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为什么未从保定军校毕业生

更新时间: 10:48 来源:新浪军事编辑:admin标签:军林秘史
   【导读】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
  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的确,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在我军建军着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
  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卢冬生: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当时王震、萧克、张宗逊都比他更有资格,却只授予上将。是因为他作为红二军团的代表,才被破格照顾。如果卢冬生活着,这个照顾名额很可能是卢冬生的。可惜他在1945年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时在哈尔滨被苏军违反军纪的士兵杀害了。卢冬生在红二军团当过师长,是该军团的四号人物。
  八路军改编时曾任命他担任红二军团改编的358旅旅长,但他当时因为有人批判他的军阀作风而正闹情绪,不肯就职,要到延安学习,后来又到了苏联,抗战胜利才随苏军回国。由于他耽误了八年,55年时他的职务可能是上将级的,但作为一个山头的代表,他比许光达更有资格。
(军事区,最受欢迎的军事战略中文站,喜欢就收藏本站)
今日最新看点
24小时军事热点
本月关注排行榜乔明礼_百度百科
(),字节之,国民党陆军少将,河北获鹿郄马村(今栾城郄马村)人。 在毕业后,先后在北洋军和国民党部队中任职三十余年,曾任团长、副旅长、副师长、副军长、河北民军总指挥等职。解放后,历任任高级军事教员,华北军政委员会农业部副部长,河北省政府农林厅副厅长、参议室参事。日,被邀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民革中央选为常务委员。1960年患脑溢血,治愈后,改任为河北省政府参议室副主任,留住保定。日因患食道癌复发,病故于北京。[1]
2003年8月,保定军校纪念馆为乔明礼将军铸造了铜像。
乔明礼个人简介
在抗日的战争中,他率领河北民军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国内解放战争初期,他弃暗投明,率部起义,任民主建国军第二军军长,成为在解放战争初期第一个起义的保定军校生。
后为华北俱全军事学院高级教员,中央军委军训部研
乔明礼将军
究室研究员,河北省农林厅副厅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日在北京病逝。
乔明礼个人生平
乔明礼北方从军
日,乔明礼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八岁入本村私塾,十二岁入北席村私立两级小学初小班。当时教员郝文澡先生方游日归国,曾痛哭流涕的给学生们讲演:甲午战败割地赔款之惨及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势日强,中国若不急图自强,将有亡国灭种之祸云云。这段演说给乔明礼印象最深,使乔明礼开始存有救国图强之心理。
1907年,乔明礼十四岁入获鹿县城内高等小学起至二十二岁离正定县中学止,八年期间学习了一些普通科学常识,而历史教科书,从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蹂躏河北的一段近代史,更促进了乔明礼的爱国主义思想,企图学习军事的思想也更为迫切。
1915年江西湖口电雷学校成立。其目的是:一旦日本进攻中国就用电雷封锁长江。乃由当时的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介绍乔明礼等十余名同学前往入校学习。不久,袁世凯为皇帝梦所驱使,竟对日本屈服,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自称洪宪皇帝搞复辟。因此引起乔明礼一种救国必先反袁的观念。
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中忧郁而死。1917年1月陆军部调湖口电雷学校学生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乔明礼得知从此可以学习军事教程和战斗指挥,将来又都是军队干部,有了参加卫国战争的可能,颇为欣慰。乔明礼被编入步兵科,与、、等著名将军同期同科同学。
1918年9月,乔明礼在保定军校毕业后被送入北京黄寺参战军军官教导团受训。1919年派到济南参战军(后改为边防军)第二师八团任三连排长、八连连长。1920年7月后改为山东第七旅(1920年缩编)任二团连长、营附、团附。张宗昌进山东又改为先遣第二梯队,乔明礼任一团副团长,以(安徽安庆武备学堂毕业,香港特区第一任政务司司长之祖父)任司令。1925年在濮阳改为国民第五军,军长是方振武。此时方扣押团长史凤池,令乔明礼由一团副团长升团长。史疑乔明礼为升团长而陷害他。乔明礼乃留信给方振武说明理由并请方释放史,而弃职逃回原籍,以表明不是卖友求荣者。
1926年5月,应史凤池和由方部逃回济南的官兵们的邀请,乔明礼又由原籍回济南一九五旅任四一五团团长。此期间又与藁城县的冯瑞霖姑娘结婚。1928年1月在安徽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方振武的第四军团第四十五师二六七团团长,参加北伐。是年冬,驻北京黄寺时,方振武介绍乔明礼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9年9月,方振武因与、等人谋划反蒋,在南京参加会议时被捕,关押在汤山陆军监狱。乔明礼团驻江南大通与驻安庆的余亚农(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肄业,陆军少将)旅长约定,共同反蒋。乔明礼团袭击蒋军第三旅(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部于芜湖市,占领一日。继因蒋军海、陆、空军的逼迫退迤南山区,与追击的蒋军(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第五师,韩德勤第三旅战斗于皖南之南陵、泾、绩溪等地。失败后,乔明礼回北京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等继续参加反蒋活动,因而被通缉并被开除党籍。
1930年7月,冯玉祥委任鲍刚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师师长。乔明礼任团长,失败后,驻山西省晋城、翼城、介休等地,后任副师长。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1933年沿太行山东麓北进,出飞狐口,驻蔚县,改为抗日同盟军第二军,乔明礼仍任副师长,驻暖泉村,鲍刚企图背叛方振武、冯玉祥,有人拟到宣化找方振武,被鲍刚发觉。一天下午鲍令乔明礼去给第一团辛少勤部讲话,鲍说:队伍已集合好啦,你去吧。乔明礼到第一团一句话还没说,鲍的卫士跑来,说:师长绑出去三个参谋,请您快去救他们吧!乔明礼往回走了几步,就听着响了几枪。乔想,鲍刚怕阻拦他杀人,才把他支开。乔明礼很不愉快,乃慢慢回自己的住室。李副官向乔说:已把李、王、潘三个参谋枪毙了,已逮捕的及要逮捕的还有二十多个人哩!乔当时即告诉李副官,和你们一起逃走吧。乔明礼认为他们都是热心的抗日青年,不应等待这无谓的牺牲,所以就叫他们走了。1945年10月邯郸起义后派至民主建国军第十团的主任谷平就是其中的一人。
1933年10月中旬,在国民党和日军的夹击下,失败解体。冯玉祥下野,方振武、吉鸿昌潜往天津,鲍刚投蒋,第二师缩编为独立四十六旅,鲍任旅长,仍叫乔明礼当他的副旅长,将开赴江西对红军作战。乔明礼因不满鲍在同盟军时期的举动,即请假留北京治病。乔明礼原拟留华北再找抗日机会,曾到察北康保的同学好友阮玄武处住了两月多,拟参加二十九军,在闲谈中得知二十九军正与日本进行妥协,与乔初衷不合,乃又返回北京。
1934年秋,正当乔明礼找不到正当出路的时候,鲍刚来北京找乔再回原部队,乔明礼也不加考虑就又同鲍刚回江西泰和沙村独立四十六旅。当时,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长吴实明和鲍刚就介绍乔明礼再次加入国民党。1936年推荐乔明礼入南京军官高等教育班第4期受训。
乔明礼河北民军
1937年6月下旬,乔明礼离南京回原籍,不几日“七七事变”后即到太原找、商谈组织抗日力量。此时,国民政府已任命张荫梧为保定行营河北民训处长,乔同张到保定召集河北知识青年一千余人成立干部养成所,编为四队,乔任教育长,张兼所长。日保定失守后,干部养成所退入山西陵川县进行抗战教育。此时,张被任命为河北民军总指挥,(河北博野县城人,与张荫梧同乡,又是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生)任副指挥。1938年,张荫梧命乔明礼带第三队学生一百人回河北以第二民军区司令名义组织河北民军。先到左权上庄与八路军一二九师取得联系,由驻柺儿镇的(1949年后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召集会议商谈进河北发展的合作计划,参加会的有一二九师政委、副师长及的代表和乔明礼。乔明礼对这个会议认为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具体表现。此时,乔明礼由邢台罗川收编了五十三军溃兵吴金铎带走,只留下坚决不走的高化民等四百余人随乔明礼入河北元氏黑水河,曾迎击由石家庄窜扰之日寇于获鹿县常河附近将其击退。排长孟宪波阵亡,受伤者数人,敌人伤亡倍于我。
当时八路军一九二师与国民党别动总队华北游击二十四队(后改为十三支队)侯如镛部因收编部队发生摩擦。乔明礼曾召集黑水河会议调解之,参加会议的有八路军方面的邓小平、杨秀峰,国民党方面的有侯如镛等。
1938年5月,乔明礼带学生四十人、高化民部两个中队过京汉铁路进入大平原驻藁城县丽阳镇与八路军部合作破坏藁城、石家庄间敌电话线五十余里。马部东撤乔明礼部未动。第三天拂晓。敌汽车三十余辆包围丽阳镇,五辆满载敌步兵的汽车,停在乔明礼所住的房屋大门口。乔率部由房上用手榴弹投击,敌未还枪即已死伤成堆,敌炮兵只向邻村轰击,使乔明礼部受害不大。另一部进至西头之敌密集部队也受到乔明礼部的手榴弹投击和机枪射击。给敌以杀伤后由北面随群众退出。时已正午,敌才进入丽阳杀人放火。下午乔明礼率部再由西头进入丽阳召集群众救火。此役毙敌七十二人,击伤百余人。其指挥官亦被击毙。从此,人民认识日寇不足畏,只要敢打他,他也是死。乔明礼左腿受轻伤,官兵们也伤亡十余人。
此后,河北尧山人王子尧带三千余人武装来归河北民军,并委以河北民军第一支队司令;伪皇协军阎吉禄两千余人反正,委以第四支队司令;日寇宪兵队阎绍棠(东北人)带百余人反正,和高化民部及另一部五十三军溃兵贺凤祥部共千余人,编为第五支队,以二十九军营长商正夏为司令。晋县人诸玉章集合地方团队千余人,编为第六支队。自丽阳战后六个月期间,敌寇未曾窜扰,给乔明礼以扩编整顿机会。破坏京汉铁路和电线成为乔明礼部日常任务。
不久,由藁城窜出以三门炮为基干之敌六七百人到屯头村给群众宣传要打该村东北一带的土匪。乔明礼得报后即令商正夏部在西白露以北周卦村,夏维新部在西白露以西等村设伏阻击该敌;又令阎吉禄部候该敌离开屯头后进占屯头阻击退路;乔明礼和诸玉章在南周卦村阻挡其东西。敌骑兵四五十名全部被歼灭在西白露村南地区。正午已把日寇全部围困在平坦开阔的耕作地内,打了两天一整夜,其拉炮的马匹全部被打死或俘获,日寇不死不伤者为数不多。第二天下午敌大量援兵来到,使乔明礼部将获得的战果又行丧失。此后,在晋县平乡东西陈庄,藁城邱头、高村等地乔明礼部都曾给过日寇很大的杀伤,小的战斗更多。
另乔明礼部第二团姜毓英部系由束鹿(今辛集市)地方团队编成,曾在束鹿骆庄抵抗敌旅团长福荣真平(台儿庄战役时的日军第十师团步兵第六十三联队长)亲自指挥的九十多辆汽车寇兵的进攻。自拂晓战斗到日暮,乔明礼率部始由北面把他们接出包围。敌酋福荣真平亦被流弹击毙。
日,由于争夺地盘,八路军部和河北民军发生深县事件,河北民军三个主力团在副司令王长江和参谋长代领下战场起义,39年6月21日亲自出击黑马张庄,将张荫梧及民军总部包围于马庄,将乔明礼等包围于张骞寺,河北民军张荫梧部彻底被打垮,只省200余人突围,乔明礼重伤被俘。乔明礼因而对于吕正操这一举动非常不满,被俘后对冀中军区领导赵金成说:“石家庄日寇出十万买我,死的五万。你把我打成这样,日寇不给你十万也得给你五万,你领赏去吧(《抗战中的乔明礼》,《人物春秋》)。”后来因为统一战线的缘故,乔明礼被释放,鉴于杨秀峰和他关系不错,中共让杨秀峰做他的工作,劝他和八路军合作,杨秀峰管政治,乔明礼管军事。在乔明礼看来,这种合作无疑于被吃掉,当然没有答应。
乔明礼提出应允许他继续在河北抗战,杨秀峰答应了。但是提出几个条件,首先乔明礼的藁城县政府要取消,其次,要给乔明礼划分防区。第一条乔明礼答应了,此时他已经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对于第二条,他表示不能接受。因为敌后日军扫荡频繁,不可能不跨越防区。 年底,张荫梧因摩擦失败被撤职,乔明礼继任河北民军总指挥。此时的河北民军从极盛时的号称10万,沦落到不足数千,在河北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乔明礼守卫黄河
在晋察冀国共两党将领合影(右一为乔明礼)
1940年春,乔明礼率部由中牟县渡黄河至郑州。在由赵家羊杯到郑州的途中,乔明礼率部在河北磁县二祖村、河南封邱的大小罗村、阳武县的河庵均与日寇作过整日搏斗,给日寇以大的杀伤,小的战斗亦有十余次。
1940年冬,乔明礼部调中条山作战,驻柏树坳,为八十军的预备队。在中条山,乔明礼的民军作为杂牌中的杂牌,每个月只有五万元的军饷,可谓受尽歧视。
次年5月间,日寇大举进攻中条山阵地,爆发,守中条山的国民党队伍约二十万人,战斗两天即全部溃散,蜂拥撤往黄河边的时候遭受预先截击的日军,损失惨重。游击气息颇深的河北民军没有习惯于向黄河边溃退,而是在山中周旋。结果,河北民军在黄河北岸带的时间最久,撤回来的时候损失最小,部队建制也没乱,由平陆一带黄河渡口南渡。至夏县境内乔明礼曾与部队失去联系,跟乔明礼的二十余人,被日寇围困于上吉镇的寺沟村三个窑洞内,自上午八时,叫汉奸喊话,叫乔明礼派代表。乔明礼即叫日军派代表。日寇即以手榴弹投掷,乔明礼等在窑内,敌弹无效,汉奸又喊:“皇军叫你们缴枪!”乔明礼说:“缴了枪用什么打鬼子呀!”日寇由右向窑门口冲来,被乔明礼率部击毙三十余人。窑门口前面是河沟,再远是山坡,无地物利用,直到晚八时,乔明礼率部由左翼下河沟,顺沟到石板桥(八里)。日寇不知乔明礼已率部离开,还在寺沟打机关枪,投手榴弹。
河北民军在中条山战役中全身而退,一战区顿时刮目相看。其军饷从之前的5万猛增至37万(《抗战中的乔明礼》,《人物春秋》),乔明礼也摆脱了长久缺衣少粮的境遇。南渡后河北民军被安排到了渑池北面的黄河河防,归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指挥。1944年春,调乔明礼到重庆中训团受训。河北民军为秦逸民所代理。
爆发一星期后,洛阳失守,河北民军被困在渑池河防。第一战区长官部调乔明礼回河南。乔明礼赶到豫西四十军军长马法五(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处时,得知日寇正由陕县西进中,渑池早由日寇占领,乔明礼部无消息。只知道高树勋已退到卢氏县官道口,乃去找高树勋,高对乔说:你的代理人秦逸民已投敌,我给你带回来三百多人。不久,高的电台接到乔明礼部阎绍堂团长的电报,称已带全团向四十军方向转进中。乔明礼乃拟好电报交高部电台,叫阎来官道口。
高令乔带阎团到渑池收容溃散部队;令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兼)进住上葛为乔明礼声援。时日寇已撤离渑池,乔明礼收容各军溃散官兵三千余人,编成两个团,以刘新民(新八军副团长在渑池养病)、郑伯庸(第六支队团长)为团长。新收集的部队纪律既无,命令不行。因与地方团队上官子平发生冲突,造成扰害地方的罪恶,乔明礼也不能辞其咎。河南省政府主席(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辎重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向蒋介石控告乔明礼扰乱渑池,当年冬,调到豫西西坪整训。1945年一二月调镇坪作战,仍归高树勋指挥。四五月间,日寇进攻南阳,直指第五战区司令部驻地老河口。乔明礼在镇坪三义口掩护高树勋司令部撤退后,既撤至内乡县马山口山中休息,没有参加大批的混乱的向西坪逃跑。
1945年6月冀察战区改为第十一战区,高树勋任中将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马法五任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宋肯堂(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毕业)任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乔明礼邯郸起义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国民党令高树勋指挥各军向河北八路军防地前进,由郑州渡黄河,10月到达邯郸境内,时的四十军前进被阻,损失惨重。命令乔明礼和守磁县东城营,掩护四十军南退。马法五在战役中被八路军俘虏,直到1946年3月初才与国民党非法关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陆军中将)对换释放。
1945年10月的一天早晨,高树勋叫乔明礼和范龙章到邯郸马头镇,高决定与八路军合作。高树勋部和乔明礼部起义后受到晋冀鲁豫军区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乔明礼心中仍存在着欢迎是一回事,算旧账是一回事,但因有听凭处理的决心,一切都坦然处之。
乔明礼的河北民军和高树勋的新八军起义后改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任总司令,乔明礼任第二军军长,范龙章任第一军军长。日,为了表彰乔明礼的起义,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分别在自己的相片上签字赠予乔明礼。毛泽东的签名是“乔军长惠存,毛泽东。”朱德的签名是“节之军长,朱德,民国二十五年二十七日。”这两张珍贵的相片,乔明礼的子女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
1948年4月,因为事件,民主建国联军也谣传要反水,被徐向前解除了武装,调乔明礼到华北军区司令部工作。同年10月调华北军政大学任高级军事教员,给高级干部上了一期大兵团战术。
乔明礼解放后
1950年调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高级研究室任研究员。同年又调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任教官。
1953年4月转业任华北军政委员会农业部副部长。
1955年1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树勋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由民革河北省分部筹委会第五十六次委员会通过。同年4月被任命为河北省政府农林厅副厅长、参议室参事。
1956年4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指示,撤销农林厅,建立农业厅,仍被任命为副厅长。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签署发给任命书。乔明礼还曾被邀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民革中央选为常务委员。
1960年患脑溢血,治愈后,改任为河北省政府参议室副主任,留住保定。
日因前患食道癌复发,病故于北京。
2003年8月,保定军校纪念馆为乔明礼将军铸造了铜像[2]
.石家庄新闻网
企业信用信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_百度百科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中学堂、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之后于保定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保定军校前身。
1903年8月,学堂开始第一届招生。
1906年,为了统一兵制,将兵权收回中央,清政府设立陆军部,同年8月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停办,在该校旧址创立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直属中央管辖。
1906年-1911年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当年七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10月,于保定原址开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段祺瑞亲信。
1913年7月爆发,两广、两湖、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及四川等省籍的军校学生,利用军校放暑假期间,纷纷跑到江西等地参加反袁作战直到3月底才辗转返校。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将投降后的皖系第十五师官兵收容在保定军校内,由于未能及时得到军饷,十五师官兵发生哗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了校舍房屋。曹锟派兵前来镇压时,又趁机掠走步枪2000支,骡马300匹。以致学校无法复课。
1923年8月保定军校停办。
保定军校停办后,曹锟在漕河办的讲武堂移至军校旧址。曹锟倒台后,该讲武堂停办,军校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每换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坏。
1937年“七·七”事变后,这里成了日本侵略军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1945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军校改建为农场,又改为畜牧场。
1993年保定军校遗址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成立了筹建处。
1995年又在军校遗址上建成了仿原军校建筑风格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
2002年,扩建为12亩,修复了检阅台。
2002年9月,投资1.4亿元建成了华北最大的对外开放。
2003年10月保定军校纪念馆正式开馆。
2006年5月(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
军校平面图
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清末,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开学,将这一年进校的学生定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镇,一所在湖北武昌)。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最后进入陆军小学的一届学生已升了学,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即无新生来源。是年暑假,清河第一预备学校在普通中学(四年制) 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招收一批新学员,均经严格的考试后择优录取。民国七年(公元1918 年)春,由原陆军小学升入保定军校的学生已全部毕业,陆军部改变招生制度。保定军校直接由普通中学毕业生中招考了一批学员。先将这批学生送到各师以下连队当兵九个月,期满后审核合格,才编入军校学习,这是保定军校第八期学生。陆军预备军官学校于民国六年即公元1917年招收的那一批学生,于民国十年(公元 1921 年)升入保定军校,这是第九期学生,也是最后一期学生。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军校中学生大约1300多人,共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5科,步兵科7连,每连约120人;骑兵科2连,每连约100人;炮兵科2连,每连约60多人;工兵科1连,约60多人;辎重兵科1连,约100人。每科设科长1人,直接管理本科学生教育事务。学生按120人左右编成连,每连3排,每排3班。充当连长的,多系晚清时期的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每科设有教官,担任战术、筑城、兵器、交通4大教程的教育学科。学科还有、各兵科的典范令、各种外国语文等。术科则分操场、野外、劈刺、体操等。还有测量地形学习和实施等。
工兵科教官蔡玉标将军
其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国的方式方法。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册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和外语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有打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辅助术科如体操、劈刺、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大院进行。器械操在校后门外的器械操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组织生活。
在军校的两年中,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学习,另半年时间分别在和唐湖镇(北京和保定之间)两地举行野营,实施实弹射击和测量实习。实习完毕后,返校举行毕业式。毕业后,分发各省陆军部队见习半年。见习期满,就分配到各部队中充当干部,由最低的做起。由陆军小学而中学而保定军校,学生共经过了7年多的时间的学习,所以当时毕业分发到全国各地陆军军队中,一般是受到欢迎的。但是民国初年政局异常混乱,加以袁世凯搞帝制为很多省反对,毕业生在各省有不同的遭遇。如广西学生回省后一般只能当个属官,处于吃闲饭的地位,能发挥作用的很少。但新疆督军杨增新则派专人到北京来运动云南、广西的学生,并另送川资,许以营长位置,不过去者很少。
校中的教育长、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队长、排长等多是过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生。助教是挑选一些优秀士兵充当。校中一切制度,基本是仿效日本和德国。教学器材以及枪支、火炮、弹药等军用器材,多是购自日本。也有一些购自德国,如山炮、野炮等。
当时的所有经费、器材,由陆军部颁发。每个学生的武器装具被服书籍伙食等,都系公费开支,并发给学生每月津贴银洋2元。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中他率领的“”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和同志,在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有、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叶挺所在的工科六期一连部分同学名单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六弟、,在军校便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日,湖北武昌起义当夜,他们几个军校学生毅然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起义军,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解放后,李济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军敢死队排长,又投入讨袁战争,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驻武汉第四镇统制将军 (光绪廿八年即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将弁学堂 ),辛亥革命时率两营军队攻克总督府,后被暗杀;国民三军军长兼北京警备副司令先生,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庙衔,今幸福街)为军校同盟会的秘密集会点,民国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与将军合作发动,逮捕并囚禁了北洋军阀政府总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率领的国民三军进驻保定后,释放了被曹锟、吴佩孚囚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同志、长辛店分会干部陈历茂、保定分会会长何立泉和副会长白月岳等参加 “ 二.七 ”大罢工的党和工会的负责干部;先生在军校加入同盟会,后任北洋第统制 (师长)的参谋,积极协助推翻清朝帝制并参与在保定建立燕晋联军大总督府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
此外,邓演达、、刘越西、陈铭枢、、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商震、、黄曦、、王紫斋、、倪德勋、、童保暄、、瓮巨卿、安溯颜、刘耀奎、和陆军速成学堂的、吕公望、等,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等。当然,保定军校也有不少学生成为和国民党反革命阵营的高级军政首要人物,如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学生蒋介石、张群(国民党政府)王柏龄。军官学校毕业的(国民政府国防部长)、(国民政府参谋总长)、(国民政府参谋次长)、(国民政府国防次长),还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
学校位于保定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一千五百余亩。东西长两公里多,南越今,北跨今五四东路两侧,南北长一公里有余。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尚武堂
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后改为兵营,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占地一百八十余亩。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 “陆军军官学校 ”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区。
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济斯望。” 堂前有长廊直达校门。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占地九十二亩。靶场在分校之北,占地三百三十余亩。大操场成 “[”形,由北、西、南三面拱卫校本部,占地八百八十余亩,以西面之面积最大。
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
毕业(含肄业)于保定军校1-9期及清末开设于保定的诸军事学堂之高级将领名录
1期(1912年8月秋入学、1914年11月毕业、1114名)
、、、、、、、、、、(肄业)、黄辉祖、、、、、、、、、、、、、杨石松、、、、、、、、王镇淮、、、、税梯青、(肄业)、、、、、、、(航校1期)甄纪印。
2期(1914年初入学、月毕业、956名)
、、、、(肄业)、、、、、、、刘尚志、(军官学堂)、(军官学堂)、(军官学堂)、(军官学堂)、(军官学堂)(军官学堂)、(速成学堂肄业)、、刘玉珂、、、、、、、、、王暤南、、秦绍观、、、、、、、、、、、、、、、、。
3期(1914年8月入学、1916年8月毕业、801名)
、、、、、、、、、、、、
(肄业)、、、、、、、、、、、、、、、、、毛秉文、、、、、、唐国谟、、、童葆暄、、(肄业)、、、、、、、、。
4期(1915年秋入学、1917年秋毕业、209名)
、、、、、、、、。
5期(1916年6月入学、1918年9月毕业、630名)
、、、、、、、、、、(肄业)、、、、、、、、、。
6期(1917年初入学、1919年春毕业、1333名)
、、、、、、、、陈宗进、、、、、、、、牛范九、、、、、、、、、、、、、、、、、、、、、、、黄镇国、、、、、、、、何柱国。
7期(1917年秋入学、1919年秋毕业、191名)
8期(1918年8月入学、1922年7月毕业、638名)
、、王东源、、、、、、、、刘绍先、刘广济、、、、、韩洞、、、、、、、、、、、、、、、、高卓东、、、、、。
9期(1921年10月入学、1923年8月毕业、702名)
李宗弼、王晋、康年、、、、、、、、、、、、、、展书堂(期肄业)、、。
保定军校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骚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第一次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 年),袁世凯称帝失败,作为恢复帝制爪牙的被解散后,插入军校第六期学习。因该团积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学员的反对,造成双方武斗。开始以拳头、砖头、木棍对打,后又动了刀枪,以致造成伤亡。校方虽竭力威慑,却无济于事。后来,北京政府派陆军部上将来保定,压服双方,才平息了冲突。
第二次是在民国九年(公元1920 年)夏,直皖战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五师已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军校实行的是一种野蛮的强迫教育,有的科长动辄对学生拳打脚踢,如工兵科长虞克竣成天拿着一根马鞭监督学生,甚至到处追打学生;骑兵科长某某在收操后,还强迫学生再训练一点钟或半点钟;校长或教育长不时集合全校学生在校内广场训话,学生立正不许动,起码站上几个钟头,有体弱耐不住而昏倒在地者。
在野外训练时,天气寒冷,也要集合全校学生,由校长到科长逐个讲评,耗时几个钟头,致学生头上的汗水结冰也不准散队或休息。这些强迫教育,都是他们向日本、德国学来的所谓精神教育。有的学生受不了这样的强迫教育,以致疯癫。如广西省学生韩明章等患了神经病。
在饮食方面,要求学生在收操后满头尘土不洗面就去吃饭。吃的米不仅粗糙,而且掺沙。有一次从湖南采购的军米不仅质量不好,还掺了不少沙子,激起了学生公愤竞去放火烧仓库,虽未成灾,亦可见当时学生对伙食的不满情绪了。这当然是校内承办粮食采购的人员舞弊所致。行政管理人员打骂学生,负军事教育之责的教官、助教和连排长学识太差,庶务人员的贪污舞弊等,使学生中的不满情绪日益膨胀。在这一时期内,校长赵理泰对校务不闻不问,因此全校学生发动了一次倒赵大风潮。当风潮发生之初,学校当局即调动了当时驻防保定的新军旅,把学校四面包围起来,用机枪大炮指向学校相威胁,不许学生乱动。
学校当局把学生一个个地叫去审讯,压迫学生签字悔过。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不表示态度。审讯人员又把审讯的学生移地禁闭,在审讯处的附近放枪,表示把这个学生枪毙了,以恐吓其他学生。但学生态度倔强,仍不屈服,又推举代表(湖北人)赴京向大总统、副总统请愿。当时全校被军队包围,不能出去,乃由厕所潜出,跑到北京陈述校中风潮情形,请予援助。正在这时,陆军部、学校当局及驻守军校的旅长鲍贵卿见无法压服学生,乃报请陆军总长段祺瑞批准将全校学生解散。学生如出笼之鸟,纷纷乘火车北上,向各省驻京代表要求向袁世凯及黎元洪请愿,要求解决。
当时段祺瑞企图彻底解散学生,各回原籍。其后向袁条陈意见,以为解散学生无异放虎归山,如果受了国民党利用,到处捣乱,更不易收拾,不如设法调和,将学生收容回校,加以严格管理,使其驯服,方为上策。袁世凯考虑再三,乃采纳了梁启超的意见,与段祺瑞商定答应了学生要求,更换校长及各级学识较差的教官与官长,并请各省驻京办事处的军事代表出面向学生调解,并发给川资10元,由政府派专车、军乐队欢迎学生回保定军校。学生取得了胜利,皆大欢喜。
赵理泰被赶走后,由袁世凯授意段祺瑞,派(又名百里)接任保定军校校长职务。蒋乃日本及德国军事学校毕业,军学丰富,在当时的中国可算是军事人才。他来校后,乃大加整理,把学生认为不好的教官以及各连的干部,大加淘汰,改善校务及学生生活。校长亲自到各连督促检阅,见连排干部有训练指挥不好的,即当场责备。
蒋方震来校时,本与袁世凯约定两个月后,如他整理不好,就辞职不干;如果认为有办法,则继续办下去。经过两个月的整理,他向袁表示愿干下去,并向全校学生表示,他如果办不好这个学校,愿自戕以谢天下。学生也很感动,愿好好学习。不料当时段祺瑞所掌的陆军部不满蒋之所为,大掣其肘,百方刁难,使得蒋方震无法办下去。蒋为实践前言,一天集中全体学生训话,勉励有加。讲话达几小时之久,他从容走进校长办公室自戕。枪响后,大家尚不为意,他仍走出当着学生站立,其后看到他血流满地倒下去。全校学生见此情形,人人痛哭。
他幸未气绝,乃由当时的张教育长用电话报告北京大总统,即日由袁派高等顾问带领医护人员乘专车来校救护,幸而挽救了他的生命。他在校医治了一个时期,学生轮流守卫。以后他逐渐痊愈,才离校到天津、北京各地就医休养去了。其后由陆军部另派了来当校长。
军校第八期学生为争取早日开学,组织了复校同学会,呼吁于权贵之间。工兵科学生张照光,身穿军校外出的军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着洋车揽客。报馆立即发表这一新闻,标题是 “军官学生拉洋车”。北京各报遍登这条消息,并大肆渲染。还发表张照光对记者的谈话和张的自述,做为头版头条新闻刊登。
张自述大意是:我在保定军官学校读书,志在报国, 因军校遭兵劫破坏,无处栖身,来到北京,生活无着,随身行装典当一空,仅留一身军衣不忍舍弃,为维持生计,只好拉车渡日,自食其力,于公于私,光明正大,暂忍困难,等待开学,倘军校不开学,我还是继续拉车。这一行动也是对北京军阀政府的莫大讥讽。在各方面的奔走呼吁下,才于民国十年十月(公元 1921 年)开学。第九期学员 ( 即 1917 年预备军校最后招的一批学生)亦同时入校。此时已有部分教官离校,另谋生计,又遇校长易人,拖欠教职员数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风潮,弄得教员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两期学生勉强毕业。
保定军校尽管在末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总的说来学习质量还是高的,全国公认它是军事教育的正统。它以自身较好的军事素质,在军事教育和参谋业务等方面受到各省军事当局的重视,自成一个军事学术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
自至“七·七 ” 事变,保定军校毕业生担任高级指挥官的已占很大比重。尽管蒋介石独裁时代极力培植自己的体系一一,但保定军校毕业生的学历仍然是担任军事教育最可靠的保证。保定军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标榜“军人以保家卫国,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不问政治为高尚 ”,形成保定军校学生一种职业军人的特点。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版式:| 炫彩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定军校学员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