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第一村温泉旁边那个小区叫什么小区

从“中国彝族第一村”看石林城乡一体化(组图)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五棵树村等石林景区内有碍自然遗产保护的设施必须全部拆迁搬迁。五棵树村的新址“中国彝族第一村”,将建成石林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  新闻速读2007年,石林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石林景区内有碍自然遗产保护的宾馆、饭店、营业场所、办公场所、村庄等所有设施必须全部拆迁搬迁,才能确保达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要求,才能扩大景区容量,有效改善石林旅游资源环境。
  五棵树村的新址“中国彝族第一村”,将建成石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
  改革的产物
  农工商集团总公司
  五棵树村原属石林公社石林大队,石林公社改为石林区、石林镇后,五棵树村属石林镇小箐办事处下属的一个自然村。为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石林旅游业,帮助和带动景区周边农村从旅游业中获得更大收益,1993年,五棵树村在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组建了石林风景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由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管理。截止日,公司共有423户1005人。
  为帮助五棵树广大群众从旅游业中受益并得到更大发展。公司成立17年来,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从资金、政策、就业等方面对五棵树村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是资金支持。年,石林管理局共拨付农工商集团总公司补助资金共计1086万元,其中,2005年补助110万元,2006年补助242万元,2007年补助99万元,2008年补助177万元,2009年补助455万元,年均215万元。在拨付的资金中,石林管理局租用公司土地款393万元,生产生活补助237万元,公司用工工资补助143万元,养老保险补助195万元,基本生活保障补助115万元。
  二是政策扶持。2009年,景区管理局出资帮助五棵树村建立实施了《石林风景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办法(试行)》,对公司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人员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对未满18周岁人员和年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给予每人每月250元的生活补助;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250元的生活补助。当年石林管理局累计为五棵树村拨付了补助资金115.86万元,月平均补助9.65万元。同时,景区管理局出资帮助五棵树村建立实施了《石林风景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保人员给予补助,当年补助资金共计195.3万元。
  三是就业扶持。为确保五棵树村村民在石林风景区内充分就业,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石林景区内的租衣、照相、摄像等经营项目,只允许五棵树村统一经营。仅此一项,就为村民解决了就业岗位499个,其中,租衣岗位87人、照相岗位221人、摄像岗位191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1.29%。景区园林管护、环境保洁等辅助性用工优先聘用五棵树村村民,此项共为村民解决就业岗位131个,其中,园林绿化岗位31个、环境保护岗位67个、旅游服务岗位16个、综治管理岗位17个。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18.71%。同时,通过劳务委派方式,为村民解决就业岗位14个。截止日,石林管理局共为五棵树村解决就业岗位共644个,占公司劳动力人口的92%。
  此外,2003年,石林景区管理局投入884.7万元建设了长塘子水库,建成后交由五棵树村管护经营,6名管护人员工资全部由石林管理局补助发放,收益归村集体所有;2003年,石林景区管理局投入66.2万元建设了千亩生态果园,建成后交由五棵树村管理生产,40名管理人员工资全部由管理局补助发放,果园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投入19.5万元帮村里建设了两座公共厕所。目前,五棵树村集体共有现金存款800余万元。
  石林景区管理局已在动员五棵树村对整体搬迁时向全体村民郑重承诺并进行了广泛宣传:五棵树村整体搬迁到新址后,以上三项扶持政策保持不变。同时,为方便村民搬至新村后到景区上下班,正在修建一条从新村至景区仅为1公里的道路。
  广泛听取各方意愿
  五棵树村整体搬迁
  为圆石林的世界遗产梦,从1992年起,石林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005年,石林县制定了以“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的国际旅游化发展战略,根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的要求,全面启动建园75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根据申遗专家组建议,为有效保护遗产资源,应逐步外迁核心区的居民。五棵树村现址位于石林景区核心区内,村内现状建筑破旧,缺乏特色,生活条件、环境卫生较差,极大影响了石林风景区的景观风貌。搬迁五棵树村成为了石林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据五棵树村选举出来的县人大代表于2005年1月在县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案,2006年1月,县人代会审议通过整体搬迁五棵树村项目。同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石林县中国彝族第一村建设(五棵树村搬迁)工程指挥部,进行了新村选址,组织开展了规划设计,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2007年2月再次入户调研,征求村民意见,调研覆盖率达97%;同年3月制定了《指挥部宣传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开展了第一次宣传工作,编制了《五棵树村搬迁宣传材料(一)》,将材料发到了每家每户,并在村内群众集中的位置进行了张贴。2007年10月《中国彝族第一村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了评审,11月,县政府对《中国彝族第一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审批。
  2008年,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后,启动了搬迁安置样板房建设,全面推动搬迁工作。2009年2月,县政府印发了《石林彝族自治县五棵树村整体搬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搬迁工作的领导,在原有指挥部各处室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由副县领导任组长的7个搬迁工作组、一个维稳组和一个宣传组,并召开了全县的搬迁动员大会。动员会后,各工作组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入户宣传、召开户主会以及民情恳谈等方式,广泛宣传搬迁政策,组织群众看样板房,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共发放《搬迁宣传手册》420本,宣传入户率达95%以上,征询到群众意见、建议69条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解释和说明;同年7月,基本完成了五棵树村地上建(构)筑物初评及果树、林木测算工作,旧村地上建(构)及果树林木除有23户未测绘或认定外,其余均进行了测绘、测算评估,初评结果采取张榜公示和入户送达的方式告知了搬迁户,并对搬迁户提出的初评结果疑问及复核申请进行了答疑、复核、补漏;8月完成了新村户型认定工作,并将认定情况进行了张榜公示。现正进行新村安置房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安置住房和商铺主体建设、公建装饰、金水塘和主干道绿化;7月底完成基础设施施工;8月底完成园林绿化;10月底完成工程验收。
  中国彝族第一村
  石林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在实施五棵树村整体搬迁和中国彝族第一村建设中,县委、县政府以“好新村让村民搬得出、好政策让村民住得进、好保障让村民无后顾、好前景让村民能致富、好生活让村民奔小康”的“五好”思路开展宣传动员和建设工作,全力把新的五棵树村打造成石林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除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和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生活补助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搬迁安置的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对搬迁户给予扶持。实行双重补偿:对搬迁户原址上的建构筑物、地面附着物,委托中介机构依法评估确认,以货币进行全额补偿;新村无偿提供50㎡/人安置住房的形式再次进行补偿。所提供的安置住房达入住条件,如搬迁户自主装修,给予搬迁户300元/㎡的装修补助;搬迁户所取得的安置住房,房屋产权归自己所有,办理房屋产权证的相关费用无需搬迁户承担;搬迁户在第一轮签订搬迁安置协议书并按时完成搬迁,可获2000元搬家补助费和人均1万元的奖励;在第二轮签订搬迁安置协议书并按时完成搬迁的,可获2000元搬家补助费和人均5000元的奖励。
  二是对集体给予扶持。中国彝族第一村配套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850万元建设幼儿园、卫生所、公司办公用房等公共设施,2300万元建设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2000万元进行新村景观绿化,设施建设完成后无偿交由五棵树村管理使用。对集体房屋,用新村商铺进行置换补偿,按旧村集体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进行置换,经营性用房按1∶2的比例、非经营性用房按1∶0.85的比例置换新村商铺;置换后的中国彝族第一村商铺产权归集体所有,办理产权证的相关费用无需集体承担。石林景区内新增的服务网点,由五棵树村进行经营管理。(昆明日报记者陈明亮报影报道)
  (来源:昆明信息港)
(本文来源:昆明信息港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10769条
评论148799条
评论128571条
评论117323条
评论108995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走!五一期间去石林彝族第一村狂欢
斗牛比赛现场 记者张玉杰/摄
  看一场动人心魄的彝族传统式东方斗牛,吃一餐原汁原味的彝族汤锅宴,住一宿雅致舒适的独立别墅式彝族风情客栈,体验一场激情飞扬的彝族篝火狂欢……在石林景区为广大“昆虫”准备的诸多五一游玩活动项目中,有个地方最值得一去,那就是石林彝族第一村。在这里,看、吃、住、玩样样精彩,广大“昆虫”定会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石林之旅。
  拭目以待“牛王”产生
  到石林彝族第一村非常方便,顺着昆石高速行驶至石林收费站出高速,在大转盘前右转,不到5分钟车程时间,就到了石林彝族第一村。
  石林彝族同胞有个爱好在数百年前已经形成,那就是斗牛。平时俯首田间耕作的耕牛,进入斗牛场则变为脾气火爆的斗牛,与西方的斗牛不同,这是“中国式斗牛”。“中国式斗牛”是成年公牛间展开的技术和力量的较量,俗称“牛打架”、“牛摔跤”,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流行。石林在节假日经常举行斗牛大赛,有规模地组织斗牛大赛已有160余年历史。从2008年开始,出现了经营性的斗牛比赛。
  如今,在石林县已经有将近2万头牛,其中有六成为专业斗牛,四成为耕牛。“在斗牛场上,平素看似温顺的牛脾气变得十分火爆,彼此较量异常凶横。而作为裁判,周旋在两头火头上的牛中间,充满了惊险刺激感。”石林县一名斗牛爱好者介绍,如同足球等比赛一样,斗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在当地,不少牛中“佼佼者”甚至拥有不少粉丝。
  今年五一节期间,市民就可一睹为快——5月2日、3日,位于石林彝族第一村,全国最大最专业的斗牛城里,准备了两天的比赛。5月2日,将有100头重量级斗牛云集于此,从中午12点开始,展开一场历时近7个小时激烈角逐,当晚,中量级“牛王”将产生。5月3日,80头重量级斗牛也从中午12点开始展开争夺,大约需要5小时,重量级牛王也将问世。
  门票小贴士:观赏一场惊险刺激的斗牛比赛每人只需门票30元,60岁以上还优惠10元,1.2米一下儿童免费。
相关链接: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韩焕玉
昆明信息港官方微信石林彝族第一村
,内容来自筑龙网相关的培训课程、论坛帖子、行业资讯等。筑龙网为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建筑工程学习。交流平台,超过1000万设计师、工程师和造价师在筑龙网交流、学习更多相关资料请访问日更新500篇的!(发布于:日)
此时有人在和您一起浏览筑龙优搜库
填写您的问题
筑龙网以1040万会员的建筑社区为基础,为建筑师、工程师及相关人员提供建筑行业资讯、技术资料下载、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建材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建筑人展示自我,增加业务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石林彝族第一村相关专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林彝族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