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始人1987简历为什么不收专利费

一些市民发现后纷纷拍照发朋友圈质疑桥梁的质量。
女儿在17年前,被逼嫁给当地人,生活很艰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15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作为华为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影响了许多人……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
  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改进管理?
  任正非:你们知道吗?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记者:创新能把华为领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任正非:比如4K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
  记者:没有诱惑么?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记者:历史上很多大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就像在《创新者的窘境》里写的一样。您有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任正非:至少在大数据传送这个领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记者:您对华为的未来比较乐观,但是您自己也在强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为什么?
  任正非: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公司也会懈怠,我们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增长完了以后会不会变懒呢?我们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二,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物权都有物权法保护了,至少知识产权要等同于物权。国家要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发明。
  记者:前段时间您和爱立信签订了一个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任正非:是的,签订后我们公司高层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买了一张世界门票。我们一个普通员工写了个帖子,说“我们与世界握手,我们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如果我们保护原创发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创,最后这个原创就会发展成产业。
  修宽航道:“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
  记者:企业间的竞争其实挺残酷的,但刚才听您讲到和国外的竞争对手可以自如地对话,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都讲企业竞争搞焦土政策吗?
  任正非:那是别人说的焦土政策,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华为是小公司的时候就很开放,和别人总体都是保持友好的。为什么我们在国际市场有这么好的空间?因为我们知识产权的“核保护伞”建立起来了,这些年我们交了那么多的知识产权费给别人,当然我们也收了非常多的专利费,和那么多公司签了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本身就是友善、尊重别人嘛。我们现在发展速度比别人快,进入的领域比别人深,我们还要顾及世界的发展。
  记者:华为都是在主航道作战,那现在主航道是越来越宽了呢,还是越来越窄了呢?竞争对手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强了,还是怎样一个情景?
  任正非: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在航道上走各种船,游艇啊、货轮啊、小木船啊,是别人的,运营商也只是收过路费。所以我们要跟千万家公司合作,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管住“两条堤坝”:“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
  记者:在深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怎样?您对政府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记者:深圳创新型经济如何走在全国前列?
  任正非:深圳就是要率先实现法治化、市场化,这方面要走在全国前面。打知识产权官司,法庭要公正判决。
  记者:过去有一个阶段,珠三角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您怎么看这些年珠三角走的世界工厂之路?这条路对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有怎样的价值?
  任正非: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家快关闭的工厂。我们是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棚里面起家的。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
  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珠三角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东南亚去了。你不能只看珠三角有少数高科技公司成功了。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你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高科技公司也需要“低科技”的零部件。
  记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制造业的支撑,所谓高科技也是没有基础的?
  任正非:是的。我们的高科技是由多少“低科技”组成的?每个零件都是高科技吗?不可能。我们的产品是由多少零件组成的?以前买这些零件,我们都是付人民币,到东莞提货,现在是付美金,到东南亚提货了。
  走向繁荣:“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
  记者:您觉得现在抓住国际机遇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重点应该是在哪些方面?
  任正非:第一,减税,先把税减下来。减税可以带来企业持续减负,从而增加更多投资和创新,企业有钱搞研发,这样就可能得到休养生息和喘息的空间,产业就能做大,税基也大了。第二,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机制。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记者:创新跟改革开放是什么关系?
  任正非:创新就是释放生产力,创造具体的财富,从而使中国走向繁荣。虚拟经济是工具,工具是锄头,不能说我用了五六十把锄头就怎么样了,锄头一定要种出玉米,玉米就是实体企业。我们还是得发展实体企业,以解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中心,才能使社会稳定下来。
  记者:有人说这些年改革的动力有弱化的现象,您怎么评价?
  任正非: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实现不了,它的动力就弱化了。但真真实实的是,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辘轳篱笆狗都没有变,你怎么能变成“富二代”呢?如果我们抱着一种努力创造、缓慢健康成长的心态,每个人的满意度就提升了。
  战略耐性:“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记者:美国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创新的希望何在?
  任正非: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用简易的设备能做出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而简易的人即使使用先进的设备也做不出什么来。
  记者:中国有可能成长出许多个“华为”吗?
  任正非:可以的。第一,小企业做大,就得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第二,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我始终认为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
  泡沫经济对中国是一个摧毁,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要尊重科学家,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研究。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我们公司在世界资源聚集地建立了20多个能力中心,没有这些能力中心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
  记者:您说的理论创新是指基础研究?
  任正非: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因为他写的方程也许连神仙都看不懂,就像爱因斯坦一百年前写的引力场方程,当时谁也看不懂,经过许多科学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终于证明理论是对的。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
  记者:华为聘用的国外科学家很多?
  任正非:我们海外研究所的科学家大多是外国人,所长是中国人,所长就是服务。我们“2012实验室”现在有700多位科学家,今年会到1400多人。
  记者:高科技发展应该以基础理论为支撑?
  任正非:有理论创新才能产生大产业,当然有技术创新也能前进。日本一个做螺丝钉的小企业,几十年只研究螺丝钉,它的螺丝钉永远不会松动,全世界的高速铁路大都是用这个公司的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我去过德国的小村庄工厂,几十年就做一个产品,打出的介绍图不是说销售了多少,而是占世界份额多少,村庄企业啊!
  记者:就您在华为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我们国家在未来一轮经济周期怎样才能“抢占”高新技术的一席之地?
  任正非:首先不要有“抢占”这个概念,一抢,就泡沫化。就是踏踏实实做基础,融入世界潮流,与世界一同发展,分享世界的成功。
  未来三十年:“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记者:有人说深圳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其中的一个动力源就是华为?
  任正非:未来信息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可想象,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我们面对着极大的知识产权威胁。过去二三十年,是从落后通信走向宽带通信的二三十年,全世界出现多少大公司,美国思科、谷歌、Facebook、苹果,中国没有出多少,就是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大产业,比如VR虚拟现实,中国在这些产业是有优势的,但是要发展得更好,必须有十分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记者:您觉得中国应该建设和发展怎样的一种商业环境?
  任正非:我认为中央提出新常态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再追求高速度了,适当发展慢一点,有发展质量才是最根本的。
  有个专家说,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方式,比如建一个钢铁厂,再建一个钢铁厂,又再建一个钢铁厂,规模就做大了;第二种叫普罗米修斯投资,普罗米修斯把火偷来了,有了火才有人类文明,这就是创新突破。我们国家提出要沿着创新之路增长经济,是正确的。外延式增长,投资越大产品越过剩,价格越来越低,投资效果越差。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同时面临的大风险是什么?
  任正非:我觉得,中国经济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问题。主要是不要把自己泡沫化了。中国的情况还是比别人好的,只要不让假货横行,就出不了大的问题。
  防范危机:“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记者:您觉得深圳未来的危机在哪里?
  任正非:很简单,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记者:华为是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您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比如国际化、改革开放等有怎样的期望?
  任正非: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记者:对一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没有一些建议?
  任正非:首先中国要建成法治国家,企业在国内就要遵纪守法。你在国内都不守法,出去一定是碰得头破血流。所以我不支持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会几十年一百年慢慢释放影响。第二,要学会在中国管理市场经济,在中国你死我活地对打,还活下来了的话,就能身强力壮地出去跟别人打。中国要加强法律、会计等各种制度的建设,使自己强盛了走出国门。不然企业走出去会遇到非常多的风险,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法治化,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任正非真实身价超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之和
来源:网络
  如果中国没有了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在电子商务上分分钟取而代之。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些表面看上去巨头,都是受外国资本所操控,华为不仅是一家百分之百的中国民营企业,还是一家没有上市圈钱的公司,并已成为全球通信产业龙头。
  现状全球已经有超过20亿人每天使用华为的设备通信,即使在4G技术领先的欧洲,华为也有过半的市占率。它在150多个国家拥有5百多名客户,营收7成来自海外!
  华为究竟有多牛?任正非身价究竟有多高?小编今天来给大家来做一个分析:
  1、论体量
  华为的体量相当于中国互联网最挣钱的BAT的总和!
  BAT员工:阿里3万,百度5万,腾讯大约3万。员工总数11万,华为全球员工总数为17万!
  BAT纳税,阿里纳税109亿,百度纳税22亿,腾讯纳税70多亿,纳税总额200亿;华为自己纳税337亿!
  BAT利润,阿里234亿,腾讯242亿,百度105亿,利润总额580亿;70%被外资拿走,而华为自己利润279亿!
  从2000年开始的最近十五年,华为累积营收2.3万亿,超过70%来自海外,在外国人身上赚的钱达1.38万亿。
  下面是华为同BAT的营收对比:
  华为2882亿,腾讯789亿,阿里708亿,百度490.5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800亿;
  在纳税方面,华为纳税337亿,阿里纳税109亿,百度22亿,腾讯70多亿,华为超过BAT的总和130亿;
  华为累积利润、累积纳税均超过2000亿!
  有人说阿里巴巴只有三万人,但是别忘了,华为在2004年员工人数也是3万人,营收却可以做到462亿。按通货膨胀率计算,当时的1块钱顶现在的4块钱!
  小编不仅又想到了小米手机,同样做手机起家,小米虽然非常善于借势,还没上市就已被估值450亿美元,它可谓是创造了互联网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迹,那时的华为依然脚踏实地的在做手机,没有借助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任正非也从来没有像雷军那样被中国的创业者所推崇!然而时至今日,小米早已被遗忘,这个世界只有时间才是最公正的法官。
  2、论结构
  华为可以做到不上市、不融资就有如此业绩,因为它融的是员工的心!它融的是人心,这才是未来企业的真正出路。
  在任正非眼中,搞金融的人光靠数字游戏就能赚进大笔财富,真正卷起袖子苦干的人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工资,这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事。所以他坚决不让华为上市,宁可选择把利润分享给员工。这造就了华为的向心力。
  华为没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权开放给员工,创办人任正非只拥有公司1.4%的股权。华为所挣的每一分钱都是大家的,都是合伙人的。分享的是现在的82000多名的合伙人。这些股东除了不能表决、出售、拥有股票之外,股东可以享受分红与股票增值的利润。并且,每年所赚取的净利,几乎是百分之百分配给股东。
  以2010年为例,华为净利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人民币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元的股息。若以一名在华为工作10年绩效优良的资深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该年光是股利就将近人民币120万。这个数字,甚至比许多外商公司的高级经理人还要高!
  3、论产品
  华为不仅早就把小米远远甩了十万八千里,并且已经超越了苹果!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KantarWorldpanel ComTech(简称“KWC”)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苹果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售份额两年来首次遭遇下滑,幅度为3.2%,最终停留在22.2%。而华为,在中国城市的智能手机份额,是24.4%!
  任正非说:“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产品品质,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需要几十年厚积薄发。你一味低价,就没有好产品。而消费者根上的需求是好产品,是高品质的产品。企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就把他们逼出中国,到日本等国去狂购。
  这断话狠狠的打了小米一个巴掌,一味追求低价、抄袭、以营销擅长的雷军,最终被我们遗忘,实践证明:风口上的猪早晚都会摔下来!
  而华为从来不做这种抢风口的营销,小编认为华为即使宣传也只会宣传自己的低调!就凭这种营销的境界,就足以秒杀一切公司。
  4、论研发
  这一条,华为足以让中国所有的企业无地自容,因为华为有1万名博士,几十名俄罗斯数学家。而中国的企业从来不注重研发,而是以短平快著称。华为用它今天的成果向我们证明,只有静下心来做研发企业才有长远前途!
  我们都知道台湾的企业很注重研发,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台湾的牛逼科技企业前五名投入研发经费有多少?
  台积电研发费568亿台币,富士康研发费489亿台币,联发科研发费433亿台币,台联电研发费137亿台币,纬创研发费134亿台币。
  而2014年,华为研发经费400亿,2015年,华为研发经费预计500亿!
  它远远超过台湾的台积电+鸿海+联发科+联电+纬创的总和!
  以投入研发经费计:华为最近十年研发经费已经达到1900亿人民币,从这个数据上看,如果华为在日本,仅次于丰田,排第二;远超索尼的50亿美元。如果华为在德国,仅次于大众,排第二;远超西门子的55亿美元!
  2015年,华为甚至进入了世界各国非军工企业研发经费前10强!
  请再看一组数据:中国A股154家化工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额56.2亿元。其中,中国石化( 600028.SH)以12.9亿研发支出排各公司首位,对应净利润为474.3亿元。其中166家机械设备企业研发费用支出总额172.7亿元。三一重工以12.9亿研发支出排各公司首位,中联重科、振华重工分别位第二和三位。而中国A股67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总计约为53.56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家拨款给数控机床的研究经费总规模或将达到百亿元。也就是说平均一年20亿,不到4亿美元。
  再那华为对比一下:华为仅2014年的研发经费是400亿!也就是说,华为的研发经费,比A股154家化工+166家机械设备+14家机床业+67家医药的近400家企业的总和还多几十亿。
  再看看BAT的研发经费,研发投入比例最大的百度70亿,腾讯阿里估计是百亿,总额270亿,2015年BAT的研发经费总和,都不能跟华为相提并论!
  另根据财年财报显示,联想过去10年,联想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4.05亿美元,尚不及华为去年一年的研发支出!所以小编认为柳传志离任正非差的境界不是一点点!
  华为注重研发的最直接结果,是它已经拥有了3万项专利技术,其中有4成是国际标准组织或欧美国家的专利。因此在100多家各种标准组织中担任了主席、副主席、董事、各子工作组组长、报告人、技术编辑等至少90个职务。
  5、论生态
  有人认为:阿里、腾讯、小米都在做平台,华为搞的却是产品,想想空间不够大,但是小编认为最好的平台就是产品!
  什么叫平台?说白了就是做社会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变成阳光、空气和水、公路、铁路,让别人离不开你!而华为不仅用手机做成了一个大平台,更是一种生态系统!
  华为的产品线,覆盖范围已经覆盖了ICT的全产业链!ICT是什么 ?就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21世纪初,八国集团在冲绳发表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中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显然,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和用户,都离不开ICT。
  截止2015年8月底,华为已经在全球建设了660个数据中心,其中255个是云数据中心,这才是人类未来真正的生态基地!
  华为ICT产品已经 基本实现了对全行业的覆盖,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府、能源等行业,以及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中。华为服务器去年在国内电力、广电、公安等领域市场份 额居于第一位;在银行领域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二,今年有望冲刺第一位。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BAT和小米这些互联网生态企业,本身就是华为ICT生态圈的一部分!华为目前在为全球30亿人口提供ICT服务!
  再放眼世界5百强企业,9成的中国企业是靠原物料、中国内需市场等优势挤入排行,或者依靠上市运作去圈钱,比如我发现京东的最新估值也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市值仅次于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然而又怎么样呢? 小编认为任正非和马云之间,至少隔了10个刘强东!
  华为,靠的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海外市场经营绩效获得今天的地位。当过去的通讯产业巨擘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等都面临衰退危机时,它却在过去10年间年年成长。
  总之,从以上各种对比,小编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中国没有了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在电子商务上分分钟取而代之。如果中国没有了华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替代!
  事业越大,心态越淡定。任正非的低调和平常心不是常人能理解的,所以年纪72岁的他还深夜独自在机场打车。按照任正非这样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选择助理、保镖前呼后拥、走VIP通道、豪车接送。
  像任正非一样低调、朴实的亿万富豪还有不少,比如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豪、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1984年出生年仅32岁的扎克伯格个人身价高达446亿美元,位列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第6名,一向以低调,并且在女儿出生时捐出了99%的财产。
  这让我想起了那批土豪和暴发户,比如动不动就买私人飞机的赵本山、7000万嫁女儿的山西煤老板。
  延伸阅读↓↓↓
  来源 新华社 新财富500富人
  综合编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12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创始人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