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自从有了支付宝最大转账金额,和微信支付,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微信支付为何能成功偷袭支付宝?答案全在这6个词里
第一个词:社交即,社交支付培养使用习惯微信与支付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微信是基于庞大用户的社交网络的支付手段,所以激发用户使用且逐步培养起使用习惯,也必须从社交入手。也就是这部分所说的社交支付。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支付:在微信推出支付功能的时候,已经有将近5亿用户,所以微信除了增加“游戏中心、表情商店”这些小额高频支付场景之外,还增加了社交支付的的场景,比如红包、转账、收付款。这些功能在微信这种社交APP中推出后,会因为社交APP本身的人与人的连接性,而天然容易被接受,而且熟人之间吃饭、借钱等的小额金钱来往本来就很频繁,因此社交APP增加社交支付功能,就能迅速被推动起来。而支付宝虽然用户多、历史久、单笔交易金额巨大,但是支付宝的用户毕竟是单兵作战的,因为不能串成串,也就不能形成集团作战优势。人与企业之间的社交支付:虽然微信和淘宝都有“人与企业”的联系,但是支付宝的仅仅是金钱货物的买卖关系,而人与企业的亲密性不足。而微信上的“人与企业”的关系本没有金钱来往的,让用户感觉在微信上其实是“人与企业的社交”,所以容易让“人与企业”形成更加亲密的互动关系。因此,微信支付容易获得用户和企业的双重喜爱。可以说,没有微信庞大的社交网络圈,就不可能会有微信支付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支付宝想要基于购物场景发展社交网络圈,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困难的,起码不是来往这样的平台,或许钉钉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二个词:游戏即,游戏化思维激起使用热情(非指游戏中心)微信支付在绑卡数量暴涨的过程中,红包和摇一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两个功能就是很好地将游戏化思维运用到了微信支付之中。微信红包:关键在于加入了“抢”的动作。相比支付宝的输入口令、讨要红包的方式,微信的“抢”的动作更具有趣味性,更容易激发用户的参与。抢红包不在于抢到金额多少,而是满足了“抢到手、可能抢到高额”的好胜、好奇心理,即使定额红包的金额与此相同,给到用户的兴奋感也会弱很多。而且对于发红包的人来说,看着大家抢自己发出的红包,也可以YY一下自己当“土豪”的满足感。微信红包的诞生,让微信群顿时有了生机,这种小额的互动方式激活了微信很多的僵尸群,也因此而产生了更多的微信群。另外,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夫妻、恋人、母女之间在重要日子发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微信红包,也变成了增添生活情趣的游戏之一。微信摇一摇:&2015年春节微信赞助春晚,摇红包成了当晚最火的节目,在第二天的朋友圈纷纷晒出手机屏幕摔碎的有趣画面……之所以摇红包能引起观众的如此强烈的反应,也在于“摇红包”这个动作本身就是采用了游戏化思维,摇到多少钱是其次的,摇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微信不但迅速增加了绑卡数量,而且红包也成为了微信的标志性名词,摇一摇也走出了摇人的单一性、而变成了微信的具有广泛意义的标志性动作。所以读者朋友们,相比支付宝的输入口令、接龙,你们觉得得哪个更有趣→更想参与→参与热情更高呢?第三个词:先机即:抢先布局,打造移动支付的强关联微信和支付宝都在提前布局移动支付的合作伙伴,而且支付宝布局地更早,微信支付属于后来者。但是在部分领域,微信显然下手更快、更准。出行APP:出行APP的支付功能,是最典型的移动支付的场景。腾讯阿里分别投资了滴滴和快的。随着滴滴快的补贴大战的愈演愈烈,微信支付、支付宝也逐渐更多地进入了用户的移动支付视野。而滴滴壮大的速度显然远远快于快的,因此微信支付也被更多的用户所认知并使用。就餐APP:就餐显然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移动支付场景。腾讯也稳准狠地看中了就餐首选APP——大众点评网,微信支付也更多地进入了就餐这一移动支付场景。购物APP:购物APP不属于典型的移动支付领域,但是风头正劲的“美丽说”、特征鲜明的“京东”,显然微信支付也能在支付宝身上稍稍抢夺一些大额支付份额。并不是说腾讯在每个领域都能抢夺先机,但是在出行、就餐两个典型的移动支付场景中的抢夺了两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显然腾讯更高一筹。微信自然也成了腾讯最大的获益者。第四个词:随时即:随时微信,随时微信支付我们先看两组数据和和一个感性认知第一组数据:用户在微信这种社交APP上的活跃度要远大于淘宝这种网络购物平台。因此,平时使用率更多的平台上的支付方式就会更容易让人想起来。数据及图表来源于第二组数据: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微信这种社交APP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使用淘宝这种网络购物平台就有了显著差异。因此在不同场景下,用户想起微信支付的可能性也不会有太大差异。另外,用户在玩微信的时候,服务员询问“请问您使用微信支付呢还是支付宝支付呢”?沉浸在微信的聊天、刷屏模式中的用户,会不加思索的说:“微信支付吧”!数据及图表来源于还有一个感性认知:微信的扫一扫被用在多种场景下,比如扫二维码、扫街景……因此,当要用到扫一扫功能付款的时候,用户头脑中的那根弦也会自动蹦到“微信支付”上去。因此,尽管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很多商业领域的战略布局都非常相似,但是因为习惯使然,微信支付的使用频率会更高。而且店主、服务员也都是习惯使用微信的,好吧?所以他们也会推荐使用微信支付的。笔者就遇到过店老板暗示我选择微信支付的情况……第五个词:随处即:支付场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信做不到微信现在拥有7.6亿用户,微信上能汇集用户所有的各种信息和需求,用户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又远远超过其他APP。从理论上来说,微信可以覆盖用户的各类行为。因此,微信支付上能做的事情,将会远远大于支付宝覆盖的电商或者O2O的支付范畴,也将远远大于现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在抢夺的现实场景的支付范畴。我自己YY一个支付场景:我现在业余时间写文章,但是现在我写文章基本上是免费的,而且我也还没有被邀请开通原创(所以不能开通打赏功能),另外我的文章更多地是被别的公众号和网站微博转发,但是我又想通过码文字赚点儿钱,怎么办呢?于是乎,我YY了两个场景,而这两个场景中给我付款的人不需要加我为好友就可以向我付款。第一个支付场景:我在我的文章里嵌入一个微信支付的收款二维码,里面设定一个金额,比如金额是1元,如果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好的话,可以扫描或者长按这个二维码,然后通过微信支付功能我就可以时不时地收到全国各地、我不认识的人给我的1元钱了。第二个支付场景:某个写作联盟可以以一些作者为标杆发起一个众酬项目(假想我是其中一员),这个写作联盟投放了一系列广告,广告里也嵌入了微信支付的收款二维码,无论你是在大街上看到户外广告了,还是看到电视广告了,又或者看到网络广告了,都可以扫码支付钱给我。甚至我们可以做一些气球和彩带,上面也印着收款二维码,人们仰着头看到气球后扫描付款给我们也是可以的,这个场景有些“全北京向上看”的意境,有没有?通过以上YY的支付场景,我们可以看到,微信支付真的能做到无处不支付。这也正是微信庞大商业帝国野心之下,微信支付真正可怕的地方。第六个词:详实即:全场景大数据,详实描述用户特征微信支付因为背靠微信这个大平台,因此其背后拥有非常详实全面的用户数据,例如性别、年龄、地理位置、喜好、家庭情况等等数据,因此可以为商户提供全面的用户分析,更便于商户围绕这些分析制定详尽的销售政策、市场决策。而支付宝更多的是支付数据、地理位置数据、购物喜好数据,因此大数据的全面性,与微信支付相去甚远。同时,因为微信的社交属性、以及永远在线的特征,商户可以推送一些消息给用户,便于进行一些自身信息的精准传播。在这种对比情况下,商户当然更容易接受微信支付。因此,总结以上信息,微信支付成功偷袭支付宝的秘诀就是:1、社交:社交支付培养使用习惯2、游戏:游戏化思维激起使用热情3、先机:抢先布局,打造移动支付的强关联4、随时:随时微信,随时微信支付5、随处:支付场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信做不到6、详实:全场景大数据,详实描述用户特征社交、游戏、先机、随时、随处,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爱用微信支付、在移动场景中更多地使用微信支付;同时,微信中详实的用户全场景大数据,也让更多商户使用、爱用微信支付,甚至主动推动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就形成了爆发增长的持续推动力。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微信支付的每月交易次数已经超过了支付宝,但是微信支付更多的是小额高频支付,而用户在进行大额支付的时候还是更多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而且也充满变数,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究竟二强相争谁将勇者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作者:徐颖,馒头商学院《产品家读书会》优秀学员▌来源:微信公众号 品牌享(ID:branding-enjoy)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a rel="nofollow" class="red" href="" target="_blank" color="red新版网站排行榜
===全新上线===
网友热评的文章非接触式银行卡、ApplePay等各种近场支付方式的兴起,正在掀起一场支付的介质革命,互联网支付平台、传统的金融机构与移动设备厂商将会三分天下,而首当其冲的将是现金的消亡。一个炎热的夏日正午,香港中环的一家24小时Circle K便利店(OK 便利店),店员在柜台后面忙碌着准备速食简餐。不断有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职员进店购买午餐、饮料、口香糖以及零碎的生活用品。与过去不同的是,在这个人流密集的高峰时分,结账台并没有排起长龙。几乎看不到现金,许多顾客拿着一种带有天线标志的银行卡在一个小巧的POS机上一拍,瞬间就完成付款并离开了。在这个平静的场景背后,一场看不见的革命正在悄悄发生——现金正在消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近期丹麦政府宣布,从2016年1月开始将成为全球首个无现金支付国家,除医院、药房等重要服务机构外都将只接受电子货币。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不断兴起使现金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而近年来酣战激烈的近场支付正在成为导致现金消亡的最后一根稻草。以本文开头的OK便利店为例,为了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OK便利店成为了Visa payWave的使用商户。Visa payWave卡的内部有一圈天线,在支付时无需刷磁条或插入芯片,基于EMV芯片安全技术,只需靠近读卡器4厘米以内,在半秒内就可以进行交易。根据德勤在快速服务餐厅所做的实地研究,Visa所推出的非接触支付卡Visa payWave比现金支付快3.5倍。更快速、更便捷,使Visa payWave在香港迅速获得了160多万银行卡和手机用户。依托海外的成功经验,Visa还将在内地加大Visa payWave的推广力度。然而,在国内市场,无论是拥有庞大线下收单业务基础的银联,还是正在将线上绝对优势拓展到线下的支付宝,都在快速布局近场支付,这将是一场激烈的系统之争。可以断定的是,无论最后的赢家是谁,都将加速现金退出历史舞台。未来:谁成支付新宠?当你买东西时,掏出钱包,你拿出来的是现金、银行卡,还是干脆刷一下手机?在支付大战中,最明显的就是支付介质的变形。“各种创新的方式不断涌现,特别是许多概念性的支付产品,但要大规模铺开则需要时间和迁移成本,这涉及整个产业链的挑战。”一位支付产业人士表示。银行卡依然是冲击现金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支付介质,在移动支付大战白热化的当下,刷卡业务实际上仍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尼尔森所发布的《2014年全球银行卡产业》年度报告,2014年Visa、万事达卡、中国银联、美国运通、大来卡/Discover和JBC共创造了1955.6亿笔消费交易,比2013年增加242.8亿笔,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9.36亿张,平均每个人有3.6张银行卡。在内地市场,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14年底国内有POS机1593万台,这就意味着一张小小的银行卡具有极大的使用空间。对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来说,非接触式支付银行卡是切入移动支付市场最便捷的方式。以Visa payWave在香港的发展为例,由于这种支付方式可以帮助商户加快交易,提高消费金额,并渗透进只接受现金的零售环境,使消费者、商户以及相应的收单行与发卡行都有很高的接受意愿。“从2008年开始,香港有9家金融机构开始发行带有Visa payWave功能的Visa信用卡,并有6000多家商户加入到这个网络中来。”Visa香港与澳门创新产品副总经理李斗善表示。目前,Visa payWave已经进入了全球53个市场,在香港占据了所有当面用卡交易的9%,而在澳大利亚这个比例甚至高达50%。近期,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化,移动支付开始流行。手机,无疑是比银行卡更好的替换现金介质。然而当战场从银行卡切换到手机,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在国内的支付产业链中,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与通信设备厂商都在争夺移动支付市场的美味蛋糕。商户:支付应用你争我夺当你拿起手机,你会选择什么应用来付款?支付宝钱包还是微信?各大银行还是银联手机钱包?苹果试图让问题简化,拿出手机感应一下就会跳出来ApplePay;Google 则推出Android Pay来搅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手机的另一端,商户会接受哪种支付方式呢?中国消费者或许是全球最爱尝鲜的一批,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年全零售:零售商与变革的时代》研究报告,相比于全球33%的比例,63%的中国消费者更加愿意在手机应用程序中保存个人的付款及收货信息。互联网支付平台不缺用户,瓶颈在于相较于庞大的POS商户网络,他们并没有足够多的支付场景。打车补贴大战,红包大战,商场、超市、便利店的补贴大战……近两年来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不断在线下燃起战火,目的就是让更多消费者和商户接受这种付款模式,扩展支付场景。变革还从产业顶端发起。就在2015年4月,国内支付行业又迎来了最大变革,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正式放开银行卡清算准入,并于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银行卡清算服务市场开始向国际和国内全面开放,而结束了银联一家垄断的格局。全球领先的卡组织Visa和万事达卡都在积极布局国内市场。除了从2004年开始就在亚太地区促进手机支付发展,Visa还推出了身份认证解决方案Verified by Visa来为移动或互联网平台的远程支付提供更加安全的风控工具。而万事达则在2012年推出PayPass数字钱包服务,并收购移动支付平台商C-SAM,将其拓展为MasterPass电子支付解决方案,让开发者可以在不同手机终端创造支付应用。国际卡组织的竞争焦点在于希望将尽可能多的产业玩家纳入到自己的系统中来,从而实现平台支付方式的边界拓展。2015年6 月1日,Visa宣布启动新的“数字支付启动计划”项目,将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连接在一起,简化新型支付和新商业服务的推出进程。谷歌及其安卓支付成为首个Visa国际项目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在全球面向145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和科技公司提供服务的庞大系统,而奠定合作基础的则是Visa的安全令牌技术。尽管竞争激烈,但也有合作空间,例如国内的互联网支付平台想要进行国际化的扩张,就不能忽视国际卡组织在全球市场的网络能量。以支付宝的前辈PayPal为例,当涉及到跨境支付时就需要通过Visa网络和其在全球各地会员机构合作,以商户的身份通过Visa的收单机构接入Visa的支付系统,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旧有的垄断优势在不断被打破,新的系统边界则不断拓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互联网支付平台、传统的金融机构与移动设备厂商将会在支付市场三分天下,伴随着这一切,现金支付将成为历史。撰文:郭昕文章来自《周末画报》▽点击图片有惊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8515 更新:
人气:31096 更新:
人气:28495 更新:
人气:20089 更新:
iWeekly周末画报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Water Fight第二季回归,一把水枪称霸上海滩! | 福利
民国第一夫人,40岁患癌却活到了106岁,美到了106岁!
权力的游戏!史塔克家族会走向何方?
27岁安东·尤金遭遇离奇“车祸” 你还记得死于非命的他们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最大转账金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