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骏卡充值q币没有到账银行卡,充Q币哪儿来的

《银行卡未离身却被刷去千余元》追踪&微信绑定银行卡&儿子用它充Q币--青海频道--人民网
《银行卡未离身却被刷去千余元》追踪&微信绑定银行卡&儿子用它充Q币
&&&&来源:&&&&&
据杨先生介绍,1月12日,他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消费提示短信,短信称杨先生银行卡被刷去100元,而正是这条短信引起了杨先生的怀疑。专业人士建议,用户消费时尽量通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支付渠道,让资金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事件回顾:卡上的钱去哪了“
  银行卡上的钱莫名其妙被刷走了一千多元,而身份证、银行卡都是随身携带,这钱到底去哪了?”2月17日,省城市民杨先生给本报96369新闻热线打来电话,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尽快查明真相。
  据杨先生介绍,1月12日,他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消费提示短信,短信称杨先生银行卡被刷去100元,而正是这条短信引起了杨先生的怀疑。随后,杨先生立即去银行打出了自己的账单明细,这才发现在这之前他的卡上还被划走了950元。于是,杨先生将这个情况反映到了开户银行。
  经过银行细致查询,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
  追查经过:银行卡被绑在微信上
  1月12日,杨先生所在的银行卡开户行工作人员接到杨先生的情况反映,立即打印出杨先生的扣款明细。工作人员在明细中看到,1月5日,杨先生的银行卡通过网上银行被划走了182元,1月7日,同样是通过网上银行被划走三笔182元、一笔91元的记录,1月11日,银行卡又被划走950元,1月12日,通过网上银行再次被划走100元,而这一笔的出账记录正好引起了杨先生的怀疑。
  通过查询,银行工作人员发现,除了被划走的950元之外,其他几笔都是通过同一个渠道完成,由此一来,钱的去向逐渐明了。银行工作人员还从杨先生口中得知,他开通了微信,但并不会使用微信支付。随后,工作人员用杨先生的手机登录了他的微信,在“我的银行”中发现,杨先生的银行卡被绑定在了微信上,同时还发现,绑定银行卡的手机号是杨先生儿子的手机号码。
  追查结果:孩子通过微信支付购买Q币
  孩子如何通过微信支付用父亲的银行卡购买Q币?原来,在微信支付中含有充话费、打车、理财、彩票、Q币等多项消费选项,用户在消费时只需要输入手机收到的动态验证码即可,杨先生银行卡被绑定后,孩子就可以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
  然而,伴随着真相浮出水面,银行工作人员又发现一个新的疑点,就是杨先生卡上的950元钱在充值过程中并没有到达相应的收款方,而是在转账过程中被第三方拦截,这就导致了孩子既没有买到Q币,钱也被骗了。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笔950元到了一个叫做深圳市财付通有限公司的账户中,在网上查询后,发现这家公司被很多人投诉过,一些人反映自己在淘宝购物时钱被划到了这里,最后导致钱物两空,无法找回。随着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兴起,很多黑客利用该支付方式的缺陷,通过多频率,小额度的诈骗方式诈骗了众多消费者,即使被发现了,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裁条文。”
  事件反思:支付方式要方便还是要安全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方式因其快捷方便的特点逐步占领市场。记者了解到,很多手机支付只需要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动态密码等信息就能完成操作。再加上这些信息很容易被别人获得,这就导致了一旦信息泄露或者手机丢失,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账户,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专业人士处了解到,类似于微信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虽然方便,但是防控能力和安全性低于传统支付方式,专业人士不建议用手机绑定非传统银行的支付方式。用户在网上购物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发现可疑之处尽快挂失银行卡,避免更大损失。
  同时,专业人士建议,用户消费时尽量通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支付渠道,让资金得到更安全的保障。(作者:蔡雅雯)
(责编:侃娃草、付龙)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男子银行卡被盗刷三千五 原是熊孩子充了Q币
日期: 08:53
昨天中午11:00左右,来自湖南的务工人员陈某的手机上,接二连三收到扣款短信,总计3000多元。陈某有些懵:银行卡在兜里好好地揣着,没使用、没消费,难道跟绑定的微信有关,是被别人盗刷了?
陈某慌忙丢下手中的饭碗,冲到附近的银行询问情况。银行对账单打出来后,陈某发现自己的银行卡确实前后支出了3笔费用,共计3500元。陈某思来想去,除了银行卡跟微信绑定有风险以外,应该不存在其他可能,他怀疑自己是碰上了网络犯罪,当即就报了警。
新港派出所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根据陈某的疑虑,民警仔细检查陈某的手机及微信,并未发现可疑支付情况。这时,陈某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他爱人的微信也是绑定的这张银行卡。随后,民警在陈某爱人微信支付记录中,果然找到了3笔大额支出,与银行对账单上的盗刷记录相符,支付方向显示的是一个QQ号码。
民警当下搜索该QQ号的相关信息,在QQ空间内,陈某赫然看到了自己儿子的资料。经过民警询问,原是陈某的儿子趁大人不注意时,利用陈某妻子微信支付没有密码的便利,悄悄为自己的QQ充值了3500元Q币。
民警向陈某夫妇宣讲了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提醒他们最好为支付方式设置必要的密码,提高安全性能,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
(作者:靳凌 & &责任编辑:钱宋晔)
央视综合频道昨晚播放“寻找 ...
靖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靖江市委宣传部指导 苏ICP备号 苏新网备2006020号
靖江日报社承办 靖江市电信分公司协办 靖江网版权所有打开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 查看内容
充20块钱Q币,却没想到银行卡里三万多块不翼而飞
充20块钱Q币,却没想到银行卡里三万多块不翼而飞,更想不到的是,划走卡里钱的幕后操纵者,居然是一位“95后”和一位“00后”!近日,嘉定监察院依法对涉嫌诈骗罪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王某(16周岁)提起公诉,而另一名作案者李某因作案时未满14周岁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已依法责令其家长加以管教。
2月14日晚,想要购买Q币的小朱,看到网络群里有人发布“用20元人民币买50元Q币”链接。急需用Q币玩游戏的小朱觉得划算立即点开,在跳出的网银支付页面输入了银行卡号和密码,付款20元后,小朱接到卖家发过来的链接,显示其Q币账户充值了50元Q币,可小朱发现充值的Q币无法使用。卖家告诉其想要使用的话还需让“工程师”来帮忙激活,“只需再付1元”。于是“工程师”联系小朱,并发给其一个程序。小朱看到“支付1元激活”的付款页面,便再次输入了银行卡号和密码确定支付。没想到他刚确认完毕,电脑立即自动重启。发觉不对劲的小朱立即打电话给银行客服,被告知其银行卡里刚刚转出了35540元,此时卡里的余额为零。
小朱立即报警。经侦查,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警方找到李某后发现,精通木马病毒诈骗的李某居然是个“00后”,年仅13岁。李某承认自己诈骗的事实,并主动交代自己是“上家”,负责将被害人银行卡里的钱骗走,而发布售卖Q币的消息则由16岁能说会道的王某负责。截止案发,这两个未成年人已合伙在网上诈骗了近三十次,诈骗金额达七万余元。
面对检察官的讯问,王某交代,两人每次实施诈骗,都由口才较好的他首先在网上的语音群发布充值Q币消息,说服别人上钩。当有人下单付款后,显示充值好的Q币往往无法使用。王某便以订单有误为由,骗对方把网银交易明细截图给他,其实是为了看对方的账户余额。发现没钱的账户,王某会将对方拉到黑名单,而一旦对方账户余额较高,王某便会以再处理Q币到账的名义,告诉对方会有“工程师”李某来解决。李某加被害人QQ后,会以“再充一元钱就能激活Q币”为由,发一个程序压缩包给被害人。这个程序压缩包里其实含有隐藏的木马程序,是李某事先准备的转账链接,一旦对方点开链接确认支付,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转到李某银行账户上,但在被害人电脑屏幕上只是“支付一元”的显示。有些被害人发现卡里的钱没有了质问李某时,李某就会以出错帮对方退款为由,再次发给被害人一个木马程序,一经打开,电脑就会无限重启,经历和小朱一样的遭遇。
检察官了解到,16岁的王某三年前和父母来到上海,父母赴广州打工后,其独自居住,经常泡在网上的王某由此结识了李某。13岁的李某初中二年级休学在家,在网上研究了诈骗木马程序如何使用后,便开始和王某合谋骗钱。
承办检察官审查后认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王某、李某先以Q币充值,骗取被害人信任,后使用QQ远程操控被害人电脑,骗取被害人账户内钱款,已涉嫌诈骗罪。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由于李某在作案时仅13岁,未达到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因而对其免予刑事处罚,但已责令其家长对李某加以管教。17岁的王某虽尚未成年,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近日,我院以诈骗罪依法对王某提起公诉。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刚表态过的朋友 ()
更多嘉定精彩资讯》》》关注嘉定都市网官方微信
方法一: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 “ijiading”
方法二:在微信微信 》发现 》扫一扫 以下二维码
||||||||&&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400 880 8002&&
Copyright & JIADING COM. All Rights Reserved.办银行卡时,没有预留到手机号码。还可以充值Q币吗?
办银行卡时,没有预留到手机号码。还可以充值Q币吗?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9.1折划不来冲。我就用银行卡冲了四千个现在没处用,准备八折卖给别人你要的话可以加我6104     7  7  3  4。5
对不起不行,你的钱我替你收下了
如果你有网上银行可以在淘宝用支付宝充q币的。可以联系我哦速度快又便宜
不知道呢子
农业银行没有预留手机号码,可以充值Q币吗?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Q币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充q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