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蒋复员军人蒋富笙是那在里出生的

退守台湾后,普通国军官兵的心理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好多内地的人他们应该都很想念故乡和故乡的人吧
按时间排序
164 个回答
看到这个故事,想起了爷爷的哥哥弟弟去台湾讨生活,后来国民党败退,他们也回不来了,爷爷帮伯公(爷爷的哥哥)养了妻儿,直到自己快三十岁才结婚。
山之上,国有殇
首先说下我是大陆的,我太爷爷没有随着蒋委员长去台湾,好象是被共军俘虏了然后被释放了,我的祖籍在安徽,我没在安徽出生也没见过我太爷爷,所以对于我太爷爷的故事只有我爸爸口中的支言片语一开始我太爷爷以国军的身份参加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解放战争),后来被共军俘虏,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老被老师灌输“国民党残爆无能”等思想,我那时对我太爷爷的印象不太好,不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仅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没死成,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洋鬼子,听我爸讲当时他们班打得就剩下他和另一个人(至于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不记得了,只记得这么一个情节),战争结束后全家人从安徽迁到河北保定,后来因为有功分到了一套房,那时候算数市郊,不过现在已经是市中心了,还是个商业区,挨着火车站特别近,所以前几年说拆迁也没拆成
这是我的泪点,无论何时戳它都会泪崩。我太爷爷,黄埔毕业,在德国留过学,之后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他的事迹,基本都是我爷爷讲给我听的。那时候日本人见到我太爷爷都要向我太爷爷敬礼的。我太爷爷部队一直驻扎华北,蒋叛逃台湾的时候,并没有时间回家携带亲属(因为我家是东北的)那时候走的很急,很多人都是孤身一人走的,一别就是一辈子。后来因为怕受牵连迫害,我爷爷兄弟几个纷纷参加共军,都是从抗美援朝前线上下来的老兵,我爷爷身上还有枪眼。因为wg期间,怕我太爷爷是国军军官而受牵连,我爷爷他们把我太爷爷的一切,黄埔同学录,跟蒋,和其他军官的合影全都烧了。是真的不敢留。本来想我爷爷兄弟几个这种抗美援朝老兵到地方是有机会做公安,进政府的,我爷爷他们不敢,怕被查到我太爷爷曾是国民党高官。我爷爷他们一生谨小慎微,怕跟穿制服的接触。说台湾那边,2000年两岸可以通话,因为太爷爷曾是高官,先找到了我们这边,我们通过视频,长得真的很像,我太爷爷很帅,鹰钩鼻!我爷爷也是!这种场面真的没经历过的可能永远不会懂。后来视频过几次,国民党的对待军人的待遇真的优厚,至少我太爷爷的很好,太爷爷在台湾也已经成家,有了四个儿子。我还收到过从台湾寄来的包裹。2008年,两岸互通,我们给我爷爷们办了大陆通行证,赴台证,可是一切都晚了。他们还是错过了,错过了一生。我太爷爷很幸运,因为他活到了89岁,相较于没找到亲人的人,他很幸运,但是不幸的是,他没等到两岸真正的互通,我们到台湾的时候,只有一捧骨灰。(T ^ T)我们最后还是把太爷爷留在了台湾,毕竟他89年的人生里,有60年是在台湾度过的,他在那里也有亲人,这些亲人对于我们虽然陌生,但是却有着相似的血缘。我是第四代人,也深深牵挂海峡对岸的亲人,你说国民党错了吗?你说老兵有错吗?在那个动荡飘摇的年代,谁当兵不是为了救国?在战场上的哪个你敢说不是英雄?至少,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我太爷爷,我爷爷,在我眼里都是英雄!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对待英雄。
看了那么多答案,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来留言的讲经历的几乎都是军官后代,甚至还有将军后代。普通士兵的下场窥一斑可见全豹了。
你说他是匪,他说你是匪,到底谁是匪。一个靠苏联,一个靠老美,老百姓靠谁?这是一个台湾老兵写的对联,这位老兵年轻时出于爱国参军,到台湾后被强迫当兵到四十多才退伍,一个人无亲无故远离父母,也没有好的工作,没钱成家。
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爱国爱错了,如果当年不参军就在大陆早就有老婆小孩了。
对联就是在这种悲愤的心情下写的。
后来因为这个对联被国民党特务人员逮捕。
内战时我家是安徽农村的小地主,爷爷的一个哥哥一早出了门,跟小伙伴到圩里去玩耍。这一去就是四十年。爷爷和“走失”的大爷爷的生母已经去世,当家的是太爷爷的小老婆。她对爷爷兄弟恨不得除之后快,当然也没有费心去找大爷爷。(她去世时,家里的姑奶奶都拒绝给她磕头)这四十多年,沧海桑田,土改、文革、改革开放,曾经钟鸣鼎食的大家族早已不复从前。直到1980年代,台湾来了一封信寄到爷爷手里,心中说,原来“走失”的大爷爷,在田埂上被国民党败兵抓了壮丁,跟着国军退到了台湾。爷爷欣喜万分,失散多年的哥哥回来了。待更。
大家貌似都是从台湾的角度来说得,那我就大陆这面说说好了。都是我从小经历的事情。从小我就知道我们家有台湾亲戚,我姥爷的哥哥,我们小孩子都叫二姥爷。二姥爷是随海军一起去的台湾,但是不是军人。据说,二姥姥的舅舅是海军,我二姥爷以前是船长,因为与家里呕气,跑到青岛遇到了二姥姥,于是就随着他们一起去了台湾。我太姥爷,也就是我姥爷的爸爸,也是开渔船的,一直追到了山东,要把二儿子带回家,可是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怕二姥爷跑掉,没有办法也去了台湾,因为那时候都说去了很快就会回老家。谁也没有想到,到了台湾就没办法回家了。我太姥爷那个时候,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养儿子不好,要养闺女。那之后都是心酸泪了。太姥爷到了台湾后,内心一直没有安静过,心心念念的都是家里的太姥姥,家里其他的儿子与女儿,担心没有他,家里会过不下去,总是想着跑回大陆。那个时候,在台湾太姥爷依然干着老本行,开渔船。后来听二姥爷说,太姥爷总是在寻找机会开船回家。而那个时候的二姥爷,已经成家立业,并且是跑远洋船的船长。二姥爷总是不停的跟自己的爸爸说,时局不稳,我们再等等,我们一定会回家。每当这个时候,太姥爷总会暴怒:“你有家有业,我也有家,我不是只有你一个儿子,我还有老婆孩子在老家,他们怎么办?我放心不下,我不能扔下他们!”后来……就发生了让我姥爷和二姥爷他们心里一生都过不去的事情。某一天,太姥爷又开着渔船,往对岸方向开,结果被我们的海军抓到了。那个时候两岸关系多紧张啊,马上就被怀疑是特务,船上的其他船员都是想回老家的,可是太姥爷是船长,这个责任就是由他来担着……二姥爷这个时候在台湾已经急得不行,往老家写了好多信,询问太姥爷是不是回老家了,我姥爷接到信,开始找人,后来得知压在我们这里的监狱,拖关系找人看了一眼父亲,在就不知押送到哪里了……姥爷根本没有办法联系到,后来80年代,二姥爷应该是第一批回大陆探亲的。每次都要从香港转机,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姥爷继续找父亲,沓无音讯,祖坟里至今只是衣冠冢。
我父亲是退守来台的老兵,已经在07年去世了,关于他的生平、想法,由于父亲脾气暴躁、严厉,加上可能因为军人保密的习惯,以及当年白色恐怖的氛围,虽然小时候对于当兵打仗有兴趣,也不太敢追问他的事情,现在也只能拼拼凑凑说个大概,在父亲一辈子的经历上,并不能很精确,这篇文就姑且当作我对他一点的怀念好了。日,发动,那一年我父亲17岁,给家里留了一封信,说是中日必有一战,要去打日本鬼子,就与我王伯伯两人一同在家乡山东从了军,由于读过书能识字为文,进部队就担任中士文书,同僚都称呼父亲叫师爷。1937年爆发,韩复榘出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副司令长官。估计我父亲就是韩复榘所属的部队,在父亲口中是没得到过证实,只听他说过老蒋把韩复榘毙了,当个山东省主席不保卫家乡是应该枪毙,也就是当年部队奉命撤退的时候,我父亲选择了留在家乡,转入地下打起游击来,至于八年游击怎么打下来的,父亲所提不多,记忆所及只有两件事,一是陌生乡亲的掩护,在日军扫荡的时候逃过一命,当时腰里藏着一把盒子炮,不是跟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就得搭上整个村民的性命,所幸有略懂日语的村民把日本人唬弄过去了;另一件事是我看了抗战纪录片以后,问父亲不是国民党打正面战役,共产党打敌后游击吗?怎么您会在老家打游击?老爸只回答我:「胡扯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别老问打打杀杀的事,以为杀人好玩?」9月16日老共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当时父亲担任警卫队队长,驻扎在济南的大明湖,听着城外炮声一天天越来越近,有天终于把卫哨岗亭轰垮了,带着队员把卫兵从瓦砾堆里挖出来,看着一死一伤的同袍,国共相争怎么死的都是中国人,于是决定不死扛了,解散警卫队变装回去乡下家里,吃了顿饺子给我大妈留了点钱说:「外面乱孩子还小,妳照顾好孩子,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两年就回来」,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四十年。父亲靠着伪造证件,辗转到青岛归的队,押运一船军用物资到基隆以后,奉命回青岛准备再运第二趟已经来不及了,再度变装潜伏一路南下,从海南岛搭船到了台湾,整编到联勤司令部管兵工厂里面军需方面的事,当时先到台湾的同僚说,休假外出一定要结伴同行以策安全,显见当年台湾社会也很不太平,最常做的事就是跟几个同乡,去中华路附近寻找家乡味打牙祭。先写到这,等有空接着写下去…当年老蒋的「一年准备 两年反攻 三年扫荡 五年成功」,加起来整整十一个年头,时间序一下子来到了1960年代,手握着战士授田证,除了无法兑现的打回家乡承诺外,在台湾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早已过不惑之年的父亲,终于决定在台重组家庭,租住在四四南村的附近,也就是现在101大楼的对面,等待着眷舍的分配;我记事的很早,当年只有两岁,还记得是一辆3/4吉普加上一辆军卡,把家从台北搬到桃园的眷村,最早的水源,是从后山上引下来的泥巴水,父亲用五十加仑的汽油桶做个滤水器,煮饭烧的是媒球,平日跟村子同僚一起搭军卡台北上下班往返,假日劈竹子做竹篱笆围院子种点蔬菜,最常来家里的就是跟父亲一起出来当兵的王伯伯,平常住部队里,假日就跑家里来,跟父亲两一起喝酒吃饭,午后傍晚泡杯茶在院子里乘凉,王伯伯在大陆上有一儿一女,一直只身在台没有再娶,所以视我如亲生儿子一样的宠,过年总是面色红润笑呵呵的问我:「功课怎么样?有没有鸦鸦乌?」,听完我的回答就塞个大红包给我,然后带着我们兄弟去放鞭炮,王伯伯在我念高中的时候,因为胃癌去世,由父亲帮他操办后事,因为在台湾没有儿女,就由我们兄弟代替,披麻带孝三跪九叩给王伯伯送的终。父亲同乡还有一位邢伯伯,我们一家人跟邢伯伯也很亲,住在四四南村里面,每次上台北玩就挤在他们家阁楼里住,邢伯伯当兵前学的是木工,阁楼就是他自己搭起来的,包括我们家里面的桌子椅子,大多也是出自邢伯伯的手艺,不过他脾气比我父亲还暴躁,养出来的女儿也不遑多让,父女两没事就大吵摔东西,我们看着是习以为常,要是外人看到恐怕会瞠目结舌,邢伯伯也没能等到开放探亲就去世了,姊姊恸哭到几乎晕厥,父女两一辈子吵吵闹闹,其实感情深的很。待续…父亲早年在台期间的生活,除了部队以外,主要就是一起来台的同乡了,小时后逢年过节,印象中家里总是高朋满座,一屋子的乡音说着老家如何如何,藉此慰藉彼此的乡愁,电视上演的情况,曾经真实的在我家上映过许多年,慢慢的,移民国外的少了几个,告别单身成家的又少了几个,疾病缠身甚至亡故的再少了几个,随着老友同袍的一一离去,父亲的脸色也越来越阴霾,脾气也越发暴躁,只要父亲在家,就总是有股压抑的气氛,只要发现动过他书桌抽屉里的东西,一定破口大骂摔东西,加上没事会从公文包里拿文件出来烧掉,这种情报人员才会有的行为,让我有一阵子怀疑父亲是(匪谍),念小学的时候,「当心匪谍就在你身边」可是人人朗朗上口的口号;因为这种家庭气氛的压抑,我国中、高中都在半工半读中度过,既可以赚学费又可以逃避,家成了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跟父亲很少碰面,几乎没有甚么交集;到了1989年的开放两岸探亲,父亲终于有了返乡的希望,离家四十载,父母尚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尝试性的写了封信给小十岁的弟弟,接着就是三个多月的漫长等待,直到有天回家,看见父亲躺床上以为他病了,问了母亲才知道,接到大陆那边的回信了,父母不在是可以预知的,没想到我大妈跟叔叔也因为人为跟自然灾害的关系不在人世,留下我大哥成了孤儿,被好心人领养回去帮忙放羊,这才活了下来…父亲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这才振作起来开始筹划返乡之事,2012年张国立演的一出电视剧「原乡」,重现了当年父亲的返乡之路,经由香港回到了睽违已久的故乡,父亲在世之时,常讲:「舍不得南朝,离不了北国」,骨肉亲情在两岸之间,都是他难舍难离的牵挂,陈水扁两任执政期间,我想是他心情最为矛盾担忧,以及悲愤交杂的时期,台湾意识形态的对立冲突,电视上出现了外省猪滚回中国的选举标语,每每气得父亲不发一语眼角泛泪,他年纪大了,再也没有力气暴跳如雷,只能憋着憋着把心脏憋出毛病来,06年把父亲送去荣总开刀的同时,我也着手办理大哥来台探亲之事,好不容易把大哥接来台湾,父亲却急着要赶他回去,我是能理解父亲的心情的,当年就是因为时局乱,让他成了一辈子失根的浮萍,担心哪天两岸关系突然生变,大哥又跟他一样回不去了,经过好言安慰以后,总算让大哥在台湾呆了段时间,能尽一点为人子的孝道才回去大陆,父亲在07去世,要再办来台奔丧手续缓不济急,于是由我办完后事以后,带着父亲的骨灰返乡,圆了他落叶归根的遗愿。
眷村的生活和普遍心态,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描述的很详细了
知乎首答。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第一个跳入脑海的就是一部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央视出品 但因为题材敏感毫无宣传,时而延播,如今第二季尚未过半已经夭折。这部记录片记述了一些公众人物寻溯先祖的故事,而其中钮承泽篇其家族故事能很好地回答此问。我特地重温了一下依然泪目。钮承泽是台湾知名演员、导演,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是正统的北京子弟后代。其父钮骅少年时即离家参军,后退至台湾终生未能再回。在钮承泽十二岁之时,其父就罹患运动神经元萎缩症,即“渐冻人”。钮骅自此被病床禁锢二十余年。其父钮骅 “本台驻香港记者报道: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今天通过五人专案小组有关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问题的研究结论报告,原则同意除台湾的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的亲属者,可登记赴大陆探亲。” 此时,钮骅已经靠呼吸器生存了两年。钮骅病痛中的家书1949,钮骅离开北京,这两张同家人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直至去世。1949,钮骅离开北京,这两张同家人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直至去世。日,钮骅在台北去世,享年73岁。2003年,遗骨归葬北京。个人命运夹杂在家国命运中,除了卑微渺小的叹息,或许还会有一丝骄傲。”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传送门:
这是一个悲伤的提问。
爺爺奶奶都來自大陸沒有住在眷村爸爸那一輩的是在台灣出生的聽爸爸說因為爺奶來台後天天想著回家鄕所以他們小時候家裡完全沒有家俱依服隨便丟想睡覺就把木板放地上直接睡房子也是用租的就算買得起也不買日子過得很苦小時候奶奶常跟我說我長得真像她哥哥奶奶的哥哥在坐船來台的時候得病死了半路就被丟進海裡沒能一起到達也因為日子辛苦加上逃難奶奶從年輕身體就不好我小時候最她的印像就是一直躺在床上哎唷哎唷的喊未到六十就過逝爺爺是廣東人就算講台語都有口音脾氣很差也因為一直不置產日子過得很窮爸爸和姑姑叔叔也沒有受過什麼良好的教育很小就開始工作開放探親時我還小學爺爺很開心的跟我說他要回去看他姐姐我其實沒太大感覺因為當時我還不懂什麼是兩岸問題(只知道要反攻大陸救同胞)只知道他探親回來後心情很差後來常常寄錢寄戒指項鍊什麼的過去給他姐姐那邊的後代到長大一點以後問叔叔才知道原來爺爺的姐姐早年在大陸日子過得很慘眼睛都哭瞎 人也駝了具體情形爺爺不說家裡也沒人知道爺爺從來不跟我們講大陸的事所以後來我長大了常常往來兩岸也不知道他老家到底住哪裡沒辦法去找他那邊的親人爸爸跟我們說當時我們老家有點地姑婆應該是被欺負得很慘才瞎掉的太多風風雨雨爺爺不想多說是因為希望下一代不要再承受過去的恩恩怨怨好好的在台灣當個在地人日子好好過就好因為老人家不講以前的事我都是輾轉聽媽媽說的(剛嫁到我家時我奶奶跟她說過一些)所知有限很片面沒有很完整的故事就這些
跟大家分享一下
可以參考白崇禧將軍的兒子,白先勇大師的小說《台北人》。用數個發生在國軍軍官身上的故事,講述了那一代人的悲苦
这是个多么沉重的话题呀!以下仅就我有限的见闻做片面的叙述吧!我爷爷祖籍贵州,黄埔毕业,因缘际会认识了在西南联大读书的奶奶(祖籍北平),离开大陆之前,最后的职务是贵州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兼101军军长。离开前,老将下令执行焦土政策,炸桥,炸电厂,与爷爷亲近的一位族兄劝他“勿结子孙万世之仇”,因而作罢。到了台湾因此事被处以“永不录用”的处分,从此与党政军绝缘。(爷爷家是地方望族,那位族兄最后选择留在故土,贵阳解放后没几天就被整死了)爷爷,奶奶初到台湾时,生活水平说实在离“困难”还有老大一段距离,但爷爷本来就是公子哥出生,奶奶更是北京的官家小姐(据奶奶口述,去台湾前,他从没听过烧开水的声音),由此可想而知内心的苦闷。再加上在台湾无官无职,说实在,他们对台湾一丁点的认同感都没有,因此过个几年,奶奶在加拿大拿到化学硕士,取得身份后,逐步的全家就移民加拿大了....到了我这一代,除了我跟我哥是台湾长大,其他的同辈全是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从我们家三代的身影,可以读懂许多至今依然存在的纠结。好比台du,其实我特别能够理解,因为许多到了台湾的外省人就如同我爷爷一般,对台湾没有丝毫的感情与认同感,有的只是无奈与心酸。在这种统治风气下,会激发出想与大陆政权划清界限的独立的思想,可说是理所当然。因此,我虽然不赞成xx,但也不仇视xx,台湾现在的独派或是统派,父辈在那个年代无一不是受尽折磨,家破人亡。这是时代的心酸,委屈,恐惧所留下的恶果,希望有朝一日能用理解,包容去和解,而不是制造出更大的悲剧。直到我父亲心脏病去世前,他都支字不提爷爷的往事。或许,他就是不希望下一代去继承这纠葛的情感吧!
有答主说,走的苦,留下的也苦。历史漩涡。写下我祖父,外祖的事。我在的这个城市,曾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经路,是宋王朝想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之一,是帝都的北大门,是兵家必争地。祖父母是天津人,靠海,家境富农。祖父识字,日本人在时专门给人修枪,手艺很好,带着不少徒弟,会日语识日文,这意味着他看的懂图纸,沟通便利。祖父没说过日本人坏话,他只恨朝鲜人,称其为棒子,是不入流的狗腿。他也不恨国军,日本人撤走,大量岗位空置,像他这种懂日文的技工,可以活的很好。家大业大,徒弟成群,直到国军退败。所有人都告诉他,你会日语给日本人出过力,又帮国军带徒弟,老共来了,先杀的就是你。于是祖父母逃难,慌不择路。家当丢了又丟,大车上的东西越来越少,祖父一堵气"就这了,活啊死啊全凭天照应。"他仍去当地的日械厂(军械)找工作。一上手,"好家伙,一群土冒连(日本音标)都不认识。"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ZG把他当宝贝供着,分房评职称,竟也叫他入了dang。再说外祖,祖籍北京。家族性的修卖自行车,第一次婚姻结束后,带着外祖母北上,置业开店,连开了两家自行车行。外祖天生白净俊美,手脚麻利,生意在小城是独一份。家境不能大富,小康总是有的。外祖母是强硬的河北大脚女人,家里家外一把手。他们当年的好环境可以从大女儿,我母亲那里看出来,挑食,不吃任何肥肉,嗜食海鲜,喜欢京式八件。再朴素的绿兰套装,也想法子穿出花样,能够品出丝缎绸的区别。再来,文革开始了。工厂停工,祖父被挖出来,曾经让他自豪的日文成了把柄,他边做飞机式边被要求口译日文图纸。曾经亲切尊称他师傅的人一夜全变了颜色,兴灾乐祸,忌贤妒能都浮于表面。几番批斗下来,祖母先吓破了胆,很快故去。大儿子和祖父划清界线,不再来往。二儿子最听话,去帮母亲买药的路上车祸夭折。工资停发,住房收回,无奈只能把最小的老叔送回老家。他五十岁生日,先帮我父亲和老姑做好饭,晚上接受批斗,打人的工人手重,一棒子把他右腿打断,直到九十多岁过世,他跛了半生。外祖一家被划成小业主,条件是套院住进其他住户。两个铺面公有制,披红挂彩,外祖母当晚就烧了地契房契,用一无所有换来全家的平安。外祖被分到漆厂工作,闲来无事帮工友修修车。他们都没有当过兵,都经历过战争,逃亡,种种不幸。他们活着,这是他们的信仰,仍然坚韧,努力,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民族的根,国人的灵魄就是在他们苍老的脊背上铸就的。
说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吧。母上的姑姑年轻的时候非常漂亮,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官,49年战败,那个国民党军官当时只能带1个人走,但实际上,母上的姑姑已经给那个军官生了3个儿子,于是乎就没走。
解放后,母上的姑姑改嫁,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0岁的工人。因为改嫁的那个人对母上的姑姑,和之前生的三个儿子比较好,她和军官生的三个儿子,一直拿他当亲生父亲对待。
后来两岸开放探亲,那个国民党军官回来看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原配,很可惜,几个人都不认他。然后那个国民党军官就再也没回来过。
都是战争啊!千万不要再有战争了,妻离子散,那些网上嚷嚷着要打仗的那些人,根本就没有见过战争的残酷,也没有见识过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妻离子散。
当然,台湾的工业和交通业原本依附于日本本土。在台湾的日本人多达几十万,除了负责镇压的军人和官员外,还包括许多技工和工程师。战后这些人撤出,导致台湾产业运转不灵。但很快,国民党撤台,除了带来几十万军队,还带来了上百万教育水平远超中国平均值的人口。中央研究院四分之一的院士去了台湾,和日占时期形成的中小学教育结合,把台湾打造为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省份,正好承接台湾远高于内地水平的工业。等到台湾本地征兵制度建立以后,几十万老兵从一线部队中裁撤出来。他们虽然缺乏教育,但远离家乡,缺乏组织,被禁止结婚,只需一纸“授田证”做报酬,就可以送到基建工地上做奴隶式的劳动。现在打通台湾东西海岸联系的中横公路(太鲁阁公路),就是用这些老兵的血汗换来的。作者:马前卒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当前位置: >
为新中国筑基石——记老党员蒋连玉
[导读]:蒋连玉获得的奖章(图) 兴安资讯网讯(记者 蒋丽琪)从1949年走到2009年,60个春秋的转化,60个举国同庆的日子。每当看到祖国一点点强大,国人心理便溢满骄傲。然而曾经在那个战火硝烟年代...……
& 194920096060
1946 1949725 60
 193777 1943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注【爱兴安--兴安资讯网】微信,随时随地看新闻等你来“扫”。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兴安资讯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相关阅读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回望2012,展望2013,祝愿明天会更好!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100)|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94069',
blogTitle:'张自忠——军人,中国之魂',
blogAbstract:'“抗战军人之魂”一语,出自周恩来为悼念张自忠将军所写的文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r\n张自忠是以上将军衔和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世界50个同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在张将军战死于枣宜会战后4年——1944年,中国又一位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豫中会战中撤退受敌伏击而殉国。但因张将军牺牲在前,更因为牺牲的极为壮烈,国人仍将张自忠列为“中国抗战名将第一人”、“抗战第一英雄”。 \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8,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
mainCommentCount:1,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回望2012,展望2013,祝愿明天会更好!',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安市蒋书记出生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