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对医专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发展的作用?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范文一:1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有何特点?p161 如何培养p1682小学生道德行为形成有何特点?p165
如何矫正不良行为?p178 3什么是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何影响?如何培养?p183 p185 p200 4有哪些因素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如何激发?p197 p202 5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p27 6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体现在那些方面?p327皮亚杰划分的儿童思维的几个阶段p468“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启示p529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特点???10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11掌握陈述性知识的过程p21012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思想p21313小学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p42414小学教师承担着哪些角色p40615第一二号信号系统p3016-社会认知p125
17观点采择p126
18成就动机p188 19自我效能感p196
20程序性知识p226
21认知策略p232 22角色意识p405
23教学机智p41823调查法被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实验法被分为实验室研究和自然实验法24反射活动被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5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26朱自贤认为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决定着心理发展的动力27人的思维有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8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29表现人的认知活动的特点与风格是人的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人情绪强度稳定的是性格的情绪特征30自我意识由认知意识、体验意识、监控意识组成31自觉纪律的行为分为三个阶段p16432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不巩固将呈现马鞍形33奥苏泊尔把成就动机分为: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34自尊心的满足:重要感、成就感、有力感35针对学习迁移桑代克提出:共同要素说
嘉德提出:概括化说 36影响迁移、认识结构特征:可利用、可辨别、稳定37产生式理论把智慧技能分为:模式识别学习、动作步骤学习 38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认知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自动化阶段 39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外因:学校风气、教师发展条件、人际关系
内因:教育观、自信心原文地址:1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有何特点?p161 如何培养p1682小学生道德行为形成有何特点?p165
如何矫正不良行为?p178 3什么是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何影响?如何培养?p183 p185 p200 4有哪些因素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如何激发?p197 p202 5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p27 6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体现在那些方面?p327皮亚杰划分的儿童思维的几个阶段p468“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启示p529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特点???10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11掌握陈述性知识的过程p21012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思想p21313小学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p42414小学教师承担着哪些角色p40615第一二号信号系统p3016-社会认知p125
17观点采择p126
18成就动机p188 19自我效能感p196
20程序性知识p226
21认知策略p232 22角色意识p405
23教学机智p41823调查法被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实验法被分为实验室研究和自然实验法24反射活动被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5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26朱自贤认为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决定着心理发展的动力27人的思维有三种: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8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29表现人的认知活动的特点与风格是人的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人情绪强度稳定的是性格的情绪特征30自我意识由认知意识、体验意识、监控意识组成31自觉纪律的行为分为三个阶段p16432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不巩固将呈现马鞍形33奥苏泊尔把成就动机分为: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34自尊心的满足:重要感、成就感、有力感35针对学习迁移桑代克提出:共同要素说
嘉德提出:概括化说 36影响迁移、认识结构特征:可利用、可辨别、稳定37产生式理论把智慧技能分为:模式识别学习、动作步骤学习 38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认知阶段最后一个阶段:自动化阶段 39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外因:学校风气、教师发展条件、人际关系
内因:教育观、自信心
范文二: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导入: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首先我问各位小朋友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道德吗?这里你有五颗糖,你身边有这三个人,你想分给他们吃吗?如果分,该怎么分呢?分别问四个小朋友。导入:案例:对偶故事(1)黎明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天,老师喊他去办公室帮忙, 他兴冲冲地推开教师办公室的门,只听到哐当一声响,开门用力过猛,门背后的2个热水壶全倒了,并且碎了。可黎明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2)有一个叫薛友的小男孩。一天,趁母亲外出时,他想从柜子里拿一些巧克力吃。由于放巧克力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刚碰到巧克力就听见哐当一声,一个热水壶被他碰倒在地,碎了。请问:1. 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 ? 为什么 ?2. 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3、你认为谁应该受到惩罚,该怎么惩罚?4、对这则案例中发生的事情、损坏的财物,你还有别的看法吗?谢谢各位小朋友,欢送小朋友离场哦!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指小学生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它由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部分组成。道德观念也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那么根据这几位小朋友的回答和我们每个人在小学时期品德发展状况的回忆中,我们来谈谈小学生会产生哪些道德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这些道德观念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题。思考题:小学生有哪些道德观念呢?并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学生作答时,老师逐一分析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特点第一,公有观念的发展。这个问题不仅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很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个核心的道德问题。以损坏公共财物和私人财物为例,研究发现,公有观念:5岁儿童还不能区分公与私,他们往往从私人的角度出发,公有观念还不明显。7岁儿童已能笼统区分公与私,他们头脑里初步出现公私关系的意识,认为公家财物比私人财物重要。9岁儿童在公有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经具备了有关集体意识的具体观念,懂得了公共财物是集体公有的。11岁儿童忆能较抽名胜地从集体主义原则的角度来考虑公私关系。认为公共财物是首要的,私人财物是次要的,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首先考虑集体利益。看来,儿童的公有观念只有到了11岁才比较稳定。第二,集体观念的发展。集体观念包括树立集体荣誉感、执行集体委托、维护集体利益等。研究发现,7岁儿童的集体观念已经出现,并能初步分化为集体和为个人的行为动机。但他们在荣誉问题上很难摆脱个人的束缚,这个观念直到11岁儿童还占相当大的比例。至于执行集体委托和维护集体利益的观念,其转折的年龄是9岁。从9岁以后才发生重大的飞跃式的变化。第三,友谊观念的发展。在学校这个集体范围内,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在怎样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这对品德教育很有帮助。研究发现,儿童的友好关系大多建立在外部特征上,如邻近、新近、一起玩、相互予取等,很少建立在智力、能力、性格与内部特征方面。不友好关系大多取决于攻击行为、无理打闹、不守纪律等原因。上述不友好表现绝大多数是男性。研究还发现,小学各年级儿童真正的朋友关系,直到五年级基本是保持在同性之间。第四,惩罚观念的发展。当成人对过失行为施以惩罚时,儿童心目中是怎样看待惩罚的,他们认为该用哪种惩罚才算恰如其分,从中可以看出儿童惩罚观念的发展水平。研究发现,7岁儿童强制性策略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犯过错,谁就理所当然受到大人的惩罚以抵罪。这种观念在11—13岁儿童身上所占比例就很少了,即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8岁儿童回敬性惩罚的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犯过错,无需从外部施加强制性惩罚,他的过错会以被同伴集体嫌弃作为回敬。这种观念也随年龄增长而递减。9 岁儿童批评性惩罚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犯过错,谁就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第五,公正观念的发展。这是一个有关是非的观念问题。儿童究竟是根据什么来考虑是非的?研究发现,7岁以下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成人。7岁以上儿童的是非观念是公平不公平,平等不平等。大家都公平即是,大家不公平即非。8岁以上儿童的是非观念是公道不公道,这一观念不是一种单纯的是非观念,而是一种出自关心和同情的道德关系的观念,它具有利他主义的成分。研究还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儿童的是非观念大多数处于公平不公平,至于以服从观念和公道观念来考是非问题的所占比例很小,即两头尖中间宽。分享观念。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1岁以内的婴儿就出现分享意识,2岁可以主动助人,4-6岁儿童的分享、助人意识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7岁儿童能识别他人潜在的困难线索等,小学生基本上都具有分享的意识。助人利他观念的研究发现: (2)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选择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小学二年级儿童已能在有选择的条件下有意识地助人,摒弃互换,能够理解不需要外部奖赏而做出以行为本身为结果的利他行为。直到四年级,儿童才基本上能够摆脱遵从权威的束缚,自愿引发助人行为,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助人行为的认知判断从混沌一片向不断分化发展。 即使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利他观念尚未得到完全的发展。对小学儿童的纪律观念的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儿童大多数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纪律观念较差;小学五年级儿童基本上能从常规习俗和伦理道德上来考虑纪律问题。(2)小学儿童对纪律观念的不同内容,在认识难度和发展速度上有明显差异。对个人与集体、下级与上级关系的认识较早,而对少数与多数、纪律与自由关系的认识发展较迟。(3)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是小学儿童纪律观念发展的关键期。非常好,是的,我国心理学家对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广泛研究。如根据马雁翎等学者编制的中小学道德品质的指标体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涉及集体感、社会责任感、纪律观念、礼节、助人观念、公正、诚信、环保意识等各方面,而从刚刚大家的发言中,也能看出这一点。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尤其在高年级阶段)已经形成了各种道德观念,其道德观念发展迅速,且发展速度和水平具有差异性。2、小学生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例如,中国的小学儿童对“道德”一词的理解就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水平:(1)只能同义反复,认为“道德就是道德行为”;(2)停留在个别现象上,认为“不打架、不骂人”就叫做有道德;(3)理解比较深刻、抽象,认为“高尚的道德行为就是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不做对集体有害的事情,做个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人”。3、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其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紧密相关,且具有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这一点,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做了实证研究。这是从道德观念上看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再讨论一下道德判断上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好,观察非常仔细。要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我们不能绕开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研究成果。刚刚这个对偶案例就是对皮亚杰研究方法的模仿。他的研究结论是:儿童道德判断或评价能力发展特点为: 第一,从“他律”到“自律”。儿童的道德评价是从无批判地按照成人要求来判断行为,逐渐发展到能独立地作道德判断。在6—8岁儿童的观念里,所谓不良行为就是违反成人的命令或做出成人禁止插为。例如,上面案例中如果老师处罚了黎明,接着问6-8岁的小学生,处罚对不对?这个年龄的小学生很多会说对。因为成人的规则被他们当作公正的规则。而9岁以上的小学生则可能按照行为本身的性质,根据自己独立的思考来作道德判断。这时,逐渐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评价他人的行为,包括评价老师的行为。
第二,从效果到动机。低年级儿童评价道德行为时,开始只看效果,不问动机,以后逐渐发展到注意动机。最后发展到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分析。例如,用对偶故事法结果发现,5—7岁前儿童大多从客观效果上看问题,即从错误大小上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从动机上考虑问题的年龄转折点是7岁,并在9—10岁表现尤为显著。至于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分析,只有到初高中学生身上才出现。第三,从他人到自己。低年级儿童的主观世界中很少意识到“我”,自我意识尚在形成中。他们只会评价别人的行为,不善于评价自己,而且评价别人时又容易囿于“他律”的束缚,把成人的结论当作自己的结论。正因如此,他们的评价又容易改变。昨天还是好朋友,今日却侧目相视,明天又可能成为好朋友。到了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运用道德规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但这时的评价也往往是从效果发展到动机,办为行为效果是外显的,容易被觉察到,而动机则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第四,从片面到全面。低年级儿童的评价带有片面性,比较简单化,可以说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例如,一个有很多优点的人,可能由于一次小的过失而失去儿童的信任;或者相反,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可能由于一次小的成功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儿童对自己也会有这种情况,由于一次小的过失,可以懊悔不已;也可以由于一次小的成功而得意忘形。高年级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就比较全面了,他们逐渐学会了在道德评价中区分主要与次要,一贯和偶然。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用“道德两难”的故事来分析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有一名妇女患了重病。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只有一种药可能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刚发现的镭。这种药的成本很高,而药剂师索取十倍于成本的钱。海因到处借钱,但只筹到一半的钱。无奈,他告诉药剂师他的太太快死了,恳求他将药便宜些买给他或让他以后在付款。但是这个药剂师不同意。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他竟砸了药店为他太太偷药。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水平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他们服从权威的规则只是为了免遭惩罚。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或工具性取向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水平2--习俗水平(9~15岁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儿童心目中的行为就是能取悦于人,对别人有帮助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第四阶段: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定向 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遵纪守法水平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认为社会道德、法律和习俗都不过是些社会契约,当然可以改变,不同意单纯以规则来衡量人们的行为。第六阶段:普遍以道德原则定向评价行为不仅要考虑法律的准则,更重要的还要考虑更本质的道德原则。陈旭:我认为小学生集体意识已经开始发展,从刚刚几个小朋友包括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都可以有很深刻的体现,我们做一件事情会思考是否能够得到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的表扬。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的集体荣誉感、维护集体利益的这些想法也都开始出现。莫月锋:(友谊观念)我觉得小学生已经有了偏袒自己喜欢、亲近、和自己一起玩儿的人的观念,我们自己从小时候,甚至到现在,一直有这样的心理,就像前面的小男孩儿说应该把第五颗糖给自己喜欢的小女孩。想要建立友好关系的想法,在那时候已经产生。曾婷:(公正观念)我根据第一个案例分析说一下小学生道德观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像六年级的孩子他不会把糖分给与自己玩的很好的朋友,而是让大家一起 分享那颗糖,所以说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公平的道德观念。刘安明:(公有观念)我认为小学生应经开始产生公有意识了,比如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会主动爱护班上的公共财产,而不是去破坏公共财产,因为我会认为这不是我自家的,而是大家的。周斌:(利他观念)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彼此都很陌生,但我又很想和他们玩,所以我就跟妈妈说,我要和他们一起玩,我妈妈就说:那你就买东西给他们吃呀,之后我们相互认识之后,彼此熟悉,觉得当初买糖给他们吃好幼稚,但慢慢发现只要你对他人好,他们都会很真诚的对待你,认识你。周新桥:(惩罚观念)前面五个小学生对黎明和薛友打碎水壶的惩罚程度各不相同,低年级的小学生认为惩罚要严厉,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认为只要稍加批评就可以了。这说明,小学生已经具有了通过惩罚来纠正错误行为的意识。任仁晖:根据前面几个小学生的回答,再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小学生已经学会了与别人分享。在老师发了五个糖之后,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想要把糖分给别人,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或是和自己玩的比较近的人。但是,他们分享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把最后一颗糖留给自己,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想通过抓阄的方法在与别人分享。
范文三:作者:蓝维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11期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开展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跟踪测评研究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的。5年来,中心在北京市18个区县开展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跟踪测评获得数据700多万个,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连续4年的测评报告和深度访谈报告。测评的结果一方面为北京市教委的德育决策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供了途径和基础。一、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连续的跟踪测评呈现出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与首都文化特色高度契合、反映时代发展脉动、健康良好的整体发展基色,以及维度越大、水平越高的特点。1.与首都文化特色高度契合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所在的城市会形成与其地位相一致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北京也不例外。生活在北京的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上呈现出与首都文化高度契合的状态,突出表现在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对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及良好的人道主义精神等方面。在平均分5分为满分的情况下,北京市1万名高中生在2007年测评中全部选项得分均高于4分,在祖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和中国人受到外国人欺负时感到气愤两项的得分高达4.81和4.70分。这与、2006年全市中小学生测评的结果十分接近,说明北京市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在国际问题上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良好的和平与人道主义观念、较强的历史文化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2.反映时代发展脉动在家庭教育研究中人们常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在对北京市连续的跟踪测评中我们看到,孩子也是时代发展的镜子。中小学生作为最年轻和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反应十分敏感和强烈。最突出的表现是在2005年的国家意识高涨和2007年的奥运意识上。2005年高中前5项与后5项的比较(见表一)。2005年高中得分最高的前5项中,前4项都与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有关。在4年跟踪测查中,在该维度高位得分中是最为突出的一年。这与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国内传媒对此进行了大量宣传,中小学校也纷纷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有关。访谈中老师们谈到,4月份社会各界进行抗日游行,抵制日货的活动也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这一切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当年的测查中都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表一2007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作为我国第一个举办城市的北京也进入了奥运筹备高潮年。在2007年的测评中我们就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奥运专题所有相关测评点的总平均分为4.17,17个测评点得分在4分以上。其中公共秩序、文明观赛维度的平均分在4.2以上,与过往年份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95.5%的高中生能做到尊重残疾人,不嘲笑他们,这也为将要举办的2008年残奥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关于奥运的开放题的回答中,绝大部分的学生为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感到高兴和自豪,认为这是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结果和体现,北京奥运会是北京展现自己,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好机会,因而要注意环保和公共秩序,要努力学习外语,为奥运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部分高二的同学还因为要参加高考不能参加志愿者活动而深表遗憾。3.健康良好的整体发展基色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整体状况健康良好是我们在连续测评中感受很深的一点。在与常模的比较分析中,我们连续4年得出了上述的结论。在2005年、2006年、2007年测评中,在大多数维度上,本市中小学生的整体表现高于常模指标。这些测评维度包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民族情感,公共卫生、公共秩序、文明礼貌,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和生命意识,尊敬师长,学业道德和虚拟道德等方面。只有个别年份的个别学段和部分测评点上出现非常模低于常模的情况,但因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检验不显著,因此,不影响我们连续4年得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良好的结论。具体到2007年测评中,常模与非常模的78项对比测评点,平均分非常模有53项高于常模,24项低于常模,1项持平。在78道题中,正向频次相差高于1个百分点的共有56项,其中37个测评点非常模较高,19个测评点常模较高。由此可见,在大多数维度上,高中生整体表现高于常模指标,可以得出北京市高中生思想道德发展基本状况良好的结论。“健康良好”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基色是来之不易的,这其中包含着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健康良好发展的缩影与反映。4.维度越大、水平越高在不同维度测评结果的对比分析中,维度越大、水平越高的特点在历年的测评中都有所表现。在年5大维度平均分的比较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2007年度与2006年度5大维度平均分比较(见表二)。表二在各大维度排列的趋势中,世界与国家、社会、群体3个维度得分较高,世界与国家维度得分最高,依次递减,个人维度得分最低,虚拟维度得分略高于个人维度。这一特点的出现一方面表现出以社会为本位的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对各种社会道德是有认识基础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学生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毕竟形成对国家、社会道德的正确看法要比自己在生活中去践履道德容易得多。二、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趋势分析在追踪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呈现如下趋势:随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随年龄增长,中小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主体性、独立性与社会性、公益性的共同成长。1.随社会文明的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连年的跟踪测评反映出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是一个基本趋势。在年,、2004年,、2005年的对比中这一趋势相当明显。小学2006年与年的比较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2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6项,最高提高项是不说脏话,2006年比2004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初中2006年与2005年、2004年的比较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1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5项,自愿捐助钱物、不说脏话、不吸烟3项分别提高了19.5、25.4和19.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较大。高中2006年与2005年的可比项中,提高幅度大于10个百分点的2006年与2004年相比有12项,2006年与2005年相比有7项,自愿捐助过钱物、在公共场所不高声说笑和不说脏话3项分别提高了25.4、21.0和22.0个百分点,提高幅度也是很大的。综合4个年度的测评数据,有一些测评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较为显著。如在“不说脏话”的测评点中,正向频次逐年升高,且升幅十分显著,提升幅度高达21.5个百分点。在“主动承担家务”测评点上,正向频次3年升幅达11.4个百分点。在“在权利受到侵犯会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测评点上,正向频次3年升幅达10.4个百分点。北京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2007年外地打工子女在北京中小学校就读的学生数就达40万人之多。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大,结构的不断变化为北京市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任务。但是在连年的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不断发展,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北京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的趋势还会延续。2.随年龄增长,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在4年的测评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在对社会主流道德规范的认同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得到验证。在北京市教委为迎接奥运倡导的十个文明形象的前5个(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不乱丢垃圾、不说脏话和不随地吐痰)中,2005年小学生的状况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好于高中生的趋势明显。测评结果显示:3个学段在新增5个测评点上(主动问好、轻声交谈、乘车购物守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观赛)的状况良好。但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的情况依然存在。访谈中教师也常常谈到:对校规的遵守上,初中生比高中生要做得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身的道德约束感逐渐淡漠,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批判思维的发展,使以前认同的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被怀疑和漠视所代替,认同难度明显增大。3.主体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公益性的共同成长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90后”和“00后”,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改善,使得他们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少成年人担心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担心他们过于自我,而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在测评中我们却看到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主体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公益性共同成长的基本趋势。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市中小学生在社会性和公益性方面的成长是良好的,并没有出现成年人担心的过于自我、自私而社会性、公益性成长不足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90后”、“00后”的中小学生虽然与他们的长辈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改善后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学校教育同样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善待他人、关爱生命、懂得尊重等良好的品质。作者介绍:蓝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范文四:第9 卷第 6 期0 2 年1   月0 81湖南农业 学大学
(会 学科版
) 社V0 l 9N_o6 .
  O . 0 N 82 V0Jun l o u a  
  l rlU ii i e(
i oc ec so ra f
n n A Hr t a un vrt S
 ) g cu
n  S小 生学德 道我自发展 略论沈文虹  (州 市 敬 文 验 实 学 ,小 苏苏 州 2 5 0 ) 苏
  1江0 1  摘
要: 德道自 我 “”是 指个在一体的定道情德境进中道行德断 判、 德选择道的性成个分研究小学生道德。 自我发展利有于实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展观, 积极促 进育的德会社与性个性的体统。 在小学德一过育中 , 程实道德知施从识屏性蔽真实性向发 展 道、情德从境符号 化  向生活发展化和德育法从单一的方输向人性灌动互展等发略 策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道德 自我小发。  展关
词: 键德道自
;我 德判断 道 ;德道选择图中 类分号
  文献2标识码:   A
章 编 文号: 10 —0
(018 0 — 0
7  00 9 2 3
20) 60 5 —
2着时代 随前 进的,小学
育工作德 现许出多前所 未 的机有  , 同时也遇临许面多新问的与题战挑。为
提了高 小学育德工作道
德 行为的 两 面 性
具 有 会社性
的 需要, 性 化
人人个实的性效和对针 性,笔 立足于时者代新野角视度
对,小生学 “道德自我
发展”行 进究 , 旨研在为小 学德育工作
的进一步入 深开 展 供提有
益参考。社会为础 。基 但与同时此,
个发展性是又社会 化的提前条 , 件离 开 性个 的化社会化也是 无生命力 的。 促进小学 生 德 自我道发  展,既
看了德育的社会性 到, 看到也 了育 德的体个性 , 它 所求 寻威杜早指 最:出道德
我是自道在上德重构人令 困惑的
情境 的 程 过的个一组成部【分 1 _。他 把德道择选作道为 德我自 的最型 特典 征 此外。,
出 : 指童
道在德 判 断
形 成中 科儿是个的体与社会的一 协种调 ,
有助于 促 德育社进性会与个性 体的统一, 使 得人到和发展[谐 5
1。日的 由此可。知 道德 ,自” 我 是“个体指一在的定德道情境进中   行德道 断判、
道德择的个性成分选 。  一二 、小进 学道生德
我自发展 的 本基 策  促略道德1知识屏蔽性 从真实性向发  展.研、究小 学
道生德 自 发我 展现的实 意义古 希腊人哲苏 拉格底曾提出“ 知 ”真 一 词 ,陶国知说行: 我   “千 万 教教, 教
人求 ;真千学 万学
,做 真学 人我 ”们授 给学传生 , 的 该应是道真德 。很 多认人为
“是评只道判德动即行道德  判真”断
道和选 德的择准标。 而实上 事,” “真 包括还 我们提供 给学生  的道
则 容 就导 致易 “ 善
。”蔽屏性的知识 与客观实现的真性 不符 实,我们 应学向呈生 现事 物发 的真展实 ,性 学生个非过滤 一“ 的 还真实”化 的道德情   境, 只这样 的情有才境 符合 是观发 客展律规的 ,
只有这样 在 也的 境 中做情出的道德 断判道和德选才择真正有是义意。唯有的1有效可落“实 .以人 为本 ” 的 科发学观  展 的党七十 大报 中提出 :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 展,“  
核心 以是为本 人, 基 本要求是 全面协 和调可续发持
展, 根本 方 法是统兼顾 筹”。长期 以来
,小德学育强道德概念调 、 德道语 言析 , 分重注 德道形 与势符合准标答案 的道 德 判断 , 忽视了作
 而 主体为 人 的情的 感 、求需, 导 致了
人的性个、 主 体性丧失的。要变改一现状 ,这就 必须 把“ 人以 本” 为的科学 展观作发小为德育学 工作
的 要 指重导 思
。如此 ,我
们的育才是德 生命有力 , 的们 的学生才 能我现实道德我自发
展 。道德自 我的建立
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科 学展 发的观精神  涵 内。它人把的发展理
为人解的 基需求本到满足 、 人的得独  自主立得到性展发完整和人性自 我现实过的_程 3 1 进学生道小  。促德
自发我展, 有利于唤醒 人 自主意识的 ,弘 人扬的体主 , 性重尊  人 的能动和创造性性,
人 以为 本 ”是“的 学科展 观发在德领域育的有效 落 实
。2德道情从境符号化向生化发展活  .在 日
的常德工 育 中 作,道 德情境脱
离会社生活
别特  脱离学生是生活的实 际
向,符 号化 ,于 偏致使道 德情 空境 洞 贫、 
。道乏德境只有帮情助
学生解生了 , 使学校成为生活 的一活部分,能真才正现体育德 本质功能 的因。 此, 们我把要生学引 人向 的生 活世 界。时同 又为德育 内容因来于生活源而又高 于 生活
,其尤在是德育主的地—阵 —课教 程育中, 我们
以可 将生学日  常2有 于促利德育社会进与个体性性统的一  .受到治 政 、经 、济文化等 因 素的
响 影,国是一个 有 着烈 强
的社会我本位彩文化色 国家的 。社重性会
、轻个性造 体了道德成一生活的中事物、 感兴 趣的话题通等过分析 与合加工整一成 的  德育定内容并通一定过 道德的情境 现出来 , 呈导引生学在这富些含生活蕴意 德的育 境情 中做出 德道判 断 ,行道 选 德 择 , 从进而促进
生学道 德 自我 的 发
。  展度被化演一些为不可更改的 道德范规教 条,常常被用 来约束人的行们举为 ,止 维以护统治 阶层的利和统益 治稳的定 德。育满借人 的需足要、 展人 的
目常常的被 视 ,忽发 而无 条件地 压抑本我求 需、满 足我超需 成求了主 流的道德选
择 ,后其果造
成了 收稿 日 期:
— 0 23 育德法方单从 一灌输的向人 性互动发 展 . 德道育应教该是一富含人 种 生I怀关的育。教而然育德现 的
实中是存 在着这样还情况 的:视无人 价的值 内涵和精品性 ,  神将 道德 育教为变空 洞 的 教 、 说粗暴 灌 的输 、 屑 的行 为训练 以琐作简者介:
沈文  ̄(8
, , 苏一苏州人 , [ 10 )
9小学 高级 教 ,师苏 州学 大职在究生研
,研究方向:
学教校育理。心5湖8 南 农业 学大学 报
会 (学科版 ) 社2 年o1 月
8 0 1及极消的防 范,使道得 教德缺育 乏在内的动力 和 深沉 感的召进行较比 、辩论
,要 能起引生道德学知认上冲的突 ,以 发引更 深的 考和逻思推辑 理, 要道让发德展阶 段相邻的同 有学互交相流  机的 , 会较低水平使的 学同 学 到较能 高阶段 道德的推理 。论讨  不 追要 求见意一
致结局 的 而应通,过讨论达提高到生道学德推  理能和力认水知平 目的。讨论的束前结, 教师 及时引要学导生行 总结 ,进 鼓并其励继对该续问作题一进的思考 步。参考献:文力, 从而响影道德自我 的 展[发 61
。因此 ,想提
高育实德效, 要
德 育方法应
从单一的灌向人输性互 动发展。者认笔为 ,
以下种两德 方育法比较 实
:()1德对话道 法 所谓。德道话对是指主之体 间、主 体客之 间就价 值观、 行 为规等范德道方面 的题进问行平等沟交通流 过 的 程它有。助于更地好解理他的境况和需人求,
认承教受者育  道德在教 育中主的体地位 ,
过对话 通,高 学生 主进行自 德  道并提
判断道 和德 择的选能力 。对于 德 工育者作而言, 首先 立建本  意识人
次还,要立建民主 平等意识 , 其 尊重 、 听 学生的愿 意 倾,为  学创设生良好的 育氛德围目 
。() 道德2论法 讨。 德道讨论法尊重人
的德道展发平 , 水反对【 约翰 ?1】
杜. 王威承绪 等 .,道德 教原理【育] 译
M .杭 州:浙江 育教出 版社.
0 320.【】
科尔伯格L.2
. 郭 禹 本, .德发展 道心理 学【.
M]上海译:
师东范  大 华出学社 版,40  02.机的械道 德输灌
是,尔科伯对儿格童德道展发学哲发和心展理  研 究学德在育领域具的体运用科尔伯格认。 ,为道 德展 发的核心是  道德维思的积 极发 ,通过 引导展学 就生难 两题 问的论讨,【王启
.康论再 德 道自 我.[中师 范大 学报学 :学社 科学版 会, 3
】J华】 哲19
3 7—: .[拉 瑞 ? ?4
]P 纳 希
.春 琼,刘
光解 ,夫 道.领德 域中的育教f ]译 M
哈尔滨. :黑江龙人 民版社出 , 3 020
.生认产 知突 冲,促进 积极的道 思维德 ,而 促道德进判断能力   从 发展的 。这陶方一对法我国 前小当学育德工
的开作展很启示有。
讨 时可论采先分小取 进行组,
然再集后 的中法办
,个每 都  人让有充分表发人见个的机解 。会教师 注意让要学生不 同的方案就[
杨5】.超现 德育人本论代 】 M .【州 广: 东人 民广版社出,
0 . 25
 0【】万生 .詹十一 纪世中 国德育改革与 新创【 .
京 6: 二 】北M 学苑出版
,社2 02 0(上 接 第
4页2 )性理 爱主国要义 有的实践性 理, 积是极 的 ,动 的主 ,是是  对五 语、: 结总之, 理 的性爱国主义 ,
是 国家就、
民利族益至上价值诉的,求 对是伟大 信的念著执坚守、
继承判 ,批 是 体具 务 、 不畏艰实 难 、 无私畏 无的性行理 动, 价是值理 性、 批判理性
、践实理 的性  机统一 。 理想有 国主爱义建构的意 义, 不为是构而建建 构。 者 笔希 望, 在 话语权 越越开 来放现的化语代境 中 , 以 国爱主的理义性理爱国主义本 身 确认的、
整调和展 。发性爱理 主义要正国  视史 、历正 传统视、 正 现状视 ,因历
史、 不传统 、 现状的辉煌 而沾 沾自 喜 不,曾因有过的经辱而 自惭 形秽 耻,也 而是 充满 信地自面对实现、 面对 来未。 别 林斯基 说所的 “不 能不爱祖 热国…但是… 这爱种应该不极地满 消足现状 , 而于该是生应勃勃气希望改地进 现状
, ? ?尽 自己并力量的来促进这一点”正 说明了理爱 国 性…?,义主积
极朝 向 未来
义 。性 构理性爱 国主建 , 义是笔者的呓 语,
不不是偏激是 的  学 不者更为鸣争争 鸣的而戏 。在游教育践实 中 ,理对想爱 主义国认的  , 识理 论工作者和教育职 应者形该共成识 ,
然这当需要一 过 个于基对国
、 民家族益的忠诚 , 利于尊对 与价严 的追求 值, 基爱 国 义在不 同的主代时 以不 同的式方表
, 在反侵现斗争略 中  要需自我牺 精牲神 , 在平和建时设也需要期业敬 神 精 、奉精神 献  。程。 者笔待期有和真诚 效探的和讨索探。
 最后 , 弘 扬理 性爱的 主国义 》 中的文段话 结一 : 借尾 《 爱一 国 主是义一 个国家、 一
民个族凝聚人心重的思想要础基不和 断 追 求进 的步强 大神动精 。只力有性 理爱 国的主 ,义才 铸能造 出  大 的伟族精神民, 才 能造创出非 凡人类的奇迹
国, 爱。 要爱得就 理性 、 爱得 沉 、深爱 得真 挚、爱 长得 、 久得爱有 , 就效是 要把 素朴爱 的情国升感华理为 的性爱 国主义情操历。史 证明 一个, 国家和族的民强 大 ,单是不 为勇敢因善 、 战于  流敢 , 血因为善于理性 和务实发展的 。和平建
在更需要人  们奉 献的明聪才智和辛勤劳
,动 需 要人爱们 敬业 岗、 实 履行忠  自己的任责义和 ,务将
爱国情融进具热体的工作
中 , 现 在体具 体 的行动
, 上以实行动促际 国家进和民发族。展 巴甫罗夫所 说 “的 我愿用我部作的生 , 事命究科学研 ,从 来贡 献生给育我培我的栽祖 国人 和” 民勃杜罗 波夫所留 的说 “, 正的爱 国主义不应参考 真文 :献[ 1 ]杨琳, 王 男亚 用.新创思破解五道维题【 .命J 隙 新 望周 刊 闻。
520 (6)1
1—3 :9
.2表在现亮 漂话的 上 而,该表应现在祖为国 谋利福的行动上”詹 , 天佑所说
的“出所 学
各 ,尽各所知 , 国富强不受家 外 侮 使 ,以足  自 立地于之上球 都说” 了理性明 国爱义的主 实务 指向。,  
当 下 大,学而生言, 对 爱国 就是扎要扎 实学实 好本 ,领 国爱 把 主义 体化为具一学 习的种力 动,把知奉识献给伟 的大 国, 祖 以 识知卫捍和 展 国家发 利益, 实 现 华中 民 族的伟复 兴大 , 人 民使活生 富 裕, 会社和 谐
。【 天王.孜 2 】民
主义与爱族 主国义: ~种 伦学理 角  视.哈尔滨 业工大  学 报: 社学科会版 学0 7 5 , :6 .l2 0
(6 )一6
  [周 3] 海
深.化理 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方.
辽J师专宁报 学 1:社 科会学 版 ,0
62 : 5 . 32 0 ()—
4 5[ 中新国
网.闻扬理 性
爱 的国主 义【 O Bh]p /
w 3 o.
4   弘】
/E.Lt
r. /tn
1 cn20 - 8】
50 - 31:20
范文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
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交往需要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小学生成就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业范围内,其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抱负水平有所提高;二是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2、小学生动机的特点。
我国学者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集体和组织——如学校班级及其各种组织交给的任务,或是为集体和组织的荣誉而学习。(3)为自己的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第一种。3、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4、小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特点1、小学生气质的特点: 由于气质的天赋性和稳定性,不同的小学生可明显表现出气质的差异。胆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敢。多血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语言活动敏捷,亲切、浮躁、轻率。黏液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性格内向,坚忍、执拗、淡漠。抑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细致,感受性高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典型的气质类型并不多见,多数人的气质是两种气质的混合型。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多血质类型,虽有朝气、灵活、易与人相处,但缺乏一贯性;而抑郁质类型,虽敏锐、细致、体验深刻,但又较冷漠、多疑。2、小学生性格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对学习的态度,低年级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到高年级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儿童对自我言行统一性要求增强,这种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并逐步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但仍有不少儿童的态度尚不够稳定统一,还不能形成明确的性格特征。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总趋势是:(1)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2)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相对稳定性。(3)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快速增长性。3、小学生能力的特点: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在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在自身的努力作用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学生发展快些,有的则慢些;在能力类型方面,差异更是明显。
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程,因而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过程,通过知觉、技艺、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智力的核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心理过程。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一般可以把个性结构分为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个性倾向是决定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成分。需要是个体活动的根本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某项活动,从而满足其需要、达到其目标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格:即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成分。气质是人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具体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如思维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度、对刺激的耐受程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长短)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指向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那些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和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在认知方面的表现。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自我体验主要是指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其表现之一是儿童的自尊心。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在意志方面的表现。通常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都是自我调控的主要形式。一、 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无意注意具有被动性,主要取决于刺激物在强度、新异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1、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比较肤浅、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这种理解的具体性大,概括性较差。如分不清“勇敢”和“冒险”、“谨慎”和“胆怯”等。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从只是注意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从简单依赖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在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这种言行脱节的现象在小学生身上出现是正常的,是需要教育者理解和加强辅导的问题。一般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模仿的倾向,出于无意,成人的要求不一致,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做事、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质变时期,即品质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这是加强辅导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阶段。结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一个发展智力的好时机。2、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协调的,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协调性成为其主要特征。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好时机。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小学时期是成人了解儿童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的好时机。4、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申博官方网站,申博sunbet开户
iywIwf3RLZp1
范文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学龄初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小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一 ) 感知觉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 二 ) 注意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1.注意的目的性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2 .注意的品质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7 ~ 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 分钟左右, 10 ~ 12 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钟左右。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 30 ~ 45 分钟。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特点。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随着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发展了注意分配的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 三 ) 记忆的发展从学龄前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随着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渐居重要地位。随着教学的影响、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抽象记忆发展也逐步超过形象记忆。( 四 ) 思维的发展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这时,儿童的思维能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即逐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总之,小学三年级之前偏重形象思维, 10 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五 ) 言语的发展在言语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写言语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 六 ) 想象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已能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提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学龄初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小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一 ) 感知觉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 二 ) 注意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1.注意的目的性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四五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有意注意由被迫状态提高到了自觉状态。2 .注意的品质小学生的注意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加,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逐渐提高。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注意的集中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注意的集中性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注意集中性的深度不足。他们能观察具体形象的事物,而不善于观察抽象、概括的材料;能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不善于专注于事物的本质联系。其二,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发展的。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 7 ~ 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 20 分钟左右, 10 ~ 12 岁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25 分钟左右, 12 岁以上儿童可以集中注意 30 分钟左右。在组织良好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保持注意 30 ~ 45 分钟。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特点。他们在同一时间的注意只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还不能对注意进行有效的分配。随着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逐渐发展了注意分配的能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比较差,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 三 ) 记忆的发展从学龄前期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个特点。随着小学生的有意记忆逐渐超过无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渐居重要地位。随着教学的影响、知识的丰富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抽象记忆发展也逐步超过形象记忆。( 四 ) 思维的发展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这时,儿童的思维能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即逐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总之,小学三年级之前偏重形象思维, 10 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五 ) 言语的发展在言语方面,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写言语发展时期。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数量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 六 ) 想象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已能比较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其想象的内容也趋于现实,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提高。
范文七: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教师的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古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听得入神,就会表现出庄重的样子;如果听得高兴,就会露出欣喜的笑脸,甚至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范文八:一、创造力的概念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二、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大量的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概念,学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这些大大促进了儿童书面言语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儿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品质也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切使得儿童在心理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心理诸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影响着他们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两个方面。(一)想象创造性发展的特点儿童入学后,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占很大比例,随着经验的逐步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有人在研究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发展中发现,一、二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必须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柱,谈不上什么创造;三、四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以真实为主,适当地加工修饰,有创造想象的因素;五、六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创造力。(二)思维创造性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初步的完善和发展。随着小学生思维的整体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有人根据对创造性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有如下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85%的小学生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帮助,但每篇小论文都凝聚着他们独立思维的智慧。(2)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的矛盾。小学生的思维还十分肤浅,但思维深刻性在创造活动中也时有体现。(3)思维的流畅性与滞涩性的矛盾。小学生联想自然、想象活泼,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但在创造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思维方法的单一、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常有思路中断或进展缓慢的滞涩现象。(4)思维的发散性与单一性的矛盾。发散思维与单一思维在小学儿童的活动中往往此起彼伏,有时思路较广,有时钻人死胡同,很难自拔。(5)思维的能动性与不随意性的矛盾。一方面他们都能使思维始终指向于明确的创造对象和研究主题;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创造活动,不随意思维、被动思维的惰性仍占有较大的成分。(三)创造力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一致发现,小学生的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地前进。其进程为: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的状态;小学四年级不再上升或略有下降;小学五年级又回复上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再次出现不再上升或有所下降的态势。
范文九: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交往需要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要。 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小学生成就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业范围内,其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抱负水平有所提高;二是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2、小学生动机的特点。我国学者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集体和组织——如学校班级及其各种组织交给的任务,或是为集体和组织的荣誉而学习。(3)为自己的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第一种。3、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4、小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特点1、小学生气质的特点: 由于气质的天赋性和稳定性,不同的小学生可明显表现出气质的差异。胆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敢。多血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语言活动敏捷,亲切、浮躁、轻率。黏液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性格内向,坚忍、执拗、淡漠。抑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细致,感受性高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典型的气质类型并不多见,多数人的气质是两种气质的混合型。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多血质类型,虽有朝气、灵活、易与人相处,但缺乏一贯性;而抑郁质类型,虽敏锐、细致、体验深刻,但又较冷漠、多疑。2、小学生性格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对学习的态度,低年级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到高年级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儿童对自我言行统一性要求增强,这种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并逐步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但仍有不少儿童的态度尚不够稳定统一,还不能形成明确的性格特征。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总趋势是:(1)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2)二年级到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出发展的相对稳定性。(3)四年级到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出发展的快速增长性。3、小学生能力的特点: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在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在自身的努力作用下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差异。在发展速度上,有的学生发展快些,有的则慢些;在能力类型方面,差异更是明显。
心理过程即人人共有的心理活动。由于心理活动都经历着发生、持续并结束的过程,因而称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周围事物(包括自己)的过程,通过知觉、技艺、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来实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智力的核心。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心理过程。个性指一个人整个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一般可以把个性结构分为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个性倾向是决定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成分。需要是个体活动的根本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某项活动,从而满足其需要、达到其目标的内部动力。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格:即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成分。气质是人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具体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如思维速度)、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度、对刺激的耐受程度)、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长短)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指向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那些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存在和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在认知方面的表现。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自我体验主要是指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其表现之一是儿童的自尊心。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在意志方面的表现。通常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都是自我调控的主要形式。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无意注意具有被动性,主要取决于刺激物在强度、新异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是: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加。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3、不善于反复思考和计划。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1、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比较肤浅、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这种理解的具体性大,概括性较差。如分不清“勇敢”和“冒险”、“谨慎”和“胆怯”等。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从只是注意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从简单依赖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在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这种言行脱节的现象在小学生身上出现是正常的,是需要教育者理解和加强辅导的问题。一般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模仿的倾向,出于无意,成人的要求不一致,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做事、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质变时期,即品质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这是加强辅导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阶段。
结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1、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时期是一个发展智力的好时机。2、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协调的,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协调性成为其主要特征。小学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品德和社会性的好时机。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小学时期是成人了解儿童真实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的好时机。4、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范文十: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1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 1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2 )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即观察不够精确。( 3 )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 )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2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 1 )有意记忆逐渐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记忆常占优势,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无意记忆获得知识的,他们常常凭借兴趣记住一些事物,对不感兴趣而要求记住的东西,记忆的效率较低,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不能只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必须学习一些不一定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意记忆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2 )意义记忆迅速发展。小学生在记忆的目的性上,比学前儿童有了较高的自觉性,但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完全具有意义记忆的能力,因为他们还缺乏知识经验,难以找出材料的内部联系,他们的语言虽有发展,但还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所记忆的材料内容,他们对意义记忆的方法还很生疏,不善于进行分类和对比。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经验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增强,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够从知识本身去寻找联系,进行意义记忆。小学生年级越高,意义记忆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记忆所占的比例越小;随着年龄长大,小学生的记忆方法便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3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1) 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2) 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时间内注意物体的数量。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经验,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平均只限于三四个客体,成人约为 4- 6 个客体,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注意事物的内部联系,因而注意的范围受到限制。例如,一年级小学生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课文,注意的范围很小,到了高年级,才能把字和字连成句子阅读,并逐渐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扩大了。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有很好地理解;二是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三是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四是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3)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说来, 7 ― 10 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 20 分钟; 10 ― 12 岁儿童约 25 分钟; 12 岁以上约 30 分钟。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对抽象事物的注意稳定、集中才会相应提高。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差,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上去,特别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小学生注意的稳定与集中,与其年龄、兴趣、健康、情绪及对课业的理解程度有关。(4)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课时,眼、耳、手、脑的配合往往不够,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不强,听讲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如果儿童写字成了自动化,那他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上,他也能边听边记了。注意的转移和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可塑性、灵活性有关,低年级小学生注意转移性较差,由一种活动立即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的能力欠佳,往往是一种活动进行了很长时间,注意还停留在先前的那种活动上。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4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儿童进人小学后,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想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 有意想象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仍以无意想象为主,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表象的增多,到了中高年级,有意想象的成分大大增强,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想象。(2)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学前儿童的想象常与现实不符合,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现象。到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较接近于现实,但因缺乏空间透视能力,在事物的比例关系上仍把握不好,到了中高年级,想象更接近于现实。(3) 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成分占很大比例,创造和加工的成分不多。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5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从进人小学起,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系统的学习,新的学习活动、集体生活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各种新的需要,这些需要与儿童已有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成为其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从而推动小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虽然已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在中高年级才逐步学会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分析,但他们即使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也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对学习材料的分析,主要限于直观行动方面,要依赖于实物或图形等,因此这种所揭示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外部属性,对对象和情境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推理则依靠由知觉得到的直观形象,结论也非基于逻辑论证,而是将判断与感知到的知识直接对比;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大多数儿童能借助分析和综合将以前积累起来的概念加以概括,不仅判断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判断中的直观因素被压缩到最少量,对客体的关系也能根据本质进行或多或少的说明。(2) 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小学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难以摆脱具体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分析与综合,在进行比较时,常表现出困难,不善于分清本质与非本质特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开始由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许多部分的关系的异同,从直接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条件下进行比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道德的作用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