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雨叶伟才老师的恋爱分享 分享云商

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禅修,治未病——栖霞寺五一禅修小记-南京栖霞古寺-微信文章聚合
1. 修学实录2. 真性师父问与答3. 隆相大和尚开示4. 禅友交流分享5. 我的心得&1. 修学实录禅修课程表如下:时间内容4:30起床5:00~6:15坐禅,受慈心九戒6:15~6:45早饭7:00~8:00休息8:00~9:00坐禅9:00~10:00行禅,禅修报告10:00~11:00坐禅11:00~14:00中饭,休息14:00~15:00坐禅15:00~16:00行禅16:00~17:00坐禅17:00~18:00行禅,禅修报告18:00~19:00坐禅19:30~21:00师父开示22:00休息&跟真性师父往期带的禅修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天不亮就起床,天色晴朗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天空中皎洁的月亮,第一坐坐完要受慈心九戒(即“我受持离杀生学处,我受持离不与取学处,我受持离非梵行学处,我受持离虚妄语学处,我受持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学处,我受持离非时食学处,我受持离唱歌、跳舞、听音乐、戴著妆颜具、涂香芳香学处,我受持离坐卧高大床坐学处,我受持以慈具之心遍满一切众生类而住”),所有这些戒条看似束缚,实际上都是在帮我们培养正念和善心。&第一坐坐完走出禅堂的时候,天气好刚好可以赶上初晨的阳光,早饭之后再坐上两坐就是中饭时间,两个小时的午休过后,下午再坐三坐,寺院里是过午不食的,不过考虑到大家习惯了一日三餐,所以禅修营特地准备了红糖和蜂蜜,要是下午觉得能量不够的时候可以冲水喝,晚上会有一个半小时法师开示的时间,结合了大家实际坐禅的体会,师父会深入浅出地讲授佛法的道理,让不同知识层次的人都能理解到佛法的真实要义。&坐禅的体会人人不同,不过大体上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头两天会发现头脑里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出现,心烦意乱根本静不下心来,慢慢地,后面会逐渐进入状态,越来越感到放松和头脑清明,甚至体会到禅定的宁静和喜悦。&食在栖霞:第一天早饭:白粥配雪菜、大豆 + 红薯、馒头中饭:白菜、芹菜、老豆腐、豆腐块、黄瓜 + 白萝卜紫菜汤第二天早饭:红豆白米粥配豆腐皮、白萝卜干、雪菜 + 油条中饭:青菜、油面筋、香菇、白萝卜 + 番茄平菇汤第三天早饭:黑米白米粥配豆腐干、豆腐丝、雪菜 + 菜包中饭:川北凉粉、豇豆、老豆腐、木耳、平菇 + 豆腐皮小白菜汤第四天早饭:小米白米粥配烤麸、花生、雪菜 + 馒头中饭:西红柿藕条、黄瓜、茄子 + 白菜粉丝汤 + 苹果第五天早饭:白粥配藕丁、雪菜 + 麻球中饭:糖拌西红柿、西葫芦木耳、素鸡 + 白萝卜紫菜汤 + 苹果第六天早饭:红豆白米粥配竹笋、雪菜 + 馒头中饭:香菇焖土豆、白菜木耳、豆腐块、糖醋青椒 + 西红柿平菇汤 + 西瓜第七天早饭:紫米白米粥配花生、雪菜 + 油条中饭:焖萝卜、青菜豆腐丝、川北凉粉 + 油面筋紫菜汤 + 西瓜&本不是个喜欢记流水帐的人,把一日两餐贴出来,只是想如实地跟大家分享在庙里的饮食,并且感谢食堂大师傅的用心,早斋是6点钟,我们一共有160多位参加禅修班的营员,觉得大师傅得一大清早起来帮我们准备早斋甚是辛苦,不论早饭和中饭也都变换着花样,在每次踏进斋门那一刻,心里都带了一份小小的期待,看看今天吃什么,如果看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喜悦的心情更是油然而生。&2. 真性师父问与答(以下内容多根据禅修期间真性师父的开示整理而来,也部分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有的地方可能有失偏颇,仅供大家参考)&什么叫止观禅修?修止是修定,通常以打坐的方式来训练,修观则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保持正念。观可以观“无常”、“苦”、“无我”,无常是所有一切都在流动中,佛教术语是“名色相续流”。而无论是修止还是修观,都是为了开启人真正的智慧,最终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绝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却大都只是用思维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没有自己的体验,只有自己真正体验到的时候,才会成为自己的智慧。&为什么要辛苦地打坐,看看书听听道理不行么?有一句话是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很多道理我们自己都明白,但在生活中却往往做不到,甚至有时候明知错还去犯,就是因为定力不够,而禅修可以帮我们培养这样的定力。一开始打坐可能还是会有各种妄念,不过坐久了,心自然就定下来了,当我们有了定力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冷静,在外境变化的时候,心不会卷入其中,心随境转。在家打坐的时候入不入定都没关系,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保持一个坐的习惯就好,坐久了,心自然就定下来了。&如何理解五戒?在家佛弟子要受三皈依五戒,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杀生最关键的在于自己起了杀心,哪怕自己本身并没有做杀的这个动作,但是起了杀心就已经是造业了,就好像你想吃鱼,但是自己不动手让别人来杀,其实就已经犯了杀戒了,说到放生,有很多形式上的放生活动,然而对于那些不懂生存法则的人来说,放生并没有放对地方,最后那些被放生的动物还是死了,有的人可能就要说了,“放生”不管有没有放成功,只要有这份心就可以了,那何不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就怀着这样一份心呢?常怀着一颗不杀生的心,在起心动念之间就已经充满了善意。&不邪淫:五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不跟正当夫妻关系以外的其他人发生关系,尤其是破坏人家家庭,有了小孩,或者有了小孩之后堕胎,这都是很重的罪。&不偷盗:起了贪心,哪怕只是移动了物体的位置,就已经算是“偷盗”了。&不妄语:心口不一就是妄语,在一个几乎靠语言来交流的社会中,我们总是会不经意地造各种口业,有时候甚至把最爱自己的家人伤得一塌糊涂,所谓“贵人话语迟”,就是在提醒我们讲话要慎重,语言的互动是一门学问。&不饮酒:工作中难免有很多应酬,很多时候是不得不饮,但有时候还是可以看个人毅力的。&在家佛弟子不仅要守持五戒,还要在言谈举止中带着觉悟。&如何理解无我?从身体的角度来看,我是什么?是一堆白骨、内脏还有筋,外面包着一层皮,身体是基因机器,会吃喝拉撒,美女不只是美女,跟所有人一样,也是一个活动的粪袋子。身体由各种各样的器官组成,而这些器官又大都可以通过移植手术替换掉,从器官细分到组织和细胞,再往下还可以细分到分子、原子和夸克,分解到最后,我们可以把最基本的物质单位称为微粒,佛教说四大(地水火风)皆空,人由四大和合而成,当人死亡的时候,四大全部都回归了,构成身体的微粒最终也以能量的形式转化掉,可见这个物理的身体并不是我。身体的“我”只是一种暂时的“假相”,而我们却整天为了照顾这个身体忙里忙外——买菜做饭、洗衣打扮……。&既然身不是我,那么“心”是我么?不是说“我思故我在”么?也许我们首先要回答,心在哪里以及心是什么?心绝对不只是心脏,要不然怎么心脏换了,我们的很多想法和感受却依旧还在呢?佛教讲十八界,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身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六识起作用的时候,“心”就产生了,所以我们总是心随境转。在根尘接触的当下起分别,然后再困扰于意门,意门是各种各样的念头和妄想,可见“心”亦不是一个实际的存在。&既然身和心都是假相,物质和精神最终都只是能量,那又还有什么好执著于我的呢?“无我”是空,也是三解脱门(无常、苦、无我)之一,无常对应无相,苦对应无愿,无我则对应空,生活里如果能常常修行一个解脱门,很多烦恼都自然不见了,修行不同于理论,理论只是思维的训练,修行是在生活中如实观察,只有通过自己的修行,才能切身体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含义。修行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持续地去做。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善心生起的时候,构成身体的微粒是会发光的,这种无形的磁场会有一种感染力,就好比那些慈眉善目的老人,总会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佛陀跟我们有什么不同?佛陀有十大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御丈夫、天人师、知三聚、世尊,是正等正觉者,佛陀在觉悟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轮回这条生死锁链的源头——无明,佛陀也有过去生,就跟普通人的过去生一样,造了各种各样的业,然而佛陀在他成为佛陀的那一生却觉悟了解脱的智慧,最终脱离了六道轮回,当然,跟所有人一样,佛陀也会有身苦,被开水烫到也会有灼热和烫伤,但佛陀却“身苦心不苦”,只有被开水烫到的第一念,不会有后续的念头和困扰。&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科学破除了迷信,带我们发现了真实的宇宙规律,而佛教却说“六道轮回”和“投胎”,这是不是意味着佛教不科学?佛教和科学,其实讲的都是宇宙的规律,现代科学发端于16、17世纪,确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不过,科学既然是探索未知,就必定有其边界,我们没有掌握的科学知识比我们已经掌握了的要多得多,我们可以用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去检验佛教所讲述的宇宙真理,但如果现在的科学知识还无法做出检验,我们便说这是错误的,反倒说明了我们的愚昧,也违反了科学承认自己无知的伟大精神。看不见的东西并不等于没有,实际上,每个星球上都有众生,跟人类不在同一个空间里,所以以人类的思维发现不了。&再来看佛教所讲的轮回和投胎,投胎并不是说有灵魂的存在,佛教本来就是无神论的,也没有灵魂一说,并且佛教是超越二元论的,说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轮回中并没有恒常的东西存在,佛教的专用术语是“名色相续流”,色是具体存在的物质,名是种种概念,是由语言和文化(meme)构成的想象世界(参见《人类简史》)。&事实上,轮回并不是死了才有,而是在每一个当下发生。&我们活着,时时刻刻都在造业,凡夫造的业有善业和恶业,善的惯习业包括布施、持戒、禅修、礼佛等等,所以行善就是在积功德,而恶的惯习业包括打打杀杀、屠宰动物等,这些惯习业会在临终的时候呈现出来,像电影片段一样快速地从眼前闪过,而你临终时抓取到了哪个画面,就会缘取这个所缘投胎去。以禅修为例,禅修是一种善业,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临终如果禅定不退,果报相应地对应了初禅诸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诸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诸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诸天。一个人经常做善事,就会成为他的性格和习惯,临终的时候善业自然而然成熟,他也会投生到应该去的地方,这就是惯习业的力量。&除了惯习业,还有临终业,我们常说“生死有命”,谁都知道一定会死,但谁都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以临终病人为例,抢救过程中人会遭遇极大的痛苦,升起嗔恨心,不利于往生善趣,但如果临终的时候没有牵挂和嗔恨,而是善念,则更可能往生善趣,由于近死业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下一生,我们更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心,把握当下的每个念头,临终时才容易生起正念和善心。&当然,由于因果循环不仅限于今生,还有过去生,所以也有可能这一生都做了善事,往生的时候因为过去生造的恶业成熟,从而承受相应的果报。业力不尽的时候,会有生生灭灭,所以我们总是在六道轮回中不停地流转,并承受轮回中生死的苦。&投胎的时候会有死亡心、结生心、有分心,死亡心是在一世里的最后一个心,死亡心灭尽时,命根亦被切断,下一世的结生心即刻生起,在结生心生灭之后,紧接着生起的是有分心,是新生命的开始,从投生至死亡,有分心都不会中断。&3. 隆相大和尚开示在禅修营开营第一天,隆相大和尚就用十分简单的四个字——“人到心到”,表达了对禅修学员的要求和寄予,也肯定了禅修可以帮助培养人的理性和冷静。&在禅修营结束的时候,大和尚特地来听了大家的禅修分享,并希望大家把对真性师父,对栖霞寺和义工团,以及对同修们的这份感恩带回到自己的生活中,还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感恩自己,感恩自己发心来寺庙禅修,实际上,现在国内提供禅修机会的寺庙很多,比如江西的宝峰寺和真如寺、扬州高旻寺,还有在西双版纳(玛欣德尊者)和终南山的寺庙,都定期有提供禅修的机会,但如果自己不发心,不向往,阿弥陀佛的手伸再长也没用。俗话说“药无贵贱,愈病者良”,但如果心向外求,八万四千法门也没用,修行一定要向内并且务实。栖霞寺的7天禅修时间太短,大家现在只是刚刚进入了状态,有了点感觉,很多东西还要回家以后慢慢体会,就像楞严经里说的,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那么,心究竟在哪里呢?&4. 禅友交流分享1)自己是第一次参加禅修班,甚至是第一次在这里学习禅坐,以前觉得有很多想法是好事,以为是发散性思维,打坐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心猿意马”,自己打坐的时候不过分强调入禅定,能在禅坐的过程中体会到无常就好了&2)自己原先有个疑问,觉得做了很多错事,很后悔,真性师父开示说,人从无量劫来,以前不懂佛法,不知犯下了多少过错,现在懂了,做错了就忏悔,但不要陷入追悔的情绪中,追悔就是造业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以后不要再犯就好了,师父的话如春风化雨不经意间就让自己豁然开朗&3)来之前跟领导请假,说自己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要去参加一个心理咨询班,于是就带着一大堆问题来了,然而在观呼吸的时候却发现有两个我,一个是呼吸的我,一个是看着“呼吸的我”的我,那么我到底是谁呢?这样,原先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到第三天的时候,觉得腿酸,也很烦躁,就在想回去以后别人问我心得体会,难道我就说在这儿坐了7天?不过这些天下来之后,发现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当这些问题再度出现在脑海里的时候,出现的那一瞬间问题本身就消失了。另外,自己十分想感谢提供无私帮助的义工师兄,也要感谢所有在座的同修,如果没有大家的陪伴,自己一个人在这儿坐7天吓都吓死了,最后要十分感谢真性师父,真性师父说对我们的禅修“负责到底”,回去以后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她,觉得师父的慈悲让自己十分感动,因为连自己都没有足够的勇气对自己负责到底。&5. 我的心得为什么会取“禅修,治未病”这个题目,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健康不仅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身体方面,我们已经开始在运动和饮食方面做出必要的调整,然而心灵呢?这个最需要被照顾的对象却很少得到应有的关注,重则发展成各种心理疾病,或者以身体疾病的形式呈现出来,轻则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各种各样不好的脾气和习性,不仅不能让自己身心愉悦,同时也把这种负能量带给他人,而禅修可以帮我们调心,从根本上戒除掉各种各样的毛病。&禅修可以帮我们培养正念,正念就是心流(flow),当你时时刻刻都感觉身心舒畅时,全身的气脉是通的,不会有堵塞,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愉快,看书也会十分专注。而且正念出现的时候,烦恼自然就没了,就好像光明出现的时候,黑暗就自然消失了一样。&自己在家打坐是一个人的修行,到了寺庙,尤其是像栖霞寺这样的千年古道场,会有一种磁场和氛围在,记得第一天到寺庙的时候,在禅堂一落座,就忽然觉得把很多东西关在庙门外了,比如各种各样的攀比和欲望,而世俗的成功或失败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看着天上的星星,走过寺庙回廊那已经被磨得发亮的石级,在昏暗的灯光中抚摸着那些经年累月的木式建筑,觉得自己其实是在体验一种文化(meme,参见《自私的基因》),在这里,文化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存在,自己身处其中是一种全身心的文化渗透。&自去年国庆在栖霞寺第一次参加禅修班以来,也会常常在家里打坐,还看了一些书,比如《禅修指引》(焦谛卡禅师)、《观呼吸》(德宝法师)、《止观法要》(玛欣德尊者)等,颇有获益,还有几本书是禅友推荐的,比如致光法师的《定慧之路》,帕奥禅师的《智慧之光》,玛欣德尊者的《您认识佛教么?》、《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等等,不过所有的书只有结合自己的实修才会有真的体会,要不然根本不知所云。关于如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我自己也稍微汇总了几个小方法:1)数息:1、2、3、4、5……或重复数1、2、1、2……;2)观念头:像猫捉老鼠一样蹲在洞口,看下一个在脑子里冒出来的念头是什么;3)用理性的大脑去控制自己的心,给自己的心下指令,比如:“提起理性心智,不要起心动念,压制自主心智”(参见“《超越智商》”),或“100%专注”,有的人一听要控制“心”,就觉得有点不舒服,难道不应该follow your heart么?控制了不就失去自由和快乐了么?怎么能违背自己的心志呢?这是从文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心烦意乱、心猿意马、心不在焉的时候,难道不应该调试其心,让心静下来么?这就是控制了,当心静下来,只会感到祥和与安宁,控制的结果不是束缚,而是自由,于是,头脑里不再嗡嗡地乱成一团了,而是一种好似遨游在太中的清明;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只是心脏,也许全身的细胞都有自己的“心”和“念头”,打坐的时候可以把全身细胞的“心”和“念头”集中于一处,并且跟呼吸保持一致的步调。&说起这半年多来禅修的收获,最大的收获之一也许就是自己更加专注了,做事,尤其是看书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不过对禅修和寺庙的喜欢,在父母和一些亲朋好友看来却带着某种危险,这其中多半源自对佛教的种种误解。&人们一提到“求神拜佛”、“善男信女”,就很容易联想到迷信,但佛教本身其实是无神论的,所以“求神”跟佛教根本就不沾边,有人又会问了,那为什么还会有菩萨和四大天王呢?这些不是神像么?与其把这些看作是神像,倒不如看做是文化(meme,参见《自私的基因》)的载体,人们用这样的塑像来提醒自己牢记佛陀的精神和教诲,而在佛教典籍里,其实并没有鬼鬼神神的说法,而是关于生活和哲理的文字表述。&另外,还有的人认为佛教所讲的“无欲无求”甚是消极,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会觉得,人还是应该要有适度的欲望和追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比如体面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无欲无求的话,不就反而失去生活的动力了么?不过再想,人只要一起心动念,开始有了追逐的目标,“想要”的心情就会很自然地带来“贪”,开始患得患失,各种烦恼也接踵而至,就像有人曾说“人生,得到痛苦,得不到也痛苦”,与其去设置各种外在的目标,让它们凝集成生活的意义,倒不如安住当下,让外在的机会去匹配自己日渐成熟的心智,不是要去奋力抓取外在的东西,而是要在正念中锻炼自己的习性,等机会来的时候轻轻一拨,顺势而为。&还有人觉得佛教总是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但如果自己最亲爱的亲人被伤害,难道不应该报仇雪恨么?我回忆了一下《七宗罪》里的最后一幕,男主角开枪杀死了那个杀害自己妻儿的变态罪犯,明知这样会赔了自己的后半生也还是开了这一枪,因为这一枪若不是由自己来开,怎么能对得起死去的妻儿?不过从佛教轮回的角度来讲,人从无量劫来,在无数的过去生中,不知犯了多少过错,“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只看到了今生别人对我们犯下的过错,却看不到也许在过去生中自己欠了别人什么,别人今生是来讨债来了,所以佛家才会说,希望人可以从无明中走出来,不要再造各种不善业,放任自己在轮回中浮浮沉沉。&在学习佛法之后,很多原先困扰的问题都会慢慢找到自己的答案,而修行的方法,也许可以入世和出世交替着来,自己在家里打坐练习不可或缺,不过偶尔到寺庙闭闭关,有师父的指导,也有同修的磁场可以互相影响,就像考试前自己在家做习题和老师集中复习一样,交互着来,可以互相增益。&对我来说,禅修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打坐,一边在生活里修行,既可以治病,也可以治未病,不过需要长期坚持和练习,越是急越是没办法产生效果,而当效果慢慢呈现的时候,人生的幸福大概就有保障了吧。&梧桐winnie南京栖霞古寺(qxgsygt) 查看原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
的最新文章
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编者按:夏天炎热使人食欲消减,长此以往对身体并无好处,素食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真正有修养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的活着。日晚,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金陵刻经》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首演。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三论宗祖庭南京佛教首家“五星级”寺院千年古寺
全国重点寺院介绍南京栖霞古自怜囫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何尝有十分把握!言之怃然!把杨仁山菩萨的金陵刻经处重兴,这是南京市的文化重点,将来在国际上,可以成为有名的国际文化城。故愿在家居士脖不挂念佛珠、手不戴念佛珠上厕所,不穿衣服、不洗手就不掐念珠,以此修恭敬心。唯愿大众惜福,莫遭罪业!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还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带业往生,不要再堕娑婆,才是最稳当的。我们出家人,有的为了度众生,发愿还要再来这娑婆世界,但这个愿,也要本身达到菩萨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则又被牵入轮回中,这是很危险的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  三论宗祖庭南京佛教首家“五星级”寺院千年古寺
全国重点寺院介绍南京栖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善事,我们并不需费多大劲就可以轻松完成。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  人们常说:“做人要能伸能曲”。因为,不能弯曲的树易折,不会弯曲的人常败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一颗纯净无我的心,不求回报,这样的品格是何等的高尚,人若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若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南京作为金陵佛都,最早的佛教道场是吴大帝孙权嘉禾四年(公元235年)创建的金陵瑞相院以及赤乌四年(公元241点击上方“南京栖霞古寺”关注我们三论宗祖庭南京佛教首家“五星级”寺院千年古寺
全国重点寺院介绍南京栖霞古复劝常读《行愿品》,可以助发增长大菩提心。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唯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梁武帝萧衍  中国三千年的历史中,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问: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做义工,有什么建议吗?星云大师开示:现在真是个多元化的时代,社会上有许多可敬的义工关注我们,及时了解寺院活动信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佛经里讲四大皆空,四大分别指:地、水、火、风。地对应身体的骨骼,牙齿等坚硬的物质,水对应身体的血液尿液,火对应身体的温度,风对应我们的呼吸。病灶反应强烈,怕关节不好或软组织损伤,写字条拜托义工兄弟务必带几张止疼膏药,义工说不用买,马上会自行好转的,叫我别担心。我虽不劝大家素食,我国素食的人近来似乎日渐多起来了。天灾人祸交作,城市的富人为大旱断屠而素食,乡村的穷民为无钱买肉而素食。从前三餐肥鲜的人现在只得吃青菜豆腐了。从前“无肉不吃饭”的人现在几乎“无饭不吃肉”了。因此,佛像把避雷针装在头上,人应该把避雷针装在心中,时刻避免被利益与权力的引诱击中。只要能自甘于平凡、安心于平淡的生活、在平常日子也有生的意趣,那避雷的银针就已经装上了。黄檗,法讳希运,福建闽县人。师从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尽得禅宗“大机大用”、“即心即佛”的佛法精髓。《祖堂集》说他相貌古怪,身长七尺,额间隆起一个大肉球,象缀了一颗硕大的佛珠一样;此画中这一特征十分明显,又为了表现黄檗禅师的“棒喝”特征。佛陀在律藏中,讲授了“诸恶莫作”;在经藏中,讲授了“众善奉行”;在论藏中,讲授了“自净其意”;经律论三藏,可称“是诸佛教”。因既为佛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种种之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关于净土宗修持法,于诸书皆详载,无俟赘陈。故唯述应注意者数事,以备诸君参考。只会插花的厨子不是真正的吃货,蔬菜水果只用来吃实在太浪费它们的美貌啦,小编教你一技绝招,利用假期在家摆出一盆绝无仅有的蔬果插花吧~对我来说,禅修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打坐,一边在生活里修行,既可以治病,也可以治未病,不过需要长期坚持和练习,越是急越是没办法产生效果,而当效果慢慢呈现的时候,人生的幸福大概就有保障了吧。远方是我们必然会抵达的驿站。莫问远方有多远,一直向前,总有一天会与一个个远方不期而遇。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禅修之前要明因识果。因为一切的好处、明心见性或者开悟成佛都离不开智慧,而智慧就是明白因果的发展规律。qxgsygt栖霞古寺官方微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qxgsygt栖霞古寺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老师无量寿经分享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