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3年感受出现好多美好的佛教场景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静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编辑:佛教用品网
&&&&静坐作为一种养身方法,与其他锻炼身体的方法一样,也是要因人而异,并讲究注意事项的。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和要求去做,才能取得理想的养身效果。下面就是静坐养身的注意事项:
&&&&(1)静坐的时间
&&&&静坐的时间,不论早晨、白昼和晚上,都可以练习,不过有工作的人当以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就寝前各坐一次为宜。如果每日只能坐一次的人,那么以早晨静坐为好。每次的时间,固然越长越好,但也不必有意求长,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如果能每次30分钟,逐渐延长至每次40分钟乃至1小时,只要每日连续不断,收效便会不小。
&&&&总之,可以晨坐为主,晚坐为辅。早起先在床上抚摩上下腹,根据前述练习呼吸的方法,来调整呼吸,其次通大小便,再浴漱,然后静坐。但假使早晨不需大便,也可随各人的习惯。
&&&&(2)要调均饮食
&&&&我们既有这个身体,饮食的滋养是不可缺少的。但若食得过多,肠胃不能尽量消化,反须将不消化的东西排泄到体外,这样便加重了胃肠的工作,结果必将气急身满,坐时不得安定;假使食得过少,又将发生营养不足而导致身体衰弱,对静坐也是不相宜的,所以饮食必须调匀。按一般习惯,食中有饱感,即宜停止,古人主张“食欲常少”是有道理的。此外,食物不宜浓厚,若能素食最好。静坐在早晨空腹时,最为相宜。食后约过1小时方可入坐。
&&&&(3)要调和睡眠
&&&&我们在日常劳力劳心之后,必须休息以恢复体力。睡眠是一种最长时间的休息。睡眠以八小时为宜,过多容易使心神昏昧,对于静坐极为不利;如果过少,体力又不得恢复,心神必将恍惚,也是不相宜的。所以睡眠有定时,有节制,便可使神气清明。
&&&&一般说来,每晚9时至lO时宜人坐,10时以后入睡,6时以后再起坐,如果能常常节欲独宿,这对静坐的帮助就更大,因为淫欲不但易使身体疲劳和最易造成心识的昏散闷塞,而且是生死苦患的根本,凡习定修慧的人必须注意禁戒。
&&&&静坐程度渐深的人,在半夜醒后便可起坐,坐后能不再睡固然最好,如果感到不足,再假寐一下也是可以的。如果静坐的功候加深,坐时加久,那么睡眠的时间便可渐渐减少,所以有终年以坐代睡的人,但这并不是可以勉强学步的。总以调和睡眠,使之适宜,最为合理。
&&&&(4)要持之以恒
&&&&初学静坐时,往往心中但觉苦闷,必须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视同穿衣吃饭不可缺少一样。无论如何困难,必须加以克服,不可畏难而退;无论如何忙碌,必须继续行持,不可一曝十寒,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静坐的大效。
&&&&(5)要不求速效
&&&&静坐时不可求速效,一切要掌握“自然”两字的原则。譬如静坐本来可以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但这种要求除病和增进健康的念头,在静坐时也宜摒弃,一切顺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静坐必须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身心变化的功效。一旦过分求速效,心念会有所执著,气血便不得畅,必会欲速不达。所以静坐修习必须如长途旅行,耐心缓步,终有到达的一日。
&&&&(6)要一切勿理
&&&&静坐时要万缘放下,一心学习,虽杂念纷飞,只不去理会它,也不去厌舍它,一味做我的调息或调心功夫.杂念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自能逐步定静。又在静坐时,两目合闭,尚可使不见外物,但外界的音响,刺激两耳,心中便生妄念,最难处置。这时宜收视返听,不问不闻,只管自己用功,要久久练习,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功夫才好。
&&&&(7)要痛改习气
&&&&学习静坐的人,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痛改自己的行为,痛改自己的陋习。当贪欲、嗔恚、愚痴、骄慢等烦恼发动时,要和它们奋斗,逐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使静坐功夫获得不断的进展。至于常常依止善知识,具足佛法的三归五戒,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知正见,并进一步地做到离欲清净,更是修正禅定、发实智慧的必要条件。
&&&&(8)正视可能发生的现象
&&&&静坐日久,身上往往会有颤动和发热的感觉,脑部也常常会有霹雳般的震动现象;心理方面,有时也可能影现各种幻境。这些现象,因各人的体质和心境而有不同,都出于自然,不可强求,也不可遏抑,也有静坐多年,身心方面已得利益,而不发生这些现象的。同时,这些现象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说,不过是由于静极而定以后,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的缘故。学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一切境界,都如幻如化,了无实性,当不取不舍,一心寂定,切勿执著,否则将会误人歧途,而妨碍正定的修持。
&&&&关于静坐的修炼法门,有许多很好的入门参考书,如佛教天台宗修炼止观的《小止观六妙门》、《摩诃大止观》,密宗的《菩提道次第论》中的《修止与修观》,以及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蒋维乔所创作并著作的《因是子静坐法》和《因是子静坐法续篇》都是较常见的入门读物。但有关佛家修习静坐的书籍,必须与全部佛学的教理相融合,才能相应收效。
编辑:佛教用品网
市场价:¥95.00
本店价:¥59.00
市场价:¥78.00
本店价:¥58.00
市场价:¥765.00
本店价:¥510.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22.50
本店价:¥15.00
市场价:¥102.00
本店价:¥68.00
市场价:¥162.00
本店价:¥108.00
市场价:¥90.00
本店价:¥60.00
市场价:¥69.00
本店价:¥46.00
市场价:¥399.00
本店价:¥285.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美好词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