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文化成就社会秩序成就那个制度

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隋朝的法律制度;第三节唐代的立法成就;第四节唐代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第五节唐朝法制的特点与历史影响;第六节唐代的司法制度;第一节概述;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一)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加强;(二)经济制度的改革;二、隋唐时期法律发展的一般线索;(一)隋朝《开皇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唐
隋唐法律制度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唐代的立法成就
第四节 唐代法律对社会的全面调整
第五节 唐朝法制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第六节 唐代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 概述
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
(一)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制度的改革
二、隋唐时期法律发展的一般线索
(一)隋朝《开皇律》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唐初立法成就以及法律形式的完善
(三)唐代中期后“敕”的发展和刑罚体系的变化
(四)唐律的重要作用
三、本章是中国法制史学习的重心
(一)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加强
隋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加强
隋文帝不仅实现了中国南北的统一,而且,结束了漫长的分崩割据的政局,重新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强大的中央政府
(一)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加强
唐朝延续了隋朝的政治成果,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二)经济制度的改革
运河的开凿加强了中国南北之间在人文、地理、经济上的联系
(二)经济制度的改革
唐朝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章是中国法制史学习的重心
唐高宗时期制定的《唐律疏议》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法典化发展过程的总结,也是中华法系的核心。其篇章体例和主要内容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特点,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后世的法律制定都有指导意义;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巨大影响,而且还波及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所以,本章的学习以《唐律疏议》为重点,仔细把握其主要特点和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法律的了解。
隋朝的法律制度
一、《开皇律》内容的发展
(一)《开皇律》制定的相关背景
(二)开皇律》的颁布修订
(三)《开皇律》的篇章体例
(四)《开皇律》的内容特点
二、《大业律》的颁行
三、司法制度的变革
《开皇律》制定的相关背景
1、上承北齐、北周立法成果、下启唐律
2、国家的重新统一
3、最高统治者和统治集团对德礼的推崇
4、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开皇律》的颁布修订
1、《开皇律》的基本修订原则
“取适于时,留意宽简”
去重就轻、删繁为简
2、修订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废除死罪八十余条、
流一百多罪条、
徒杖等罪一千多条
《开皇律》的篇章体例
1、继承《北齐律》立法成果
2、与《北齐律》的不同
改《禁卫律》卫《卫禁律》
改《户律》为《户婚律》
分《捕断律》为《捕亡律》、《断狱律》两篇;
弃《斗律》、《毁损律》
12篇500条,比《北齐律》的12篇949条更为简要
《开皇律》的内容特点
1、五刑体系的变化
2、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变“反逆”、“大逆”、“叛”、“降”为“谋反”、
“谋大逆”、“谋叛”,重视惩治预谋政治犯罪;
增设“不睦”,维护宗法关系
3、完善封建特权制度
创设“例减”
“三流同比徒三年”
1、五刑体系的变化
废除前朝的许多酷刑,减少重刑种等级
死刑,分为绞斩二等
流刑分为三等,并明定里程数
徒刑仍为五等,但是各等年限均已缩短
杖刑、笞刑各为五等,各等级之间相互衔接
二、《大业律》的颁行
(一)大幅度减少《开皇律》律条及刑罚等级
(二)改十二篇体例为二十篇
(三)“矫情饰行,以钓虚名”,先轻后严,自毁法制
三、司法制度的变革
(一)诉讼体制
继承并完善了南北朝时期中央对诉讼的管控
(二)讯囚
将讯囚纳入严格的规范程序中
(三)死刑复核
确立死刑三复奏制度
第三节 唐代的立法成就
一、立法思想
二、律典的编纂修订情况
三、法律形式
一、立法思想
(1)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2)立法宽简、划一、稳定,追求罪行法定的原则
(3)执法要求审慎,追求罪刑相适应原则
(4)法律不避权贵,废黜不分亲疏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1、治理国家必须兼有德礼和刑罚,缺一不可
2、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3、核心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宽仁治天下”
立法宽简、划一、稳定,追求罪行
法定的原则
“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
“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官长不能尽记,又前后差违,吏得以为奸”
二、律典的编纂修订情况
(一)唐律的修订过程
1、《贞观律》
2、《永徽律疏》
3、开元年间制定的《开元律》及《开元律疏》;
4、宣宗时期制定《大中刑律统类》。
(二)《唐六典》的编纂
1、效仿《周礼》,定“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
2、后以周礼六官为编纂体例;
3、十六年方始修成
4、采取以官统典的体例,汇集了当时关于政制、官规的各类规定。同时还记述了各官署、职位的历史演变。
1、《贞观律》
(1)唐高祖时期制定的《武德律》
(2)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
主要篇章为:《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
创设加役流刑,以为减死之罚
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
确立比附类推原则
2、《永徽律疏》
(1)高宗时期制定的《永徽律》
(2)修订《律疏》
(3)《唐律疏议》的主要结构
(4)《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
《唐律疏议》的主要结构
名例律(1-6,共六卷):“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
卫禁律(7-8,共两卷):“卫者,言警卫之法;禁者,以关禁为名”。即关于宫廷警卫和边防、关卡、城镇的保卫规定。
“但敬上防非,于事尤重,故次名例之下,居诸篇之首”。
职制律(9-11,共三卷):“言职事法制”。即关于官吏责任、机构设置、行政程序、公文递送等法律规定。
“宫卫事了,设官为次,故在卫禁之下”。
户婚律(12-14,共三卷):户口、婚姻事宜。古代人地不分,所以还包括土地分配、税收、徭役。北齐称婚户律,在汉律户篇附加婚,隋朝改为户婚律。“既论职司事讫,即户口、婚姻,故次职制之下”。
厩库律(15,共一卷):“厩者,鸠聚也,马牛之所聚;库者,舍也,兵甲财帛之所藏”。主要涵盖官方的马牛饲养管理和官方仓库的保护。“户事既终,厩库为次,故在户婚之下”。 擅兴律(16,共一卷):“大事在于军戎,设法须为重防”。前者指禁止擅自调兵遣将和兴兵备防;后者指禁止擅自行造工程、差遣丁夫。汉律为兴篇,曹魏加擅字。“厩库足讫,须备不虞,故此论兵次于厩库之下”
《唐律疏议》的主要结构
贼盗律(17-20,共四卷):政治犯罪和严重的人身伤害。盗窃等犯罪。“前禁擅发兵马,此须防止贼盗,故次擅兴之下”。
斗讼律(21-24,共四卷):“首论斗殴之科,此言告讼之事”。斗殴致伤及其起诉程序,还包括一些特定犯罪和特定身份人的起诉禁令。“贼盗之后,须防斗讼,故次于贼盗之下” 诈伪律(25,共一卷):前者伪造,后者诈骗,前者为侵害国家、皇权的特殊主体的伪造犯罪,后者为身份欺骗和行为欺骗。
“斗讼之后,须防诈伪,故次斗讼之下”。
杂律(26-27,共二卷):“拾遗补缺,错综成文,班杂不同”。主要包括市场管理、债权债务、犯奸失火等轻微的侵害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犯罪。
捕亡律(28,共一卷):“若有逃亡,恐其滋蔓,故须捕系,以置疏网”。涉及逮捕罪犯以及官私奴隶逃亡,甚至包括官员无故私逃的犯罪。
断狱律(29-30,共二卷),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
唐律疏议是这时期中国律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
唐律12篇,500条,是古代中国在成文法典制定上的集大成作品。文字上的言简意赅,既反映了此时期中国在法律概念和条文之间逻辑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也体现出古代文言文作为一种法律语言自身的特性。
此外,律典从本质上还是属于刑法,官方及民间对法律排斥的心态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自两汉开始的儒家注律活动,恰好能够让律典披上一件儒家的外衣。
因此,两方面的因素,前者是技术性的,后者是价值观上的,都使注律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是必须的一项活动。
《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
促成注律的直接原因来自于科举选官中的明法科考试以及官吏在理解律文上的混乱局面。 从秦汉时期开始,为了便于准确和统一的适用法律,对法律条文的各种阐释活动就一直没有中断过。而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阐释法律的依据被限定在儒家的经典文献中,通过考证、分析、注解等方式,律学家们将其发展成为一项以注释律文、阐发律意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活动,以此,将儒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与法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唐律疏议,就是以疏议附于律条之后的方式,通过阐释、问答、举例等形式,按照儒家经典文献逐字、逐词、逐句的表明律文制定的合理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相关条文。疏议文字量很大,唐律疏议,疏议占了文字量的百分之八十。
唐玄宗时期最出色的立法成就,是完成了在行政组织方面的立法规范,《唐六典》的制定将“明君治吏不治民”的思想体现到制度规范的体系中
《唐六典》记载了唐前期的职官建置及职掌,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注疏o或记职官沿革o或作细则说明o或附录有关诏敕文书,对于了解当时官制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三、法律形式
唐代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律、令、格、式四种,其主要区别为: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ppt.Convertor01等内容。 
 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ppt.Convertor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食品标志与法规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一节 ISO 9000(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介...  第七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Convertor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七章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陈望道,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浙江省义乌人。191...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ppt.Convertor_财会/金融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本章内容及学习要求: 1.了解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2.熟悉会计...  第七章 分子核医学.ppt.Convertor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八章 分子核医学 分子核医学:以分子识别作为理论基础,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去认识生命 现象和...  第四章城市房地产权属及其管理法律制度.ppt.Convertor 房地产法房地产法隐藏&& 第四章 城市房地产权属及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城市房地产权属概述 第二节 城市房...  第七章地域文化第三节.ppt.Convertor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旅游文化关东文化区――粗豪豁达、宽厚包容 关东文化区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第七章__焊接.ppt.Convertor (3)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第七章 焊接 7.1 金属熔化焊工艺基础 7.1.1 焊接电弧 焊接热源的要求:温度高,热量集中,...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ppt.Convertor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ppt.Convertor_工学...  7第七章耳针头针腕踝针.ppt.Convertor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针灸推拿课件刺法灸法学 第七章 耳针 头皮针 腕踝针 江西中医学院 第一节 耳针法 概述 定义:...【图文】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9.6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隋唐时期的文物成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