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佛教龙华慈善义赈每年赈灾救济日期总会,特等奖章

中国慈善新兴
中国慈善新兴&&
打开电视,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小的功夫巨星李连杰,总是冷不丁跳出来,展示他那标准的东方男人的微笑。
如果你以为那是电视台正在播放李连杰的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李连杰频繁露脸卖力宣传,是为了慈善事业,为其发起成立的
“壹基金”募集资金。
在当今大陆,慈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当今大陆社会最时髦、最流行的词汇。
大大小小的慈善晚宴、晚会、拍卖如火如荼,明星、高官、企业家是少不了的主角;各种论坛如果不跟慈善、社会责任扯上干系,就显得不那么主流;而不同机构发布的所谓中国慈善榜,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源远流长慈善史
事实上,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慈善事业也源远流长。
在大陆学者看来,大陆的慈善最早源于周朝。《周礼·司徒》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以六项保安蕃息的政策护养万民),即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安富。以及从周朝开始的“荒政”(实行灾民救济)措施,都是“民为邦本”(即民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强调赈贫恤患,救助老幼孤寡即慈善活动的重要性。
此后,无论是从孔孟的“仁爱”、“仁术”的儒家文化体系的社会慈善思想,到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从墨子的“兼爱”到唐代韩愈的“博爱”,以及孙中山“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集中体现了“民本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济贫扶弱的“仁爱”观及人道主义精神。
至于大陆传统慈善的模式,也与西方有所不同。在一项关于《中国慈善筹资历史》的研究显示,在佛教传入大陆之前,以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为主要标志的宗族慈善。在6世纪佛教传入大陆后,宗教慈善便逐渐取代宗族慈善,成为社会的主流。寺院采取自办的公益经营,如从事耕种、纺织等产业经营及卖茶、纱、绣品等产商业经营等,以供慈善公益之需;还通过发动募捐,动员信徒参与慈善活动。到了唐朝,民间的佛寺已有足够的社会经济力量来自行组织各类福田院(一种救济机构),达到鼎盛。
但是这种日益庞大的社会经济力量最终危及到世俗政权的统治,酿成从北朝至五代“三武一宗”的几次大规模政教冲突与灭佛运动。从此以后,在社会救济事业上,宗教团体从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主力落在中央政府的身上,从而进入政府慈善阶段。
政府从佛教组织的手中承接了慈善组织的管理工作,用公款支付慈善组织的开销,并挑选了地方耆老管理事务,佛教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消减,而政府的社会责任相对增加了。直至明清时期,这种政府统筹的做法仍占据慈善筹资的主流。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政府疲于战争,救济不力,由社会团体举办慈善事业成为大陆慈善事业的主要形式。1948年的《中国年鉴》披露:当时全国有4172个救济机构,其中私立者1969个,占47%。在众多的民间慈善救济机构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幼协会、战时儿童保育协会、香山慈幼院、华洋义赈会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当时社会有一种流行的看法:“我们深信,共产主义是人间天堂,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解除一切苦难,彻底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既然如此,就无需也无必要发展慈善事业。”
“政府动员了一切政治或行政的力量进行救济,也由此形成了一切由政府包揽的救助格局,曾经热闹一时的社会慈善事业立即在神州大地销声匿迹。”
湖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秋光在其所著的《中国慈善简史》中表示。
据《中国慈善简史》显示,从1954年到1980年,中国大陆已经不再存在有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组织,没有出现过有组织、有规模、经常性的慈善活动。
“中国式慈善”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慈善事业开始复苏。作为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组织,公募基金会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慈善事业复兴的起点。
198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的建立,首次大规模在全社会做了“慈善总动员”,而1994年,我国第一家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综合性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正视慈善的社会调节力量。随后,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宋庆龄基金会及各地慈善组织也得到迅速发展。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介绍,截至2005
年底,中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慈善组织已超过28万个。在这些民间组织中,有专业的慈善公益组织,也有相当一部分非专业的慈善公益组织,它们经常开展慈善公益活动。
大陆民政部统计,1996年至2005年11月,仅全国民政系统就收到了284亿元的捐赠款物,其中捐款超过180亿元,接收棉衣被超过12亿件,为解决灾民生活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信息显示,其团体会员单位已达201家,几乎遍布所有省份和大中城市,有些甚至深入到乡镇和居民社区。在1998年抗洪赈灾、2003年抗击“非典”、2005年捐助印度洋海啸灾区等重大事件中,各类慈善机构从海内外募集到的赈灾款物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为受灾民众提供了救助。
中华慈善总会和地方慈善会共同实施的一些经常性慈善项目,包括为解决西部干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慈善雨水工程”、为残疾儿童手术康复的“微笑列车工程”、为解决贫困儿童读书问题的“助学工程”、为扶持贫困教师的“烛光工程”、为资助孤儿的“慈爱孤儿工程”、为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格列卫工程”等一大批项目,也使众多弱势群体受益。
在大陆各地,纯粹的民间慈善组织、个人及一些慈善性质的活动,也异常活跃。“圣诺亚”、“灯塔计划”、“朵朵向善”等一串串极富民间色彩的名字,就是是中国千万个民间慈善组织中的一员。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节目“温暖2006”的上百名获奖名单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名字“格桑花”——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其背后却代表了无数个平民慈善组织,证实着平民已渐渐成为民间慈善的中坚力量之一。
据上海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铁迪介绍,在一直名列中国慈善募捐人均第一的上海,依照国外的经验数据表明,慈善收入占GDP比重与人均GDP相关系数可达0.66。目前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应的慈善收入应该达到GDP的0.5%左右,接近中等发到国家的水平。
私募基金走上台前
但是,仅靠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大陆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2004年底,大陆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打开了富人及企业设立公益性慈善基金的大门。根据《条例》,中国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通常由企业、个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成立,可以以企业或者个人名义命名,如要在民政部登记,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要超过2000万元。这重新燃起了富人的慈善热情,一批以借鉴欧美现代慈善事业而设立的慈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兴起,
2005年,中国民政部批准了第一家非公募基金会——香江集团董事长翟美卿创立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是5000万元,按照翟美卿的设想,原始基金最终将滚雪球般地达到10亿元规模。
今年初,中国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是以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创始基金,设立了“王振滔慈善基金”,这家大陆第二个非公募基金会主要用于帮助贫困学生,还包括向社会贫困群体提供帮助、对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等方面。对于这个基金会,王振滔声称要再陆续投入10个亿。
另有媒体报道,今年2月,位列胡润2006中国慈善企业家第一名的余彭年已经正式向国家民政部申请成立“余彭年慈善基金会”,主要资产是价值20亿元的“彭年酒店”。基金会的资金重点使用方向是开始于2003年的"彭年光明行动",计划到2007年使2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9月26日,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与妻子陈园一道,设立了中国首家以个人名义设立的慈善基金。几天后,中国民营企业人民电器集团以企业名义,设立了“人民电器慈善公益基金”,开创了企业慈善基金的先河。
信息表明,提出申请和准备申请的企业和个人达30多个,总资产超过50亿元。
2007年6月,以制造富豪榜和慈善榜闻名的英国人胡润提供的一组颇为乐观的数据:2006年的慈善家榜从2005年的50位扩大到了100位,榜上前50位企业家从2003年至今累计捐赠近51亿元,比2003年到2005年累计的13.5亿元翻了近4倍。榜上的100位慈善家从2003年至今,共捐赠了56亿元人民币。
还有一组数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1年委托国家科技部科技发展促进研究中心对中国筹募市场的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4城市共436家企业,向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捐过款的比例为41%向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捐过产品或物资的为64.9%合并计算,有过捐赠的企业比例远远高于64.9%。
这也客观印证了大陆富人阶层的慈善之心,开始慢慢觉醒。专家分析,新时代产生了大批迅速致富的新富豪、社会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期望上升和慈善观念的改变是慈善捐赠热潮产生的主要原因。
慈善已成为一种时尚
与企业家通过企业或者个人行善不同的是,来自娱乐、体育界的一些明星,则往往通过其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采取公募或者娱乐、体育活动的形式,自己带头捐赠,然后带动广大群众行善。
日,李连杰于个人出资200万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发起设立的公募慈善基金“壹基金”。按照李连杰的想法,所谓“壹”,就是每个人每个月发短信捐一块钱,“向有心灵心理创伤和疾患的青少年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向在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中遭受创伤的人士提供尽可能的人道援助”。
李连杰说:“我从来没说过要倾家荡产地帮助别人,而是说一个叫做李连杰的法律上的自然人,他想了一个Idea去筹钱。这个Idea尽可能简单,可以在不吃力的情况下,让每一个人都贡献一点点,加在一起就是蛮多的一个物质,也是这个国家里的人互相关爱的过程。”
在李连杰的号召下,在“壹基金”成立后,各路明星、大学生、企业家、崇拜者、白领、公务员、普通劳动者,都成为“壹基金”的资金来源。
其实,李连杰并不孤独。就在“壹基金”成立后的两周,著名艺人李亚鹏、王菲夫妇在北京举办“嫣然天使基金会”慈善晚宴,以娱乐圈为主的各界近千人赴宴,当晚便筹得了善款844万元。在此影响下,截至去年年底,已有6万人向他们发起成立的“嫣然天使基金会”捐款,捐款总额高达1200余万元。
章子怡也曾公开表示,“我希望将来自己能有一个很专业的慈善组织,知道怎么样去筹款,去运作。慈善项目也应该是长期的、跟踪性强的。这是一个很复杂很庞大的工程,也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但我现在正物色和寻找一些有着同样梦想的人来和我一起完成它。”
此外,娱乐巨星巩俐、赵薇、成龙等,体育巨星姚明、刘翔等,也都十分热衷于慈善各类慈善活动,并依靠其个人影响力,带动了大批的群众投身慈善事业。
在过去的2006年,“欢娱慈善”、“慈善消费”、“慈善拍卖”、“慈善公关”等贴着慈善标签的舶来词或者连《辞海》中也找不到的新鲜词,都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与之对应的,慈善晚宴、慈善义卖、慈善义演、慈善品酒会、慈善舞会……等“巧立名目”的慈善活动,很多慈善活动看上去越来越时尚,并且在各地风风火火,人们也乐此不疲。
《乌合之众》一书中说:“影响群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慈善”与“时尚”的结合产生了妙不可言的化学作用。慈善正成为一种时尚。
2007年9月,在大陆第一个提出“让慈善成为时尚”的《时尚芭莎》杂志,再次创造性地提出建议:将9月8日定为中国慈善日。“这一天是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第一次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纪念日,在新时代,我们年轻人又应当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呢?投身慈善行动,普及慈善意识,不正是让全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帮助别人,并让自己的心灵、行为同样获得净化和力量的帮助吗?”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树立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榜样,这不仅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富阶层重塑群体形象的需要。慈善机构在重视社会成员普遍参与的同时,尤其应当寻求与富人合作,善于发现榜样,榜样的确立将带动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慈善事业,这对于改善慈善事业的财政状况,树立富人阶层的新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将有利无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晚清义赈救灾思想探究(年)--《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晚清义赈救灾思想探究(年)
【摘要】:鸦片战争已使国门洞开,国势日衰。于是,在面临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义赈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不仅救民于水火之中,而且开创了不同以前的救济模式。在义赈产生、发展至成熟的整个过程,也是中国救灾思想发生蜕变的过程。本文从义赈的发展中对其思想作全面考察,试图对这一内容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把握:
第一部分重点叙述了义赈出现的背景。晚清时期灾荒频繁,清政府内外交困,对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无力救助。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义赈组织出现并成为晚清社会救济的一种重要力量。
第二章部分描述了义赈组织救灾思想的来源。本章重点介绍了义赈救灾思想来源不仅有中国数千年传统救济思想的积淀,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救灾中的先进做法,逐渐将西方救济理念引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中国的社会救助事业在十九世纪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第三部分介绍了义赈救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分三个时段叙述。年的第一阶段具有浓厚的乐善好施理念,但还没有摆脱传统理念的窠臼,即使如此,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义赈发挥了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1880年至1885年的第二阶段,开始突破传统善恶报应观念,在救济中融合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科学救灾,官民并举等思想的提出,已经从消极的救贫救急趋向积极的治理,为近代赈灾指明了方向。1885年至1904年是第三阶段,从传统的慈善观向近代公益思想转变,为慈善思想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部分对义赈救灾思想的特点、应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总结。义赈思想不仅学习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救济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实践中积极应用,对传统救济思想有较大的突破,开启了中国社会救济思想近代化的历程。
系统研究晚清义赈思想,有利于对中国社会救济思想近代化历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推动中国社会救济思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对今天的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K252【目录】:
摘要5-6Abstract6-9前言9-18 (一) 研究的缘起9 (二) 学术史回顾9-16 (三)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6 (四) 论文的研究思路16-17 (五) 本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17-18一、晚清义赈的出现18-25 (一) 灾荒发生与传统救助的衰落18-23 (二) 义赈组织的出现23-25二、义赈组织社会救灾思想的来源25-30 (一) 中国传统慈善救济思想的继承25-26 (二) 近代西方救灾思想的影响26-30三、义赈救灾思想的发展30-41 (一)
年:以传统乐善好施为基础的救灾思想30-33 (二)
年:从消极救济思想向积极防灾思想转变33-37 (三)
年:从传统的慈善观向近代公益思想转变37-41四 义赈救灾思想的特点、应用和地位41-52 (一) 义赈救灾思想的特点41-47 (二) 义赈救灾思想的实际应用47-50 (三) 义赈救灾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50-52结语52-53主要参考文献53-57致谢57-58附: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奖情况一览表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楠;[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唐燕;[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王蓉丽;[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鲁克亮;刘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蔡勤禹,李元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苏全有;[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黄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朱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夏明方;[J];近代史研究;1993年02期
朱浒;[J];近代史研究;2005年05期
王卫平;[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王卫平;黄鸿山;;[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田毅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祖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王宏伟;[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克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赵玉青;[D];扬州大学;2008年
王景龙;[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管恩贵;[D];山东大学;2008年
李念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高寅城;[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平;;[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方潇;;[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张小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张小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李玉;[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孔潮丽;[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汤奇学,孟化;[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王存奎;[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杨大春;[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周辉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穆从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杨涛;;[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苏振芳;;[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吴伯娅;;[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张小绿;;[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张国辉;;[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徐元基;;[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陈申如;;[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易惠莉;;[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丁凤麟;;[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洁;[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程方;[D];南开大学;2010年
方靖;[D];暨南大学;2010年
王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荣臻;[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宋佳;[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晖;[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杨文海;[D];南京大学;2011年
曾繁花;[D];暨南大学;2011年
汪鲸;[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玲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张路莹;[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金佳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芦迪;[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孙岳楠;[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媛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雪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家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刘子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梁晓军;[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璞;[J];安徽史学;1998年04期
沈毅;[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熊贵彬;;[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金普森,易继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刘方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顾辰;;[J];改革与开放;2011年24期
周秋光;曾桂林;;[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靳环宇;周秋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董强;;[J];百科知识;2008年12期
周秋光,徐美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辉;[D];吉林大学;2006年
向常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仲兆宏;[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国庆;[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曾桂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鲁克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孙勇;[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祁磊;[D];武汉大学;2005年
李新艳;[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马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林琳;[D];吉林大学;2006年
刘敏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李慧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川;[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显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李文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李永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康沛竹;[J];北方论丛;1995年06期
王志中;[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王培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赵蕙蓉;[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康沛竹;[J];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祁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鲁克亮;刘力;;[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鹏佛;[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国庆;[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董传岭;[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鲁克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黄鸿山;[D];苏州大学;2004年
张海川;[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陈叙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孙勇;[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新艳;[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刘敏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谭件国;[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桂林;;[J];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乌仁其其格;;[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谭凤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陈生玺;[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11期
;[J];党史文汇;1998年08期
王日根;[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04期
王卫平,黄鸿山;[J];中国农史;2003年04期
王章伟,罗金义;[J];史学月刊;2000年02期
王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庄华峰 宋 标;[N];光明日报;2002年
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郝铁川教授
《法学》月刊主编;[N];检察日报;2000年
王光辉;[N];中国社会报;2001年
卢怀谦;[N];中国证券报;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陈瑛;[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王伟;[N];中国审计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慈善总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