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各地方城隍庙甘肃临洮供奉的家神是谁

甘肃四个大有来头的古镇,你知道吗? - 今日头条()
甘肃四个大有来头的古镇,你知道吗?
一、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青城古镇青城古镇位于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  
据史记载,青城古镇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所以叫青城。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榆中青城古镇榆中青城古镇(9张)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现存的50多处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民宅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其中有明代建筑一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的有14处,仅存门楼的有16处这些古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也非常精湛,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在这里游客既可看到古香古色的明清民居,又可在动听的青城小曲《西厢调》,还可观看精彩刺激的斗羊表演,体会到独特的黄河古镇水岸民风。二、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碧口镇碧口镇原名碧峪口、碧霞口,位于陇南市文县的东部,白龙江的下游,它与通渭县马营镇、永登县红城镇、华亭安口镇并称为“甘肃四大名镇”,又因1949年以前,碧口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商贾林立,而列于甘肃四大名镇之首。碧口,原名碧峪口、碧霞口。多为四川经商落户移民,语言、服饰、习俗、民宅无不和巴蜀大地同出一辙,故自古就有“碧口不象甘”之说。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沟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冯家沟只有十几家茅舍。当时。四川来甘肃的舟辑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庙行店,后迁至肖家坝的旋滩,乾隆初年迁至碧口。至此,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须经过碧口集散。商贾云集,交易兴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会馆5处,药材行栈40多家,古镇名播陇原,享誉华夏,为甘肃四大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随着水运业的日益兴旺,碧口古镇繁华至极,各地客商纷纷解囊建馆修宫,一时间工商船帮会馆林立,成为商镇发达的象征。江西会馆三元宫、四川会馆川主宫、陕西会馆忠义宫、船帮之所鲁班庙等,各具风姿。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以供奉镇江龙王为主的紫云宫,为船帮会馆,俗称王爷庙,历时六十载建成,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经两次修葺,此庙富丽堂皇,宏伟壮丽,为邻近诸省少有。同时带建有不少庙宇,如红庙子、南山寺、土地庙、响浪寺等。民国初年,碧口街居民500余户,2000多人,除本地十几户张姓农民外,余者皆为外来商族。每日来碧驮运骡马100多匹,肩挑背负及来往客商1000多人,每逢集日四邻农村来赶集交易者尤多,市场喧嚷繁荣,行人擦肩接踵,日商品交易额达八九万元。碧口可谓万商云集,遂成为甘肃四大名镇之冠。民国年间,碧口陆续增设了烟酒营业税局、直接税局、特税局、海关税局等税收机关。抗日战争后期部分海关沦陷,药材出口滞销,经营药材的商家改营大烟生意,碧口至此大烟生意交易跃居全省首位。年税收曾多达两万多银元,占全省税收的一半以上。民国十六年(1927年),碧口统捐局达七万六千元(银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征地价税六万六千多元,碧口经济之繁荣由此略见一斑。民国后建碧口公园,其内有园亭楼廓、动物园、抗日楼、书画院、城隍庙、文庙等,可见古镇历史的繁荣。清代有诗《碧峪镇登紫云宫楼》为证:紫云楼阁最高层,遥眺关河远是增。山势千重盘陇蜀,江声一气赴嘉陵。川原形势仍古今,人数代迁感废兴。今日皇图垂巩固,须知寰海水清澄。1933年新建碧山公园,大礼堂门口有一联云:碧山巍峨紧关秦岭千重锁,白水汹涌冲破江河万里涛。三、甘肃十大古镇之一——礼辛镇礼辛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北,是甘肃省十大古镇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该镇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果树种植业,另外药材种植业也发展得较好。礼辛街有凝瑞门,有雒济民、李正德先生对联两副:“礼让是远古遗风,溯源究底,五千年漫长历史,纵彩陶石斧不言,谁能抹煞;辛勤为斯邑本色,播雨犁云,卅七载大好时光,即舜日尧天何敌,人尽讴歌。”“广袤一条街,想开了,天也空,地也阔,风月天边堪共赏;上下五千年,铭记着,失亦得,穷亦通,青史有卷任评说。”在甘谷北山乡镇中,礼辛乡真有点历史的岁月沧桑了。彩陶石斧暂且不论,一镢头下去挖出一部五千年历史更是后话。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设礼辛里,礼辛成为和城镇、永宁镇并列的县内三大集镇之一。礼辛以其土瘠民勤、淳朴好礼而得名。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即为礼辛镇,作为全县最早的集镇之一,处于甘谷、通渭、武山三县交汇处的礼辛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征。礼辛商贸活动发达,操着各种方言的商贾们在商业交流中,同时也交流着一种文化。处于多种文化交汇地带的古镇礼辛,像一座沉淀池,让所有优秀文化在礼辛乡沉淀后,再杂以礼辛色彩。当商业活动为文化交流搭起一座平台时,这种在文化的翅膀上跃动的商业文化,一开始就表现为高屋建瓴的大度和大气。四、梨园之乡——什川镇什川为兰州东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甘肃巡抚在今什字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历史悠久,曾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汉代就已经很有名气,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历史传说优美动人。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风光秀丽的万亩梨园,美丽动人的神化传说,使之成为兰州近郊的一处“世外梨园”。大小峡水电工程的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为什川平添了新的发展契机。一位历史名人游览什川后赋诗赞美:"一席地兮一带川,树木花光四季妍。驼石古、水车园,朝暮人争峡口船。楼台美如画 ,魁阁耸山巅。谁言此地无神仙,桃园犹不远,仿佛在眼前"。把什川的秀丽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和向往。原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观赏什川梨花会后赞不绝口即兴赋诗:“谁说清明雨纷纷,什川梨园香雪云。春风过处银箔降,梨园顿胜聚宝盆”。原省委书记宋照肃于 日来什川视察,观看全景后赞不绝口的说到:“这儿离兰州很近,兰州闹、什川静,有闹有静的;真是世外桃源-什川镇”!并嘱咐随行的甘肃日报和甘肃电视台记者“要全方位、多角度、大篇幅的将世外桃源介绍给世人,让大家都能来看看”。台湾的一位客商曾感叹:“太美了,来到什川仿佛置身于江南,使人流连忘返”。由此可见,开发什川迎合了众多人的愿望,是什川人民走向富裕的希望。因此,开发旅游资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使之在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显示其因有的价值与奉献。2004年已被国家六部委和省体改委确定为全国、全省重点小城镇之一。甘肃味道微信公众号【gansuweidao】
甘肃味道带你吃喝玩乐游逛甘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兰州城隍庙
  兰州城隍庙在张掖路步行街中段。建于,有殿3楹,祀奉汉将军纪信,又名纪信庙。明代重修后改易现名。
建筑风格/兰州城隍庙
  兰州城隍庙坐北向南,占地12000平方米,面积4000平方米。 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 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现有建筑按中轴线依次为牌坊、享殿、、寝官、客堂,牌楼由节园颜妃墓前的贞列遗旰牌坊改建而成(属明代建筑), 院内石狮一对,有200多年历史。
历史变迁/兰州城隍庙
  清乾隆年间()毁于大火,后重修。,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1956年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   1998年,兰州市总工会多方集资800多万元,重建修茸城隍庙,并以崭新的面貌向社会开放。现城隍庙交易市场拥有经营古玩的商户100多户,经营的种类有古玩、书画、瓷器、奇石、铜器、、钱币、邮品、木器等近百个品种,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门楹对联/兰州城隍庙
  尔欺尔我岂欺尔;人负人天岂负人
兰州城隍庙   兰州:城隍庙   好大胆敢来见我;快回头莫去害人   兰州:周汉题城隍庙   举念时明明白白勿忘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兰州:城隍庙   演古人事迹忠自忠奸自奸做出来真是庐山面目;指天下迷途赏者赏罚者罚猛省处恍临屋漏神明   兰州:城隍庙戏楼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19:30
贡献光荣榜兰州城隍庙:汉高祖刘邦大将纪信神庙
兰州日报缪树德
文/缪树德我爱逛城隍庙,不仅是那里的书画、古玩中有许多乐趣,更重要的是它与我有着比较深厚的情缘。1954年的暑假,尚读小学五年级的我,随父进城卖麦草,不但让我这个乡下孩子第一次领略了黄河的汹涌澎湃,铁桥的壮丽恢宏和省城的雄伟繁华,而且在府城隍庙亲眼瞻仰了城隍爷的高大威武。这些都在我儿时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兰州城隍庙(资料图 图源网络)日,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我随甘肃师大的宣传队在城隍庙戏楼与当时的八大院校搞汇演。演出开始前,我就急不可耐地到正殿中去看望城隍爷,却不料城隍不知何处去,只见优伶舞翩跹——原来隍爷早被拆除,城隍庙已被市属剧团所驻足。1983年10月我从市委组织部调任市文化局,由于分管剧团业务,必须经常去隍庙观看剧团的节目排练。不料,日凌晨,城隍庙突发大火,等救火车赶来,城隍庙的戏楼和东西两排厢房已经被无情的大火烧成灰烬。后来,事故圆满处理了,但城隍庙的前半院只能成为一片空地。命运有时真如戏剧一样巧妙。1992年8月中旬,在兰州市举办“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我又被调任兰州市总工会,分管文化宫和俱乐部等业务工作——此时,文化团体已退出城隍庙。城隍庙又恢复了“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的名称。兰州城隍庙历史由于我对城隍庙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渊源和情感,故而便对城隍庙的历史做了一些浅显的探究。经考证:“城隍”者,城就是用土筑墙;隍就是把土挖深了。高高的城墙加上没水的壕沟谓之城隍。《易经》中曰:“城复于隍”就是它最早的出处。据《礼记》讲,早在周朝就有祭祀城隍的仪式。到了唐朝,祭祀城隍的活动已经推开了。到了宋朝,各地都大兴修建城隍庙,大有普天共祭之势。兰州别名金城,始于西汉设置的金城县与金城郡。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7年)取皋兰山为名,设置兰州总管府。唐代以后仍叫兰州。兰州城隍庙(资料图 图源网络)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始建兰州城隍庙,地处金城中心,坐北朝南,占地12亩,总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城隍庙失火,大部分殿廊付之一炬。150年后,到了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才重新修建。建起了三座大殿。南面叫献殿或享殿,中间叫正殿,北面为寝殿。据《宋会要·方域》记载,“兰州城东西约600余步,南北为300余步”,是个小城。到了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府迁至兰州,极力扩大城市建设,兰州城才扩为内城周围6里多,外廊周围14里多的规模。当时的城隍庙,五泉山,金天观等建筑都得到了扩大修建的机会。到了清朝,城隍庙又一次被修葺、加固。康熙三年,陕、甘分省。康熙七年(公元1688),甘肃布政司由巩昌(即陇西)移到兰州,兰州自此才成为甘肃的省会。乾隆三年(公元1738),临洮并入兰州,并更名为兰州府,设皋兰县为府治。城隍也更名为“府城隍庙”。不久,朝廷裁去甘肃巡抚,将甘陕总督移治于兰,兼巡抚事。这样,兰州就成了甘肃省(包括宁、青、新及内蒙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城市地位的加强,给包括府城隍庙在内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又一次机遇。据《皋兰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7),通省官绅捐资重葺城隍庙,后二年始成,原为‘忠烈侯坊’,大门三间,二门上为戏台,内布享殿五间,又内正殿五间,再内为寝殿三间,最后为客堂三间,左右建附光眼、痘症二祠。享殿左右为钟鼓楼;正殿左右为六附城隍;又左右长廊列曹官祠四,山神、土地祠二。其余长廊空,壁画有荥阳捐躯事”。当年的建筑总面积就达到4000多平方米,成为一座殿堂巍峨,画栋雕梁,檐牙高啄,气势森严的宏伟建筑。城隍爷其人:西汉随刘邦斩白蛇起义之纪信据考:传说中的城隍爷是人,不是神。他就是西汉时期随刘邦斩蛇起义,赫赫有名的纪信将军。《史记·项羽本记》中道:“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于荥阳东门,被甲二千,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传左蠹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汉王亦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走矣!’项王烧杀纪信。”这段故事慷慨而悲壮。据说北宋时期的宋辽金沙滩恶战中,杨大郎亦曾效仿“荥阳捐躯”的故事,假扮宋王天子欺骗萧太后,宋王和八贤王等人才得以逃脱。纪信乃甘肃成纪(天水)人,他视死如归,忠勇救主,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州城隍”,并为历代王朝倡导。明代初年,朱元璋取消天下城隍封号,改称城隍神,只立木牌,不准塑像。唯独兰州府城隍的封号未动,并依然保留其泥塑雕像。这便与纪信将军的事迹大有关系。纪信将军(资料图 图源网络)兰州于民国年间正式设市。1923年8月,成立了兰州市政筹备处。后因战乱三撤三设,直到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才正式成立了兰州市。城市越来越大了,隍庙的善男信女也越来越多了。旧社会,人们把兰州城隍描绘成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神灵,香火十分旺盛。由于隍庙周围聚集着无数平民百姓,所以府城隍庙就成了下层社会三教九流的活动场所。烧香求卦的、说书卖艺的、听戏喝茶的、摆摊叫卖的、乞食讨要的应有尽有。每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蜂拥而至。特别到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即城隍爷诞辰那天,不但要唱大戏,而且隍爷还要“出府巡察”。原来,在隍庙后院的马厩里还养着四匹专供“隍爷”乘骑的高头大马。这四匹马非同寻常。平时它们“养尊处优”,还由皋兰县专款支付草料,养得膘肥体壮。它们配有华丽的鞍韂、辔头,身上还有特殊标志。大凡兰州人均认识它们。所以每当它们从马厩逸出,大摇大摆地蹀躞于大街之上,或引颈而咻咻,或随意择吃货摊上的水果、蔬菜、粮食,无人敢驱赶它们。犹如当今的印度神牛上街一样。因此,过去兰州人的歇诟语中就有一句曰:“城隍爷的马——白吃”。这句话虽然是对纪信将军的绝大讽刺,但一些小商小贩还引以为荣,认为是城隍爷看得起他们,岂不愚哉!城隍庙的演变在党中央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1965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发文将府城隍庙划拨给市总工会管理,并建立了“兰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俱乐部”。1966年夏,“十年浩劫”之狂飙席卷华夏大地。全国工会组织统统被撤销,于是市文化局机关和市歌舞团、市豫剧二团进驻府城隍庙。城隍爷神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1973年,党中央全面恢复了各级工会组织。兰州市委亦批准重新组建了兰州市总工会。1976年8月,兰州市委决定将工人文化宫和府城隍庙一律交还市总工会,恢复了“第一工人俱乐部”,并于1978年正式发文让文化单位全部退出工会组织的活动场地。1992年7月,市总工会在城隍爷的正殿内开办了职工歌舞厅。1998年,市总工会筹资重新修建了1984年被焚的东西厢房。1999年,市总工会二次筹资,并由市政府拨专款50万元修建了府城隍之戏台(不再是戏楼)。2013年冬,城隍爷的正殿内又重新塑造了“城隍爷”的神像。但是,新的塑像完全不像我儿时眼中所见的隍爷。原来的隍爷是一人坐在正中的莲台上,头戴古时的文巾冠,身着黄袍,手、面涂金。而今天的城隍爷却站在正中、两边塑有两个“秘书”,头戴汉朝之宰相帽,留着山羊胡,与原来高高大大,头顶快要碰到天花板的纪信将军相差很大。(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兰州城隍庙小考》一文整理发布,作者缪树德,选自《兰州日报》,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一共有多少座皇城庙_百度知道城隍庙(祭祀城隍神的庙宇)_百度百科
?祭祀城隍神的庙宇
(祭祀城隍神的庙宇)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的庙宇,,有的地方又称,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他是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而经道教演衍的地方守护神。城隍本指护城河,《》:“京师修宫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形成于南北朝时。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为国家祀典。元代封之为佑圣王。明初,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四等,岁时祭祀,分别由国王及县守令主之。此举之意,“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城隍庙原始信仰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中国汉族原始信仰祭祀的之一。从资料记载看,最早见于周代《》天子中的水墉神。《·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注云:所祭有八神也。《》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编纂的《》中,就有在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城隍原本是民间的,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开始成为阴间的,掌管阴间事务。 如的“”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中国汉族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
城隍,从中国汉族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
城隍庙城隍人格神
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代的最早,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
据《·王曲城隍庙会》记载:“相传楚汉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解救出围,致被烧死。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今)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封为,成为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
三国、、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王曲城隍祭祀活动亦不断兴盛。进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王曲城隍紧邻,更成为官府及民众祭祀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祭祀活动的盛况。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王曲城隍也被封为“忠祐”,元代时追封为“显忠王”。大封天下城隍,并完善了祭祀城隍的制度。城隍神与现世行政机构相对应,但其职能高于现世行政长官,由此来达到对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统治。王曲城隍被明王朝封为“忠烈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动更显重要和隆重。清代继续沿用明代制度。
据宋代的《》记载,至宋为止,各地共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数十处,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镇江、庆元、宁国、太平、襄阳、兴元、复州、南安诸郡,、两邑,皆谓纪信”。
现如今,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陕西阳曲、兴元、,安徽芜湖、宁国,甘肃兰州、天水、,河南郑州、、固始、荥阳、,江苏镇江,浙江、庆元,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复州,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都把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庙以供奉。河南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现身的地方,纷纷立庙拜纪信为城隍。
城隍庙民间信仰
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已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随着城隍信仰在我国民间的发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大多以当地人民普遍认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如古都西安以及全国众多城市均仍祭祀大将军,苏州祀战国时,北京祀文天祥、,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等。
城隍庙册封城隍
公元934年()始封城隍为王爵。
元代文宗年间,朝廷让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专门供奉城隍爷及。
明代,更是推崇有加。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朱元璋称帝之后,于1368年(元年),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显佑王,职位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和左右丞相平级。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城隍威灵公、职位;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是在这一时期,各州府县,纷纷修建城隍庙。由皇帝亲自敕建,皇宫拨付银两,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县则按照等级,依次效仿,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地方官署衙门,按级别配制冕毓官服。1370(明洪武三年)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清代,基本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城隍典章制度。
城隍庙城隍夫人
揭阳城隍庙城隍夫人宝像
传说明朝年间,城凤围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进香祈福,见到伯府美貌连声称赞,嫂嫂便戏姑说:“小姑若能嫁给一位象伯府这亲美貌的姑爷就好哩!”宋姑娘听后,只是笑而不语。
当晚,宋姑娘果然见城隍来到她的闺中,与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红绳系于城隍足上。翌晨,她把这梦告诉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庙中,果然见她梦中系在城隍的足上的红绳,还系在神像的足上。后来,这位姑娘无病而终,人们都传说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
后来,人们在后连壁建了一座伯府夫人厅[1]
,供塑宋姑娘金身,并将其厅前辟成养生池,上面砌一座拱石桥和栏杆,池中又植两株参天水棉树,取水水(瑞瑞)棉棉(绵绵)之意,许多善男信女常买鳖来在池中放生祈福。
”城隍”庙会[2]
是传统民俗活动,已被列为揭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城隍爷出巡”,各大街道,彩旗飞扬,锣鼓喧天。游神队伍表演舞狮、舞龙、,男女老幼倾城而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游神队伍由城隍礼队以及舞狮队、舞龙队、英歌队等组成,所到之处都引来无数市民驻足观看。队伍路经的沿街楼房站满了人群,也人满为患,为方便观看有市民甚至在路旁架起“人”字梯。在附近一位老伯行动不便也由家人推着轮椅挤在迎神的队伍中,另一位老伯更是跟着游神队伍一路前进。
城隍庙是民众烧香拜佛的地方,香火旺盛的时候正是庙里最热闹的时候。所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大小拜祭的日子都是旅游的好时刻。
每年城隍爷都会在正月择吉日出巡揭阳榕城,以护佑神州国泰民安,揭阳风调雨顺,人民辛福安康。
2014年(甲午年)正月廿三为城隍爷出巡吉日,城隍老爷出巡巡游队伍庞大,有、舞龙、舞凤、舞鲤鱼、舞狮、潮剧队、彩旗队、标旗队、五丰旗队、花篮队、锣鼓队和武术队等等,大概有600-800人规模。
.揭阳新闻网[引用日期]
.揭阳新闻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阳城隍庙供奉的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