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千户苗寨图片引进了哪些投资商

国家战略推动大会“落地”贵州-中国旅游报社
第18版:旅游报18版
旅游报01版
旅游报02版
旅游报03版
国家战略推动大会“落地”贵州
&&&&编者按: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将于10月10日至11日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举办。届时,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有关部(办、委、局);国际旅游组织官员及境内外有关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专家学者、旅游企业、旅行商、航空公司、投资机构、主流媒体等嘉宾600余人将出席和参加会议。此次大会是近年来国家旅游局首次与地方共同主办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此次大会在贵州召开,对于贵州旅游业无疑将产生积极影响。&&&&山,曾经让贵州与世隔绝,如今,山是贵州的宝贝。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在贵州是以彰显贵州本色本真,是全省旅游业努力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目标的生动实践。必将成为贵州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扩大国际影响、提升旅游竞争力、促进开放合作的宝贵机会,对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将产生深远影响。&&&&贵州是山的王国,全省土地面积92.5%是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也是全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地势形态,造就了多山、多河、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2012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把贵州文化旅游创新区”,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对贵州来讲,发展旅游业具有后发优势,是朝阳产业,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评价贵州旅游,“物以稀为贵,好山好水就是贵”,并把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作为“大礼”送给贵州。4月,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赴黔西南州调研,确定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由黔西南州具体承办,大会主会场设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这将是一届创新、开放、务实的大会&&&&此次大会采取“一地办会、全省联动、节赛并举、景产融合”的办会模式,充分激活并释放“旅游+”的巨大能量,提升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大融合,更加注重大会对推动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本次大会举办地选择在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的贵州以及山地旅游景观独特而集中的黔西南州兴义,并将开幕式、大会主旨演讲及成果发布等主体活动设在开发较为成熟的万峰林景区会议中心,嘉宾走出会议室,就能零距离感受万峰林景区,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饱览万峰林群峰延绵矗立如林的气势,体验纳灰村布依族人民的淳朴,领略山地与人文共存共生、互孕互衍的魅力。&&&&本次大会充分彰显了开放性、包容性和国际化。在嘉宾邀请上注重嘉宾层次、规模和结构,提高开放性,增加包容性。这次邀请涵盖了官、产、学、商、媒、民等各个层面,既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际旅游组织官员,也有海内外旅行商、投资商、文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其中外宾将达到25%以上,大会成为汇聚海内外各界专业精英的国际平台。&&&&黔西南绽放夺目光彩&&&&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是旅游的盛会、文化的盛会、经济盛会,是催生旅游品牌的“孵化器”,改善优化环境的“加速器”,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办会功夫在会外,通过筹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黔西南正积极打造一批休闲山地特色旅游景区集群,探索集观光、文化、运动、休闲、探险等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发展新路。大会召开,必将引领黔西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州旅游产业至少提速5年发展。&&&&承办地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看成全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历史机遇,通过承办本次大会实施建设项目108个,投入资金共75亿元。新建的6公里万峰林观光人行栈道、10公里纳灰河沿河步道基本完工,极大提升了景区品质;改造提升的万峰林纳灰河布依村寨、以母亲文化为主的贞丰纳孔布依村寨、以抗战文化为特色的睛隆安南古城影视城工程、史迪威小镇特色军营工程等项目推进顺利;目前,黔西南可接待国际嘉宾的酒店达15家,房间1100个,床位2549张,餐位6000余个,车位4000余个,一批标识标牌、智慧服务、旅游厕所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工程也得到极大提升。大会兴义市主会场十大重点项目,贞丰县、安龙县、晴隆县三个分会场20多个项目都可在大会前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山地旅游开启“山国”新活力&&&&山地资源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山地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泉。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召开,必将开启“山国”贵州的新活力。&&&&贵州有最隽秀的山——万峰林、梵净山,有最好的水——黄果树、荔波、赤水等知名景区,有最奇特的洞穴——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有最美的村庄——西江千户苗寨等,可以说贵州独一无二的山地资源,为发展好山地旅游提供了“硬资本”。&&&&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贵州将如何发展山地旅游?&&&&一是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山地旅游发展。始终秉承保护、利用、美化、建设青山绿水的“四个青山绿水”理念,统筹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贵州山地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对贵州山地旅游开发定位、景观打造、产品营销等进行系统策划,实施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型山地生态景区试点,探索建立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旅游模式和发展经验。&&&&二是以产业融合理念创新山地旅游产品。依托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通过“旅游+”推动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农耕文明、特色城镇化融合发展,以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古村古镇等为主要载体,加快构建山地徒步、攀登、探险、漂流、观光、避暑、休闲、度假、科研、野外露营等山地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山地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三是以“快旅慢游”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以重点景区为核心,以高速高铁为轴线,实施山地旅游要素支撑计划,配套完善山地缆车、索道、步道、停车场、自行车道、观光电梯、精品客栈、星级酒店、旅游厕所等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休闲度假设施,制定和实施一批山地旅游设施建设标准和经营服务标准,提升山地旅游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四是以“五个一方”理念扩大山地旅游综合效应。充分发挥旅游业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造福一方百姓、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既靠山吃山又种山护山,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参与山地旅游产业发展,让绿水青山给父老乡亲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举办,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委对贵州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厚爱。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我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无处不乡愁的资源优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打山地品牌,深挖文化内涵,强化要素配套,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全域全景,大力发展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把山地旅游这篇大文章做大做足做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旅游发展新路,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让多彩贵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风行天下。&&&&(作者:贵州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13  
邮发代号:1-40   
新闻热线: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国新网 许可证编号:)
CopyRight by .cn  京ICP备030067号
版权所有 中国旅游报 中国 北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