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社保局是不是省级扶贫县,急求!!

河东镇介绍_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地名网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
地名:河东镇隶属:行政代码:代码前6位:441424长途区号:0753 邮政编码:514000车牌号码:粤M行政级别:镇辖区面积:236平方公里 河东镇相关网站:???????????????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下村村辖7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54户,人口2559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7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牛石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86户,人口2296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1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黎塘村辖2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13户,人口3784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8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罗塘村辖8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92户,人口1128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1……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桂岭村辖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54户,人口147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5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平西村辖1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59户,人口4341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三田村辖1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85户,人口2020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洋坑村辖1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13户,人口1183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再新村辖1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50户,人口1830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化裕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19户,人口3215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下一村位于镇府中心。我村辖2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935户,人口4306人;全村总面积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6亩。我村年平均气……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下二村位于琴江河畔。我村辖1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830户,人口4121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8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黄湖村位于河东东部。我村辖1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801户,人口4084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太和村辖2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34户,人口4030人;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澄塘村辖1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63户,人口1816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苑堂村辖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58户,人口234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3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苑河村村辖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58户,人口234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3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增塘村辖1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053户,人口5209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84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走马村村辖2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62户,人口3310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0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平南居委村辖7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96户,人口1248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气候……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油田居委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35户,人口1475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河东居委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835户,人口9723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油田村辖1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92户,人口2983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东溪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01户,人口2130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1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平东村辖25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56户,人口2951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6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黄泥寨村辖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09户,人口1169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蝉塘村辖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33户,人口708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2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1……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再坑村辖1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08户,人口988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大嵩村辖1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68户,人口3273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5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浮湖村辖1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57户,人口2397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下陶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68户,人口167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2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布头村辖15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28户,人口2630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9,年降雨量约……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河口村辖2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982户,人口5045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6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沙渴村辖1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863户,人口4086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宝瑞村辖1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35户,人口211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9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枫林村辖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28户,人口1359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林石村辖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30户,人口1628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联岭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15户,人口3163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6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黄坑村辖1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48户,人口299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桂田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62户,人口186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75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万华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58户,人口2425人;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5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高车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65户,人口282人;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和民村辖1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73户,人口3122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0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油新村辖6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66户,人口2034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4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赛洞村辖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277户,人口1466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8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高榕村辖1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37户,人口2163人;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5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年降雨量约为1500……
  河东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称水寨,有“水中扎营”之誉。建制已有300多年历史,历来商贸活跃,万贾云集,曾有“水寨一圩二炮台三城门四楼阁五神庙六遇渡七当铺八大街九姓近圩十分热闹”之盛景。现河东镇是五华县中部的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交通四通八达,距县府均有一河之隔。全县最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五华易发批发市场)和县最高学府(水寨中学)均座落在该镇中心地带,占地7000多亩的县城城东工业园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筹建中。全镇辖43个村、3个居委,12.4万人口,辖区面积达236平方公里。经多年努力,该镇已建立了2.3万亩的果茶、养畜基地,拥有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名优特色品种一大批,“茶亭岗金柚”名闻遐迩;梅州地区最大的养猪繁殖基地(恒量畜牧有限公司)也位于该镇,使该镇成为五华县名符其实的“果蔬之乡”,而且该镇地灵人杰,贤能辈出,历史上名人众多,在政界、文艺界、商贸界,以及旅港同胞都有不少贤达人士,是有名的“人文秀区”。河东镇历来是县委-和县委办的挂钩镇,是各项工作的先进镇,党建工作红旗镇,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六好镇党委”、“文明镇”;2002年6月被省委授予“广东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六个好镇党委”称号;2005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镇”称号。特别是2004年11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原油田、平南并入河东镇以来,新组建镇的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地,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积极实施“一、二、三、四”(抓住一个根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管好二级干部,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抓住“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计生工作”三个重点,全力加快发展步伐;发挥“资源、区位、人文、政务”四大优势,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发展战略,有效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完成招商引资、农村合作医疗、殡葬改革和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在去年10月成功引进华茂基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000万元加固开发水寨中学堤坝,现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堤坝加固工程项目。并且在县招商办的帮助下,引进国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和深源源公司计划在该镇新规划建立的7000工业园区内投资办厂,此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全镇经济的新一轮全面快速发展。.    马文(),又名质文,广东省五华县河东镇油田化裕村人。老红军北京航空学院原副院长。1926年,水寨振兴学校(今水寨中学前身)就读高小的时候,聆听了本县农-动领导人古大存的讲演,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参加了古大存率领的农民队伍--。以后他与同乡以打枪(制造枪械)为活。1930年,他和马木……还有5个地名与河东镇同名:以下地名与河东镇面积相当:
河东镇区划 121 河-区居委会
123 油田社区居委会
123 平南社区居委会
220 走马村委会
122 增塘村委会
122 苑河村委会
122 苑堂村委会
122 澄塘村委会
122 东溪村委会
122 太和村委会
220 沙渴村委会
220 宝瑞村委会
220 下村村委会
122 下一村委会
122 高榕村委会
122 下二村委会
220 黄湖村委会
220 河口村委会
220 牛石村委会
220 赛洞村委会
220 布头村委会
220 油田村委会
220 油新村委会
220 下陶村委会
220 化裕村委会
220 和民村委会
220 浮湖村委会
220 再新村委会
220 高车塘村委会
220 大嵩村委会
220 洋坑村委会
220 万华村委会
220 再坑村委会
220 三田村委会
220 桂田村委会
220 蝉塘村委会
220 平西村委会
220 黄坑村委会
220 黄泥寨村委会
220 桂岭村委会
220 联岭村委会
220 平东村委会
220 罗塘村委会
220 林石村委会
220 枫林村委会
220 黎塘村委会
河东镇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河东镇怎么看? ---说两句吧!
3楼 网友115.239.212.8于 12:55:16发表:很不热情,人品太低档
2楼 网友115.239.212.132于 12:52:52发表:如果你是外地人去打听个人都没人跟你讲,特别是女的
1楼 网友119.6.126.103于 15:26:50发表:四川有很多河东的清代移民后裔,建议搞一个:寻根......等的旅游项目,到四川叫卖,我想一定有很大的市场,
-个成都人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
?五华县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投稿邮箱: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投稿电话:010--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概况
五华县,广东省梅州市辖县,革命老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是粤东丘陵地带的一部分,地处北纬23°23'~24°12',东经115°18'~116°02',东起郭田照月岭,西止长布鸡心石,南起登畲龙狮殿,北至新桥洋塘尾。
&&&&& 五华县,旧称长乐,县距梅州101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年均温20℃,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境内河流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梅江。广梅汕铁路和205国道、省道穿县境。工业以机械、化工、采煤、冶金、建材、酿酒、制药、轻纺、印刷、食品、日用陶瓷等为重点。乡镇企业已具规模。农业主产稻谷,养生猪、家禽、淡水鱼,盛产蜜柚、柑橘、龙眼、李子、荔枝、柿子、香蕉、茶叶等。1961年列为省10个水果基地县之一。石雕工艺和酿酒业已有400多年历史,素有&工匠之乡&称誉。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有秦至清代古迹73处,古建筑25处,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物20处,其中秦汉南越王赵佗行宫旧址和宋代华城狮雄山塔,长乐学宫均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还有益塘山水、天柱山等。明代张慎、颜容端,清代诗人温训,清代状元李威光,四川提督江童茂,广东提督魏大斌,福建提督李南馨,革命家古大存、张剑珍,解放军高级将领曾国华,亚洲球王李惠堂,爱国侨领李桂和均出生于五华县。[1]
  截至日,五华县辖16个镇:
  水寨镇
&&  河东镇:河东镇地处县城,交通便利,有水双、水梅公司横贯其中,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416亩,山地26251亩。辖18个村1个居委会,219个村民小组,有人口61780人,其中农业人口52914人。
  郭田镇
  双华镇:双华镇地处五华县东南部,毗邻揭西、丰顺、距县城28公里;辖16个村,1个居委会;有5587户,32550人;辖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
  棉洋镇
  安流镇:安流镇地处五华县南部,东与棉洋镇相接,南与梅林镇接壤,西与周江镇相连,北与横陂镇交界。区域面积238平方里。辖4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2.5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万多人。安流镇府设在安流圩。
  梅林镇:梅林镇位于五华县南部山区,琴江河上游,毗邻揭西县,距县城50公里。全镇有18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多人,有劳动力1.8万多个,有山地面积14.5万亩,耕地2.1万亩,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古大存同志的故乡。
  龙村镇
  横陂镇
  华阳镇:华阳地处五华西南端,毗邻紫金县,是五华县通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出口之一,全镇辖十三个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共8000多户45000多人。
  周江镇:周江镇地处五华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原中兴镇并入后,全镇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25.9万亩,耕地22190亩,其中水田19366亩,旱地2824亩。下辖2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39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659户,总人口48874人。
  长布镇:长布镇位于梅州市西部,与河源市龙川县毗邻,是出入广州、深圳等地的门户,韩江源头,广梅汕铁路由西向东经过,笔直,宽阔的205国道穿腹而过,交通便利。总面积98平方公里,15个村,1个居委会,10478户,42524人。
  潭下镇:潭下镇位于五华县西部,地处山地盆地带,全镇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设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户数9400户,总人口4.9万人。
  岐岭镇:岐岭地处梅州市西部,五华县北部,韩江源头,与河源市龙川县接壤,是梅州出入广州、深圳等地的门户。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由西向东穿腹经过该镇,交通便利,条件优越。全镇154.5平方公里、25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6613户、72563人。
  转水镇:转水镇地处华城与县城水寨之间,转水镇面积158.5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1300多人,是期著名的侨乡和红之乡。
  华城镇:华城镇是梅州市五华县北部重镇,北与河源市龙川县毗邻,东与梅州兴宁市交界,距县城水寨镇25公里,是梅州市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门户,也是全省270个中心镇之一。华城镇总面积247.5平方公里,辖34个村委会,527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委会,有32781户,共110435人,其中农业人口90694人,非农业人口19741人。[3]
  1071年(北宋熙宁四年)置县,曾因南越王越佗筑&长乐台&于五华山下,故名长乐县,属循州。县治初设长乐镇,1149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迁至七都九龙岗,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长乐镇。1369年(明洪武二年)隶惠州府。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隶属嘉应州。1914年因国内有三县同名,遂改称五华,治设华城,属潮循道,后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专员公署。1949年后,先后隶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区,1966年隶属梅县专区,1988年以来隶属梅州市。1954年县治迁至水寨镇。[4]
 &&&据有关资料显示,规划方面,该县完成县城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琴江公园、人民公园、蒲里顶森林公园、嘉乐花园、鸿云花园、前进市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规划测量和员瑾堤、河东南堤加固开发规划,县城第五小学等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累计完成规划测设面积588公顷,市政道路6.5公里。建设方面,华兴路改造基本完成,鸿云广场建成开放,鸿云花园酒店、商品房开发建设进展顺利,新前进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新华市场火灾隐患整治,完成县人民英雄纪念碑迁建工作,河东南堤开发建设逐步推进。全年县城报建项目220个,面积20.37万平方米,投资1.16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公共绿化地面积91.3公顷,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10.07平方米/人;圩镇建成区面积20.6平方公里,公共绿化地面积318.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4.6平方米。
&  2006年,该县继续加大交通公路建设。全年省养公路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公路改造35.8公里,基本实现省养公路消灭沙土路目标。县养公路投入建设资金1.38亿元,完成改造公路61公里,新铺镇通村水泥硬底化公路250公里,新开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50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14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66.3公里。
  2006年,该县邮政电信业平稳发展,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1.81亿元,比上年增长5.8%;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32亿元,其中邮电业增加值1.29亿元,比增22.7%。全县邮政储蓄余额8.16亿元,增长16.79%。全县电话装机容量187010门,增长1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32780户,增长5.0%,电话普及率47.6部/百户;移动电话176273户,增长19.9%。[7]
  学年度,五华县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523所,其中完小456所,初中46所(含私立3所),高(完)中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含私立3所),示范幼儿园1所。全县在校学生242214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7623人,中职学生3356人,初中学生87588人,小学生123647人;有在岗教职工13607人(其中公办教职工11253人)。全县校舍占地面积54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万平方米。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五华经济的振兴,要依靠人才的培养。2004年以来,为了增强五华发展的后劲,五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科教兴县&战略目标,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并列为全县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全力加以推进。2005年1月,中共五华县委、县政府以1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党政为主导、教育部门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教育的氛围和格局已经形成。
  2004年以来,在县委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工作从服务全县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的目标出发,坚持科教兴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教育结构,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是实现了&四个突破&:一是高中在校生人数实现新突破。2007年,县内高中阶段学校在校学生已突破3万人达到30136人,比2004年的14821人翻了一番。高中在校生万人比达到241人/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逐年增多,毕业生推荐就业率100%。(2004年至2007年的县内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4821人、20282人、24914人、30136人)。二是高考成绩实现新突破。该县高考上三A线以上继2008年达到3520人以后,2009年实现跨越发展,全县三A以上入围人数达到4579人,比上年增加1059人,增长30%,比兴宁的4426人多153人,首次实现赶超兴宁的目标。全市专科A线以上对比上年增加3168人,该县占全市增幅的33.4%;高分尖子有新突破,5人进入全市理科总分前50名中之列。三是社会力量捐资助教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县内外乡贤支持高中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村村学校有人关心,间间学校有人帮扶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内外乡贤捐资助教达6500多万元。四是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实现新突破。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任务。[8]
  据有关资料显示,五华县党政领导如下:
  黎健平:中共五华县委书记,负责县委全面工作和县人大全面工作。
  余其豹:中共五华县委副书记,主持县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编制、人事、审计工作。
  朱汉东:中共五华县委副书记,协助黎健平同志负责县委日常工作,分管党校、政法、维稳、信访、招商引资、县城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工作。
  吴文龙: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政法委书记,分管政法、维稳、镇综治中心建设工作。
  李伟华: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办主任,分管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信访工作,联系部队工作。
  赖志侃: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组织部部长,分管组织、县直工委、老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党史工作,协管计划生育工作,联系人大工作。
  林锐华: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公安局局长,分管公安工作。
  叶天泉: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分管龙狮殿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工作、发展改革、城乡规划与建设(房管)、统战工作、联系政协工作。
  邓伯锦: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协助县长负责县政府的日常工作;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包括人口和计划生育考核工作队、人口管理监察大队)、教育、电大、财政、税务、工商、金融、保险、监察工作。
  黄海浪: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精神文明、宣传工作。
  杨斌宗:中共五华县委常委兼任县纪委书记,分管纪检工作。[9]
&&&&&&&2009年,五华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狠抓经济建设。据初步核算,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9.44亿元,比增10.9%,增速同比高0.2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11.7%,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3亿元,比增6.6%;第二产业增加值12.73亿元,比增13.4%;第三产业增加值28.98亿元,比增12.2%,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完成了市下达的万元GDP年度降耗指标。
  2009年,五华县按照&核准备案一批、超前储备一批、加快实施一批&的要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5亿元,比增35.1%,增速不但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且位居全市首位。全县共筛选储备项目46项,总投资61.8亿元,已获立项14项,总投资3.99亿元,改变了以前项目零储备状况。全年纳入中央、省&项目笼子&的有45个,投资总额8.59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35个,投资总额32.6亿元。争取中央核拨项目资金2970万元,省、市项目配套资金2.02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2009年,五华县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发挥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83项重点工作绝大多数已完成。其中十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建设方案已定,蒲里顶森林公园春节前可向市民开放;&二库一灌区&加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新种油茶3.1万亩,超额完成任务;省道S238线安流至桥江段动工建设,省道S120线安流至华阳段、河东至兴宁水口段改造项目进入立项审批阶段;投资9500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试运行,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1022吨,实现当年征地、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运行;白石嶂钼矿完成主井进尺348米、副井进尺388米和斜坡道进尺850米,实现了顺利试产;康奇力药业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食品饮料提取生产线投产,股份制改造全面完成;长乐烧酒业有限公司2500吨生产车间已投产,5000吨全自动果露酒生产灌装线和3000吨地窖建设紧张进行;华福中心正在兴建;梅州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列入了省委、省政府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主要重大项目,南方电网公司已派驻电站项目部进驻站址开展前期工作。
  2009年,五华县抓住&双转移&机遇,加快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签订协议合同建设项目3个,投资总额1.43亿元,完成市下达任务总额的72%,居全市首位。在世界客商大会上,完成签约项目23个,投资总额25.81亿元,占市下达签约任务的112.22%。县城工业区全年实现产值8.74亿元,税收2062.9万元,分别比增38%、59%;新动工建设企业9家,投资总额3.75亿元,投产企业3家、在建企业6家;新增就业850人。县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创税560万元,分别比增3.3%、2.9%,新引进企业1家。
  2009年,五华县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着力培育五大特色产业,全力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7.61亿元,比增15.1%,实现工业增加值7.77亿元,比增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家,同比增加2家,实现总产值15.1亿元、增加值4.53亿元,分别比增27.2%、2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二和第一。五大特色产业作用进一步凸显,实现产值9.21亿元,比增16.2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产值上亿元的企业6家,同比增加1家。特别是长乐烧、康奇力、辉胜达等企业技改力度加大,向进一步做强做大迈进。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72家,同比增加27家,其中,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41家,同比增加15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155万美元,比增149%,其中出口总额2907万美元,比增188.7%,辉胜达公司实现产值2.599亿元,出口1938.8万美元,分别比增61.47%、247%。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总产值22.71亿元,比增17.4%。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县物资总公司、商业集团总公司、变压器厂基本完成改革转制,县水泥厂、建材总厂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县造纸厂已进入破产终结程序,县地矿企业改革扎实推进。
  2009年,五华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9.64亿元,比增6.6%。农业增效。建成新气象站,预测预报能力提高。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横陂镇、河东镇建立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落实抗旱措施,确保了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提高。粮食总产29.4万吨,比增4.9%。种植烤烟1.97万亩,收购干烟叶3140吨。该县被列为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广东省产粮大县。农民增收。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115个贫困村落实了挂扶单位,18956户贫困户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其中省直(中直)单位和广州市对口帮扶73个村,对口帮扶项目68个,帮扶资金500万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35元,比增7.0%。龙头企业培育有效推进。新增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2家,已达95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农业龙头企业33家,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林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积极推进生态镇村建设,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造林3.93万亩,义务植树180万株,新种珍贵林木6000亩;引资造林1万亩,引资造林发展至42万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40公里,聘请914名村级护林员,落实1767名村干部森林防火责任,加强绿色通道管护,绿色景观长廊基本形成;整顿关闭357家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畜牧业持续发展。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牧科技推广等工作,筹集122万元,对全县20319头能繁母猪进行投保。肉类总产5.54万吨、畜牧业产值11.41亿元,分别比增10.0%、20.7%。
  2009年,五华县相继建成热矿泥山庄、益塘水库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益塘水库旅游风景区首届&荔枝节&和热矿泥温泉山庄第二届&泥浴节&,益塘水库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提升了该县旅游档次和品位。全年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分别比增15.64%、13.5%。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商贸、饮服和其他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6亿元,比增13.0%。
  财税收入成绩喜人。财政总收支双双突破14亿元大关,其中财政总收入14.4287亿元,总支出14.4097亿元,分别比增24.04%、24.0%。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45亿元,比增15.64%,财税综合增长率16.8%,连续6年获得省财政新增转移支付奖励。国税组织收入1.5553亿元,地税组织收入1.6021亿元,分别比增17.4%、10.0%。该县财力不断壮大,不但实现了保运转,而且统筹2.9亿元,保证了县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2009年,五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1亿元、贷款余额21.6亿元,分别比增21.2%、48.9%;成立了1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提供服务;县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1613万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11]
  五华禾梨,是五华县特有的梨属品种。其存在肉质粗、石细胞多,外观差等缺点。但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富含对心血管有利的黄酮素,通过加工制成糖水罐头、果脯、梨膏、梨汁、梨酒等多种饮料,具有突出的镇咳、润肺等医疗价值。
  双华板栗,果皮黄褐色,光滑、皮较薄,果大,果肉糯质,淀粉含量高,味香甜可口,品质比其它品种优良,主要分布在双华、平南、大都、棉洋等镇。
  五华甜玉米,分为超甜玉米和普通甜玉米。甜玉米味甜,含糖量高,在乳熟期籽粒糖分含量为12-18%,干燥后,籽粒皱缩,籽粒颜色多呈黄色。甜玉米含有丰富的淀粉、糖分、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美味鲜甜可口,一般用于嫩穗食用和加工制罐。
  五华农场夏橙又名五月红,于1984年引进栽培,开花座果与一般橙类相同。
  绞股蓝是葫芦科多年生草南藤本植物,是国家重点开发的名贵中草药材之一、也是梅州特产之一。
  砂糖桔又称沙糖桔、冰糖桔、十月桔、蜜桔,果呈扁园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皮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果心大小1.38x1.14,平均果重60克,可食率71%,全糖12%,可溶性固溶物12.9%,果酸0.41%,果瓣为10瓣左右,无核或少核,味甜化渣。果肉爽脆、汁多、吃后沁心润喉。
  五华金柚
  大田柿花,产于五华县大田镇的果合柿(加工后称柿饼、柿花),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果大、核小且少;二是肉厚质软,色泽橙红,味似蜂蜜,久藏不硬化;三是营养丰富,含有转化糖及游离酸,甘露醇及维生素C等,有润肺、健胃、降血压等药用功效。
  棉洋桃驳李,五华棉洋镇特产,果大,单果重30-50克;果球形,含可溶性固形物13%,品质极佳;端阳节前后(六月中下旬)成熟,且耐贮运,是该县销量较大、传统的出口商品。
  五华菩米,客家传统特产,俗称熟米,客家闽南粤祖先南迁时为了防止沿海水土不服而用传统工艺、经过六道深加工精制而成。相传是菩萨所赐良方,故称&菩米&,具有温性滋补、益脾暖胃、润肠祛湿,减肥保健、降血糖等天然无污染的特点,是家庭、酒家膳食之上等食粮。
  五华红曲、酒饼,是酿酒的必备原料,产量高、质量好,远销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内外,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
  新桥腐竹,产于五华县最北部的华城镇新桥,盛产饮誉海内外的新桥腐竹,由优质黄豆为原料精制而成,具有色泽好、耐煮、味清香鲜甜。
  益塘荔枝,以优质黑叶为主,果实肉多核较小,色泽鲜红,可口爽脆,味甜带香而著称。[12]
  五华县境内许多景点p文物具有重大的历史p科学p艺术价值。五华物华天宝,山川绮丽,其&山p水p泥&连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已成为五华特色的旅游观光路线。山,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七目嶂,以及狮雄山p鸿图嶂p天堂山p天柱山p石马山等;水,有广东&千岛湖&誉称的&&益塘山水p七目嶂瀑布等;泥,有热矿泥山庄p热矿泥浴。
&&  英烈庙,坐落于双华镇大坡村高山寨,建于明代,其建筑全部采用青色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前亭后殿,庙内有石狮、花鸟等动物图案,工艺精巧,是为祭祀赦封英烈相女谢圣先娘而兴建的。英烈庙建筑,充分表现了五华能工巧匠的智慧,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学宫,始建于宋朝,建筑形制,按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建成宫殿式,座北朝南,左右对称,设有照墙,灵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殿,东庑、西庑等,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府之一,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目嶂自然保护区,位于五华县大田镇,是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58.5平方公里,为全省天然阔叶林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有着无数迷人的自然景观。
  益塘旅游风景区,是由深圳西湖企业发展公司投资开发旅游景点和项目,又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由叶选平题字&益溏寺&景点及益塘环库游、孤山鲜果品尝、钓鱼场、狩猎场等。[14]
  五华县人杰地灵,以&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工匠之乡&而著称。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有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多万人,有石匠、铁匠、木匠、雕刻匠、泥水匠10多万人。五华石业工艺饮誉海内外,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五华石工的杰作。五华县是已故&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乡,1964年被省定为足球训练基地,1979年被国家体委誉为&足球之乡&,2000年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五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木偶戏、采茶戏曾先后到泰国、台湾等地演出,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新桥镇被省文化厅授予&竹马之乡&称号。[15]
  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老君祠,坐落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陶峰艮,始建于清末民初,供奉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
  黄埔村之所以建老君祠,是因为这个村90%以上为李姓人家,他们把老子尊为立姓始祖,认定他创始道教,是李姓的世代光耀,所以特别设庙奉拜,而且把建坛的农历四月二十,定为每年举行庙会的日期,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敬奉的虔诚。
  老君祠建立后,很快成了常年香烟鼎盛的庙宇,因为除李姓人奉拜外,其他各姓人家也十分尊崇这位道教创始者,加上世间广为相传的&太上老君&是法力无边,常济众生的仙翁,所以大家也乐于朝拜,祈求他的庇荫、保护。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清乾隆年间,黄埔村出了一个嘉应五属(即现梅州范围)唯一的状元李威光。人们广泛相传,李威光是太上老君仙翁指派下凡的星宿化身,所以他文武双全,智力过人,层层破关,登上皇殿,为钦点状元。此说虽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老君神的信奉程度。
  建国前,老君庙会盛况异常,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因为人们不仅可以乘机敬拜老君,而且可以到离老君祠不足半里的状元李威光故居参观,一睹状元当年使用的大关刀,以及御赐的&状元及第&等匾额文物,令人赏心悦目,其乐融融。
  建国后,老君祠被毁,庙会停办。改革开放后,在旅台、港同胞和热心公益贤士的倡议捐资下,于1983年在原址重建了一座约100平方米的祠坛,供信士奉拜。后信众逐增,又由旅台同胞、海外侨胞及本地实业家踊跃捐资,把祠坛扩建到400平方米,并在祠外开辟了停车场所等设施,把通往祠坛的道路扩建成硬底化的汽车道,同时按原期举行庙会。到2002年以后,每年参加庙会人数达2000人以上,&老君法符&销售近万张。2008年,该祠立项&申遗&,获准为&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后,当地群众及有关部门更加积极筹建该祠的完善事宜,并紧密地与已获准的&李状元故居&文物保护单位珠联璧合,组成旅游参观的一个亮点。
&(责任编辑:东方人事)
     
------分隔线----------------------------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位于北纬3833'至4015',东经11642'至11...
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接壤, 总面积82...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东经之间的广大地区。...
联系电话:010-
时事政治群:
公务员考试群:0916498 公务员录用考试交流群:(已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州市五华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