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社区环境卫生现状状

您的位置: &
年南通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2014年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我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全面深化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总体处于稳健运行的合理区间,转型升级取得新的突破,民生幸福水平取得新的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446.3万人,增长2.1%,城镇化率61.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767.6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7.54&,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0.56&。就业持续增加。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年末从业人员达462.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01.7万人,第二产业216.0万人,第三产业144.3万人。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②565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73.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2411.8亿元,增长11.9%。人均GDP达到77457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0.0亿元,增长13.2%,其中,税收收入457.3亿元,增长14.4%,税收占比达到83.2%,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③为115481元/人,比上年提高11.3%。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8:52.1:41.1调整为6.5:50.8:42.7。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93.1亿元,增长12.9%,占GDP比重为41.5%,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两新&产业较快发展,完成高新技术产业④产值5501.2亿元,增长16.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六大新兴产业⑤完成产值4179.5亿元,增长2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快于市区,实现生产总值3558.9亿元,增长10.5%,快于市区增幅0.3个百分点。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1.81万家,年末累计达 22.7万家;新登记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82.6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本7425.1亿元。全年新登记个体户5.25万户,年末累计达53.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49.5亿元,年末累计资金数额274.0亿元。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70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达74.0%;全年民营工业增加值1754.2亿元,增长1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1.2%。&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⑥25340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4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21元,比上年增长10.9%。2014年居民收入构成表&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007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35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51元,增长10.3%。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9.4台,空调181.8台,移动电话232.2部,家用电脑87.8台,家用汽车46辆。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9.1台,空调111.8台,移动电话217台,家用电脑55.8台。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6.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7%。&&&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 2.2%。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六涨二降&的态势。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情况&&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4.6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在职)达128.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30家,总床位数56515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38399张),农村敬老院96家,床位22760张。年末农村五保对象20924名,集中供养11769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108.77%。全年结婚登记67616对。&&三、农林牧渔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278.9亿元,增长2.5%;牧业产值145.1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147.8亿元,增长2.4%。全年粮食亩产432公斤,增长1.0%&。粮食播种面积773.3万亩,下降0.8%;棉花种植面积55.8万亩,下降7.3%;油料种植面积190.2万亩,下降3.6%;蔬菜种植面积186.2万亩,增长2.9%。四、工业和建筑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⑧增加值2864.2亿元,增长11.4%,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7.5%和13.5%。分经济类型看,集体工业增长5.4%,股份制工业增长1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全面增长,其中新能源、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船舶海工业等三大产业分别增长18.6%、16.6%和14.6%。工业产值中,装备制造业产值5992.3亿元,增长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08.3亿元,增长11.1%;利税总额1471.8亿元,增长15.0%;利润总额936.4亿元,增长13.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8亿元,下降5.2%。初步核算,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562.44&万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⑨为0.47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37&%。十大行业能源消耗情况&&2013年,全市建筑业⑩增加值507.4亿元,增长 6.6%。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6.8亿平方米,增长11.4%。全市建筑队伍人数168.57万人,建筑队伍遍及38个国家和地区,年末出国人数0.76万人;年末全市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15家,拥有一级建造师7428人。&五、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38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民间投资2895.1亿元,增长2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4.3%,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2046.8亿元,增长10.3%,其中技改投资1220.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9.6%,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2046.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1839.7亿元,增长27.6%。全年基础设施投资622.8亿元,增长44.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78.9亿元,增长13.8%。商品房施工面积5272.2万平方米,增长16.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951.0万平方米,增长12.2%。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1031.2万平方米,增长11.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57.6万平方米,增长11.0%。商品房销售面积919.2万平方米,下降11.2%,其中住宅843.4万平方米,下降10.1%。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3.5亿元,增长11.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567.4亿元,增长11.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86.1亿元,增长11.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980.0亿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3.5亿元,增长14.3%。&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8%,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1.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2.5%,日用品类增长1.7%,化妆品类增长4.6%,金银珠宝类下降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6%。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96家,旅行社140家,A级旅游景区(点)46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2.1亿元,增长14.3%,其中,外汇收入1.1亿美元,下降11.0%;国内旅游收入400.6亿元,增长15.0%。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066.3万人次,增长12.9%;其中旅游住宿设施和居民家中接待过夜海外旅游者18.7万人次,下降13.7%。&&七、开放型经济&全年进出口总值316.5亿美元,增长6.2%,其中,出口总值224.8亿美元,增长5.7%;进口总值91.7亿美元,增长7.4%。年末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99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5094家,增加9.8%。&&&&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05个,比上年下降13.3%,其中,千万以上项目140个,比上年下降4.8%;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5.2亿美元,增长11.5%;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3.0亿美元,增长0.9%。全年新批设立境外企业7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2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8.6亿美元,增长0.1%;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2.7亿美元,增长14.8%;新派劳务人员0.94万人次,下降22.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3万人,增长3.4%。&&八、交通、邮政电信业和电力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04.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年末南通机场民航航线14条,开通周航班量122班,增长25.8%;全年民航货邮吞吐量3.2万吨,增长29.8%;旅客运输量93.2万人次,增长38.0%。年末铁路南通站始发列车13对。全年铁路货运量91.1万吨,增长5.1%;客运量253.4万人次,增长8.0%。全年公路、水路货运量1.8亿吨,增长7.7%;公路客运量1亿人次,增长1.7%。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94.95万辆,比上年末减少7.52万辆。其中,载客汽车92.54万辆,增加16.27万辆;载货汽车7.02万辆,增加0.28万辆;摩托车94.8万辆,减少23.56万辆。年末全市个人汽车保有量达86.94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5.34万辆。南通港全年货物吞吐量2.2亿吨,增长7.4%。其中,进港1.3亿吨,增长7.7%;外贸吞吐量4814万吨,比上年增长6.1%。集装箱吞吐量71.1万标准箱,增长18.4%,其中,外贸航线31.6万标准箱,增长3.4%。全年邮电业务收入93.5亿元,增长19.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8.2亿元,电信业务收入65.2亿元,分别增长27.3%和0.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2.1万户,比上年减少9.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11.6万户,增加2.2万户;住宅电话用户178.9万户,减少11.4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789.2 万户,新增64.7万户,其中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190.9万户,新增29.7万户,无线宽带互联网用户598.3万户,增加5.0万户。全年用电量333.23亿千瓦时,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6.0亿千瓦时,增长11.7%;第二产业用电量248.9亿千瓦时,增长3.7%;工业用电量242.9亿千瓦时,增长3.6%;第三产业用电量34.6亿千瓦时,增长4.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3.7亿千瓦时,下降7.9%。&九、财政、金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0亿元,增长13.2%,其中,增值税增长9.7%,营业税增长7.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0亿元,增长12.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投入达371.8亿元,增长15.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57.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金融系统新增存款966.2亿元,年末金融系统存款余额850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623.9亿元,增长11.4%;单位存款余额3643.9亿元,增长14.7%。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86.1亿元,下降12.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25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 44亿元,比上年下降20.5%;本年提取公积金43.4亿元,增长8.0%。全年新增公积金开户人数10万人,至年末已开户职工人数84.6万人。全年新增保险机构4家,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74家,保险行业从业人员1.6万人。全年保费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财产险收入49.2亿元,增长24.6%;人寿险收入104.8亿元,增长17.1%。全年已决赔款及给付68.7亿元,增长22.2%。&十、科学技术和教育&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63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48项;新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中心30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新建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全年有1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及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年末,全市共建成科技孵化器61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22家。全年专利申请量27692件,比上年下降32.1%;专利授权量12391件,同比下降43.9%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450件,增长5.2%,发明专利授权量932件,增长24.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53件,增长8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42%,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8所,年末在校学生8.74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2.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在校学生6.41万人;普通高中52所,在校学生9.09万人;普通初中163所,在校学生15.65万人;小学321所,在校学生32.0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0.09万人;各级各类幼儿园396所,在园儿童15.35万人。&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9个,文化站99个,公共图书馆11个,&农家书屋&1614个。全市拥有博物馆(纪念馆)21个,年末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119.5平方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06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40项。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7座,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9.4万户,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74.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96.9%。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204个,印刷发行单位2531个。全市拥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全年新增4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21个(不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3.5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9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4万人,注册护士1.56万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9个,卫生技术人员463人;卫生监督所8个,卫生技术人员265人;乡镇卫生院103个,床位0.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72万人。市区(不含通州区)共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以街道(镇)为单位建成率100%。累计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641个,行政村覆盖率 100%。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9.9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100%。全年承办了9项次全国赛事、11项次省级赛事。全市新增晨晚练健身点197个,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群众超过21.3万人次。体育彩票销售创历史新高,全年销售额13.4亿元。&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全年市区(含通州区)新增绿地77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2.3%;日供水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市区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年市区新增路灯、景观灯55442盏,城市道路亮灯率达到99.7% 。2014年全市共新建(改造)燃煤火电、热电机组脱硫设备61套、脱硝设施64套、除尘改造64套,锅炉平均脱硫效率达90%以上、综合脱硝效率达70以上,烟尘排放基本达到重点区域特别排放限值。全市各地根据实际划定了禁燃区范围。2014年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为:二氧化硫2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40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96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值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年均值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良好以上的天数达257天,占全年有效监测天数的70.8%。长江南通段主流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质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8.0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平均值为68.1分贝,均符合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07起,死亡164人,比上年分别下降4.82%和4.1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含建筑业)发生生产安全亡人事故19起,死亡27人。全市共发生火灾5985起,死20人,伤20人,直接财产损失1832.2万元。全市共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1285起,死亡437人,伤1172人。注释:①公报发布的2014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②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修订。③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与全部从业人员的比率。④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2修订版)的通知》(苏科高[号)进行统计,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⑤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⑥2012年四季度起,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国统一选取了16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城乡一体化改革后的调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⑦居住类价格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和水电燃料等价格。⑧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⑩建筑业统计范围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统计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您的位置: &
门前环境卫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优质期刊推荐南通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南通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通市建筑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 14:49:26字号:[
&&&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前锋角色,不但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着将不断增加的建设资金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任,而且还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不断加强,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我市建筑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长期发展过程,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支柱产业。纵观建筑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给建筑业所带来的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剖析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可以把握建筑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和难点所在;研究建筑业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建筑业的广阔前景和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建筑业在推动我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全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全域均衡发展。企业地区分布均匀,兄弟市县竞相发展,截止到2013年底我市拥有总承包与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37家(表1),其中市区247家、海安95家、如皋122家、如东69家、通州(含滨海)156家、海门149家、启东99家。
  937家总承包与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分布图(表1)
  (二)经营指标不断攀升。建筑业企业完成的产值、签订合同额、竣工产值及增加值呈上升趋势。2013我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39.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15家特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82.35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51.1%;&117家一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41.3&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32%;296家二级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3.5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11.1%;509家三级资质及以下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2.5&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5.7% (表2)。
  各类资质企业建筑业总产值占比及增长情况表(表2):
  2013年,我市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8187.13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3482.97&亿元,同比增长19.5%,本年新签合同额4704.16&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建筑业竣工产值372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1%(表3)。
  我市近几年增加值情况(表3)
  10年来,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强(表3)。2013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55.34亿元,占GDP总值的9%。在全市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施工规模显著增强。南通建筑企业承建房屋施工面积达658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其中2013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238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7%;全市在省外完成产值2981.7&亿元,省外完成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54.8%,同比增长27%,省外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扩大,遍及国内30个省和自治区,南到广东、云南;北至辽宁、吉林;总产值超百亿的地区有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205&亿元、219亿元、426亿元。
  (四)所有制形式趋于多元。目前在施工的建筑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户,占总户数的0.75%;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等有903户,占总户数的96.37%。建筑业已基本形成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局面。
  (五)行业分布逐步发散。到2013年底我市拥有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612&家,占全部企业的65.3%,其中房屋工程建筑企业411家、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201家。建筑安装业企业145家,占全部建筑企业的15.5%。建筑装饰企业与其他建筑业共180家,占全部建筑企业的19.2%。
  (六)特级资质企业占据市场主导。我市共15家特级资质企业,2013年共完成产值2782.35亿元,占全市产值的51.1%。同比增长25.52%。比2012年(23.4%)增长了2.12个百分点。完成营业收入2223.04亿元,占我市整个营业收入的50.5%。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15家特级资质在我市建筑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建筑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专业施工能力偏弱。我市建筑业仍以传统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为主,房屋施工在建筑业总量中占比高达89%,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千军万马都挤在了砌墙盖房的土建市场这条独木桥上,在同一市场夺标竞价搏杀。庞大的南通建筑大军正式成为砌墙盖房的单一品种,而由装饰装潢、市政路桥、园林绿化等行业组成的大建筑市场上,南通队伍却势单力薄,鲜有作为。
  (二)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堪忧,市场监督力度有待加强。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低,设备落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所承揽的工程不大,多为工程小的安装建设项目,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所带来的利润、税收不多,生存环境日益严峻。长期以来,我市建筑市场仍然存在借用或者挂靠企业资质,工程施工分包、转包的现象,给建筑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清欠力度,但仍然存在&旧账未清新帐又增&的现象,工程难以保证。
  (三)人力资源不足,品牌管理重视不够。2013年资料显示,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数为167.17万人。其中外来劳力占到60%。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不足8%。尤其是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示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筑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场开拓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运用小额拓市场、收购兼并拓市场、资本运作拓市场等方式拓展市场份额。一要扩大市内和省内市场份额,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二要巩固北京、上海、山东等传统重点市场;三要壮大新兴市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良好机遇,发挥南通建筑业的团体优势,培育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四要拓展境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优势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扩大海外业务。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水平的竞争,今后我市建筑业发展,一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尽快实现建筑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二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导企业消化、引用先进技术。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需要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及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调整。从重视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转变到重视人的管理上来。变传统人事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人的控制,重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重视人的潜能开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境界。
------江苏省市级统计网站------
南京市统计局
无锡市统计局
徐州市统计局
丰县统计局
常州市统计局
武进区统计局
盐城市统计局
盐都区统计局
苏州市统计局
昆山市统计局
连云港市统计局
扬州市统计局
丹阳市统计局
句容市统计局
镇江市统计局
宿迁市统计局
-------全国各地统计网站-------
北京市统计局
天津市统计局
河北省统计局
内蒙古统计局
辽宁省统计局
吉林省统计局
黑龙江省统计局
上海市统计局
浙江省统计局
安徽省统计局
福建省统计局
江西省统计局
山东省统计局
河南省统计局
湖北省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局
广东省统计局
广西统计局
海南省统计局
重庆市统计局
四川省统计局
贵州省统计局
陕西省统计局
甘肃省统计局
宁夏统计局
青海省统计局
新疆统计局
香港特区统计机构
澳门特区统计机构
-----------政府部门网站-----------
中国南通政府门户网站
-----------本地热门网站-----------
南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南通党建网
南通科学与公众网
南通人口生殖健康网
南通农业科技信息网
南通购物网
南通市总工会
------县(市)区统计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通市卫生监督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