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鸟和白头海雕谁更中国最厉害的军舰

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物种名称】白头海雕【中文别名】白头鹰、美洲雕、秃鹰【拉丁学名】Haliaeetusleucocephalus(Linnaeus,1766)【英文名称】TheBaldEagle【科属分类】鸟纲、隼形目、鹰科、海雕属[编辑本段]生物命名白头海雕的俗名及学名均是源于雄性白头海雕的头。俗名中的“bald”其实是源于一个英语的旧词“piebald”,意为“黑白相间的”,表示了它们白色的头部、尾部和黑色的身躯。学名“Haliaeetusleucocephalus”中的“Haliaeetus”是新拉丁语,意思是“海雕”(源自古希腊语中的“haliaetos”),而“leucocephalus”一字是拉丁语,意思是“白头”,源自古希腊语中的“leukos”或“λευκο?”即“白”和“kephale”或“κεφαλη”即“头”。外形特征白头海雕外形美丽、性情凶猛的大型猛禽。嘴、爪十分锐利而钩曲,目光敏锐。在展开双翅,搏击长空,凌空翱翔时,总是那样英姿威武、威风凛凛。白头海雕有时候会被人们从英文直译为秃鹰,这会让人以为白头海雕像秃鹫一样头上没有羽毛。白头海雕之所以被叫做“秃鹰”是因为白头海雕的头部为白色,并且一直覆盖到颈部,闪闪发光,同身上的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远远望去,常给人以没长羽毛的“光秃秃”的感觉,所以俗称为“秃鹰”。其实,秃鹰的叫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全身羽毛丰满,无秃可言。白头海雕为北美洲所特有,是一种大型猛禽。和大部分食肉猛禽一样,雌雕比雄雕个头要大,其中的原因有许多种可能。有些生物学家认为,雌雕的大个头能让它们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巢、蛋和小雕。个头较小的雄雕翱翔起来更为轻松,因此它们更能守护好自己的地盘。雌白头海雕的翼展长达2.3米,雄白头海雕的翼展却仅有1.8米白头海雕的大小随着年龄、性别和生活区域的不同而变化。未成年的白头海雕往往比成年白头海雕个头还大,这是因为年轻的白头海雕会有较长的尾羽和翅羽,尽管有这些较长的羽毛,未成年的白头海雕体重却不及成年白头海雕。成年白头海雕的眼、虹膜、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一只完全成熟的白头海雕,体长71-96厘米(28-38的体长),翼展168-244厘米(66-88),重量3-6.3公斤(6.6-14磅)。未成年的白头鹰,通体羽毛是深棕色的;4到6岁成年后,白头鹰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渐变成白色。平均寿命15年~20年,被豢养的可活到50岁左右。视觉是白头海雕最重要的一种感觉。鸟类的色觉是所有动物中最好的,白头海雕视觉的清晰度,或者叫明晰度,超乎寻常,甚至比它的色觉还要好。雕视觉要比人类清楚三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那些眼光敏锐的人称为“锐利如鹰”。白头海雕良好的视觉使它们能够更容易瞧见猎物的藏身处。有些东西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团米色的皮毛,而一只白头海雕却能清清楚楚地辨出那是五只颜色各异的松鼠。白头海雕卓越的视觉部分地要归功于它那双大的眼睛。白头雕的眼睛太大了,眼部肌肉几乎没有多少可以活动的空间,因此它的眼睛没有转来转去。为了弥补这个缺憾,雕长了许多颈骨,颈部因而可以灵活地活动。雕能将头部转动270度——也就是四分之三个圆!像许多别的鸟类一样,白头海雕的双眼各长了一层特殊的眼睑,叫做瞬膜。这层眼睑能使眼睛保持湿润,能替眼睛受刺激。白头海雕眉骨突起,使它们外表看来很是凶猛。这种突起和瞬膜一样,可以在烈日下遮护雕眼,还能为雕眼挡风蔽尘。白头海雕飞下来往树上栖息时,碰断的树枝树条也许会弹起来,突起的眉骨就能起到保护雕眼的作用。此外,突起的眉骨还能使雕眼免受挣扎中猎物的伤害。白头海雕的足非常强壮,可以用来捕杀猎物。它们的足底粗糙得像砂纸。这有助于让它们抓紧那些身体滑腻的猎物,例如鱼或蛇。相对于它们身体的大小而言,白头海雕的足也真是够大了——竟有15厘米之长!白头海雕有四个足趾,三个在前,一个在后。足趾顶端长有长而弯曲的爪。这些爪尖利如刀,是白头海雕最厉害的武器,它们甚至比这种肉食鸟那钩状的喙还要危险。其中最有力的是后足趾和后爪。当白头海雕捕获猎物时,它的后爪会深深地插入牺牲品的体内,往刺穿要害器官,比如心脏或肺部。白头海雕的后爪弧长可达7厘米—8厘米。白头海雕有一副轻薄而中空的骨架,空隙中充满空气。雕骨中有许多是凝聚或连结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它们格外结实。这种骨架在它们飞翔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托举它们。雕的骨架重量还不及其羽毛重量的一半。覆盖于鸟身羽毛叫做羽衣,白头海雕有一身独特的羽衣。对一种靠飞翔生存的动物来说,让羽毛良好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白头海雕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清洗保养自己的羽毛。即整理羽毛。白头海雕尾部长有一个特殊的腺体。这个腺体在受压时会分泌出油状液体,雕把这种液体涂在羽毛上。这种油液能帮助羽毛防水保持羽毛的整齐。鸟一旦梳洗羽毛,就会使劲儿摇摇身子,抖落松动的羽毛,也令其他的羽毛各归其位。彻底整理一次羽毛要花很长时间。一只健康的成年白头海雕有7000多支羽毛。分布范围白头海雕的分布于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本土和北墨西哥。它是北美洲唯一的海鹰。白头海雕居住在北美洲的变化的栖所从多沼泽的支流、路易斯安那、Sonoran沙漠以及东部落叶林、魁北克和新英格兰。北部的白头海雕属候鸟,而南部的白头海雕为留鸟。白头海雕早先养殖在北美洲中部,但在它的最低数量主要限于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北部和东加拿大和佛罗里达。亚种分布:1.H.l.leucocephalus(Linnaeus1766)是提名亚种。它被从H.l.alascanus中被分离。它主要分布于美国中部、南部,以及墨西哥的下加里福尼亚沿岸和BajaCalifornia(约近似地纬度38°N);2.H.l.washingtoniensis(Audubon1827),同义词H.l.alascanusTownsend1897年,北亚种,大于南部提名亚种(leucocephalus)。阿拉斯加亚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一带(约在纬度38°N到达南部大西洋海岸)。生活环境具有捕杀动物用的利爪和撕裂动物用的钩嘴,是鸟类学家给猛禽下的惟一正确定义。白头海雕像其他大多数猛禽一样,是日间捕食性鸟类,常成对出猎,凭其异常敏锐的视力,即使在高空飞翔,亦能洞察地面、水中和树上的一切猎物。不过,白头海雕以鱼类为主食,所以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沿岸。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海纳斯附近的奇卡特河区域,每年11月的鲑鱼洄游鱼汛期间,在仅仅10多公里长的河岸,竟能吸引三四千只白头海雕,为旅游业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活习性白头海雕以大麻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它的飞行能力很强,飞行时常发出类似海鸥的叫声。其视力比人类的眼睛要锐利很多倍,尤其是对移动物体的反应视力更是出类拔萃。它常常凌空盘旋,放眼四野,明察秋毫,动作敏捷,狡兔纵有三窟也难免在它的利爪之下碎尸万段,还能在水面上抓起几十公斤重的大鱼。有时,白头海雕也成双成对地活动,合力追逐捕捉受伤的或瘦弱的水鸟,偶尔还进攻飞行中的天鹅,或者把浮在水面附近的大鱼拖到岸边。捕食的时候,白头海雕一面在海面或湖面上盘旋,一面用锐利的目光搜索贴近水面游动的鱼类,一旦发现目标,便急速俯冲下来抓获。如果鱼比较小,便用锐利的爪一下抓到鱼背腾空而起。如果碰到大鱼抓不起来时,甚至会被大鱼拉入水中。当经过奋力拼搏,实在无法获取猎物时,也只好放开大鱼,重新飞上天空。白头海雕有三种觅食方法:一、己搜寻;二、经常采用像军舰鸟一样进行“拦路抢劫”的手段获取食物,被抢劫的对象主要是有名的捕鱼能手——鹗。由于鹗的体形比白头海雕稍小,所以当鹗在水中捕到鱼,准备飞到树杈上进食的时候,白头海雕往往会突然杀出,向鹗发动迅猛的攻击,迫使鹗将口中的食物抛弃,白头海雕则立即将食物在空中叼住,使其成为自己的美餐。三、四处观望,瞧瞧别的雕聚集在什么地方。当许多雕围着一块地方聚集盘旋,其他雕也就知道了,那地方能找到食物。远在64公里之外的白头海雕便能看见盘旋的雕群。这样,白头海雕不用花费很多力气便能找到一顿美餐。偷吃别的雕的食物,这是很常见的。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国阿拉斯加州上空,上演了一幕“三鹰争鱼”的空中大混战。其中一只白头海雕在湖中捕得一条鱼飞回家途中,两只同类上前挑战,一度多爪交缠。三雕看似在殊死相争,难分难解,但拍照的业余摄影师哈里.埃根斯说,夺鱼战持续了不过数秒。挑战者意不在鱼,只是好勇斗狠,想找对手决一雌雄。三只白头鹰在空中六爪相缠就像别的鸟类一样,白头海雕是没有牙齿的。它们必须把食物一块一块吞下去,用钩状的大喙将猎物撕成一口一口的碎块。即使雕爪未能彻底杀死猎物,那么来自雕喙的一记猛啄也足够结果它的性命了。生长繁殖白头海雕彼此有多少交往要依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而定。春季和夏季,成年雕忙于筑巢,白头海雕为便于捕鱼,筑巢于河流、湖泊或海洋沿岸的大树上,年复一年地使用和修建同一个巢。这期间,准备繁殖配对的白头海雕会紧守着自己的地盘。它们很少和其他白头海雕接触,除非是为了赶走入侵者,年龄太小、还不能交配的雕在暖和的月份里则东寻西探,了解周围的环境,努力地生存下来。在冬季迁徙期间,白头海雕彼此会交往得多一些。一大群一大群的白头海雕常常会聚集在一个丰富的食物源周围。生物学家认为,这些冬季的聚居能为年轻的成年雕提供一个可能与配偶相遇的场所。白头海雕为终生配偶制。到了繁殖季节,白头海雕常成群地集中到一些食物比较丰富的地区,将巢筑于悬崖硝壁上,或者参天大树的顶梢上。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树枝,里面也铺垫一些鸟羽和兽毛。白头海雕和其他鹰类一样,也喜欢利用旧巢,并且在繁殖期间不断地进行修补,使巢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直径可达2.8米,厚可达6米,重量可达2000千克。雌鸟产卵一般在11月上旬,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时间可以相差几个月。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为一个月左右,第一只雏鸟和第二只雏鸟出壳的日期可以相差好几天。雏鸟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觅食抚育。通常都是喂给它们小鱼或小型哺乳动物,在喂给雏鸟之前要先撕成碎片。随着雏鸟不断长大,饲喂的食物块也越来越大,最后便将整个的食物放在巢中,任其啄食。到了育雏期的晚期,每次喂给的食物的量增多了,但喂给的次数却逐渐减少。雌鸟每年产二卵,孵化期35天,雏鸟出壳后一般需要经过4个月,才能长成幼鸟,这时的体形已经与成鸟相差无几,体重甚至会超过成鸟。幼鸟全身的羽毛都是栗褐色,头部和尾部都没有白色的羽毛。幼鸟在亲鸟的诱导下,开始练习用双脚捕捉猎物或抓取巢材。在练习过程中,幼鸟的肌肉力量不断增强,体重也有所下降。但是,幼鸟羽毛的颜色变化十分缓慢,一般需要5年左右,才能变成成鸟的羽色。小雕3个月后离巢独立生活。鸟类通常在孵化开始之后便再不产卵,但白头海雕却与众不同,雌鸟在产下第一枚卵后就开始孵化,在孵化初期再产第二枚卵,这样雏鸟出壳的日期先后可以相差几天,因此先出壳的雏鸟往往比后出壳雏鸟大许多。当食物极端缺乏时,便导致同窝雏鸟自相残杀的悲剧。先出壳雏鸟如果没有食物可吃,便会把后出壳的雏鸟当作食物吃掉。由此可见白头海雕雏鸟的长大要经过多么严酷的生存竞争。种群现状白头海雕因为体态威武雄健,又是北美洲的特产物种,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独立之后不久的日,美国总统克拉克和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立法,选定白头海雕为美国国鸟。今天,无论是美国的国徽,还是美国军队的军服上,都描绘着一只白头海雕,它一只脚抓着橄榄枝,另一只脚抓着箭,象征着和平与强大武力。鉴于白头海雕身价不凡,作为美国国鸟,受到了法律保护。1982年里根总统宣布每年的6月20日为白头海雕日,藉以唤起全国民众的关注,这足以说明其重视程度了。白头海雕在1782年被定为美国国鸟的时候,美国本土除了阿拉斯加州以外,一共大约有10万只白头海雕。但是美国建国后持续不断的国土开发,使白头海雕的栖息地迅速减少,过分捕猎更导致白头海雕数量进一步下降。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白头海雕和金雕保护法案,禁止捕杀和买卖白头海雕,并在民间加强了保护白头海雕的宣传。这项法律颁布后,白头海雕的数量在40年代初在很多州都有所回升。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量使用DDT和PCB等农药。这些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白头海雕的体内,使白头海雕的蛋壳变软,因此无法孵出小鹰。另外,人类活动造成的白头海雕栖息地缺失更加重了对白头海雕的威胁。到了1963年的时候,美国大陆地区仅剩下417对筑巢的白头海雕。1973年,在美国国会通过滨临灭绝物种法案之后,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局在美国大陆48个州中的43个州把白头海雕列为滨临灭绝物种,而在其他5个情况好一些的州,白头鹰被列为滨临威胁的物种。霍夫曼女士说,二者在定义上有所区别:“滨临灭绝物种,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有可能灭绝的物种;而滨临威胁的物种则是处在边缘状态,有可能成为滨临灭绝物种的物种。听起来很简单,但法律就是这样划分的。”7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和有关机构采取了包括人工繁殖、保护栖息地、帮助人工繁殖的白头鹰回归自然、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民间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5年,白头鹰在43个州的“滨临灭绝物种”定级全部被改为程度较轻的“滨临威胁物种”。2003年,美国大陆地区的白头鹰数量已经达到7600多对--比1963年的时候增长了近20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白头海雕被列入附录I。
相关问题略懂社热议相关搜索
问问青春版,什么都略懂一点军舰鸟和飞机哪个飞得快_百度知道Langkawi 马来西亚兰卡威岛的标志红褐色老鹰,学名是什么?和美国国鸟白头海雕是一种吗?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国鸟白头海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