46-47
4.6.1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46
4.6.2 Pretest and Posttest46-47
4.6.3 Working Memory Span Test47
4.6.4 Exit Interview47 4.7 Treatments47-48 4.8 Assessment Tasks and Scoring48-50 4.9 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50 4.10 Statistic Analysis50-51 4.11 Summary51-52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52-67 5.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One52-56
5.1.1 Types of Error52-53
5.1.2 Statistic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One53-54
5.1.3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One54-56 5.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Two56-60
5.2.1 Statistic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Two56-58
5.2.2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Two58-60 5.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Three60-63
5.3.1 Statistic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Three60-62
5.3.2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Three62-63 5.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Four63-66
5.4.1 the Brief Description of all Experimental Statistics63-64
5.4.2 Discussion of Research Question Four64-66 5.5 Summary66-67Chapter Six Conclusion67-73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67-68 6.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68-71
6.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69
6.2.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69-71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71-72 6.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72-73References73-77Appendices77-8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蒲显伟;王凤英;;[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易保树;罗少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李在辉;;[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陈亚平;;[J];Teaching English in C2008年05期
乔丽娟;;[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2010年04期
林生淑;;[J];Teaching English in C2009年02期
彭正银;韩炜;;[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09期
顾姗姗;王同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刘学惠;朱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5期
何莲珍,王敏;[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红红;;[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姚艳梅;;[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王保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唐芳洲;;[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欧阳建平;张四莲;;[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王永;刘瑾;Alan LSusan L;[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徐慧芳;王建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卢力;孙云梅;;[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2期
于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马玉红;;[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运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晶;[D];吉林大学;2004年
刘春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赵飞;[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骆艳;[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康立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李晓媛;[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马冬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方秀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秋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马建豹;[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丁勤;[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姜秋实;[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魏国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夏欢;[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段逸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李江华;[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罗沁;[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吴敏睿;[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邵继荣;;[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2期
陈晓湘;张薇;;[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张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马文;[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文旭;李康;;[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1期
高琼;;[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年11期
董华美;;[J];考试周刊;2007年28期
张万喜;;[J];考试周刊;2008年21期
彭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5期
张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钢;[J];读书;1994年11期
卢有斌;[J];党的生活;2000年04期
张建国;[J];中国改革;2001年03期
屠燕治;[J];中国钱币;1993年03期
张磊;张犇;;[J];艺术教育;2009年04期
姜琳;;[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陈晓湘;张薇;;[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张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武宜金;王晓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田昌安;[J];晋阳学刊;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爱东;;[A];中国烹饪协会清真烹饪专业委员会专集[C];2004年
;[A];中国物资流通协会通讯[C];2000年
朱成甲;;[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郭志坤;;[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何锐;张融;陈胜利;吴秉亮;查全性;;[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刘伟;林其德;夏建国;;[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仝勤财;;[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叶嘉明;张维;张玉龙;周勇亮;;[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潘海燕;浦鸿汀;;[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王渠源;邵艳萍;刘璐玖;;[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志强;[N];山西日报;2003年
记者 栗金声 通讯员 武志强;[N];山西日报;2003年
林华瑜;[N];中国文化报;2003年
夏祖勇;[N];中国工业报;2008年
郭燕春;[N];中国商报;2000年
张晓健;[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N];中国包装报;2004年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郑东;[N];证券日报;2003年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N];科技日报;2003年
庾岭梅;[N];韶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珊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顾姗姗;[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李俊;[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军花;[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王渟茜;[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倪文君;[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林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姜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赵莉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张薇;[D];湖南大学;2008年
李蔚环;[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王鲁蒙;[D];三峡大学;2010年
古倩;[D];湖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作记忆广度任务
working memory span tasks
工作记忆广度任务
基于1个网页-
实验二使用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任务,验证实验一结果在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任务中的适应性。
In experiment two, we validat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one in space working memory span task, but the results are more complicated.
结果表明,加工负荷和加工时间对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成绩有重要影响,加工负荷越高,被试的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成绩越低;
The results showed processing load and processing time have effects on performance of working memory span tasks: the higher processing load, the lower the performance;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考察了控制性注意能力不同的被试在加工部分认知负荷不同的工作记忆广度任务中的成绩。
So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and lowcontrolled-attention capacity subjects in working memory span tasks that cognitive load ofprocessing is different.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n-back练习是什么?
“在5月28日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协会年度会议上,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John Jonides报告了他的发现,每天做n-back练习20分钟,连续20天,能明显改进流体智力标准测试的成绩。这种进步能持续3个月。流体智力是指在混乱状态中发现意义(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Jonides和同事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测试了200多名年轻人和儿童,演示了n-back智力训练的效果。研究人员称,n-back练习能刺激大脑的工作记忆功能。工作记忆能力对处理复杂任务如推理至关重要。”这里面的n-back练习是什么?谁有相关资料呢?百度和Google都没看到太多的相关信息,wiki里面有点,但是鸟语不好,看不太明白
n-back练习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练习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个更有代表性的工作记忆任务,包括维持少量信息,要求n-back任务操作工作记忆信息。其次,允许应用参数变量方法代替减法方法(themethodofsubstraction),因而避免了一些和后者相关的问题假设(Fristonetal,1996:Jenningsetal,1997)。第三,n个任务允许系统操作工作记忆负荷。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脑区被认为起到特殊的加工作用。资料来源于心理学网站上的,不知有没解释清楚。
要做基于n-back范式下工作记忆的毕设……
有个app叫IQ Pro 提到目前只有n pack可以短期提高IQ测试值
国外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n back训练并不能提高智商
,这种训练顶多能增强点注意力而已。智商是非常难以提高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训练比所谓的提高智商更重要。比如想把考试成绩提高就去找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应试策略,想提高跑步成绩就每天去练习跑步,针对性的训练才是正确的选择。人体进化的策略是尽量的节约资源,一个各个区域都时刻活跃的大脑是不存在的,如果是这样大脑就会出问题,现在的所谓的高智商的人必然在某个方面有缺陷(比如高智商伴随着低情商,两者都高却又伴随着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风险等),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让你看到而已。所以不要迷信所谓的高智商,没用,也不需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记忆广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